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結婚各地方的習俗
以下為各地婚俗,隨時代不同,稍有不同,具體如下:
上海:定親———排定「八字」,准備彩禮
嫁娶———唱「哭嫁歌」,中途顛轎
納彩———金芽玉塵,早生貴子
迎妝———送「子孫桶」,忌諱送鍾
拜堂———吉時成親;吃暖房———賓客敬酒
吵新房———嬉耍新娘;回門———三天後回娘家
北京:新郎虛箭射新娘 同房先要吃餃子
按照傳統的方式北京地區人士說親時,要先托媒人往女家問名,將男女生年屬相相合,只要雙方生肖並無相沖,即可合婚。
婚約確定後,男家便要擇吉日,帶備紅柬(婚書)舉行訂婚禮,男家要給女家送上衣物,首飾,洋酒及果餅等禮物,叫 " 過禮 " ,但這只是 " 小定禮 " ,婚期前一個月,得送 " 大定禮 " ,一般是吃的,穿的,及洋酒及活鵝,樣樣俱全。
至吉日臨近,男家還要給女家送上 " 催妝 " 禮,計有豬羊肉,乾麵,年糕等。其中 " 肉 " 是要女家割離骨肉,讓女兒出嫁,年糕則是女兒出嫁後步步登高之意。
女家在男家 " 催妝李清數 " 後,便要立即將嫁妝送往男家,以裝設新房。
新娘到達男家進門前,新郎會手持弓箭,於新娘腳下虛晃三下,藉以驅除邪妖,之後新娘正纖跨過火盆,方可進門。
然後,新郎新娘雙雙拜天地,入新房 " 坐帳 " ,並一起吃 " 子孫餑餑 " (餃子)及長壽面,並飲交杯酒等。
婚後第三天,新姑爺陪伴新媳婦回門,叩拜岳父母。
貴州侗族: 踩腳後跟試情意和火把迎親
「踩腳後跟」是貴州東南一帶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種活動。侗族小夥子若是看上了哪位姑娘,他就會在趕場的時候,悄悄地跟在對方身後,故意踩一下對方的腳後跟。對方被踩了,回過頭來覺得這個小夥子自己中意,便會跟著對方走,一直走出場外,兩人悄悄細談。如果自己不中意,就假裝不知道,不去理睬。踩的人發現對方不跟出來,也就作罷,再進場另覓對象。
「踩腳後跟」是貴州東南一帶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種活動。侗族小夥子若是看上了哪位姑娘,他就會在趕場的時候,悄悄地跟在對方身後,故意踩一下對方的腳後跟。對方被踩了,回過頭來覺得這個小夥子自己中意,便會跟著對方走,一直走出場外,兩人悄悄細談。如果自己不中意,就假裝不知道,不去理睬。踩的人發現對方不跟出來,也就作罷,再進場另覓對象。
天津婚俗
天津的婚俗在外地人看來是頗覺熱鬧有趣的。新婚之家大門兩旁的紅雙喜字,嫁女之家貼的單喜字,向人們宣告了新婚的喜訊。這紅紙金色喜字把婚事的紅火喜慶氣氛,把人們的歡樂心態都濃縮其中。
然而解放前,在紅喜字貼出之前和結婚之日,卻有著繁瑣講究的婚姻禮俗過程。那時天津民間的婚姻俗基本遵循著古代六禮程序。先是媒人說合,然後下聘禮定親,最後擇吉日接。也有少部分人家實行新的文明結婚方式。
那時富裕人家辦婚事,最愛鋪張奢華,追求體面熱鬧。男家下聘禮時,有的女家還請吹鼓手吹起嗩吶接,亮禮給親友看,吃一頓喜面。下聘之後,如果男家禮聘重,女家也要准備很重的嫁妝。嫁妝多得有48台。最少的嫁妝也必有一個喜桶一對燈台。臨到嫁娶之前3天,女家要在院子里吹起嗩吶亮嫁妝。男家也要在院子里吹起嗩吶亮轎。晚上要讓童男童女圍著花轎邊轉邊唱喜歌,叫童子轉轎,引來觀者滿巷。
迎親結婚之日當然是最熱鬧的時候。男家的花轎在旗羅傘扇儀仗和吹鼓手的陪同下,抬到女家門口打催妝。頭蒙紅蓋頭、上下里外一身紅的新娘坐進花轎,懷抱一隻裝著棗、栗子的大瓶子,被吹吹打打、熱熱鬧鬧的迎到男家。花轎後面跟著的送親人中還有一個夾著涼席、抱著公雞的童男和一個抱著大瓶的童女,據說抱雞意在拍雞使鳴以避邪,涼放到新房窗檯表喜泰吉祥。兩只瓶寓雙雙平安之意。黃昏時,花轎停男哪首家門口,男家大門關閉,以為避邪氣,新娘喊媽媽開門,實際也是改口稱媽的儀式,這時門才開。一對新人拜堂行禮之後,各抱包著貼金紅紙的金磚一塊,並肩坐帳,交換金磚,放進斗里。然後新郎用秤桿挑開新娘的蓋頭,一對新人正式見面,算是明媒正娶,再就是鬧洞房、分大小等細節。在親、拜堂等儀過程中,司儀、伴娘的喜娘要求是夫妻子女俱全的全可人。全可人在每個儀式細節中念這祝福的喜歌。
婚禮後的第四天,還有四回禮儀。新娘帶新郎回娘家。舊時四回時,新娘要帶回貞節紅(處女紅)布,當眾交給親娘擺到祖宗供桌前,這是特殊的習俗。
解放前,天津由於受九國租界地外來的習俗的影響,已有一部分人家採用新的文明結婚方式。介紹人把男女青年及雙方父母帶到戲院看戲,雙方借機對面相親。然後按舊例下聘禮訂婚。迎親不用花轎用轎車。新娘不是舊式打扮,而是頭戴白紗,身穿拖地白群,由童男童女拖紗,在教堂或禮堂舉行結婚典禮。
解放以後,天津婚俗就大大簡化了。不查八字,不做花轎,不吹吹打打,中叩拜天地,不驗貞節紅。男經人介紹在公園或電影院見面,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戀愛了解,男方給女方某種禮物訂親。雙方商定備住房、傢具、衣物,辦好結婚登記手續,選個雙日,貼出喜字,就迎親結婚。近幾年來,天津的婚禮習俗仍然是簡化的趨勢,男女雙方量力而行。
雲南彝族--奇俗婚宴跳跳菜
雲南大山裡的彝族,有一種被稱為"跳跳菜"的婚宴. 這種喜宴上菜的過程彷彿是高難度的雜技和舞蹈。為首的大師傅率眾師兄弟,雙手拱揖,面對賓客亮相,先拜天地"三界"神仙,次拜列祖列宗"三明"先祖,再拜吹嗩吶的諸樂師,向他們深鞠一躬,希望配合默契,上菜成功。
然後是鮮明、嘹亮的嗩吶齊鳴,大師傅們次第從廚房魚貫而出,臂搭肩頂,頭頂置案,表演著啞劇,幽默而滑稽,一前一後,一張一合,互為配合步姿,一步步地進入宴席。動作要輕松、優美、流暢、連貫,落菜時先放哪碗,後放哪碗,全有固定程序。此時,大家緊張,興奮的心弦剛一鬆弛,後邊又接上來第二對、第三對……。 險哪!多達一二十個盛滿了菜餚的碗,放在一雙手臂上還兼跳著舞步,弄著怪相,別小看托盤,分量可不輕,非一個壯漢絕托不起來,稍有不慎,扣地一盤,那可要在眾人面前丟臉,這真是頂尖民間大師級的表演賽。 最精彩一幕是用10根手指,每指頂一碗菜,叫"空手疊塔跳",上菜時,雙手兩肘要有各種動作,前伸,側展,左拐右扭,雙腳踢踏節拍,在樂曲中跳著舞上場,此時,宴樂達到高潮,兩位搭檔忽前,忽後,忽左,忽右保駕護航,觀眾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盯著看,但卻沒有一滴油汁濺下…… 更奇的是"口功送菜",口中銜兩柄銅勺,內中各置一大碗菜,口功、臂功、腕功、指功齊用,絕不亞於雜技分毫。 宴桌上每一碗菜都是全棋中一粒"子",各有定位。一招一式,一起一落,皆自成韻。
僳僳族有趣的婚禮
婚禮,在不同的民族中,各有特色。雲南騰沖僳僳族的婚禮分 「送親」、「婚禮」兩部分舉行。
送親
隨著數支火葯銅炮槍齊鳴,新娘由自己的姐妹兄弟、叔伯嬸娘等直系親屬二十四人組成的「高親」隊伍陪伴著,在一位穿著打扮與自己一模一樣的女朋友伴隨下,向男家出發。一路上,人馬浩浩盪盪,銅炮槍遇水鳴幾次,過橋放幾槍,充滿熱鬧的氣氛。將到新郎家,迎新的第一批人馬,送上水酒,大家喝上幾口又繼續進發。隨後第二批迎親隊伍又到來,送來了晌午飲食,「高親」隊伍吃喝之後,又風塵撲撲,趕到新郎家。
婚禮
隨著陣陣鞭炮聲,熱鬧非凡的婚禮正式開始。新郎、新娘在主婚人——「總管」的指揮下,雙雙向祖宗行禮,然後共同吃兩碗飯、兩碗肉、兩碗酒,再與親屬:「高親」共進晚宴。宴席以吃肉(「高親」 特別受優待,一人一斤)喝酒為主。凡是參加婚禮的客人,要喝三碗酒。酒足飯飽後,婚禮便進入高潮。除新朗新娘外,在「梆梆頭」的領唱下,參加婚禮的男女老幼,或者在堂屋裡圍繞著火塘,手拉著手,載歌載舞,跳起「梆梆舞」。
「梆梆舞」主要由「梆梆頭」領唱(梆梆頭一般五、六個。少者二、三,多者十幾個,由長者或本寨有聲望、懂舞的人充當)。領唱者一般只唱兩句,每句七個字,男女老少合唱。群舞者重復「梆梆頭」 領唱的詞。結尾句,群舞者可唱高八度。歌詞內容大都是新郎、新娘成長的過程以及他們的優點和一些慶喜的詞句。
對客人的招待,根據主人的財力而定,有一天招待三餐酒飯的,也有招待四次的。第二天晚上繼續跳「梆梆舞」。第三天親朋吃了早飯,紛紛告辭。到此,歡樂的婚禮才告結束。
青島婚禮習俗
青島的舊風俗禮儀很多,隨著社會的進步,一些繁瑣的風俗禮儀也已被革去,下面是筆者對目前的青島婚俗的略記,共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新娘出門不得回頭招手
新娘出門不要哭泣,一方面會不吉利,另一方面是破壞新娘妝面,
下車時,新郎和新娘要從車的同一側下,不要分開下,否則不吉利
有身孕這不宜參加婚禮
在新娘家吃水餃時,碗內要留雙數。
青島地區的婚姻風俗?與山東省其他地區大體相同。男子結婚稱「將媳婦」,女子結婚稱「出門子」。結婚禮儀除特殊情況外,要經過說媒、相親、訂婚、送日子、娶親等多道手續。
說媒
也叫保媒」,由媒人為男女兩家介紹,締結婚姻關系。媒人可以是親友、熟人,也可以是專門的媒婆,他們按照門當戶對、年齡般配、家境相當等基本條件,往返男女雙方家中說合,一般是對男方要求條件要高一些。若雙方有意,則由男方向大家提親。向女家提親的人越多,女家越感到榮耀,即所謂「一家女百家求」。如女方向男家提親,則會被譏諷為「閨女嫁不出門了」。舊時,若雙方滿意,兩家男女要互挽年庚帖子,把男女雙方的出生年、月。日、時各寫在上面,字數還必須是雙數。請算命先生「合婚」,推算雙方屬 相和生辰八字是「相生」還是「相剋」,如不相剋,才可商議結親的事。
相親
舊時,新婚夫妻在侗房揭蓋頭時方能見面。為了防止受媒人欺瞞,女方父母只能暗地裡打聽,了解男方的相貌、年齡與媒人說的是否相符,同時還要打聽男方的為人和家庭境況。如今相親己成為公開的必不可少的程序。
溫州婚禮習俗
討歡彩
結婚求吉利,討好兆,稱紅喜事,庚貼用紅紙,禮品中必有紅喜蛋,蛋呈圓形,諧為「狀元」,並與紅棗(早)、花生(生)、桂(貴) 、蓮子(子);合成「早生貴子狀元郎」彩話。婚後,將此蛋果連同喜糖分送親鄰。嫁妝、重盛、門窗均貼上紅雙喜或吉祥圖案剪紙。
請庚幟
舊時,媒婆奔走於男女網家之間說合,並代男方往公家請庚帖(生辰八字)。男家將庚帖置於灶神香爐前,三日後卜吉合婚。七日內家中平安無事,由媒人將男庚貼送至女家,亦經卜吉,合則議聘,不會將庚帖退回。
定親
舊時定親分「小定」和「大定」。定親前議定聘金,聘金多寡決定嫁妝豐薄。「小定」聘物多為金戒指一對,及糕餅、魚肉等禮品;女方回送江西瓷碗一筒十隻,以「碗」諧「穩」,含「百年好合」意,另有紅棗、花生等、「大定」為正式定親,主要送聘金和龍鳳婚書、女方收起男婚書,另一份填寫後裝入原帖盒,交媒人送回男方。「
大定」與「送日」常並合進行。即男方同時將迎娶日期告知女方。
嫁娶
嫁前一日,女家設宴待客。擇吉辰在中堂為新娘絞去面毛,謂「開額」,母親為女兒加笄,謂「上頭」、婚娶日,男方先迎取嫁妝。而後迎親隊伍啟行、女家母女、姐妹、姑嫂哭別、內容通常為:留戀父母,勸勉女兒或訴說怨苦,各地均有《哭嫁歌》流傳。
花轎至男家,由儐相念贊,按贊詩內容舉行拜堂儀式。新娘由兩個「利市人」用貼有紅雙喜的新米篩遮護,跨過火盆至中堂,與新郎同拜天地,眾撒以紅綠米,紅花生。禮成,入洞房,吃「和同飯」,飲「交杯酒」。畢,中堂開筵、第一桌左上首,謂之「頭位」,例由岳父或舅父坐。
鬧調房
諺雲「七日洞房無大小」,結婚之日鬧房尤烈。親友至,新娘敬煙奉茶。客人瓷意調弄新娘,出難題,索禮物,常發生羞辱新娘新郎、主客各不歡悅情事。建國後,鬧洞房較往昔文明,若遇客人有越軌言行,陪人或長輩出面調解。近年此俗已趨淡化。
部分地區有唱歌祝賀習俗,如「三字豎起本是川,百年夫妻好姻緣;夫妻雙雙成好合福祿壽禧共周全」。
坐筵
即婆媳交家儀式,婚後三日舉行。中堂設筵,上為朝天主位,下為關封位,旁設女賓席。吹班樂作,新娘立主位,婆立關封位,女賓人座、樂曲聲中,婆媳互換位置,新娘以主人身份向賓客行見面禮。
文明結婚
「五四」運動後,部分人結婚儀式仿效西萬國家,請地萬名流為證婚人,主持婚禮,雙方家長稱主婚人。婚禮開始,新郎西裝革履,新娘穿白色禮服,在樂聲中並肩 進場。證婚人、主婚人及新郎、新娘俱在婚書上蓋章,婚者互換戒指、互相鞠躬致意,繼而證婚人、主婚人與新致詞。
解放後,婚札更簡朴。幹部結婚只擺茶點。70年代,婚俗趨繁。訂婚時男方要送金飾,女方回贈衣、鞋。雙方分喜糖給親友。結婚時,女方多數帶縫紉機、自行車等「四大件」。至80年代,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攀比之風嚴重,聘禮高者,金飾達500克、聘金萬元以上,女方回以高檔西服、摩托車等;結婚時,女方還帶彩電、電冰
箱、立體雙頻道收錄機等「新五大件」。
閩台婚俗-茶禮
在我國,茶與婚姻有著密切聯系,早在明朝時就有「訂親茶」的記載。清代人福格在《聽雨叢談》卷八中說:「今婚禮行聘,以茶葉為幣,清漢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與茶有關的婚俗,最有趣的當推閩南和台灣。
閩台婚姻禮儀總稱為「三茶天禮」。「三茶」即訂婚時的「下茶」,結婚時的「定茶」,同房合歡見面時的「合茶」。
在舊社會,男方隨媒婆或父母到女方家提親、相親,女方的父母就習慣叫待字閨中的女兒端茶待客,茶杯斟滿後,依輩份次序分送到男方親客手中,由此拉開了「相親」的序幕。男方家人乘機審察姑娘的相貌、言行、舉止,姑娘也暗將未來夫君打量一番,當男到女家「送定」(定親)時,由待嫁女端甜茶(閩台民間叫「金棗茶」),請男方來客品嘗。喝完甜茶,男方來客就用紅紙包雙數錢幣回禮,這一禮物叫「壓茶瓶」。到了娶親這一天,男方的迎娶隊伍未到女家,女家就要請吃「雞蛋茶」(甜茶內置一個脫殼煮糖的雞蛋)。
男方婚宴後,新郎、新娘在媒婆或家人的陪伴下,捧上放有蜜餞、甜冬瓜條等「茶配」的茶盤,敬請來客,此禮叫「吃新娘茶」。來客吃完「新娘茶」要包紅包置於茶杯為回禮。結婚成親的第二天,新婚夫婦合捧「金棗茶」(每一小杯加兩粒蜜金棗),跪獻長輩,這就是閩南、台灣民間著名的「拜茶」,也是茶禮在婚事中的高潮。倘若遠離故鄉的親屬長輩不能前往參加婚禮,新郎家就用紅紙包茶葉,連同金棗一並寄上。
在閩南、台灣,茶樹是締結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徵。
❷ 正在「消失」的城市——南寧
每天下班高峰期路過民族大道的時候,都忍不住抱怨幾句堵成狗了。想起小時候坐在28寸自行車後座的我,那時候覺得南寧的道路特別的寬敞,去哪都四通八達,路上只有稀疏的幾輛汽車。
(圖/南寧高樓迷)
現在的南寧越來越有大城市的模樣,高樓商場越起越多,城市也越來越美麗,南寧也變得熟悉又陌生。一些東西在重建之後變得更好,而一些東西卻永遠的消失了。那些斑駁的回憶正在一點一點被吞噬,曾經的美好也化作無盡的遺憾。曾經那些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如今在哪裡還能找到?
【 一、消失的地標 】
1.北大客運站
北大客運中心緊靠城市快速內環道,是南寧市作為大西南出海通道建設的公路交通樞紐站點之一。這里曾經是南寧人流量最多的客運站。
由於在營運過程中出現較嚴重的交通擁堵,特別是逢年過節時導致周邊道路交通壓力大。北大客運站在2013年正式停用,整體搬遷至西鄉塘客運站。
(圖/網路)
以前的北大客運站一片繁忙,自從搬去西鄉塘客運站之後,就被廢棄在那裡。直到2017年11月北大客運站被拆除,正式結束了二十多年的歷史。根據改造規劃圖可以看到,北大客運站未來將會改造為住宅區。
(圖/南寧高樓迷)
2.民族商場
民族商場坐落於最繁華的朝陽商圈,曾經有南寧最火的休閑娛樂場所,南寧最早的卡拉OK歌廳,也是南寧人最愛去的淘貨聖地。以前如果家裡要買音響器材和電子產品,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去民族商場。
(圖/網路)
2017年7月,有消息傳出民族商場即將拆遷,原址或將新建一個城市綜合體。陪伴了南寧人28年,要說再見了。
(圖/南寧圈)
我家裡還留著十幾年前在民族商場買的DVD機,那時候的零花錢都攢著去買各種動畫片光碟。隨著互聯網的普及,DVD機早已被淘汰。時過境遷,如今的南寧多了許多現代化大型購物商場,28歲的民族商場也褪去了喧囂和繁華,就像DVD機一樣被時代淘汰。
3.朝陽人民人行天橋
1985年,廣西第一座人行天橋在南寧落成。當時朝陽路、人民路百貨大樓一帶人流量非常大,人們為了趕時間直接闖紅燈,造成了不少交通事故。為了緩解十字路口交通擁堵問題,南寧政府投資50多萬元,建造這座天橋。
(圖/南寧電視台)
有了這座天橋,人們就幾乎不再闖紅燈橫穿馬路,交通秩序好了很多。那時候天橋上還有很多賣小商品的,雞蛋、包子、手工藝品等,各種各樣都有,而且價格很便宜。
在經歷了20多年的風雨後,天橋已經銹蝕嚴重,而在技術上又不適宜進行加固。於是,南寧政府決定將天橋拆除。當它不得不與南寧人說再見時,許多市民都前去合影留念,有的人則是想最後走一次這座天橋。
4.中華電影院
中華電影院始建於上世紀30年代,是南寧最老的電影院之一。1932年由廣西督軍譚公館改建而成,那時叫做中華大戲院,以放映為主,1946年9月才更名為中華電影院。當時中華電影院算得上是南寧數一數二的大影院,整個影院可以容納2000多人。
(圖/@老豆有話)
隨著南寧上檔次的星級電影院的不斷涌現,萬達影城、紅星電影院、百老匯影城等設備先進,服務優質的電影院相繼開業,傳統老式中華電影院也在競爭中慢慢的沒落了。2013年永恆時代影院斥巨資對中華電影城進行裝修升級,中華電影院也變得更現代化。
2017年隨著南寧三街兩巷項目的開展,中華電影院也被拆除了。南寧的民國建築,如今又少了一座。
5.老水街
關於水街名稱的來歷,眾說紛紜。據說解放前,步行街、華強路一帶的居民都要經過這里到邕江挑水吃,成條街水粼粼,因而得名。也有人說,水街之前是因為是賣水的,才有「水街」之名。還有人說,水街是因為多年前常遭洪水和內澇浸泡而得名。
(圖/網路)
無論水街因何得名,水街所代表的,是一種濃郁的南寧風情。水街,代表著南寧的傳統,是最南寧特色的老城區。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水街菜市的經營品種豐富,幾乎涵蓋所有農貿產品,不僅貨色上乘,而且品種齊、價格較其他菜市低廉。
(圖/網路)
水街,不僅承載著南寧長達百年的商貿記憶,也是南寧傳統美食文化的發源地。有人說水街是南寧人的胃,而現在那些老水街的美食都遷往各處,再也找不到純粹的老水街味道。
6.南棉紡織廠
在上個世紀傳統工業發展最繁榮的八九十年代,北湖片區聚集了紡織廠、煙廠、味精廠等製造業國企。每一個廠區都自成一區,有著自己的生活區,南寧棉紡織廠就是其中之一。
(圖/網路)
南棉是原南寧棉紡織廠的簡稱,在老南寧幾乎無人不知,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老南寧心目中輝煌燦爛的工業代表。當時,北湖路,友愛路,衡陽路,中華路的大片區域,都是南棉紡織廠的廠區和生活區。
(圖/網路)
但是隨著國家經濟轉型和改革,轉型不成功的國企一個接著一個破產,繁華不再,留下一地雜草叢生衰敗蕭條。不過這塊土地即將迎來新生,舊城改項目即將開工,未來這里高樓林立,見證了南寧工業時代的「南棉」將成歷史。
7.臨勝街
在南寧,人人都知道中山路,又有多少人知道中山路的盡頭還有一條臨勝街。但一說到天福香老友粉很多人就恍然大悟,原來那條街叫做臨勝街。
(圖/@邱崗誠)
雖然處於市中心,但與周圍的繁華格格不入。早年的臨勝街很熱鬧,巷子里還隱匿著許多老南寧才知道的美食,代表著老南寧的味道。
(圖/網路)
後來許多人都搬出這條巷子,臨勝街也漸漸老去,還是要跟南寧人說再見了。天福香總店搬走,低矮老舊的房子也被拆掉,臨勝街最後也只能存在在南寧人的記憶里。
8.圓湖花鳥市場
我小時候能去逛花鳥市場比去游樂園還高興。花鳥市場除了花還有各種各樣有意思的東西,很多人會來這里鬥蟋蟀、玩鳥,除了花卉盆栽,土狗家貓以外,還有許多野生動物和真假難辨的古董。
(圖/網路)
園湖路花鳥市場在過去是南寧人休閑娛樂,選購花卉寵物的首選之地,曾榮獲"全國重點花卉市場"稱號。雖然南寧後來有了其他的花鳥市場,但還是圓湖路花鳥市場的人氣最旺,最熱鬧。
(圖/網路)
盡管如此,園湖路花鳥市場還是被拆了,因為南寧高速路發展建設發展的需要。圓湖花鳥市場於2011年3月16日拆除,南寧的一張城市名片也就這樣消失。
9.桂劇院
像我這樣的90後很多都不知道南寧原來還有一座桂劇院,你或許想不到它在哪,如今的百貨大樓對面的鑽石廣場,其前身就是桂劇院。
(圖/@老豆有話)
上世紀50年代,是廣西桂劇的黃金時代。後來,桂劇院除了演出桂劇,還安排各種演出,粵劇、京劇、評劇、彩調、話劇、雜技、歌舞等,每場上座率都很高。
後來,隨著南寧人的文化活動越來越豐富,桂劇院也不得不以放映電影為主。1988年,桂劇院計劃拆除重建。從此,桂劇院也就只能從南寧的老照片中看到了。
【 二、消失的鄉音 】
1.南寧白話
南寧的方言有好多種,郊區地區說平話,武鳴邕寧等部分地區說壯話。不過大多數的老南寧都還是說南寧白話。"白話"是粵語的俗稱,南寧地區的白話其實就是粵語的一支。
雖然南寧白話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但是現在會說白話的南寧人越來越少。年輕一代的我們已經把普通話作為日常用語,白話只用來跟家人交流。我們的「南普」說得越來越流利,卻逐漸忘記了我們從小講到大的白話,甚至沒有教下一代講白話。
前段時間網上還流行一個《6-20歲能夠熟練使用方言人群比例》圖,我看到南寧那一欄心都涼了。只有13%的南寧少年兒童能熟練掌握方言,在全國來看是倒數的幾個城市之一,甚至比深圳這個移民城市還要低。
再看其他幾個年齡段的統計,可以直觀地看到,南寧白話的熟練度是一代人比一代人低。
雖然這些數據並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確,但在生活中我們確實可以感覺到南寧白話的日漸消亡。走在成都、重慶、廣州這些城市的街頭,聽到的基本都是四川話和粵語,而在南寧大家都更喜歡說南普。
【 三、消失的技術 】
在老幾輩人的心裡,有一門手藝才能走天下。所以在老南寧的大街小巷,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傳統的手藝活。我們這一代人都不那麼在意手藝活了,你還記得那些消失在南寧街頭的老技術嗎?
1.磨菜刀
十幾年前在老街小巷經常能聽到「磨菜刀咯」的吆喝,高亢悠長的吆喝聲成為了街道上獨特的音符,也成為了幾代人的童年記憶。
(圖/網路)
我外婆家的菜刀跟我的年紀差不多大了,鈍了就拿去磨一磨,就又跟新的一樣了。也許磨刀這一行很不起眼,卻是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工作之一。現在磨刀人已經不多,一個老行業正在逐漸萎縮,這也許就是工業時代與傳統手藝不可調和的矛盾吧。
2.修鞋
現在如果鞋子壞了,第一反應一定是再重新買一雙新的。但是在老南寧的心裡,鞋壞了就應該拿去補,補好了重新穿。以前老街附近都會有幾個補鞋攤,一把小椅子,把工具擺在地上就可以開始補鞋。以前鞋子壞了我媽就會拿去路邊補,一雙鞋子可以穿上好幾年。
(圖/網路)
現在的我們不會再去補鞋,壞了就丟掉換一雙,而不知不覺中補鞋攤也漸漸消失在了南寧街頭,補鞋攤成為了只在小時候存在的記憶。
3.挽面
有一首俗謎:「四腳相碰,四目相向,一人咬牙根,一人在忍痛。」說的便是挽面。專為人挽面的阿姆用線將女人額前、鬢角的汗毛拔掉,修出彎彎的月牙眉。
(圖/網路)
小時候在朝陽廣場一帶還能經常看到挽面。以前愛美的南寧姑娘都愛去挽面,阿姆們一雙手,幾根線便能使臉蛋容光煥發。後來,隨著現代美容技術的發展,挽面也漸漸消失在城市中。
4.裁縫
我外婆告訴我說,她們那個年代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找裁縫做新衣服,有一件新衣服可以高興一年。到了我媽這代,幾乎家家都有一台縫紉機,因為當時流行的嫁妝就是縫紉機、自行車、收音機和手錶。
(圖/網路)
到了現在,買衣服越來越方便,甚至都不用出門就可以買衣服,很多門店也會提供改衣服的服務。人們已經不需要找裁縫,這一行也就這樣慢慢沒落,需要做衣服改衣服的人也不多了。
【 四、消失的老物件 】
1.萬力啤酒
萬力啤酒是真正的南寧老品牌,南寧消費者的本地化情結十分強烈。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是喝萬力啤酒,大多數南寧人見證了萬力品牌曾經的輝煌及沒落。
2001年,青島啤酒收購萬力啤酒廠,迅速執行品牌替換策略,直接用青島啤酒大眾型替換萬力啤酒。曾經南寧人熟悉的萬力啤酒不復存在,但還依然記得那句「行萬里路,喝萬力啤」,陪南寧人一起走過成長的歷程。
2.鐵鳥醬油
鐵鳥成立於咸豐年間,最興盛的時期是80到90年代,在當時年銷售量就達到一千多萬。記得小時候家家戶戶都用鐵鳥醬油,後來還有鐵鳥黃皮醬,是南寧人吃捲筒粉、粉餃的標配。是從小吃到大的味道,三四塊一瓶,便宜又大碗。
現在的鐵鳥連年虧損,經營已經很困難。最近已有消息傳出,鐵鳥醬油就要停產了,作為南寧人的我不禁惋惜,多年來鐵鳥已經成為南寧人的一種記憶,小時候的味道也許以後再也吃不到了。
3.多麗電風扇
多麗電器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是南寧市電風扇廠,至今也有幾十年的歷史。現在,人們祛暑降溫的首選就是空調,是否還記得小時候的夏天都是在大葵扇和多麗電風扇的陪伴下度過的。
(網路配圖)
直到現在我家還有這樣一台風扇,用了十幾二十年還沒壞,質量非常好,雖然夏天也未必會拿出來用,但也捨不得丟,或許這就是一種情懷吧。發展到現在,多麗已經不僅僅生產電風扇,還生產吸油煙機、暖浴器、電子消毒櫃等各種家用電器。
4.童樂牛奶
童樂牛奶是廣西的一個老字型大小牛奶品牌,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養育了好幾代廣西人。記得以前只要訂牛奶,就會給家裡配一個奶箱,每天早上有人把牛奶送到家門口。只要一開家門就可以喝到新鮮的牛奶。
現在很少人會訂新鮮牛奶來喝,更多的是去超市買幾箱回家囤著。而童樂牛奶也越來越少見,現在南寧人更熟悉的是皇氏、石埠這些品牌,卻忘了陪伴我們長大的童樂牛奶。
5.邕江肥皂
南寧肥皂廠是曾是廣西最大的洗滌用品企業,當時的主要產品就是這塊小小的邕江肥皂。21世紀初,該工廠倒閉,擁有七十年歷史的企業煙消雲散了。後來邕江肥皂由南寧香臣日化有限責任公司生產。
二十年前,邕江牌產品是日用品批發店裡銷量最好的,但現在市面上基本已經見不到。
6.荷花味精
荷花味精在廣西曾經家喻戶曉,每家每戶的廚房裡都會有這么一袋透明包裝的味精,它誕生於南寧味精廠。2011年北湖路的荷花味精廠被拆除,原本遍布南寧大超市和小商店的荷花味精廠房就這樣倒下了。
現在印著荷花的荷花味精在市面上已經很少出現,在大型超市和老舊小區的商店都沒了它的身影,作為老南寧人的記憶就這樣消失了。
【 五、消失的零食 】
1.白檸檬汽水
小時候最喜歡喝的飲料不是可樂也不是雪碧,而是南寧本土的白檸檬。那時還流行這么一句話「白檸檬,博你懵」。和啤酒瓶一樣是玻璃瓶子裝的,一塊錢一大瓶,味道有點像雪碧還有點檸檬味。
(圖/網路)
那時候大人喝萬力啤酒,小孩喝白檸檬,簡直是每個南寧人的童年記憶。那時候喝飲料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能喝一瓶白檸檬就像得到了全世界。不知不覺白檸檬就消失了,現在想喝都買不到了,還真是懷念。
2.強力潤喉茶
小學的時候一到課間大家都會跑到小賣部買5毛錢一杯的潤喉茶,喝起來喉嚨涼涼的,和辣條簡直是課間標配。上完體育課大汗淋漓的時候不是去買水,而是人手一杯冰的潤喉茶。
(圖/網路)
這個潤喉茶可以說是南寧人上學時必不可少的零食之一,現在在小商店轉轉或許還買得到。還是原來的味道,原來的價錢,回憶滿滿。
3.6點半豆奶
五毛錢一袋的6點半豆奶,每日早餐必備。現在已經找不到這種袋裝的,市面上都變成了玻璃瓶裝的。不過我覺得還是袋裝的6點半更有小時候的感覺。
(圖/網路)
4.哨子薄荷糖
小時候一毛錢兩顆,兩片糖可以像紐扣一樣互相扣上,中間有一個孔。放在嘴裡,沒化之前可以「噓噓噓」的吹幾分鍾。那時候,吃哨子糖可神氣了。一定要在聽眾最多的時候放進嘴,一邊吹一邊吃。
(圖/網路)
5.大大泡泡糖
這一定是80、90後小時候必不可少的零食,一毛錢一顆,兩顆一起吃就能吹很大的泡泡。小學的時候,要是誰不會吹泡泡肯定被同學笑死。還經常比賽都誰吹的泡泡大,結果被粘得一臉都是泡泡糖。
(圖/網路)
2007年,大大泡泡糖所在集團被箭牌公司收購,陪伴了一整個童年的大大泡泡糖也就消失了,只能留在童年的記憶里。
6.娃娃臉雪糕
娃娃臉雪糕也叫花臉,是奶油和可可混合的,幾毛錢一個。可可色的帽子、眼睛嘴巴,奶油色的臉。在至今的記憶里那都是最好吃的雪糕,那時候總是考慮先吃帽子還是先吃臉,吃一個能高興一整天。小時候吃的都是南寧罐頭廠出產的,現在已經沒有了。不過伊利出了類似的,2塊錢一個。
(圖/網路)
7.無花果絲
極簡風格的黑白色包裝,「無花果」三個大字。酸酸甜甜的無花果絲,總能讓人回味無窮。80後、90後十大懷舊零食之一,早在十多年前,幾乎每一家路邊小商店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小時候每天都要花一毛錢享用。
(圖/網路)
以前的南寧好小,連琅東都是菜地,現在的南寧很大,到處都是樓房。現在的南寧早已不是我們記憶中的模樣,我們每年都驚訝於南寧的變化。
南寧這座城市,在不斷的消失,但與此同時,也在跟我們一同成長。
❸ 岑溪缽仔糕在哪裡拿貨的
以前馬台街多的很啊。。現在不知道哪有了。。
可能在山西路電影院那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在已經不多見了.
不過你可以自己做就是了.
想什麼時候吃就做吧..
蠻建單的!
水晶缽仔糕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根據其味道不同,在材料選用上區分就可以了,常有的味道有菠蘿、玉米、話 梅、紅豆、綠豆、巧克力、山楂、葡萄、青蘋果等,
下面我介紹兩種西米及紅豆味道的做法,其它的做法相似,可依此類推:
一、西米水晶缽仔糕
材料;
粘米粉160克,糖140克,西米30克,清水1又1/4杯,椰汁杯。
做法:
1、將椰汁及1/4杯水混合加入粘米粉中攪和成稀漿;
2、將一杯清水及糖溶慢慢撞入粉漿中;
3、西米用水煮至半透明,然後在冷水中稍微沖洗;
4、將西米加入米漿拌勻;
5、小碗先蒸熱然後加入粉漿蒸6分鍾即可。
6、凝結成水晶狀。(如在夏天食用,可放進冰箱冷凍效果更佳!)
二、紅豆水晶缽仔糕
材料:
粘米粉100克,糯米粉半湯匙,澄麵粉75克,砂糖或紅糖100克,水二杯約500毫升,浸透紅豆三湯匙,油少量,竹簽數支
製作:
1.紅豆置沸水內用慢火煮透瀝干候用.
2.將粉料篩勻,用半杯水拌勻成稠糊
3.將餘下之1.5杯水煮沸,加入砂糖或紅糖煮溶,趁熱撞入粉漿中,攪成滑粉漿
4.體仔掃油,將粉漿倒入體仔內至九分滿,加入紅豆,用大火蒸20分鍾後取出,稍候片刻才用竹簽挑出即可.
5、凝結成水晶狀。(如在夏天食用,可放進冰箱冷凍效果更佳!)
所需材料:粘米粉六兩,澄面三兩,紅豆六兩,片糖八兩,水四杯
烹飪方法:
做法:紅豆用清水浸三小時後,隔水蒸淋。粘米粉與澄面混合,以篩隔勻。徐徐加入1杯半清水開成糊狀。片糖以2杯半清水煮溶後,與紅豆一同加入粉糊中拌勻。將准備好之粉糊倒入已掃油之碗內,猛火蒸二十分鍾即成。
❹ 7種方法幫你有效緩解焦慮
7種方法幫你有效緩解焦慮
7種方法幫你有效緩解焦慮。焦慮症,又被叫做焦慮性神經症,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這種疾病主要是以焦慮情緒體驗。焦慮症該如何是好?治療焦慮症有哪些小妙招呢?
很多時候很多人都會感覺自己不幸福,但是有的人卻感覺自己很幸福。以下就是緩解焦慮的有效方法。
1、幻想
這是紓解緊張與焦慮的好方法。幻想自己躺在陽光普照的沙灘上,涼爽的海風徐徐吹拂。試試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肯定自己
當焦慮襲來時,可以反復地告訴自己,「沒有問題」「我可以對付」這樣可使你漸漸消除呼吸加快及手冒冷汗的本能反應,使你的智能反應逐漸表現出來。結果,你果真平靜下來了。
3、大笑
在生活中不要憋著自己,想笑就要笑,千萬不能因為壓抑的情敗陵緒控制自己,大笑可以讓人體的激素以及腎上腺素降低,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可以看笑話書,看喜劇電影,回憶兒時的趣事……這種效果能持續24個小時。研究證實,當你預感即將大笑時,焦慮的情緒就已經開始有所緩解了。
4、哭泣
哭一哭有好處,因為淚液的分泌能促進細胞的正常新陳代謝,不過哭泣時宜輕聲。
5、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緩和即將爆發出來的情緒反應,放鬆全身。每分鍾用腹部做深呼吸約6次,也就是用5秒吸氣再用5秒呼氣,幾次深呼吸就能挺起肩膀、放鬆肌肉。這種呼吸節奏跟血壓波動的10秒自然循環相一致。這種同步不僅能使人心情平靜下來,還有利於心血管系統的健康。察頌戚
6、音樂
很多人喜歡通過音樂的方式才放鬆自己的心情,其實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聽一些古典音樂以及輕音樂,這樣可以緩解心情有避免了太過興奮。
7、體育鍛煉
包括慢跑、游泳、打太極拳、放風箏等,都是減輕焦慮的有效方法。只要選出一兩種並長期堅持,就會在需要發泄的時候知道自己最想做什麼。
【拓展】緩解焦慮的食譜
1、海帶綠豆粥
材料:海帶30g,綠豆30g,粳米100g,糖適量。
做法:洗凈切碎,綠豆略浸泡後洗凈,粳米淘洗干凈,共煮為粥。食用,加入適量片糖,隨量食用。
2、木耳蓮子湯
材料:木耳200g,蓮子30g,冰糖適量。
做法:洗凈銀耳摘成小朵,一起加入薏苡仁10g,加水煮45分鍾,加入冰糖調味。
功效:養胃健脾、祛濕補血,滋陰順氣。銀耳蓮子湯是常用的治療輕微焦慮症可以嘗試的辦法。
3、玫瑰花烤羊心
配製原料:鮮玫瑰花50克(或干品5克),羊心50克,精鹽適量。
製作方法:將鮮玫瑰花放人小鋁鍋中,加精鹽、水煎煮10分鍾,待冷備用。將羊心洗凈,切成塊狀,穿在烤簽上邊烤邊蘸玫瑰花鹽水,反復在明火上炙烤,烤熟即成。可邊烤邊食。
功效:補心安神,適用於心血虧虛所致的驚悸失眠及郁悶不樂等症。
4、棗櫻帶麥粥
配製原料:棗仁30克,小麥30―60克,粳米100克,大棗6枚。
製作方法:將棗仁、小麥、大棗洗凈,加水煮至10沸,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每日2―3次,溫熱食。
功效:適用於婦女煩躁、神志不寧精神恍惚、多呵欠、喜悲傷欲哭,及心悸、失眠、自汗。
5、枸杞葉豬肝湯
材料:枸杞200g,豬肝300g.
做法:豬肝切片,用清水煲湯,煮約60分鍾,用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消腫清血、補肝美膚、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等。
如何緩解焦慮的`心理
1、容易焦慮的時候一定要自信
自信是戰勝焦慮情緒的前提。患者要相信自己,試著去慢慢的接受焦慮情緒,這樣在以後再次出現危險情景或事情的時候,就不會感到焦慮,還要注意減少對能力的懷疑、憂慮、緊張和恐懼心理,進而克服焦慮症。
2、自我鬆弛也是非常值得學習的一種方法
由於焦慮是與肌肉相關聯的所以你必須學會自我深度鬆弛,令軀體放鬆從而促使精神放鬆,使焦慮無立足之地,放鬆心情,患者可以自己想想的放鬆,然後讓別人給予語言的指導,可以再一些安靜的地方。
3、適當的鍛煉
患者一般可以採用適當的鍛煉進行肌肉的放鬆,大致的過程均為集中注意―肌肉緊張―保持緊張―解除緊張―肌肉鬆弛,這時身體過程是靜止的而不為某些朦朧意識所控制。
4、轉移注意力也是緩解焦慮症的一個重要方面
當出現焦慮情緒,坐立不安時,患者不妨放下手中的工作,轉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做一些可以放鬆心情的事情。等心情恢復正常時,再回來工作。
緩解焦慮吃什麼食物
肥魚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一項研究發現,補充歐米伽3脂肪酸可以使焦慮減輕20%。新研究負責人馬薩貝魯里博士表示,經常食用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魚、金槍魚、鯖魚等深海肥魚,有助於緩解焦慮情緒。
菊花茶
一項研究發現,經常喝花茶可有效舒緩神經,廣泛性焦慮症患者經常喝甘菊茶,可緩解壓力和改善焦慮症狀。
雞蛋
美國《今日心理學》雜志載文稱,大腦需要大量的B族維生素。否則容易出現易怒、焦慮等症狀。雞蛋、牛肉、豬肉、柑橘屬水果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
酸奶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登愛爾蘭科克大學學院和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一項最新研究證實,服用益生菌可以減少與壓力、焦慮和抑鬱有關的行為。
綠茶
美國《健康》雜志刊登日本滋賀縣立大學與太陽化學株式會社一項研究發現,綠茶富含獨特的游離氨基酸L-茶氨酸。L-茶氨酸是一種鎮靜劑,可直接或間接影響神經化學物質的水平,每天攝入200毫克的L-茶氨酸有助於焦慮症較重者專注日常事務。
;❺ 青岩古鎮是一個建築嗎
青岩古鎮不是一個建築
青岩古鎮,位於貴陽市南郊,距市區約29公里。它是貴州四大古鎮之一,一座建於600年前的軍事古鎮 。古鎮內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築交錯密布,寺廟、樓閣畫棟雕梁、飛角重檐相間。悠悠古韻,被譽為中國最具魅力小鎮之一。
[編輯本段]2.簡介
小鎮,名青岩,位於貴陽花溪南12公里處,城門上大書「定廣門」三個字。城門左右兩邊有逶迤城牆,上築敵樓、垛口、炮台。全部用方塊巨石築就,一派青灰蒼黑。
小鎮隸屬貴州省貴陽市,迄今已有620多年的歷史。古鎮曾有九寺、八廟、三宮、三閣、一院、一樓,還有石牌坊、城牆等古建築群。原為土城,經數百年歷史滄桑,經多次整修擴建,由土城而漸成街巷縱橫錯綜之石城。
貴陽境內喀斯特地貌發育典型,層層岩石堆壘,異軍突起處,即為山。山多石就多,石又厚厚薄薄,逐一分層,使用極為方便。因此,貴陽城郊民居多以石片當瓦、石塊壘牆。大石屋連著小石屋,青蒼蒼一片,是當地山鄉特別的一道風景。青岩鎮依山傍嶺,城門城牆全用石頭建造成也就順理成章了。是的,古鎮的盎然古意首先來自蒼然青石。
古鎮的建築依山就勢,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藝精湛,蘊含著許多神話傳說和濃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嘆為觀止。一條條縱橫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彎曲狹長的小巷,分列兩旁的、古老的石櫃台和木櫃台,門窗間精雕細刻的小欞,石坊上倒立的石獅……無不引人發思古之幽情。信步走進一條叫做「背街」的小巷,立即感到一種強烈的時間和空間的莫大距離,青石板鋪的路、青石板壘的牆,彷彿是一條石板製成的時空隧道。
還有令人稱奇的,小小古鎮居然同時有古老的寺廟、肅穆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被人稱為「三教並存」。站在定廣門上遠遠望去,尖頂的教堂與巍然的百歲坊遙遙相對,東西和寬方文化矛盾而又統一地在小鎮上合理地存在著。初一、十五,寺廟里香火不斷,而周日到教堂做禮拜的人也絡繹不絕。偏遠的地方多宗教場所並不足為奇,奇的是,鎮民與生俱來的、對外來事物的寬容與大度,使本不屬於這方天地的宗教信仰也在此生生不息。
站在青岩鎮的城樓上遠眺,尖頂的教堂和肅穆巍然的貞女牌坊遙遙相對,你不覺得它們之間的突兀,反倒感覺出一種參差文化的不對稱美,就像那鏤空花窗、玻璃青瓦和五顏六色的現代商品,流露出的是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扯不斷、理還亂。
青岩最好的是現代人夢寐以求的淳樸民風。累了,鎮民會挪出自己的椅子讓你歇歇腳;渴了,會端上一碗清涼的苦丁茶,還要為你說上一段青岩的典故,讓你的精神也解解乏。這一切,是可以隨意享受的,如果你執意要給錢,一句「隨便拿一點就行」的話語更讓你從心眼兒里喜歡這個小鎮。
[編輯本段]3.歷史
青岩鎮始建於明洪武十年(1378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明初,在青岩設屯堡。天啟四年至七年(1624~1627),布鄭臘依族土司班麟貴建青岩土城,領七十二寨,控制八番十二司。作為軍事要塞和所佔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後數百年,經多次修築擴建,土城垣改為石砌城牆,街巷用石鋪砌。四周城牆用巨石築於懸崖上,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城內3平方公里范圍,文物景點近百處。九寺(九泉寺、慈雲寺、觀音寺、朝陽寺、迎祥寺、壽福寺、圓通寺、鳳皇寺、蓮花寺)、八廟(葯王廟、黑神廟、川主廟、雷祖廟、財神廟、火神廟、孫臏廟、東岳廟)、五閣(奎光閣、文昌閣、雲龍閣、三宮閣、玉皇閣)、二祠(班麟貴土司祠、趙國澍祠),以及青岩書院、萬壽宮、水星樓、牌坊等,多為明清建築,設計精巧,工藝精湛。青岩古鎮人文薈萃,有歷史名人周漁璜、清末狀元趙以炯(貴州歷史上第一個文狀元)。鎮內有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青岩教案遺址、趙狀元府第、平剛先生故居、紅軍長征作戰指揮部等歷史文物。周恩來的父親、鄧穎超的母親、李克農等革命前輩及其家屬均在青岩秘密居住過。
該鎮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鎮,國家級文明市場。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建築文化、宗教文化、農耕文化、飲食文化、革命傳統文化底蘊,多民族聚居。全鎮總人口中,漢族占總人口數的61%,少數民族占總口數的39%。少數民族人口中,苗族、布依族占絕大多數。經濟以農業為主,林業為輔。以磷化工、建材、保健三大支柱產業喊棚滑為龍頭的鄉鎮企業發展快速。2003年,全鎮鄉鎮企業營業收入43063萬元。依託豐富的歷史文物資源和區域優勢,旅遊經濟收入上升趨勢明顯,與鄉鎮企業互為補充,行成該鎮兩大經濟支柱。
青岩古鎮在貴陽市花溪南12公里處的213國道旁。它是貴州四大古鎮之一。古鎮四周築有城牆,分內城和外城,用方塊巨石壘砌,城牆上築有敵樓、垛口、炮台。氣勢宏偉的定廣門 城樓與石板古道、古牌坊交相輝映。
600年前的軍事古鎮
明初,中央王朝為了控制西南邊陲,於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貴州衛指揮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驛道。因為青岩位於廣西入貴陽門戶的主驛道中段,於是在驛道上設置傳遞公文的「鋪」和傳遞軍情的「塘」,於雙獅峰下駐軍建屯,史稱「青岩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萬大軍遠征滇黔,大批軍隊進入黔中腹地後駐下屯田,「青岩屯」逐漸發展成為軍民同駐的「青岩堡」。交錯密布於鎮內的明清古建築,計有九寺、八廟、五閣、三洞、二祠、一宮、一院等共37處。
[編輯本段]4.位置與區劃
地理位置
青岩鎮位於貴陽市南郊29公里,是花溪區南郊中心集散地,貴州省的歷史文化古鎮。地處東經106°37′—106°44′、北緯26°17′—26°23′,南北長約10公里,東西寬約8公里,總面積為92.3平方公里,東接黔陶鄉、西與燕樓、馬鈴相連,南與惠水縣接壤。地勢東、西、北部較高,中部、南部較低,屬丘陵河谷盆地,海拔1100——1300米,最高峰大苗山海拔1330米,最低處思潛村官塘河入惠水處1010米,鎮政府駐地海拔1100米左右。
鎮域地處長江、珠江兩大流域的桐木嶺分水地帶南側,屬珠江水系,河流源遠流細,洪枯漲落幅度大,境內有屬珠江水系的青岩河、楊眉河、趙司河,平均徑流613毫米,水能開發利用前景可觀。
氣候及土壤
青岩鎮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5℃,相對濕度為81%,年平均日照數為1200—1300小時,年降雨量1100—1200毫米,全年無霜期273—280天,年平均風力2至3級,夏季主導風向偏南,冬季偏北。土壤類型主要有黃壤、石灰土、水稻土,土壤顯中性、微酸性。
行政建制及交通
鎮轄區為17個行政村:南街村、西街村、北街村、歪腳村、山王廟村、擺托村、楊眉村、擺早村、新哨村、思潛村、達夯村、谷通村、新樓村、二關村、大壩村、龍井村、新關村,131個村民組,5個居委會,19個居民組。全鎮有106個自然村寨,鎮轄區內有中小學17所,其中:完小8所、初小8所,區屬中學1所,幼兒園 2所。2000年初全鎮總人口29108人,其中集鎮中心人口8187人,2810戶,非農業人 口3147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32%。
主要公路有210國道貫穿南北,青高、青燕、青馬線與主幹道橫跨東西,公路等級為2—3級,全鎮17個行政村,村村通公路,106個自然寨也基本通公路。
土地資源
全鎮總耕地面積為19357畝,其中水田12690畝,人均耕地面積0.8畝,有宜牧荒山7160畝,有適宜發展漁業生產的水面2025畝,有山塘水庫6個,有效灌溉面積占稻田面積的80%。有林地面積16170畝,宜林荒山17584畝,森林覆蓋率達13.29%,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杉木、華山松,還的世界稀貴樹種青岩油杉、古銀杏樹等,以松樹為主的樹種佔用材林面積的75%。
[編輯本段]5.特色建築
牌坊與教堂
其實小鎮有特色且有著深厚歷史背景的建築還有很多。爬上鎮邊一側不算太高的山坡(當地人稱黃家坡)可以鳥瞰小鎮的全景,由於小鎮並不是建造在一個平面上而是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山坡面上,所以從高處望去,整個小鎮的格局給人一種在別的古鎮中難以看到的立體美感。寺廟、城門,這些主體建築在裊裊炊煙繚繞中屹立著,向人們訴說著一個又一個的古老故事。讓人詫異的是,小鎮中除了眾多的寺廟,竟然還保留著一座基督堂和一座天主堂。
也就是說,小鎮中既有佛教徒、又同樣盛行天主教和基督教,無法得知這樣的「三教並存」現象是如何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保留下來的,但據鎮上人說,每每到了初一、十五、寺廟里的香火是不會斷的,而周日到教堂做禮拜的人也是絡繹不絕。而除了寺廟、教堂,鎮上最有文化代表性的東西可能就是保存完好的古代牌坊,據說古鎮原來是有8座石牌坊的,由於歷史原因,現在只留下三座了,它們分別是北門外的「趙彩章百歲坊」、南門內的「趙倫理百歲坊」和靠近定廣門的「周王氏媳婦劉氏節孝坊」,其中以節孝坊的建造最為大氣,坊的上方甚至還鑲嵌著聖旨立匾。更為戲劇化的是,代表西方文化的教堂就建在象徵東方傳統思想的節孝坊對面,高高尖頂屹立了百年之久,這種參差交錯的不對稱美以一種強烈的反差,被渲染到整個文化氣氛中,所以在這里看似激烈的文化宗教沖突,卻空前地融合起來,讓人不得不感嘆此彈丸之地內的文化包容性是多麼神奇。
[編輯本段]6.文化
古巷裡住過名人、出過狀元
青岩靠山,整個青岩鎮是用石頭砌成,石板房、石頭牆、石坊、石街和石巷。青岩很大,象「迷魂陣」一樣的石巷遍布全鎮,在這些青石巷子之間有無數的門臉,門臉上的風格以主人的品味而定。門臉上貼著的年畫具有濃郁的貴州特色。
青岩人為之自豪的是歷史上為出現過「偉人」,貴州第一狀元趙以炯的「趙狀元府第」,已成為觀光點。
一鎮四教,各念各的經
外來的文化也是通過小路悄悄地進入古鎮的。宗教的影響尤為典型,在中國的古鎮中已很難再有青岩這樣的「四教合一」的風景了。在青岩,佛教和道教寺廟的香火也很旺。佛教寺廟雖然談不上規模宏大,但布局嚴謹,有不少工藝精湛的佳作,如慈雲寺的石雕、壽佛寺的木雕藝術均為貴陽市僅見的精品。出廟門不遠是基督教堂,教堂里教徒們聆聽著白發蒼蒼的老先生講解《聖經》。還有道教的宮觀,在裊裊的青煙中傳出道家的禱文。
歷史在古牌坊下走過
牌坊是青岩古鎮的標志。古鎮原建有8座石牌坊,現在僅存三座。北門外的「趙彩章百歲坊」、定門外的「周王氏媳婦劉氏節孝坊」、南門內的「趙理倫百歲坊」,均是南北向,高9.5米、寬9米,呈四柱三間四阿頂式。四立柱南北兩面有石鼓護柱或獅護柱。節孝坊的正中橫樑上刻有空雕「二龍搶寶」、「五龍圖」,雕刻十分精美,中間還嵌聖旨立匾。貞節牌坊下不知走過了多少女性,如今在牌坊下的遊客,也許並不知道將大名嵌入牌坊上的女人付出怎樣的代價,人們贊美的,只是那古坊的宏偉壯觀。
[編輯本段]7.青岩集萃
青岩與其他的古鎮不同,進鎮沒有門票,鎮內只有寺廟和狀元府象徵性收取2到5元門票(人多還能講價)。
狀元府
貴陽狀元府趙以炯的故居,坐落在小鎮北街,其房屋的布局和庭院的布局以及房屋門窗精湛的雕刻工藝仍然保持著100多年前的風格。
趙以炯字鶴林,生於1857年,1906年逝世,1886年中文狀元,在此前雲貴地區還從未有過人在科舉考試中奪魁。而正由於其不尋常的經歷,至今在當地還流傳著不少關於他的傳說。其中有一個,說是其幼年某日在一棵大樹下讀書,忽然一條巨大的蟒蛇將其盤繞起來,但他書讀得投入,竟渾然不覺。幾個時辰過去了,蟒蛇見其並無任何動作,便懷疑自己是纏住了一塊石頭,索然離去。撇開故事的不科學成分不提,小鎮寧靜卻並不寂寞,確實是一個讀書的好地方。
參觀了趙以炯生前的宅邸,大院門前是一副簡單的對聯,卻顯出了鶴林先生一生的志願「琴鶴譜志,論語傳家」。狀元府里的建築是以木質結構為主的,三進三出,氣派而不張揚,寧靜恬淡,一派書香風范。原先的客房裡並沒有太多的擺設,現今陳列了主人生前的些許字畫作品。其中有一幅書法竟在一卷上用各種字體連書近百個「壽」字,這是不是也正暗示著青岩鎮的環境宜人,可成養生長壽之地呢?也許只有豎立在鎮外的「百歲坊」才能知道其中的答案吧。
趙理倫百歲坊
一座四柱三間三樓阿頂牌坊,上有文字多幅,耐人細讀。著名電影《尋槍》在青岩拍攝,影片中多次出現百歲坊的境頭,畫面極美。
另有迎祥寺,萬壽宮等多處文物景點。
蜜泉
青岩名人「黃老伯」家,此行的目的是看看那口傳說中的井——蜜泉。黃家就靠著這口井裡的水做出了聞名貴州的「黃記玫瑰糖」。黃家院子里有兩口井,一口地勢較低,那裡面的水一般是作洗滌之用的,而另一口井地勢就相對高一點,「蜜泉」兩字刻在井口的石碑上,特別惹眼。淺嘗一口,水質特別甘洌,清爽無比。不禁一口氣把整碗都喝了下去。青岩在周邊地區以玫瑰糖聞名,而這玫瑰糖就以黃家的賣得最好,原來好就好在這一口井上了,用這水做出的玫瑰糖能不香甜嗎?
[編輯本段]8.風土人情與節祭
每年正月間的舞龍、跳花燈、正月初九至二十的苗族跳場,正月十五的龍、燈活動,還有農歷五月初五的「游百病」,農歷二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觀音會等等,場面都十分熱鬧。
[編輯本段]9.美食特產
豆腐果、泡豆腐、豆腐皮、狀元蹄、狀元膀、雞辣角等,營養豐富、食法多樣、是青岩的著名小吃。
小小青岩給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當地的美食了。青岩可能是所有古鎮中特色小吃最多的一個了吧。也許是局限於當地的物產,小鎮的傳統特色小吃所用的原料其實並不復雜而特殊,僅僅是一些家常的五穀雜糧、葷腥畜肉而已。但在鎮內巧婦的精妙手藝加工下,一盤盤極有特色的小吃就擺上了桌面。
豆腐圓子是用豆腐捏成圓球狀,再裹上麵粉做成的。在油鍋里微微一炸,出鍋的時候黃燦燦的。趁熱蘸點貴州特有的沾水,再整個兒放入嘴裡,外脆內軟,甜中帶辣,確是極品的美味。
糕粑稀飯,早餐的首選,藕粉做底,上面放上一個煮熟了的米糕團,看上去煞是可愛誘人,一般吃前先撒上些瓜子、芝麻、花生仁、蜜餞之類的配料,然後用勺子把米糕搗碎,和在藕粉里一勺勺吃,口味甜糯,細滑無比。米豆腐想必幾乎西南的每一個小鎮里都有,可到了青岩這米豆腐也不同了。當地有一種特殊的米豆腐,用綠豆粉和各種蔬菜調和在一起,色澤嫩綠,這樣的配方可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哦。
青岩的美食還有很多,比如蜜汁豬肘、酸湯魚等等,當地還盛產各種山間野菜,處理後擺上飯桌也是極具特色哦。
青岩還有自身特有而遠近馳名的土特產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香甜可口,系平正寬家於1874年首戶生產傳承至今的百年老字型大小。青岩雙花醋也有百歲高齡,至今不衰,其醋液濃稠持碗,色如醬油黑中帶紅,酸味適中,曲香回味悠長而略甜,"老貴陽"們對它頗為偏愛。
❻ 有哪些你童年吃過的小零食,現在卻買不到了
我是一名80後,童年時代家境也算不錯,吃過的小零食到現在仍然記憶猶新,我來說說那些帶著童年溫度的小零食吧,
上幼兒園之前,我游圓雹記得那時候家裡有麥乳精,黃黃的,一粒粒的,干吃泡水喝都很好吃,還有蜂王漿,一支支玻璃小瓶,用小砂輪在瓶子頸部劃一圈,一掰就開了,插上吸管,一口就能吸半瓶,就跟醫生打針抽葯水那個瓶子一個類型。
後來上小學了,吃過有大白兔奶糖,喔喔奶糖,佳佳奶糖,這幾個奶糖比硬水果糖好吃多了。夏天,冰棍開始流行,賣冰棍的騎自行車,後面捆一個木頭箱子,蓋著厚厚的棉被,那種甜,現在怎麼也感覺不到了。
還有當年的健力寶,鋁制易拉罐裝的,拉開拉環,那濃烈的香橙味瞬間就讓我流下了口水。
小店裡,我們最愛買的零食有果丹皮,雪梅,西瓜泡泡糖,還有酸梅粉,用小管子吸的那種,小浣熊乾脆面等等。
一晃已經二十年過去了,唯有今天見到這個題目進來回憶一下,感慨萬千啊!
#小時候的零食##童年的味道#更多情況下我們忘不掉的是當初那一份情懷,現在有錢也買不到一些東西了![
小時候好吃的零食太多了,尤其是我們是農村裡的,種類比城市的還要多,因為很多零食都是三無產品的,所以很多城市裡的小夥伴吃不到。
我最喜歡吃的零食是一種叫羊肉串的辣條,1毛錢一串,具體的名字到是忘了,但是那個味道忘不了的,最多時候一個人連吃2包都不膩,一包就20串呢。
其次是喜歡一種叫「酒鬼」的雪糕,5毛錢一支,裡面有淡淡的酒香味,當時好多同學說連著吃5支就有醉醺醺的感覺。
還有一種雪糕,我們當地叫娃娃果,5毛一包,裡面有5個小雪糕,這個算是最實惠的了,而且口感好,都可以拉絲呢。
總之,好吃的實在太多了,畢竟時間有點長了,好多都記不住名字了,現在是吃不到那麼好吃的零食了,生活好了,吃的 美食 多了,口味也就刁了,也許那時候家裡沒有錢,才會覺得好吃吧。
其實我想到這個問題,是因為天熱去買冰淇淋的時候,突然想起上小學時夏天也腔檔是一下課就跑去小賣部,七個小矮人、雪蓮、美國大腳板、綠舌頭…現在冰淇淋的種類越來越多,但是對於90後的我來說,再昂貴的冰淇淋吃著感覺都不如小時候的5毛雪糕好吃了。
曾經童年最愛的那些零食,如今卻越來越少見,有的00後都沒見過 其實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真的是非常喜歡吃零食的,我們也都知道神帆現在的零食種類比較多,那麼對於這樣的臨時來說確實是非常的美味,不過對於有一些零食來說,可能現在真的是越來越少見了,那麼我們今天要來為大家介紹的就是那些80後90後童年最愛的那些零食如今卻越來越少見,對於有一些零食來說,可能有的00後根本連見都沒有見過。 第1種自然就是豬油糖,對於這個豬油糖來說,現在真的是很少很少能夠買到,雖然說它的包裝非常的簡單,但是在以前的時候這種糖果卻非常的受歡迎,畢竟我們都知道以前的那個年代糖果非常的少,那麼即使這樣的豬油糖可能吃起來有一些油膩,但是對於小孩子來說這也是最好的糖果了。 第2種零食就是很多人都吃過的無花果,對這個花過來說,可能我們都知道,並不是我們吃的那種水果無花果,而是用無花果實做出來的這種細絲。雖然說可能它特別的小,但是味道卻非常的好,因為他是那種酸酸甜甜的口感,對於小孩子來說這恐怕就是最好的一個零食了,所以對於很多小孩子來說他們在禮拜天的時候也會選擇問自己的家長要上幾毛錢來買這樣的一個無花果絲的。 第3種零食是很多小孩子都非常喜歡的酸梅粉,其實對這樣的酸梅粉現在幾乎是見不到了,而在以前的時候,很多小孩子都非常的喜歡吃,甚至小小的一袋酸梅粉就夠他們是一個下午的,因為真的是捨不得吃,就只能一點一點的慢慢品嘗,那麼對於這樣的一個酸梅粉,很多人在吃完一口之後就會停很長時間,在這邊路口,畢竟這種人是並不是每一天都能夠吃到的,所以對於現在的很多孩子來說,可能他們根本就不了解那個時候的這種情況。 最後一個零食其實是泡泡糖,對於現在的很多孩子來說,可能他們都會吃口香糖或者木糖醇之類的,但是對於那個時候的小孩子恐怕就只有這種西瓜形狀的泡泡糖了,那麼對於這樣的西瓜泡泡糖來說,在當時也是非常受歡迎的,而且這種西瓜泡泡糖雖然說含有很多的色素以及糖精,但是對於小孩子來說真的是非常的喜歡,就是因為這種西瓜泡泡糖吃起來真的是非常的甜。而且非常的有趣。
正在消失的童年小吃,現在有錢都不一定能買到了,看到就買一些吧!
一、叮叮糖
又稱白麻糖,實際上是由麥芽糖製成的。原料麥芽糖先煮沸融化,再與其他原料混合,攪拌後拉成麥芽糖膠,固定成型。當賣糖的時候,小商販經常用小錘子敲整片糖。敲擊聲與「叮叮、叮叮」的脆聲相似,故名「叮叮糖」。叮叮糖嘗起來很甜,但很粘。雖然它很好吃,但不應該貪吃太多。
二、米泡
米泡是湖北的一種小吃,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製造米泡的小販們到處都是。米泡是由大米或糯米製成,加熱膨化後可直接食用,有輕微的炒飯香味。也可以泡在水裡吃,加糖或鹽等調味品任你選擇,每口都香噴噴,美味可口!但現在即使你有錢也很難買到。如果你遇到賣這種小吃的攤子,你一定不要錯過。
三、糍粑
在中國,大部分南方城市的人們喜歡吃糍粑。糍粑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做法可分為三步,第一步是把糯米用水浸泡一天;第二步是在鍋里蒸,直到糯米變軟;最後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把蒸好的糍粑放入石臼中,用特製的木錘用力敲打。用這種方法製作成的糍粑,口感柔軟,韌性好,有很強的糯米香味。
四、蝦片
傳統的蝦片通常不是用真正的蝦肉製成的,而是用蝦汁和澱粉或土豆粉通過多次加工製成的。最終的產品是一個小的圓形薄片,看起來像一塊塑料。蝦片可以油炸吃,有清脆的口感,伴有鮮香的美味味道。但蝦片屬於油炸食品,所以我們也要注意適量不要多吃。
五、爆米花
這里的爆米花不是電影院里出現的爆米花。它是由中國傳統機器製造的。許多人的童年都見過這台機器,用這台機器做爆米花的時候,完工時會有很大的聲響,可惜現在幾乎看不見了。事實上,傳統的爆米花比電影院里賣的爆米花 健康 得多。即使偶爾在街上看到有人賣這種老式爆米花,味道也大多不如以前,不禁讓人嘆息。
正在消失的童年小吃,現在有錢都不一定能買到了,看到就買一些吧!
唐僧肉(辣條前身)
,老鼠屎(酸酸甜甜的糖豆),
糖稀(大多地方叫糖人),
小浣熊方便麵(這個80後都吃過)。
1.小淘氣糖。
小時候,我最喜歡吃的是小淘氣糖,那時候5分錢一塊,外面還有一層糖饃,幸福的不得了啊!
2.喔喔奶糖,你吃過嗎?
還記得這個奶糖嗎?封面有迷人的公雞?想不想吃吶?悄悄告訴你味道還不錯呢
3.大大卷
這個糖,在那個年代,是三毛錢一盒,一會兒揪一點,一會兒再揪點,開心不得了呀
都沒有人回答一個叫奶寶的東西么,那時候叫啥我忘了,和現在的奶寶一樣。但是那時候很大,白色的,一包一塊錢,裡面幾十個圓球球。吃完吃的一手黏糊糊的。很甜。外面我記得很清楚,是一個大熊貓的圖案。真的現在木有再見過。
小時候吃的手撕辣條,現在不是那個味了
❼ 我們的文化生活600字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生活傳統文化作文600字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600字 篇1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過春節 在我們中國,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過春節, 過年前夕,媽媽帶我去市場買年貨。市場的人有很多很多。媽媽和我買了很多年貨有瓜子、花生、雞、鴨、魚、肉、火腿、可樂還有各種各樣的名煙名酒。我們還買了好多的煙花,哈哈,滿載而歸,我們高興極了。到了家裡媽媽掃地,爸爸擦地,哥哥連忙把春聯貼上。春聯上面寫著恭喜發財,吉祥如意。姐姐把窗花貼好。媽媽為了迎接春節,甚至把牆也刷的白白的。這時爺爺走過來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說「這個年咱們好好慶祝一下」。這時媽媽去給我們買了紅衣服,紅衣服表示著吉祥紅火。 聽奶奶說「古代有一個怪物「年」經常在春節里出來做怪,破壞庄園,還吃小孩呢!但是「年」並不是什麼都不怕。據說「年」有三怕,怕火、怕炮、怕響。」所以過春節的時候,必須放炮,穿紅衣服。 到了春節那天,我們高高興興地穿著漂亮的紅衣服。放炮,吃團圓飯,一起團團圓圓的過大年。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過春節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它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到了這一天,人們要在一起吃飯、貼春聯、貼倒福、放鞭炮,等活動。 在這一天,媽媽讓我上街買春聯和差雀槐倒福,哇,街上到處都是賣春聯和倒福的,有在超市賣的、有在商店賣的、還有在地上賣的,品種多的數不清。春聯有比如接財接福接平安、迎喜迎春迎富貴的。福有金字黑邊的﹑紅邊金字的、還有紅邊黑字,我挑了兩幅對聯,三副福字,把它們帶回家。 我先把兩幅對聯貼到門上,再把福貼到窗子上,這時媽媽跑出來說「貼錯了,」貼錯了我說那怎麼貼?媽媽說要倒貼,福倒福倒(到)福們家了,就到我們家來了,我說貼正也行,福正福正(掙)別人家的福就到我們家了! 過春節真是太好了,我愛過春節!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600字 篇2 國慶節到了,中秋節到了,快樂的八天長假到了。我太高興了,因為可以暫時忘掉上學的煩惱,放鬆一下,感到渾身的輕松。我的計劃是,在假期的前幾天,卯足勁把假期作業做完,後邊就是我的真正假期了,我要瘋玩。 中秋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今年的國慶節和中秋節攜手到了,更是錦上添花。中秋節的中午,爸爸在長慶路的「大漢火鍋」飯店請爺爺、奶奶、大伯、大媽、虛友姑姑和堂姐、表姐共十人吃團圓飯,爺爺、奶奶、大伯、大媽見到我可高興了,說我長高了,還問這問那,我們說說笑笑,高高興興地吃了頓團圓飯。 下午,爸爸媽媽帶我去鑽井院看望姥爺姥姥,一進門,姥爺正坐在客廳沙發上看電視,我大聲說:「姥爺好!」姥爺看到我高興地說:「哎呀!航航來了!」爸爸陪姥爺看電視說話,媽媽、小姨陪姥姥在廚房邊做飯邊聊天,我就去里邊房裡和然然姐姐玩我喜歡的電腦游戲。晚飯在姥爺家吃的媽媽做的面條,又香又好吃。後來,舅舅舅媽和油油哥哥也來了,我們玩到很晚才回家。 農歷八月十六,是串親戚的時間。下午,爸爸帶我去看望了我的乾爸干媽,干媽見到我很高興,給我拿哇哈哈營養快線和核桃露喝,還給我拿玩具讓我玩,問我學習怎麼樣啊?我告訴她剛考了數學一百分,她聽了可高興了,爸爸也誇我最近有進步。 假期里,我還按照假前的約定,到同學家裡玩了一天。剩下的時間在家裡學習、看電視、玩網游,爸爸媽媽也給我放寬了限制,還特意給我買了我喜歡吃的老五仁月餅,好舒服啊! 不知不覺,八天假期很快就過去了,真是個快樂的假期,多想多過幾個這樣的假期啊!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600字 篇3 張曾樂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中國最重要、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春節。對於每一個中華兒女而言,再沒有什麼節日能比春節更讓人刻骨銘心,夢系魂縈,因為春節能貼春聯,放鞭炮,點燈籠,好多人團聚一起吃年夜飯,是個非常喜慶祥和的日子。那為什麼春節又叫過年呢?以前聽媽 媽講過關於年的傳說,據說故事有好幾種情節,下面我給大家簡單講一個。 故事是這樣的,在很歲啟久很久以前,有一隻叫做&ldqu;年&rdqu;的怪獸,頭上長著的犄角,身上長滿鱗片,非常凶惡,每當除夕的時候就到村子裡吃人,所以每年在除夕快要來的時候,村子裡的人們就會東躲西藏。 有一年除夕前,正當人們准備上山躲避的時候,一個白發老人來到村子裡,對村民說:&ldqu;我留在這里幫助你們。&rdqu;人們將信將疑地上了山,除夕夜晚,&ldqu;年&rdqu;果然來了,這時候,村子裡突然&ldqu;噼里啪啦&rdqu;的響起了爆竹聲,火光沖天,&ldqu;年&rdqu;最怕紅色,火和爆炸聲了,嚇得倉惶逃竄。 有了這個精彩的傳說,我更喜歡春節了,一到春節就可以做我喜歡的事情了,有守歲,放鞭炮,盡情看電視,無所顧忌吃糖。但是,我最喜歡放鞭炮了,點燃之後,五顏六色的&ldqu;小星星&rdqu;灑滿天空真漂亮!然後我們全家人一起邊吃香噴噴的年夜飯邊看《春節聯歡晚會》,裡面的相聲,小品逗得我們全家哈哈大笑,好幸福啊! 春節,寄託的是真情,期盼的是團圓。沒有哪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像我們這樣對春節飽含深情,曠世持久,也沒有哪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像我們這樣對春節無比虔誠,歷久彌堅。春節,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收到祝福,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友善。它真是一個美好的節日啊!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600字 篇4 每當大年初一來到,我們中國人最喜愛的節日「春節」就來到了。 到了除夕那天晚上,我們就開開心心地吃年夜飯。到了7點半,春節晚會開始了。我們全家人就在一起看春節晚會,而且還換上了新的春聯。當我們全家聚在一起的時候,重視有說有笑的。 當我看電視正看著入迷的時候,爸爸給我講起了春節放鞭炮的一個故事,叫「年」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它頭上長著兩只觸角,樣子非常兇猛。每年除夕的時候,它就出來危害百姓。有一年除夕,村裡來了一位乞討的老人,老人看見鄉親們正在慌慌張張地收拾著行李,一位婆婆走過他身旁,老人就問:「婆婆,你們怎麼了?」婆婆把事情的來龍去脈都告訴了他,並告訴他,快到深山去吧!年獸快要來了。老人說:「您若給我在這兒住一晚上,我就把年獸趕走。」婆婆說:「別說大話了,趕緊逃吧。」「我沒說大話,請婆婆相信我。」 老人非常忠誠地說。婆婆半信半疑,只好答應了。半夜時分,年獸來了,年獸看見家家戶戶門貼大紅紙,屋內一片亮光。老人村趁年獸不注意的時候,點起了鞭炮,啪啪啪,啪啪啪,年獸大叫了一聲,就逃走了。第二天是大年初一,鄉親們回到了村子裡,恍然大悟,他們看見村子裡安然無恙,就問那位老人,老人講給了鄉親們聽,並告訴鄉親們對付年獸的辦法。從此以後,鄉親們每年除夕的`時候,就家家戶戶門貼大紅紙,屋內一片亮光,放鞭炮。從此,年獸就再也不敢來了。」我聽完了故事之後,就睡著了。 我愛春節的風俗習慣,我喜歡過春節!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600字 篇5 沒有核的果實自然無法在自然界生存,沒有粹的米粒總是揚著無知的頭顱。在這個日新月異,傳媒聲喧雜的年代,你是否也被繁花迷了眼,丟了心? 今天,我們只會坐在草地上用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郭敬明);當簡簡單單而又通俗的《老鼠愛大米》唱遍大江南北時,誰有能重拾昔日哲人心中那"青青子矜"那般泛黃的感動?無可否認,青春文學可以帶來夢幻般的感動,但倘若一個人的精神主體是這些,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很難想像他是一個成功的人士。在這個眾生傳媒的時代,我們看到了一些人為了一點點事斤斤計較,誰又能理解"大同世界"的美好呢?誰又能重拾昔日大教育家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度量。 翻開厚重的古典書籍,我們看到的是老子用了五千個字寫出的《道德經》,句句短小,卻又飽含真理,孔子與弟子言行在《論語》的二十篇中淋漓盡致地體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短短八個字,體現出的卻是何等的重要。打開《三國演義》,是劉,關,張三人"不在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義氣;翻開《紅樓夢》,是林黛玉「紅藕香斷有誰憐"的惆悵;翻開《西遊記》是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唐僧的執著;"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司馬遷用《史記》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翻開唐詩,是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懷念,是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放,是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憂國憂民。 魂兮,歸來。 一個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還需要擁有一個更為廣闊的精神世界!而對於每個炎黃子孫來說,中國的古典文化無疑是經典了。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600字 篇6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貼對聯、皮影、年畫、吹糖人等等等等,今天我去廟會的時候,看見了吹糖人這種傳統文化。 正月初四,我們全家人去了隋唐遺址植物園,這里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河洛文化廟會。走進隋唐遺址的民俗街,我立刻被這里各種各樣的民俗文化所吸引。我穿梭在人流中間,眼睛都不夠看了。我們停留在一個攤位前,十二生肖的造型呈現在我的面前,一個個晶瑩剔透、惟妙惟肖。媽媽告訴我說這就是傳統文化藝術——吹糖人。吹糖人啊,我可沒見過。我看到這些可愛的小動物,纏著媽媽要買一個我的生肖——龍。媽媽看我喜歡就買了一個,接過錢的老爺爺就開始給我做。 只見他從面前的小鍋里拿出來一塊用各種糖熬成的糖稀,兩只手揉呀揉,揉成了一個裡面是空的小球。然後從一頭拉開成一條「小尾巴」,去掉一部分後就把「小尾巴」放在嘴裡吹,小球在老爺爺的手裡開始變大。老爺爺的手和嘴配合著,嘴吹著,兩只手靈巧的捏來捏去,不一會,一個栩栩如生的龍頭就出來了。這手藝也忒好了吧!在老爺爺兩只手的扭來扭去中,不一會龍身子也出來了,接著,他又拿了一根棍子,趁著糖稀還沒干,把糖稀龍粘到了棍子上。我把它舉到太陽下,好晶瑩剔透的龍啊!我在心裡不由贊嘆這位爺爺的手藝可真厲害! 其實,吹糖人兒祖師爺是劉伯溫。據說朱元璋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傳下去,就造「功臣閣」火燒功臣。劉伯溫僥幸逃脫,被一個挑糖兒擔子的老人救下,兩人調換服裝,從此劉伯溫隱姓埋名,天天挑糖人擔換破爛。在賣糖的過程中,劉伯溫創造性地把糖加熱變軟後製作各種糖人兒,有小雞小狗什麼的,煞是可愛,小孩子爭先購買。在路上,許多人向劉伯溫請教學吹糖人兒,劉伯溫一一教會了他們,於是,這門手藝就一傳十、十傳百的,傳到現在據說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吹糖人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已經不多見了,希望以後能夠受到更多人們的關注,讓我們中國古老的傳統手藝保存下去,流傳下去。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600字 篇7 在xxxx年的元旦,厚街鎮富民商業步行街舉行了厚街鎮首屆美食節。 在富民商業街里,擺了很多檔位。厚街有許多傳統美食,如:南瓜餅、馬蹄糕、客家糖環、松糕、粽子、糖不甩、壽司、香蕉芋角、笑口棗等等。在這些傳統美食中,有些食品五顏六色形狀各異,如南瓜餅是黃澄澄的,上面還印了一些圖案;馬蹄糕是透明的,裡面有一些「馬蹄」;壽司的顏色有綠的、紅的、黃的、紫的等等。它們的配料和味道也各不相同:馬蹄糕是冰涼的;糖環由白糖、糯米、雞蛋混合做成的;松糕由白糖、糯米、花生等混合做成的;粽子是由艾葉、豬肉、糖(鹽)、草、糯米等混合一起做成的;糖不甩裡面有糯米粉和片糖;壽司裡面有黃瓜、香腸、肉絲、雞蛋、紫菜;香蕉芋角里則有香蕉和芋頭……。 一位做馬蹄糕的阿姨向我們介紹了馬蹄糕的做法:第一步:把馬蹄去皮洗干凈並切成小粒。第二步:把水和糖以10?9放進鍋里,煮成濃的糖水,再用水和馬蹄粉以重量2?1混合成生漿糊。第三步:倒生漿糊到糖水裡,邊倒邊攪均勻,做成半生半熟漿糊。第四步:把馬蹄粒倒進半生半熟漿糊,並攪均勻,然後用盆裝好,大火蒸三十分鍾即可。 在談到舉辦美食節的意義時,鎮教辦王劍雄主任說:「我很贊同舉辦美食節,這樣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厚街的美食,有利於保留厚街的傳統美食,也利於發揚厚街傳統的文化,在生產、製作這些美食的傳統工藝過程中,也體現了厚街勞動人民的智慧才幹,同時希望年輕一代能繼續發揚厚街人民的優良傳統美德,為厚街乃至全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是的,舉辦美食節,既能保留傳統的美食,又能發揚傳統的文化!讓我們共同努力吧!把厚街建設得更美好!(厚街中心小學小記者:鄧昱)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600字 篇8 今天,我們在品德與社會課上講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有農業文化,有宮廷文化,諸子百家、琴棋書畫、中國傳統節日······我們漢民族的傳統節日有50多個,像春節、元宵節、花神節、女兒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除夕節、臘八節······今天,我就來講講除夕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長得非常兇猛,經常出來傷害人類。人們都非常害怕,紛紛逃往深山躲避「夕」得傷害。 這年除夕,「夕」出來害人。桃花村的村民收拾行李,准備逃亡。這時,村外來了個半大的孩子。這個孩子濃眉大眼,漂亮可人。小孩來到村東頭,問一位老婆婆為何驚慌,老婆婆告訴「夕」的故事,並勸他也上山躲避,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年,讓我在你家待一個晚上,我一定把夕趕走。」老婆婆不信,又勸他上山躲避。年笑而不語。老婆婆沒辦法,只好一個人走了。 半夜時分,夕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夕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聲音。夕不敢再往前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聲。這時,門開了,年身披紅袍,哈哈大笑。夕狼狽地逃跑了。 第二天,避難的村民回來見村內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情述說了年的承諾。大家一起湧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內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的紅燭還發著餘光。鄉親們欣喜若狂,慶賀吉祥的來臨,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夕的方法。為此大家紛紛趕去拜會年,這就是現在的拜年,年除掉夕的這一天就叫除夕。 我准備的不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