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影視剪輯會侵權嗎
網路上剪輯的視頻傳播算侵權,如果你未獲得視頻上傳者的同意,然後擅自下載之後進行編輯再次傳播,就構成侵權。
《著作權法》規定:錄音錄像製作者使用他人作品製作錄音錄像製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錄音錄像製作者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應當取得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
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已經合法錄制為錄音製品的音樂作品製作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
修訂情況
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進行第一次修正。
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進行第二次修正。
2012年3月31日,根據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國家版權局草擬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改草案)公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截至2012年7月31日。
B. 剪輯網上視頻侵權嗎
剪輯網上視頻不是一定會侵權。如果當事人依法獲得著作權人許可,並向其支付報酬的,不是侵權;但如果未經許可,歪曲、篡改他人視頻作品、剽竊他人視頻作品的,是侵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二)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
(三)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剽竊他人作品的;
(六)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七)使用他人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等。
C. 剪輯再發布算侵權嗎
這個應該算一點,不過大部分公司不會追求的,畢竟起訴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只要不觸碰底線就行。
另外,在剪輯方面盡量把自己獨特的語言特點說好就行,自媒體這東西首先就是語言,語言的撰寫力度直接影響了短片的觀看者的感受以及說服力。
所以說,剪輯一般不會被起訴的,只要不在商業用途上利用就沒有事情。
只要畫面是人家的,尤其是影視劇的肯定算侵權,關鍵是看人家追不追究你的責任。如果是想做自媒體內容,那還是在原創內容上花點心思吧。
算侵權,如果說只是為了 娛樂 欣賞個人用途沒有問題。如果說是以盈利為目的,建議還是要徵得同意再發布。
嚴格管理包括網民上傳的類似重編節目,不給存在導向問題、版權問題、內容問題的剪拼改編視聽節目提供傳播渠道。對節目版權方、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影視製作機構投訴的此類節目,要立即做下線處理。
二、加強網上片花、預告片等視聽節目管理。各視聽節目網站播出的片花、預告片所對應的節目必須是合法的廣播影視節目、網路原創視聽節目,未取得許可證的影視劇、未備案的網路原創視聽節目,以及被廣播影視行政部門通報或處理過的廣播影視節目、網路視聽節目。
對應的片花、預告片也不得播出,製作、播出的片花、預告片等節目要堅持正確導向,不能斷章取義、惡搞炒作。不能做「標題黨」,以低俗創意吸引點擊。不得出現包括「未審核」版或「審核刪節"版等不妥內容。
三、加強對各類節目接受冠名、贊助的管理。廣播電視節目、網路視聽節目接受冠名、贊助等,要事先核驗冠名或贊助方的資質,不得與 未取得《信息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非法開展網路視聽節目服務的機構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包括網路直播、冠名、廣告或贊助。
四、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各省級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要指導監督轄區內廣播電視機構、視聽節目網站進一步健全節目內容管理制度,把相關管理要求落實到位。
剪輯水很深,量力而行,把握好尺度
我也是打算從事這個,但是剛開始不這樣剪輯,別的真的也不會太多,這是最簡單的剪輯了吧,一起努力越來越好吧
1.如果你剪輯的是電視劇或者是電影中的片段,應該不會侵權。因為你截取的電影片段。別人看了你的片段會更期待看到這個電影。為這個電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宣傳作用。即使電影的版權商看到了你的剪輯視頻也不會去告你侵權。
D. 剪輯電影侵權嗎
未經他人允許的影視剪輯屬於侵權行為。為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不按著作權法規定的使用條件,擅自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行為具有違法性。著作權是一種絕對權,任何人都負有不能侵犯該項權利的義務。行為人主觀有過錯。所謂過錯,是指侵權人對其侵權行為及其後果所抱的心理狀態,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如果剪輯的人沒有經過著作權人的同意,是不能進行私自剪輯傳播的。著作權人可以要求侵權人停止侵權,並賠償損失。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剽竊他人作品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視聽作品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使用他人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
未經視聽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人、表演者或者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出租其作品或者錄音錄像製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出版者許可,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的;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或者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或者錄制其表演的;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E. 影視劇剪輯屬於侵權嗎
影視剪輯是否屬於侵權?還是處於一個模糊的地帶?因為他用的這些剪輯的素材全都是有版權的影視綜藝。但是這個剪輯的內容又是他自己付出了勞動,並且加上自己的一些角色才剪輯出來的。所以這實際上也算是他自己的勞動。所以還是比較模糊的。不知道這個勞動成果究竟算誰的?是算影視方的還是這個剪輯的人自己的?但是好像法律上是有規定的。因為超過多少分鍾的剪輯,算是侵權。所以他們就算是在自己的視頻中用別人的影視也是會用幾分鍾而已。這樣就不會造成侵權。
不過還是有一些剪輯大神,他們非常會剪輯各種搞笑的影視劇。然後加上一些自己後期的配音和影視加工,那麼就屬於二次加工了。這些一般是不會被舉報和起訴的。
F. 剪輯視頻是否侵犯版權
因為別人在剪輯視頻的時候一般也會加入一些文字說明,也就是會加入自己原創的一個部分,所以才發布到一些平台上去,賺取粉絲量和閱讀量的時候,是不會涉及到侵權的。不涉及侵權有以下原因:
第一、有的有註明出處。
第二、有的只是為該作品提供素材。
第三、這些被盜的原視頻本身沒有追責說明要求。
第四、這些被盜後再發表的不涉及商業性,本質上並沒有損壞原作者的權益,反而還起到了一定的宣傳作用,對被引用方也有利益。
剪輯視頻侵權原因
第一。同質化的內容平台里太多。火爆精彩的影片都被很早入行的大V及剪輯高手剪輯過。他們剪輯的影片都是原創保護的,你再剪相同的影片發布後,平台檢測後會推送給這些大V,讓他們自己審核你發布的視頻,他們看到相同的內容,一般會申請原創保護,你的內容就會提示遭到侵權。
第二。視頻內容的完整性。一部好的剪輯視頻,最起碼要有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讓觀眾看了以後,能知道這部影片到底講了什麼,是什麼樣的故事情節,要有明確的主題思想。
第三。關於剪輯視頻的製作方面。剪輯的每個片段要銜接,流暢。根據片段的故事內容要加合適的配樂,此外,你還應該在剪輯的剪輯的視頻中,加上電影的名字。
G. 影視剪輯涉及侵權嗎
影視剪輯涉及侵權嗎
影視剪輯涉及侵權嗎,短視頻圈一則大消息,全網炸鍋,更有網友稱,抖音快手B站有一堆Up主要失業了。在短視頻平台上,以影視劇剪輯內容為主的賬號眾多,影視剪輯涉及侵權嗎。
今日,據國內媒體報道,12月15日,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了《網路短視頻內容審核標准細則》(2021),協會組織有關短視頻平台對2019版《細則》進行了全面修訂。
新版《細則》規定,短視頻節目等不得出現展現飯圈亂象和不良粉絲文化,鼓吹炒作流量至上、畸形審美、狂熱追星、粉絲非理性發聲和應援、明星緋聞丑聞的」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路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的」等內容。
相信經常看短視頻平台的同學,都刷到過一些博主發布的3分鍾看完一部電影、x分鍾快速看大片」的影視剪輯片段等短視頻。
這些視頻時長大多隻有2到5分鍾,並配以花式字幕進行注釋,號稱能以最短的時間讓網友們看完相關影視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份,有50餘家影視公司、五大長視頻平台及影視行業協會發出聯合聲明。
他們在聲明中呼籲,廣大短視頻平台和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尊重原創、保護版權,未經授權不得對相關影視作品實施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侵權行為。
近年來,互聯網視頻行業快速發展。其中,短視頻以其方便快捷、喜聞樂見等特點迅速催生並占據了市場,成為互聯網流量經濟中的新興力量。與之相伴,有關知識產權特別是版權等方面的問題不時發生,尤其是影視劇等長視頻與短視頻之間的版權糾葛,引起各方關注。
短視頻作品的產生,大致有這樣幾類:一是原創的短視頻,二是演繹已有作品形成的短視頻,三是切條、搬運、剪輯已有影視劇或網游作品等長視頻作品形成的短視頻。新著作權法及其配套法規以及司法解釋對上述三大類短視頻作品已經給出了調整規則。原創的短視頻,一般情況下版權歸創制者所有,如有合同約定則從約定;演繹已有作品,經原作品版權人同意的情況下,就演繹後的短視頻作品享有版權;切條、搬運、剪輯已有影視劇或網游作品,只有在構成合理使用的情況下,短視頻作品才能當然取得合法身份,否則,該切條、搬運、剪輯行為是性質較為嚴重的版權侵權行為。視頻行業內的長短視頻版權之爭最主要的表現即為此種未經許可的切條、搬運、剪輯行為。
從某種程度上說,長短視頻版權之爭的實質是利益之爭。作為新興視頻行業的短視頻,與電影、電視劇等長視頻的利益博弈,應將其引導為共贏的良性競爭,而不應該成為相互內卷的零和博弈。短視頻興盛於傳播方式和大眾趣味的更迭,但絕不能讓其成為消亡傳統產業的殺手。互聯網內容產業中的短視頻行業,為了提高供給效率和變現能力,光靠原創短視頻難以滿足受眾的要求,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地要使用電影、電視劇、網游作品等長視頻的內容。任何行業都有其運行規則和法律法規要求。短視頻使用長視頻作品,不能是簡單化的「拿來主義」,應遵守應有的行業規則和既定的法律規則,該授權的授權,該付費的付費。為了真正提高產業效能,可利用互聯網平台的資源集合優勢,考慮以平台間合作的方式從根本上打通平台間的作品版權授權利用機制。
在當前長短視頻版權合作機制仍不完善的情況下,短視頻平台應從版權法的既定規則出發,履行視頻版權保護義務。短視頻平台是視頻內容上傳和傳播的集散地,扮演著內容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其版權注意義務相對較高。在短視頻平台以自己的名義提供他人視頻作品的情況下,如果構成未經權利人許可的非法傳播,平台要承擔直接侵權的不利後果。在短視頻平台為用戶上傳並傳播他人視頻作品提供便利或輔助的情況下,平台也可能承擔間接侵權的責任。當前,短視頻平台方尚沒有完全建立起合乎版權法要求的.商業模式和作品傳播規則,甚至有的平台試圖以灰色地帶或轉嫁責任等方式來逃避應盡的版權保護義務,這是不可取的。實際上,在互聯網早期出現時所給予網路服務商的所謂「技術中立原則」和「避風港規則」免責規定,是指向純粹以技術服務(而不對內容進行任何干預)為特點的自動接入、自動存儲、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和搜索鏈接這幾種特定的網路服務商,其他網路服務商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可以獲得版權義務的豁免。作為內容提供平台的短視頻平台,並沒有適用「技術中立原則」和「避風港規則」的法律基礎。
從短視頻平台版權治理的角度看,首先,應進一步明晰已有版權規則的法律適用,注意從規則制定和規則解釋上澄清版權侵權責任和免責規則的適用條件。其次,要注意司法裁判的准確性和統一性,通過司法裁量保護原創短視頻、保護長視頻版權、追究短視頻侵權責任,樹立司法裁量確定性標准。再次,對某些短視頻平台連續、長期侵犯版權的行為,應給予版權行政處罰的責任追究,營造短視頻行業和版權產業的良好生態。最後,要建立行業自律機制,鼓勵和促使短視頻行業主動建立版權保護的過濾措施和行業版權規范,實現視頻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短視頻最嚴新規:不得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友炸鍋:抖音B站博主,要倒一大批?
短視頻圈一則大消息,全網炸鍋,更有網友稱,抖音快手B站有一堆Up主要失業了?
來看看到底咋回事。
網路短視頻內容審核標准細則:
不得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
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12月15日發布《網路短視頻內容審核標准細則》(2021)。其官網文章稱,協會組織有關短視頻平台對2019版《細則》進行了全面修訂,對原有21類100條標准進行了與時俱進的完善。針對社會高度關注的泛娛樂化、低俗庸俗媚俗問題的新表現,以及泛娛樂化惡化輿論生態、利用未成年人製作不良節目、違規傳播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節目片段、未經批准擅自引進播出境外節目等典型突出問題,為各短視頻平台一線審核人員提供了更為具體和明確的工作指引。
記者注意到,新版《細則》規定,短視頻節目等不得出現「展現『飯圈』亂象和不良粉絲文化,鼓吹炒作流量至上、畸形審美、狂熱追星、粉絲非理性發聲和應援、明星緋聞丑聞的」「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路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的」「引誘教唆公眾參與虛擬貨幣『挖礦』、交易、炒作的」等內容。
剪輯號、電影解說、B站鬼畜區
冬天來了?
《網路短視頻內容審核標准細則》一共有100條內容,但第93條無疑讓廣大網友炸開了鍋
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路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的;
這一條最為致命,影視劇剪輯門檻較低,容易上手,因而吸引了眾多參與者。在短視頻平台上,以影視劇剪輯內容為主的賬號眾多,粉絲數量巨大。
據此前證券時報統計,以抖音平台為例,目前該平台上粉絲數量超過百萬,且更新較為活躍的影視劇剪輯博主超過100名。某頭部博主共發布剪輯後的影視劇視頻343個,點贊量達到1.7億,平均單個視頻點贊量近50萬。
《2020中國網路短視頻版權監測報告》顯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該中心對10萬多名原創短視頻作者、國家版權局預警名單及重點影視綜藝作品的片段短視頻進行監測,累計監測到3009.52萬條疑似侵權短視頻,涉及點擊量高達2.72萬億次。
證券時報此前報道稱,目前抖音、快手均規定,直播影視劇、節目需要先取得相應的版權,在沒有版權的情況下播放屬於違規操作。但對於影視劇剪輯傳播行為,兩大平台的規則要模糊很多。
如抖音僅在審核規則中提到,作品含有對影視綜藝內容進行低成本剪輯、錄屏、圖片輪播等行為屬於不合格,但何謂「低成本剪輯」,平台並未明確。
4月9日,包括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等行業協會,愛奇藝、騰訊視頻等視頻平台,正午陽光、華策影視等影視公司在內的70餘家單位發布聯合聲明。
聲明提到,大量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未經權利人授權,將影視作品任意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引發一系列盜版侵權問題和糾紛,嚴重侵犯影視作品權利人合法權益,甚至損害影視作品的完整性、曲解影視作品內容的主旨原意,影響影視行業長遠發展。
聯合聲明指出,將對目前網路上出現的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針對影視作品內容未經授權進行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行為,發起集中、必要的法律維權行動。
4月28日,國家電影局網站顯示,針對當前比較突出的「XX分鍾看電影」等短視頻侵權盜版問題,配合國家版權局繼續加大對短視頻侵犯電影版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堅決整治短視頻平台及自媒體、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未經授權復制、剪輯、傳播他人電影作品的侵權行為,積極保護廣大電影版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而在6月3日,在成都舉辦的中國網路視聽大會上,長視頻平台的高管們齊發聲,痛批短視頻盜版、侵權現象。
愛奇藝CEO龔宇稱,「長久以來,這種對長視頻內容的拆解式速看,既侵犯了影視作品的著作權,又消解了影視作品的藝術價值。這不僅打擊了頭部創作者的創作熱情,更破壞了市場的正常秩序,影響了行業的長期發展,最終導致用戶、創作者、影視從業者、平台等多方利益受損。」
優酷總裁樊路遠將愛優騰三家長視頻平台調侃為「難兄難弟」:「我們這三家什麼時候能盈利?如果現在的這種生存環境下,『指日可待』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樊路遠調侃稱:「剛剛B站的陳總講了很多很多原創的作者創造的內容,我們也特別喜歡,我們希望B站能一直把原創的視頻當成自己的主要發展目標。」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張平此前分析,從著作權法的角度來看,視頻平台和影視公司本身投入了大量資金去進行視聽作品創作,應該有一定的回報,而有的短視頻平台的賬號生產運營者未經授權,將影視作品進行任意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損害了著作權人的利益。如果短視頻作品都不經授權同意,而是把整個利益都留給短視頻平台和主體,那投資人是無法得到回報的,這對於投資人來說是巨大的損失。
張平也表示,保護影視版權沒毛病,但也要為二次創作留由空間。這個問題也是全世界在著作權保護上困惑的問題,大家都在尋求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在互聯網時代或信息時代,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使用者,如果都去遵循一對一精準授權不太可能。所以我們在法律上嘗試擴大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的許可權,可能會引入延展代理。此外,也會通過版稅機制,也就是不用事先獲得授權,只要你用了別人的作品,就有繳納版稅義務。同時還有一些其他模式,比如開放授權等等,當然所有方式的探索嘗試,最終還是要尊重權利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讓權利人的投資得以回報。
不過有不少影視劇剪輯博主認為,個人博主、影視公司、影視作品數量繁多,且授權機制、價格等不透明,完全取得授權存在困難。
有專家表示,一些短視頻創作者或平台向影視作品著作權人支付許可費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目前的影視劇信息網路傳播權許可費用非常高,影視公司是否願意針對短視頻創作這一場景提供合理的低價許可費仍然存疑。
針對社會高度關注的泛娛樂化、低俗庸俗媚俗問題的新表現及泛娛樂化惡化輿論生態等典型問題,12月15日,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路短視頻內容審核標准細則》(2021)。新規對原有21類100條標准進行完善,為各短視頻平台一線審核人員提供了更為具體和明確的工作指引。
新版《細則》規定,短視頻節目等不得出現展現「飯圈」亂象和不良粉絲文化,鼓吹炒作流量至上、畸形審美、狂熱追星、粉絲非理性發聲和應援、明星緋聞丑聞;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路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引誘教唆公眾參與虛擬貨幣「挖礦」、交易、炒作等內容。
據了解,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組織有關短視頻平台對2019版《細則》進行了全面修訂。結合文娛領域綜合治理的新要求,對原有21類100條標准進行了與時俱進的完善。
事實上,在此前的《細則》中,已經對保護版權作出了規定。比如, 網路短視頻平台應當履行版權保護責任,不得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路電影、網路劇等各類廣播電視視聽作品;不得轉發UGC上傳的電影、電視劇、網路電影、網路劇等各類廣播電視視聽作品片段;在未得到PGC機構提供的版權證明的情況下,也不得轉發PGC機構上傳的電影、電視劇、網路電影、網路劇等各類廣播電視視聽作品片段。
同時,網路短視頻平台不得轉發國家尚未批准播映的電影、電視劇、網路影視劇中的片段,以及已被國家明令禁止的廣播電視節目、網路節目中的片段。
此外,本次修訂的《細則》還針對利用未成年人製作不良節目、違規傳播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節目片段、未經批准擅自引進播出境外節目等典型突出問題作出規范,為各短視頻平台一線審核人員提供了更為具體和明確的工作指引,有利於進一步提高短視頻平台對網路視聽節目的基礎把關能力和水平,促進網路視聽空間清朗。
在100條細則中,監管部門也對不利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作出具體定義,包括早戀、打架斗毆、吸毒、性暗示等。網路短視頻平台應當建立未成年人保護機制,採用技術手段對未成年人在線時間予以限制,設立未成年人家長監護系統,有效防止未成人沉迷短視頻。
在封殺劣跡藝人方面,《細則規定》短視頻平台不得為包括吸毒在內的各類違法犯罪人員及黑惡勢力人物提供宣傳平台,著重展示其積極一面。
短視頻平台不得宣揚不良、消極頹廢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內容,包括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喪文化等。
《網路短視頻內容審核標准細則》自2019年初發布以來,已成為各主要網路視聽平台加強節目內容審核管理的基礎性制度文件。新版《細則》作為推進短視頻管理專項工作的重要內容,對指導相關短視頻平台加強短視頻節目管理的制度機制建設,促進標本兼治,將發揮積極引導作用。
H. 影視剪輯會被告侵權嗎
屬於侵權行為。著作權人享有完整的著作權,未經授權,擅自使用影視劇作品,顯然構成侵權。而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對作品進行片段化的切割、拼剪,並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定的合理使用的情形。
大量傳播並持續推薦影視劇作品的核心劇集及精彩片段,已構成對原影視作品的實質性替代。因此,將影視劇剪輯成片段上傳至平台進行播放,構成對原作品的著作權侵害。
網路上剪輯的視頻傳播算侵權,如果你未獲得視頻上傳者的同意,然後擅自下載之後進行編輯再次傳播,就構成侵權。
《著作權法》規定:錄音錄像製作者使用他人作品製作錄音錄像製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錄音錄像製作者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應當取得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已經合法錄制為錄音製品的音樂作品製作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錄音錄像製作者對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並獲得報酬的權利;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該製品首次製作完成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被許可人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錄音錄像製品,還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表演者許可,並支付報酬。因此,網路上剪輯的視頻傳播算侵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
I. 剪輯影視劇片段發到短視頻平台,是否構成侵權
其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網路的發達,很多人都會成為一名視頻剪輯師,大多數都是將影視劇中比較精彩的畫面剪輯出來,從而發布到網上。為自己增加很多的粉絲,但是這種行為是構成侵權的,同時要為自己的行為舉止,負一定的法律責任。
三、結語
其實很多短視頻上面,都會有其他的一些人將一些影視劇的精彩部分截出來,放在網上,就是想為這部劇做宣傳。但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是否構成了侵權?同時在發布作品的時候,一定要取得他人的同意才可以,不然這就叫作偷竊,同時還要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