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看完《你好,李煥英》沒哭的人是怎樣的人當初你看完之後哭了嗎
岳雲鵬講過一個笑話:說在紐約演出的時候,他唱五環之歌,台下一個阿姨哭的稀里嘩啦,問她這是咋了,阿姨說,我走的時候,才是三環,現在都修到七環啦,嗚嗚嗚……
每個人的悲傷喜悅,笑點淚點不盡相同每個人的悲傷喜悅,笑點淚點不盡相同,這是必然的,不然這個世界就太無趣了。
最後補充一句,這片子我和我媽一起看的。剛才我問她,如果能穿越,你還會嫁給我爸嗎?我媽說:「人不會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B. 為什麼我看了《你好,李煥英》沒有哭
《你好,李煥英》作為春節檔的黑馬,憑口碑票房反超《唐人街探案3》,成為春節檔票房最高的電影,無數人沖著賈玲的母女情進了電影院,很多人被她的真摯感動,說前半段笑得開心,後半段,哭成狗。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去看了,沒有哭,也沒有笑。我一直在想是我笑穴不夠發達,還是神經不敏感,那樣溫情的故事,我竟然能做到無動於衷。
過完年這段時間,我特別累,特別迷茫,就是感覺什麼都不順,就連去看電影,都是買得《人潮洶涌》,然後蹭得《你好,李煥英》看,幸好,我們這個小縣城的電影票查得不是很嚴。有了電影票都能進去,至於你是去看什麼,就看你的機靈勁了。
都說李煥英是一部好哭的電影,因為其中的母女親情,戳中了大家的痛點。可能是我從小媽媽就去世了,對於媽媽沒有太多感情,自己作為一名新手媽媽,我的孩子才5個月,也感受不到孩子對於媽媽的依戀。所以無論電影如何設置,我總是哭不出,笑不出。
但是作為一名哺乳期的媽媽,這個時候,我卻開始害怕了,我發現,在電影院里不會哭和笑是因為我麻木了。帶孩子帶得我失去了正常的共情能力。所以,明明可以捧腹大笑,我就像一個木頭人坐在那裡,明明母女之間的互動那麼感人,可是我依然麻木不仁。
有時候孩子的出生可以給人救贖,讓她看到人間的希望。
但是有時候孩子的額出生,會把原本活潑的母親變得麻木不仁,甚至換上抑鬱症。
所以,這部電影,與其讓我去尋找共情,不能讓我找找自己身上的不足,爭取做一個正常人。
電影中是「子欲養而親不待」而我面對的是如果我倒下了,我家小孩以後就沒有母親可以依戀了。
所以,我要堅強地活下去,做一個堅強的母親。可以像普通人一樣,可以哭,可以笑。人間的酸甜苦辣都可以去體會一個遍,但是一定要保有初心。不要讓自己永遠沉浸在痛苦的深淵中。
我要做一個堅強又幸福的人,不留下李煥英的遺憾。
C. 看完《你好,李煥英》沒哭的人是怎樣的人
我覺得看了李煥英沒哭的人,是普通人,和看了李煥英感動不已的人一樣普通,也許比例都一樣多。這是因為,一個人看了文藝作品感受到觸動,是因為心中的某個情結被碰觸到了。那些看哭的人或許是因為自己的成長經歷和電影里有相似之處,或許是因為渴求有一個像李煥英一樣的母親,或許是心中本有一些傷心事需要借著電影來抒發一下自己的情感。也有人也不是因為感動於李煥英這個偉大母親的形象,而更有可能被其他地方觸動到了,例如那個脫發的姑娘觸動到了自己的脫發被嘲笑經歷,感同身受。而沒有看哭的人,很有可能是這部電影沒有碰到他們心中的情結。
D. 看《你好李煥英》後遺症,這部電影有什麼教育意義
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沒有哭,走出電影院我哭了,而且哭出了聲~,因為我的電瓶車被偷了。
現在的人都太能裝了,一個電影而已,非得要看什麼教育意義,你那麼喜歡接受教育,你乾脆再接受一遍九年義務教育得了。《你好李煥英》其實就是一部喜劇而已,雖然是喜頭悲尾,但還是一部喜劇,並沒有什麼教育意義,如果你從中解讀到了什麼,那也僅僅是你的主觀臆斷罷了。
我個人覺得這部電影挺好的地方就是前半部分,後半部分有些傷感了,因為是喜劇嘛!人們現在養成了一個習慣,如果這電影看不哭自己,那就不是好電影。這是一種曲解,一種無知。
E. 《李煥英》獲優秀影片獎,台下的張小斐哭了,你對這一幕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第3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上,電影《你好,李煥英》獲得了優秀影片獎,賈玲被邀請上台發表獲獎感言,賈玲感謝了所有該感謝的人,更是著重的感謝了她的母親“李煥英”,領獎台上,賈玲臉上是掛著燦爛的笑容,但聲音是哽咽的,眼睛裡有淚花,她說過幾天就是她媽媽的生日,自己終於可以拿獎杯給媽媽看了。
如果說《你好,李煥英》能夠打動觀眾,那也是被她和媽媽的這段感情打動的,賈玲這不是在做電影,而是用這種形式來懷念她的媽媽而已。這個優秀影片獎更多的也是她和媽媽的情。中國人是重感情的,在眾多情感中對母愛的情最重,更願意歌頌母愛。大眾電影百花獎也是觀眾投票,《你好,李煥英》在題材上還是比較占優勢的,所以能夠拿到這個獎也實屬正常。
F. 大多數人都說《你好,李煥英》很感人,那沒哭的人是怎樣的人
沒哭,真的是因為李煥英和賈曉玲的關系在我家是不成立的。如果,我闖禍、被叫老師、不好好學習只考49分,我媽可能會打斷我的腿。如果,我沒考上本科還偽造錄取通知書讓父母在升學宴上丟人,那我估計當天就被我媽掃地出門了。李煥英這樣無限包容無條件支持自己孩子的媽媽不是我媽媽,我媽媽只會說「你怎麼這么笨」「你什麼事都幹不成」。
電影本身的設定很跟美好,但更多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猜想父母,希望父母如此選擇,多少都有些一廂情願的想像成分在里邊。為人父母辛苦一輩子的人,內心往往是和電影不一樣的答案,所以看了電影,不太容易被擊中淚點,只是覺得故事很美好,但實際生活不會這么回事。
G. 電影《你好,李煥英》哪個瞬間戳中你的淚點
在影院和朋友看了電影《你好,李煥英》。因為看過這個小品,哭得我用掉了半包紙巾。
所以看電影的時候,我特意准備了兩包紙巾,一直強調這個電影有多感人。
母親明白女兒的心意,但她認為女兒的存在,比自己的幸福還要重要,所以突然就同看起來懦弱平庸的男人(賈曉玲真實的父親)領證結婚。
第四次在吃飯時,母親雖沒有點破,卻說出了自己的對女兒的重視和鼓勵,認為女兒一生開心就足夠了,這是自己最大的願望。這些都做完以後,其實母親已經瀕於死亡,她夢中的色彩也逐步剝落,最終徹底消失。電影其實只是一個普通不能再普通的母親,對於女兒深厚的愛,就是因為愛女兒,母親才默默的配合那個夢中虛擬的女兒,做了很多的事情。可惜,這終究是一個夢,現實中的賈曉玲是看不到這一切的。不過母親也不在乎,只要未來女兒生活的幸福,自己也就滿足了。
電影中還有很多很感人的細節,在這里就不一一劇透了。但我覺得它真的是一部真實而又溫暖的片子。
有不少網友說這部片子過於煽情了,說整個電影院就自己沒哭感覺很奇怪。其實也沒必要對自己不共情或者不悲傷而感到奇怪。因為每個人的淚點和經歷不一樣。但我們要學會熱愛世界且溫柔對待旁人,有時候不打擾他人的歡喜也是令人開心的一件事。就像李煥英就算知道一切,她也不去戳破賈曉玲一次次看似愚蠢而自責的舉動。正是因為她愛她的寶。
最後,我還想說,一定要珍惜眼前人,好好對待自己的親人。別讓「子欲養而親不待」成為自己的遺憾。
H. 看完《你好,李煥英》沒哭的人是怎樣的人
《你好,李煥英》是一部優秀的電影,我自己認為優秀在於是一部由女性導演與女性主演組成的電影,並且敘述出了一個流暢的故事。
但劇情本身並不是這部作品的加分項,因為這是一個很難讓60 70年代的父母共情的電影,李煥英和賈曉玲的關系在大部分家庭是很難成立的,闖禍,叫老師,考試考49分,沒考上本科偽造錄取通知書讓父母在升學宴上丟人,正常的父母是很難用電影中一笑了之的方式對待的。
電影中「我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快樂就好」這種話基本上現實中只會出自於對自己的孩子毫無希望的父母之口,或者說根本不會出現,在大部分父母眼裡,父子與母子關系是一個不平等的關系,「養兒防老,積谷防飢」「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經常被使用的俗語,「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當面教子,背後教妻,子不言父之過。」孩子通常被看成是血脈的延續,教育變成了被套上了一種「報恩」外殼的商業化投資行為,希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可以由自己的孩子去完成,才是大部分家庭的常態。
然而大部分的年輕人更能對這部電影共情的原因是,電影中「健康快樂就好」更契合現在8090年代年輕人對自己的孩子,或者說設想的未來的孩子的期盼,希望孩子對自己是完全平等的關系,對自己可以直呼其名,認為父母與孩子是兩條軌道上的獨立的個體,互相糾正,求同存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更覺得何德何能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完成階級跨越。
所以可以發現大部分對這部電影大加贊賞的或者說被感動到流淚的群體集中在了8090年代的人身上,但是對於上一代的人來說,這部電影並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甚至會覺得是一個有點讓人尷尬的劇情。
I. 看完《你好李煥英》之後,你有哭嗎
引言:賈玲她是我國著名的小品女演員,也參與過很多電影的拍攝,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歡樂。賈玲拍攝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部自導自演的電影。這部電影的火爆程度也是超乎了賈玲本人的想像,它的票房讓很多人為之驚嘆,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部電影,他的名字叫做你好,李煥英。
三、電影成就
這部電影的票房收益超乎了人們想像,這部電影也是讓賈玲成功成為全球票房最高女導演,並且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第十二部票房超過了三十億元的影片。這部電影最後票房高達50多億,並且在最後這部電影宣布延長上映,最後官方也是宣布在全球多個國家進行播放,例如北美,英國等一些國家。因此感興趣的玩家可以去觀看一下。
J. 你好李煥英口碑第一票房逆襲,你有在電影院里哭慘了嗎
在春節檔播出的電影當中,《你好李煥英》因為口碑的原因票房成功的逆襲了,並且我認為《你好李煥英》也同樣是非常非常不錯的一個電影的。所以我認為《你好李煥英》也同樣是非常不錯的,並且也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電影。
所以我認為在觀看這個電影的時候,我也是哭慘了,所以我認為這個電影他還是非常不錯的,並且這個電影裡面的情節也同樣是非常讓人感動的電影,所以我在觀看這個電影的時候,我在電影院也是感動到哭了,所以我對於這個電影的評價也同樣是非常非常不錯的,並且我認為這個電影也同樣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