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咸陽市區有哪幾個區
咸陽轄1市2區10縣:
興平市
渭城區、秦都區
彬縣、乾縣、武功縣、禮泉縣、永壽縣、涇陽縣、三原縣、旬邑縣、長武縣、淳化縣
⑵ 陝西諾亞舟專賣店除了西安哪裡還有
不是吧~我家在一小城都有諾亞舟專賣店的而且好幾個
到處都是
西安市
西安市
鍾樓新華書店 鍾樓書店二樓
西安市
圖書大廈 解放路圖書大廈一樓入口右側專櫃
西安市
漢唐書店 長安南路緯二街口漢唐書店一層
西安市
民生百貨大樓 解放路民生百貨大樓五樓文化商場
西安市
開元商場 南大街1號開元商場地下一層
西安市
賽格電腦城一樓B1020 賽格電腦城一樓B1020號
西安市
西部藍波數碼專賣店 西部電子商城一樓B區20號
西安市
西安環島電子市場 勞動南路環島市場C區專櫃
西安市
昆明路電子市場 昆明路電子市場二樓E1號
西安市
小寨新天地數碼廣場A101 西安市緯二街十字
楊凌區
天阜商場 常樂中路15號
閆良區
新世紀巍飛商行 前進路中段新世紀B1-7號
藍田區
文化音像站 藍田縣北街16號
戶縣
尚傑電子 東大街工藝美術公司一樓
周至縣
誠鑫電器行 縣中心街葯材公司一樓
咸陽地區
三原
紅太陽音像站 三原縣政府街
乾縣
星火磁帶店 風水台街中段郵政局後門
涇陽縣
通達電器部 縣醫院南60米
武功縣
科技達電器精品店 人民路中段電影院對面
旬邑縣
旬邑華強電器 農科所門前
興平市
興平永聲音像 興平南大街
長武縣
長武諾亞舟專賣 綜合公司南樓
咸陽市
咸陽智達電子 人民路新華大廈6層605室
寶雞地區
寶雞市
永佳市場專賣店 火車站西
寶雞縣
國正電器城 新華書店對面
扶風縣
諾亞舟專賣店 東關街報務樓下
歧山縣
金三角小家電城 東關十字口
鳳翔縣
學海書店 鳳翔縣東湖路
蔡家坡
世紀電子 新華書店東側
眉縣
鴻濱電器 眉縣正街十字
隴縣
諾亞舟專賣店 隴縣電信局樓下
麟游縣
東亞電子商行 麟游縣東大街
渭南地區
渭南市
渭南陽光購物廣場 渭南市陽光購物中心
渭南市
渭南金生 渭南市東風街186號
渭南市
渭南海星電器大樓 渭南市東風街中段
渭南市
渭南國貿諾亞舟專櫃 渭南市東風街中心廣場
大荔縣
大荔學生用品超市 大荔中心廣場東南側
大荔縣
大荔隆發民生購物廣場 寶塔西北側隆發一樓
華陰市
鑫怡鍾表電器 太華路商業步行街街口
韓城市
韓城商業大廈 韓城商業大廈前廳
華縣
諾亞舟專賣店 華縣文體新秦北路
合陽縣
華圓商場一樓 合陽縣南大街中段
韋庄鎮
學生書店 合陽縣韋庄鎮新興街
蒲城縣
聯手商城萬興家電部 紅旗路中段聯手商城
蒲城縣
蒲城諾亞舟專賣店 蒲城縣紅旗路中段六龍壁斜對面
澄縣
澄縣調皮豬精品店 澄縣華元商場西門對面
潼關縣
潼關百貨大樓 潼關縣中心街百貨大樓一樓東
白水縣
星源電器 一馬路西十字口北20米
澄縣
享源商貿 澄縣正街六路口百貨大樓一樓
富平縣
商貿大廈 富平縣商貿大廈一樓中門
延安地區
延安市
諾亞舟專賣店 中心街百盛三樓
子長縣
和興商場數碼專櫃 子長縣中山街中段和興商場
黃陵縣
黃陵現代電器有限公司 黃陵縣中心廣場左側
富縣
沙梁中學文化超市 富縣沙梁中學大門北側
洛川縣
義烏小商品行 洛川縣府前街武裝部西側
宜川縣
新捷電腦服務部 宜川縣正街電信大廳
吳旗縣
諾亞舟專賣店 吳旗縣中街諾亞舟專賣店
黃龍縣
諾亞舟專賣(鍾表電器行) 黃龍縣工會樓下
延川縣
延川購物中心 文化藝術購物中心二樓家電商城
榆林地區
榆林市
四海音響電器城 榆林市人民西路輕工市場64號
神木縣
神木諾亞舟專賣 影劇院門口
靖邊縣
飛利浦家電諾亞舟專櫃 新東街92號
佳縣
智能達專賣店 佳縣中街
綏德縣
裕欣電子商行 文化路181號(一中斜對面)
定邊縣
精品電器諾亞舟專賣 華聯家樂東側154號
安康商洛地區
鎮安縣
1+1學生用品超市 鎮安縣後街1+1學生用品店
山陽縣
大庄嚴文教用品行 山陽縣北新街
丹鳳縣
TCL專賣店 迎賓路中段
洛南縣
洛南超人小家電 華陽路128號
漢陰縣
漢陰金石科技方正電腦 和平街51號
旬陽縣
民威購物中心 購物中心一樓攝像器材組
安康縣
申達文化用品 解放路4號
漢中市
新雅電子 世紀陽光漢中路店
銅川
銅川市
銅川丹彤音響 銅川市紅旗街糧站院內
以上是購諾亞舟充值卡網點,應該有賣諾亞舟的
⑶ 中衛電影院大年三十晚上營業嗎
營業。中衛電影院大年三十晚上營業。寧夏中衛橫店影視電影城有限公司是由浙江橫店影視娛樂有限公司和浙江橫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共同投資,以五星級標准興建的豪華多功能影城,位於中衛市沙坡頭區鼓樓東街世和新天地壹區。
⑷ 麗都新城三期附近的電影院
麗都新城三期附近的電影院有財富廣場的電影院。麗都新城三期周邊商業配套有:(米蒙童品,寶寶好車行,米蘭名店(麗都街店),摩卡貝貝(MOKA華陽店),洪程洋服,麗豐寶貝國際孕嬰童連鎖(華陽店),紅旗連鎖超市(雙流麗都新城便利店),天孕孕婦世界,喜韻花派(華陽店),華陽商業步行街(正東上街店))等。
⑸ 咸陽哪有賣諾亞舟網卡
咸陽地區
三原
紅太陽音像站 三原縣政府街
乾縣
星火磁帶店 風水台街中段郵政局後門
涇陽縣
通達電器部 縣醫院南60米
武功縣
科技達電器精品店 人民路中段電影院對面
旬邑縣
旬邑華強電器 農科所門前
興平市
興平永聲音像 興平南大街
長武縣
長武諾亞舟專賣 綜合公司南樓
咸陽市
咸陽智達電子 人民路新華大廈6層605室
⑹ 寶雞電影院開門了嗎
寶雞電影院開門了。寶雞新聞網訊(記者陳雲哲)近日,隨著本省疫情形勢的緩解,寶雞的城市活力也在迅速復甦。根據疫情防控工作有關通知,本市各大影院已經相繼恢復營業。
⑺ 本人想找個陝西戶線一帶的朋友!要熟悉當地民風民俗的和當地特色的!!!
廟會、燈會、滑雪鬧新春 大唐芙蓉園新春祈福廟會
大唐芙蓉園第三屆中華新春祈福廟會。時間:2008年2月6日~2月21日 (即農歷丁亥年臘月三十至戊子年正月十五)。
西安城牆新春燈會
2008年西安城牆新春燈會。時間:2008年2月4日~3月4日每晚18:00~22:00,燈會分掌燈、懸掛春聯、猜燈謎、話燈聯、鬧元宵等幾個部分組成。2008年西安城牆新春燈會將傳統與現代結合,利用現代科技和精湛的製作工藝來重組唐上元燈會的規模和陣容,以萬盞花燈串聯起勿幕門、朱雀門、南門、文昌門、和平門線,恢弘的氣勢表現泱泱盛唐風貌。票價:2月4日~2月19日,2月23日~3月4日門票:成人30元,兒童15元;2月20日、21日、22日三天門票:成人40元,兒童15元。
秦嶺野生動物園動物廟會
秦嶺野生動物園2008年西安動物廟會,正月初一至十五。廟會期間,有民俗民風工藝絕活展示,關中風味的各種小吃和原生態風情歌舞、馴獸雜技以及動物表演等。
華清池游園
華清池正月初一至十五游園贈年歷;正月初四至十五歡天喜地游園慶春節;正月十五芙蓉湖前共祈福。有漁陽鼓、挑選皇位、登基大典、歌舞昇平、天下太平、秦腔表演、祈福活動等內容。西安市民憑身份證可享受門票優惠。
驪山國家森林公園,登驪山,過大年,拜老母,祈安康!初一至初七期間,市民憑有效證件門票5折。
翠華山滑雪
堆雪人、看雪景、坐雪圈、激情滑雪,到翠華山滑雪,屆時還有長安民俗表演等活動。時間:正月初一至初七,遊客可在西高新乘905路旅遊專線車或明德門城南客運站乘401路旅遊專線車直達。
秧歌、社火、秦腔助興 周至縣體育大拜年
周至縣,正月初一至十六,將舉辦體育大拜年;秧歌賽;書畫展;燈展。大年初一地點:樓觀台,活動內容:免費游園;祭拜老子,燒新春第一炷香;登高。農歷二月初十是老子誕辰,每年都有民間組織的樓觀古會,活動內容有民間戲曲、道家及民間祭拜活動、道家養生保健及武術表演和具有強烈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娛樂等活動。門票:淡季35元(12月、1月、2月),旺季55元(3月~11月)。
未央湖新春遊園會
未央湖游樂園新春遊園會,2008年2月6日~2月12日 (農歷正月初一至初六),有專項展出、民俗表演、喜慶鑼鼓,戲曲與綜藝演出。門票:20元。
戶縣新年祈福
戶縣,新年祈福活動,正月初一至初七,地點:草堂寺,門票:20元(正月初一免費)。正月初一至十五,東韓村喜慶鑼鼓社火鬧新春。
臨潼區秦兵馬俑服務區秦俑村,主要有形式多樣的民間社火表演、住農家院、吃農家年飯,體驗農村生活。
藍田縣水陸庵古會
藍田縣,水陸庵古會,正月二十三至正月二十五,地點:水陸庵,內容:育經、參拜、歌舞,門票:8元。華胥龍頭節,時間:農歷二月初二,地點:華胥鎮,內容:全球華人恭祭華胥氏儀式、秦腔演唱。
高陵縣迎新春鑼鼓
高陵縣,迎新春鑼鼓社火大表演,活動內容:2月19日(正月十三):灣子鄉、榆楚鄉、涇渭鎮、耿鎮;2月20日(正月十四):張卜鄉、通遠鎮、鹿苑鎮;2月21日(正月十五):長、慶、姬家管委會(鄧家塬鑼鼓)、崇皇鄉(船張「芯子」、繩劉「舞龍」、高牆「高蹺」、坡吉「旱船」);活動時間:2月19日(正月十三)到2月21日(正月十五)每天上午11時開始。
陝西省全省活動
戊子鬧新春,過年七天樂。日前,從陝西省文化廳了解到第一手的2008年省直、各市和重點縣(市、區)春節文化活動安排計劃,全省各地迎新活動可謂是內容豐富、異彩紛呈。
省直:省樂團正月初五至十五在西安易俗大劇院舉辦大型秦腔交響詩畫《夢回長安》;
省美術博物館舉行館藏展覽《天開景運》;
省圖書館正月初四、初五下午2:30在少兒分館播放動畫片《鬼馬小精靈》和《小飛俠》。
陝西省歌舞劇院在春節期間在陝歌大劇院演出5場《仿唐樂舞》,正月十五在西港地產舉行交響樂演出。
西安市
西安市:正月初一至十五在西安市群眾藝術館舉行「迎新春書畫作品展」;
正月初三至初五在西安圖書館舉行圖書館天祿講壇活動。
戶縣:正月初八至十五在縣農展館舉辦「慶祝戶縣農民畫誕生50周年精品展」。
藍田縣:正月十三在體育場舉辦新農村新農民鑼鼓大賽;正月十四在縣文化廣場舉辦「慶元宵、迎奧運」走進藍田演唱會。
閻良區:正月初七至十三舉行鑼鼓秧歌巡街演出;
正月十四在千禧廣場舉行鑼鼓秧歌大賽。
碑林區:正月十五在邊家村文化宮舉行鬧元宵文藝演出。
高陵縣:正月十三至十五舉行鑼鼓、民間社火場地及行進表演;
正月十三在縣電影院舉行高陵·長慶之夜元宵節晚會。
長安區:正月十三至十五在長安廣場舉行秦腔戲曲演唱會。
臨潼區:正月初一在陝鼓社區舉行民間社火表演;
正月十三在臨潼劇院舉行綜合文藝晚會。
灞橋區:正月初十在區文化宮舉辦灞橋、周至書畫作品聯展。
雁塔區:正月十三、十四在大明宮分別舉辦「與奧運同行」鑼鼓賽和秧歌大賽。
蓮湖區:正月初一在遠東社區舉行喜慶秧歌巡迴表演;
正月十三至十四下午在城隍廟舉辦文化廟會。
未央區:正月初十舉辦民間藝術展演;正月十二在區政府禮堂舉辦「和諧未央頌」綜藝慰問演出。
新城區:正月十四在新春廣場舉辦喜迎奧運新春社區腰鼓比賽。
周至縣:正月初十四至十五舉行鄉鎮秧歌隊進城表演。
咸陽市
咸陽市:正月十三在紅螺灣舉辦「百花鬧春」文藝界聯歡晚會;
正月十四至十五在圖書館舉辦迎新春民俗剪紙展和迎新春燈謎晚會。
秦都區:正月初九在中華廣場舉辦群眾性文藝匯演。
興平市:正月十五在各鄉鎮舉辦元宵文化活動。
武功縣:正月十四在生態公園舉辦焰火晚會,在縣城新區舉辦健康秧歌社火表演;
正月十四縣城中心廣場舉辦迎新春秦腔大樂園。
涇陽縣:正月初一在賓館禮堂舉辦春節綜合文藝晚會;
正月初四在文廟廣場舉辦春風秦韻賀新春廣場演出。
三原縣:正月初八至十五在人民廣場、城隍廟廣場、秦原市場舉辦數字化電影放映展。
禮泉縣:正月十三至十四在縣政府什字舉辦焰火晚會和皮影晚會,在縣政府什字舉辦焰火晚會。
乾縣:正月十三在縣城第一廣場舉辦夕陽紅演唱會;
正月十四至十六在縣工人俱樂部舉辦燈謎晚會;
正月十四在縣城主要大街舉行社火、鑼鼓表演。
永壽縣:正月十三至十五在縣城廣場舉辦民間社火、秧歌表演。
彬縣:正月十三至十五在開元廣場舉辦秦腔晚會;
正月十五在文化館舉辦焰火晚會和元宵燈謎晚會。
長武縣:正月初八至十二在宣傳文化中心舉辦迎新春書畫展覽;
正月十二至十五在全縣各街道舉行社火表演。
淳化縣:正月初九在縣人民廣場舉辦書畫攝影展、電影展演。
旬邑縣:正月十一至十五舉行「古幽之春」萬人燈謎有獎兌猜活動;
正月初十至十五在縣文化館舉辦迎奧運攝影書畫展。
寶雞市
寶雞市:正月初九至十三在解放電影院舉辦秦腔、話劇、豫劇、綜藝晚會專場;
正月十四在經一路社區舉辦「迎新春」書畫展;
正月十五在市區舉行社火游演活動;
正月十六市政府舉辦慈善之光大型文藝晚會。
金台區:臘月二十七舉辦新春團拜會文藝演出;
正月十二在行政中心廣場舉辦新春鑼鼓大賽;
正月十四至十五舉行舉辦秦腔晚會。
渭濱區:正月初一至十五在晁峪鄉地區進行秧歌巡迴遊演;
正月十三至十六在晁峪鄉新安村舉辦大型秦腔歷史劇演出;
正月初八至十二在馬營鎮明星村舉辦迎新春秦腔戲劇演出;
正月十三至十六在馬營鎮郭家崖村舉辦秦腔晚會;
正月十三在石鼓鎮政府大院舉辦電影晚會;
正月十四至十六在炎帝園廣場舉行文藝表演及秧歌表演;
正月十四在百合花城廣場舉辦夕陽紅舞蹈歌詠表演。
陳倉區:正月十二至十三舉辦「新陳倉·迎奧運」陳倉區首屆秧歌舞大賽;正月十四至十六舉行「和諧奮進新陳倉」民間社火游演;
正月十四在虢鎮陽光廣場舉辦秦腔演唱會。
鳳翔縣:正月初一至十六在六營村舉辦泥塑絕活大賽;
正月十六舉辦元宵節燈謎展活動。
岐山縣:正月十四至十六在各鄉鎮進行社火聯歡游演;
正月十六至二十一舉辦民間藝術品展覽。
扶風縣:正月十三在縣城新區舉辦第八屆迎新春焰火晚會。
眉縣:正月初八至十五在各鄉、鎮放映十六場數字電影。
隴縣:正月十五舉辦大型社火游演、「和氏之夜」大型焰火晚會。
千陽縣:正月初八至十五在縣文化廣場舉辦迎新春書畫展;
正月十一至十五舉辦「十一五」全縣各項成果圖片展;
正月十四在縣影劇院舉辦青年歌手大賽。
鳳縣:正月十二至十三舉行社火游演;
正月十四至十五在縣文化館舉辦燈謎晚會。
太白縣:正月十四至十六在百合廣場大舉辦型燈謎、燈展活動;
正月十五在縣劇院廣場舉辦青年歌手大賽(決賽)。
麒游縣:正月十三在縣文化廣場舉辦綜藝晚會;
正月十四至十五在縣文化廣場舉辦秦腔大賽;
正月十五在青蓮山廣場舉行焰火晚會。
渭南市
渭南市:臘月二十九至正月十五市秦腔團、市電影公司組織送戲、送電影下鄉活動。
臨渭區:正月初九至十四組織送電影和送戲下鄉活動。華縣正月十三、十四在華州大劇院舉辦數字化電影展映和皮影展演。
華陰市:正月初六至十一在玉泉廣場、中心廣場和西嶽廣場舉行戲曲、社火、秧歌表演。潼關縣正月初一至十四開展春節文化活動月系列活動。
大荔縣:正月初九至十四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民俗展演、大型燈謎晚會和鑼鼓、秧歌表演。
澄城縣:正月初一至十四在商貿廣場舉辦大型迎春文藝晚會;
正月十三至十四在城區主要街道舉辦民俗、書畫、攝影展覽。
合陽縣:舉辦民間工藝品展覽(面花、剪紙、刺綉、石雕等。
韓城市:在人民劇院舉辦大型迷胡劇《清風牌》巡演,在市文化館舉辦新春征聯大賽活動。
白水縣:正月十三至十四在縣城廣場舉辦「慶元宵、迎奧運」廣場文化活動和燈謎游園活動。
富平縣:正月初九至十四在縣城主要街道進行社火、秧歌表演。
銅川市
銅川市:正月初九至十五在華天商業大廈舉辦春節廣場文化活動。
銅川礦物局臘月二十九至正月十五舉辦元宵節花燈展。
王益區:正月初八在方舟廣場舉辦迎新春群眾文化活動;
正月十一至十五舉辦「慶新春、鬧元宵」群眾文化展示活動。
宜君縣:正月十三至十五在縣城中心廣場舉辦民間美術展覽和廣場文藝演出活動。
耀州區:正月初一、十五在永安廣場、華原廣場舉辦廣場文藝表演。
延安市
正月初七至十五每天下午1時至3時在延安文化藝術中心廣場舉行戲曲公演;
正月初九至十二每晚7時至10時在市區各社區和周邊鄉鎮為群眾公映24場優秀影片;
正月十五上午舉行元宵節秧歌展演;
正月十三至三十在延安文化藝術中心舉辦民間藝術展覽。
榆林市
榆林市正月十二至十五日在榆林古城步行街舉行民俗文化展演;
正月初五至十五日在榆林市新建路舉行秧歌展演;
元宵節在榆林東山舉行焰火晚會。
神木縣正月初九至二十一在影劇院舉行戲劇公演;
正月十四至十五舉行燈謎活動和焰火晚會。
府谷縣正月十二至十八在河濱公園舉辦大型燈展;
正月十四至十六在體育場舉行戲劇演出。
佳縣正月十一至十四在劇院舉行陝北說書演出;
正月十四在工會俱樂部猜燈謎活動。
定邊縣正月初十至十五舉行秧歌巡演。
靖邊縣正月初八至十四在體育場舉行戲曲展演和電影放映;
正月初八至二十在文化藝術工作室舉辦書畫展覽。
子洲縣正月初八在廣場舉辦激情廣場大家唱活動。
米脂縣正月十五在體育場舉辦嗩吶吹奏;
正月初十至十五在步行街舉辦米脂風情攝影展。
吳堡縣、綏德縣和橫山縣在正月十五舉辦燈展、秧歌、電影放映等活動。
漢中市
漢台區正月初一至初六在海興廣場舉辦春節文藝表演活動,同時在文化館舉辦戲劇、歌舞和民間藝術表演。
南鄭縣正月初三至初五在縣體育場舉辦文化廣場戲劇漢調桄桄公演;
正月初一至初六調集8個鄉鎮民間藝術輪流在街頭巡演;
正月十五舉行元宵節焰火晚會。
略陽縣正月初二在東門廣場舉辦獅子龍燈鬧新春活動;
正月初七在縣政府大院舉辦精品薈萃文藝匯演。
洋縣正月初八至十五組織安排各鄉鎮、社區單位文藝、民間社火進城巡演。
城固縣正月初五至十四舉行全新文藝調演。
西鄉縣正月初一至初三舉辦少兒書畫、器樂比賽。鎮巴縣深入城鎮社區、鄉鎮為群眾舉行賀新春文藝表演。
安康市
漢濱區:臘月二十五至正月十二在金州廣場舉辦第十屆民間藝術展演,在中心廣場舉辦農村電影優秀影片放映活動,在漢濱區大河鎮舉行文藝演出。
鎮坪縣:臘月二十五至正月十二舉辦送文化下鄉、民間社火展演和焰火晚會等。
寧陝縣: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一舉行優秀節目展演專場晚會、民間社火及元宵燈謎晚會。
白河縣: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在各鄉鎮開展采蓮船、舞龍、女子秧歌舞和煙火表演等活動。
石泉縣:大年三十至正月十四舉辦民間社火鬧新春大型展演活動及春節晚會。
紫陽縣: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舉辦廣場迎春晚會、元宵燈謎晚會等。
平利縣:舉辦觀燈猜謎和民間文藝匯演等活動。
太多了,看你要去陝西哪個地方了。每個地方都有好玩的地方啊。你最好下去愛自由看看,旅行網上有很多信息的。
http://www.sxtour.com/portal/index/index.html
http://ke..com/view/6510.htm#8
【特色產品】
兵馬俑,唐三彩,青花瓷器,剪紙,青銅器,石雕
【地方風味】
西鳳酒、桂花稠酒、杜康酒,肉夾饃、餄珞面、水晶餅、火晶柿子、臨潼石榴、羊肉泡饃、蒲城蒸饃、岐山臊子面、五香驢肉、蓼花糖、小米、陝北紅棗、炸油糕、漢中米皮、涼粉、黑米、獼猴桃、富士蘋果
【風景名勝】
西安(古稱長安)位於渭河南岸。昔日不少帝王以渭河流域為根據地。秦始皇統一中原,也靠這里供應糧草和馬匹,這片土地因而號稱「八百里秦川」,又因東有潼關、南有武關、西有大散關、北有金鎮關,所以又稱為關中平原。四方的關隘,再加上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使關中平原成為「四塞之國」,是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兵家重地。自西周起,先後有12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100多年。
秦川八百里得天獨厚,既得渭河灌溉,又有秦嶺留住熱風,因此熱量充沛,土地青蔥。當地人喜歡歌唱:「烙餅當鍋蓋」、「好女不嫁外」,說的是米麥好,女兒也不願離鄉了。
【關中盆地】
關中盆地南倚秦嶺,北界「北山」。介於陝北高原與秦嶺山地之間。西起寶雞峽,東迄潼關港口,東西長約36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39064.5平方公里。關中盆地是由河流沖積和黃土堆積形成的,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源豐富,機耕、灌溉條件都很好,是陝西自然條件最好的地區,號稱「八百里秦川」。基本地貌類型是河流階地和黃土台塬。渭河橫貫盆地入黃河,河槽地勢低平,海拔326~600米。從渭河河槽向南、北南側,地勢呈不對稱性階梯狀增高,由一二級河流沖積階地過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級或二級黃土台塬。階地在北岸呈連續狀分布,南岸則殘缺不全。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應的多級階地。寬廣的階地平原是關中最肥沃的地帶。渭河北岸二級階地與陝北高原之間,分布著東西延伸的渭北黃土台塬,塬面廣闊,一般海拔460~800米,是關中主要的產糧區。渭河南側的黃土台塬斷續分布,高出渭河約250~400米,呈階梯狀或傾斜的盾狀,由秦嶺北麓向渭河平原緩傾,如岐山的五丈原,西安以南的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的陽郭原,華縣的高塬原,華陰的盂原等,目前已發展成林、園為主的綜合農業地帶。
【陝北山地】
包括榆林市和延安市,它們都在陝西的北部,所以稱做陝北。
陝北是中國的革命聖地。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斗過13年,留下了一大批寶貴的革命文物、革命紀念地和豐富的精神財富——陝北革命精神。全市境內的革命文物達140多處,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延安市區內的鳳凰山舊址、楊家嶺舊址、棗園舊址、王家坪舊址、子長縣瓦窯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舊址)等國家級保護文物。省級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區內的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南泥灣舊址,吳旗縣、志丹縣、子長縣、安塞縣革命舊址、舊居、劉志丹陵園、謝子長陵園、洛川縣馮家村「洛川政治局會議舊址」等。
【陝南山地】
包括漢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
關中以南的秦巴山地,兩山夾一川的地勢結構十分突出。秦嶺、巴山的西部有漢中盆地,東部為安康盆地。主要由古生界變質雜岩組成,是陝西農林特產和有色金屬資源的富集區。總面積74017平方公里。
陝境秦嶺是秦嶺山系的骨幹,山坡北陡南緩,山勢巍峨壯麗。一般海拔1500~3000米,高出關中盆地和漢中盆地1000~3000米。主脈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許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構成秦嶺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太白山古冰川作用留下的冰蝕冰磧地形保存完好。秦嶺以太白山為主峰,由西分為三支,由北而南山勢漸低,至漢中盆地邊緣已成低山丘陵。太白山以東山勢逐漸遞減,在商洛地區山勢結構如掌狀向東分開,間以紅色斷陷盆地和河谷平地。盆地和河谷平地保存有二至三級階地。北陡南緩的山勢導致北坡溪峪短急,南坡諸水源遠流長,斷切東西走向山嶺,形成許多峽谷,水力資源豐富,為建設中小型水利電力工程提供了條件。
川陝間的大巴山走向西北——東南,一般海拔1500~2000米,高出漢江谷地1000~1500餘米,東西長約300餘公里,通常把任河以西稱米倉山,以東稱大預山。大巴山北側諸水注入漢江,上游系峽谷深澗,中、下游迂迴開闊,形成許多山間小「壩子」。壩子中有兩級河流階地,農田、村鎮較為集中。寧強、南鄭、西鄉、鎮巴和鎮坪等縣由灰岩組成的山地,岩芽、溶溝、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等岩溶地形發育,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水豐富。漢江谷地以西屬嘉陵江上游低山、丘陵區,地勢起伏較和緩,谷地較開闊,是陝、川間主要的水陸通道。
著名的漢中、安康盆地,是陝西主要的農業區和亞熱帶資源寶庫,也是陝西水稻和油菜的主要產區!
陝西境內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延安革命遺址 1937-1947年 延安市
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 漢至宋 漢中市
大雁塔 唐 西安市
小雁塔 唐 西安市
興教寺塔 唐 西安市長安區
西安城牆 明 西安市
西安碑林 漢至近代 西安市
葯王山石刻 隋至明 銅川市
半坡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
豐鎬遺址 周 西安市長安區
阿房宮遺址 秦 西安市
漢長安城遺址 西漢 西安市
大明宮遺址 唐 西安市
黃帝陵 黃陵縣
秦始皇陵 秦 西安市臨潼區
茂陵(漢武帝劉徹墓) 西漢 興平市
霍去病墓 西漢 興平市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 唐 禮泉縣
乾陵(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合葬墓) 唐 乾縣
順陵(武則天之母楊氏墓) 唐 咸陽市
陝西境內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西安事變舊址 1936年 西安市
藍田猿人遺址 舊石器時代 藍田縣
周原遺址 西周 扶風縣、岐山縣
司馬遷墓和祠 西漢至宋 韓城市
陝西境內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瓦窯堡革命舊址 1935年 子長縣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 1937-1946年 陝西省西安市
大佛寺石窟 唐 彬縣
鍾山石窟 北宋 子長縣
昭仁寺大殿 唐 長武縣
西嶽廟 明至清 華陰市
西安清真寺 明至清 西安市
秦雍城遺址 東周 鳳翔縣
秦咸陽城遺址 戰國至秦 咸陽市
黃堡鎮耀州窯遺址 唐至元 銅川市
長陵 西漢 咸陽市
杜陵 西漢 西安市長安區
橋陵 唐 蒲城縣
陝西境內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姜寨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臨潼區
鄭國渠首遺址 戰國 涇陽縣
魏長城遺址 戰國 華陰市、大荔縣 、韓城市
統萬城遺址 十六國 陝西省靖邊縣
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包括青龍寺遺址) 隋、唐 西安市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 隋、唐 麟游縣
灞橋遺址 隋-元 西安市
華清宮遺址 唐 西安市臨潼區
武侯墓 三國 勉縣
泰陵 隋 咸陽市
永陵 西魏 富平縣
仙游寺法王塔 隋 周至縣
府州城 五代-清 府谷縣
西安鍾樓、鼓樓 明 西安市
水陸庵 明 藍田縣
延一井舊址 清 延長縣
陝西境內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甜水溝遺址 舊石器時代 大荔縣
花石浪遺址 舊石器時代 洛南縣
元君廟--泉護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華縣
康家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
老牛坡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商 西安市
櫟陽城遺址 戰國至漢 西安市
京師倉遺址 西漢 華陰市
良周遺址 秦、漢 澄城縣
東渭橋遺址 唐 高陵縣
玉華宮遺址 唐 銅川市
西漢帝陵 西漢 咸陽市、西安市
唐代帝陵 唐 富平縣、蒲城縣、三原縣、涇陽縣、禮泉縣、乾縣
三原城隍廟 明 三原縣
鳩摩羅什舍利塔 唐 戶縣
公輸堂 明 戶縣
倉頡墓與廟 明、清 白水縣
泰塔 北宋 旬邑縣
香積寺善導塔 唐 西安市長安區
西安城隍廟 明、清 西安市
白雲山廟 明、清 佳縣
八雲塔 唐 周至縣
涇陽崇文塔 明 涇陽縣
彬縣開元寺塔 北宋 彬縣
韓城普照寺 元 韓城市
韓城文廟 明 韓城市
韓城城隍廟 明 韓城市
黨家村古建築群 明、清 韓城市
耀縣文廟 明 銅川市耀州區
澄城城隍廟神樓 明 澄城縣
鎮北台 明 榆林市
重陽宮祖庵碑林 元至清 戶縣
慈善寺石窟 隋、唐 麟游縣
洛川會議舊址 1937年 洛川縣
楊家溝革命舊址 1947~1948年 米脂縣
陝西境內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龍崗寺遺址 舊石器時代至漢 南鄭縣
石峁遺址 新石器時代 神木縣
石摞摞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 佳縣
李家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鄉縣
北首嶺遺址 新石器時代 寶雞市
東龍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漢 商洛市
橫陣遺址 新石器時代 華陰市
李家崖城址 商至周 清澗縣
梁帶村遺址 周 韓城市
楊家村遺址 周 眉縣
法門寺遺址 南北朝至清 扶風縣
麟州故城 唐至明 神木縣
秦東陵 秦 西安市
張騫墓 漢 城固縣
明秦王墓 明 西安市
蔡倫墓和祠 清 洋縣
精進寺塔 唐至宋 澄城縣
長安聖壽寺塔 唐 西安市
長安華嚴寺塔 唐 西安市
百良壽聖寺塔 唐 合陽縣
昭慧塔 唐 高陵縣
開明寺塔 唐 洋縣
大秦寺塔 宋 周至縣
太平寺塔 宋 岐山縣
武陵寺塔 宋 永壽縣
神德寺塔 宋 銅川市
法王廟 宋至清 韓城市
北營廟 元 韓城市
五門堰 元 城固縣
吳堡石城 明至清 吳堡縣
周公廟 明至清 岐山縣
榆林衛城 明至清 榆林市
張良廟 明至清 留壩縣
扶風城隍廟 明至清 扶風縣
玉皇後土廟 明至清 韓城市
玄武廟青石殿 明 合陽縣
慶安寺塔 明 渭南市
咸陽文廟 明 咸陽市
盤龍山古建築群 明 米脂縣
姜氏庄園 清 米脂縣
豐圖義倉 清 大荔縣
靈岩寺摩崖 漢至民國 略陽縣
石泓寺石窟 隋至明 富縣
楊珣碑 唐 扶風縣
萬安禪院石窟 宋 黃陵縣
易俗社劇場 民國 西安市
渭華起義舊址 1927年 華縣
吳旗革命舊址 1935年 吳起縣
保安革命舊址 1936年~1937年 志丹縣
最佳旅遊時間
每年3-11月是旅行陝西的最佳時間,當然,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分析。
3-5月份,總體來說氣候不錯,但一定要注意天氣預報,別在陝北和關中碰上風沙天氣,否則你找旅館時開口就會問能不能洗澡。而且,如果你看黃河的話,這個季節正是黃河的枯水期,她會比較纖細,不過看壺口瀑布倒是不用太擔心,涓涓細流在這里都能發出激昂的咆哮。
6-8月份,如果你是去關中以及陝南一些地方,可以消夏避暑,如果去陝北徒步,那就要帶好齊全的防曬用品、墨鏡、足夠的水、換洗衣裳,在大太陽底下,老實說,有些自虐。
8-11月份是黃金季節,要注意的就是天氣有些轉冷,晝夜溫差會加大。
另外,冬天除了冷點,也沒其它麻煩,尤其過年期間有許多民間慶祝活動,是看安塞腰鼓、洛川鼙鼓、宜川胸鼓和陝北秧歌的最好時候。
陝西真的很美。陝西人民熱情好客!
今晚看了湖南衛視的中華經典誦讀-端午《我們的節日》,又讓我很深的觸動,因為這個節日很不一樣。從來沒有這么深深的感受過這個節日。為感念屈原士大夫而延續的端陽節,向來被視為中華民族自省團結的節日,是作為愛國節來對待的。尤為是在今年這特殊的時候,我們更是要感念先輩,發憤圖強。為我們的國家為我們的民族。今晚節目朗誦了很多古今的詩詞,再聽來,每一首都比往日聽時更激盪我的內心。
屈原士大夫啊,你可曾看到。在經歷數次劫難的中華民族,都會在苦難中奮起團結。猶如涅盤的鳳凰再生。今次雖然災區的親人們還在苦難當中。可是全國人民都凝聚到一起來了。
雖然今年天災人禍都向我們襲來,我們不怕,由您的精神指引。我們會堅強會努力。會團結起來。
相信,我們國家會渡進劫波的。否極泰來,多難興邦。
請您注視著我們吧,看到我們民族和國家復興的那一天早日到來吧。
⑻ 長武縣的經濟
長武屬渭北旱塬農牧結合生態類型區。農業在全縣國民經濟中居於主要地位。社會化生產歷來以農為本,農牧業生產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境內出土文物證實,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就以刀耕火種的形式,開始了原始的農耕種植。公劉居豳,「相地之宜,樹藝五穀」,農業進化,民得農桑衣食之利。奴隸社會,平民和奴隸用簡單的勞動協作,墾荒種糧。春秋戰國,出現牛耕、施肥等技術。漢代使用鐵制農具。唐、宋時期,農業生產和耕作技術已發展到相當的水平。明、清之際,戰亂不息,災荒飢饉,農業、畜牧業生產停滯不前。清代同治年間,縣衙始有勸農勸工之舉。引進技術,改良耕作,出現專業分工,商品生產有所萌發,封建自然經濟逐漸改變。民國時期,地主豪紳占據大量土地,僱工出租,高利盤剝。農村文化教育、科學技術落後。內戰連年,官員腐敗。廣大貧苦農民處於被壓迫、被剝削的底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農業受私有制生產關系的束縛,土地瘠薄,成片荒蕪,耕作粗放,技術守舊,賦稅加重,旱澇頻繁,農牧業發展緩慢,糧食產量很低。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全縣農業總產值698萬元(折新幣),糧食總產2013萬公斤,平均畝產僅49公斤。
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實行土地改革,推翻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發展互助合作運動,實現對個體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引導農民組織起來。發揮集體經濟的優越性,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改變農業生產基本條件,推廣農業技術,精耕細作,科學種田,使農業生產由半停滯狀態中,得到迅速恢復發展。1956年全縣糧食總產比1949年增長78.9%,農業總產值增長73.9%。1958年農村人民公社化以後,受「大躍進」和浮誇風、「共產風」影響,又遇到三年自然災害,農業減產,形成困難時期。1961年,全縣糧食總產比1956年減少49%,農業總產值降低39.5%。經過整風整社,糾正錯誤,調整國民經濟,農業生產在徘徊起伏中得到穩步增長。1965年,全縣糧食總產比1961年增長51.8%,農業總產值增長75.9%。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農業生產遭到破壞。由於農村幹部和社員抵制干擾,堅持修地改土,改革農耕制度,推廣應用農業技術和農業機械,農業生產仍保持了一定的發展速度。1976年,全縣糧食總產比1965年增長1.8%,農業總產值增長26.4%。「文化大革命」期間,特別是農業學大寨高潮中,農業體制多變,社隊「窮過渡」,生產方針搖擺不定,耕作措施「一刀切」,片面強調「以糧為綱」,限制多種經營。大批促大幹,割「資本主義尾巴」,違背自然和經濟規律,使農業生產遭受挫折,糧食產量低而不穩。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清除「左」的影響,農村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了糧食生產大幅度增長,鄉鎮企業和多種經營蓬勃發展。從1982年起,全縣糧食總產連續三年突破億斤關。1988年糧食總產5187.5萬公斤。1989年糧食總產達到5948.5萬公斤,創歷史最高記錄。與1949年相比,糧食總產增長195.5%,農業總產值增長521.6%。糧食生產帶動了畜牧業、副業和農業機械化事業全面發展,各類商品基地初具規模,農村面貌大為改觀。
秦代,長武民間開始延請師傅教育子女。多為家庭傳授,念書識字。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復設長武縣置後,縣衙設教諭,有儒學(學官),並修建文廟於學街巷內。清初,縣衙設訓導。學宮被焚,只存大殿。順治、康熙年間重修學宮。有尊經閣、敬一亭、博文齋、約禮齋,共28間。道光三年(1823年),設宜山書院,有明倫堂、大雅堂等。鄉村開始興辦義學、私塾。青少年專心求學者仍然甚少。《秦疆治略》記,長武「戶鮮素封,室多貧窶。更以家貧之故,不務讀書。孩童至八九歲時,即令拾糞拾柴,其送學讀書者十無一二。是以一縣之中,應童試者,不過百餘人。即身到膠庠,亦多半耕半讀,鮮有潛心力學之士。」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明令廢除科舉制度。三十二年(1906年),縣城宜山書院改為高等小學堂。民國時期,學校教育逐漸興起。社會賢達奔走呼號,熱心籌資辦學,德高望重者皆以教書育人為榮,教育事業漸有發展。唯設備簡陋,師資缺乏,學生流動較多,教學質量較差,青少年讀書多以粗識字為目的。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全縣僅有高小畢業生15人。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全縣不識字男女有47914人,占總人口95%。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全縣不識字男女有40489人,占總人口的93%。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時局動盪,人心不安,物價昂貴,軍旅征發頻繁,學校教育難以為繼,長期處於落後狀態。
解放後,縣人民政府接管各類學校,廢除舊的訓育制度,整頓建立新的教學秩序。調整學校布局,培訓師資隊伍。對教職員進行思想改造,對學生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堅持德、智、體全面培養學生,進行教學改革,學校面向工農開門,動員學齡兒童入學。學校教育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以公辦為主,民辦為輔。在校學生人數有所增加,教育質量逐步提高。並積極掃除文盲,推行職業教育。1958年,貫徹「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教育方向更加明確。1961年,調整學校布局,精簡教師。1964年實行兩種勞動制度和兩種教育制度,學校開展勤工儉學活動,中小學教育得到普及發展。「文化大革命」中,學校、教師受到沖擊、摧殘。教學秩序混亂,教育事業遭到嚴重破壞,教育質量急劇下降。中學曾一度砍掉外語、歷史、地理。主要課程則改為政治,農基、農田水利、植樹造林和軍體等。小學以「語錄」、大批判文章為主要教學內容。學制縮短,課程減少,並取銷考試,隨意推薦升學。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後,重新恢復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考試制度。平反冤、假、錯案,提高教師的社會、政治地位。採取多種途徑培訓師資,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以「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為教育目的,實行教育體制改革,小學改為六年制,中學改為「三、三」分段制。動員社會力量集資辦學,基礎教育事業蓬勃發展。1989年,全縣有初級小學167所,完全小學49所,初級中學14所,單設高中2所。教職員工1855人,其中教師1759人。在校學生24444人。全縣基本形成村有初小,聯村有完小,鄉鎮有初中,縣城有高中的普教網。學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普及率,均達到部頒普及初等教育的標准,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同時,職業教育、業余教育也得到相應發展。為各條戰線源源不斷地輸送大批知識人才,帶動了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普及,使全縣人民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1982—1990年,全縣每萬人中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數,由18人增加為37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數,由534人增加為632人;文盲、半文盲人數也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全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13所,在校學生34885名;教職工1985名,其中高級職稱25名,中級職稱319名。到1999年底全面完成兩基達標任務,被省政府授予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縣稱號。2000年以來,堅持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強化教師繼續教育,重視發展幼教、特教,積極發展職教、成教。 戲劇是民間文娛活動的主要形式。「高台教化」,移風易俗。民諺:「要知世上理,就拿戲上比」。長武演出戲劇,以秦腔劇種為主,亦有弦板、眉戶、道情等。民國初年,縣鄉廟會常有岐山、鳳翔等西府戲班來長武巡迴演出。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以後,慶陽「復興禮」戲班,西安、咸陽鄭四的「益民劇社」等,每年來長武搭班演出時間較長。還在戴家嶺開辦培訓學生隊,出名的「益民二班」演員有李正華、高登雲等。地方戲劇以西府調為基礎,融合隴東和關中唱腔韻律形成關中調,具有秦隴相諧的地域特色。抗日戰爭時期,縣城學生、駐軍排練演出話劇、歌劇、活報劇。從民國三十年(1941年)起,戲劇演出普及發展。全縣城鄉廟宇、村社修建戲台(樂樓)110座。戲班多為臨時湊合搭班,服裝道具不全,文武場簡陋,演員「七緊八慢九消停」。演出大本戲時,角色互相頂替,以男扮女,臉譜、服裝難以更換,無法保證演出效果。木偶、皮影唱秦腔,亦唱關中弦板腔。簡便易行,省錢省事,深受偏遠山區、小型村莊歡迎。
解放後,堅持「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開展戲劇改革活動,整頓演出隊伍,改善藝人待遇,培養新生力量,挖掘、整理、改編傳統劇目,提高演出質量。社會主義文藝舞台,斗妍爭芳,百花齊放。群眾性的文藝演出,機關、單位、學校自行安排,農村社隊協商籌辦。民間藝術團體除業余劇團外,還有皮影班、木偶班、自樂班。每逢節日喜慶、古會、物資交流會和夏秋季農業收獲之後,城鄉都有大戲、小戲,爭相輪流演出。1955年全縣有業余劇團29個,活動經常的有亭口、相公、新興堡、柳泉、牛王、巨家、北關、南關、長靈、洪家、柳家河等村。「文化大革命」中,禁止傳統劇目,推行「樣板戲」,各社隊文娛活動消沉.戲劇演出冷落。1979年以後,民間藝術團體相繼恢復,戲劇舞台呈現繁榮。進入80年代,由於廣播、電影、電視、歌舞等飛速發展,人的觀念更新變化,商品經濟節奏加快,致使戲劇陣地受到沖擊,觀眾日漸減少,城鎮演出率急劇下降。特別是青少年對傳統戲劇缺乏興趣,形成觀眾層斷代現象。1989年,全縣有業余劇團6個,木偶班3個,皮影班8個。文教部門舉辦專業和業余藝術團體調演、會演,表彰獎勵先進集體和個人,為振興秦腔,復甦戲劇演出創造條件。 長武縣民間醫療事業歷來落後,缺醫少葯,衛生知識貧乏。解放前,各種傳染病,地方病連年流行,患者無力求醫看病。城鄉雖有一些葯鋪和中醫用中草葯治病,但從醫人員少,技術力量薄弱,西醫西葯傳入較遲。福音堂免費供給葯物,鄉民多不信任。且葯價昂貴,就醫艱難。農村窮苦人家,遇有疾病,迷信神鬼,問卜討葯,請巫婆神漢(馬腳),禳災(去病)驅邪,舍葯治病。耽延時日,聽天由命,延醫服葯者很少。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縣政府派員參加省防疫訓練班。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城鎮設衛生助理員。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始設縣防疫診療所(戒煙所),有衛生稽察員、醫生6人。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改設城鎮公共衛生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起,城鎮開業私營診所10個。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關心人民健康,重視改善醫療衛生條件。1949年,縣人民政府第三科,管理文教衛生行政工作。1950年11月成立縣衛生工作者協會,發展會員70人。1956年縣人民委員會設衛生科。1958年長武、枸邑與邠縣合並後,設文教衛生局。1961年恢復長武縣制,仍設文教衛生局。1970年,分設衛生局。1989年,衛生局有幹部10人。所屬業務單位有縣醫院、中醫醫院和各地段醫院、鄉(鎮)衛生院。縣級有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站、葯品檢驗所和衛生學校等。衛生系統有行政幹部和醫務工作者352人,其中,醫療技術人員269人,有副主任醫師6人,主治醫師22人,醫師91人、醫士68人、主管護師1人、護師16人、護士65人。縣衛生協會和各鄉(鎮)分會有會員197人。1989年,縣醫院、芋園鄉衛生院和縣防疫站,被評為省、市衛生系統文明單位。全縣醫療衛生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治並重」的方針,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網,把醫療衛生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堅持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加強醫療、防疫、保健機構建設,開展衛生監督監測,推廣計劃免疫、新法接生和婦幼保健。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各項衛生醫療事業不斷發展。設備逐步更新完善。1989年,全縣各醫院,有病床285張。危害人民健康的各種傳染病得到控制,發病率有所下降,常見病、多發病得到及時有效地治療。地方病和營養不良性疾病防治取得了顯著成效。由於人民群眾擺脫了精神壓抑與物質生活的貧困境地,有了安定的生活環境,醫療衛生條件較為優越。社會福利、居住條件、環境保護事業得到改善,人民健康水平有了提高。全縣人口期望壽命由解放時的平均45歲提高到68歲。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省衛生技術人員,抽樣調查驗收,全縣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達85%以上,符合國際標准。小兒麻痹症列為全市免檢縣。全縣有80歲以上高壽老人375人。人口死亡率降為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