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沒有知道古代電影院是怎麼的
古代電影是從中國皮影戲開始的,當時的影台很簡單也很小,就是馬路上誰時誰的,可以擺的,後面用燈火照著,大師們在下面推動皮影道具。入位後收錢
然後就是無聲電影,是以膠片速轉產生的電影效果,就好像你快速翻動書本一樣,產生不同畫面步進。但是很遺憾聲音的缺乏,但是買票就是入場門口直接給錢,沒有票據憑證的。影台就是一塊白布,影機從反面攝像,但是坐在前面的觀眾看著就是正的了,影機是手搖制動,和氣動兩種
2. 哪個老電影院文化宮影劇院有以前電影膠片電影膠片放映機
很多都有,要收藏么?
3. 最早看過用黑膠碟片看電影那個機器叫什麼
電影放映機。
應該是底片播放的,不是電視那種大膠盤,現在電影院也還有這種的
4. 誰還能找到老式電影放映機那(就是以前農村放電影時的那種
電影院吧,電影院的電影放映機一般都是一樣的,都是老式的.不同的是電影院的放映機放在那裡不動,而在農村放電影時,把它收拾好.
5. 法國的什麼在1896年第一次公開用投影式電影放映機放映了電影
法國的《火車進站》在1896年第一次公開用投影式電影放映機放映了電影。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從人類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以手搖放映機橫空出世,到如今IMAX、巨幕、4D等創新技術百花齊放,電影放映技術的不斷革新推動著電影行業的高速前行。
6. 北影節發布12生肖定格動畫短片,片中展現了哪些中國文化元素
用心出佳作,這部CMG拍得漫工作室耗時四個月精心製作的十二生肖定格動畫短片在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發布會上公布。果然,用心肯定是會有回報,這一個短短的動畫片,看出了製作方的用心展現中國文化元素,展示的是中華文化的文化自信,植根於我們的民族精神中。
這一段十二生肖定格動畫短片中展示的中國文化元素有:十二生肖福娃、傳統炸爆米花、老式搪瓷盆、手搖放映機、竹藤條椅子、紙風車······,看得大家的文化DNA動了,這就是中國文化元素,能讓人感受到熟悉的元素。
7. 天堂電影院里那個老式放映機里插入紙片是怎麼回事
是為剪片做記號的...神父負責審查電影,看到接吻的鏡頭就搖鈴,艾弗特就插入紙片做記號,等審播結束後減去該片段...
後來,小多多當了放映師,他看到政府的陣亡名單里有父親的照片時,也在裡面插了一張紙片...應該是怕母親看到
8. 電影放映機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喬治梅里愛
1896年,梅里愛拍攝了《貴婦失蹤》,在影片中,梅里愛扮演的魔術師將一名女人變成了一具骷髏。拍攝方法是先拍攝女人,然後關掉攝影機,再將女人換成骷髏,接著再拍。
梅里愛用這種拍攝方式與其他特效技術結合,製造了獨特的魔幻場景。尤其是他拍攝的科幻影片,廣受觀眾的歡迎。
梅里愛成立了明星影片公司,出資修建了豪華的攝影棚。他最著名的影片是《月球旅行記》,講述了科學家從地球乘坐太空飛船到月球,被一個神秘種族監禁後逃跑的故事。
從1900年之後,梅里愛幾乎從未走出他的攝影場地一步。在電影尚未成熟的時代,梅里愛的科幻影片「代表著一個驚奇的孩子眼中所看到的一個充滿科學奇跡的世界」。
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曾經在2011年拍攝電影《雨果》來表達自己對梅里愛的敬意與懷念,他說:「作為一個電影創作者,我認為今天有關電影的一切都是源自喬治·梅里愛。」
(作者:劉楊)
看歷史微信公眾號:EYEONHISTORY
9. 目前絕大部分電影院是用什麼放映機放映的啊膠片的還是數字的
目前絕大部分電影院用的都是數字放映機,數字放映機是目前的主流,膠片放映機在放映中途需要更換膠片。
數字版就是以數字信號記錄畫面,聲音的電影內容,是以一台數字放映機也可以叫投影機放映電影。操作簡單就跟放DVD差不多,開機後就不用管它了, 畫面清晰,明亮但刺眼,對眼睛不好。立體聲效果不如膠片機。
膠片版是以膠卷記錄的畫面,聲音的電影內容,寬度樣子就跟135交卷的一樣,一部100分鍾電影大約不到2700米,大本分5---6本是要以二台膠片放映機人工裝片交替放映,操作需要人工,比較操心,畫面柔和,立體聲效果音是最好的。
(9)老式電影院手搖放映機擴展閱讀:
(1)放映機是把影片上記錄的影像和聲音,配合銀幕和擴音機等還原出來的機械設備。
(2)電影放映機有各種不同類型,通常可分為固定式和移動式兩大類。按放映影片的寬度則可分為70毫米、35毫米、16毫米、8.75毫米和 8毫米等不同的放映機。為一些特殊形式的電影還裝備了立體、全景、環幕、穹幕、巨幕等放映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