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這些放出去的9.9的電影票,背後都由官方用巨額資金去「票補」的,這就形成了大量的票補對真實票房有沒有影響的問題,我有篇文章是有提到這個問題的,很多人都熱衷於刷到超低價電影票,因為當你在同一影院的同一場次里時,你拿著9.9的電影票,而別人花了59.9,自然又多得一份看電影之外的滿足感。
網上的電影票為什麼會便宜?
幾塊錢或十幾塊錢就能在網上買到電影票,有時候想想那麼低的價格,影院、發行方、片商怎麼賺錢呢?其實這些完全不用大家擔心,因為你低價買的票,自然有人買單。
② 喜歡你觀後感
中國人含蓄式的情感,讓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說出心中的愛意,所以父母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都蘊含在「多吃點」三個字中,下面是我帶來的《喜歡你》觀後感700字,快來看一看吧。
電影《喜歡你》有個橋段,是關於路晉與他爸的對話:
「爸,好久沒有跟你一起吃飯了,一起吃個飯吧」
「這段時間沒有見到你,身體有沒有好一點?」
他爸邊吃邊翻著報紙,沒有理會路晉的話,「這些媒體就是專門收集蠢貨,把他們集中起來讓大家來看。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不要隨便接受采訪,看,成笑話了吧。」
「一定要在吃飯的時候說這些嗎?」
「誰讓你在吃飯上浪費這么多時間!食物是人的初級本能,你被他控制,表示你的意志力薄弱。」
吃飯是為了填飽肚子,這么一想,確實是沒什麼毛病。可是往深一層想,當在飯桌上不是只有一個人,吃飯的目的就不僅僅為了簡單的填飽肚子,而是又多出了一層含義。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情。很多關系,都跟吃飯有很大的聯系。兩個陌生的人可能會因為一頓飯而認識,成為朋友; 兩個互有好感的人可能因為一頓飯而確定了關系,成為戀人。
那些很久才見一次的人,把兩人之間難得能一起吃飯看的非常重要。填飽肚子已不是吃飯的主要目的了,人與人之間感情的交流才是。因為,吃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一起吃。這個時候,吃飯更多的是一種陪伴。
大多數在外讀書的人,一個月才回家那麼兩三次。但每次回家,家裡人總會燒一桌好菜,熬一鍋靚湯。而且不論你瘦了還是沒瘦,他們都會說你瘦了,叫你使勁吃。以前,我並不是很理解。明明我說吃飽了,他們還問我吃不吃。有時候我在外吃過東西了,他們還會問,要不要試試這個,這個要不要試試。後來,我大概明白。
中國人都比較含蓄,其實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如何跟孩子們表達他們的愛意。他們知道的,可能就是給孩子們燒一桌好吃的飯菜。所以,父母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其實都蘊含在「多吃點!」這三個字。
當本阿弗萊特、詹妮弗安妮斯頓、詹妮弗康納利、斯嘉麗約翰遜、德魯巴里摩爾、布萊德利庫珀匯集在同一部影片里,誰不會認為這是一部愛情輕喜劇呢?但它還真的不是,盡管一幫俊男美女組團,有夫妻、有情侶、有相親男女、有暗戀、有迷戀、有婚外戀。講述的卻是一個大多數人都不願面對的事實: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
我們或多或少都曾經聽過這樣的話:他太喜歡你了,而你太漂亮太能幹,他不知所措。...他顯然很喜歡你,我相信他只是弄丟了你的號碼。...他不約你是因為,他被你成功的事業嚇倒了。...他沒約你,是因為你知性成熟。...相信我,因為他剛結束了一段認真的感情。...相信我,因為他從沒有過認真的感情。...我保證他只是把你號碼忘了。...為什麼我們這樣互相寬慰,難道因為我們太害怕...太難說出那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沒錯,這個事實讓人害怕也讓人難以啟齒,歸根到底是因為這個事實太傷人。
中國有句老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西方莎翁則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影片中五個女生,琪琪、珍妮、貝茜、安娜和瑪麗,無論是已婚的、同居的、單身的還是有人愛的,沒人愛的,遇到感情上的煩惱,都不免把好朋友當作知心大姐或垃圾筒一吐為快。琪琪正在尋愛的途中,對初次約會的康奈一見傾心,然後就一直等對方的電話,是電話壞了還是他太忙了?珍妮會說「他一定會打給你」,而阿歷克斯則一針見血的說「男人沒打給你,是因為他不想打給你。」事實證明,生活畢竟不是童話,現實總是殘酷的。康奈的確是沒有興趣再見琪琪,因為他一直暗戀著安娜,而安娜則介入了珍妮的婚姻。珍妮與本是從大學戀愛一直到步入婚姻,應該是說非常有感情基礎的,但是正如張愛玲所說: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當珍妮蛻變成蚊子血和飯粘子時,年輕性感的安娜與本不期而遇,本抵擋不住眼前這個新的明月光和硃砂痣的吸引出軌了。安娜問本「為什麼結婚」?本說「因為她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不結婚那就分手,所以我們就結婚了」。這到底是愛呢還是不愛?如果不愛真的分手又如何呢?到底是結婚了多少還是愛過的吧?不結婚會不會成為分手的理由呢?答案顯示是肯定的。貝茜與尼爾在一起七年了,尼爾認為「我們很幸福,我愛你,我屬於你,我們生活很好,為什麼不就這樣幸福下去呢」?然而七年之後貝茜終究問出了「你到底會不會娶我」?在沒有得到尼爾的答案之後他們分手了。本說「沒有男人想結婚,他會錯過全天下的女人」,尼爾說「我不想和別人一起,我只想和貝茜一起」,持有這樣兩種觀點的人,前者結婚了,後者卻不想結婚,結婚與愛情到底是不是必然關系呢?影片的結局是前者離婚了,而後者結婚了。這樣的答案難道不是已經很明確了么。結婚是因為愛的前提,而愛情總是無法預知的。一開始誰知道琪琪的真命天子是阿歷克斯,而康奈的真命天女是瑪麗呢?
有時我們太專注於尋找幸福...而沒有學會如何讀懂別人的暗示,如何分辨誰是真正愛我們的人,如何分辨這個人是不是只是生命中的過客...即使你曾經受傷或者出糗,你也絕不能放棄希望。送給還在尋找真愛途中的姑娘們。
很好看的一部愛情輕喜劇!劇情其實有落俗,但是全部情節都是圍繞著美食展開,就把主題限定在愛情和美食這兩個關鍵詞里,很治癒,很舒服。周冬雨演的顧勝男是個小廚師,個性瘋瘋癲癲,神經大條,但是其實內心細膩,對美食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不得不說,這個角色真的就是周在本色出演,演的一點不覺得尷尬,完全展現了角色的性格,特別裡面有一段,在知道金城武的心意後,掩藏不住自己的喜悅,蹦了一句「我性不性感?」真的演的賊好。金城武演的是個總裁,乍一看是個思想境界極高的大神,邏輯思維很強,理智客觀冷靜,對於食物有關的一切要求都很高,不肯輕易改變自己。他和顧勝男角色性格的差異爆發出很強的喜劇效果,裡面的台詞和笑點自然流暢,不覺得生硬。
值得一提的是裡面有一個情節,周和金吃河豚中毒後,兩人出現了「幻覺」,以為下雨了,兩個人撐著傘在外面躲雨,感情進一步深入,這里處理的很好,讓我聯想到《午夜巴黎》里男主和瑪麗昂歌迪亞在深夜裡漫步的橋段,非常非常浪漫。最後,電影的配樂取景都是和主題匹配的恰到好處,總體很享受觀影的過程!最後的最後,金城武好帥好帥啊,每看個劇都要新認一個男神,朕的後宮日益壯大。
上周六下午我一個人去比高電影城錦綉店看電影《喜歡你》的點映場。是我在娛票兒上19.9元再用平安信用卡周末立減15元最後只花了4.9元買的票。
這部電影最近在格瓦拉淘票票等APP上還有優惠活動,形式和上次我介紹的一樣,我就不詳細贅述了,同時本周還有《記憶大師》和《春嬌救志明》以及《拆彈專家》參與票房競爭,優惠活動當然也差不多同期在各大APP上推出。說起票補活動印象當中從我12年開始找優惠活動到電影院看電影後沒幾年網上就提出要取消此類活動,可是喊了好多年都沒取消。我想和中國電影市場分級一樣可行性比較難,因為還沒有真正一家一統天下,加上網上有很多免費資源,很多人又習慣在各大視頻網站看電影,況且國產片質量依然比起國外片差很遠。一旦取消優惠活動我估計除了一些花痴粉和電影迷,大多數人不會花正價頻繁去電影院看電影,對於國內電影市場長期來說倒也不算壞事。因為投資方不能盈利自然就會減少投資爛片,會想辦法拍質量好的電影收回投資吸引觀眾,除非你是不計代價捧自己女友或兒子。對於觀眾來說本來更加喜歡看國外片的居多,那些沒演技的小鮮肉片酬太高了,當市場冷卻泥沙俱下後或許中國電影市場才會迎來正常的發展。不過目前來看優惠活動還是有的大家不用擔心,多下幾個APP辦幾張有活動的信用卡准時參加就行。言歸正傳講電影。
故事講的是掌管跨國經濟體的路晉(金城武 飾)刻薄挑剔,僅有美食這一個愛好。創意廚師顧勝男(周冬雨 飾)迷糊邋遢得過且過。一次收購,一道女巫湯,路晉喜歡上了顧勝男的菜卻討厭極了她這個人。喜歡還是討厭究竟何去何從?
《喜歡你》是由陳可辛、許月珍監制,許宏宇執導,金城武、周冬雨領銜主演,孫藝洲、奚夢瑤、楊祐寧等聯合主演的愛情電影。這部電影主要是上海取景,改編自藍白色的暢銷小說《終於等到你》,講述了一對不搭調男女因美食結緣的奇妙愛情故事。
現在好像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特別多,相比國內編劇自己胡編亂造來得好。和上次看的《傲嬌與偏見》一樣又是一對身份地位懸殊的歡喜冤家。這次孫藝洲演金城武的秘書,名模奚夢瑤演他女友(終於不用看杜鵑性冷淡的臉)。
楊佑寧演的是周冬雨的渣男上司,張國柱演金城武嚴厲的父親,林志玲演金城武的御用私人廚師,高曉松演節目主持人,趙英俊演警察。
網友還戲稱那隻女主的狗很像孫紅雷老師。
演技上來說都表現不錯,最近白百何出了醜事後王珞丹未必能真的出頭,小妞電影的掌門人我估計也就周冬雨接掌了。雖然很多電影中角色性格雷同不過在電影《七月與安生》里的驚艷表現證明她還是有好的演技的。
保養不錯的金城武在《擺渡人》演的神經搞笑的角色雖然電影本身飽受詬病,但是為了這部《喜歡你》人物表演方式打下了基礎。
他演挑剔冷酷的霸道總裁展現搞笑自黑一點沒有男神的包袱非常有意思。
電影本身的故事很多人說俗套,其實愛情故事難免有些雷同。這次兩個人物又是天差地別的差距,女主是個做菜厲害但是生活中吊兒郎當身材像韭菜大大咧咧的單純妹子,男主是從小被父親培養成不合群且循規蹈矩的商業巨子。按他父親的意思討厭使人孤獨,孤獨使人清醒,清醒就不會受人影響。這兩人按概率不太可能會有機會相遇並產生化學反應,但是愛情就像一場雨,落下來的時候,你撐傘也沒有用。電影里男女主角吃了河豚中毒後產生了幻覺,彷佛全世界就只剩下了彼此,不會顧及別人的眼光。
電影里先是種種誤會彼此初次印象很差,後來是因為菜而發生的情愫,所以說抓住男人的心先要抓住男人的胃,要注意的是前提是那個男人不是渣男。
現實生活中基本不能遇到身價350億美金長得還像金城武這么帥的鑽石王老五。電影中有一個橋段男主為了女主乘飛機飛回上海來找她追到了菜市場,有網友說以他二十年菜市場的經驗告訴你們菜市場不會出現這么帥的男人!可想而知概率真的很小,找對象還是要腳踏實地找個合適的,門當戶對一般才比較保險。電影中各式美食非常誘人,男主吃了有種幸福感,對於一個自己煮方便麵都會掐秒錶十分頂針的人來說對於食品的味道是非常挑剔的,能迎合這種人口味想必女主廚藝應該是與眾不同的。
電影告訴我們看似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人能相愛應該在某種方面是有契合點的,否則就是正好互補。人生就像羊肉難免被涮,但是人要活在希望中,說不定那個對的人很快就能等到。
影片的配樂和色調我都很喜歡,結局也不錯很溫馨。沒有俗套的吻戲和床戲,沒到小說最後的結尾感覺不知道是不是有續集。滿分5分制,我打3.5分,推薦大家去看一下這部舌尖上的愛情。
看【偏偏喜歡你】,蕭晗僅僅為了小時候項昊救了她,而一直一心想著嫁給他;不怕艱辛,不怕苦難,甚至願意付出生命(但事實上她是歐陽飛救的)。這讓我想到了古代的愛情,那個時候,女人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就算是談婚論嫁,甚至到洞房都不知道自己的老公長什麼樣子;而當女人嫁入以後,就會本本分分,操持家務,相夫教子。
雖然,現代的人都不喜歡那樣;可至少女人會對自己的婚姻,對自己的老公忠誠;她們不會背叛老公在外面找男人(也有少數會外遇的,相比今天的社會就是滄海一粟)。
在古代,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從他們有婚約,結成家,都會有一顆忠誠的心來守著這個沒有感情的婚姻,更加不會抱怨自己的婚姻。在古代的婚姻當中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先結婚後有感情的。
從他們的行為,可以總結一個經驗:不管你是嫁還是娶,一個人的外在條件如何,內在條件如何都沒有什麼關系。我想到一個比喻來形容古代的婚姻:就像我們打牌,你不知道將要摸到的是什麼牌,而是不管你摸到的是什麼牌,也會很認真的打完,讓自己的損失的更少,得到的更多。他們也不會說我要找個什麼樣的對象,也不會說必須要有這個,必須要有那個;先不說你沒那麼幸運找到,事實上,即使讓你找到了也不見得幸福。
我問了好多人找對象的標准,幾乎所有人的要求都是外在的物質基礎上(長相,收入,個子),也有很多人會說,對我好就行,愛我就行,疼我就行;當我追問什麼是愛,怎麼算好,如何疼的時候,卻說不上來。但若細想,這跟婚姻的好壞是否也沒多大的關系。也會碰到有人問我,你找對象的標準是什麼?想想現實的社會,讓我哭笑不得。
我若說自己沒有事業,長的'不帥,個子不高,又是個窮光蛋,肯定會說我自卑,要麼就是躲的遠遠的。但不管別人怎麼認為,至少我說的是實話。也不知合適開始,我開始利用自己的缺點交朋友;有新朋友時,我總會說自己的缺點,因此嚇跑了很多人。交朋友就像找對象,愛你的人再多,關鍵的時候不靠譜,用到的時候讓你失望有什麼用呢?
可能有點跑題了,不過沒關系,現在我又跑回來了。後來我總結了找對象的要求:第一,是願意接受你並且真心過日子的;這樣的人也一定會是一個忠誠愛情的人;第二,懂你的人,要知道愛你的人不一定懂你,但是懂你的人一定可以給你幸福;這兩個因素少一個都不行。
幸福沒那麼容易,因為即使你知道了這兩個因素,你看不透人心也就無法窺探別人心中的想法;也有人說是相處,去用時間的來看清一個人;我要說的是,如果每個人都要去用時間才能看清,那麼你還有多少青春可以消耗的?所以,幾乎所有的人都選擇賭。
這些日子總讀重口味的小說了,來本小清新也不錯。這本小說讀的很輕松。一點也不需要用腦子。可以跟著作者的心情走,不用聯想前一篇與後一章有何聯系。我不想把它歸之為小說。但又不知道該叫它哪一種。文筆很隨意,但又不失風趣,有時讀著讀著都可以笑出聲來。很能緩解壓力和緊張的情緒。我這顆小心臟啊,有時跟看偶像劇似的。這是一本回憶青春愛情的「什麼」。這里我把「青春」「愛情」放在一起了,僅是個人感受。這是一本回憶錄嗎?好似又不能加「錄」。都是一些過去的點滴。因為這些生活中的點滴沒有構成一個故事,所以我不想叫它小說。作者寫了她與F君從高中到結婚的一些有趣的事。不錯,是很有趣,但總感覺哪不對。我不懷疑事件的真實性,但是對於作者的性格我真是不知道她究竟是屬於哪一種?也許我沒有遇到類似經歷和性格的人,所以很難正確的體會到她的感受。比如說我很難想像她說自己很膽小,但是有時做出的事那麼不符合我認為的樣子。又或者她說她很自卑,可是我總是覺得她很開朗啊!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表面堅強內心軟弱?!總之我喜歡她表現出來的樣子,而不認為她是她自己認為的那個。對不起,這是我的感覺。我想說真話。這次我不用記下裡面的內容。以下僅寫我讀後的感受。真正的讀後感哦。
兩個人在一起,相戀到結婚一定會經歷很多故事。當然有好有壞,我想那壞的一定是佔了很小的比例,否則兩個人也不會踏上婚姻的殿堂了,除非腦子進水了。看著看著我會想起我們家的小王,他也不錯哦。他不帥,又沒錢,個子又不高。但對於我,他很真實。雖然他不帥,但是帥又不能當飯吃,我也沒覺得他有多醜。他沒錢,有時對我還很吝嗇,可是他對朋友和親人卻不這樣,慷慨得讓我覺得不是同一個人。他個子不高,可是我的個子也不高啊,可能只有這點我們是最般配的。哈哈。他在別人眼中很正經,回到家,或是單獨跟我在一起的時候又是那麼幽默。他會給我帶來很多快樂。這種感覺很不錯。也許大部分男生都會有一些大男子主義吧!他就是其中的一個。有時我會跟她斤斤計較,顯得我很小心眼,可是我又想不起我們曾經因為哪件具體的事爭吵過。他很細心,正好可以彌補我的粗心。有他在,我不用操心家裡的一切大事小事。當然他有時也是忍受不了我的這種大意滴。可是我一點也不想改。因為我的世界裡有他。寫到這感覺我好像誇他似的。我真的是無心的。但我說的也都是事實。他也會惹我生氣的,雖然我記不起來什麼時候,但是真的有過。但一切都會過去的!只要兩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我要和他(她)走下去,一直到永遠。那還有什麼怨言好說的呢?
這本小說,它不長,不刺激,又不連貫,沒有具體的故事,也沒有引人入勝的邏輯。但是就是因為這些生活中的點滴,會時不時的勾起你的回憶。那些有趣的畫面,會讓你的思緒回到我們的高中時代,或是你想回到的某個過去。它會讓你那顆被現實麻木的小心臟時不時的加快跳動。有空的話讀讀它吧!也許你不會十分的喜歡它,但也不至於讓你失望。你一定會想很多很多,美好的,浪漫的,很多很多......在凡雜的生活中,我們要靜下心來,傾聽一下自己的心聲,打開塵封已久的回憶。等你思考後,你會更加清醒的對待現實。會更在乎身邊愛你的人......
③ 每次看電影訂票app,比如豆瓣、淘票票和娛票兒這種的,數據變化都特別大,這應該是刷分刷的吧
不排除這種可能,但是豆瓣這些用戶還是很多的,也沒必要這么做
④ 3月20-26日重點推薦5部電影
3月20日—3月26日一周,新片仍然不多,搶票房的大戶,進口片有金剛,國產片有喜劇人,在這兩部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一部質量很不錯的文藝片《八月》也要一起上映了。這對於在這幾個月中對國產爛片忍無可忍的你來說,或許是個好消息。
1、《喚愛》
上映日期: 2017-03-24(中國大陸) / 2016-07-23(FIRST青年影展)
觀影指數
豆瓣網觀影指數:15073人
貓眼電影觀影指數:2892人
娛票兒觀影指數:2377人
劇情簡介
西部小城,國有單位轉型,鐵飯碗被打破,國有製片廠家屬院里,每一個簡單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所影響。少年小雷在此間懵懂成長。
點評
春節之後國產文藝片的第一炮,屆時影院和觀眾對其的接受程度究竟如何,實際上也是這一年中國電影市場的一個晴雨表。
綜合評價:院線認可度2★、吸金指數2★、話題性4★
您想看哪部電影?
⑤ 如何評價《東北往事之破馬張飛》
東北往事之破馬張飛》是樂華娛樂、藝星海影業出品的動作喜劇電影。
該片由郭大雷執導,賈乃亮、馬麗、王迅、梁超、於洋、屈菁菁、金士傑、曾志偉、九孔、劉慧等主演,於2017年2月10日在中國上映。
⑥ 票房是什麼意思(電影票房包含哪幾部分)
電影人依舊在吶喊。
自從3月27日電影行業復工被緊急叫停以來,無論是下游的放映端,還是中上游的出品、製片、宣發端,各個鏈條的電影人們,以及行業外的部分媒體大V,都開始在社交媒體上為電影行業的安危發聲。不僅僅在微信公眾號、微博,甚至在知乎、B站、抖音甚至貼吧、虎撲等平台,也能看到各類「意見領袖」們的搖旗吶喊。
雖然不少網民依舊抱著對電影行業的極大敵意,但是相對比2月末「復工指引」階段的滿屏抗議,目前大多數普通網友也逐漸開始對停滯整整三個月的電影產業抱有同情了。
然而通過閱讀各類意見領袖們為電影行業的呼籲,也不難看出仍有不少人對【電影票房】這一電影行業最基本的概念存在錯誤認知,這其中不僅僅是行業外的媒體大V,甚至包括不少電影行業內的從業人員。並不是所有電影人都對電影票房本身、以及關於服務費、專項資金、營業稅有太過深入的了解,因此也在吶喊呼籲的同時,犯了不少錯誤。
電影票房包含哪幾部分?如何分賬?電影專資為何不下放?票房怎麼分成?本文就從頭到尾,深度解構【電影票房】這一概念,相信也能解答不少人心中的疑惑。
第一層:影廳服務費
嚴格意義上,影廳服務費並不屬於票房,2019年全年642億票房並不包含影廳服務費,但這也確實是觀眾購票實際消費價格中的一環。不同於大多數人都了解的電商服務費,影廳服務費並不被普通觀眾所熟知。即使在業內,直到去年上半年《復聯4》的天價服務費事件,才讓這一費用映入從業者眼中。
什麼是影廳服務費呢?簡言之,就是高等影廳的額外入場券。在滿足電影發行公司所要求的最低發行價後,影院將實際售出的價格拆分為「發行價+影廳服務費」,其中只有發行價部分參與分賬。與傳統偷票房所常用的雙系統、截流軟體等不同,影廳服務費是基於通過了國家備案,合法的售票系統的功能,在國家電影專資辦系統中皆有完整的數據統計。
影廳服務費的作用,是鼓勵影院為觀眾提供更好的觀影條件,鼓勵VIP廳、IMAX等特效廳、4D廳等特殊廳的建設,讓影院從硬體升級中得到理應屬於自己的回報。雖然不是所有影院都會有服務費設置,但是但凡是有一定票房預期的電影,都至少會有3D、IMAX、杜比全景聲、杜比視界、中國巨幕等發行版本中的一種。哪怕是被打入冷宮的影片,可能也會在某個時間段在影院的VIP廳播放。因此絕大多數的院線片,可能都會有影廳服務費,但是截至目前,影廳服務費還沒有被任何機構公開數目。
今年春節檔之前,電影局曾發「微信群消息」規范VIP影廳服務費,這也標志著電影局准備正式開始准備對「影廳服務費」這一項目動刀了。
第二層:電商服務費
拋去影廳服務費之後的票房,才是我們通常所認知的票房,也被叫作【綜合票房】,打開燈塔專業版、貓眼專業版或者中國電影票房(專資辦)等票房查詢類軟體,都可以看到這一選項。
事實上,綜合票房這一概念僅僅才有三年歷史。2017年1月22日,藝恩發表【2016中國電影票房究竟是多少?藝恩給你算清楚】一文。正式建議國家電影專資辦相關負責人及主管業務部門:更改票房統計口徑,將購票電商服務費增加進票房統計范疇。
文章稱:基於中國線上購票市場的成熟及服務的完善,收取服務費被廣大消費者普遍接受的大環境下,將服務費作為票價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票房統計條件已經具備。而且該統計方法的升級也有利於規范服務費的核算方法和分成體系,理順電商平台、售票系統及影院院線的合作關系。
自此,綜合票房正式誕生。服務費這一新的票房統計的增加,無疑對於本來緩慢增長的票房大盤,有著完美的促進作用。
從單片服務費佔比來看,一般的商業片服務費佔比一般都維持在6-8%左右。從檔期分布來看,非春節檔的國產電影一般網售佔比較高,從而擁有較高的服務費佔比。隨著在線售票的全面普及,我們也能看出從2017年至今,電商服務費/綜合票房的佔比也在提升。
%20
而隨著2017年,貓眼正式收購娛票兒。目前90%以上的電商服務費,都是由貓眼與淘票票兩家平台瓜分的。
%20
不過綜合票房的存在,也混淆了絕大多數路人的視聽。目前大多數非專業媒體計算票房分賬,仍然是直接用綜合票房乘以網上所查到的各種分賬百分比,可以說在一開始就犯了錯誤。
第三層:電影專項資金
綜合票房去掉電商服務費,也就成了【分賬票房】,可以進行第一輪百分比的分賬。
電影專項資金,也就是通常我們說的專資,固定按照分賬票房的5%進行上繳,而這一部分費用,也是目前電影行業最亟需到位的一筆「救命款」,在不少媒體呼籲的款項中,落實專資都是重要的一項。
但其實,專資設立的目的,就是「取之於電影,用之於電影」,無論是以前扶持國產影片的製作,還是支持新建電影院等,都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根據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關於獎勵放映國產影片成績突出影院的通知》來看,通知中規定只要滿足兩個獎勵條件,且全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放映國產影片票房收入占票房總收入55%以上,就可以獲得獎勵。佔比在66%以上的影院,獲得的獎勵等於100%返還上繳的電影專項資金。
可以說在目前國產片票房佔比超六成的2019年,80%以上的影院都可以獲得專資返還,估測40%以上的影城,能夠獲得100%的專資返還。
但其實,專資返還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據了解,2017年的專項資金,在2018年12月才開始返還。2018年的專項資金,在2019年9月開始返還。因此影院們想要等到2019年的專項資金,可能還要等至少三個月。
另外,沒有返還的專資,無論是2018年之前的廣電總局,還是現在的國家電影局,都擁有一套「未返還專資用法」,無論是補貼企業拍片,還是扶持貧困地區電影院,都會在網站上進行公示,做到盡量的公開透明。因為,一味的指責專資「薅羊毛」屬性其實並不理性。專資是肯定會返還的,不過在目前的特殊時期,我們還是希望專資能夠相比以往更快的進行落實。
第四層:稅
與專資一起扣的,還有3.3%的營業稅。扣除3.3%的營業稅也就意味著電影院不必再因為放映收入交稅了。
當然這僅僅是影院放映收入的計稅。
除了放映收入外,影院影廳服務費收入、擁有自家影城APP購票的電商服務費收入、前台賣品零售收入、抓娃娃機和迷你KTV以及按摩椅等娛樂服務收入等,這些收入一般都按照6%稅率進行計算,零售銷售稅率較高,一般為16%。當然這些不算在票房分賬體系中。
第五層:中影分賬
扣除專資和稅的票房,也就從【分賬票房】(2017年之前通常被叫作【總票房】)變成和【可分賬票房】也叫【凈票房】。
在這個時候,就要給中影數字分走1-3%的發行代理費,由院線支付給中影數字,注意這並不是拷貝費用。那麼到底是1%還是3%呢,這個要根據影片的最終票房成績來看,一般情況下,票房越高收費比例也越高,具體數字由中影數字靈活掌握。
第六層:影院分賬
在之後,就要進行影院的分賬了。
其中,影院和院線分走凈票房的57%,但這一比率也不是固定的,不少片方都會在影片公映的不同階段,給予放映方不同程度的返點,尋求排片方面的合作。有時候會多返3-5%個點,對於不少想長線放映的影片甚至會把分賬比例調整為90:10,愛奇藝影業在去年也官宣,旗下所有影片都要調整院線方分賬比例,給予院線更多的返點。
而影院和院線也會對這57%的票房進行二次分賬,通常意義上,影院分走50%,院線分走7%,但其實這個比率也不是固定的,影院和院線完全可以不按照這個比例進行分賬。據了解,很多院線為了吸引優質單體影院的加盟,都主動下調了院線分賬比例,甚至只拿1-2%的份額。
第七層:最終分賬
影院和院線分完賬,最終就要迎來製片方與發行方的分賬了。如果說中影數字1-3%、院線57%的分賬比例還屬於行業基本准則的話,那麼製片方和發行方的分賬規則則更加多變。
通常意義上,發行方會分走凈票房的5-15%作為發行費用,製片方則分走剩下的,大概28%-38%,但這只是通常意義,實際上這個分賬規則在目前變化多端的宣發市場,具體怎麼分還是得看出品製片方與發行方的協議。
具體來看,如果製片、發行為一家公司,則不再遵循製片與發行之間的分賬規則。如果製片方要求發行方提前墊付發行費用,發行方要求的分賬會更高。如果製片方與發行方簽訂了保底、買斷等發行協議,則更是完全沒有分賬比例這個概念了。
因此,對這一分賬進行計算時,我們也要具體項目具體分析,當然到了這一層面,除了上市公司保底之外,大多數影片的分賬協議我們普通人是看不到的。
而與發行公司分完賬以後,製片、出品方之間則要面臨著更復雜的分賬,目前頭部國產片動輒20家以上的出品方也意味著,從影片公映,到最終一家聯合出品方收到錢,一般都要一年以上。
當然,以上所說的,也只是一般國產片的分賬規則。進口片的分賬規則也會完全不同,例如進口片凈票房的1.5%,會先給中影進出口分賬,再進行下一輪的分賬。對於好萊塢分賬大片和買斷批片,其背後的分賬規則也不盡相同。
現如今,票房到底如何分賬,已經不再是行業標准理論,而是業界一線的具體操作實務。雖然並不一定要求每一位電影從業者都熟記在心,但是基本的分賬歸屬還是必須了解。
從分賬規則中我們也能看出,去年對外官宣的642億的票房成績,但其實影院院線方只能分得300億出頭,製片發行方分到的則更少,這對於一個近百萬人從事的行業來說,人均年收入大多數不到10萬,電影行業也從來都不是一個薄利的暴利行業。
⑦ 電影分銷渠道介紹
網路主流渠道有以下幾種:
(從影院使用的角度來分類)
1、影院自有渠道,所有權屬於影院
①影院開發:萬達影城、大地影院、cgv影城、星軼電影等
②服務商開發:兜有電影、萬畫筒電影等
>>優點: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方便影院自有會員業務等的部署,減少服務費等成本開支
>>缺點:缺少外部流量,需要自己引流;單家影院不一定有成本進行自主開發
2、第三方渠道
①垂直類服務平台:貓眼電影、淘票票、天下票倉、娛票兒等
②生活服務類平台:美團、大眾點評、網路糯米等
③社區類平台:豆瓣電影、時光網等
>>優點:部分渠道在c端市場知名度高,自帶巨大流量池;配套數據分析工具較完善
>>缺點:需要付出一定的渠道服務費;用戶主要留在了渠道上而非影院
⑧ 輕松刷新印度片紀錄《摔跤吧爸爸》強勢反擊 華影天下幹得漂亮
5月的第一個周末,電影市場的最熱風潮竟然不屬於《銀河護衛隊2》,而是由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主演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掀起的,也算上周末的奇事。一部原本並不被看好的印度電影,遇到了剛剛亮相華語電影發行行業的華影天下,對上了航母級對手《銀河護衛隊2》,竟然拿下了排片、票房、口碑、評分,周末三天「三級跳」,一步步成為口碑現象級電影,也讓華影天下此次首秀的,格外醒目。
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今就來說說內行眼中的《摔跤吧!爸爸》完成了一次多漂亮的絕地反擊。
《摔跤吧!爸爸》是阿米爾·汗第5部票房超過10億盧比的電影,這一成績在印度影視圈中無人匹敵。他曾經參演過第一部票房達到10億盧比(《未知死亡》2008)、20億盧比(《三傻大鬧寶萊塢》2009)和30億盧比(《我的個神啊》2014)的印度電影,而2016年上映的《摔跤吧!爸爸》以54億盧比創下印度影史票房紀錄。目前本片正在中國及全球上映,很有可能成為印度及世界范圍內最出名及賣座的電影。然而,《摔跤吧爸爸》在國內上映前,並無人看好,畢竟2017年吃慣了好萊塢大餐的中國觀眾,能否接受這一部走心的電影還很難說。
5月5日《摔跤吧爸爸》首映日,評價13.3%的排片率拿到了1400萬票房個,如果從表面看,這也就是又一部《我的個神啊》。口碑不錯,而最終票房也就剛過億。甚至有個別媒體唱衰說「摔跤吧爸爸」上來就摔跤。可惜,看衰者都錯了,他們不成記得口碑大作《夏洛特煩惱》首日也只有12.2%的排片,他們沒發現《摔跤吧爸爸》的貓眼評分,在公映日第一天從」歷史最高」的9.7分,增長到了」歷史更高」的9.8分;他們沒有發現《摔跤吧爸爸》的影院合理排場策略,讓該片的上座率,居然高出首映日的《銀河護衛隊2》兩個百分點。這一切預示著集中引爆帶來的口碑熱潮,即將掀起了票房反彈。
中國院線電影有史最高,影迷評分接近滿分
自5月5日國內上映以來,幾大售票電商顯示,《摔跤吧!爸爸》的評分一路攀升,無限逼近滿分,成為中國院線電影有史評分最高!在不到三天的時間內《摔跤吧!爸爸》實現了豆瓣評分8.8分到9.2分,貓眼評分9.6分到9.8分,娛票兒9.0分到9.8分,格瓦拉9.5分到9.6分的驚天逆襲。
↑售票平台及豆瓣評分增長圖
《摔跤吧!爸爸》國內上映三天不到,票房輕松超過7000萬,靠僅有15%的排片拿到了19%的票房佔比,同時上座率一路攀升,高居首位。本片成熟的拍攝手法,流暢的節奏以及緊張精彩的故事情節,使得140分鍾的片長令觀眾渾然不覺,更有網友感嘆「這是人生中最短的兩個半小時」。觀影結束時很多觀眾情不自禁想要鼓掌,這大概是觀眾對於一部電影最高的贊賞了。甚至有網友激動到想用米叔的名字給寶寶命名。
在全民好口碑的推動下,《摔跤吧!爸爸》依靠實力,實現完美逆襲。而這樣的逆襲徵兆,早就出現在各種票房指標中。在5月5日至7日的排片對比中,《摔跤吧爸爸》以每日2%的比如在增加排場,但它的票房佔比確實每日增加5%以上。這說明什麼!當然是影院的排場滿足不了觀眾觀影的熱情啊,排廳增加了,可票房比例更高了,說明排《摔跤吧爸爸》比排其他影片更賺錢,如此良性循環早已是影院專業人士的信號燈,這才讓《摔跤吧爸爸》的排場一路增加。也才出現了一部電影周日票房反而超過周六的局面。
口碑影片迎擊航母級大片華影天下贏得首秀
《摔跤吧!爸爸》作為一部沒有大場面和酷炫特效,唯有認認真真講故事的良心之作,能夠從眾多優秀引進片中脫穎而出與中國影迷見面,不得不歸功於本片的發行方們慧眼識珠。《摔跤吧!爸爸》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進口、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華影天下協助推廣,三方一同合力,促成了本片在國內順利上映。《摔跤吧 爸爸》上映以來,備受業內外矚目,除了因為影片本身超強的口碑,也因為本片是四月剛剛宣告成立的華影天下發行公司的「首秀之作」。
檔期的選擇可以決定一部影片的生死。《摔跤吧!爸爸》的檔期選擇暗藏華影天下獨到策略。選擇5月5日與熱度、陣容都遠高於自己的漫改影大片《銀河護衛隊2》正面PK,看似風險頗大實則為了避免和大量中小體量影片廝殺,並與這樣的大熱影片同檔帶熱大盤,以求爭取到能讓口碑爆發的基礎排片量。制定出這樣的策略,依靠的是對自身精準的定位和對市場走向敏感的判斷。同時也反映出對華影天下對於影片品質的充分自信。
相比以往數據,15年5月22日上映的,票房1.18億的《我的個神啊》的首日排片是12.5%,同樣是「米叔出品必屬精品」的《摔跤吧!爸爸》首日排片佔13.3%,僅比《我的個神啊》的12.5%略高一點。
↑《摔跤吧!爸爸》&《我的個神啊》首日排片佔比
在票房方面,《摔跤吧!爸爸》首日票房進賬1394.1萬,是《我的個神啊》的兩倍還多。幾乎同樣的排片,票房卻遠高於上一部作品,市場上關於《摔跤吧!爸爸》首映「摔跤」的無稽之談不攻自破。接下來的一周多里,我們將必定可以看到《摔跤吧爸爸》的排片和票房,繼續逆勢上揚,以口碑佳作之勢成為5月第一部驚艷市場的影片。華影天下初次亮相,其精準的影片定位,還是靈活市場把控,都對票房逆襲起到了醒目作用,而這也延續了華誼兄弟「內容為王 注重品質「的一貫作品戰略。根據有關影片的票房預測,《摔跤吧爸爸》很有希望突破2億以上票房,大幅提升印度電影在中國票房市場上的紀錄。而阿米爾·汗這部走心的情感大作,能在如今好萊塢特效IP大作橫行的市場里,拿到這樣的佳績,無疑給摸索中的華語電影也點亮了一道引路燈。
《摔跤吧!爸爸》&《我的個神啊》首日票房↓
⑨ 《極限特工3》票房破10億背後,誰是神秘的幕後推
10億!
這個票房捷報來自《極限特工:終極回歸》,作為春節後第一部好萊塢大片,影片首日票房破億,次日破3億,上映後連續2周日票房、排片佔比均穩居第一。截至2月23日,其內地總票房突破10 億人民幣,遠超北美上映5周的票房總和 (4439 萬美元)。
(圖片來源:微影數據研究院)
《極限特工3》的「想看」人群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在抓住一二線票倉城市票房的同時,如何在映後將影片信息下沉、激活三四線城市觀影熱潮,是此次《極限特工3》實現票房增量的一個重要挑戰。
微影龐大的金融、地網優勢,以及專有的FORCE工具,在這次「下沉戰」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FORCE工具通過數據化管理影片信息,實時更新,動態監測市場,幫助微影營銷團隊快速反應,為《極限特工3》提供了更精準的數據服務。
在大數據系統化指導下,微影線上平台與線下團隊聯合作戰,各地區經理除了承擔影片發行任務之外,還及時與影城負責人同步數據信息和營銷策略,根據當天市場反應及時洽談影片排片情況。地網資源覆蓋全國350個城市,6682家影城。
最終在微影大數據系統化管理下,《極限特工3》在三四線城市的票房佔比不斷上升,最終走出了一個漂亮的長尾,上映14天突破了10億大關,成為2017年首部破10億好萊塢大片。
⑩ 《一條狗的使命》打破同類影片票房紀錄
以狗狗為主角的暖心治癒系電影《一條狗的使命》,上映首周票房過億,打破同類影片首周票房紀錄。影片評分達到近期電影的最高水準,豆瓣8分,淘票票9.3分,貓眼電影9.5分,格瓦拉電影9.2分,娛票兒9.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