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在電影院看電影為什麼要吃爆米花

在電影院看電影為什麼要吃爆米花

發布時間:2023-03-07 15:09:00

1. 看電影時為什麼要吃爆米花

看電影吃爆米花是一種純正的美式習俗,所以這里回答的實際上是為什麼美國人看電影要吃爆米花。這種習俗和看電影行為的結合,有一定歷史原因。

吃爆米花一直是美國人休閑娛樂時的主要零食,至少從20世紀初開始,看體育比賽、雜耍節目、去游樂場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吃爆米花。但在最開始,它並沒有和看電影緊密聯系在一起。1905年鎳幣劇院興起,使得看電影成為一種空前流行的娛樂活動,同時使各種真人綜藝雜耍邊緣化。在這個時候,賣爆米花還只是鎳幣劇院周邊的一些攤販自發行為。

1910年代中期開始,豪華電影宮(movie palace)取代鎳幣劇院,成為電影消費的主流場所。當時電影從業人員的心理是盡可能提升電影的地位,使之高尚化、上流化,從而和底層民眾的娛樂形式區別開來。最高檔電影宮的目標是要媲美歐洲的歌劇院,誰會在看歌劇的時候吃爆米花這種平民食品呢?所以電影宮的老闆都反對爆米花及各種零食。此外至少還有兩點原因:一、零食利潤不足觀;二、會污染影廳環境,清潔困難,鎳幣劇院中的滿地垃圾讓人心有餘悸。

即便是這樣,大多數電影觀眾並不覺得看電影吃零食是很丟人的事情,絕大多數電影院門口都有賣零食的攤販,很多觀眾會買好帶進去。

爆米花及零食正式引入電影院是30年代後的事情。主要原因是經濟方面的,大蕭條期間電影院經營困難,開源增收的壓力很大。所以一些非從屬於五大片廠(派拉蒙、米高梅、華納兄弟、福斯、雷電華)的獨立影院開始賣些簡單的糖果。它們嘗到了甜頭,於是這種做法迅速推廣開來。30年代幾乎每家電影院都有了自己的小賣部。

糖果之後是爆米花。30年代後期,爆米花售賣裝置成為電影院的標配。當然為什麼是爆米花,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理解,爆米花製作簡單,它的香味對等待的顧客是很大的誘惑,而且價格便宜,它是大蕭條時期美國人消費量沒有下降的少數食品之一。另外,爆米花製作技術改進,不再像以前那樣會發出讓人難以忍受的臭味。

爆米花攻佔電影院,其實我們也可以說這是電影上流化路線的一次失敗。

爆米花進入電影院之後,它的年產量暴增20倍。它的熱銷甚至帶動了玉米種植面積的大幅增加。

二戰期間,食糖管制,爆米花更加成為看電影時唯一的零食選擇。40年代中期,美國爆米花產業和好萊塢電影一起達到史無前例的最高峰。

不過,外界對爆米花進入電影院並非沒有批評的聲音,40年代的報紙上,常常出現批評看電影吃零食等不良習慣的文章,還有人出台「觀影禮節」之類的指南,勸說觀眾放棄吃爆米花。

順便一提,二戰結束後,食糖管制解除,可樂等軟飲料才開始進入電影院。

爆米花等零食銷售對電影觀看習慣也有不少影響。例如在二戰結束後的幾年,即使不太長的電影也有中場休息,原因不過是給電影院提供二次販賣零食的機會。

50年代後汽車影院興起,觀眾在自己車上吃起來更加自由,影院的周圍出現小型餐吧,賣的就不僅是爆米花和可樂了,還包括熱狗、冰激凌、奶昔、三明治、咖啡、漢堡、薯條、披薩……60年代之後,零食經營越來越系統化和專業化,已經無可置疑地成為電影院利潤來源的一根支柱。

2. 去影院看電影為什麼都要吃爆米花

看電影吃爆米花來與一種美式習俗,而當電影傳至我國,隨著電影事業的發展,爆米花與電影也發展成一種合作關系。看電影吃爆米花是一款非常方便的零食,不像瓜子等的其他零食,需要處理垃圾,我們人吃了也很快會有飽腹感。青島人夏天會喝啤酒吃海鮮是一個道理,都形成了一種習慣。而在看電影時,我們嘴裡嚼著脆脆的爆米花,我們人的身體神經系統,會很自覺的放鬆下來,當遇到搞笑的鏡頭,會很放鬆的笑起來;當遇到緊張鏡頭時,會隨著爆米花的影響,很快的放鬆下來。看電影吃爆米花,是可以很好的增加我們看電影的幸福度多和滿足度的。看電影吃爆米花這一習慣,也是很好的刺激了市場消費。換另一種說法看電影吃爆米花是商業發展所帶來的,有數據明確表明,在各大影院里的爆米花消費金額是連年增長的。

3. 為什麼看電影必備爆米花

4.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

據說玉米爆成爆米花的這種吃法是印第安人發明的,玉米是美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爆米花有哪些優點呢?(不談營養價值)玉米價格比較便宜,又隨處可見,加工方便,攜帶輕便,吃起來聲音又不大,也不會產生很多垃圾,這么多優點聚集一身最後發展到看電影必不可少的零食之一也不難理解了。由於這種零食價格低廉,從20世紀初開始,人們在看體育比賽、雜耍類節目、去游樂場玩的時候也都開始吃爆米花了。
電影是在20世紀(1889年)的美國由愛迪生發明的。看電影吃爆米花的這種習慣也是起源於美國,據說吃爆米花不是起源於電影,而是歐美的肥皂劇,這些電視劇的特點就是,搞笑,沒什麼深度,有的又很無聊。如果在看這種片子的時候能有零食為伴,那簡直就是一種享受了。
在美國的40年代,好萊塢電影的發展達到了一個巔峰時期,同時爆米花產業也到達了一個高峰。

5.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

每次看電影的時候都習慣性的去買一桶爆米花吃,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
說實話爆米花味道也就那樣,和國人「超級零食」大好大瓜子比簡直弱爆了!
但是邊看電影邊吃爆米花貌似會產生一種「豆漿搭配油條」般的獨特化學反應。
那麼,難道爆米花真的是觀影標配嗎?
隨著電影院文化逐漸傳入其他國家,「看電影吃爆米花」的習慣也一起打包出口。發展到後來,人們想到電影院已經能很自然的就想到爆米花,看電影吃爆米花也已經成為一件約定俗成的儀式性事件:人類有著這樣的習慣,一旦適應了將某種特定食品與某類環境聯系起來後,就會一直不停地吃著它。

6.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相信很多人在看電影的時候都會買爆米花,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而且電影院的爆米花是很貴的,所以有些人就想要知道看電影的時候吃爆米花的原因,下面我分享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一起來看下吧。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1

爆米花是怎樣來的?

如今爆米花隨處可見,很多人好奇,爆米花是怎樣來的呢?是誰發明的呢?9世紀上半葉,北美捕鯨人去智利時,發現了當地流行一種有趣的吃法:將玉米置於高溫下,讓穀物受到內部強壓,澱粉原料的核心向外碰到堅硬谷殼爆炸。這就是爆米花。他們覺得這種小東西很可愛,就帶回了新英格蘭。不久,爆米花在北美流行起來,1848年,爆米花幾乎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小零食,還被美國字典給收錄起來。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

最早的電影是無聲電影,而且看電影是上流社會的人才能享有的,由於電影沒有聲音,所以要求觀眾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同時,擔心爆米花會弄臟地毯,也不希望那些修養好的顧客受到吃爆米花時發出的聲音干擾。因此,早期,看電影是沒有人吃爆米花的。

1927年,電影進入有聲時代,那些文化並不高的人也能來觀看了。尤其是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給電影業和爆米花帶來了一次很好的合作機會。為了找到一個便宜的地方消遣,人們都擁向電影院。只要包里有5美分到10美分,就能享受到爆米花這一「奢侈品」,這在絕大多數人的接受范圍之內。更重要的是,玉米的成本很低,10美分一大包的爆米花玉米粒能用很久。

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看電影吃爆米花,影院老闆發現了商機,開始直接出售爆米花,隨著電影院文化逐漸傳入其他國家,「看電影吃爆米花」的習慣也一起打包出口。發展到後來,人們想到電影院已經能很自然地就想到爆米花,看電影吃爆米花也已經成為一件約定俗成的儀式性事件:人類有著這樣的'習慣,一旦適應了將某種特定食品與某類環境聯系起來後,就會一直不停地吃著它。於是,看電影時,人們就會不假思地去買爆米花。

電影院的爆米花為什麼賣得那麼貴?

這是電影院採取的副產品定價法,即降低「主產品」電影票的價格佔領更多市場份額,然後,提高「看電影不買總感覺少了點什麼」的「副產品」爆米花的價格,來賺取利潤。

看電影時吃什麼零食比較好?

除了爆米花外,很多人希望在看電影時吃一些零食,但是又不知道選什麼好,下面就來說說看電影時吃什麼零食比較好?其實,如今電影院並不排斥觀眾自帶零食,但是如果是味道過大或者聲音超大的零食就會影響到其他觀眾,所以,看電影是別吃味道重和會發出超大聲音的零食,比如榴槤味到的零食。

要帶零食,可以帶一些膨化食品,如:薯片、薯條、爆米花、鍋巴等膨化食品,這里的鍋巴不宜過硬,否則會發出很大的聲音。其次,堅果蜜餞類的零食也是不錯的選擇。冰淇淋、甜點也是看電影時可以選擇的零食,這里建議大家少喝飲料,這會增加你上洗手間的次數,不僅影響其他觀眾也影響自己觀看影片的完整度。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2

爆米花的歷史

爆米花(Popcorn),一種膨化食品,很受年輕人歡迎,可作為日常零食。爆米花有許多意想不到的變化,傳統的只加鹽和少許融化的奶油,或是裹上甜甜的焦糖,還有與戈爾根朱勒乾酪混和的完美組合。爆米花是令人驚喜的下酒零食,可在孩子的生日宴會,利用棒透了的食譜來做逗趣的點心。

爆米花(Popcorn) 爆米花(又叫做「爆谷」「肥仔米」)是一種膨體食品,很受年輕人歡迎,可作為日常零食。

食品來歷

爆米花是一種古已有之的膨化食品,起源可上溯到宋朝。當時的詩人范成大在他的《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節吳中各地爆谷的風俗,並解釋說:「炒糯谷以卜,谷名勃婁,北人號糯米花。」為什麼把爆米花叫做「孛婁」呢?爆米花想是摹擬爆谷時的響聲,因為當地的方言把打雷的聲音叫做「孛轆」。清代學者趙翼在他著的《檐曝雜記》記收有一首《爆孛婁詩》 :「東入吳門十萬家,家家爆谷卜年華。就鍋排下黃金粟,轉手翻成白玉花。紅粉美人占喜事,白頭老叟問生涯。曉來妝飾諸兒子,數片梅花插鬢斜。」詩人筆下的爆米花不僅寫得很美,而且洋溢著生活的情趣。 爆米花也是發明於宋代,范成大在《吳郡志·風俗》中記載:「上元,……爆糯谷於釜中,名孛婁,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在新春來臨之際宋人用爆米花來卜知一年的吉凶,姑娘們則以此卜問自己的終身大事。宋人把加入文化使之有了更豐富的內涵。爆米花鬆脆易消化,可作為日常的可口零食。

爆米花的發明更折射出中國飲食的豐富多彩,它有更深的含義,就是開創了一種食物的加工方式澎化食品。說明中國古代的食品加工不止僅僅是食品簡單的加熱作熟,而是通過的物理的高溫高壓作用原理來改變食物的狀態口感,這種加工方式就是現代新興的澎化食品。這種加工方式使普通不和口的食品變為可口有特色的食品小吃,可以說千百年前的爆米花是近現代各種五花八門澎化食品零食小吃的祖先。數百年前「項鏈」饞人早在歐洲移民遷入這塊「新大陸」之前,居住在這塊大陸上的印第安人便盛行吃爆玉米花了。哥倫布在返回歐洲後,曾向人們描繪了「新大陸」上的印第安兒童用爆玉米花串成項鏈在街上兜售的生動情景。也是印第安人教會了歐洲新移民如何栽種、如何烘烤玉米的技術。

一名歷史學家還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洞穴里發現了5000年前古代印第安人食用的爆玉米花,只是由於當時的「工藝」所限,在口感上遠遠不如當代爆玉米花鬆脆而已。發明家為喜食爆玉米花的家庭設計了一種電鍋,據說僅花費10分鍾就能爆制好一大盆玉米花。目前,美國的許多地方電視台還常常播出如何爆制玉米花的,還介紹各種新風味爆玉米花的。一名頻頻在電視屏幕上亮相、自稱為「爆玉米花大王」的專家瑞頓·巴哈爾已成為全美家喻戶曉的人物——此君一上台,講的都是「玉米經」。 爆米花七月初七炒糖豆、爆米花,其意是「吃炒豆、活老老」。當天晚上,人們都湧上埕頭,觀看天上牛郎織女相會。這天人們很少見到喜鵲,說是上天搭鵲橋去了。有時夜裡還會落幾點雨,人們說這是牛郎織女相會時落下的淚水。中元節七月十五,俗稱「七月半」,也叫中元節,是舊時民間祭祀祖先的節日。民間炊「薄荷糕」、「金米果」、燒銀冥紙衣,祭祀祖宗。出嫁女子,倘遇父母新亡,則於十三日備辦祭品、銀紙,回娘家祭祀,俗稱送「頭年紙」,其後每年是於十四日「送紙」。建國後,此俗漸廢。

7. 為什麼看電影的時候要吃爆米花

我猜這是延習了外國人的習慣,在國外的電影院都有賣食品的,而爆米花成本低,還是成桶賣,量多,可以滿足人們2小時電影需求,到了中國,電影院也買很多零食,但由於爆米花量大,不像薯片吃幾口就沒了,所以在2小時內吃爆米花還是蠻劃算的,無論對於商家有大利潤還是滿足顧客長時間食用爆米花都是很棒的選擇
看電影吃爆米花喝可樂是屬於電影文化的一部分的.

但是吃爆米花並不是起源於電影,而是起源於美國的肥皂劇.眾所周知,美國的肥皂劇是那種又長,又好笑的片子,在欣賞這種片子的時候,如果有爆米花這種食品相伴,能夠更好的享受肥皂劇帶來的樂趣.想想,在肥皂劇中看到一個笑點之後,大笑完,再塞進一大口爆米花嚼著,是多麼的享受啊!

而美國的電影步入商業時期後,一些很可笑又算作是打發時間的電影,如何讓觀眾更好的欣賞呢.肥皂劇的好伴侶爆米花便派上了用場.

因此,看電影吃爆米花的習俗是商業電影所帶來的.

8. 看電影時一定要來桶爆米花,為何看電影要吃爆米花呢

看電影時一定要來桶爆米花,為何看電影要吃爆米花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移,看電影和吃爆米花成了看電影的習慣。經濟大蕭條後,爆米花和可樂的食用也已經成為了電影院的一個標准配置,同時也一直延續到今天。所以在如今爆米花已成為電影院的標准。而且看電影和吃爆米花聯系在一起,七十九僅僅只是一種營銷方式,這之間並沒有什麼具體的聯系。這只是意識中的一種慣性,我們可以不受束縛。



閱讀全文

與在電影院看電影為什麼要吃爆米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虎電影韓國講解 瀏覽:366
電影票版權 瀏覽:620
我愛你電影大結局 瀏覽:31
香港電影金三角毒梟名字 瀏覽:968
元華當老師的一部電影 瀏覽:926
鬼媽媽的英文電影 瀏覽:819
搜素電影圖片 瀏覽:685
金太狼的的幸福電影演員表 瀏覽:55
韓國四級中文字幕電影下載 瀏覽:330
陳偉霆新電影陰陽師 瀏覽:860
一個電影一個故事文字圖片 瀏覽:115
除暴電影演員 瀏覽:480
主角叫貝克特的電影 瀏覽:731
電影新蜀山劍俠83 瀏覽:846
法國拍的有名的電影 瀏覽:29
飛奪瀘定橋電影演員 瀏覽:120
追究到底電影完整版 瀏覽:224
南廣電影學考什麼 瀏覽:891
電影演員張光北照片 瀏覽:13
雙龍出洞電影圖片 瀏覽: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