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於都縣的文化
縣城設有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電影院、廣播電視台等文化設施和採茶劇團;地方劇主要有贛南採茶戲,主要傳統戲有《南山耕田》、《王三賣肉》、《才郎別店》、《妹子》、《補皮鞋》等,改革開放初期縣採茶劇團排演的《茶童戲主》盛演不衰,後拍攝成同名戲曲藝術片,深受廣大觀眾喜愛。
於都嗩吶
於都客家嗩吶歷史悠久,是客家先民南遷傳入贛南的。早在1600多年前就盛行於民間宴虧的嗩吶曲牌眾多,僅傳統曲牌就有280多個;在嗩吶手數量上,據不完全統計,察掘於都全縣有1000多名。1993年,於都縣被江西省文化廳授予「嗩吶藝術之鄉」。
於都客家嗩吶有木管嗩吶、銅管嗩吶、鋁管嗩吶、錫管嗩吶。木管的嗩吶音質柔和、銅管的音質響亮,如今,用得最多的是鋁管和錫管嗩吶。於都客家嗩吶分為大、中、小以及「辣子」4種。小嗩吶歡快、優雅;中嗩吶高亢、激昂;大嗩吶粗獷、氣派;「辣子」音高、尖細,吹奏時很費力。到2012年,用得最多的是小嗩吶和中嗩吶兩種。嗩吶為簧管樂器,由哨、氣牌、芯子、柏木構成,形體大小不一,常用的有8孔,發音響亮、雄厚。
於都客家嗩吶基礎深厚,應用廣泛,人們嫁娶、喪葬、慶壽、廟會、喬遷、開張剪敗祥核彩、參軍等,以及接送貴客都喜歡請嗩吶手吹上一番。於都的嗩吶手有個順口溜:「七寸嗩吶拿在手,五音六律里邊有。婚喪嫁娶沒有我,無聲無息蠻難過。」
嗩吶不僅流行於民間,而且在贛州東河戲、採茶戲的舞台上也得到充分發揮。
❷ 於都富裕建材牆體
於都地處贛州市東部,距贛州65公里,南昌422公里;東鄰瑞金,南接安遠,西連贛縣,北毗興國和寧都;位於東經115°11'~115°49',北緯25°35'8"~26°20'53"之間;轄23個鄉鎮,357個行政村,總面積2893平方公里,南北長83.25公里,東西寬63.33公里;人口94.4萬,其中非農業人口16.74萬,人口密度326人/平方公里;縣政府駐地在貢江鎮,該鎮面積154.65平方公里,轄28個村和8個居委會,總人口16.85萬。改革開放以後,農業人口向城市化轉移速度加快,僅2000-2005年就轉移6.5萬人;城區面積由改革開放初期3平方公里擴大到12平方公里;境內少數民族有畲族,占總人口的0.4%;境內通行客家方言。[編輯本段]歷史沿革於都始建縣於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以北有雩山,取名雩都,1957年改稱「於都」。建縣時幅員遼闊,所轄地域含現瑞金、會昌、石城、寧都、安遠和尋烏諸縣。素有「六縣之母」和「閩、粵、湘三省往來之沖」之稱。古時於都曾為贛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軍事要地,郡治設在於都近250年之久。蘇區時期,先後分設於都、勝利、登賢、瑞西、興勝、於西等縣,中共贛南省委和省蘇維埃政府駐於都縣城。[編輯本段]地貌概況於都境內地貌復雜,有盆地、丘陵地、丘陵和綿延的山地,羅田岩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區,也有寬廣的山間河谷堆積平原及崗地,整個地勢由一系列平行山嶺與許多大小不等、成因多樣的盆地組成。總體上是南嶺山系武夷山的余脈,屬丘陵低山區,四周群山環抱,東、南、北三面地勢較高些,逐漸向中、西部傾斜。位於靖石、盤古山、利村之間,主峰海拔1312米的屏坑山為境內最高峰;峽山與贛縣交界處的貢水河床為縣域最低處。境內河流屬贛江水系,總長度1283公里,主要河流有貢水、梅江、濂江,其中貢水在境內的長度為66公里。出露地層以震旦紀、白堊紀為主,分布最廣。全縣耕地面積49.3萬畝,有效伍拍灌溉面積34.2萬畝,山地面積321萬畝,丘陵面積212.6萬畝,平原面積47.7萬畝,江河水面16.2萬畝,水力蘊藏量達38.7萬千瓦。[編輯本段]自然資源於都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9.7℃。一月和七月平均氣溫分別是8.2℃和29.7℃,極端氣溫為39.9℃和-8℃,年均降水量1507毫米,4-5月降雨量約佔全年的47%,年日照時數1621.9小時,年均無霜期305天。有寒潮、台前大風、高溫乾熱和冰雹等災害性慧橘豎天氣影響。土壤類型主要為紅壤,佔全縣總面積的67.8%,水稻土佔11%。境內地下礦藏資源豐富,有鎢、錫、鉍、鋅、金、銀、銅、鐵、錳、稀土、灰石、透閃石、耐火粘土等28種,是贛州市重要的礦產品基地。其中鎢礦有大、中型礦區7處;煤、石灰石儲量大,分布廣。[編輯本段]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於都工業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2005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2.31億元,比1978年(2829萬元)增加了43.5倍。2005年主要產品產量:鎢精礦年產量達2997.26噸、發電量722.8萬度、齒輪845萬件、原煤5.5萬噸、水泥62.3萬噸。而1978年65%鎢精礦產量僅526噸,發電量71.17萬度,水泥1591噸,石灰93204噸。目前於都已形成以有色冶金、新型建材、機械電子、現代輕紡和食品加工為主導的五大支柱產業。鐵山壠鎢礦、江鈴齒輪有限公司、國興集團東方紅水泥有限公司、國興集團東方紅於都旋窯水泥、縣供電有限責任公司和以泰電子廠為本縣及省市知名企業。於都工業園區總面積6平方公里,已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31億元,完成「三通一平」面積3700畝,引入縣外資金29億元,簽約項目146個,動工建廠企業17家,投產企業42家,被評為省重點工業園區。於都現有220kV變電站一座,220kV線路3條,110kV變電站3座,110kV線路5條,35kV變電站11座,容量45830kVA,35kV線路15條,計168.34km。1978年以來,全縣退耕還林面積3萬畝,荒山開發利用面積5.2萬畝(屬退耕還林工程),控制水土流失面積52萬畝,保護基本農田面積44.25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6%提高到67.4%。同時完善了農田水利等基礎措施,為農民增產增收、農業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條件。2005年農業生產總值15.7億元,比1978年(6154萬元)增加25.5倍;2005年晚稻總產11.33萬噸,單產694斤,比1978年(晚稻種植面積37.4萬畝,單產334斤)翻一翻。2005年油菜播種面積7.04萬畝,總產6362噸,單產90公斤,與1978年相比,面積增加一倍,單產增加1.7倍。2005年瓜果總產量25340噸,其中臍橙產量14787噸;1978年水果產量23807擔,其中柑桔8910擔;果園面積2692畝,其中柑桔1081畝。2005年水產品養殖面積43195畝,總產量13309噸;1978年全縣水產養殖面積僅17066畝,產量僅11677擔。2005年肉類總產量為43333噸,生豬出欄288974頭,家禽出籠118326百羽,黃牛出欄27750頭,水牛存欄6615頭,牛奶產量45080噸,奶牛存欄9016頭;1978年畜牧產品以自給為主,全縣生豬存欄140640頭,家禽存欄7084百隻,黃牛存欄25074頭,水牛存欄13048頭,牛奶產量僅169擔。當前於都農業龍頭企業規模不斷壯大,新增省、市級龍頭企業9家,帶動該縣農業經濟穩定發展。[編輯本段]交通狀況於都交通運輸,古時以水運為主,1935年始有汽車運輸。改革開放初期,全縣僅有各級公路135條,總長836.46公里,公路密度27.67/百平方公里;目前,於都擁有各類公路里程2558.15公里,其中:國道91.45/2條(323線、319線),省道54.24公里/2條(銀於線、庄黃線),省養縣道93.8公里/3條(於盤線、利朱線、三門-金沙線),縣道377.984公里/16條,鄉道528.261公里/57條,村道1505.725公里/724條,有渡口32個,公路密度83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以國道323線、319線、省道於銀線為主骨架,縣道為支架,鄉村道為延伸的公路運輸網路。實現市至縣通二級公里水泥路,21個鄉鎮機關所在地通水泥(油)路和372個行政村通公路及134個行政村通水泥路,水泥砼(油)路面里程為605.79公里,占通車里程的25%。2001年12月開工建設贛龍鐵路58公里,於2005年4月正式通車。境內航道2條,航線總里程123公里。有大型橋梁6座,即寒信大橋、水頭大橋、紅軍大橋、長征大橋、三門大橋和新澄江大橋,總長2030.24米。中型水利樞紐工程2座,即漁翁埠水電站和下欄水庫工程。[編輯本段]教育文化1949年全縣有中學2所,公、私立小學146所,在校學生近萬人,1978年全縣有學校725所,其中高中18所,初中18所,小學689所,在校學生共計97871人,其中中學生21513人,小學生76358人,入學率為92.8%;教職工4272人,其中公教師1978人,民教師2297人。改革發展至今,全縣已擁有各類學校451所,其中中等專業學校3所、普通中學46所、小學326所,幼兒園75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人數21.73萬,教職工總數8012人,其中專任教師7210人。改革開放初期,全縣有醫療衛生機構58個,其中縣醫院3所,即人民醫院、中醫院和皮膚病防治所,鄉鎮衛生院26所;床位484張,衛生技術人員437人。目前全縣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42個,其中醫院5所,衛生院23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12個,婦幼保健院1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個;床位數1061張,醫務人員1346人,其中技術人員1220人。縣城設有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電影院、廣播電視台等文化設施和採茶劇團;地方劇主要有贛南採茶戲,主要傳統戲有《南山耕田》、《王三賣肉》、《才郎別店》、《妹子》、《補皮鞋》等,改革開放初期縣採茶劇團排演的《茶童戲主》盛演不衰,後拍攝成同名戲曲藝術片,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編輯本段]萬里長征第一渡被稱為「長征第一渡」的「於都紅軍大橋」是於都縣橫跨於都河的第8座大橋,1934年,8.6萬紅軍主力從於都河上8個渡口渡河,踏上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路。當時,河上沒有一座橋,於都人民搭浮橋,擺渡船,把紅軍送上了漫漫征程。解放後,於都人民自強不息,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先後在當年紅軍渡河的渡口上,建起了於河大橋、寒信大橋、長征大橋、三門大橋等7座大橋,使兩岸87萬於都人民結束了擺渡的歷史。[編輯本段]自然人文於都縣「山明川秀,地麗物繁」,名勝古跡眾多,旅遊景點引人入勝。現已開發「紅」、「綠」、「古」特色旅遊景區10餘處,如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紀念碑園――東門渡口、毛澤東舊居何屋、江西第一、江南第二大高山草場――屏山牧場、羅田岩摩崖石刻、寶塔公園等。另外,在全國新農村建設發源示範點――羅坳油槽下和梓山歐陽屋新開發的農家樂休閑旅遊景點,吸引各地遊客旅遊觀光。目前於都正計劃組織籌備建立長徵文化藝術旅遊節和嗩吶藝術旅遊節;新開發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園、楊公壩、盤古茶場生態旅遊等10個旅遊景區。
❸ 於都最好的電影院
於都最好的電影院還是要屬蔽基萬達影城,這邊的各類影廳都有,可以滿足各種遲咐觀影需求,也是最合適一群人宏旦謹觀影的地方,整體氛圍都是相當不錯的。
❹ 江西省贛州市於都縣,哪裡有可以包廂包間的電影院或者場所
廁所
❺ 誰能幫我在電腦上查一下贛州市的電影院9.30和10.1都放什麼電影,詳細一點,那個影院什麼時候放什
9.30
贛州中影國際影城
10.1的還沒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