⑴ 看電影《暖春》有感
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暖春》.這部電影可感人了,我看到後面快結束的時候我的眼淚都流下來了.而且我相信無論是誰,只要有一點思想,哪怕僅有一丁點思想的人,都會被那樣的故事所感動.
我來說一說這個電影里的東西吧。這部電影是說:有一天,村民們在路邊撿到了一個小女孩。然後有一大爺把她領回了家,而且發生了很多的事。有三件事讓我非長的感動。
其一是老人因砍柴淋雨而發燒病倒在床,小花邊流著淚邊唱歌給「爺爺」聽,在周圍看著的人也都淚流滿面,這爺倆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沒有像瓊瑤劇般聲嘶力竭,嚎啕大哭,而是恰倒好處,讓人感到情真意切.
其二,那原本惡狠狠的嬸娘為小花燒了一桌菜,買了紙風箏,並讓她稱自己為「娘」,兩人緊緊擁抱,老人則在一旁欣賞地流下熱淚.小花的真摯善良,胸襟寬廣,以德報怨的品質感化了那顆自私自利的心,也照亮了整個山村的陰暗角落,大家都接受並認可了她.
其三,老人的兒子在聽說自己也是被撿來扶養長大的時候,想到自己先前對老人如此不孝,便同妻子一同跪倒在地,失聲痛哭,懊悔不已,老人卻依舊毫無怨言,將他扶起.老人犧牲了自己一生的婚姻幸福收養了兩個孩子,這雖然不是驚天動地的壯舉,卻著實讓人敬佩不已,而付出也終於得到了回報.
看了電影我們感動了,流淚了,並不代表就此結束,真愛是我們必須深藏於心並且時刻銘記的.感動後我們更該懂得去珍惜真情,明白它的來之不易,親情,友情,甚至是愛情。我多想大聲唱:人人獻出一點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希望更多的人能看看這部電影。
想起我在《有「搭錯車」想到的》的幾句話,「電視藝術的力量終究的人性分不開的,如果反人性而單獨追其功利,雖然能醉心於人,但終究會失敗消逝。珍惜人間最至上的真情,便是珍惜最珍重的財富。」
有人說《暖春》的惡心之處就是刻意的煽情,煽情何嘗不是所有情感影視為了達到感人的目的而運行的呢?另外,外國有《亂世佳人》、《泰坦尼克》,中國有《紅高粱》、《紅河谷》這里何嘗不沒有煽情的細節呢?如果以周式幽默,王朔對話來衡量所有電影的有差,未免有點乾坤獨斷了,那是審美價值取向的不同。何況感人也是因人而異,煽到你的心坎上你會覺得感人,對於麻木人只能發出空白的冷笑,電視劇和電影相比,的確我看感覺裡面的小花確實較之電影,有點哭的太頻繁了,但是故事依舊是樸素了,不影響大局,也符合生活邏輯,它不是瓊瑤式的浪漫泡沫,較之瓊瑤類型電視,《暖春》的境界要高出幾層。
芍葯村不過是一個模型,它的外延可以引申的更廣,裡面涉及到了封建思想的生育重男輕女,把沒有血緣關系兒子和小花撫養長大,還有黑煤窯的無恥,可以說從如人性美的角度來反襯這個世間上的丑惡。
這個故事確實不是最好的,不少人看過後哭的很不心甘情願,但是為什麼就被這么俗套的故事感動了呢?這樣的眼淚與這樣感動難道不是自然而然來的,是強迫的嗎?這個故事給人視覺感官和主題視角,還是比較樸素、反映最普遍的人情,還不是瓊瑤故事歇斯底里的吶喊,更不是超女靚男選秀節目那樣用催淚的自白來賺娶粉絲的眼淚,最後得到選票的回報。
那些在城市中生活優越的少男少女,為了一夜的浪費,給這個社會增添不少放縱過後給無辜的棄嬰,當他們看到這部電視劇,不是需要反悔就得需要轉台,或者用其惡俗的語言對此影片來咒罵一番,以達到心理的平衡。
我相信有不少人看到電視的某個情節,能應映射到自己生活的不道德,或者說不地道,沒人情,尤其是在和父母同看的時候,還反觀自己的孝心如何?看的時候還可能發出一身冷汗。
不過故事是故事,現實是現實,熱淚一把,填補生活上的不和諧,隨著時間的消逝,也就忘了,麻木的依舊麻木,高尚的依舊高尚,倘若能引起微小的改變,也算是功德無量了。
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小花從外村跑到芍葯村,村民們都不想把自家的肥水外流。年邁的寶柱爹看不下去,頂著兒子、兒媳的壓力收留了苦命的小花。小花是個聰明、懂事的孩子,爺倆兒相依為命、土屋裡從此有了笑聲、多門多年不生娃的兒媳香草十分妒忌,想把小花送人。一次又一次的騙走了單純的小花,但始終沒能如願。小花每天除了做飯、做家務之外還偷偷的學寫字。小花非但沒有記恨叔叔、嬸娘,還一次又一次用真誠和稚嫩的心去接近他們,她的寬容與善良的心撞擊了香草與寶柱的良心,終於使他們落下了懺悔的眼淚寶柱爹和小花被請回了正屋,他們看著桌子上的豐盛的飯菜,哽咽得難以下咽,小花含淚撲向了香草、叫了生平的第一聲娘在一家人團圓的幸福的哭泣聲中我也淚流滿面.
多麼溫暖!多麼感人!謝謝這位爺爺收留了小花,為她跌倒、為她而重病,把她培養成這么好的一個姑娘,而小花也為爺爺爭了口氣,靠上了大學。因為爺爺愛她,她也愛爺爺!從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人間處處有真情!也看到了社會的不平等,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同時伸出援助之手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看到了影片中小花的生活,我不由地想起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影片中小花的生活是那樣的艱苦、可她卻那樣的懂事,爭氣可現在 的一些獨生子女,生活在父母的光環下,過著伸手、飯來張口的的日子,但他們還不滿足,只要父母有一點過失,他們便會覺得委屈,不高興,而且學習還不好;影片中的小花,什麼家務都會干,可現在的孩子什麼事也不會干,甚至連自己的日常生活也照顧不了;影片中的小花省吃儉用,可現在的孩子們,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不管再貴都要買下來,如果自己不喜歡的不管再貴,即使都買下來了,也會丟掉。
暖春,像春天一樣的溫暖!暖春,愛的啟示!
這電影非常感人。其實,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都像老爺爺愛小花那樣愛我們,可我卻沒有體會到。現在我體會到了,我以後一定要好好的`學習,來報答他們對我的愛。
《暖春》一部催人淚下的電影…
裡面講述了一個大山裡的孩子感人的故事,她的名字叫小花,一個孤兒,她的奶奶死了,被別人賣到了別的人家,天天挨打沒有飯吃。後來,她終於逃了出來,昏倒在隔壁村的大路上。第二天,村民發現了她,都在那議論紛紛,為了不讓自家的肥水外流 ,沒有一個人把小花帶回家去。寶柱爹看見了,就把小花帶回家裡,因此,他和兒子分了家。最終,小花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成了山裡第一個大學生。
我很敬佩劇中的主人公小花,她不僅在這么艱苦的環境下取得了如此成績,更讓我佩服的是她能處處原諒別人的品德,記得那一次小花正在外面掃地,突然聽見她的嬸娘叫了一聲,她急忙跑了進去,原來她的嬸娘腳被燙傷了了。香草平時對她很壞,而她……當她准備幫香草止痛時,香草把小花一推,小花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正好她的手扎在了地上的玻璃碎片,流了很多血。她立即跑到隔壁王嬸家。她著急的對王嬸說「王嬸,嬸娘的腳被 燙傷了,你快去看看」王嬸說:「你的手流了很多血,我先給你擦葯吧。」可她卻說:「我沒事的,您快去吧!」
在我們班集體中,很少有人會這樣體諒別人,就說我們班的有些同學因為一點芝麻大的小事就吵了起來,原來一個同學不小心把鋼筆水甩到前面同學身上去了,他們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現在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條件比電影中小主人公的條件不知要好多少倍,卻不好好學習,彼此之間還斤斤計較,吵架,打架,開小差……我們要學電影中主人公小花精神,努力學習,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共同進步,做一個社會上有用的人。
伴著清脆的下課聲,大家都興奮地勤跑出教室排好隊,因為今天我們要去看電影──《暖春》。
來到電影院,同學們都靜靜的座了下來,一陣凄美的音樂響起,電影暖春拉開了序幕。
暖春是一個感人的真實故事,本片的主人公──小花被一位好心的爺爺收養後生活有了指望,卻造成了家人的不滿,但小花用自己的善良感動了這家人,就連處處與她作對的嬸娘最後也接受了她。經過十四年的刻苦學習,終於如願以償地過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生活。的確,小花是一個孤兒,可她懂得孝敬長輩,吃若耐老,而我們在爸爸媽媽的關愛下,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要什麼樣有什麼,可我們懂得孝敬爸媽體貼長輩嗎?不,我們不懂,我們只知道不斷的向父母索要更多的愛更多的關懷,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仔細一想,我們動是自私的,我們生活在這么美好的社會里,像一朵鮮花,貪婪地吮吸著在大地媽媽給我們帶來的水份,在雨露中茁壯成長,小花卻生活在貧困的山區里,像一棵小草,雖然沒有水份的滋養,卻仍然堅強地生長著,因為她知道總有一天,會盛開在百花叢中。
凄厲的音樂聲再次響起,我不禁熱淚盈眶。走出電影院,望著一片美好的世界,我心裡充滿了快樂和希望。
看完了這部影片,我思緒萬千。小花生長在大山裡,父母雙亡,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過著衣不避體、食不裹腹的生活,被好心的老爺爺收養,但又不被叔叔、嬸娘接納。於是老爺爺和小花不得不同叔叔、嬸娘分開居住。由於大山人煙稀少,生活條件差,再加上老爺爺年紀大,沒有能力供小花上學讀書,老爺爺只好和小花上山砍枝條編竹籃、竹筐,賣的錢供小花讀書。小花也很懂事,為了節約紙張,她讓老師用鉛筆來改作業,目的是為了用完本子後用橡皮擦乾凈了再寫,她的鉛筆也是用得實在不能用了為止。她堅持到校學習,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稱贊,每天放學回家後,她除了完成作業外,還要幫爺爺編筐。但是她的學習總是年級第一。並且用善心感動了叔叔、嬸娘,一家人從此過上了既幸福又美滿的生活,小花也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縣上最好的大學。
我們現在有了良好的家庭環境,有了優美而又舒適的學校環境。我們還時常出現上課亂講話、上學遲到、早退的現象。回家後不但不幫父母做家務,反而吃飯讓人盛,喝水讓人倒,就連襪子、紅領巾自己也不洗,還愛和別人攀比,衣服不好看就想扔,文具沒用完就扔掉了。自己的學習任務沒放在心上,總是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下才極不情願地完成作業,把作業當成了一種負擔,還時時給父母出難題、使性子、添麻煩。我們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學校是花朵,小花卻生活在大山裡,但她不向自己不幸的命運所屈服,想憑借著知識走出大山。於是她克服困難拚命讀書,最終成了大山裡的第一位大學生。我真的為小花的命運而感到悲傷,為個別同學不愛學習感到可惜,為小花熱愛學習的精神感到欽佩。面對小花,反省我們自己,我們真的應該向小花學習,珍惜現在的學習條件,面對困難不屈服,做一個像小花一樣勇往直前的好學生。
⑵ 電影《胎妖》劇情
1994年讀初一時在電影院看的這部KB片,嚇得KB片史從小學就開始的我連著幾天抖著從夢中醒來.....現在20多歲了大概內容和鏡頭還歷歷在目。
一直在找這部片子,但都因為片子太老未果,這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不少同好的帖子有所提到,但可能因年久記憶疏遠,所描述的情節瑣碎不清,現將比較完整的劇情版本貼出來:
大概40~60年代的香港,一個叫舒雅的女生在一家專門收留因生理殘缺被遺棄的孩子的孤兒院工作,影片一開始是夜晚在孤兒院一間昏暗、燭光搖曳的房間內,舒雅給一個叫狗子的孩子上課。這個狗子有點「大頭怪孩」的味道,生得非常畸形,腦袋如斗大,青筋遍露,其丑無比。狗子一邊聽舒雅的教導一邊給她泡咖啡,用他那隻坑坑窪窪、大膿小包的手直接加糖加奶攪拌,後來舒雅喝下後就背著狗子吐了出來。此時就給人一種很陰森可怖的詭異氛圍。
舒雅的男朋友是一個年輕導演兼攝影師(名字記不清了),家中富有,喜歡搜集古玩。一次他在一座古廟拍攝外景時發現一尊長著翅膀的邪獸雕像,覺得喜歡就帶回家來放在卧室里。後來被舒雅看見了,她就像中了邪樣的變得痴痴獃獃,抱著那邪像整日躲在房裡不出來。更為怪異的是,她的肚子也一天天大起來,不知道是她男朋友的傑作還是....
這時的年輕導演與一個新片合作的女模特相交甚歡,舒雅的「不對勁」讓他產生負心之念,天天與女模特在外遊玩,把舒雅冷落在家不管不問。
一天夜晚,舒雅突然哭鬧說「肚子痛」。導演慌了手腳,以為她臨產,忙駕車前往醫院。
一路上,舒雅破口大罵,痛斥導演「沒良心」,兩人在車內發生爭吵繼而大打出手。爭執中,車子在一處高坎失控飛下,撞破失火。
兩人都傷得不輕,導演掙扎著爬了出來,並漸漸遠離車子,可憐舒雅無法脫身,就這樣卡在車內被大火生生吞噬。年輕導演慢慢爬來,遠處車內穿來撕心裂肺的叫聲:「XXX,你不得好死!你全家都不得好死!!!」隨後,「轟」的一聲車子爆炸了。
警方把舒雅的屍體送到醫院進行司法解剖。當天晚上,烏雲密布,電閃雷鳴。只有一盞昏暗的無影燈在閃爍搖晃。主刀醫生揭開白布,屍體已經被火燒爆炸弄得面目全非,血肉模糊。一張血汪汪支離破碎的臉(《畫皮》如果和她比的話也不過如此吧?)卻仍鼓鼓地挺著一個又黑又紅、屍色腫脹的大肚子。
女護士哆哆嗦嗦地把葯品瓷盤端來就嚇得跌跌撞撞地出了手術室。只剩下主刀醫生和兩個瑟瑟發抖的男助手。醫生正准備用刀劃開女屍的肚子時,鼓鼓的肚子突然開始響動起來,並且越來越劇烈。醫生正在恐慌中,突然從肚子里伸出一隻血紅的小手把醫生的頭硬生生扳了下來,隨即一股夾著腦漿的血噴灑在畫面上,伴著一陣「吭哧」 的啃咬聲。醫生只剩一個血淋淋的脖子,他戴的眼鏡卻很奇巧地架在頭斷裂處,彷彿要為主人的死於非命申冤。
兩個男助手跑得比兔子還快,接著一個血紅的嬰兒爬了出來。胎妖爬得很快,特寫的臍帶卻慢慢地越拉越長,最後扯斷....
車禍事故被警方定性為意外,導演並沒有受到多大的刑事處理,他驚魂未定地回到家,看見那個舒雅一直「愛不釋手」的邪像正猙獰地盯著自己,驚恐的他把這個不吉祥之物帶到海邊,扔在礁石上摔了個粉碎。隨後回家休整了一段時間。
一天晚上,導演家的傭人大媽在做飯,家人在客廳看電視。突然廚房昏暗起來,燈光閃爍搖曳,窗子也被風吹開了。大媽正要去關窗子,突然她看到了那個胎妖就在窗外,不知道是不是長大了,一頭黑色長發,遮掩住一張模糊卻一看就知道是骷髏的臉。
突然她像著了魔似的,神情恍惚目光呆滯地拿起菜刀切蔥,不過她這一切就停不下來了。菜刀「咔嚓——咔嚓」切得很慢,在切完蔥後接著齊刷刷地把自己的手指也切成了一小節一小節的。
在把左手手指差不多切光後,她大叫一聲,把菜刀深深地砍入了自己的腦門,然後就發瘋似的高叫著在廚房裡亂撲亂撞。最後她把放在櫃子上的一鍋燒開的滾湯打翻,直直地哧哧冒著白氣從頭澆到腳,一聲慘叫倒在了地上。
家人聞聲趕來,看著身上粘滿湯菜、耷拉著手指盡斷、只剩一個手掌的左手、腦門心插著菜刀的傭人,奄奄一息的她用最後的氣力告訴他們:「快...快去請法師。」這時年輕導演才想起了舒雅對他的詛咒「你不得好死!你全家都不得好死!!」
來到廟里,被告知稍侯著的導演看一個年輕的和尚法師(好象還很帥)在為一個先來的中了蠱毒的人施法治療,法師用一個尖銳的法器猛刺那人的手指,然後他就慘叫著吐了一地的和著污穢之物的癩蛤蟆(吃飯前後不宜觀看)。
和尚法師先告訴了導演一個傳說,在五十前,附近的一個村莊里,村長得了一種怪病,無人能治。村長的病越來越重,瀕死時,家人總算請來一個巫師。巫師查看後說要治好病需要一百個剛死的胎兒的的胎盤作為葯方。喪盡天良的村長貪生怕死,竟然指派村人為此葬送了村裡一百條新生胎兒的命。怪病也確實得到根治。
就在此事不久,村裡在夜晚總會聽到嬰兒凄慘的哭聲,後來村裡人也莫名其妙地一個個死去。村長嚇得屁滾尿流,馬上向巫師求救,巫師來到村裡,把這一百個冤魂鎮壓並封印在了一尊雕像里。存放在了一個古廟中。
「看來那尊雕像里的胎兒冤魂已經解封並附在你女朋友的身上,造成她含冤而死。它們此時是共生關系,胎妖才解封不久,雖能脫離母體行動但妖力不足,要依靠女鬼當作母體修煉,增強妖力;女鬼尚且不能行動,要依靠胎妖去幫她殘害你和你周圍的人以復仇,我們要趁現在它們還相對薄弱的時候,找到女鬼的屍體加以封壓,她本身也是一個冤鬼,要是等它們修煉到可以一體行動自如時就麻煩了。這張符,你把它貼在裝女鬼的棺材上就行了。」「可那女鬼的屍體我不知道埋在哪啊?」「義庄。」
年輕導演來到陰森森的義庄,一個墓室內,橫七豎八地擺著棺材。不知道女鬼是哪一個棺材,只有一個個試。他打開豎立著的一口,見裡面站著一個死人,看打扮才死不久,可就當導演轉過身去准備打開另一口棺材時,那個「死人」突然從後面伸出手來卡住他的脖子(這一情節十分突然,當時整個電影院的人都被嚇得驚叫起來),一翻抓扯後,導演甩開「死人」:「你是人是鬼?」「哈哈,我是這里的老大!」說完拎著酒瓶一邊喝著一邊醉醺醺地搖晃著出去了。「原來是守棺材的工人,神經病。」
終於找到了舒雅的棺材,他如釋重負地把那張符貼了上去後,離開此地。
一會那個醉鬼打好酒回來,就靠在舒雅的棺材上大喝起來,酩酊大醉後,瓶中的殘酒順著棺材流下,浸濕了符紙......
一會,棺材裡猛地伸出一雙手,把醉鬼守棺人的頭擰了下來。
當天晚上,家中導演的父親聽到一陣很凄慘的嬰兒哭聲,起身來看個究竟,結果從樓梯上摔下,頭破而死;老伴聞聲起來,卻看到了那個相貌猙獰的女鬼,也被嚇死.....
與此同時,廟里年輕和尚法師的師傅——老法師房內,老和尚好像感受到了什麼,在房間里恐慌地坐立不安。這時,窗外的樹枝上,開始聚集烏鴉,廟里的角落開始涌現黑老鼠。烏鴉越來越多,在樹枝上吵鬧飛跳,老鼠也如雨後春筍,在樓道上躥上躥下。突然,烏鴉全都飛進了老和尚房間里,老鼠也大群地跑了進來,在接觸到老和尚的瞬間,「轟」地全部燃上了火,只見房間里火鴉紛飛,火鼠亂躥,可憐的老和尚被燒成一團火球在房間里翻滾撲騰....
悲痛的和尚們把老和尚的屍體運出來時,正好碰到前來求助的導演。揭開百布,已成焦屍的老和尚和車禍後舒雅的屍體如出一轍,KB至極。年輕的和尚法師說:「出了岔子,這個鬼還真是厲害,在我師傅即將升天、法力全失的時候要了他的命,作為對我們的警告,我准備出動所有的師兄弟前往義庄助你除妖。」
陰森的義庄充斥著和尚,可憐大多數平庸之輩被女鬼和胎妖送給了閻王。一個鏡頭是一個和尚在一個用木板搭成的簡易廁所上大便,從糞坑裡伸上來一隻手把他抓下糞水中吞噬了。(太過惡心,不予多述)
折騰了半天,卻始終找不到那個女鬼的屍體。「糟了,看來女鬼和胎妖已經修煉成一體並能行動了,你周圍還剩有什麼人?「我...我那個新女朋友。」「快,她現在很危險,我這里有我們寺的鎮寺之寶,你把它帶去,它的法力足夠對付它們了。」
導演的卧室內,女模特在床上顫顫驚驚的,突然傳來一陣很KB的笑聲,(這笑聲是我所聽過的最KB的鬼笑聲,「咯咯咯——」幽怨深長又陰險刺耳,和那個一點開就有個鬼臉嘶叫的整人網頁有點相似,但又不是如此單純的尖刻駭人,而是更增添了一份攝人魂魄的詭異之感)
精神早已處於崩潰邊緣的女模特嚇得大哭大叫,滿屋子奔逃,最後笑聲嘎然而止,女模特回到房間床上用枕頭蒙著頭失聲痛哭。突然,從房間的一處木板松動處伸出一隻枯爪,接著慢慢地,整個女鬼從木板破處緩緩出來,到了女模特面前,一頭黑色長發,面目比起車禍時的血臉來已經風幹了,可以清晰地看到腐爛的眼睛等五官,「咯咯咯」的笑聲再次響起(正如一個網上同好所說,看過這一段場面的再看什麼貞子爬出電視的話可能就沒什麼感覺了)
正在這時,年輕導演拿著法器趕了回來。「放過她吧,舒雅!」女鬼冷笑了一聲,一隻枯爪深深地刺入了女模特。
「不!」悲憤的導演舉起了法器,萬丈金光罩住了女鬼,一聲慘叫後,女鬼和胎妖化作了一陣白煙。
天亮了,陽光照了進來.....
⑶ 有哪些讓你午夜夢回失聲痛哭的電影呢
《可可西里》、《放牛班的春天》、《百鳥朝鳳》、《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其實我的累點很低,很多電影都可以讓我流淚讓我傷心欲絕,所以我很少看悲情劇。
《親愛的不要跨過那天江》是我朋友極力推薦我才看的。是韓國的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對老夫卜棗婦。劇情很慢熱,但那兩對老夫婦真的很讓人動容。講的無非是老夫婦的日常生活,但卻很深情。很多鏡頭都讓我觸動很深,他們之間也有互相嫌棄。但老爺爺還是很喜歡捉弄老奶奶,惹老奶奶生緩伍氣。但晚上老奶奶一個人上衛生間害怕的時候,要求老爺爺一定要站在門外並且唱歌給她聽。老爺爺很為難但最後還是唱了。《百鳥朝鳳》講的是我國很多民間藝術逐漸消失的故事。也很有意義,特別擾弊或是劇末那首百里朝鳳,真的讓人涕泗橫流。我曾在很多個深夜因為想到這些電影而再次失聲痛哭。
⑷ 有哪些讓人看完了失聲痛哭的電影
一部催人淚下的《忠犬八公》電影讓我看一次哭一次,而且哭的是稀里嘩啦、泣不成聲的那一種,故事影片是根據日本發生的真實故事改編而來,講述的是一位大學教授在車站抱回來一隻小秋田犬,起名叫「八公」,因為和主人的感情深厚,八公每次都會陪主人去車站送迎,早上送主人上班,晚上接主人一起回家。然而不幸的是教授因病去世,再也沒有回到車站,但是八公在之後九年的時間里每天都按時在車站等待,直到最後死去。
忠犬八公的塑像已經成為了眾人守約、信用、誠實的象徵。傳說中人們簽約、立合同規章、守約、甚至戀愛中的山盟海誓都是以「八公」作證,誓死捍衛。總之只要人們在「八公」銅像前發過誓,就要遵守諾言,遵循法規,循規蹈矩。
⑸ 電影《鄒碧華》的觀後感
《鄒碧華》根據法官鄒碧華生前事跡改編,講述了他公正為民、敢於擔當的好乾部形象,以及為了自己的事業鞠躬盡瘁的故事。下面給大家分享《鄒碧華》的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看完《鄒碧華》這部影視作品,讓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電影講述了一名法官犧牲在工作崗位上短暫而又不短暫的一生。
作為一名法官,他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法官這個神聖而庄嚴的職業,正如影視作品的他說的一句話:對於一個法院,一年要處理成千上萬個官司,而對於一個普通老百姓,一輩子可能也就打那麼一個官司,如果判錯了,對於他們是莫大的絕望。鄒碧華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一上任就親自接待前來上訪的群眾,親自走訪有困難的群眾,用心聆聽他們的絕望,用法律帶給他們光明。
他能緊跟時代潮流,走在行業前沿,為了能提高法官隊伍的整體水平,他勇於進行改革,聽取多方意見,不斷加工整理,沖破重重阻力,開發了一套法官信息考評系統,用數據說話,提高了法官考評的效率和公正性,更重要的是,為法官隊伍今後的良性建設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推動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征程。
他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在十八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司法工作首當其沖,在危難時刻,他能不辱一名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帶領法官們重溫黨史,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為法官們堅定了理想信念。
他是一個兒子,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他也有對家的依戀,他也深深的愛著他的家人,可是他的這種愛,還沒來得及釋放,還沒來得及表達,就突然走了,他的親人哭的那一刻,我的眼眶也濕了。
鄒碧華走了,我們心中充滿了惋惜,正因為這樣,更顯鄒碧華的無私與奉獻,鞠躬盡瘁。
全面依法治國的征程中他為中國的司法注入了畢生心血,他為人民交上了一份又一份公正的審判,這就是一個人生命的意義所在,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寫照,正是一群像鄒碧華這樣無私奉獻的人,推動了我們時代的進步,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想,作為一名黨員,我們需要向鄒碧華學習,學習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學習他鍥而不舍、孜孜以求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愛崗敬業、務實奉獻的高貴品質,在工作中吃苦在前、享樂在後,以鄒碧華精神來規范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提高自己的黨性覺悟,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出自己力量。
9月6日上午,我滿懷崇敬的心情隨同事一起來到米高梅國際影院,觀看了教育片《鄒碧華》,非常感動,記錄如下。
我們是接到縣委宣傳部通知統一買票去觀看電影《鄒碧華》的,除了放映前、放映後各單位集體合影留念外,放映中,大家用心觀看,鴉雀無聲,被鄒碧華的真實感人事跡所吸引,也為主演《鄒碧華》的演員演技點贊!大家都說這部影片真實再現了鄒碧華生前的工作與生活片段,值得看、值得思考。
電影《鄒碧華》,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鄒碧華參加美國法庭審判案例的場面,展示了中國法官在國外法庭中的高大形象。隨後出現了「2014年12月10日下午,鄒碧華在赴徐匯區法院參加司法改革座談會途中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去世」的畫面。當天起床是在他的妻子海琳的幾次呼喚中起來的,平時都是鄒碧華喊妻子起來的,這一點說明鄒碧華由於勞累身體狀況不好了。同時,這一天又是鄒碧華的兒子生日,他只能在車上跟他的兒子說一聲「兒子,祝你生日快樂」一揮手,他就永遠離開了這個家。……
結尾,又再現了鄒碧華生前最後一刻下車「透透氣」的情景,他逝世後成千上萬人前來哀悼他。前後呼應,緊扣主題,突出了鄒碧華的一生都是撲在工作和事業上,為了司法公正,鞠躬盡瘁!
他崇法尚德,踐行黨的宗旨、捍衛公平正義,特別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政法幹部要以鄒碧華同志為榜樣,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征程中,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法治精神,忠誠敬業、銳意進取、勇於創新、樂於奉獻,努力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
《鄒碧華》影片中令我們感動和難忘的畫面很多,例舉如下:
一是鄒碧華擔任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院長的第一天,有很多人堵在法院門口喊冤鬧事,鄒碧華就把這一天當作院長接待日,請大家排隊進入法院內面對面跟他交談。他就是對人民負責的好法官、好領導。社會上有不少機關或單位,總是採取逃避的態度,不準老百姓鬧事,又沒有耐心坐下來跟老百姓談心,久而久之,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就下降了。只有像鄒碧華一樣,敢於面對現實,站在人民中間,全心全意為人民著想,為維護公平正義嘔心瀝血,才能贏得民心,避免假案、錯案、冤案的發生。
二是鄒碧華院長親自帶隊深入民間調查一起民房起火案件的原因時,鄒院長用手勢、眼神和面部表情跟聾啞老人交流,說出法院沒有判錯案,老人聽懂後失聲痛哭、手足無措、跪拜在鄒院長面前,鄒院長立即扶起老人並把老人擁入懷里。隨後,鄒院長與相關部門聯系,幫助老人解決了實際困難,免除了老人住房的隱患。這種把老百姓當親人,體恤老百姓疾苦的法官難得啊!「人民法院」是為人民服務的,不管原告被告的地域、職業、經濟狀況如何,法官應一視同仁,用良心做事,同時用法律維護人民的利益。只要實事求是,秉公執法,就能讓老百姓口服心服,安居樂業。
三是一位在法院收發室工作二十多年的老信訪員(賀青山),很多人不知道他姓名的情況下,鄒碧華利用跟員工講話的機會,走下講台,拉住老信訪員的手,喊一聲「賀老師」,請賀老師站在他和大家的面前講出賀青山的名字及經歷時,賀老師老淚縱橫,向鄒碧華行軍禮。無論是法院還是其他單位,各級領導或幹部都應該像鄒碧華一樣平等待人、胸懷寬廣,不要高高在上瞧不起老百姓。只有放下架子,去掉官僚主義習氣,才能接地氣,與普通老百姓交朋友,順利開展各項工作,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或工作,成為人民信賴的好領導好乾部。
四是對待身邊的知識分子康達,鄒碧華像兄弟一樣愛惜他。鄒碧華調任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之後,把康達也調到了自己身邊。他愛惜人才,與員工共患難,為康達過生日,與員工一起喝咖啡。當得知康達辭職的真正原因時,他又不得不忍痛割愛——在康達的辭職報告上簽字。沒想到簽字後的鄒碧華與康達永別了!康達痛失鄒碧華這樣的兄弟之後,醒悟了!把辭職報告撕毀了!還有什麼比真情更感動的?鄒碧華一心撲在法院工作和事業上,忘了家人和自己,甚至連生命都付出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只顧個人的享受?人心都是肉長的,真心換真心,患難見真情,鄒碧華雖然「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忠誠敬業、銳意進取、勇於創新、樂於奉獻」的精神鼓舞著身邊的同事及法學界、乃至全中國全世界的人們。他未完成的事業,還有他帶出的團隊在,還有千千萬萬個像他一樣敬業的法官在。
五是在「司法改革」方面,鄒碧華身為上海市高級法院副院長,加班加點,關心員工,卻忘了自己。通過法官員額如何配置、績效考核方案三十多稿了都還在想方設法如何達到更公平合理——「鄒碧華參與主持起草了《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先後召開了15次座談會,歷經34稿。法官員額制是此輪司法改革的"牛鼻子",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法官比例壓縮至33%,意味著有一批現任法官進不了法官序列。怎麼改?鄒碧華力主避免兩個"一刀切"--不按資歷、行政級別"一刀切",要科學考核,給年輕人留有機會;高院、中院、基層法院的法官比例不能"一刀切",要給一線法官更多機會;要讓真正有能力、有水平、能辦案的法官進入到員額中來。在經過大量數據測算與分析後,鄒碧華發現,助理審判員在實際工作中承擔的工作量很大,而有的審判員已常年不在辦案崗位。因此,他堅持按照新的法官入額辦法對現有法官進行考核、考試和遴選,以保證所有入額的法官都是辦案骨幹。」(由於筆者法律方面的專業術語記不清,只有引用網路上的資料說明電影中再現的畫面。)……
上述這些典型畫面,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里,也將印刻在所有觀看《鄒碧華》電影的觀眾腦海里,並內化於行動。
觀看《鄒碧華》電影之後,我認為鄒碧華是一個實幹家。無論大事小事,只要是關乎人民利益的事,他就會親力親為,通過親自實踐來體驗、總結工作經驗,撰寫論文和書籍。……他的著作《要件審判九步法》,為了讓妻子海琳理解,甚至用跳舞的方式來向妻子解釋辦案程序化的重要性,這九步缺一不可。
觀看《鄒碧華》,就是要學習鄒碧華對知識如飢似渴,對待工作像「鐵人」一樣說"沒事,我不累";"你們先去忙吧";"沒事,有我在就行",做有理想有追求的燃燈者,相信"改革這種事情一直是一點一點往前拱的,每次能有一點點進步就是成功!"。……把人民裝在心中,牢記使命,砥礪前行。
都說好人鄒碧華,其實我非常不願意把人定義為好人和壞人。好人的帽子,戴不起!在生命的終點,被總結為好人,鄒院長是戴得起這頂帽子的!他一生正直無私,精專低調,有擔當有責任有愛心。好人的評價用在他身上,不覺得虛偽,反而加深了我對好人的理解。
近日,我有幸觀賞了電影《鄒碧華》。影片中,鄒碧華院長幾經修改,受到跳水比賽的靈感,增加權重系數,敲定司法改革方案。可以說,員額制的目的是實現檢察官法官精英化,讓入員額的人真正到辦案一線去。
片中,有的行政崗位上的同志,擔心人員分類後成了二等公民,再就是老同志考試考不過年輕人,如果沒有入額,也會不滿。歸納起來,這場本意很好的改革似乎幾面不討好。然而,既然決心要改革,而且改革的方向正確,就不能畏手畏腳。
鄒院長說,法官職業生涯中辦理的案子數不勝數,但是老百姓或許一輩子只打一次官司,如果有冤假錯案,他就會恨人民法院。因而,為了提升司法公信力,鄒院長力挽狂瀾,推行司法改革。最後司法改革辦公室的康達同志卻因為多年從事信訪工作,沒有辦案子,而未入額。
聯想到我們車輛分公司近來推行的維修部管理改革,我想或許在實行過程中也有不少困難和阻力。正如鄒院長說的,所有的改革都是一點點往前拱的。但是,只要認准大方向,我們就要迎難而上。
有人說,鄒碧華太累了,人無論如何要懂得體恤自己的身體!話不錯,鄒院長有那麼多事那麼多牽掛,對於一個有使命感的人,怎麼可能放下。最後,鄒碧華院長倒在了他所熱愛的崗位上,這帶給了我們無限的遺憾。
片頭,鄒院長上班前,對兒子說了聲,生日快樂。兒子略顯生分地笑了笑。雖然在兒子的記憶中,父親的印象不多,但是兒子理解父親的事業。可能,不是每一個英雄人物都能做到忠孝兩全,我們也無從苛責。在這部片子中,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有點浪漫的認真的鄒碧華院長。
把簡單的事情做好,把本職工作做好,就是我們要樹立的信念。鄒碧華院長是這么教育法官同志們的,他也是這么踐行這個承諾於自身工作中的。我相信只要堅定這個信念,每個人都能從平凡的崗位中獲得尊重和認同。
人們不講道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無論如何,總是要愛他們;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遺忘,無論如何,總是要做善事;
誠實和坦率使你易受傷害,無論如何,總是要誠實和坦率……
——泰蕾莎修女
看完《鄒碧華》我內心感受頗多,集中國司法改革的「燃燈者」,中國優秀的法官於一身的共產黨人為自己的事業鞠躬盡瘁,處處為人民,處處為司法的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離開了我們。劇中值得我們思考和回味的地方有很多,下面請聽我一一道來。
算來我入黨的時間已經有3年了,記得我剛成為預備黨員之前,學校黨組織召開了黨員轉正大會,黨支部書記會問我:你為什麼入黨?我記得我當時說:因為我要為人民服務,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仔細想想現在我算做到了么?答案是肯定的,我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無償幫助殘疾人家庭子女輔導功課,在校認真學習,在單位中認真工作,唯一的缺點就是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選擇退縮,這不和電影中飾演陳陽一角的法官剛開始的橋段如出一轍么。鄒院長和陳陽的一段對話中更是點醒了陳陽,意思大致為:不忘初心,牢記為人民服務的使命!不要因為一點困難就選擇逃避退縮。因為逃避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電影中,有不少感人至深的地方,比如有一位老伯家因為火災,起訴物業公司一案敗訴後一再上訪,鄒院長知曉情況後,來到當事人家中實地查看,黑漆漆的牆壁,凌亂的傢具,可見大火肆虐後的痕跡。聾啞的老人用手語像鄒院長闡述內心的失落,而當鄒碧華說出他會幫助他們的時候,老人痛哭不止。他們的眼淚觸動了每一位在電影院觀看電影的觀眾的心。
法官能力有多大,身上的責任就會有多重!每一名法官都要辦無數個案子,可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一件案子就影響他們一生。認真負責,為民辦案是鄒院長始終堅守的原則。法律不僅僅是嚴酷的,更是有溫度的。在有一幕鄒院長和老人擁抱哭泣的場面中可以看出,法官不是冰冷的司法機器,而是為民謀公正的司法武器。
法官陳陽在跑步機上揮灑汗水的身影讓人不免同情,我們也得知了法官在現實生活中不但要承擔無數的案件帶來的壓力,更要經受網路暴力所帶來的困擾。在經過鄒院長的一番入黨初心之話的點撥之後我們又看到了一個依靠智慧完美化解困局的法官。她的經歷告訴了我們,生活本來不完美,但正因為它的不完美才需要我們更加努力的去面對生活,遇到困難絕對不要退縮,用智慧去化解困難,追夢路上荊棘遍布,但我們要堅信我們可以到達終點。
《鄒碧華》電影中的賀老師在工作中恪盡職守,認真踏實的工作風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資料收發室工作的他會仔細核對每一封信件,校驗信件的地址、信息等等,一年查閱數萬件,糾錯查出數百件的信件,為法院節省一定的資金費用。就像鄒院長所說的,雖然這筆錢對於法院來說是九牛一毛,但是賀老師的工作態度卻是我們每一位共產黨人需要學習的無價之寶。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即使你是誠實的和率直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人都會同情弱者,卻只是追隨贏家,不管怎樣,還是要為弱者奮斗......這是鄒院長在同事生日上對大家表演的一段詩句。這樣的一首詩,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反思,要時常問問自己有沒有做到,有沒有牢記在心。
鄒碧華為思想改革和事業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這部影片給我們帶來了內心的觸動,告訴我們作為一名黨員,無論何時,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都要勤勤懇懇,認真負責,堅持做正確的事情,不被困難所打倒。不忘初心,堅守使命!
⑹ 看《我和我的父輩》電影的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看《我和我的父輩》電影的觀後感(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十一假期我們全家一起觀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我的心裡百感交集。
電影一共由四個小故事組成,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個故事。
故事講的是一對父子為了百姓的生命安全和革命的勝利,犧牲自己的故事。父親是一個騎兵團的團長,他的兒子叫乘風。有一次他們執行任務,乘風和兩個戰友負責打探敵軍消息,父親負責將老百姓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因為電報發射設備只有一台,他和父親約定好,一旦父親這邊渡河成功,就打信號彈,他們就會立馬發電報報告敵軍信息。
這邊父親帶著大部隊和老百姓轉移,恰好就遇見了日軍的大部隊,原來他們監聽到了父親的電台信號,就一直跟蹤電台,追殺上來。
此時的父親看了一眼身邊的幾桿破槍和身後的幾十口老弱病殘,沒有跟敵人動手。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忍住眼淚,命令部下發了信號彈。他知道兒子乘風只要一見信號彈,就會立刻發電報。日軍也就會立刻找到乘風的位置,也就是說他發射的不僅是一枚信號彈,還有自己唯一的兒子和多年戰友的生命。此時的他別無選擇,不容遲疑。
信號彈發射到天空,不出所料,日軍監聽到乘風的位置,於是回撤去圍堵。由於乘風有利的牽引住了敵人的大部隊,父親這邊順利的帶著老百姓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戰爭勝利了。乘風和戰友們卻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看到這里,我的心好痛。影片里還描述了在轉移的那些老百姓中,有一位孕婦,她把她的兒子取名為乘風。電影里的父親緊緊抱住這個孩子。我的眼淚也禁不住掉下來。我覺得,這不僅是名字的傳承,還是精神的傳承。
影片再一次讓我感受到我們能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無數先輩們的寶貴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國爭光!
如果有機會,我想對先輩們說:「現在的中國,國富民強,國泰民安!你們放心吧!」
今天我觀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電影里講了四個小故事,分別是:乘風、詩、鴨先知和少年行。
我最喜歡的就是「少年行」這個故事,它講的是:2050年的一個智能機器人,穿越到2021年去執行試驗任務,結果意外丟失了魔球,磨球被一個叫小小的小男孩拿走了,於是機器人和小小之間就發生了一系列有趣的事情……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是,他們一起去開家長節的場景,小小的「爸爸」機器人,來到了操場上,他們看見小小的一個同學正在炫耀他爸爸是二級運動員的事,小小的同學以前因為知道小小沒有爸爸而笑話他,小小很生氣。「機器人」爸爸看出了他的心思,拿出一個籃球向空中拋去,只見籃球像出膛的子彈一般,繞過他們面前的球筐,直直地向球場另一邊的球筐飛馳過去,這是我和小小一樣,心跳都加速了,我小聲默念著:「321,球進啦!」我和小小一樣,好想一下子飛上雲端,向操場上所有的人大聲歡呼:「萬歲!我們勝利了!」而那些瞧不起小小的人都不好意思的灰溜溜地逃走了。
我感嘆未來的科技真是太讓人意想不到了,未來的科技之路還需要我們去探索,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呢?超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空中懸浮動車,我想總有一天都會變為現實照進我們的生活。
電影中2050年的機器人成功返回,正是那些科研工作者不為名利,默默無聞地為祖國奉獻的結果,這種精神深深打動了我,讓我永生難忘。
那些可愛可敬的前輩們呀!我為我們的國家能有你們這樣的人而感到自豪!
昨天下午去電影院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正當國慶,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看看也是很有益處的。
整部電影都很勵志,共分為四個片段。第一個片斷講的是,在抗日時期發生的故事,第二個講述的是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不惜犧牲自己的故事,第三和第四片段分別是為了促銷產品而拍廣告和科學實踐發明創造的故事。也按照時間順序描繪了中國一路發展的坎坷。抗日戰爭十分艱苦,面對日軍的大方位進攻老百姓只好躲進地道,總有那麼一些人會無畏地沖到最前面,面對日軍大部隊和炮彈,還有飛機的掃射有些無能為力,手持彎刀和炸葯的中國軍人們奮力抵抗。乘風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跟隨父親在前線打仗,無畏、勇敢與擔當造就了他為人民著想,不畏犧牲的英雄品格,在那麼一個艱苦的條件下,能夠勇於站出來就是十分偉大而堅強的。
炸葯的創新研究是存在很大的危險性的,稍有不慎就會導致爆炸,它還講究精維性和認真程度,一絲不苟的態度要達到極致。一家四口人,父母的工作都是炸葯的研究,但不是所有人都想投身於這個工作,他們知道,創新開拓需要犧牲,也需要一路的坎坷,完善再完善,投身於工作的父親在一場意外中離世,兩個孩子和妻子更多的是悲傷,但捨去自己的利益去成就更多的偉業,也有不舍和難過,但動力使他們步步前行。
坎坷使我們走向富強,更是坎坷讓我們有了從無到有的發展。感謝坎坷,更要感謝為人民利益和國家利益犧牲的英雄,也正是他們讓中國更加強大!
從影院出來與琪涵告別,端著一杯冰淇淋自己走在回去的路上,一邊走一邊留意有沒有可惡的毛毛蟲掉到頭上,腦子里想的是電影的很多片段。
《我和我的父輩》是與《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一系列的。只要這一系列出了新電影,那麼必定會賺足我不值錢的眼淚。
這部電影的虐心點似乎更為細膩,是真正的展現出家與國的關系,每一位父親都是一個家庭的重要成員,你大可以想像一下電影里的家庭若是你的家庭,會有多麼痛心。
他們都是普通人,然而這些父親們的肩頭卻擔著太多的責任與角色,他們有的承擔著對祖國事業的忠誠,卻無能為力給孩子更多的陪伴與愛。更多的是有著偉大高尚的精神品質,那是讓人動容的奉獻、堅忍、無私與默默無聞的愛,這些品質無不感染著他們的孩子,這是交雜著作為一位父親和巨大責任的矛盾。
為了人民毅然地選擇犧牲,而他已虧欠了兒子太多;他,他們甘願瞞下去,哪怕留下等待他們的孩子。都是父親們隱忍無言又無堅固的內心。父輩們劈波斬浪,踏遍荊棘與荒漠,在本貧瘠的地方開辟道路,讓他們的後輩接力,承著自己的精神讓未來開滿鮮花。
不知他們的孩子有沒有恨過他們,他們融入人群又是怎樣的渺小和平凡——但至少,至誠的心得以相見,父愛的山未移,扛過的責任未變,父輩足夠偉大。
電影里不乏笑點,卻也讓人無助地感到心痛。
我和我的父輩,傳承與希望,面向過去,父輩精神對我的傳承;面向未來,我帶給前輩的希望。
四個片段,四個不同的時代,淚與笑中感知過去,穿越向未來!
《乘風》為國為民,國之大者。
有國才有家,國安才家和。抗日戰爭時期,團長父親在面對老弱婦孺與親生的兒子時,果斷把生的希望給了百姓們。父輩哪有不愛自己的兒子,在家國大義與血緣深情之間,選擇了國之大愛。當陪伴自己血戰多年的駿馬帶著兒子的鮮血朝他奔來,父輩的痛難以抑制。那場戰爭中新生的嬰兒也叫乘風,是新生更是父輩為國為民精神的傳承。《乘風》作為第一個片段,象徵有國才有家,只能趕走侵略者,有安全的國家才有後來的發展。
《詩》一代代航天工作者用生命向天空寫詩。
建國初期,我們有了原子彈、氫彈、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無數航天人把家安在大漠中,他們不懼苦,不怕累,不懼科研失敗的挫折,用生命和熱愛在向天空寫詩。故事中孩子的親生父親因航天試驗犧牲,把年幼的孩子交給自己的同事。養父也在試驗中失去生命,而他們的孩子長大成了勇敢的航天員,繼承父輩的希望向天空探索、寫詩。航天精神有不屈更有熱愛,有上千次失敗後的執著,有前赴後繼的犧牲,但象徵光明和未來的熱氣球是他們用生命在天空寫下的詩。這詩,書寫著科技,書寫著不懼,書寫著傳承和希望。
《鴨先知》帶我們來到了改革開放時期。春江水暖鴨先知,是誰激活了中國改革的一池春水,是誰開辟了市場經濟,正是像「鴨先知」先生一樣無數個屢敗屢戰,創造第一的人。小崗村的十八位好漢按下紅手印,不懼生死,從農村改革拉開中國改革開放的帷幕。改革開放中每天都在開創第一,第一次包干到戶,第一次下海經商,第一支廣告,第一輛汽車,第一套商品房,第一支股票,無數個第一,每一次都是一聲驚雷,震驚了人們的觀念,也推動了經濟的飛速發展,帶來國富民強。怎樣才能做鴨先知呢?要敢於下水,要勇於實踐,要走到群眾中去。鴨先知創新難,其實最難的是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正是無數鴨先知改革創新的革新精神帶來我國經濟騰飛,各領域的快速發展。期待更多的鴨先知,更多突破與革新。
《少年行》是面向未來的,來自2050年的人工智慧機器人穿越時空來到現在。
夢想。小男孩的'父親因為試驗失敗喪生,小男孩繼承父親的精神,喜歡探索,喜歡發明創造。他想了解究竟什麼樣的熱愛讓父親沉迷其中,這就是科技與創新的力量。雖然做的飛機屢次失敗但他依然堅持。實現夢想需要經歷很多次失敗,五千次失敗,不因一次失敗放棄夢想。
教育。人工智慧機器人對媽媽說了一句話「我們的夢想是讓機器自主學習,你想讓孩子成為學習的機器」。發生在校園的故事讓我們思考什麼是教育,保護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與動手能力,而不是培養答題機器。給下一代創新,自由成長的空間,允許創造力的種子生根發芽。孩子叫小小,小小的夢想,大大的能力,其實穿越的時空機器人正是未來的小小創造的。相信孩子,給他創造的空間,呵護創新精神。
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未來是否會戰勝人類?有人說人工智慧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可能帶領走向光明,也可能走向深淵。而故事中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在運動能力、智力很多方面都超越人類,但他有自身的缺陷,不會笑,缺少人類的感情。小小教機器人笑,當小小為了夢想面臨生死困難時,機器人明知自己不能遇水,毅然走向海中救了人類。人工智慧的缺陷正是人類所獨有的情感,也許人類可以彌補人工智慧的缺陷,人類和人工智慧攜手共進創造美好未來而不是一爭高下。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和我的父輩,是對過去的傳承,更是面向未來創新!
四個片段,《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四個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建國初期,改革開放,2050未來與現在的交匯期;四個不同領域,軍事、航天、經濟、科技,展現了新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再到面向未來。都有淚有笑,有痛苦更有希望,有磨難更有新生,有過去的傳承更有未來的光明。
在國慶假期,我和媽媽一起去影院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分為四個單元:《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乘風》篇了。
《乘風》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冀中騎兵團從馬乘風的電報中得知,騎兵團因叛徒投敵,暴露了位置。為了掩護集中區機關並且安全轉移留在村子裡的老幼婦孺,騎兵團以一敵百,在懸殊的火力下拚死沖殺,牽制敵人的進攻,硬是以傳統的騎兵戰術生生撕開了一道缺口。
我想,全天下的父親都是這樣的吧。團長馬仁興也不例外,更是讓我產生了一種敬佩。在劇中,他為了顧全大局,想到了利用敵軍可以定位他們的漏洞,成功支開了他們,是日軍去尋找外出的馬乘風四人。馬乘風等人光榮犧牲。這位父親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忍痛犧牲了自己的兒子。可他平時並沒有表現出對兒子的疼愛。這次,他哭的像個孩子。都說父愛如山,這部電影不僅為我們體現了父愛的偉大,還完美的展現了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父親形象。
我的爸爸平時並不善於言語表達對我的愛,但只要遇到了困難,他就會挺身而出,保護我們。
我們的父輩給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而我們也要不負韶華,努力學習,讓我們的子孫過上比現在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我看過許多電影,如:《我和我的祖國》、《螢火奇兵》、《驚天動地》等等,但我最喜歡的電影卻是這個「十一」假期看的《我和我的父輩》。
這部電影講述了前輩為我們的幸福生活而奮斗的四個故事,它們分別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乘風》、發生在建國後的《詩》、發生在改革開放時期的《鴨先知》和發生在現在的《少年行》。每個故事中都有一對父子,而這個故事就是圍繞著這對父子展開的。
《乘風》講述了冀中騎兵團團長與他兒子乘風的故事。團長為了搭救村中的52口老百姓,施計讓兒子乘風發報,轉移敵人的注意力。乘風一發報,敵人接收到了無線電信號,便像綠頭蒼蠅一樣撲向乘風的所在地。就這樣,52口老百姓安全轉移了,而乘風卻身中數彈壯烈犧牲!
《詩》發生在我國研究載人火箭時期。一個家庭里有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男孩的爸爸和養父都在實驗過程中死了。養母告訴他,他要承擔起責任,照顧好妹妹。
《鴨先知》是我最喜歡的故事,圍繞冬冬爸爸拍攝了全中國第一條廣告的故事展開。冬冬爸爸是一家葯廠的科長,他們廠里堆了有小山高的一箱箱的葯酒賣不出去。他便想到了拍廣告的主意。當時,中國根本沒有廣告,可以說他十分勇於創新了。拍廣告的辦法一試,竟然銷售了許多箱!
《少年行》講述的是2005年人們研發的機器人穿越回現在,和現在的小小發生的故事。小小帶機器人參加了家長節。家長節上,小小的飛機飛不起來了,改造後,他在海邊試飛,小小不幸掉進了海里。機器人看到了這一幕,也不管自己怕水淹的特點,奮不顧身地跳進了海里,救出了小小。
在這部電影中,有兩個讓我特別感動的地方。一個是在《乘風》這個故事裡:當團長看到自己的馬孤零零地向他奔來,而馬上沒有他期盼已久的兒子乘風的身影。他沒有對任何人說一句話,而是默默地走進了空無一人的蘆葦盪。蘆葦遮住了團長的身影,團長這才按捺不住自己的悲傷,他跪在地上,雙手緊握成拳頭,用力捶打著地面,接著又匍匐在地,失聲痛哭。他的愛子之情和喪子之痛是那麼真實,使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的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了下來。
另一個讓我感動的地方發生在《少年行》這個故事中。當小小掉進了海里,機器人不顧一切地飛沖向小小。進海時,它不管警報器怎樣響,它都執著地向前拚命游著。當警報器試圖阻止它時,它一把扯下警報器,飛奔向小小,用力將小小舉出水面!我聽見旁邊的觀眾小聲啜泣著,我的淚水也奪眶而出。
這四個故事在不同方面給了我很大啟發,也很現實地詮釋了那些令我們稱贊的優良品質。在《乘風》這個故事裡我體會到了什麼是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在《詩》這個故事裡我看到了那些科研人員對祖國的熱愛,我要向那些為祖國貢獻力量乃至生命的科學家們致敬!在《鴨先知》這個故事裡,我最喜歡這樣一句話:「春江水暖鴨先知」。江水暖不暖,鴨子是怎麼知道的呢?我覺得一是因為小鴨子有勇氣,它敢於下水。但是光有勇氣還不行,要不然它只能在水裡亂撲騰,它還得有本領。冬冬爸爸就是一隻有本領又敢於嘗試的「小鴨子」!長大了,我要像冬冬爸爸一樣做有本領、有勇氣,能為祖國做貢獻的人!《少年行》則告訴我做任何事情都要不怕失敗,堅持不懈地嘗試就能成功!
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推薦大家看一看!
《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父輩》國慶三部曲,分別從國家、民族、人民出發,講述一個團結統一、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的民族發展歷程。最近上映的《我和我的父輩》講述了四個小故事,雖是不同的時代背景,但講述的卻是不變的精神傳承。
《乘風》講述的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冀中騎兵團團長作為一位父親,寧舍自己兒子性命,也要讓老百姓突出敵人包圍圈的故事,這個故事充滿熱血,讓人感受到父輩們骨子裡的血性。《詩》講述的是關於航天夢的故事,為了找出問題的所在,他們寧願用生命去做試驗,當章子怡說「有一天我也會死」的時候,不禁讓人潸然淚下,那個時候的中國,物資匱乏,但父輩們依然克服重重困難,全力以赴的去完成任務,為今天的航天事業作出了偉大的貢獻。這些都源於父輩們有一種堅定的信念,這種信念比生命還重要。
《鴨先知》用一種輕松搞笑的方式來展示故事情節,徐崢在面對葯酒的銷售難題時,想過、試過很多種銷售辦法,但都失敗告終,正當他一籌莫展時,無意間發現可以用「廣告」的新型方式來宣傳,最後終於獲得成功。這個故事除了有「一定會成功」的信念外,還有勇於挑戰、決不放棄,勇於邁出第一步的堅強品質。
《少年行》的故事屬於我們所說的穿越劇,2050年的機器人來到現代,一開始他不懂感情,但最後他卻靠著本能去救人,這便是人性本善,愛的力量。
一部電影,四個故事,從哭到笑,從悲到喜,也許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搜尋到自己父輩的影子,他們也許不善言辭,但卻默默扛下所有替我們負重前行,成為我們前往夢想路上的指明燈,也正是因為他們,我們才能更加安心的朝前邁進。
我們的國家在一步步強大,正是父輩們秉著堅強、無私奉獻、敢於創新、愛的力量擁護著他們那堅定的信念,讓如今的我們可以平安的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自豪的做一名中國人,我們只有不忘初心、努力奮進,立足崗位實際,做好每一件小事,有責任,有擔當,用愛包容一切,才能不負自己、不負時代。
⑺ 為什麼我們喜歡看恐怖片 | 影評《驚魂電影院》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給恐怖電影寫影評,之所以想寫這篇文章,是因為被恐怖片強大的魅力所吸引。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恐怖片,就像游樂園沒有過山車一樣,世界會變得單調而無趣。
去年抑鬱的三個月里,我瘋狂的搜集外國恐怖片看,像《午夜凶鈴1/2/3/4》,《咒怨1/2/3》,《黑暗侵襲1/2》,《迷霧》,《伊甸湖》,《驚魂記》等等。正如我在抑鬱專題四所說的,恐懼是抑鬱的核心負面情緒之一,為了弄清楚恐懼的真相,我必須深入恐懼中去,才能看清楚它的真實面目。
恐怖電影是一大經典的電影題材,從少年時代起,就開始接觸這一類型的電影。 最初看的都是一些國產的關於山村老屍,綉花鞋,鬼復仇之類的劇情,我還記得上小學時曾被這些鬼故事嚇得不敢一個人在家裡睡覺。有一天家人都外出了,我獨自一人在家,竟然不敢關燈睡覺,老是擔心鬼會從黑暗的地方突然跳出來嚇我。後來生了一盆炭火,在火箱上蜷曲了一整個晚上。
中國小孩最初接觸恐怖教育通常是從嬰兒時代開始的,大人為了使小孩晚上不吵鬧,就會嚇自己的孩子,如果再鬧,就會有妖怪會把他們吃掉。小孩信以為真,真被嚇到了。很有意思,那時候小孩對鬼怪完全沒有概念,他們是通過什麼來理解這一特殊事物的形象呢?我想超過99.99% 的家長本身也沒有親自見過鬼(真正看到過的,就屬精神異常的范疇了)。但是他們如何輕易地把這種不存在的形象「種植」在了小孩的頭腦中的呢?其實很簡單,就是稍微調動他們內心的一絲恐懼情緒就能讓天生敏感的小孩達到「談鬼色變「的程度。
記得有一次我和二姐去鄰居家做客,那個阿姨對我們挺熱情,除了滿足我們的口欲(零食),同時還滿足了我們的視覺和心理的享受。那會還流行VCD,主人讓我們選電影,二姐小心翼翼地選了一部港產的恐怖片。電影是有些嚇人,但是最恐怖是明明以輕松結尾了的電影,導演會」缺德「地加個蒙太奇,說」我還會回來找你的!!!「,聽了讓人毛骨悚然。以後都不敢一個人走夜路了。
既然鬼那麼可怕,為什麼我們還是去看恐怖片呢?言歸正傳,讓我們回到《驚魂電影院》這部電影上來 。故事的情節簡單但是構思新穎,講述了9個恐怖片發燒友,在電影院看午夜場(恐怖片)的故事。他們看到電影很奇特,場景竟然就是在他們所坐的播放廳錄制的。電影沒有配音,只有簡單的幾句台詞。編劇在場景布局方面有些構思脫節,明明是2014年發生的故事,電影院廁所破舊的背景竟被生硬地往回整了30年-破舊不堪的馬桶,風中搖曳,忽閃忽閃的白熾燈,一看就能嚇死人的那種布局。觀眾慢慢感受到了電影的怪異,也讓我被這奇怪的畫面構思深深吸引。慢慢地觀眾接二連三地被電影院中的一個女鬼折磨致」死「。
和其他恐怖片一樣,導演在結尾安排一個由恐怖片回歸現實片的轉換。原來電影院中的女鬼是一位男性假扮的,5年前他是一名電影播映員,由於一次意外事故,電影院失火,他的親妹妹被大火活活燒死。假如當時其他觀眾能施以援手,她妹妹就能避免這場天災。等他趕到火災現場時,大火已經將她燒得屍骨無存,而他本人也因為大火而面部毀容。而當時在場的9名只顧自己逃命的觀眾正好是5年後今天來看電影的9個人。其實長發女鬼是虛構的,真正的陰謀是死者的哥哥在導演一出復仇的鬧劇,最終他將7名觀眾(一名已被「活活摔死」,一名是個女瞎子,兇手惻隱不忍加害)捆綁在座位上,淋上汽油,准備將他們活活燒死時,那位「已經摔死」的胖子又神奇地出現在了兇手的背後,將兇手制服。故事的結尾是中規中矩的中國式喜劇--9名觀眾深深地表示了心中的懺悔和歉意,兇手也自首了.....
故事就是這么簡單,但是在電影未回歸現實之前,還是蠻恐怖的。而我個人也漸漸開始享受這種恐怖的感覺。怎麼形容這種感覺呢?有點類似你去游樂園坐360°大擺錘,當你被拋入天空,完全失重時的那種緊張狀態。和U型滑板也類似,當意識完全失控時,人是最驚恐的。 恐怖片的原理和這些很類似,就是要讓觀眾達到這種失控的狀態。只不過是通過意識完全控制不住的恐怖畫面來實現的而已。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下人們在恐怖片中,當最恐怖的畫面呈現出來的時候,內心出現驚恐萬分的心理狀態。 我們不妨把這種恐懼狀態稱之為DH (deepest horror). 為什麼DH狀態過後,人們通常會覺得極度放鬆,就像我們從恐怖屋的出口走出來的那一刻,有些膽小的女生會失聲痛哭,而絕大多數人會感覺非常痛快(當然,有心臟病的朋友需慎重體驗)。這種快感來自於那裡?很簡單,答案就是意識從完全失控到回歸現實,重新手握控制大權時產生的確定感和滿足感。
接著第二個問題又來了。恐怖畫面是怎麼撕裂了構思縝密的意識狀態?答案也很簡單,那就是完全不安套路出牌的恐怖刺激源--無處不在的鬼怪,它們能毫無聲息地從你身後飄過,可以在你最恐懼的時候拍你的後背,穿牆遁地更是入門級技能,甚至能進入你的睡夢,讓你分秒不寧。我還清晰地記得在恐怖屋中,我最害怕的是擔心有些」鬼「在後面拍我肩膀,因為我排在最尾。
我們再更進一步來探討這種DH狀態。收場時那刻的放鬆好像不能深刻地揭露人們自願受虐「享受」兩個小時極度恐怖的變態行為。接下來的內容有些深奧,理解起來會有些費解,但一定值得大家深思:這里會用到佛洛依德經典的精神分析理論。人的心理活動包括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我們所熟知的是意識層面,包括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社交,我們都能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麼,做什麼。但是根據冰山理論,意識充其量只能佔到人類心理活動的10%,那麼其餘的90%就是潛意識和前意識所控制。前意識很好理解,有點類似電腦的緩存,人們通常意識不到,但是經過仔細的思考還是能回想起來意識部分。比如此刻你會不去想去年中秋時你父母在哪裡,但是如果我這樣問,你是可以輕易回想起來的。好,現在就只剩下潛意識了。潛意識聽起來很神秘,因為他潛在水下,不能一睹芳容。只能通過推測來大致描繪它的特性:
1)根據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人類由猿猴演變而成,千萬年前的攻擊本能,人類尚存至今。但是放眼現代的文明社會,我們還會看到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年人動不動就摩拳擦掌,找人出去「練練」的情形嗎?是因為攻擊本能完全退化,還是我們的道德觀壓抑了我們的攻擊行為?
2)小時候我們被父母批評,被老師責備,被同伴奚落,甚至遭受非人虐待(身體的,心靈的)時憤怒的感覺,真的就隨風而逝了嗎?還是它從未離開過我們的身體,只是被「遺忘」在了我們意識的某個角落?
只要有情緒在場,我們都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潛意識的影子。看到他就來火! 聽到她的聲音就來氣!等等都是人們的潛意識在起作用。潛意識能佔到心理活動的90%!! 怪不得有人覺得生活就像一出出木偶劇,完全被無形的東西所牽引。聽起來有些言過其辭,神乎其神,但當你有了一顆敏銳的自我覺察的心,你會慢慢發現潛意識真的就像神一樣的存在。我在幫人進行催眠的時候,能深刻地「看到」潛意識的顯現。
好,現在用精神分析來重新解讀一下《驚魂電影院》這部電影。兇手的報復行為,不難理解,就是潛意識的攻擊本能;整個恐怖畫面描述就像是在潛意識層面上演的一部話劇,看起來荒誕不羈,實則就是在意識消退,潛意識毫無羈絆地集體狂歡;而我們在看完電影後之所以那麼暢快,除了上述的意識重新執政帶來的確定感之外,還有我們潛意識中攻擊慾望得以實現的滿足感。有點類似壓抑男在紅燈區尋歡作樂後的滿足或少婦在別人懷里報復自己丈夫時的快感!(本我得到了短暫地解放!)
這也許就是我們為什麼那麼喜歡看恐怖片的原因吧!不敢看的朋友只能說明你太壓抑了!:)
⑻ 分享一下,可以觸動自己淚點的影視片段是哪個
我是個感性的人,只要是感人的情節,配上傷感的音樂,大部分都會流淚伏陵蘆。不過要是說到有印象的第一部,還是小時候教育部組織學校觀看的《暖春》,全班哭的天昏地暗。從電影院出來,腦袋都缺帶哭的缺氧,暈了汪中吧唧的。
⑼ 哪一部電影可以讓你哭的心碎,眼淚根本剎不住車
虐心催淚 影視劇作,首推 電視劇《遇見王瀝川》 和 電影《愛有來生》 。這兩部影視作品,都是走苦情路線的愛情故事,觀影過程中,多次被引爆淚點,深受觸動。在此推薦給大家。
《遇見王瀝川》 講述的是:知名建築設計師王瀝川與樂觀俏皮的女孩謝小秋因為一杯咖啡而結緣,由此展開了一段扎心的悲傷愛情故事。
愛情總是乾渴的,除非你遇見一個叫瀝川的男人…
由高以翔扮演的王瀝川,英俊高大、舉止彬彬有禮,極具紳士風度。他雖然腿部有殘疾,但他的魅力卻絲毫沒有減退,相反因為他對謝小秋至死不渝的深愛而獲得更多觀眾的青睞。
焦俊艷飾演的謝小秋個性純真朴實,還帶有一點小俏皮。雖然她家境貧困、長相普通,還是一個矮個子的女屌絲。但是她具有非常堅定的自我意識,有自己的個性,樂觀向上的品質卻成為她最受觀眾喜愛的因素之一。
言情偶像劇中,像謝小秋這樣有煙火氣的女主太少見了,像王瀝川那種有天然紳士氣質的男主也不多見,這對情侶CP的「最萌身高差」也令人艷羨不已。
而隨著演員高以翔的離世,這部豆瓣8.8高分的劇作,相信會有更多人去二刷,三刷,有望成為破9.0的傳世經典。
遇見王瀝川,再見高以翔,最好的高以翔,永遠的王瀝川……
相比電視劇豐滿的劇情和人物,電影 《愛有來生》 也毫不遜色,利用前世今生的愛恨糾葛,恩怨情仇,演繹一段人鬼情未了,兩廂守望的悲情故事。
「今生今世我們走的路都錯了,時間不對,路也不對。可來生,來生我會等你。」
「來生你若不認得我,我就說,你的茶涼了,我再去給你續上,你便知,那人是我。」
她問他, 你是在等人嗎?而那個人知道你在等她嗎?她真幸福。
他告訴她 他在那顆銀杏樹下等一個人,一等五十年,不曾離開。
一句 「茶涼了,我去給你續上吧」 無數次引爆淚點, 茶涼尚可續,人走何以憶。
愛情故事的感人之處,除了愛而不得,大抵也都是身處幸福而不自知,失去後又追悔不已。這兩部佳作向我們呈現了愛情中的缺憾美,能讓許久未受觸動的你,也不禁為之再度落淚感傷。
《一生一世》《親愛的》《阿郎的故事》《媽媽再愛我一次》
想起了小時候看的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一直看一直哭,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
《媽媽再愛我一次》的故事,講述了黃秋霞和富家子弟林國榮相愛後,並已珠胎暗結,但就在雙方准備結婚的時候,林國榮的母親看不上黃秋霞,借口強行拆散了他們,又讓兒子林國榮娶了門當戶對的女子為妻。
一次風雨之夜,志強躲在廟外避雨,秋霞等人遍尋不著,翌晨找到時,志強已奄奄一息昏迷不醒。秋霞大為激動,失足跌下樓梯成為瘋婦。18年後,志強終於找到他心愛的母親,並以一曲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重新喚醒母親塵封多年的記憶,母子相認大團圓。
當年的這部電影看哭了無數人!
大家好,我是楠魚說 娛樂 ,很榮幸回答題主的提問。
哪一部電影能讓我哭得心碎,那應該是劉德華和劉若英主演的《天下無賊》這部電影了吧,2004年馮小剛導演的這部電影,其實從影片的劇情、立意出發點,最終寓意都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況且這部戲里的原聲帶音樂也是如此的經典。
講述的是主演劉德華、劉若英與一個神偷團伙的明爭暗鬥的故事,劉德華也是一個神偷,在劉若英的勸說下准備從此金盆洗手,後來兩人乘上了一趟火車,在火車上遇到了一個單純的農民工王寶強,王寶強身上揣著幾萬塊錢回家急用,結果被葛優這伙扒竊團伙盯上了。
本來劉德華不準備管這件事,劉若英大發善心想救王寶強,因為王寶強心裡認定這個世上沒有賊,劉若英就想圓他「天下無賊」的小夢想,就和劉德華幫著一起守著他的錢。結果就因為這樣劉德華與葛優正式結了梁子,最終兩邊明爭暗鬥之後,劉德華隻身一人被葛優的手下給幹掉了,劉德華臨死前還是把錢搶了回來還給了王寶強,守住了他小小的願望。
下了火車之後,原本就已經懷孕的劉若英得知心愛的男人的死訊時候,那一刻劉若英沒哭,我卻哭了。我替劉德華感到不值得,明明可以不用趟這趟渾水,就為了守住王寶強那一個「天下無賊」的小願望,結果就把自己的命給搭上了,值得嗎?
失去了一個好人,這個世上就會少一個壞人嗎?個人覺得這個根本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當然了寓意是好的。哭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劉德華飾演的這個角色不值得犧牲,覺得太可惜了,明明可以不用死,另一個原因是蠻喜歡劉德華這個演員,覺得他作為主演而被編劇寫死,真的很替他難過,畢竟主角光環就應該讓他一直帥下去嘛。
影片以汪星人的視角展現狗狗和人類的微妙 情感 ,一隻狗狗陪伴小主人長大成人,甚至為他追到了女朋友,後來它年邁死去又轉世投胎變成其他性別和類型的狗狗。
第二次輪回狗狗變成了警犬威風凜凜,再次轉輪回,又成了陪伴一位單身女青年的小柯基犬。 在經歷了多次輪回之後,才最終回到最初的主人身邊。
狗狗貝利對第一任主人伊森的感情執著又忠誠,臨死之前都不願讓他傷心。
後來幾次轉世,但心裡從來沒有忘記他,直到最後一世終於千辛萬苦回到了伊森身邊,並想方設法讓他認出了自己。
影片幾乎處處都是淚點,狗狗的守護純粹震撼,讓人熱淚盈眶。
電影的原型為1924年秋田犬八公被它的主人上野秀三郎帶到東京。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門口目送著上野秀三郎出門上班,然後傍晚時分便到附近的澀谷火車站迎接他下班回家。
一天晚上,上野秀三郎並沒有如常般回到家中,他在大學里突然中風,搶救無效死了,再也沒有回到那個火車站,可是八公依然忠實地等著他。
從夏季到秋季,一直等到自己變老變弱,等了整整十年。
十年後,帕克的妻子回到了故里,發現小八還在火車站等待著帕克……
從教授死後,看到八公把自己變成流浪狗,堅持不懈地等了十年,眼淚就再也沒有停止過。
剪刀手愛德華,是一個擁有正常心智的機器人,但他卻擁有一雙剪刀手。上帝也總是愛開玩笑。一次偶然的機會,愛德華碰到了佩格的女兒金,兩人還都愛上了彼此。
但是,面對愛人的擁抱,愛德華卻不敢抱緊她...
「如果我沒有刀,我就不能保護你。如果我有刀,我就不能擁抱你。」
「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誰。」
該片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 游戲 當中,最後父親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而自己卻慘死的故事。
為了保護孩子在死亡氣息密布的營內依舊帶著希望生活,圭多把集中營生活描述成一個1000分的 游戲 ,當目標達成,他們就能擁有一輛大坦克並離開這里。
然而孩子眼中無可挑剔的謊言在成年觀眾看來正是最酸楚之處。影片末尾,被槍抵著的圭多經過兒子躲藏的鐵櫃,狡黠地眨了眨眼,孤身一人邁向生命的終點。
因為圭多的保護和犧牲,兒子最終得以和母親團聚。
該片講述一戶看似平靜過日子的普通家庭,卻靠犯罪來維持家計的故事。
在影片中,家庭的存在是建立在互利原則上的,每個人都有著不能暴露在陽光下的秘密,對自己的付出都有精準的計算,這種冷靜與理智在奶奶去世時達到高潮,一家人冷靜的看著她死,把她埋掉,再把她的遺產取出來。
導演一面催淚,一面又鐵石心腸,他親手建立了這個小偷家族,也親手毀滅這個家庭。一家人最美好的鏡頭,是眾人聽到禮花響起,齊齊看向窗外的時候,不過也只是空有禮花的響聲,沒有畫面,這個禮花是真的嗎?還是全憑他們自己想像的呢。
不要相信他們說的打你,是因為愛你。愛你,是像我這樣抱住你。
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1997年,只有6歲兒童智商的智障男子李龍久(柳成龍 飾)和可愛的女兒藝勝(葛素媛 飾)相依為命,生活雖然簡單清貧,卻充滿幸福。某天,執著為女兒買美少女戰士書包的龍久意外捲入一起幼童誘拐奸殺案,而死者竟是警察局長的女兒。龍久懵懂無知,搞不清狀況,昏頭昏腦就被投入監獄。
在7號牢房中,聚集著的都是五毒俱全的「 社會 渣滓」。但龍久孩子般純潔的心漸漸感動了這幾個「大壞蛋」,他們甚至不惜冒險將藝勝帶入牢房與父親相會。
影片結尾,龍九被判處死刑,知道再也見不到女兒的他失聲痛哭。藝勝彷彿也意識到了什麼,在欄桿外呼喚龍九。
龍九絕望了,他後悔認罪,開始撕心裂肺地哭喊「救救我!我錯了!然而已經遲了。
二十年後,長大成人的藝勝站在法庭為父親洗冤。當年的保安科長和7號房的獄友們全都現身,他們終於完成了心願,龍九最終被宣布無罪。
然而,太晚了。
走出法庭的藝勝看到了天上飄來一個氣球,彷彿看到了她和爸爸曾經乘坐的那個熱氣球。
<阿甘正傳>
非常正能量的一部電影,建議你去認真看。
阿甘的身上,人們看到一種弱者的默默抗爭和一種頑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電影學者戴錦華老師曾對《阿甘正傳》評述道:「它及時地出現在當代美國文化四分五裂並喪失了穩定的價值觀念的時刻,為美國 社會 提供了一種 社會 融合和想像性拯救的力量。」
真實平凡,簡單。他的精神也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當然也是我們大家的好榜樣。阿甘看似愚昧實則卻比任何人都做的正確,他一直在走自己的路,自己想走的路,也一直沒有忘記自己所做的承諾。
阿甘(湯姆·漢克斯 飾)於二戰完畢後不久出生在美國南邊阿拉巴馬州一個阻塞的小鎮,他先天弱智,智商只要75,然而他的母親是一個性情剛強的女性,她常常鼓舞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發奮圖強。
阿甘像一般孩子相同上學,而且認識了終身的兄弟和至愛珍妮(羅賓·萊特·潘 飾),在珍妮和母親的保護下,阿甘憑著天主賜予的「飛毛腿」開端了終身不斷的奔跑。
阿甘變成橄欖球巨星、越戰英雄、乒乓球交際使者、億萬富翁,可是,他一直忘不了珍妮,幾回倉促的團聚和分開,更是加深了阿甘的思念。
有一天,阿甘收到珍妮的信,他們終於又要碰頭……
在70年代朝鮮的一部電影《賣花姑娘》賺足了那個年頭人們的眼淚。時間的流逝也沒有忘記故事的情節的,讓人垂淚的畫面。那時的電影院數百人觀看,抽泣聲能把電影音響蓋住,如果每人發一包紙巾估計也不會剩很多。
1984年底,我在徐州市最大的電影院觀看了《高山下的花環》,影片中的情結打動人心,讓我掉下熱淚。那時我還是一個軍人,因病住院。可我的許多同學都上老山前線打仗去了。當時徐州的主力部隊都奔赴老山作戰去了。因此徐州的老百姓在看這部電影時,都觸景生情,很多人都痛哭不止。影片中連長梁三喜犧牲,小北京被炮彈炸掉雙腿,副連長靳開來戰死,也沒有評到戰功。影片描寫了許多戰爭後遺症,謳歌了軍人的衛國獻身精神,催人淚下。
假如愛有天意 忠犬八公 我在雨中等你
⑽ 證明徐悲鴻是一個偉大的畫家(要有事例)
當年身為中國畫家第一人的徐悲鴻,偉大的愛國者,堅決不給蔣委員長大人畫茄毀半張像.
------------------------------------------------------------------------
由於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在抗日戰爭中進行了抗戰,蔣介石也沒有投降,有人不胡行斷列舉出一大堆的「了不起的戰績」,一大批有批抗敵精神,卻窩窩囊囊被蔣介石作了「撐死老母豬的豆腐渣」的抗日軍人,來說明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是如何了不起,而受了不公正對待。但是面對事實,綜觀全局,這個政府在抗戰中,僅僅做了他們該做的十之二三,做了他們不該做的十之七八,這是一個腐敗、反動、無能、罪惡,根本不能保衛國家和人民的政府。
現在這個社會流行洋奴病、軟骨病、變態病,有人在一個流氓身上找到了優點,進而說他根本沒有惡習,於是稱流氓是流氓的人成為惡棍,這就是他們的是非觀,這就是他們膜拜的邏輯!前幾年,有人說解放前上海外灘那個「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是解放後共產黨為教育人民編造的,連「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發生地的上海《報刊文摘》都登了!一時間,許多人善良的人民陷入懷疑,然而事實終究是事實,當年親眼所見的歷史見證人站出來揭穿了這個謊言。這件事從另一面說明,真正編造的謊言的傢伙已經無知、無恥、無賴到什麼程度,《報刊文摘》發稿的那個傢伙糊塗到什麼程度!
日本入侵是中華民族面臨的最深重的危機和災難。當時的中國的最高領袖蔣介石在軍事上消極避戰,一次次下令不抵抗,貽誤時機。戰術上無能、愚蠢,沒有任何有效的戰術可言,國民政府抗戰中從頭到尾的軍事行動,只有令人憤怒和傷心顫做備的兩個字「會戰」,拼光、耗光算數,幾乎沒有取得過任何戰略上的主動。在軍事力量處於劣勢、戰鬥力不如敵人的情況下,一而再,再而三隻會「會戰」,日寇真是求之不得。 戰爭前沒有準備和防備,開戰後沒有能力御敵。一個堂堂的中華民國,東北成立滿洲國,華北自治,全部沿海讓敵人占據了,敵寇深入到湖南、湖北、雲南、山西那樣的腹地。如果不是形勢的變化,重慶失陷那是遲早的事,日本將繼續攻陷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山河破碎、生靈塗炭,人民活在刀山火海、水深火熱之中,任何人間慘劇都在中國老百姓身上發生著。
蔣介石在政治上根本談不上發動人民,依*人民,維護人民。一個抗戰卻要*「抓壯丁」來徵集兵員的政府不知道它為誰去抗戰,抗戰又為了什麼?在這個「抓壯丁」過程中,國民政府虐殺過多少壯丁,又有多少個家庭遭受的苦痛! 花園口黃河決堤放水,南京不適當抵抗後又倉促棄城,長沙放火燒城阻敵,一件件,一樁樁,根本不考慮戰爭是否一定需要,根本不顧及人民的死活,帶給人民的痛苦尤甚,這樣抗戰有什麼意義可言,充分說明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的兇殘、流氓、愚蠢本性。還有,中國在有蔣介石的年代,兵和匪到底有什麼區別,中國的人民是分不清楚的。
蔣介石雖然沒有投降應該肯定,但他絕不是一個誓死捍衛國家的人,蔣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汪精衛,當時始終讓人擔心。他說,「寧讓國於日本人,也不能讓國於共產黨。讓國於日本,我們還能活;讓國於共產黨,只能死無葬身之地」(大意)。日本對付開展敵後游擊戰的共產黨(他們只有那麼大本錢)是「燒光、殺光、搶光」政策,從反面說明共產黨抗戰的堅決和頑強,鬼子「掃盪」從來都是集中大量兵力對方區區幾個游擊隊,而和國民政府的正規軍「會戰」,一般用兵都明顯少於對手。共產黨游擊區發生的是殊死拼殺,鬼子沒有一天安寧,而國民政府的抗戰要麼望風而逃,實在沒辦法也是打一仗、拼一下完事,不管是勝是敗,打完那裡就是日寇的天下,留下的100多萬國民黨軍隊全部成為「和平軍」、「皇協軍」之類的漢*部隊。
日本鬼子戰敗,日本、蔣介石都不怎麼把共產黨放在眼裡的,但是中國的共產黨做了與他們的能力相稱,甚至遠遠超過他們能力的事。他們沒有槍、沒有炮,在日本、漢*、蔣介石的四麵包圍中,在幾乎沒有任何外來援助下,在窮鄉僻壤頑強地進行了他們無愧與民族的戰斗,在華70%以上的鬼子居然是在和共產黨作戰!此後的朝鮮戰爭,同樣是為了抵抗外敵,不過這次毛澤東不等對手打過來,已經主動先拔出了拳頭。美國人終於知道,原來日本兵的戰鬥力比起志願軍來,算不了什麼,中國人並不全部是豆腐渣。而中國抗戰中,區區幾個日本兵,就會使一大群蔣介石的中國軍隊驚慌失措。(遲浩田老家那個縣,不過一個班的鬼子,一挺機關槍,全縣官兵、百姓驚恐萬狀大逃難)。同時也使日本明白,如果當年指揮全中國抗戰的是毛澤東,而不是蔣介石,他們會是什麼樣的下場!朝鮮戰爭是蔣介石的鏡子,和蔣介石比起來,毛澤東和對手的差距不知更要差多少??他面對的是最不可一世的美國!蔣介石當年有個援緬抗日遠征軍,「號稱機械化」,(所以戴安瀾悲壯倒是悲壯,包括張自忠,是夠窩囊的!)。朝鮮戰爭是毛澤東的遠征軍,結果是蔣介石做夢也不敢想到的!毛澤東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御敵於國門之外。新中國不可能一夜之間成為強國,但是任何強敵有誰膽敢象對待蔣介石一樣對待新中國?越南戰爭期間,中國警告美國,你們不能越過北緯17度線,這是一個弱國對於強國的警告,美國人敢了嗎?偉大的毛澤東深知,一個仍處於弱小地位的國家,和平絕對不是委曲求全得來的,他的口號和行動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當年身為中國畫家第一人的徐悲鴻,偉大的愛國者,在民族危亡的關頭,他用自己畫筆表達對祖國的無限深情,但是堅決不給蔣委員長大人畫半張像,他畫的《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無拘無束的《馬》,那是亢奮而痛苦的。新中國一成立,他多次主動為毛澤東畫像,這絕不是偶然的。 張樂平作為漫畫家,拿起自己的畫筆參加國軍抗戰,一路上畫抗戰宣傳畫,但是他到頭來畫出了《三毛從軍記》,無情諷刺、挖苦國軍抗戰,後來更畫什麼《三毛流浪記》,極端和蔣委員長以及他代表的那個政府過不去! 徐悲鴻、張樂平難道僅僅是代表了他們個人? 1948年,抗戰剛剛結束的時候,國民政府自己的電影,自己培養的知識分子,他們拍攝的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曾經是中國上座率最高的電影----前方吃緊,傷師失地,後方緊吃,醉生夢死,那就是國民政府抗戰的真實寫照。為什麼當時的電影院無數的人失聲痛哭,難道僅僅為孤兒寡母流淚,可憐我中華那麼多熱血兒女!
如果中國再遭遇強敵入侵,如果還是蔣介石和國民政府那樣的「英勇抗戰」,那中華民族真是遇到了「萬年大幸」。全世界的人中,到時強盜分外高興;全體中國人中,到時只有漢*們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