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被迫帶震動捧上課動漫電影院

被迫帶震動捧上課動漫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3-01-14 05:29:53

『壹』 3歲寶寶看英文動畫片一年半,從零基礎到自如交流!

大家好,我是安娜爸爸。

很多朋友可能對安娜快速實現英文母語化感到挺好奇的。其實呢,我只是認真的堅持給孩子播放他喜歡的全英文動畫片,有些人不太相信,所以我詳細分享一下我這幾年的心得,並且希望各位朋友在給孩子們做英語啟蒙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有些朋友一定對英文啟蒙非常了解,但是也有小部分朋友只是出於好奇心,對從嬰幼兒時期,就猛抓孩子的英語啟蒙不是很理解,所以我先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一:關於啟蒙的時間:

現在大多數的家長都知道,英語啟蒙要從娃娃抓起,但是對於從什麼時候開始抓,大部分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樣,有誰知道?

我們先來看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

美國有一個6歲小孩,被精神有問題的父親從小就關在一個房間6年,等警方把他解救出來的時候,他的語言還停留在嬰幼兒幼兒的階段不會講話,在經過福利院的安排下,她上了小學一年級,經過1年的時間呢,總算趕上了同年齡小朋友說話的水平。

另外一個極端案例:

也是在美國,小女孩被關13年,解救出來之後送到語言學家學習語言,希望能幫助她說話,然而經過了幾年(大概3年)的努力,她還是沒有辦法像正常人一樣說話,一輩子講的都是一些顛三倒四的不正常的呀呀的話。你們也可以在網上查到這個轟動一時的案例。

一個有著三個孩子的媽媽也運用了「看動畫片給孩子塑造英文環境」這個方法,分別是3歲,6歲,9歲。其中最小的孩子在看了1年之後呢,可以非常熟練的說一些簡單的日常英文,6歲差一點,最大9歲的孩子呢,相對兩個小的,英語母語化運用的能力最弱。

還有研究表明,那些在12歲之前移民到英語母語國家的人,從語言思維以及口音等各方面來看,都和當地英語母語的人相差無幾,而在12歲之後的人,語言發展層次不齊,大部分就相對落後一點了。

上面這幾個例子,說明了0-12歲是一個比較寬泛的語言學習關鍵期,任何語言都可以在0-12歲這個語言關鍵期內習得成母語。比如說有些人喜歡看日本動漫,看久了之後自然而然的會說日語。

還有一個例子,可能你們有些人都聽說過,俄羅斯的一個4歲小女孩,她爸媽發現這娃2歲的時候對語言有異常的興趣之後,在2年內陸續請了6個不同語言的老師「教」她學習,等她4歲的時候,已經熟練的掌握了含俄語在內的7種語言,包括中文

所以,我們從上面幾個例子種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孩子的英語母語化的啟蒙,應該是「越小開始越好,越有利,對家長來說,也最省心」。

二:關於啟蒙的方法:

看動畫片學習英文這件事情,我是偶然情況下發現有這么一個方法。怎麼發現的呢?現在回想,差點是掉入了第一個坑:先自己學好了英文,再教孩子英文。你們是否有相同想法呢?

很多家長抱著學成了之後自己可以用地道的英文教孩子的目的,自己重新學習英文。

可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作為普通人的你也許只有3分鍾熱度,很有可能學了一個月左右,就沒有精力再繼續下去了,一來工作很忙,二是下班回家之後還要帶娃,非常累,逐漸的就不願意再繼續了。先不說自己的Chinglish會不會誤導孩子,你摸索了幾年之後,孩子的語言敏感期都要過去了。

第一次想到讓孩子看動畫片學習英語,我和你們之中大部分人差不多,對這種方法將信將疑,甚至有些排斥。但是從女兒一歲半時,開始給她讀英文繪本,另外從2016年3月份開始(那個時候安娜是3周歲),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給他看2集全英文的粉紅小豬。很多家長覺得看動畫片到處都有,還是免費的,幹嘛要花錢請人指導呢。

後來,我在騰訊視頻、愛奇藝和芒果TV上給孩子看英文原版的超級飛俠和汪汪隊,但是孩子總是會優先選擇中文動畫片。怎麼辦呢?最後,我下了一個決定,把電視機的網路斷掉,然後用硬碟插到電視機播放全英文節目,孩子再也沒有辦法看中文動畫片了,就這一個動作產生了奇跡般的效果。因為我意識到英文動畫片最大的敵人就是中文動畫片,你幹掉了孩子學英語最大的敵人,你說這個動作重不重要。

我斷網的初始目的其實僅僅是為了取代電視上的有些暴力鏡頭的動畫片,比如熊出沒,喜羊羊等。

等我准備好了這些全英文動畫片給娃開始看之後,我才發現,原來幼兒英語啟蒙,不,現在的我們做的事情不是簡單的啟蒙,而是英語母語化,其實並不僅僅是給孩子代替幼稚的國產動畫片而已。從專業一點的角度上來說,給孩子看全英文的動畫片,實際上就是在做「可理解性的場景輸入」。

什麼叫做「可理解性的輸入」呢?就是一個英文場景,有語言,有畫面,看了之後可以明白這個場景中的語言的意思。

一般我們成年人看的影視節目,畫面和語言有時候會有時差,比如說,講的台詞,其實是指的其他時間或者場景的畫面,那這樣的情況,對於幼兒來說,他們是無法理解電視中說的語言的,因為這是不可理解性輸入。

所以有些在電影院中播放的那些迪士尼出版的動畫片,對幼兒來說,他們是無法理解的。換種說法:假設我們帶著2歲的寶寶去電影院看意義深刻一點的動畫片,哪怕是用中文說的,幼兒理解力也不夠,不明白台詞的意思。

所以對於選擇哪些原版節目給嬰幼兒看,是非常有講究的,不是隨便什麼節目都可以看。選擇不當的話,就是在浪費他們的語言關鍵期。

我給安娜看的原版視頻有泡泡孔雀魚、米奇妙妙屋、海底小縱隊、小豬佩奇等原版節目,這些都是Here and Now的場景,中文意思就是「此時此景」,就是畫面中發生的事情和台詞,都是同步的,和大人們看的電視劇或者青少年看的動畫片不一樣。

可理解性輸入,除了通過英文原版節目,還有一些家庭輸入,比如說:

韋伯字典的創始人,從小家族成員每一個人對韋伯說不同的語言,到5-6歲的時候能說4種不同的語言。

劉燁的孩子諾伊會法語,因為媽媽是法國人,並且每年也會抽一段時間帶回法國住,沉浸在法語環境中。

李小鵬的孩子奧利會英語,因為媽媽是美籍華人,經常是媽媽對他說英語。

再舉一個身邊的例子,喜歡和安娜一起玩的小男孩,他們家裡從小和他說日語,所以這個小朋友的日語也很棒。

上面是通過家庭成員和孩子對話交流之後形成的語言輸入,造就雙語者甚至多語者,所謂的雙語者,是不需要通過翻譯,直接能說出兩門語言的人。

題外話:其實很多人都是雙語者,比如會普通話,又會一門方言,普通話和方言之中,我們是不用翻譯的,這種情況就是雙語者。

另外一種雙語者呢,從小就把孩子放到雙語的環境中,比如去國際學校,雙語學校等,這樣也可以練就雙語大腦。

不過呢,一年好幾十萬,有些人甚至是從幼兒園就開始進雙語學校。3年幼兒園,5-6年小學,這樣算下來,孩子練就雙語大腦後,都已經花了好幾百萬了。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有這好幾百萬,幹啥不好呢,對吧。

那另外有人說了,國際學校上不起,不過我可以送孩子去英語培訓機構呀,那裡有外教,教出來的,肯定是純正的英語呀。

那這就進入了第二個誤區:把希望寄託在外教機構。

安娜上過英語機構嗎?回答是只是試聽過,去培訓機構上課的原因也非常非常簡單,希望和外國人交流驗證自己方法的優越性。

實地考察和試聽了十幾個機構,總結下來,90%以上的機構形式雷同,10%形式比較新穎。

今年2017年暑假每次去試聽的時候,機構給出的結論就是,可以跳級上難度更高的課,不用從基礎課程開始上,有試聽課的外教評價,安娜是他們見過的英語水平最好的,也有老師評價,安娜是Chinese American,還誤以為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等等各種比較令人意想不到的評價。

在別人驚訝的反饋中,其實我們自己知道,安娜的英文基礎是哪裡來的。都是從電視節目中看過來的。從2016年2月份開始看英文節目,到2017年的8月底,每天輸入時間2-4小時,平均每天3小時的話,1年下來也有1000多個小時了。所以,在外教試聽課上表現出比其他小朋友更好的水平,也不足為奇。

想來幸好安娜比較配合,主要時她很喜歡這些動畫片,每天都要逼著我給她放動畫片,我發自地覺得這樣的堅持太容易了。每天就一個簡單動作,打開電視機播放孩子喜歡的英文原版節目,這樣家長很輕松,我也不需要和她用英文對話,看完了就完了,就好比是孩子的每日娛樂項目。

在每天不斷的輸入「英文場景」的情況下,積累到一定的時間之後,自己就開始有輸出內容了。 所以在和外教交流的時候,這些英文場景能不斷的被激發出來,將種在腦子裡面的英文場景全部應用出來。

那如果沒有英語基礎的小朋友去全外教英語機構行不行?

答案當然是行的,不過效果一般,我身邊有太多的例子,就不舉例了。效果一般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來看一下:

一般外教機構,每周1到2節課,平均45~90分鍾,這樣的周輸入量是不夠的。孩子需要有800小時左右的輸入才會逐漸有輸出,在此之前都是語言沉默期。假設機構每周上課45分鍾到1.5小時,要達到1000小時的可理解性場景輸入的話,要666周,即12到24年,嗯,這個數字是不是特別可怕?

還有,如果送娃去全外教英語機構的話,在娃幾歲的時候送去比較好呢?

反正我是在安娜3周歲的時候送過一次去試聽,效果極差無比,一來去機構的小朋友一般都至少在3周歲以上了,我們送去試聽的時候太小,注意力根本就沒有辦法集中!而且年齡段不一樣的小朋友的興趣點也是不一樣的,大一點的孩子也不會想和這么小的小朋友互動,一起玩,總之效果不太好。

安娜上試聽課的時候,我見過很多一起上試聽課的小朋友,年齡大概都在4到5周歲,這個時候孩子的中文已經非常牢固了,有些上課的小朋友甚至已經對英文產生排斥了,他們錯過了英語語言環境塑造的最佳時期種的黃金段(0到4周歲),這種情況下,想要孩子非常輕松的進行英語母語化,難度系數高一點了。

英語外教機構光靠每周1到2次上課的話,英文掌握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總結一下:外教課可以上,不要是以強大的英文場景輸入為前提,這樣上的外教課,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外教的作用,不浪費錢。否則就是花了10倍的錢,收獲了1/10的效果。

你們可能會說,因為他是英文老師的孩子英語肯定好,所以孩子的英文才這么好。如果這樣認為的話,那就進入第三個誤區:英文老師的孩子的英文,肯定好。

按照某英文機構的老師自爆,她的小孩子英文一般,甚至很差。雖然她從小就教孩子英文,但是用教的是成人的方法去教孩子英文。

英文老師怎麼教英語的?我們做學生的時候都經歷過的,基本上都是講解單詞,講語法。而這些對於小小孩子,記住了有用嗎?沒有用,哪怕記住了,他們也無法直接應用到各種場景中。

孩子的語言記憶是如何形成的呢?語言習得動用的是孩子頭腦中的程序式記憶,又稱技能記憶。 程序性記憶是關於如何做某事或關於刺激和反應之間聯系的知識。

舉例:會游泳,是程序式記憶,只有經過親自下水,才能學會的技能。而小孩子學習英文也是一樣的,只有習得了,實際應用了,才會記住。光背單詞有啥用,無法運用,孩子根本就說不出來。

有朋友說孩子中文都不懂,這么早啟蒙英文太早了吧,3歲開始就可以了吧,言下之意,就是要先學會中文,然後學英文。

其實,這就進入了第四個誤區:先學中文後再學英文,大腦中文系統太過強大,英文系統植入相對困難。

前面我提到,我帶安娜上各種英文機構的試聽課的時候,發現有好多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小朋友會出現對英文排斥的想像,其實就是孩子的中文掌握的太強勢了,需要在他們大腦中植入另一種陌生語言的時候,會相當困難。

這有點類似於,一台電腦已經存在了一個操作系統,再裝另外一個操作系統的時候,會比較困難,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所以呢,不要以為學習一門外語,一定要先學好中文,通過中文在去學習英文,這種想法是錯的。我們要相信孩子對語言的解碼能力,他們比我想像中的遠遠要厲害的多。

第五個誤區:家庭英文環境,需要家長用英文和孩子交流來創造。

說到這里,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雙語者就是長時間的英文輸入,那我們家長只要每天在家做英文對話就行了。

聽起來貌似很有道理的,比如: 劉燁的孩子諾伊,李小鵬的孩子奧利,都是家長在家裡和孩子說外語,可是你不要忘記了,他們說外語是因為那本身就是人家的母語,比我們這樣的英語非母語的家長要好太多。

通過跟孩子講英語來創造語言環境,不但辛苦效果也不好。

所以我們這里說的英文環境的塑造,大部分是指通過英文原版影音節目的形式,來給孩子輸入英文的可理解性輸入。

第六個誤區:一直看電視,對眼睛不好,看電視對孩子的想像能力會造成束縛。

你要明白,以前電視機是顯像管的,厚的要死的,的確對眼睛不好。但是現在的電視一般都是液晶屏的。

並且我這里要特別強調一點,孩子看電視的時間長短,是靠家長來約束的,並不是任由小孩子喜歡,想看多少時間就多少時間,這個習慣的養成是要靠家長的自律性,這點特別特別重要。

另外,對於孩子的想像力而言,看電視並不會造成對孩子想像力的束縛。因為想像力是要靠優質內容的不斷輸入,經過孩子大腦的加工之後才會形成的一種能力。如果沒有優質輸入的話,哪來優秀的想像力?

第七個誤區:一邊看英文動畫片,一邊翻譯。

有朋友問過這種情況,當時我的回答是,最好不要翻譯。因為給孩子看的英文動畫片,這些節目本身就是「可理解性」輸入。

給孩子一邊看原版英文動畫片一般翻譯,這種翻譯思維是很致命的,這相當於給他一個拐杖,一旦有了這根拐杖之後,那以後他們永遠都離不開這跟拐杖了。請相信寶寶的天生解碼母語能力。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選擇適當的節目給他觀看。

另外,孩子有一個階段會特別喜歡重復的東西,喜歡看自己已經知道內容的節目,碰到這種情況,一定不要更換他們要看的節目。這個時候,他們是在重新解碼並且深入理解將英文植入大腦的最好時候。

反之,要是碰到孩子不喜歡看動畫片,這個家長要准備幾十個節目,一個一個試看,最終找出孩子當下最喜歡的。

第八個誤區:啟蒙不需要看電視,只要磨耳朵,讀繪本。

我在安娜一歲半的時候,我就開始給她聽英文歌磨耳朵,可是聽了2年,也沒有見她學會什麼歌。也不蹦單詞,更說不了句子。後來才知道,這些聽英文兒歌無法作用有限,最多隻能讓孩子對英文沒有那麼排斥而已。

在最開始的時候,我讀繪本,是讀一句英文一句中文這樣翻譯,不過繪本這種靜態的畫面和語音,遠遠沒有像動畫片那樣有情節感,孩子興趣一直不大。

所以讀繪本相對看動畫片來說,投入產出比是非常小的。

簡而言之,用讀英文繪本的這種形式做啟蒙,要想形成英語母語化很難,這個是不推薦的。

好了,以上幾點,就是我這幾年來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貳』 動畫電影《迷你世界之覺醒》撤出五一檔,為何會出現撤檔的現象

動畫電影《迷你世界之覺醒》撤出五一檔,因為疫情非常嚴重,所以他們選擇擇期上映。並且在五一檔期間有很多電影都宣布延遲上映,雖然大家非常的失望,但是考慮到現在疫情的嚴重性。只有減少聚集,才能夠讓疫情早日結束。

很多人對導演並不是特別的陌生,之前曾經給大家帶來一些比較精彩的作品。除了這一部之外,《我是霸王龍》也推遲了上映的時間,在這些電影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動畫題材的。也想給小朋友帶來一些比較精彩的影片,很多人在看到一部又一部的影片沒有辦法正常和觀眾見面的時候,覺得這個五一假期是不完整的,也讓大家對假期沒有了任何的期待。

『叄』 還有什麼好看的動漫電影沒

看看我推薦的吧,很感人的:
《伊利野的UFO之夏》。因為是以前拍的,所以分成6個小段了,其實就一完整的動漫電影。當年這個讓很多人感動了的。裡面出了一段很精彩的片段,就是夏日祭的人機起舞。。。以及女主最後的那句話。。
《穿越宇宙的少女》
《夏日大作戰》
統一個公司出品,這個估計很少有人說不感人的。
《螢火蟲之墓》也叫再見螢火蟲,內容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的神戶周邊為舞台,描寫父母雙亡的兄妹二人艱難求生的悲傷故事。情節催人淚下。
clannad劇場版,這個沒TV版的好看,要知道,這個感人的程度,曾經在迅雷5W多人平分還有9.9的高分,相當的感人,建議看TV版的。

『肆』 如何評價動畫《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

1.原作的無限列車篇與緊隨其後的花街本身就是公認質量最高的篇章,當年補原作看到這真是無比看好作者的潛力,沒想到後來……emmmmmmm雖然如此,列車篇的優秀仍然不可否認,我們大哥十分值得一個劇場版。

2.個人認為煉獄杏壽郎是鬼滅原作塑造最好的人物,完美發揮了作者的長處,同時避免了短處。回憶殺雖然是原作者最為人詬病的表現手法,但在對於杏壽郎的人物塑造上,回憶殺的使用可謂是非常恰當。杏壽郎從登場到退場,時間極其短暫,中間高度連貫,人物的高光、開大、隕落與最後對主角的指引一氣呵成,手起刀落。列車篇是原作的大爆點,是鬼滅整個故事的起承轉合中,那最為耀眼的一「轉」。但列車篇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奉獻了杏壽郎的精彩表演,當中對炭治郎內心戲的描寫也是很濃墨重彩的一筆。甚至可以說在作品後期質量逐漸走低後,我們很難再看到炭治郎有如此深刻的內心戲。而在這點上,飛碟桌顯然下了功夫,把兩位重要人物都處理的非常好。這點做到位,可以說這片子已經夠打4.5星了。

3.三哥十分出彩!我看原作時並不是很喜歡三哥,演到狛戀主場時我已經對頻繁的回憶殺審美疲勞了。但電影里動起來的三哥實在太香了。一是打戲與特效帥,二是石頭對三哥詮釋的很好,那種對變強的執著與瘋狂,還有對強者的憐惜,讓我感受到了一些看原作時沒想到的東西。

說一下不足的地方,首先是文戲部分,飛碟桌還是沒做到精簡一些原作的內心戲台詞。動畫是有別於漫畫的載體,有動態鏡頭,有聲優的表演,有些東西真的不用站樁解說觀眾也能看懂。這個缺陷在魘夢死亡時被明顯放大,原作里像是反派臨死前的搞笑吐槽,這里卻拍出了一種反派死的悲壯又偉大的氛圍。

還有一點是結局,我原本一直以為劇場版會把節奏控制在炭治郎去了煉獄家之後踏上新旅途(刀鍔這么個重要的劇情為什麼不做!!)但這里沒有,結局直接終止在黎明那段略顯突兀。

但總之,列車篇還是超好看的。寫這篇評測時本著保留驚喜的原則(雖然大體劇情大家可能都知道了)其實還有非常多細節沒有說。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動起來的無限列車篇絕對是震撼人眼球與心靈的佳作,動畫作為一種藝術的魅力和感染力正在於此。因此希望各位在上映之後趕緊去看,你買不了上當,買不了吃虧!

『伍』 這是什麼動漫

出處:CHRONICLE「君のいる場所」

(loundraw‏「你所存在的地方」)

雨宮天下野紘配音,日本畫師loundraw公開自己大學畢業動畫作品

圖片如下:

網頁:右鍵點擊圖片,選擇"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可以查看大圖

若圖片被屏蔽,非匿名用戶請查看私信(網頁:右上方;APP:消息-私信)


或則私信我並附上問題地址,不然誰會知道你在說什麼(無問題地址、非問題提問者皆不予回復)。

麻煩請及時採納回答,謝謝!

閱讀全文

與被迫帶震動捧上課動漫電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分日本愛情電影大尺度 瀏覽:327
印度電影大全真愛在我心 瀏覽:593
天使愛美麗電影簡介英文 瀏覽:299
怒火風暴電影完整版 瀏覽:589
東北的搞笑犯罪電影大全 瀏覽:650
大電影動畫片大全免費汪汪隊 瀏覽:453
貓和老鼠電影背景音樂 瀏覽:733
盜墓電影大全2019龍墓 瀏覽:262
十部英文勵志電影觀後感 瀏覽:662
泰國電影恐怖的降頭術 瀏覽:53
如何訂私人電影院 瀏覽:569
懸疑電影中文版推薦 瀏覽:985
1905年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瀏覽:535
冰川時代3電影粵語 瀏覽:890
催淚老電影音樂 瀏覽:296
刺馬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426
狼溪第四集免費觀看完整電影 瀏覽:382
周星馳考驗大傻智商是什麼電影 瀏覽:247
法國電影亡命天涯路電影下載 瀏覽:616
東平有電影院嗎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