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堂電影院》:溫暖我心的啟蒙電影
第一次看《天堂電影院》,是通過我的選修課——電影藝術賞析。其實之前選這門課,真的是很單純的想:哇!在課堂上看著大片就能把學分賺到手,太爽了吧!然後第一節課,老師就放了《天堂電影院》,剛開始,看著是部老電影,還是聽不懂的義大利語,就有點坐不住了,但是看著滿滿一教室的人,也不太好意思開溜,於是就忍著接著看下去。沒過多久,我就深深地被撲面而來的溫情打動了,從來沒有一部電影讓我如此沉醉。
小多多的父親喪生戰場,只留下年輕的媽媽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在這個安靜祥和的海邊小鎮,雖然沒有戰爭的硝煙,但殘酷的事實已經讓孤苦伶仃的一家人傷心欲絕。
年幼的多多還沒有太在意父親的離開,他的心思完全被另一件事所吸引,那就是電影。他偷偷地跑到電影院看電影,有時還調皮地溜到放映室,看艾佛多是怎麼放電影的。和善的艾佛多對這個調皮的小鬼很是頭疼,直到有一次,他發現多多被媽媽狠狠教訓,過去一問,才知道是因為多多老是偷偷花錢去看電影,又聽說他父親的噩耗,心中一下子憐憫起來。他替多多打了圓場,而且之後還允許多多來放映室玩,甚至還教他怎麼使用放映機。艾佛多無形間充當了一個父親的角色,但又不僅僅是父親,他更是多多的最可親的朋友。
多多就這樣在艾佛多的陪伴下,伴隨著電影成長。年輕的多多戀上了美麗的艾琳娜,他為她痴迷,為她執著,像熱愛電影一樣對她傾注所有的熱情。
多多的執著最終打動了艾琳娜。兩個年輕人在這個美麗小鎮的熱戀,透過熒幕都能感受到甜蜜的愛意,這是我之前看電影從未有過的美妙感覺。多多在遠離小鎮的河邊放電影,閉著眼躺在河岸上,忍不住對艾琳娜的思念,祈禱著能快點回去見她。這時突然感覺到一個熟悉的吻,讓他驚喜讓他沉醉,大雨傾盆而下,熒幕前的我也忍不住眼眶思潤。
「生活不像電影,生活比電影困難多了。」服完兵役回來的多多,發現電影院有了新的放映員,他的摯愛艾琳娜也與他失之交臂。我的心也隨著多多一下子墜入低谷。睿智的艾佛多不希望多多在這樣平凡安逸的小鎮中碌碌無為,勸他前往大城市開拓自己的新天地,多多聽取了艾佛多的忠告,念念不舍地離開了這片承載著他的童年、他的愛情的海邊小鎮,憑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個著名導演。
當接到艾佛多病逝的消息後,已至中年的多多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昔日熱鬧的電影院早已棄置,破敗不堪,影院里以往痴迷電影的觀眾們也都年老體衰。多多打開艾佛多留給他的遺物,發現是一盤老式電影膠帶。他帶到自己的放映室,眼前看到的是一幕幕情人接吻的鏡頭,原來那是艾佛多之前剪下來的「禁播」片段。多多曾經向艾佛多索要這些剪下來的膠片,但艾佛多卻神秘地對他說:「不要急,以後都是你的。」
一幕幕的鏡頭閃過,多多彷彿從中看到了自己的童年也在回放。雖然不知道這些接吻鏡頭都是哪些電影,講的都是什麼故事,但每一個短短幾秒鍾的片段都令我非常感動,我似乎能感受到其中每一對情侶的愛意撲面而來。最後一個大大的「FINE」之後,我完全沒有回過神來。豪不誇張地說,那一兩天我幾乎都沒怎麼說話,腦子里全想的是這部電影。不得不說,這是第一部徹底征服我的電影,它讓我認識到了電影藝術的無窮魅力,也讓我對電影的熱愛更加深入。
被《天堂電影院》徹底震撼之後的一個星期,我都沒有什麼心思上課,心裡隱隱期待著下一次影視賞析課。好不容易坐到了第二次課的課堂上,這一次,我看到的是《十七歲的單車》。
說實話,如果是在以前,這樣的一部有些壓抑、浮躁的片子,我是沒有耐心看下去的。但是有了之前的《天堂電影院》作為鋪墊,我能夠真正靜下心來認真看完了這部電影。看完之後,我最大的感觸是,原來中國也有能打動人心的好作品,為什麼我以前沒有注意到呢?
短短的兩節影視賞析課就這么過去了,但是我對電影的熱愛卻走向了一個新的方向。我開始更多地去接觸各種各樣的經典影片,從中感受到不一樣的精彩世界。電影,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我最重要的精神食糧。
觀看了一部分影片之後,我逐漸認識到,電影這門藝術,不愧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每一部影片,都糅合了攝影、美術、音樂、表演等等一系列的藝術創造。不單單是藝術,電影往往還展現著科技、人文各個領域的瑰麗成果。「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從來沒有哪種藝術形式能夠如此包羅萬象,而又能夠深入人心。
有了這些體會之後,我才開始明白,我以前看的那些商業大片,也是電影藝術的一種表現方法,它們追求的是視覺享受和感官刺激。從這類影片的開山鼻祖《大都會》,到開啟新時代的《星球大戰》,它們一脈相承,各有千秋,直到如今統治著電影市場的半壁江山,它們也還只是電影藝術的冰山一角。
這就不難理解,我在接觸《天堂電影院》之後的反映為何如此強烈,因為它帶著我感受到了電影藝術的另一片新天地,是一種全新的、前所未有的體驗。也是這部影片,讓我明白電影世界的廣闊和神奇,讓我的眼界不再受拘束。
既然談到電影,不得不說說國產影片的是是非非。我們提到國產片,往往都會討論這部電影票房多少,主演是誰,最近有哪些花邊八卦等等,很少有人會去探討影片的藝術價值。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我認為主要來自兩方面。
首先是在觀眾這個層次,我們往往把電影就當成是一種娛樂形式而已,看電影嘛,就是圖個樂呵,糾結那麼多幹啥。我在看過《天堂電影院》之後,自己也去找一些經典電影過來看,剛開始還想跟寢室的小夥伴一起分享。有一次,我們看的是《2001太空漫遊》,看了不到十分鍾他就崩潰了。
我有之前《天堂電影院》的鋪墊之後,也能津津有味地看完這部在他們眼裡枯燥乏味無聊的電影,從那之後他們經常還拿這事兒嘲笑我,我也是一笑了之。當然,那以後我都是在深夜獨自觀賞這些影片,再也沒有與誰分享過。所以,觀眾是很現實的,你不迎合他們,你就沒有市場。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電影院里,時時刻刻都轟隆隆的,完全像是一個游樂場。曾經有雜志介紹馮小剛,說他是個有想法的導演,他開過一個玩笑說:「我拍了那麼多賀歲喜劇,就是為了把觀眾騙進《一九四二》的電影院。」我想這不單單是他的一句玩笑話,更多是他的無奈。
然後從製片方來說,他們想要的就是賺錢,怎麼能賺錢就怎麼來。既然觀眾喜歡看爆米花,那我們就換著花樣翻來覆去地拍爆米花電影。一切向錢看。看看我們現在的電影市場,國產電影票房輕輕鬆鬆上十億,從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媒體都在贊頌:中國電影藝術達到了新的巔峰!票房口碑雙豐收!我們不輸美國好萊塢電影!可是對著票房排行榜一看,幾乎沒有哪部電影能讓人打起興趣看第二遍,更多的是連一遍都懶得看。這樣的電影,味同嚼蠟,上映完之後就會被世人遺忘。當然,對於製片方來講,他們可是毫不在乎,本來就沒打算名留影史,錢賺夠了不就妥了。偶爾會有馮小剛這樣有點想法的導演,也只得無奈嘆息。
當然這並不是說國產電影就是一無是處,我們存在的問題別的國家也存在,只是我們的表現更加極端、更加缺乏理性。
電影作為我們生活的調節劑,娛樂化無可厚非,但是我們也別忘了,電影同樣是一門偉大的藝術,也承載著文明和智慧的結晶。
試著放下一顆浮躁的心,細細體會那些不可錯過的好電影,我相信你一定會跟我當初看《天堂電影院》那般,發現一片新的世界。
⑵ 為什麼有人喜歡凌晨去電影院看電影
平時工作沒時間,只能去看凌晨散場的電影。
凌晨場的電影院稀稀拉拉的人很少,而且大多是熱戀中的小情侶。單身狗只有吃狗糧的份兒。這個時間段幾乎聽不到吃東西的聲音。看完直接回家倒頭就睡,一覺睡到大天亮。即使中途不想看了也可以直接起身離開,不用一個一個的過,擋到人家。漸漸的就喜歡看夜場。
但這個時間段也容易情緒低落,當屏幕一黑,燈光亮起散場的那一瞬間,面對空曠的大廳會讓人有種「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之感。
走出來是寧靜的夜晚。
凌晨兩點鍾的青島,沒有了白日的喧囂,寧靜而祥和。我喜歡這種感覺
午夜場或許是一種情懷,更是經濟繁榮的標志
問題問的是「喜歡」,那麼就先排除掉本身非常喜歡看電影,但由於其他時間段沒時間,不得不凌晨去電影院的情況。
那麼為什麼有人喜歡凌晨去電影院看電影呢?
既然是凌晨的電影院,就不由讓人想起 「午夜場」 這個概念。但讓人疑惑的是,當我在網路上搜索「午夜場」時,卻沒有得到一個准確的答復。
看來,午夜場似乎只是一個沒那麼精確的概念。
我們內地影迷對於午夜場的認知,也許大部分都來自於香港。尤其是從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開始,午夜場一直就是部分內地影迷心中無法抹去的那份情懷。
香港的午夜場一般從晚上10點開始,到凌晨2點左右結束。這個時間段的影院,觀眾相對來說較少,電影票價相對更便宜,也幾乎沒有兒童觀眾。影院也常常選擇在午夜場放映限制級的影片。這無疑是年輕人的天堂。
凌晨時分,昏暗的電影院內,緊挨著座位、銀幕上的嘈雜聲,是自由的,是曖昧的,是情慾的。「夜貓子」的大學生、約會吃完晚飯的情侶、游手好閑之徒,他們是午夜場的忠實觀眾。
而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香港地區經濟的發展,夜間經濟也隨之興起。到了上世紀上世紀70年代,作為夜間經濟代表的午夜場,開始成為香港電影的一個重要業態,甚至說是儀式。人們紛紛走出家門,流連於夜間生活,電影院自然也是他們的選擇。除了限制級影片之外,影片發行方也會選擇在午夜場安排首映。
由於觀眾都是年輕人,年輕人更容易激動、表達也更直接。午夜場對於很多導演都是一種磨礪,因為如果電影不好看,觀眾就會不買賬,對著在場的片方人員喝倒彩,甚至破口大罵,電影也就不會好賣。就連大導演徐克,也曾在采訪中說過自己最怕香港午夜場的觀眾。
當然到了現在,午夜場有了其他的含義,內地影院也有更多凌晨的首映影片,也不再像過去的午夜場那樣空氣渾濁、環境嘈雜。
對於很多人來說,選擇凌晨去影院看電影,是因為這個時間段看電影的基本是忠實的影迷,沒有一直在打電話談生意的,也沒有到處亂跑、喊叫的熊孩子。所以觀影環境格外的好。
綜上所述,更多人選擇午夜場看電影,不僅是一種情懷,更是經濟繁榮的標志。當然,這也是部分忠實影迷尋求更好觀影環境的選擇。
喜歡看凌晨電影的有兩種,首先是第一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追首映。
電影的首映現在越來越被人們追捧,尤其是熱門電影海外大片。就拿19年上映的復仇者聯盟4來說,作為終章,肯定會引起大部分粉絲的追捧,所以首映的凌晨票都會變得無比珍惜,更有甚者拿凌晨首映票販賣,炒作。當然票房也不言而喻了。所以這一部分凌晨觀眾追的是熱度,是第一手新鮮的觀影體驗。
其次第二種凌晨觀影的人是因為影院的凌晨票便宜。
我曾經有次凌晨電影觀影體驗,一張凌晨套票,三部電影只需要60塊錢。當然,現在這種凌晨場次的便宜電影在很多城市已經不多見了,但是如此優惠的價格不失為一種實惠的觀影選擇。所以還是有很多人會去選擇。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夜生活的豐富, 娛樂 的選擇也很多,那些不喜歡酒吧,夜場喧鬧環境的人,去電影院安靜的看一部喜歡的電影也越來越被年輕人所青睞。
凌晨的電影院適合放空,適合跟隨著大熒幕中呈現的情節而悅動,適合逃脫喧囂白日中的浮躁與焦慮,適合找尋自我。我覺得凌晨的電影院是有溫度的,好像光線與聲音也變得異常的多情與柔軟,坐躺在電影院的椅子上,眯縫著雙眼,覺得困了也能妥妥安睡。其實有些人不僅僅是因為午夜場的票價更優惠,而且是得到了只屬於自己那一份偷來的閑光,享受這一份愉悅之情。
我就喜歡,尤其是零點場。
原因有下面幾條。
1,會第一時間看到新上映的電影。
2,再熱的的電影,人也不會多,清凈,可以認真,安靜的欣賞電影。
3,尤其是看靈異片,就是喜歡那種害怕的感覺,有時候會感覺後背冒涼風。越看越害怕,越害怕,越想看。
4,我都是選擇一個人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看的,不用照顧邊上那個她的感受。有人喜歡陪伴,而我更喜歡孤獨。
5,我現在就在影院等著看下一場。你來嗎?一起看。
凌晨看電影大多數是為了追電影首映,像《復仇者聯盟》、《速度與激情》等大片,許多人會想在第一時間抓取最新的電影資訊,並且加上電影院里的大屏幕,超級好的音響設備,特別是科幻片,動作片。比家裡看效果強多了,在家裡看電影除了可以快進,沒有別的強過電影院的觀感。而且去電影院看電影也是年輕人約會的一個選項,聽覺視覺都可以得到享受,還可以坐著休息,不用去壓馬路,多好啊。
現在電影院成了當代年輕人消費 娛樂 的不二之選,許多年輕人也藉助看電影來約會,過節日等等
以我個人來說,一般新出的好電影,我都去首映,而首映往往都是凌晨,以前看《復聯4》,半夜去看的首映,可以說是座無虛席。熱愛電影的無論幾點都要第一時間去看。
凌晨,這個時候,每個人的 情感 方式不一樣,生活節奏不一樣,或許有的人已經入眠,有的人剛好開始新的一天,有的人可能還在昨天與今天之間徘徊,那些難以入眠的人,帶著自己獨有的情緒去看電影,從中他們想找到自己屬於的感情世界。在這個世界點,可以放開自己的 情感 ,不管昨天喜怒哀樂,這一刻,都是屬於自己的空間,可以無限發揮想像,或許是和朋友一起來看,或許是獨自一人,總之這份安靜屬於這個點,那才是最美好的時光
心理學研究人員發現:人在夜晚感情最豐富。
個人認為喜歡晚上的人也很喜歡寂靜,喜歡一個獨自。
晚上沒有白天的喧囂和浮華,心裡自然多了寧靜 對自己反思,對感情投入 總之,晚上人的性格會更好。。。 我也很喜歡晚上,我會更安靜,會思考白天想不清的事情
1,首映很多電影是在那個時候
2,單身的人無聊
3,情侶約會不想回去,在外過夜
4,人少,可以安靜看電影
⑶ 商城縣祥和城市廣場二手房到老電影院多少公里
商城縣楊河市城市廣場二手房到老電影院大概有5km。
⑷ 梁平電影院在那裡
報國公園旁,祥和小區a棟下面。
⑸ 只解沙場為國死--看《紅海行動》
《紅海行動》是昨天晚飯檔看的(其他時間段的票早已售罄),可這個時間,電影院還是座無虛席,兩個多小時,全程肅靜,全部注意力在緊張殘酷無情的戰場上。
走出電影院,路燈已亮起,和平寧靜,春節的紅燈籠,發出祥和溫暖的光。走在濛濛細雨中,臉仍在發燙,心仍然揪著,魂仍然留在炮火中,感覺眼睛有些恍惚迷離,伸手摸摸滾燙的臉,才發現眼淚已經不知不覺落下。
烽火在別國,戰亂在他邦,凶險在異域。離我很遠,離我們很遠。
看看電影中身處戰亂中的平民,被要挾為人肉炸彈,男人被殺光,那種無力感讓人心酸,戰爭面前,人如螻蟻。我們並沒有生在一個和平年代,只是有幸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
電影一直處在高度緊張的打打打打中,沒有所謂的英雄主義,沒有所謂的愛國宣揚,它只是真實的向我們展現戰爭的殘酷和血腥。
一個又一個艱巨的任務,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去擺平。城市巷戰,狙擊作戰,近距離格鬥,火箭炮,迫擊炮……各種先進武器,為了解救出一個中國公民,咱們自己人。
這部電影開映三天,影評已經鋪天蓋地。關於拍攝的花絮內幕,關於軍事武器裝備的點評,關於武戲文戲的討論,關於和《湄公河行動》《戰狼2》的比較,關於其中和葉門撤僑真相比較,還有海軍蛟龍突擊隊……各個方面都有非常專業的人談得極其專業。
而作為不懂軍事、不懂政治、不懂武器裝甲的蠢女子一枚,看得熱血沸騰,血脈僨張。無他,只因中國男兒本色。
電影開始,狙擊手羅星因在飛機上追擊海盜,隊長和隊員說羅星已經脫離生命危險,但是沒說羅星被打穿脊柱這件事。艦長說了這一句:「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作為軍人,其實他們每個人都懂,都已經做好准備。
觀影全程心臟一直吊著,緊張到不敢眨眼,多麼希望蛟龍突擊隊一隊的八名精英們,受點傷可以,一個也不能死啊。隨著槍聲驟然停下,鏡頭已轉到平靜的海面,戰艦上整齊的海軍隊列,彷彿只是一場游戲。游戲結束,大家平安回家。可是有些人卻再也回不去了,庄羽、石頭他們把青春獻給了這片藍天,這汪洋大海,還有我們的歲月靜好。
這讓我想起《無問西東》,無論是貴族少爺沈光耀,為戰亂的祖國挺身而出,抑或是蛟龍突擊隊為解救人質出生入死,就在2018年第一場大雪,我住的小城,是軍人連夜為百姓鏟出一條暢通無阻的公路。中國軍人,從未讓我們失望。
《戰狼2》可以說是一部軍事外衣下的孤膽英雄動作片,跟我們熟悉的《虎膽龍威》這樣的作品類似,打不死的主角、英雄壯舉,主角光環100%。許多大片好像都是這樣的孤單英雄。
而本片不是,「蛟龍突擊隊」是以8人為組執行任務。在如此極端的情況下完成任務,必得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
隊長楊銳,危急應變能力巨強,總能在不利的情況下安排合理的戰術展開反擊。
副隊長兼爆破手徐宏,擅長定向爆破和拆彈。
機槍手佟莉、機槍手張天德,負責開路;
醫療兵陸琛,負責救助;
通信兵庄羽,負責聯絡。
狙擊手顧順,精確度極高,洞察力敏銳,在佔領制高點之後幾乎進入無敵狀態,百發百中。
狙擊手觀察員李懂,協助狙擊手作戰。觀察員李懂和狙擊手顧順之間的配合,你探敵來我索命,定點打擊,無人能逃脫槍下亡魂的命運。
一個精英團隊,每一個人都能獨當一面,每一個人又都能打。在片中你會一直聽到隊員們在作戰期間的各種戰術交流,確認武器的數量、進入路線的通暢、敵方狙擊手的位置等等,正是這種專業的配合,才能讓他們從險象環生的環境中脫險,而不僅僅是靠主角光環。
這也側面反應了對手的強大,在戰場上,沒有人會因為你看起來很厲害而不去打你,人人都為了活下去而拼盡全力。
中國男兒當自強,當然,佟莉是女兵,可戰場上沒有女人,只有軍人。彼此信賴,團隊協作,自信強大的後援,才使中國軍人強者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