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六七十年代沈陽電影院

六七十年代沈陽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3-01-03 12:48:03

❶ 求以前的沈陽勝利電影院圖片,大南街附近那個

現在都沒有了吧。
我家就住在大南勝利電影院那。。其實沒什麼變化吧
要是非得說有什麼變化的話,就是沈陽以前的那個大辮子電車沒有了。

❷ 沈陽中街電影院好么

1、中街的那個電影院叫光陸是沈陽老字型大小電影院也可以說是沈陽目前最權威的電影院!
2、裡面環境最近才裝修的!環境不錯!
3、是對號入座!如果開場之後確實沒有人坐!你也可以挪挪!
4、價格從團體票的25元,到3D的80元不等!均價是40-60元!!

❸ 沈陽亞洲電影院什麼時間關閉的

沈陽亞洲電影院什麼時間關閉的?在90年代中旬關閉的。

❹ 沈陽老勝利電影院在什麼位置

大南街熱鬧路往南走一站地,現在是個室內的菜市場,門口有個網吧,紅巾小區門口

❺ 沈陽有哪些電影院

沈陽最好的就是華府天地4樓的華臣影城了。一共七個廳,1和2廳是大廳,7廳是情侶包廂廳。

《白銀帝國》8月21日,
《非常完美》8月14日,
8月13日,
導演:渡邊步,上映日期:8月4日 ,
上映日期:8月7日 .

我就等著七號去華臣看特種部隊了,是根據我們小時候看的動畫片改編的。
參考資料:華臣影業

還有中興商業大廈7樓的新東北影城(1號廳和2號廳是大廳)。
新東北影城沈陽百聯店,在沈陽市瀋河區青年大街55號百聯購物中心4樓。
東中街新瑪特6樓的永樂影城。
中街裡面的光陸影城(老牌的電影院,環境也不錯)。
皇姑區長江街99號(北行)銀泰影城 。
和平區同澤北街9號(銀都大廈一樓)的星辰夢幻影都。
百老匯電影院,在太原北街東舜百貨6樓。
沈陽市文化宮的市宮影城。

❻ 沈陽市老亞洲電影院在哪

坐公交車140,221,230,243,248路到清真寺下車,在瀋河區中醫院的馬路對面,沈陽工會東邊,有一塊空地,就是原來亞洲電影院的舊址,現在已經變為一片空地。

❼ 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香爐礁附近7O年代電影院叫什麼名

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香爐礁附近,70年代的電影院的名字非常的好意思。

❽ 六七十年代的電影放映員是個「肥差」,你怎麼看

最受大姑娘想和小媳婦的歡迎,這不是一句玩笑話,這是真的。在80年代,電視機還很少還沒有普及,在兒時的記憶中,一年就只能看上一兩場電影,物以稀為貴,正因為電影場數放得少,就感覺十分的珍貴。從以下兩個事例說明,農村電影放映員是非常吃香,非常受歡迎的人。

電影放映員是一個稀缺職業

在六七十年代,想成為一個電影放映員可沒那麼容易,那時10來個生產隊可能只配備一兩個電影放映員。想成為電影放映員,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且聰明好學,受到青睞後才有可能被推薦去學習電影放映技術,學會裝片、倒片、修片、調片等,完成電影放映學習班考試,拿到電影放映學習證才算是一個合格的電影放映員。

在人們眼中,電影放映員屬於高技術人才,是「鐵飯碗」,很受人尊重。舉個小例子:當時放映電影不是隨時都能放,要到大節日或生產隊有活動或碰到喜事才會放映一場電影。如果某戶人家結婚想放一場電影,需要生產隊有頭有臉的人去公社把電影放映員請過來。

所謂的公社八大員,說的是廣播員、農機管理員、畜牧管理員、水利管理員、農技推廣員與報刊投遞員等等,電影放映員也在其中,再怎麼著也算是個管理人員,不是吃苦力飯的。以前的電影放映員證上,印著列寧的一句話,寫著:在所有藝術當中,對外面最重要的仍舊是電影!在娛樂活動匱乏的年代,看電影也是很難得的事情。

❾ 你記憶中看過的第一部電影還記得嗎是什麼電影

幾十年前,在全托幼兒園,只有禮拜六下午被家長接回家。禮拜一早上回幼兒園。一天晚飯前,老師告訴小朋友們,晚飯後帶大家去看電影。

一人帶個小凳子,坐在大禮堂里,那時候少有現在這么標準的電影院。記憶中第一部電影是紀錄片,原子彈爆炸,那時候不識字呀,後來才知道紀錄片叫《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接著放的是電影《地道戰》。

還別說,從看電影的記憶開始,就和尖端武器、戰爭掛上了鉤。幾十年以來,一直就喜歡看戰爭片。那以前太小了,肯定和大人看過電影,都是什麼電影,完全不知道了,基本上都是在電影院睡過去的,經常都是迷迷糊糊被大人抱回家,接著睡。

那個年代,能看的國產電影就是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以及鐵道衛士、英雄兒女等抗美援朝的電影。經常看的是新聞簡報,正片前加演,最多一次連看了三輯新聞簡報,記得都不長。都是國內外重要新聞,相當於現在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不過,至少都是一個月左右的事情了。

現在,每天在手機上參加《學習強國》的學習,偶爾看一些老電影的片段,裡面可有不少美好的記憶,主要還是掙點學分。

英雄兒女。

謝謝,誠邀!

《玻璃老人》。

那時我還小,還不會走路。

滿大雜院都在傳,今天晚上放電影!

什麼電影?

《玻璃老人》。

很讓人好奇的片名。

今天才網路到,這是一部譯製片,蘇聯電影。

但是網路到的內容三言兩語,語焉不詳——大概這部電影太遙遠太古老。

當時我父母都在外工作,我姑婆和姑母照料我,她們整天奴僕一樣勞動,晚飯後還在家族的廳房裡義務掃盲,教居委會里的文盲認字。

深夜了,她們還在做鞋、織毛衣……,記得這樣夜裡趕活當時被稱為「熬夜」。

她們鄙棄享樂,從不做生,不愛湊熱鬧,所以看戲看電影她們是不去的,卻給我訂了兒童畫報《小朋友》,還常常應鄰居請求,放下手頭正忙的事,給他們朗讀連環畫。

由於《玻璃老人》這片名太吸引人,我吵著要看。

姑婆和姑母輪流背著我,走到離我家很遠的鎮子南端河街西頭的東皇宮——那時鎮上九宮十八廟,僅這河街上,東皇宮旁邊是南華宮,南華宮旁邊是萬壽宮,再往河的下遊走,距萬壽宮約五十米是天後宮,距天後宮二十米是禹王宮。

只記得人很多,光線昏暗,窄窄的銀幕上光影在閃。

姑婆和姑母為了讓我看得清楚,輪流把我扛在肩上,雙手扶著我——現在想來,我倒是騎在她們肩上,如同坐椅子,她們為了我的舒適安全和看好電影,堅持那麼長的時間,卻一定很難受!

那時看電影沒有座位,都站著,直到三十年後有了電影院。那電影院就是原來的禹王宮。

也有抬凳子去的,要早早去佔位置並且一直守到放電影,前面凳子比你高,你就還得站著,人群密密麻麻,最後面的還得站在凳子上看。大家都雙眼越過前面重重疊疊的人頭,一直用翹首盼望的姿勢看那用16毫米電影放映機放映電影的窄銀幕,中途要耐心等待放映員換片。有人怕擠,在銀幕後面看。

而今電影院卻被人買了又暫時沒有修建,長滿樹和草,又被人開墾,種滿莊稼。

曾經放過電影的,還有天後宮——現在是稅務所職工宿舍;還有大操壩——古代士兵操練的地方和處決犯人的地方,後來是醬園廠,現在是幼兒園和小區。

記得萬壽宮、天後宮、禹王宮本來就有很氣派的木建築的戲台。天後宮戲台前面是石板地壩,地壩後面是一級級寬闊石梯,地壩兩邊樓上還有包廂,所以在天後宮放電影、演戲的時間最久,大概三十年。那些宮的戲台前面,也許原來是有座位的吧?

聽說要打造古鎮,要恢復九宮十八廟,很盼望。

(配圖為現在種滿莊稼的電影院——禹王宮)

第一次看電影,是在老家的鄰村場院前,看過一部名字叫《苦菜花》的黑白片,那個小女孩飢餓的眼神至今還留在我的印象中。

大家好!我是星期八影視剪輯,在這里我想簡單的分享一下我記憶中第一次觀看的電影,那就是

《背起爸爸上學》

真正人生第一部看的電影!

記得那是小學一年級,當時是學校在操場上用老式的放映機放的電影,然後組織

全校的師生一起觀看的。印象中最深刻的是電影里一個畫面,老父親供不起家裡的一兒一女讀書,轉動取水的瓢來決定,水瓢把手指到誰誰就去上學。

很久沒有在看這部電影了,甚至連名字都記不得了,後來在網上找了找這部片子還真有,名字叫《背起爸爸上學》,裡面居然還有張嘉譯

這個樣子的......

影片以甘肅慶陽中學生李勇的真實事跡,這部電影主要講了農村孩子石娃自小喪母,與父親和姐姐相依為命。轉眼間,石娃七歲,姐姐十二歲,石娃該上小學,而成績優異的姐姐升入初中。但因家境清貧,家裡只能供一個孩子上學,父親便用一把銅勺決定了弟弟石娃去上學,姐姐則不得不中途輟學。一日,石娃上學路過馬蓮河,河水因暴雨漲起,淹沒了自己的同學,所以自己逃回家逃課3天,被父親打了一頓,後來父親送他去學校,走到河中央石娃卻哭了,所以父親將他背過了河,一路告訴他一定要好好讀書。石娃上初中後,姐姐為給家中節省開支,不得不早早出嫁,並從男方出的的彩禮錢中擠出一些錢來供弟弟上學。石娃刻苦讀書,在全國化學奧林匹克化學競賽中奪得一等獎第三名的好成績,並考取省城師范學校。但此時,父親卻在幹活時不幸摔傷,導致癱瘓在床。重病纏身的父親為了讓兒子能去省里安心求學,不想成為孩子的拖累而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石娃為了既照顧好父親,又不耽誤學業,決定背起爸爸上學。清晨,當其他人還在睡夢中,石娃背起父親,帶著簡單的行李,告別了他生活了16年的家鄉,走上了去省城讀書的路。迎著朝陽,向前走去。一個山區的苦孩子,以他瘦弱的身軀背起的不僅僅是一個生病的父親,他背負的是一個沉重而又充滿希望的未來。

電影里的那種貧窮真的深深刺痛了我,就是現在我想起來整個基調都是悲涼的。吃不上飯但還是非渴望學習,要好好學習才能有出路。這是時代的烙印,90後應該都是聽著這些規勸和教育長大的。看到這張圖片,還是想流淚......

以上這些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回答,謝謝大家!

《平原游擊隊》(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裡面有句台詞「平安無事啊」讓我記了五十年。

第一次看電影至今難忘。我大概6、7歲,是個白天,我們大隊中學教室放電影。當時教室外面已經圍了很多人,爸爸抱著我穿過人群,把我放在教室窗檯上,我一隻手摟著他的脖子,一隻手扶著牆,趴著窗戶玻璃,透過沒遮嚴的窗簾,裡面有點暗,跟看大戲似的,也擠滿了人,教室前面掛著的大銀幕上,人影動來動去,喇叭里傳出人影說話的聲音,帶著音樂《對世上只有媽媽好》。我那時小,不知道是什麼電影,後來我長大些了,村裡白事放露天電影,聽到熟悉的歌,哭的眼淚汪汪,我才知道電影的名字《媽媽再愛我一次》。

《碧空中的雄鷹》是我兒時看過的第一部電影。《包蘭路上的鋼鐵戰士》是第二部。這兩部電影,就現代人來說,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記得住這兩部電影。看過這兩部電影之後,沒聽說也沒有再看過這兩部電影。看這兩部電影的電影院是:沈陽市和平區沙山街的沈鐵俱樂部。

我記憶中看過的第一部電影是: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是共和國唯一一部由周總理親自導演的舞台大劇。

❿ 六七十年代的電影放映員是個「肥差」,你知道為什麼嗎

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電影放映員十分稀缺,而且想要成為電影放映員也沒有那麼容易。

閱讀全文

與六七十年代沈陽電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分日本愛情電影大尺度 瀏覽:327
印度電影大全真愛在我心 瀏覽:593
天使愛美麗電影簡介英文 瀏覽:299
怒火風暴電影完整版 瀏覽:589
東北的搞笑犯罪電影大全 瀏覽:650
大電影動畫片大全免費汪汪隊 瀏覽:453
貓和老鼠電影背景音樂 瀏覽:733
盜墓電影大全2019龍墓 瀏覽:262
十部英文勵志電影觀後感 瀏覽:662
泰國電影恐怖的降頭術 瀏覽:53
如何訂私人電影院 瀏覽:569
懸疑電影中文版推薦 瀏覽:985
1905年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瀏覽:535
冰川時代3電影粵語 瀏覽:890
催淚老電影音樂 瀏覽:296
刺馬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426
狼溪第四集免費觀看完整電影 瀏覽:382
周星馳考驗大傻智商是什麼電影 瀏覽:247
法國電影亡命天涯路電影下載 瀏覽:616
東平有電影院嗎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