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韓流」如何變成「寒流」的前世今生
我們能夠覺察到的「韓流」發端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其實早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之後,韓政府就把投資傾注到流行文化里,數年後,韓流也逐漸成為中國青少年中的一種文化時尚,盡管語言不通,卻不妨礙「哈韓一族」的逐漸壯大。「韓流」日盛,電影、電視劇、音樂、男孩樂隊、綜藝節目、青春小說、游戲等產品也開始源源不斷的以各種方式對我國進行文化輸入。在漢風的勢力范圍里,「韓流」甚至在強大的歐美文化影響之外獨樹一幟,擁有自己龐大的擁護族群。但物極必反,盛極必衰,「韓流」的美好時光並沒有持續很多年,在走過第十個年頭之後,近幾年來韓國流行文化逐漸走上了下坡路,不僅在日本、我國都頹勢畢現,甚至在本土也越來越不景氣。韓流變「寒流」,但從各個方面細細分析的話,這不是偶然。
H.O.T的風潮已無人可超越
音樂:昔日銷量難再現
H.O.T出現的時候,幾乎是以令人目瞪口呆的速度迅速填補了當時青少年的偶像空白。他們外型包裝靚麗,歌曲節奏強勁,舞蹈編排也極盡炫目之能事,對渴望張揚個性的年輕人來說極富吸引力和殺傷力。當時的大街上幾乎隨處可見模仿H.O.T寬大花哨著裝的年輕人,位於北京西單一帶也一度是著名的「哈韓族」聚集地。除了H.O.T以外,彼時還有酷龍、高耀太(聽歌,高耀太吧)、Baby V.O.X(聽歌,Baby V.O.X吧)、N.R.G、水晶男孩等韓國組合在樂壇活躍,如今的很多一線藝人在當時也僅僅是剛出道的新人。
不可忽視的一點是,當時走紅的歌手均有代表作傳唱,且影響力至今還未消褪。直到今天走在北京的各個商場中,還經常能夠聽見有商家播放10年前就已走紅的韓國歌曲。這也從側面說明一個事實,近幾年的韓國歌曲影響力已經遠遠達不到數年前的高度,缺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和歌手出現。但就是這樣,韓國演藝圈每年還有大量組合推出,越來越多資質平平的人扎進演藝圈,努力想要博得一席地位,但談何容易。
MP3出現後,音樂市場受到巨大沖擊,韓國也不例外,歌手甚至紛紛改賣數碼唱片。從前H.O.T動輒百萬張的銷量在今天看來,已經成為一個難以逾越的神話。東方神起(聽歌,東方神起吧)已經是近幾年韓國樂壇的奇跡,但《O-正反合》以30多萬張的銷量就榮登2006年銷量冠軍,不能不說唱片市場已經陷入了巨大的蕭條。2007年,各大電視台更是紛紛取消了音樂頒獎禮。唱片市場的日益狹窄,使得大批歌手轉業演戲或投身海外發展。這樣的惡性循環也使得韓國的好音樂更加稀缺,歌手的銷量幾乎都舉步成艱。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韓庚在韓國樂壇歷史性的出道,這種「出口轉內銷」運作模式的成功卻也僅限於韓庚一人。中國歌迷的新鮮勁過了,無論韓國人再怎樣如法炮製,都無濟於事。
曾幾何時,韓國明星留給我們的印象是笑容甜美、富有親和力,媒體和歌迷甚至一度追捧無度。但隨著近年來來華淘金的韓星越來越多,檔次、名氣也逐漸下跌,就算二三線藝人也擺出大牌架勢,漫天要價,難以接近。回顧韓星的新聞一欄,不乏整容、丑聞等負面,但就是如此,自認何以還能承載我國民眾和媒體的厚愛?
其實,韓流在我國興盛的原因,根源在於年輕人對張揚個性的渴求。且韓國文化隸屬東方,與中華文化有著同質性,較易讓人產生心理認同。盡管多元文化的交流在今天已是不可迴避的話題,但務必先站在一個平等溝通對話的角度。發展到今日,「韓流」變「寒流」,其實是兩國文化在碰撞過程之中中華文化對韓流免疫過程的產生,亦是一種必然。
來源:新浪網。轉載請註明出處
Ⅱ 韓國的電影配額制是什麼意思
3月7日上午韓國國務會議通過了縮減電影配額制的試行令改進案,根據這個改進案的規定,原有的在韓國本土,所有電影院必須每年放映146天國產電影的「銀幕配額制」被削半,改為每年只放映73天國產電影。
削減配額制的試行令將從今年7月1日開始實行,這意味著從1970年對韓國國產電影產生了巨大保護和促進發展作用的「銀幕配額制」被大大削弱,從今以後,韓國影院不再是每年用2/3的時間來放映國產電影,而是用2/3的時間來放映以好萊塢電影為主的外國電影。這個結果讓韓國電影人非常絕望。
早在1999年,美國一度以WTO為砝碼,要求韓國取消配額制,導致當年韓國電影人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電影人集體削發,保護了韓國電影配額制的繼續實行,為韓國電影近年來的迅速崛起提供了保障。韓國總統盧武鉉也公開表示:「當年我們實行配額制,是因為韓國電影還很脆弱,就像一個學步的孩子,需要大人的扶持。但是現在,孩子已經長大了,難道我們不該讓這個孩子獨立行走,而是永遠攙扶著他嗎?當然,我們知道這個孩子還不是非常強壯,所以政府也提出了很多輔助政策。」從民眾和政府態度來看,此次維護配額制的運動,因為時過境遷,並沒有得到當年「光頭運動」那樣的支持。韓國電影人面臨著本世紀最嚴峻的挑戰。
Ⅲ 《外商投資電影院暫行規定》補充規定二
一、自2006年1月1日起,允許香港、澳門服務提供者在內地設立的獨資公司,在多個地點新建或改建多間電影院,經營電影放映業務。二、本規定中的香港服務提供者和澳門服務提供者應分別符合《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和《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中關於「服務提供者」定義及相關規定的要求。三、香港、澳門服務提供者在內地投資電影院的其他規定,仍按照《外商投資電影院暫行規定》及《〈外商投資電影院暫行規定〉的補充規定》(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商務部、文化部令第49號)執行。四、本補充規定自2006年2月20日起施行。
Ⅳ 中央影視學院
一年約兩萬塊錢,是貴族學校。
該學院是中國唯一、亞洲最大、世界知名的電影專業院校,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主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教育部重點支持建設的公辦藝術院校。
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是1950年創建的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1951年更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1953年更名為北京電影學校,1956年最終改制為北京電影學院。建校60餘年來,北京電影學院為新中國電影事業培育了2萬余名電影工作者,被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
學院建立了完整、科學的電影學學科體系,形成了以本科教學為主體,涵蓋本科、碩士、博士和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等多層次、多形式的電影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北京電影學院是國家動畫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和中國兒童電影研究中心的掛牌單位。
Ⅳ 廣州的電影院(五月花,飛揚,青宮等等)
各大五星級影院,由於內容太多,就發個網址給你,有各個的詳細情況和對比。http://news.dayoo.com//81191/81193/81197/200912/30/81197_11659024.htm
會員卡的情況:
天河區
天河城飛揚影城
正價票價70~80元。每天12:00之前票價5折。周二為半價日。會員(100元會員費,非充值)享受30次8折優惠購票。團購30張以上8折優惠,團購500張以上6折優惠,團購1000張以上5折優惠。國慶期間以上優惠不變。
正佳廣場飛揚影城
正價票價70~80元,每天12:00前、22:30後5折優惠。周三為半價日。會員(交納100元會員費,非充值)享受30次8折購票。國慶期間優惠不變。
天河娛樂廣場天河電影城
正價票價70元左右。會員特別優惠:金卡(充值300元,10元工本費)享受周一至周四5折購票優惠,周五、六、日7折購票優惠;鑽卡(充值1500元,10元工本費)周一至周四5折購票優惠,周五、六、日6折購票優惠。學生卡(10元工本費)可享受全天4折優惠。每天13:00前、22:30後5折,周三全天5折。國慶期間保持原有優惠,另外還推出10元看指定國產影片的特惠活動。
廣州金逸國際影城
正價票價70~80元。花330元即可成為會員(其中300元充值,30元會員費),享受周一至周四全天5折、周五至周日全天8折優惠。
非會員周一到周五18:00前、22:30後5折,周六、日12:00前、22:30後5折。國慶期間(9月29-10月5日)推出「半價周」活動,每天均有一部電影全天半價,其他優惠不變。
東圃摩登電影城
正價票價45元,周二、三全天特價30元,其他時間19:00前或晚上21:45後特價(視具體片子決定折扣)。年卡充值500元送500元、充值1000元送1500元,國慶期間優惠活動不變。
廣州
越秀區
中華廣場電影城
正價票價50~80元。會員卡(充值300元,10元工本費)8折購票。每天12:00前5折,學生每天5折。周三特價日:票價為原票價5折+5元。團購30~500張8折,團購500~1000張7折。國慶期間上述優惠不變。
五月花電影城
正價票價60~80元。每天14:00之前6折優惠,周三全天6折優惠。250元辦會員卡(250元為卡費而非充值,辦卡贈送有效期為一年的100元零食券和有效期為一個月的不限場次非貴賓廳電影票兩張),會員卡可享受同一場次買一送一的優惠。國慶期間原有優惠不變。
青宮電影城
正價票價50~70元,會員卡(需交納工本費30元)享受正價8折優惠。每天12:00前、22:00後5折,周三全天六折特價。學生憑學生證5折。國慶期間優惠不變。
海珠區
廣州UME國際影城
正價票價60~65元,會員卡一次性充值500元可8.5折購票,充值800元8折購票,充值1000元7.5折購票。每周一、四、五18:00前可享受特價優惠,特價為30~40元,國慶期間優惠時段改為每天中午12點前,兩人購票可獲贈精美禮品,會員優惠不變。
優惠政策不時會有所改變,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