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預售但有的電影院沒有
電影院還沒有這部電影,說明電影院還沒有引進這部電影啊,雖然只是預售,如果說你要放映的話,是需要很多商業費的。
『貳』 世界上第一部運用閃回的電影是
「老片回放」今晚開始播 《西廂記》最早運用閃回
回答於2005-12-06
《勞工之愛情》出品年代最早 《西廂記》最早運用閃回
《勞工之愛情》
《西廂記》
信報訊(記者宗珊)為了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從今天開始,BTV-8的《老片回放——紀念中國電影百年》節目將每天播放一兩部中國早期電影作品。今天推出的是《勞工之愛情》和《西廂記》。盡管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這些影片已很「古老」,但是每部電影片里片外的故事卻永遠年輕,觀看這些影片讓我們在黑白的光影世界裡懷想過去的時光。
昨天記者采訪北京大學藝術學系副教授李道新時,他先為我們講述了《勞工之愛情》背後的故事。《勞工之愛情》是中國電影資料館現存最早的一部中國影片。出品於1922年的這部喜劇短片,又名《擲果緣》,是目前中國收藏的出品年代最早的故事片。雖然長度只有短短的22分鍾,卻較好地運用了無聲片特有的「鏡頭語言」,許多畫面都簡潔、明快,可謂是一語中的。故事情節不復雜,但充滿生活的樂趣,劇中所謂的「勞工之愛情」其實指的就是一個出身木匠的小商販怎樣贏得意中人的芳心,他能如願迎娶對門醫生的女兒嗎?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該片算得上是一部較為成熟的愛情喜劇短片。尤其是在喜劇元素方面,有不少可圈可點的小幽默,比如:三角規量西瓜、刨子削甘蔗、小繩索傳遞水果。而首次採用的兩次曝光、高速攝影等也讓這部影片製作上顯得很成熟。其中的男女主人公擲水果傳情的設計,更是取材於我國古代美男子潘安的典故。據當時報紙評論:「予午後往觀,雖入場尚不很遲,可是上下前後的座位,都已被捷足先登者佔去,偌大劇場,幾乎擠得水泄不通,慢說座位,便是找一個好好站立的地方,也是很不容易。」聽了李老師的講述,真是讓人想要一睹為快。
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研究員高小健,昨天也向記者介紹了《西廂記》背後珍貴的歷史故事。
《西廂記》是導演侯曜1927年拍攝的影片,別看《西廂記》故事情節幾乎家喻戶曉,可這個版本既是改編最早的電影版本,又是一部早期古裝片,千萬不能錯過!在播放電影之前,特邀的電影研究專家還將介紹導演侯曜鮮為人知的傳奇經歷。侯曜的主要作品有《棄婦》、《一串珍珠》、《血肉長城》等,並拍攝了一些抗戰影片。《西廂記》中的兩位女主演林楚楚、李旦旦的人生故事也頗為不俗。
據高老師介紹,導演侯曜畢業於東吳大學,1922年就參加了著名的文學研究會,他的一生也是傳奇的一生。《西廂記》應該被看作他的代表作。題材古典、風格神奇,大膽運用特技。其中,中國影壇最早運用閃回手法、特大毛筆的使用、杜確將軍與孫飛虎兩軍交戰的大場面、字幕較少都是片中值得驕傲的亮點。古裝、愛情、喜劇和武俠類型的整合能力也使得該片讓人不容忽視,同時也是最早進入西方電影市場的中國電影。英法等國媒體(如《泰晤士報》)發表評論,高度評價此片。中國電影資料館館藏的這部《西廂記》只有40分鍾,但是1994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從歐洲徵集,經過修復的,已能放映50分鍾。從「紙上的西廂」真正變成「眼底的西廂」。
據高老師介紹,上世紀30年代後,導演侯曜到香港創業,編導了一些抗戰影片。1942年日寇攻陷新加坡,大肆搜捕抗日人士,當時侯曜正在新加坡,也在搜捕之列。一日,日寇把一批抗日人士拘捕在一起,硬指其中一個是侯曜,並要當眾斬首。在場的侯曜不忍心同胞替他送死,勇敢地挺身而出、慷慨就義,年僅39歲。目前存留的侯曜執導的影片只有《一串珍珠》和《西廂記》兩部,侯曜用自己的電影和生命為民族作出貢獻。
『叄』 貴陽看電影需要核酸證明嗎今天
現在情況變化太快,直接撥打目的地的防疫部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