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知道萌芽的網址
萌芽網
http://www.mengya.com/
萌芽》雜志簡介
《萌芽》雜志創刊於1956年,為全國第一家青年文學刊物。《萌芽》雜志的封面刊名沿用了三十年代魯迅先生左聯辦《萌芽》時所書手跡,旨在繼承和發揚魯迅先生辦《萌芽》的傳統,在文學戰線上造成大群新戰士。《萌芽》雜志創刊後,在廣大青年作者及青年讀者中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作為青年習作者的園地,不少作家在《萌芽》起步跨上了文壇。而今天五十歲左右的一代文化人,幾乎無人不知《萌芽》。
Ⅱ 萌芽網站怎麼進不去
1. 可能該網自身有問題導致無法進入
2.可能你的電腦 沒有連網/網速過低/斷線
3.可能該網站被你的電腦攔截,無法進入
Ⅲ 怎樣在萌芽網站投搞
萌芽網站投稿
首先登陸萌芽網站www.mengya.com注冊成為會員。
以下投稿說明僅限於萌芽網站注冊會員向萌芽網「萌友妙筆」欄目進行投稿。萌芽雜志投稿與萌芽書系投稿方式請點擊首頁「投稿說明」。
1.投稿會員資格
1)投稿者必須同意萌芽網站服務條款,按照萌芽網站會員注冊程序完成會員注冊。該會員需確保所填寫個人信息的准確有效並及時更新。雖然萌芽網對一般會員身份不做主動調查核實,但會員個人資料失實或失效的用戶將失去其作品被推薦發表的機會,如萌芽雜志、萌芽書系及其他媒體。
2)投稿會員不得對萌芽雜志、網站及相關機構或人員造成危害,萌芽網保留對其作品進行刪除的權利。
2.投稿作品要求
1)投稿者需保證投稿作品為本人原創,在不侵犯他人或機構著作權的條件下方有資格投稿。萌芽網不接受代投稿以及轉貼稿,如已經在其他串通媒體上發表(包括但不限於報刊、雜志、書籍、電台、電視等),必須在稿件內註明。一經發現抄襲剽竊或版權糾風等情況,萌芽網將立刻刪除該文章並對該會員帳號酌情處理.
2)投稿作品需按欄目主題分類投稿,除「詩歌歌詞另類」欄目,其餘欄目只限主題,不限文體。投稿分類錯誤的文章一律不予以審核。
3)萌芽網投稿一律不退稿,請自留稿底,請不要在網站頁面直接編輯。
4)萌芽網只支持中文簡體文章投稿,中文標點使用全形字元。
3.投稿作品用途
1)會員在萌芽網完成投稿後,經審核,將發表在萌芽網「萌友妙筆」欄目中,並有機會在萌芽網首頁得到推薦以及在萌芽網的電子刊物中得到推薦。
2)優秀的作品,經核實會員身份真實有效,及作品著作權真實有效後,可以經由萌芽網站推薦發表,如萌芽雜志、萌芽書系及其他媒體(傳統媒體如報刊雜志電台電視等,網路媒體如商業網站或個人主頁,包括但不限於論壇、電信或移動網路的服務項目)
4.投稿作品稿酬
1)會員在萌芽網站發表作品視為作者同意不必支付稿酬。
2)當會員的優秀作品經由網站推薦發表萌芽雜志、萌芽書系或其他媒體時,將由相關媒體直接與會員聯系並支付稿酬,萌芽網給與相應的協助。
Ⅳ 萌芽的誕生過程
《萌芽》無疑是個奇跡。如今的「《萌芽》」已經從一本文學刊物發展為龐大的《萌芽》航空母艦:《萌芽》雜志是權威又暢銷的原創青春文學大本營,發行量過50萬。《萌芽》書系是中國青春文學圖書毋庸置疑的第一品牌,旗下出版物達50多種,總銷量過百萬。《萌芽》網站注冊了近60萬會員,日流量逾百萬,論壇平均每天新發帖數超過15000。目前活躍的80後寫手,幾乎無一例外是從《萌芽》開始「萌芽」的。
今年是《萌芽》創刊50周年,《萌芽》給自己過生日很簡單。總編輯趙長天介紹說,6月底的座談會已經開了,7月的紀念特大號刊也已經發了,他們還開展了「走進50所中學」的活動,並准備出一套50年文選,都正在進行中。
其實,《萌芽》真正關注的,並不是如何開「生日party」,而是回首反思,他們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未來的路又在哪裡。
過去的欣慰:屬於純文學的光榮
在趙長天之前,《萌芽》是「完全屬於文學的」。1956年7月,上海市作家協會創辦了這中國第一本青年文學刊物,因為魯迅在1930年代曾在上海創辦《萌芽》雜志,創刊號便沿用魯迅的刊名和手跡至今,創刊號的封面用的是黃永玉的木刻作品《我們的幼芽》,巴金在創刊號的祝詞中寫到:「任何美麗的花朵,任何參天的大樹都是由《萌芽》長成的。」
創刊號印了3萬多冊。一年後,發行達到20萬冊。跟趙長天同齡的那一代文化人,幾乎無人不知《萌芽》。包括中國作協副主席陸文夫在內的很多人,當年都是從《萌芽》起步跨上文壇的。1960年,《萌芽》曾因紙張供應緊張而被迫停刊,直至1964年國家挺過三年困難時期,經濟形勢好轉才復刊。文革期間又停了15年,1981年二度復刊。
這之後的《萌芽》在文學道路上穩步前進,1988年獲中國作協的「莊重文文學獎」。當時的《萌芽》最高發行量突破了30萬份,還舉辦一年一度的《萌芽》文學獎,「《萌芽》叢書」的出版也初具規模。他們推出的名人包括湖南的彭見明,他1983年發表的《那山那人那狗》獲全國短篇小說獎,後來改編的同名電影更是屢獲殊榮。
但是,經歷了1985年前後輝煌的文學熱後,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整個文學界開始萎縮並邊緣化,悲觀情緒隨著文學的低落而彌漫,《萌芽》也難逃厄運。
現在的驕傲:成功的文化產業
1995年,趙長天接任《萌芽》主編,上任伊始,一項調查結果就驚醒了夢中人:雜志發行量僅一萬多份,訂戶基本上都是從中學起開始看《萌芽》看習慣了的中年人,中學生幾乎沒人知道、更別說訂《萌芽》來讀了。這可是一本「青年」文學刊物啊。趙長天意識到,文學雜志必須走上市場路,要讓閱讀《萌芽》成為年輕人的時尚。
文化產業的市場化進程從1996年初的改版開始了。分設小說家族、青春心事、校園掃描、異域傳真、社團之頁等欄目,預示著《萌芽》的辦刊目的不再限於培養作家這一小眾圈子,而著眼於提高廣大青年讀者的文學素養。讀者群定位以大學生為主,向下輻射到高中生,向上輻射到工作一兩年的青年讀者。「用一本雜志來體驗青春,用一本雜志來感受文學」成為新《萌芽》的辦刊口號,它既是一本青年文學刊物又是一種青年文學修養性讀物。《萌芽》新人獎也曾推出張磊、周潔茹等一批文學新人。但《萌芽》奇跡的真正起點,是新概念大賽。
從1997年開始,中國教育界、輿論界開始對中學語文教育進行反思,因為語文學科本應充滿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滿創造力和想像力,可陷入應試和語法的泥淖里,語文的人文性和審美性被嚴重損耗。《萌芽》「嗅」到一場作文革命即將爆發,率先引領時代之風,劃時代的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誕生了!
這場掀起作文革命的大賽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爭議,褒之者譽為「中國語文奧林匹克」、「語文教學制度改革的第一道曙光」,貶之者怒斥其「胡鬧」。其實,新概念的真正成功,並非他們自己標榜的「給視作文為畏途的孩子們帶來全新的作文理念,給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學新思維」,也不是發現優秀中學生,而是切實給他們以人生的出路。中學生中從來不乏好的寫作苗子,他們也不是沒有獲過獎,但獲獎只是榮譽,沉重的高考現實卻不可逾越。新概念的不同,在於它聯合北大、復旦、華東師大、南開、南京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等7所高校共同主辦,請動大學校長們當評委,等於打通了一條逾越高考、從中學到大學的康莊大道。1999年,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7位一等獎獲得者得到了保送聯合主辦高校的破格錄取資格。中國大陸恢復高考以來,第一次有人因為作文比賽獲獎保送入大學。中學生們奔走相告:重文輕理的孩子們也有出頭之日了,而中學開始反思:為什麼大學願意收這樣的學生?如果高考是一切問題的症結,那麼中學教育的改革就可以從大學錄取的角度下手。新概念的成功,在於這樣的思路和現實操作。
又因為大眾媒體的關注和圖書的暢銷,中學生如韓寒,更有了一條越過高等教育,從中學直接進入公眾視野和市場運作的道路。作文寫得好的,可以通過《萌芽》讀好大學,即使不能進大學的,也可以進入市場成名、賺取。高考的擁堵太久,一旦這條分流的河道打通,《萌芽》的洪流和熱潮就成了理所當然。它引發社會各界對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深度思考。而善於利用輿論、利用現行不完善制度的空隙,從這一點說,新概念和超級女聲在市場運作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至今新概念作文大賽已歷時7年8屆,參賽人數從最初的4千增至7萬多,合作高校擴大為13所,清華、浙大、中山、北師大、武漢大學、人大也先後加入。許多潛在的年輕作者被發掘,起步於新概念的「80後」寫手成為如今文壇最活躍的文化偶像,《萌芽》是當之無愧的「文化明星夢工廠」,翻開新概念作文大賽的獲獎名單,就等於翻開了當代著名青春暢銷書作家和文學新銳的名錄。現在,新一屆新概念大賽報名正在進行中,又一個新的青春偶像正在蠢蠢欲動的萌芽中……
因為有了穩定的消費群和可靠的公信力,「《萌芽》」品牌在文化市場上成功確立,以後的一切文章,就都圍繞它來做了。
其一,鞏固刊物的權威性。《萌芽》雜志幾度調整:恢復一年2期的「中長篇小說專號」增刊,作為「《萌芽》書系」新書的預熱;嘗試過出下半月刊,後因為考慮到銷售狀況而沒有做自身重復;推出由學生自己編輯的刊中刊(AMAZING);設立學園Q彈、愛上男主角、大牌檔、眾議院等參與性互動性強的欄目。文學雜志不再是一個相對封閉的文化沙龍,而成了大眾參與的集體狂歡活動,牢牢吸引和團結了廣大的市場消費群。市場追捧的同時,《萌芽》也獲得了官方的認可,2001年作為「雙效」期刊入選「中國期刊方陣」。2005年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被列為百種重點期刊之一。
其二,從雜志到圖書。不僅大賽衍生的《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選》和《特色作品選》賣得紅火,而且「《萌芽》書系」也成為國內青春文學暢銷書的品牌。依託青少年心目中的權威刊物,利用自身的品牌優勢、稿源優勢和「群眾基礎」,打造《萌芽》書系這一衍生品牌,推出青春讀物,可謂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如今的《萌芽》書系有長篇紀實、長篇小說、中短篇集、作品合集、年選等各個種類,誕生了蔡駿、那多、李海洋、馬中才、朱婧等有實力的暢銷書作者。在圖書市場普遍低迷的今天,《萌芽》書系的每種圖書都最低以10000冊起印,其勇氣、信心和實力可見一斑。接力出版社是《萌芽》的長期戰略合作夥伴之一,《萌芽》書系佔到了接力出版品種和銷售碼洋的10-15%,勢頭極好。接力的老總白冰強調,《萌芽》是明星的製作培養基地,而青少文學和青春時尚讀物正是接力的重要出版板塊。他們將繼續合作下去。據悉,《萌芽》書系最近又將有冬安居的《永遠是什麼意思》等幾個新成員在文匯出版社問世。
其三,擴大在中學語文教學領域的戰果,作足中學的文章。這次「走進50所中學」,趙長天跑遍了各大城市的重點中學:成都的石師中學據說前身是漢代文翁創辦的中國第一所官學,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李宇春的母校四川新都二中是所有中學中最熱情的,還有北京二中、四中、北師大二附中……活動中感觸最深的,是現在的中學語文老師不那麼排斥和反感《萌芽》了。老師們普遍承認,新概念作文確實很好看。雖然中學生作文和新概念作文不是一回事,前者作為基礎教育,更強調規范和工具性功用,而後者傾向文學,更注重想像力和創造力。但兩者可以彼此啟發和互動。
對於趙長天來說,為年輕人創造更多更好的發展條件一直是他的目標。他曾致力於創辦「上海市《萌芽》實驗中學」,希望辦成最好的文科中學,可辦了5年,終於還是難以為繼。困難之一是教育制度所限,不允許中學全國招生。他曾認識一個東北孩子,高中就把二十五史都讀完了,「如果他在上海,我肯定能給他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趙長天說。
同樣,趙長天對年輕作者也一直保留一種長者的寬厚和呵護的態度,對於他們的部分「丑聞」和「劣跡」,無論是韓寒的出言不遜,還是郭敬明的抄襲,趙長天在不同的場合都以辯解和保護為主,只是擔心他們成名太早、太易、太快,承受打擊的能力弱。但他也明確表示,郭敬明的原創力不行,韓寒、郭敬明並不是從《萌芽》中出來的最好的寫手,他們只不過是更多地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成名是有很多各種因素決定的。有些人沒那麼火,其實他們在文學上更好。
未來的隱憂:紙質媒體的一損俱損
《萌芽》的讀者和作者的流動性很大,他們從中學開始走進《萌芽》的世界,慢慢長大,最終必然會離《萌芽》而去。造成的後果是,《萌芽》似乎是整個文學市場和其他出版社的培訓班,為他們輸送和提供文學人才,為他人做嫁衣裳。有人覺得《萌芽》這樣很虧,也據此擔心《萌芽》以後將難以為繼。對此趙長天不以為意。《萌芽》是長不大的,總停留在青春的青澀年代,不斷地出新作品、新人、新書。這是雜志定位決定的,《萌芽》的目的就是在中學生中培養和形成對文學的愛好。事實上,這個定位使得《萌芽》在中國期刊中實際上沒有真正的對手,這也是《萌芽》在文學和市場交合的領域里所向披靡的原因之一。
趙長天掌舵《萌芽》11年,他最驕傲的,不是讓《萌芽》的發行創歷史最高,而是讓年輕人重新喜歡文學,又關心文學、又想當作家了。另一個驕傲,則是他們對中學語文教育有了一定的影響,促進了教育對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的審視與反思。他最期待的,則是《萌芽》能保持今天的勢頭,再創佳績。他把自己創立的《萌芽》世界總結為「一本刊物、一個比賽、一套書系、一個網站」,而網站,是他們目前最大的隱憂,也是他們以後的方向。
平心而論,較之光芒四射的《萌芽》雜志和《萌芽》書系,《萌芽》網站並不出彩。趙長天一語道破天機,「我們不敢做成很好的青春文學網站」。他最擔心的,正是網路的興盛、紙質媒體的衰落,這將構成對《萌芽》的毀滅性打擊,因為他們的主要讀者是年輕人,年輕人接受新事物是最快的。《萌芽》完全有條件辦成國內最好的青春文學網站,但那樣就意味著自己吃自己。而在中國,付費閱讀還不成氣候。這是最大的危機。為此,《萌芽》一直在謹慎地作,一方面控制好網站,不要搶了雜志的勢頭,另一方面堅決占據網路空間,一旦形勢有所變化,他們能比較快地轉型。事實上,盡管不敢放手去經營,《萌芽》網站目前仍然是國內屈指可數的熱門青春文學文化家園。
《萌芽》在未雨綢繆,中國的文學界和文化市場都有理由關注《萌芽》在以後的半個世紀,續寫它的傳奇。
Ⅳ <萌芽>雜志免費下載或者在線觀看的網站。
http://www.mengya.com/萌芽的官方網站,萌芽雜志,萌芽書系及新概念都能看的~
http://www.mengya.com/magazine/mengya/y2007/m12/這個是07年12月的,給你也發過去了,你大概看一下吧,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我實習的地方就在萌芽編輯部邊上,囧
Ⅵ 萌芽出版社的網址是多少
萌芽網站地址:http://www.mengya.com/portal.php
投稿方式及要求:http://www.mengya.com/portal.php?mod=view&aid=14
可以投手寫的小說,郵寄地址:上海市巨鹿路675號萌芽雜志社,郵編200040。請在信封上標明稿件體裁(小說、散文、紀實、長篇四類選其一)以及所投欄目。
Ⅶ 萌芽高清完整版電影
坐標思想的早期萌芽(V2.0).avi
Ⅷ 哪裡有《萌芽》的網站 能看文章的
http://www.mengya.com/這是《萌芽》的官方網站,但雜志文章大多隻有一句,長的則一定都是節選,這是商業決策,也是為防止盜版。不過,你可以打開下面這個網站,有很多原文——(記住,萌芽兩字也要復制到鏈接里) http://www.77txt.com/soft/search.asp?page=1&act=&classid=&keyword=萌芽
Ⅸ 《萌芽》---簡單介紹下,這是什麼
這下詳細了
就是太多了!
仔細看吧!!
「萌芽」,是名詞,是動詞,更是一個中國知名青春文學文化品牌。
「萌芽」,一個全方位的青春文學文化平台,
「萌芽」,一本具有50年輝煌歷史、仍為中國權威暢銷的原創青春文學雜志,
「萌芽」,一個歷時8年,被譽為「中國語文奧林匹克」的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
「萌芽」,一個銷售已逾百萬冊的國內暢銷青春文學書系品牌,
「萌芽」,一個近60萬會員,每天百萬流量的超人氣青春文學文化網站。
1956年 「任何參天大樹都是萌芽長成的」
3月,作為培養青年文學人才的陣地,《萌芽》雜志由上海市作家協會籌備。
7月,《萌芽》雜志創刊,哈華任主編。雜志的封面刊名採用魯迅先生的手跡,旨在繼承和發揚魯迅先生30年代辦《萌芽》的傳統,在文學戰線上培養大批新戰士。
正如巴金在創刊號的祝詞中說的那樣,「任何美麗的花朵,任何參天的大樹都是由萌芽長成的」,「任何萌芽只要得到陽光和雨露的養料,就會展開她那『欣欣向榮』的前途。」
1960's 艱難歲月VS無人不知的《萌芽》
《萌芽》雜志創刊後,就受到全國各地讀者的喜愛,來稿數量激增,發行量也直線上升。創刊號印數36000冊,一年不到就達到20萬份。在廣大青年作者及青年讀者中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作為青年習作者的園地,不少作家,如新近去世的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陸文夫等,都是在《萌芽》起步跨上了文壇。而今天50歲左右的一代文化人,幾乎無人不知《萌芽》。
最初,《萌芽》為半月刊,至1960年7月改為月刊,但只出了兩期,因紙張供應緊張而被迫停刊。從創刊到停刊,共計出版了98期。
1964年,經濟形勢好轉,《萌芽》復刊。
1966年7月席捲全國的「文化大革命」開始,再度被迫停刊,共計出版31期。
1980's 屬於文學的80年代
1981年,《萌芽》雜志復刊,哈華同志主編。復刊後的《萌芽》很快便博得了廣大青年讀者的喜愛,發行量直線上升,刊物發表了一大批優秀文學作品。
1983年,湖南省青年作家彭見明1983年刊發表在5月號《萌芽》上的小說《那山那人那狗》,以及湖南省青年作家劉艦平刊於6月號《萌芽》上的小說《船過青浪灘》,榮獲全國短篇小說獎。1998年被改編為同名電影,在國內外屢獲殊榮,可見《萌芽》所刊作品的生命力之頑強。
當時《萌芽》的最高發行量突破30萬份。與此同時,大型文學雜志《萌芽》增刊《電影電視文學》,在上海創刊。開風氣之先,發行量高達36萬。
1984年10月號《萌芽》發表的浙江省青年記者吳民民的報告文學《冰海沉船》,榮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1986年5月,哈華離休,曹陽接任主編。以後的十年,《萌芽》被譽為「作家的搖籃」。(《萌芽》增刊改名為《電視電影文學》雜志,於86年5月劃歸上海市文聯。)
為了激勵與扶植青年創作,復刊後的萌芽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萌芽文學獎,並恢復了推出年輕作家的「萌芽叢書」的出版。如今的《萌芽》編輯中,就有多位從當年的「文學獎」中脫穎而出。
1988年6月,《萌芽》榮獲中國作家協會、中華文學基金會頒發的「莊重文文學獎」。
1990年6月,《萌芽》雜志設計封面被評為國家刊物封面整體風格設計大獎。
1994年6月號《萌芽》,閆連柯的《耙耬山脈》系列小說榮獲第三屆「上海市中長篇小說優秀作品大獎」中篇小說二等獎、優秀作品編輯獎。
1996年 文學雜志的市場之路
1995年,趙長天接任《萌芽》雜志主編。
隨著文化產業的市場化進程,1996年1月號《萌芽》又進行了改版,內容欄目化,開本從16開改為大16開,定價6.00元/冊。
這明示了《萌芽》辦刊的目的不再限於培養青年作家、少年作家這一小眾圈子,同時擴大范圍,將眼光放遠到提高廣大青年讀者的文學素養上。雜志將讀者群重新定位在「大、中學生」,即以大學生為主,向下輻射到高中生,向上輻射到工作一兩年的青年讀者。改版後的萌芽更貼近生活、貼近校園和青年學生,既是一本青年文學刊物又是一種青年文學修養性讀物,《萌芽》的品牌欄目有:小說家族、校園清泉、青春心事、校園掃描、第一類接觸、異域傳真、社團之頁等等。
1996年8月號《萌芽》,上海作家王周生的小說《星期四,別給我惹麻煩》,榮獲《小說月報》』97百花獎、優秀編輯獎,以及首屆《中華文學選刊》獎。
《萌芽》新人獎推出張磊、劉文誠、周潔茹、商羊、張雄、路瑋、王淑瑾等一批文學新人。
1997年,萌芽雜志社與滬南供電局合作,每月向全國貧困地區贈閱《萌芽》雜志一千冊,持續一年。並面向貧困地區舉行了「滬南杯」散文徵文活動。
2000年,考慮原價6元的月刊,給作為閱讀主體的學生族每月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萌芽》雜志的開本從大16開,改回正16開,降價為4.8元保持至今。
通過不斷的市場實踐,「用一本雜志來體驗青春,用一本雜志來感受文學」成為新時代萌芽的辦刊口號。閱讀萌芽成為大中學生的時尚。
2000年,迎著這樣的奇跡,萌芽及時推出了由學生自己擔綱編輯的「刊中刊(AMAZING)」不斷更新欄目,「少年小說」、「學園Q彈」、「愛上男主角」、「大牌檔」、「眾議院」等參與性互動性強的欄目,使文學雜志不再是一個相對封閉的文化沙龍。
基於1999年起又成功舉辦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培養了韓寒、郭敬明、張悅然等暢銷書作家和文學新銳,萌芽的影響力再度節節攀升,銷量達到每月的50萬冊上下。
2001年,隨著優秀作者的隊伍龐大,應讀者的強烈要求和編輯部人員的積極籌劃,《萌芽》恢復增刊的出版,一年為2期,為中長篇小說專號。
2001年,國家出版署批准《萌芽》作為「雙效」期刊入選《中國期刊方陣》。
2005年,萌芽雜志被評為第三屆國家期刊獎,被列為百種重點期刊之一。同年,萌芽雜志社被評為上海市宣傳系統第一屆(2003年—2004年)「文明單位」。
1999年 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掀起的作文革命
早在1997年末,中國的輿論界就對中學語文教育投入了極大關注。《萌芽》作為時代青少年與文學之間的媒介,具有敏銳的嗅覺,察覺到一場作文革命的時機已經到來。
1998年,《萌芽》聯合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等七所全國著名高校,向中學教育的「唯理模式」叫板,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就這樣應運而生。
「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出發點就是探索一條還語文教學以應有的人文性和審美性之路,讓充滿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滿創造力、想像力的語文學科,真正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學科。大賽聘請國內一流的文學家、編輯和人文學者擔任評委。除初賽作品要求字數控制在5000字以內、參賽者30歲以下之外,不收取報名費,無任何限制。「新概念」旨在提倡:「新思維」、「新表達」、「真體驗」。初賽優勝者參加復賽,最後確定一、二等獎及入圍獎名單。
1999年3月,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獲得圓滿成功。當年有7位一等獎獲得者幸運地得到了保送聯合主辦高校的破格錄取資格,自中國大陸恢復高考以來第一次因作文比賽的獎項,獲得深造機會。
自1999年7月第二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始,至第七屆大賽止,新概念作文大賽由上海煙草(集團)公司獨家協辦並以「中華杯」冠名。
2005年,第八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由掌上靈通有限公司獨家協辦,以「掌上靈通」冠名,簡稱「靈通杯」第八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
至今新概念作文大賽已歷時7年8屆。7年來,參賽人數已經從最初的4千人次,逐年遞增至7萬多人次。隨著社會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高校合作力量由最初的7所陸續擴大為10所到後來的13所,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也先後加入了聯合主辦單位隊伍。1999年以降,全國不計其數的媒體報道了「新概念作文」大賽對傳統語文教育的沖擊,引發社會各界對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深度思考。
「新概念」的參賽稿件給文壇吹來了清新之風。許多作品使評委鐵凝、葉兆言等成名作家無法相信這樣才華橫溢的文章出自中學生之手。評委會主任王蒙甚至欣喜地說:「我們可以擱筆了。」作家趙麗宏也發出了「青春的光彩誰也無法扼殺」的感嘆。許多潛在寫作的年輕作者被發掘出來,文學的基礎人口獲得了拓展。而起步於新概念作文大賽的韓寒、郭敬明、張悅然等等「80後」作家,更成為如今文壇最活躍的分子之一,他們的作品之暢銷是文學出版業中的奇跡。
另外,韓寒這名當年由大賽發掘出的一等獎獲得者、媒體眼中的「高才留級生」所引發的話題,至今是對中國教育界的影響深遠的沖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媒體輿論都不得不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方式重新審視與思考。
每年由大賽衍生出的出版物《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選》和《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特色作品選》的銷量也歷年保持較好的銷售勢頭,成為廣大青少年業余課外閱讀的重要補充。
2000年 萌芽網站建立——青春文學文化家園初具規模
1999年《萌芽》雜志策劃成立網站,以迎接網路時代的到來,方便編、讀、寫三者通過虛擬媒介更好地交流辦刊心得,為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即時消息搭建更廣闊的平台。
2000年3月26日萌芽網站正式成立。
2005年4月,改版後的網站一期順利改造完畢。成為一個融《萌芽》官方信息發布、論壇交流互動等功能於一體的文學愛好者集散地。
雜志讀者可通過登陸www.mengya.com 了解萌芽雜志、新概念大賽、萌芽書系及萌芽網站社區的全方位「萌芽」官方信息,也可在網站的平台上與萌芽雜志社、萌芽作者、萌芽讀者進行直接交流溝通。
2006年5月,萌芽網站完成二期改版,新增萌芽播客、聊天室、在線投稿《萌芽》雜志系統等新功能,進一步改造論壇結構,同時吸引大量萌芽作者聚集網站與讀者面對面溝通。
目前,網站的注冊會員數量已逼近60萬。日均流量百萬,論壇日均發帖量15000帖。萌芽網站業已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青春文學文化家園」。
2003年 萌芽書系——國內暢銷青春文學圖書品牌誕生
2003年,作為青少年心目中具有權威性的刊物,《萌芽》雜志藉助自己的品牌優勢和稿源優勢正式以「萌芽書系」的品牌,推出青春讀物。
早在雜志建立初期,《萌芽》編輯部就不定期地與全國各地出版社合作,為決心致力於文學創作的青年作家搭建作品推廣的平台,推出「萌芽叢書」。
新概念作文大賽啟動後,《萌芽》也時有圖書策劃編撰的成果。應該說,在2003年「萌芽書系」品牌確立前,《萌芽》推出的圖書已經擁有了一個穩定的消費群和可靠公信力;這個品牌的確立,已經使《萌芽》的圖書編輯走向更專業更成熟更規范的運作模式。
至今萌芽書系已與全國各大出版機構建立了緊密的聯系,並依託萌芽雜志社自身的社會效應及經濟實力,本著大力扶持青年作者的宗旨,提供盡可能多的有利於青年作者成長的圖書出版條件。
已出版的圖書囊括長篇紀實文學、長篇小說、個人中短篇小說集、萌芽作品合集、萌芽作品年選等各個種類,誕生了暢銷書作家蔡駿、那多、李海洋、馬中才、王皓舒、朱婧等實力作者。品牌旗下文學出版物已達50多種,每種最低以10000冊起印,至今銷售達上百萬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