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民勤電影院

民勤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2-12-30 14:32:51

『壹』 甘肅旅遊丨民勤瑞安堡 河西走廊的「喬家大院」

原標題:民勤瑞安堡 河西走廊的「喬家大院」

航拍瑞安堡

堡寨式建築

四合院一角

瑞安堡俗稱「王團堡子」,位於民勤縣城西南3.5公里處的三雷鎮三陶村,2006年榮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西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堡寨式民居,也是河西走廊民居建築的代表作。

A 瑞安堡落成贈言的春秋筆法

來民勤 旅遊 ,瑞安堡是一個必到的景點,因為它是河西走廊民居建築四合院的代表作,這種民居形式能夠保留下來的已為數不多,現存最完整的當屬瑞安堡。

瑞安堡建於1938年,是原國民黨地方保安團長民勤縣大富紳王慶雲的私人庄園,佔地5000多平方米,大小院落8個,高脊瓦房140多間。

它的建築布局比較別致,大門居中,中軸線對稱,三進院由位於中軸線上的三道大門迭次而入,呈前中後院式。第一道大門置於庄堡前外牆的中軸線上,呈拱券形,高約10.8米,寬9.2米,條石鑲基,大城磚砌築,門扇木製,外包鐵面,密施鐵鉚釘。大門內外眉背各有磚雕橫額一幅,外鐫「瑞安堡」,內刻「瑞安堡落成贈言」。

瑞安堡的落成贈言是當地士紳、舉人盧殿元題寫,贈言:「杜工部雲,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老胞興為懷,深情若揭,今瑞庭築宅,同人睹規模,思擬嘉名,謂瑞庭身任保安職責,一家瑞且為一邑瑞也,並為一國瑞也,故名義所關,取『瑞安』二字以贈之。」

這段文字我看了總覺得有點春秋筆法,團座王慶雲估計沒明白過來,反而頗為受用,但民勤的老百姓卻直接叫它是「王團堡子」,這大概是因為宅主是臧克家詩中「騎在人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因此才有這個戲謔的叫法。

瑞安堡堡身坐北向南,長92.25米,寬54.6米,佔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堡內有大小建築140餘間,整體布局中蘊含的「一品當朝」「鳳凰單展翅」的講究,卻也是這些地主庄園中的獨一份。

瑞安堡的橫式前院為「一」字,中院及左右後院為「品」字,堡門、南北文武角樓、前後內院正好是「當」字,「朝」字建築較隱匿,只有「日」「月」小院一目瞭然。南北牆一高一矮,稱做「鳳凰單展翅」,寓意展美姿而不飛走。

一個地處偏僻小縣的土財主為了追求功名利祿,如此煞費苦心,真讓人哭笑不得。

B 暗藏殺機機關密布的要塞

進入堡門是前院,沿堡門中軸線有一條長的甬道將前院和中院分為東西兩部分。前院面闊約50米,進深約26米,緊靠堡牆於門道兩側建平頂式土木結構房屋30餘間。中院較淺,面闊約50米,進深約13米,由二門東西廂房和左右倒坐圍成一迴廊式小四合院。

後院是王慶雲家庭的主要活動場所。中院、後院以中軸線上的第三道大門相隔,將外人擋在門禁之外。

第三道門略小,門額鐫有「琅嬛福地」四字,起兩脊,前為歇山頂,後為盝頂,盝頂上做一天井,兩側有耳門通入後院,後院由建築在中軸線上的五間卷棚式房屋分為東西兩院,中間由過廳將東西兩院貫通,迴廊環繞、古樸典雅。

家祠與佛堂之間為一單間迴廊四方形樓閣,名叫雙喜樓,俗名綉樓,大概是當時王家小姐的居處。

綉樓內有一架木梯,我們低頭貓腰往上攀爬到第三層,由此向北直接通往堡牆之上的逍遙宮。逍遙宮位於庄堡中軸線末端的堡牆上,三面繞廊單檐歇山頂式半亭,與前堡門樓遙相呼應。從逍遙宮看瑞安堡的全貌盡收眼底。

堡牆之上除門樓、逍遙宮外,堡牆上還建有文樓、武樓、望月亭、瞭望樓、巡房、跑馬道、女牆等等。建於堡牆東南角的文樓和東北角的武樓左右呼應。

最有趣的是,瑞安堡把軍事防禦功能放到突出的位置,堡牆全長300米,高12米,頂寬2.5米,底寬7米,牆上設跑馬道,牆外緣設高2.2米、厚0.5米的女牆,巡房和女牆上遍布射擊孔,是主要的防禦設施,射擊孔設計巧妙,兩孔為一組,里大外小,中間隔開,外面的敵人很難擊中內部的人。

而西北角、東北角瞭望樓下的巡房,樓上的哨台,軍事防禦的功能更實際一點,尤其是在哨台的外挑部分設有砸孔,遇到外襲,估計會從砸孔擲下磚石阻擊土匪來犯。

對於進攻者而言,瑞安堡就像一個機關密布的要塞,暗藏著層層凶險和重重殺機。然而,畢竟地處茫茫大漠,眾人皆貧你獨富,豈有平安可言!

C 舊時生活百態的縮影

王慶雲聘請的建築師不同一般,據說此人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建築系,他的設計理念和眼光自然非普通匠人可比。

土夯式外牆、拱券形大門、土木結構的房屋,光屋頂形式就變化出諸多手法,比如歇山、硬山、卷棚、平頂、盞頂、攢尖,讓人目不暇接。民勤一年的降水量大約在200毫米左右,而蒸發量卻在2000毫米之上,瑞安堡的堡牆因地制宜,採用了夯土牆的方法,堡牆底寬頂窄、下放上收,是河西走廊民居建築的最常見形式。

瑞安堡高大封閉的牆體在帶來安全感的同時,也帶來了通風、採光、心理壓迫等一系列矛盾。於是,聰明的建築師在這高牆之內設計了徽派建築特有的「天井」,作為採光、通風的換氣口,也暗含著聚水為財的風水講究。

瑞安堡對河西民俗文化的陳列展示,也吸引著遊客的眼球。觀看瑞安堡各個房屋間的牆上壁掛、屋中擺設、恍若時光倒流回70多年前。

據了解,這里基本是按過去主人的生活場景予以復原,其藏品多為民間徵集,讓游者能感受到舊時河西的風土人情。瑞安堡的客廳置長條桌、大方桌配太師椅,壁櫃肅立,牆面懸掛各種書畫;而廂房撲入眼底的是河西人家常見的磚砌大通炕,炕鋪羊毛氈、綉花毯,炕桌偎依炕心。炕偏頭蹲兩頭翹的和炕床子,碼放鮮艷的綢緞被褥,牆上懸掛玻璃鏡框,圖案多為花鳥人物,窗欞設計有奇思,欞孔交織,圖案巧出,很有南方大戶人家常見的窗孔風格。

伙房、庫房、擺放展櫃,多是農具日常生活用具,這些老物件早已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在瑞安堡看到這么多的實物,了解到舊時生活百態的縮影,讓人大呼過癮。

瑞安堡整個庄堡融軍事防衛、起居、游賞及園苑藝術為一體,不但對我國民居古建築研究有借鑒性,還通過影視作品聲名遠播,電影《游俠刀客傳》曾在此取景拍攝,大型紀錄片《瑞安堡尋「槍」》在央視科教頻道播出後,向世人展示民勤縣唯一一家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瑞安堡風雨滄桑70年的興衰變遷。

『貳』 用一句話表達讀朝花惜拾的感受

朝花夕拾

本書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朴實感人。

『叄』 甘肅省民勤縣都有拍過那些電影及電視

游俠刀客傳,今年八月在瑞安堡拍攝!

『肆』 「赤子情深」我在民勤一中讀書的日子·母校的印記

一個人,無論他走得多遠,飛得多高,有兩個地方他是永遠不會忘卻的,一個是故鄉,一個是母校。

我的母校有好幾所,最難忘的還數民勤一中,這不僅僅我在這里上過學,還當了一年的老師,有了這兩種身份,我便對這所學校有了一種刻骨銘心的情懷,許多東西,潛移默化地滲透了我的性格中,以至於在後來漫長的歲月里,我總是擺脫不了母校留在我生命深處的印記,這才讓我一步步地走出民勤,又走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

一九七二年,我和許多鄉下的孩子一樣,穿著黑色的粗製布老棉襖,背著口糧和行李卷兒,懷揣著對未來的美好夢想,踏進了民勤一中。那時的民勤一中,有許多外地老師,說話都蜇聲子(外地口音),我的班主任老師叫謝俊,就是蜇聲子,講著一口四川話,起初,我們聽的不太懂,後來聽得多了,這才體悟到了四川話的生動與妙處,他講課有一個特點,講到高興處,總愛手舞足蹈,像在表演,他用四川話說圓球的「球」時,總要拖著一個長長尾音,惹得全班同學鬨堂大笑。當然,也有普通話講得很好的外地老師,比如二班的班主任劉仲湘,湖南人,他是講語文的,他在別的教室里講課時,我聽到過,他的聲音很渾厚,很磁性,從教室里傳出後依然很動聽。有時,我下課了,就站在他講課的教室外面偷聽一會兒,覺得也是一種享受。當時沒有粉絲之說,如果有,我絕對是他的鐵桿粉絲。我的語文老師是龍一村,學生在背後叫她龍老婆子,其實,那時她並不老,為什麼學生們在背後那麼叫她,我實在搞不清楚。後來我大學畢業去了一中當老師,她還常常把我叫到她家去吃飯,她的女兒忽閃著明亮的大眼睛,一看我,我就不好意思地迴避開來了,卻不敢跟她搭話。其實,嚴格意義講,她應該是我的小師妹,我上高中時她上初中,早就見過面的,只是從沒說過話。那個時代,男女生之間好像隔著一道牆,誰都不好意思逾越。記得龍老師每次叫我「小唐」時,聲音總是拉得長長的,四川普通話中滿含著一種母性的溫暖,讓我感到十分親切。後來我調出民勤一中,就少有聯系了,再後來,她調到武威師范,我調到了金昌日報社,就再也沒有見到過她了。一九九八年,她病逝了,我難受了好幾天,遺憾的是,我得到消息太晚了,沒能趕去為她送行。

我到了高二,語文課換成了許向東老師。許老師給人的感覺很清高,也很有風度,衣服筆挺,走路時總是昂首挺胸腳下生風,如果用現在的話來講,他絕對是一個帥哥。他講課很有激情,動情時,眼裡常常掛滿了淚花。他先後在四中、一中當過校長,他魄力很大,走到哪裡,就把哪裡搞得有聲有色,為民勤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還有一個帥哥級老師,叫王毓英,教化學課,寫得一手好字,講課十分精彩,人也干凈利索,深受學生的喜歡。他的夫人孫老師在學校圖書館,我在一中當老師時,常到師娘那裡借文學期刊看,這無疑對我後來的寫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寫字好的還有劉敬東、閆好敏老師,他們都教政治課,都是好老師。劉老師的板書字幾乎成了我們的字帖,他在上面講課,我就在下面照著寫他的字,後來我當了老師,我的學生劉潤和在他的散文中寫到了我,說我的黑板字寫得好,他們常在下面學寫我的字,我想,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文化的傳承。好敏老師是左撇子,性子急,反應快,表達干凈利索,排球也打得干凈利索,他扣球是用左手扣,寫字還是用右手來寫,他的板書字也很漂亮,讓我學了不少。我與他一起調到四中的,他先當教導主任,後當校長,我一直是他的兵,應該說,他是我共事時間最長的一位老師。

還有一名帶有傳奇色彩的老師,叫王彥山,他青年得志,被打成右派勞改過,平反後又登上了講壇,他的語文課講得非常好,遺憾我沒有聽上,後來我成了一中的老師,常向他討教。沒幾年,他重返省城,當了省教育學院的教務主任,他本應該好好享享清福,沒想到到省城不久就去世了,是命是運乎?使人想起,唏噓再三。記得到高二時,新分來了一位年輕老師,他叫康天成。他的到來,就像校園里刮來了一縷風,一下子激活了沉悶的生活。他不僅長得帥,更重要的他的身上帶著一種新鮮和活力,好像有一種永遠使不完的勁,上了舞台,能帶著姑娘們跳洗衣舞,進了籃球場,又能成為校對的主帥,他多才多藝,吹拉彈唱,無所不能,我們的音樂課和 體育 課都是他帶的,他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同學們都喜歡他。老師中,還有馬玉浩、李恭祖、胡自力、牛映奎、許許多多,都在我的腦海里刻錄了下來,就像一卷封存了四十多年的膠卷,雖然外表黃舊,但是,一旦打開,圖像還是那麼的真切清晰。我知道,在我的性格生成的學生時代,是他們給了我至關重要的影響,給了我知識和心靈的滋養,才讓我有了今天。

民勤一中,讓我這個混沌未開的農村娃大開了眼界,覺得一切都很新鮮,老師知識淵博,學校設施齊全,男生中有才華出眾的,女生中有能歌善舞的,那時,我們班女生少,只有五個,其他班的女生也不多,男生都不敢與女生說話,大不了只偷偷看兩眼,到了晚上熄燈睡下,一時睡不著,男生們就愛拿漂亮的女生當話題,說一陣,說累了,就睡了。當時,話題最多的是三班的宋秀英,她是北京姑娘,說著一口讓我們都很羨慕的普通話,她高挑個兒,人也漂亮,穿著另類,氣質高雅,走路時,小胸脯挺得高高的,像只剛會下蛋的小母雞,給人的感覺十分高傲,當時我們背地裡都叫她宋洋人。高中畢業後,我們農村來的學生都回家當了農民,她卻直接進了縣廣播台當了播音員。記得好多次,在冬日的晨夢中,是她從廣播中把我喊醒的,然後我就冒著刺骨的寒風拉著架子車去地里送肥。沒想到2003年,北京來的一位導演在武威拍電影,邀請我去談談小說改編事宜,飯桌上,我見到了時任武威電視台編輯部主任的宋秀英,她的變化雖很大,風韻仍尚在。我談到了高中時我們暗地裡給她起的諢名叫宋洋人,講到她目不斜視地從操場走過時,我們偷看她的心情,她一下笑得花枝亂顫,說她怎麼不知道,我為什麼不告訴她?我說,哪敢呀?那時,我們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一個灰頭土臉的農村娃,即使打了招呼,恐怕你也不會理睬的。她說,我要打了招呼,她肯定會理睬的。歲月,沒有假若,人生就像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中學時,根本看不到將來,懸念總在後面。

民勤一中時,我的學習成績並不十分突出,除了語文、政治、數學好一些,其他的幾門課都是中等水平,究其原因,不是因為我在課余時間偷看了幾眼漂亮女生而分了心,主要是飢餓大大降低了我的智力。那時,家裡實在太貧窮,為了我能繼續上學,父母經常到遠親和四鄰處借賬,東家借兩毛,西家借三毛。借到了,勉強湊夠我一星期的伙食費,要是借不到,我的生活就無法保障。記得有一次,父母實在湊不齊我的供養,就在我面臨輟學時,我遠在新疆的姨娘和舅舅給了一點接濟,才讓我勉強讀完了兩年的高中。

當我每每想起這些時,心裡總有一種難以言說的苦澀,如果當時我真的輟學了,我的人生又將是怎樣的一種結果?也許我現在就在那個名叫羊路鄉唐家灣村的沙窩窩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勞作著,或者趕著一群羊,正在沙坡上吆喝著,哪能坐在舒適的書房裡,面朝大海著書立說?我感恩我的父母,給了我生命與無私的關受;我感恩我的母校,給了我知識和開闊的胸懷;我感恩我的老師,給了我心靈的滋潤和人格的修煉。多少年過去了,當我想起大學畢業時的情景仍然清晰如昨,我最初是被分到了縣公安局,工作半年後,上面要求專業歸隊,安排我到一中去當老師,我愛我的母校,覺得能與我敬仰的老師一起工作,那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於是,我就毫不猶豫地去了一中。

到一中後,我被安排到初中一個落後班去當班主任,那時的我,對一切都感到很新鮮,也快樂,我根本不在乎是不是落後班,只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虛心學習,天天向上,服從領導,團結同志。到第二學期期末,學校通知讓我去上五七幹校上學,主要任務是一邊勞動,一邊改造思想,據說是縣上分了學校一個名額,學校就分到我的頭上。當時一聽,頭就大了。我是一個剛出校門小青年,沒有必要再去上五七幹校進行勞動改造,更重要是,我的父親重病在炕,還需要我每星期回去照料。於是,我堅定地說了兩個字:不去!走出領導辦公室,一股寒風襲來,一關門,發出了哐當一聲巨響,我一下緊縮了身子,那是一九七八年的冬天,風刺骨,天很冷。

就在這學期放假前的一次教職工大會上,領導突然宣布了縣文教局的決定,把我調到了鄉下的一所中學。我一下被搞懵了,在之前,我一點兒都不知道,學校從來沒有給我談過話,文教局也從來沒有打過招呼,一紙調令,彷彿一刀,在我的心上拉開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領導讓我說幾句離別的話,我腦子里一片空白,搖了搖頭,什麼也沒說,從領導的手裡,接過學校給我送的一個精美的筆記本,從此,母校就像一道遙遠的背影,永遠留在了我的身後。

我原本就是農民的兒子,從城裡來到鄉下,我沒有什麼不習慣的,問題是,這樣走出校門,對我將意味著什麼?人們不可能知道我被真正調動的理由,只知道一中不要我了,除了說明我的能力水平太差,適應不了那裡的工作,還能說明什麼?

從那時起,我見了人總是灰溜溜的,心裡卻暗暗下了決心,總有一天,我要超越他,那位給我發筆記本的領導,我要讓他知道,他曾經傷害了一顆年輕的心,從此也改變了一個年輕人的命運。

2004年,我移居到珠海,正式走了專業寫作的路。每當我站在南國的海邊遙望天邊,回望走過的路,回想起曾經的人,無不感嘆萬千,有些事,讓人溫暖如初,有些事,很難回首。如果我當時繼續待在縣公安局,一定破了不少大案要案,即便當不上局長副局長,至少也能成為一位德高望眾的老刑警。如果我不從民勤一中調出來,也許我就會像我的老師一樣,勤勤懇懇地當一輩子園丁,三尺講壇寫春秋,一腔熱血育新人,如是,那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可是,我卻偏偏選擇了與命運較勁,才有了今天的風景。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做夢和不斷圓夢的過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有著不同的夢,當你圓了舊夢,新夢又開始了。人就是在這種周而復始的過程中不斷地調整著座標,不斷地走向美好,直至生命的盡頭。

從1978年年底,我走出一中的校門後,直到1998年,我曾無數次地從母校的門前路過,卻再也沒有邁進去半步。我不是不思念我的老師,也不是不愛我的母校,正因為思念,也正因為熱愛,才使我下了決心,等我取得了能夠讓我的母校引以為自豪的成績後,我以學子的身份來向她匯報。1998年,我發表在《十月》《小說家》《飛天》《小說月報》等刊物上的反映家鄉生活的小說,結集為《悲情騰格里》正式出版後,我去民勤參加簽名售書活動。沒想到我的中學老同學,時任一中校長的孫毅仁先生聽到後,讓我來母校搞一次簽售活動,我欣然答應了。20年了,當我再次走進我的母校時,變化大得驚人,高樓代替了過去的平房,殘留在我腦海中的影子盪然無存了,唯獨城牆角下的操場,還在那個位置,只是通過修整後,變得整潔大氣了許多。當我站在天橋上遠眺時,心裡不覺生出了無限的感慨,從民勤一中這所名校里,一代又一代,不知走出去了多少優秀的人才,而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作家,相比於考上清華北大的,相比於在政界叱吒風雲的,我又算得了什麼?想起我被調到鄉下後產生的「超越」之類的想法,又是多麼的狹隘與淺薄?在售書前,我坐在主席台上,面對幾千名學生,激動地說:「我曾為我是民勤一中的學生自豪過,我曾為我是民勤一中的老師慚愧過,自豪是因為母校很出色,慚愧是因為自己的知識很薄弱,如今,當我又一次踏進了我的母校,感覺有一種遊子回到母親懷抱的溫暖,親愛的師弟師妹們,請不要羨慕我今日的輝煌,只要努力,我的今天將是你們的明天!」

時光太瘦,指縫太寬,一晃,又是二十年過去了,從民勤一中畢業到現在,已經四十年了,我也即將到了花甲之年了,許多東西已經被歲月的風霜雪雨洗刷得乾乾凈凈,唯獨對母校的 情感 ,對老師的思念,卻越發的真切和清晰。我知道母校肯定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的老師肯定又老了許多,希望能在母校九十周年大慶時,再回一趟母校,再看一回老師。

作者簡介: 唐達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民勤縣人,出生於五十年代中期,著有《沙塵暴》《一把手》《二把手》《破局》《雙排扣》等十六部長篇小說。作品曾多次榮登全國暢銷書排行榜,並被《羊城晚報》《華商報》《揚子晚報》《蘭州晚報》等全國各地三十多家媒體全文連載過,在喜馬拉雅聽書網播出,受眾達六千萬人次,曾獲冰心文藝獎、敦煌文藝獎,三次獲黃河文學獎。長篇小說《後台》被改編成連續劇《華容道二》,在各大衛視播放過。長篇小說《官太太》被翻譯成越文出版並被改編了越南版的電視劇,《雙排扣》被翻譯成日文版。

閱讀全文

與民勤電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分日本愛情電影大尺度 瀏覽:327
印度電影大全真愛在我心 瀏覽:593
天使愛美麗電影簡介英文 瀏覽:299
怒火風暴電影完整版 瀏覽:589
東北的搞笑犯罪電影大全 瀏覽:650
大電影動畫片大全免費汪汪隊 瀏覽:453
貓和老鼠電影背景音樂 瀏覽:733
盜墓電影大全2019龍墓 瀏覽:262
十部英文勵志電影觀後感 瀏覽:662
泰國電影恐怖的降頭術 瀏覽:53
如何訂私人電影院 瀏覽:569
懸疑電影中文版推薦 瀏覽:985
1905年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瀏覽:535
冰川時代3電影粵語 瀏覽:890
催淚老電影音樂 瀏覽:296
刺馬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426
狼溪第四集免費觀看完整電影 瀏覽:382
周星馳考驗大傻智商是什麼電影 瀏覽:247
法國電影亡命天涯路電影下載 瀏覽:616
東平有電影院嗎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