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延安1938電影院

延安1938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3-02-03 19:45:37

A. 延安電影團的簡介

1938年,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八路軍總政治部的組織和領導下,在延安成立了「八路軍總政治部延安電影團」,由此開創了人民新聞紀錄電影事業。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新聞電影事業伴隨著人民革命事業的發展而發展,記錄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記錄了新中國的建設。
延安電影團從成立之時,就始終堅持黨的文藝方向,緊密結合現實斗爭,把團結人民、鼓舞人民、打擊敵人作為製片的主要目的。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為新聞紀錄電影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延安電影團,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電影機構。1938年秋,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八路軍總政治部的組織領導下,成立於延安,全名為八路軍總政治部電影團。譚政任團長。最初人員有:袁牧之、吳印咸、徐肖冰、李肅、魏起、葉倉林、馬似友、吳本立、周從初、錢筱璋、程默;而後迅速擴展到36人。抗日戰爭勝利後,開辦過兩期攝影訓練班,培養了40多名青年攝影師。
延安電影團有一個攝影隊和一個放映隊。從1938年秋到1946年為止,前後8年,克服陝北物質上、技術上和生活上的各種困難,攝制出《延安與八路軍》、《陝甘寧邊區二屆參議會》、《十月革命節》、《生產與戰斗結合起來》(即《南泥灣》)、《紅軍是不可戰勝的力量》等新聞紀錄片和《白求恩大夫》、《延安各界紀念抗戰五周年》等新聞素材;拍攝出數以萬計的反映陝甘寧邊區和延安的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等各方面活動的照片;巡迴放映了十幾部蘇聯早期優秀故事片。為積累重要的革命史料;為開拓和發展人民電影事業作出了貢獻。

B. 講述延安時期抗戰的電影有哪些

《南泥灣》、《十月革命節》、《新四軍的部隊生活》等大量紀錄片、新聞片。而電影團的第一台攝影機來自荷蘭人士。

C. 在革命根據地電影事業不斷發展壯大,中國電影發展史上最重要組成部分

在革命根據地電影事業不斷發展壯大,中國電影發展史上最重要組成部分是延安電影團。
1938年8月18日,延安電影團在中共支持下成立,它的誕生成為中國電影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秀的新聞紀錄電影。
延安電影團隸屬於八路軍總政治部,總政治部副主任譚政兼任了電影團的團長,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李肅負責政治與組織工作,我國最早的人民電影事業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的袁牧之負責藝術指導(編導),著名電影攝影師吳印咸和徐肖冰擔任攝影。另外又從抗大的學生中調來葉倉林和魏起。全團只有袁牧之、吳印咸和徐肖冰3個人是搞過電影的。
當年8月,袁牧之從香港購得了攝影機、洗印機、放映機等全套十六毫米攝影器材及數萬米膠片,又動員了戰前在上海電通影片公司和明星公司曾與他合作過的攝影師吳印咸從上海來參加工作。時值荷蘭電影藝術家約里斯·伊文思來中國拍攝紀錄片,由於受到阻撓,無法到延安或其他抗日根據地去進行拍攝,約里斯遂決定將自己帶來的埃摩攝影機和膠片轉交給袁牧之等,由其帶至延安繼續從事拍攝工作。在中共的安排下,剛從上海到武漢的吳印咸坐著出租汽車到約定好的馬路邊接受了約里斯的攝影機和膠片。
1938年10月1日,延安電影團在陝西省黃帝陵,拍攝了屬於自己的第一部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在延安的8年中,延安電影團忠實地記錄了延安活躍的政治文化生活和黨中央的重要活動以及華北各抗日根據地的斗爭情況。先後拍攝了《延安與八路軍》、《陝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等電影資料。隨著抗日戰爭的結束,解放戰爭的逐漸深入,這支不斷壯大的新聞紀錄電影隊伍緊隨著解放戰爭的步伐,記錄下了中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這一悲壯的詩篇。1942年,拍攝的長紀錄片《生產與戰斗結合起來》,於1943年2月4日在延安首次獻映,成為當時紀錄片中的佳作,在人民電影的歷史上寫下了鮮亮的一筆。
1939年秋,「延安電影團」放映隊成立。當時放映的除「延安電影團」拍攝的新聞紀錄片以外,大部分是從前蘇聯運來的35毫米故事片。如《列寧在十月》、《祖國女兒》等。與此同時,新四軍的華中抗日根據地也攝制了一些新聞片,較有影響的是進步文藝工作者薛伯青1945年攝制的《彭雪楓師長追悼會》、《新四軍騎兵團》,1946年攝制的《新四軍的部隊生活》等。
1953年7月7日,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成立,它的前身就是延安電影團。成立後的中央新影成為中國唯一的攝制新聞紀錄片的專業製片廠,出版《新聞剪報》,半個多世紀以來,向社會推出了5000餘部新聞紀錄電影。

D. 早期中國彩色電影

中國電影誕生於1895年,次年即被輸入。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9年10月鄧小平代表黨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藝路線基本是正確的,總結了歷史的經驗教訓,糾正了過去提出的「文藝服從政治 、文藝從屬政治」的偏頗提法 ,重申執行雙百方針。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眾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戲曲片京劇《定軍山》,內有《請纓》《舞刀》等片斷,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無聲片,長約半小時。
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是《難夫難妻》,1913年在上海拍攝,無聲片,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和張石川聯合導演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攝制。
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大獎的影片是20世紀30年代由蔡楚生導演的《漁光曲》,它在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榮譽獎」。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故事片是《橋》,編劇於敏,導演王濱,東北電影製片廠1949年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7年拍的《祝福》(魯迅著,夏衍改編,桑弧導演),北京電視製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故事片是1959年拍的《老兵新傳》,編劇李准,導演沈浮,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立體寬銀幕故事片是1962年拍的《魔術師的奇遇》,編劇:王棟、陳恭敏、桑弧、,導演桑弧,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舞台紀錄片是1954年拍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編劇:徐進、桑弧,導演桑弧,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遮幅式寬銀幕故事片是1977年拍的《青春》,李雲官、王煉編劇,謝晉導演。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譯製片是《團的兒子》,原譯名《小英雄》,楊范、陳涓翻譯翻譯,周彥譯制導演,上海電影製片廠1950年譯制。
中國與外國合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8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朗斯公司合攝的《風箏》,導演王家乙、羅歇·比果。
1948年,為了消除這種語言上的障礙,經東北電影製片廠(後長春電影製片廠)與蘇聯影片輸出公司駐東北代表處協商,由該公司提供一部影片交由東影廠試驗譯製成漢語。這就是中國的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

郁悶 關於你後面問的qingse電影的問題 萬惡的網路不讓我發上來,你留個QQ吧 我傳給你好了

E. 中央新影集團的公司概況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於2010年經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批准成立,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和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作為骨幹企業組建而成。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在整合兩廠優勢資源的同時,將以影視創作、生產、發行、放映、電影院線經營為主業,兼營影視特種電影、動漫產業、新媒體業務開發,影視拍攝製作基地開發,影視廣告經營等相關業態,逐步形成完整的影視產業鏈條並著眼於做大做強集團影視文化產業,致力成為國內外有影響的影視文化基地。 (簡稱新影廠)是我國唯一生產新聞紀錄影片的專業機構,其前身是成立於1938年的延安電影團。新影廠自1953年成立以來,它就以紀錄影片的方式記錄著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歷程。1947年以來共拍攝了4000多部紀錄影片,先後有370部(次)獲得國內外各類主流電影節獎項,其中有32部影片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紀錄片獎,13部影片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優秀紀錄片獎,9部影片獲得中國電影「百花獎」,66部影片在各類國際影視節上獲獎。1993年整建制劃歸中央電視台,成為中央電視台新影製作中心。主要業務由生產新聞紀錄片為主轉為經營付費電視頻道、網路電視頻道製作電視節目、譯製片、影視劇等。開辦有《CCTV老故事》《CCTV證券資訊》和《新科動漫》3個數字付費頻道以及《新影時光》《新影兒童》《新影戲曲》三個網路電視頻道。
作為紀錄國家重大活動、歷史事件等方面的權威拍攝單位,新影廠建廠57年來,攝制了大量共和國歷史上最重要、最具文獻價值的電影紀錄片,是國家珍貴的歷史檔案庫。目前,新影廠仍承擔著黨和國家重大時政活動資料的膠片拍攝及保存任務。 新影廠前身為成立於1938年的延安電影團,是中國唯一生產新聞紀錄影片的專業機構。自1953年成立以來,新影廠作為紀錄國家重大活動、歷史事件等方面的權威拍攝單位,攝制了大量共和國歷史上極其重要、極具文獻價值的紀錄電影,是國家珍貴的歷史檔案影像庫。截至目前,新影廠共拍攝了4000多部紀錄影片,先後有370部(次)獲得國內外各類主流電影節獎項,其中有32部影片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紀錄片獎,13部影片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優秀紀錄片獎,9部影片獲得中國電影「百花獎」,66部影片在各類國際影視節上獲獎。
科影廠創建於1960年3月12日,是中國目前最大的科教影視節目製作基地。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成立,成立之初,科影廠由八一電影製片廠軍科教片室、北京師范學院所屬的首都電影製片廠、北京市衛生教育所電影組合並組成。其中,很多影片成為一個時代的記憶。創立以來,先後拍攝了1400多部科教影片,內容涉及農業、科技、文化教育等諸多領域,有280餘部(次)獲得國內外各類主流影視節獎項,其中有75部影片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科教片獎,20部影片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優秀科教片獎,90多部影片在各類國際影視節上獲獎。科影廠開辦有「CCTV老故事」、「CCTV證券資訊」」、「CCTV中學生」和「新科動漫」4個數字電視付費頻道以及「新影時光」、「新影兒童」、「新影戲曲」三個網路電視頻道。每年除拍攝一定數量的「三農」電影之外,還定期策劃拍攝大型科教類、紀錄電影和專題片。
新中國第一代水下攝影師,第一部彩色科普片都誕生於此。顯微、逐格、水箱攝影等特技手段,代表著當時最先進的電影拍攝技術,誕生了《對蝦》等一系列具有科影特色的優秀影片。《一支鉛筆》是我國第一部應用特技合成製作的科教片,從特技手段到影片構思及形式,在中國電影史上都具有啟蒙教育意義。
經過五十多年的艱苦創業,北京科影已成為我國目前最大的科教影視節目製作基地。以1400多部科教影片築起科影半個世紀的輝煌,其內容涉及農業、科技、文化教育等諸多領域,為普及科學知識,推動文化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更得到業內及社會各界的一致肯定,「科影製造」、「科影現象」使科影飆升為業內的旗幟。
科影榮譽
50年來,科影廠共有210餘部(次)作品獲得國內外各類主流影視節獎項。
其中,共19部影片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優秀科教片獎,75部影片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科教片獎。
90多部影片獲得各類國際影視節獎項。科影廠如今已成為影視業獨具特色並具有專業影響力的知名企業。

F. 無錫有什麼電影院

比較好的當然是市中心商業大廈6-7樓的「大世界影城」啦。

其他比較出名的是:

和平電影院,也在市區,有點歷史

蓓蕾電影院,每到假期就發學生票拉客,可見檔次……

金逸影城,那邊靠高檔住宅區,所以條件也不錯,但是價格比大世界便宜

人民大會堂,這個名頭響,電影只是其中一個功能

睦鄰中心3樓,空盪盪的感覺,但是周二周五都半價

G. 什麼是新聞影片

新聞影片是報道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時事動態的影片。報道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時事動態的影片。以真實與及時為基本特徵。即必須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現場采訪拍攝,直接紀錄事件的原貌,而不允許虛構情節,或出現扮演的人物;必須現場拍攝,快速編輯和製作,真正成為形象化的新聞報道。隨著電視的普及,新聞影片已逐漸為電視新聞所取代。並且也有以直播為形式的影片,現時報道,有利於掌握現狀。新影廠設有﹕編輯部﹑生產處﹑經營處﹑技術處以及洗印﹑錄音﹑剪輯﹑美工﹑音樂﹑照明和譯制等工作間。

閱讀全文

與延安1938電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女演員演過星際電影 瀏覽:611
僵屍樂園電影演員表 瀏覽:60
戛納電影節邀請哪些人 瀏覽:468
電影演員趙志瑤 瀏覽:335
電影名字中帶星的 瀏覽:61
灰姑娘英文版電影全集 瀏覽:1000
電影院沒人的場次會播放嗎 瀏覽:260
太陽淚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百度影音 瀏覽:522
楊洋鄭爽微電影百度圖片搜索 瀏覽:930
面對巨人電影中文在線看 瀏覽:455
黑社會校園打架電影大全 瀏覽:888
深圳鹽田區電影院 瀏覽:101
泰國隔壁女孩英文電影 瀏覽:639
大尺度小v電影下載 瀏覽:847
日本三級2017電影大全 瀏覽:856
泰坦尼克號電影主要內容英文版 瀏覽:791
算死草電影愛情 瀏覽:714
卷席筒完整版電影 瀏覽:610
我怕黑的一部電影 瀏覽:906
看電影做妖記觀後感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