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進電影院看電影詳細流程是什麼,我沒去過,陪女朋友去看,什麼都不懂太尷尬了,請大家告訴我怎麼辦
先去取票,之後去櫃台買點爆米花可樂什麼的,然後在影院大廳的座位上說一會話,之後影院的工作人員會喊幾點的什麼電影檢票,去剪完票之後他會告訴你往哪裡走幾號廳,最後記得進放映電影的地方的時候如果是3D電影要一個3D眼鏡,放映廳提供,穩住就好
㈡ 電影是怎麼拍攝出來的啊,怎麼後期製作的
電影是用攝影機拍出來的
後期是把拍出來的膠片用剪刀剪成需要的每一個鏡頭
然後是十分種一個膠片盒(拷貝)
電影院兩太機器輪換拷貝放映
就是你看到的電影
㈢ 電影院是怎麼檢票的
把票撕一部分,剩下的給你。電影進場的檢票工作,指導觀影者的進場路線,維持進出場次序,應對假票、逃票等特發情況,可能會額外負責派發和回收3D眼鏡(視影廳的3D眼鏡配置而定)。
電影院檢票員的薪酬待遇:檢票員分為臨時和正職兩者的區分。臨時工多為學生應聘為主,工資薪酬按日計算。正職則為正式職業,工資薪酬按月計算,節假日加班會適當的給予加班費,同時享有購買相關保險的福利。
機房是電影院中除觀眾廳以外的又一重要組成部分。放映機房的位置一般都在觀眾廳後部的上方,機房的地面標高應使放映俯角不超過規定的指標,如在35毫米普通銀幕時為12°,在變形寬銀幕時為6°,在70毫米寬膠片電影時為4°等等。
放映35毫米系列電影的機房尺寸,其進深不應小於3.3米,寬度不應小於9米。70毫米電影的機房應較上述尺寸加大,其他各種電影則應據該片種的放映設備而定。機房的設備布置、工藝線路、對水電的要求、放映孔的尺寸和位置等各種要求因片種、機型的不同而各異。
㈣ 電影院里看的電影是不是都剪切過的或者有多少電影會被剪切
一般不會剪的,除了有中影接受不了的情節會被剪掉,並且引進的時候就會說明是刪減版還是未刪減版,網上的一般也不會減,還有的時候引進時會把彩蛋剪掉(就是播完結尾字幕後的最後結尾),就算引進時不減有的電影院會把彩蛋剪掉,因為片尾曲一般很長電影院為節省時間經常是把片尾曲沒播多久就全部關掉。滿意的話請採納^_^
㈤ 電影怎麼剪輯視頻片段
設棧網 設棧網設計師互動學習交流平台
PR按快捷鍵C使用剃刀工具,使用剃刀工具點擊視頻即可剪輯視頻。1.在PR素材箱中添加需要剪輯的視頻或音頻文件。2.將需要的剪輯的媒體文件拖動至PR時間軸中。3.按快捷鍵C或點擊左側工具欄的剃刀工具進行剪輯。4.根據以上步驟即可利用...
如何快速剪輯視頻
作為一款革舊鼎新的視頻剪輯軟體,愛剪輯創新的人性化界面令愛粉們不僅能夠快速上手視頻剪輯,無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且愛剪輯超乎尋常的啟動速度、運行速度也使愛粉們視頻剪輯過程更加快速、得心應手!按照如下步驟即可使用愛剪輯快速進行視頻剪輯:
一、快速添加視頻
添加視頻主要有如下兩種方法:
方法1、打開視頻文件所在文件夾,將視頻文件直接拖曳到愛剪輯「視頻」選項卡即可。
方法2、在軟體主界面頂部點擊「視頻」選項卡,在視頻列表下方點擊「添加視頻」按鈕,或者雙擊面板下方「已添加片段」列表的文字提示處,即可快速添加視頻。使用這兩種方法添加視頻時,均可在彈出的文件選擇框,對要添加的視頻進行預覽,然後選擇導入即可。
二、兩種方法自由剪輯視頻片段,精準逐幀踩點
方法1、在主界面右上角預覽框的時間進度條上,點擊向下凸起的向下箭頭(快捷鍵Ctrl+E),打開「創新式時間軸」面板,滑鼠拖到要分割的畫面附近,通過上下方向鍵精準逐幀選取到要分割的畫面,然後點擊軟體界面底部的剪刀圖標(即「超級剪刀手」,快捷鍵Ctrl+Q),將視頻分割成兩段。按此方法操作,將視頻分割成多段,然後在「已添加片段」列表,滑鼠選中要刪除片段的縮略圖,點擊片段縮略圖右上角的叉,將不需要的片段刪除,即可實現剪輯視頻。結合「音頻波形圖」,還能實現精準踩點。
通過「創新式時間軸」剪輯視頻片段時,涉及的快捷鍵如下:
「+」:放大時間軸
「-」:縮小時間軸
「上下方向鍵」:逐幀選取畫面
「左右方向鍵」:五秒微移選取畫面
「Ctrl+K」或「Ctrl+Q」:一鍵分割視頻
關於截取視頻片段,以及使用創新式時間軸的詳細技巧,可查看
㈥ 喜歡看電影的網友麻煩你們進來,幫我看看我需要幫助
電影院播放的片頭片尾很長的,尤其是片尾,好多東西哦,廣告之類的,十幾分鍾隨便佔用的,一般人都是等片尾音樂響起就出場,音樂還沒結束人就走光了,這也是一種人性化考慮,不然電影一結束,人還沒走,啥聲音也沒有。傳電腦上時一般會剪掉的。也有可能是刪減了一部分不適宜的內容,只要夠清晰不是槍版你就看吧,一般的種子來源都差不多的,文件再大也還是那麼長的版本。
㈦ 電影院求婚視頻怎麼製作啊。 我想要做一個在電影院求婚的視頻
我覺得求婚視頻和在哪裡求婚沒多大關系
㈧ 電影影片剪輯技巧
電影影片剪輯技巧
電影的剪輯手段,主要是為了保證人物刻畫的鮮明性、故事情節的連貫性、時間空間關系的合理性、節奏處理的准確性。那麼都有哪些技巧呢?以下僅供參考!
剪輯的作用和目的:
作用是將單獨看來沒有任何意義的聲音和畫面,經過剪輯產生旋律,通過組合形成情節。
目的是:
1、准確鮮明地體現影視片的主題思想。
2、做到結構嚴謹和節奏鮮明
現介紹一些常用的影片剪輯技巧
一、切入切出 這是電影中最常用的一種鏡頭轉換方法。即是不加技巧地從上一鏡頭結束直接轉化到下一個鏡頭開始,中間毫無間隙。稱為「切」。
二、淡出淡入 也稱電影畫面的漸隱、漸顯。畫面逐漸變暗,最後完全隱沒,這種方法叫做淡出或叫漸隱。相反,畫面逐漸由暗變亮,最後完全清晰,這個鏡頭叫做淡入,也叫做漸顯。
三、劃入劃出 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技巧。有時用一條明晰的直線,有時用一條波浪型的線等從畫面邊緣開始直、橫、斜地將畫面抹去,叫劃出。代之以下一個畫面,叫劃入。
四、化出化入 又稱「溶出溶入」,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手法。在一個畫面逐漸隱去(化出)的同時,另一個畫面逐漸顯露(化入)。這常常用在前後兩個相互聯系的.內容和場景,造成慢慢過渡的感覺。
五、疊印 指兩個畫面甚至三個畫面疊合印成一個畫面。常表現劇中人物的回憶、夢境、虛幻想像、神奇世界等。
六、其他技巧
焦點變虛。畫面的若干畫格焦點變虛,影像逐漸模糊。「虛」的速度和長度可以自由掌握,常表現劇中人視線模糊、昏迷等情景。
定格:常指一個動態鏡頭瞬間靜止在某一畫面上。
剪輯的精髓:
用畫面講故事。
有些人指出流暢的秘訣是動接動,其實這並不是唯一方法,剪輯還有靜接靜、動接靜、靜接動,效果要因片而異,都一樣能剪出很流暢的片子。畫面剪輯其實沒有太多的限制,可以自由發揮,但是有一些准則是不能違背,比如說動接動:
1、既然是動接動,那麼畫面就不能是死的(固定畫面),必須要有"推拉搖移跟升降"中的任意一個,如果碰上死畫面,到PM或AE等軟體中作推拉!!清晰度雖然有一點損失,但比起損失畫面流暢感來說,要劃算得多。
2、兩個畫面不能是相同景別相似機位(通常情況下,同機位剪輯是大忌,除非你追求特殊效果)
3、不能等畫面運動到落幅才接,(簡單說快定住或定住後)這樣會影響流暢感,很多人以為畫面一定要長到看清楚才行,其實畫面剪輯也是一種調動人想像力的技巧,一個很短的鏡頭因為人的經驗、想像,自然而然的把未表現的內容當成是已表現。
4、動的要有根據。如果是一個人在到茶壺喝水,那麼鏡頭的邏輯關系就應該是:手拿茶壺、開蓋(如果有)、另一隻手拿杯子、倒水、水滿......(基本上正常的規律),如果順序顛倒,這組鏡頭就會看起來別扭。 褥瘡怎麼治療褥瘡如何治療褥瘡
5、注意節奏。節奏有兩種,1:所表現的事物的內在邏輯關系形成的內在節奏。這是本來就有的。 2:外加的如音樂、雜訊、這是人為的、利用外加因素控制節奏。
一條片子不能沒有節奏,所謂流暢感其實就是剪輯中的節奏對人的沖擊帶來的心理影響。
剪輯的一般規律
1、 正確的剪切點:
剪輯是將許多零碎的畫面片斷串聯為一個有節奏的整體的過程,這就涉及到一個應該在哪些地方進行剪切和連接的問題。
這里要提到一個畫面頂點的概念,所謂畫面的頂點,是指畫面中動作、表情的轉折點,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時,點頭打招呼後低頭動作結束時,收回笑容的瞬間等。
這里要提到一個剪輯技巧:因為影像是一連串靜止畫面的連續,前面一個鏡頭的畫面在人眼中會形成殘留的影像,所以在實際剪輯工作中,遇到快速運動(畫面內容)的鏡頭,要將剪切點提前一點。這樣可產生體現出影像的旋律感和舒適感。比如一個翻書的動作,我們可以把最開始的剪切點選擇在翻書動作已經開始的狀態,若把翻書這個動作分解成25幀畫面,那麼就選擇從第4或5幀處進入。將後點設為第21幀左右,這樣不會對觀眾理解翻書動作產生影響,相反,還能表現出動作的旋律感和前後鏡頭的連貫性。
2、 動作剪輯中的固定規則:
指被拍攝物體為移動時的剪輯方法。
方法是將同一連續動作用不同機位和景別連接起來。為什麼這么作:起源傳說:一盤膠片時間很短,從前常常要因為更換膠片而不得不中斷對一個動作的拍攝,然而人們發現用不同的鏡頭連接起來的同一個動作,看上去效果卻出奇的流暢,給人以深刻印象,後來演變成動作剪輯的固定方法。
第一點:動作以7:3連接。
同一機位,不同景別時一般採取這種方法。如正面拍攝一個投手投球的動作,一個全景、一個近景,可以在全景開始30%或70%處接近景投手的細節,使整體動作達到流暢。當然根據素材的不同,可以故意將某些鏡頭剪切掉或是重疊起來,使整個動作體現另外的含義。
第二點;把兩個動作連接成一個。
第一點介紹的是用不同的鏡頭連接同一個被攝物體,此處要介紹將不同的被拍攝物體的多個動作連接成一個,也叫「單個動作剪輯」。如擊球動作,一般會這樣處理:打出全壘打=》投手回頭=》一壘手回頭=》遠遠飛出去的球。採用這種剪輯方法,兩位選手回頭的動作就重復了,會給觀眾造成沉悶的印象。通過「單個動作剪輯」會把這兩個回頭動作整合成一個,通過剪輯來消除時間差。
具體作法是:在投手回頭動作的前半部分進行剪切,連接一壘手回頭的後半部分,這樣能加強速度感並使畫面連貫。當然在實際剪輯中我們為可以在加一組現場觀眾回頭的鏡頭,來強化飛得很高很遠的球(剪輯無定式)。
;㈨ 電影院的原版是不是未剪輯版
電影院的原版不是未剪輯版,它是全球通用的劇場版(Theater Edition或Cinema Version)。
國內公映的配音版,當然是剪輯版,可能在劇場版原版基礎上又有所刪減,也可能與劇場版相同。
真正的未剪輯版(Uncut Version)只能通過DVD/BD發行。
有一種有趣的例外情況,D版碟商經常會在發行未剪輯版DVD的時候,把國內公映時的配音音頻加入到碟片裡面。由於配音是基於劇場版的,那麼,未剪輯版多出來的視頻內容,配音怎麼辦呢?通常,多出來這部分視頻,其音頻會仍然採用原始音頻。例如,人物對話之前一直說著漢語普通話,鏡頭一轉,突然說起來外語,過段時間又恢復了普通話。我很喜歡這種DVD,一下子就能看出來,哪部分內容,是公映時刪減掉的內容。
㈩ 影視宣傳片剪輯技巧
MTV剪輯:徹頭徹尾的「MTV」風格
「MTV」風格是最常被用來形容剪輯的詞語之一。雖然對這一術語沒有明確的定義,它實際上指的是用許多快切畫面和著音樂節奏來剪輯的一種方式。通常「MTV風格」很吸引年輕人,因為讓他們看到有些東西是那麼「酷」。在認識到自己頻道的品牌形象後,MTV在宣傳片「ALbert和Nancy」中,運用「MTV風格」。大量快切畫面隨著攝影機位的移動和音樂節奏一一亮相,最終Nancy的演唱打動了觀眾。
如果用兩位年輕歌手來取代ALbert和Nancy,宣傳片將平淡無奇,但是通過這些年長歌手看似閑散、不經意的表演,宣傳片詮釋出了MTV特有的風格,也變得非常幽默。看不見的剪輯:與故事融為一體看完真實生活中的恐怖,讓我們再來關注一下恐怖電影。天映電影頻道用動畫新聞的方式為在韓國播出的恐怖電影做宣傳。宣傳片將電影中的可十白鏡頭和輕松的卡通天氣預報形式做了巧妙的結合,製作出非常有創意又充滿趣味的宣傳片。宣傳片中,兩種風格的鮮明對比非常獨特,而剪輯師不得不考慮怎樣將宣傳片從可愛的畫面切換到恐怖場景。通過把恐怖場景放到卡通電視屏幕上來表現的方法,恐怖故事彷彿離觀眾的真實生活遠了一些,從而讓觀眾感覺更安全。
時機的選擇:把握好節奏
BBC ONE的宣傳片《羅馬圓形大劇場:羅馬死亡競技》也用到了「旁觀」這一策略。一場交通事故使兩個男人間的戰爭一觸即發,司機大聲吵罵,路人紛紛圍觀,此時畫面突然轉向了古羅馬的死亡競技場。起初的爭吵過程用了慢動作來表現,兩個男人的形象也比真實生活中要更高大。當他們向對方大聲咆哮,觀眾駐足圍觀時,叮當的金屬音效和觀眾的歡呼聲相配,音效和畫面的結合似乎很古怪,這時一根鞭子轉換時空,觀眾在瞬間已置身於古羅馬的公開競技場。一次小小的交通事故引發的爭斗竟被鏈接到古羅馬的死亡之役,如果觀眾想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那麼就看節目吧。當畫面切換到競技場時,導演開始用真實手法來表現,沒有慢動作,沒有低機位鏡頭,觀眾現在和格鬥者處於同一視角,從觀看者變為了參與者。
交叉剪輯:同時講述兩個故事
BBC One的另一支宣傳片《可十的勺十字》引發了觀眾類似的反應。兩個女孩面對畫面訴說著同一個故事,攝像機用同種方式運動,畫面的剪切也沒有打斷女孩們的獨白。僅僅是一條線,無論是熒屏上還是鄰里之間,就足以讓人們產生隔膜,這是宣傳片想要傳達的主題。兩個女孩本來模樣相近,年齡相仿,但當她們談到另一條街上的人們時,可怕的音樂響起,背景聲音中原有的嘈雜校園聲也聽不見了。女孩們無法理解社區中的矛盾糾葛,在兩個女孩出現的同一畫面中,這一點得到了強化,接著是警察出動維護秩序的場面。宣傳片用特別的剪輯表達出片子的主題:人們因矛盾而產生了隔閡。
疊化:沉思的瞬間
超越消費者的期望是做廣告的基本原則。在宣傳片領域這也是真理。當ABC新聞為本頻道廣闊的覆蓋面做宣傳的同時,星空電影頻道和AXN開始炫耀他們的影片儲備有多豐富。如果你熟悉奧斯卡,一定會知道蒙太奇剪輯手法的運用。在頒獎典禮上,有很多介紹不同電影的剪輯片段,包括演員,導演,電影等等。下面介紹的兩支宣傳片創意相似但執行手段不同。從眾多電影素材中選取的剪切鏡頭和電影畫面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這種蒙太奇的方法製作起來頗有難度,也會耗費大量的時間。
蒙太奇:剪輯師的奶油和面
星空電影頻道從知名和不知名的電影中挑選了32句台詞和畫面來完成宣傳片。找到這些句子並用它們組合成文案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剪輯師不得不找到正確的節奏來使文案和畫面跟上腳步。這是一次非常艱難的過程,但一旦完成就將驚艷四座。AXN有支宣傳片與此片在風格上很相近,但它的操作更加困難。甚至沒有台詞,宣傳片僅僅靠動作電影中的聲音來組成節奏。各種聲音不斷碰撞、撞擊直到視聽高潮在瞬間全然進發。這是一支有趣的宣傳片,顯然,製作者們需要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
一支高難度剪輯的宣傳片,但我相信大多數剪輯師都願意不斷嘗試新方法。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剪輯一支宣傳片取決於很多因素。如宣傳片的內容,希望觀眾看到後的反應,還有最根本的,宣傳片的目的是什麼等等。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了幾支在剪輯上頗有難度的宣傳片,其中有的對剪輯的要求非常高,但更重要的是,在這些宣傳片成功的背後,剪輯只扮演了部分重要角色。每支宣傳片首先得有一個優秀的創意,然後再通過出色的剪輯手法來實現它。剪輯和創意是互補的。如果創意很糟糕,那麼再炫的剪輯或特效都無法使它增色。有些東西可以被剪輯得很花哨,但依然無法打動觀眾。如果不幸發生這種情況,那麼每個人的時間都被浪費了,觀眾會忘了宣傳片,更糟糕的可能,他們會立刻轉換頻道。
電影預告宣傳片的剪輯策略
電影預告片的剪輯不同於電影片本身的剪輯,可以說是要把一百分鍾的影片編輯成一百到一百二十秒的短片,這是一個集故事焦點和精彩畫面的視、聲效壓縮版,預告片的目的是吸引觀眾跟球而不是告訴觀眾其故事,電影預告片分為前期預熱片和完成預告片兩種類型,前期預熱片是在電影殺青之前向市場做電影預熱效果,完成預告片是在電影完成製作以後,投放市場的預告片(局限在影院中放映),片長通常只有30秒,主要以畫面視覺和聲音效果引起觀眾的注意,非常簡單,以原始鏡頭為主和主旋音樂配以畫外音,因為中國電影市場還很有限,所以中國電影院里基本沒有大量新電影預告片時間,在國外影院里在放映正片之前總有五分鍾的預告片時間,電影預告片的剪法大致分為商業片類型和藝術片類型兩種。
通常商業(完成)預告片的特點是"沖擊力」,首先是把影片故事的始發點、沖突點、高潮和結果最佳畫面截取出,進行粗剪,根據影片的故事節奏(音樂)決定此預告片的畫面流速度,巧用鏡頭(視覺效果)的快慢組合和音樂再進行精剪,做到以最大限度的感染觀眾,留下視覺上的深刻印象,這是預片成功所在,不用去刻意交代影片的故事及順序,如果需要可以做前後鏡頭順序的顛倒,只要達到視覺沖擊效果即可。剪輯技巧上結和後期特效做些誇張性的表現也是有的,原則上,電影預告片盡可能的保持鏡頭元素,不做太大的誇張。而藝術片的特點是畫面和對白的巧妙對接,可以用影片中的對白接合對白達到預告效果。
剪輯的位子
剪輯在節目製作、包裝宣傳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好的剪輯可以使節目更加豐富、流暢,可以增加節目的視覺感染力,可以增強情緒.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剪輯僅僅是一種方法,一種手段,是表現創作者思想的工具。要正確認識剪輯的作用,必須給它合理的定位,要分清主次,理順剪輯和創意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單單有好的創意沒有過硬的剪輯手段,片子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不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眼高手低;反之亦然,再好的剪輯離開了創意,除了花里胡哨的特效手段之外,也就一無是處。就如同我們看作家的文章,看的是內容不會關心他寫的是什麼字體,用的是鋼筆、毛筆還是簽字筆,又如同我們欣賞名畫,感受的是畫家的思想,他畫畫時的感受和情緒,畫兒好不好在於它的主題、表現力,在於是否能引起共鳴.給觀者帶來美感享受,至於畫家用什麼顏料,用到了什麼技法到在其次,除了學畫的專業人士,很少有人會去關心。關於剪輯「怎麼用」是技術問題,只要你肯學,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書籍、面授、交流等不同的途徑掌握,但是什麼時候用,該不該用,是能力的問題相同的素材給觀眾不同的感受,但同樣可以是好片子。
拓展資料
論文:影視剪輯常見技巧分析
摘要:
剪輯(Film editing)是電影的後期製作流程之一,是由電影剪輯師將前期拍攝的視覺素材與聲音素材重新分解、組合、編輯並構成一部完整電影的過程的總稱。電影剪輯要處理的最基礎問題,是鏡頭與鏡頭之間的時間和空間關系。蒙太奇既指鏡頭組接的藝術技巧,又常指由剪輯而獲得的藝術效果,所以蒙太奇也是「剪輯」的同義語。
關鍵詞:
影視剪輯;常見技巧
一、影視剪輯的主要作用。
一是保證鏡頭轉換的流暢,使觀眾感到整部影片一氣呵成;二是使影片段落、脈絡清晰,使觀眾不致把不同時間、地點的內容誤認為是同一場面。將一部影片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和組接,最終編成一個能傳達創作者意圖的作品,是電影創作的主要組成部分、一部影片從拍攝到完成的一次再創作。
從影視素材到一部完整的影視作品,剪輯大致分為初剪、復剪、精剪、綜合剪四步驟。初剪是根據分鏡頭劇本,把人物的動作、對話、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鏡頭組接起來;復剪是在初剪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修正;精剪是經過對畫面反復推敲後,結合蒙太奇結構進行的更為細致的剪輯;綜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場景都拍攝完畢,各片段都經過精剪之後對整體結構和節奏的調整。剪輯人員運用剪輯手段對影視片的總節奏進行最後的加工,使全片節奏最後定型,在營造最佳節奏以影視語言為基礎,以各種蒙太奇形式為手段,對影視片的內部節奏、主要是外部節奏進行藝術處理,成為全片總節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剪輯過程中,既要保證鏡頭與鏡頭之間敘事的自然、流暢、連貫,又要突出鏡頭的內在表現,即達到敘事與表現雙重功能的統一。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這樣說過:剪輯節奏是至關重要的,永遠是至關重要的。
二、影片剪輯技巧原則:
1、靜態鏡頭的剪輯
剪輯靜態鏡頭時,要注意鏡頭長度的一致和主體朝向的差異。鏡頭長度一致指的是每個鏡頭在時間長度上一致,採用這種方法剪輯的鏡頭,能形成明顯的節奏感。由於畫面中的主體是靜態的,所以,連續鏡頭中主體的朝向應有差異。也就是說,如果第一個鏡頭中的主體面朝左,第二個鏡頭中的主體就面朝前,第三個鏡頭中的主體則面朝右前方,第四個鏡頭中的主體就應面朝右。相互銜接鏡頭中的主體朝向應該有一些變化,如果方向完全一致,剪接點就會形成明顯的跳感,如果方向完全相反,又會有跳軸的感覺。所以,主體的方向不能一致,也不能相反,而要有一定差異。
2、運動狀態的剪輯
剪輯時,運動狀態的剪輯要注重一致性。在有些影視鏡頭中,對象都是移動狀態的。剪輯這組鏡頭時,要注意運動速度的一致和運動方向的變化。電影、電視、歌曲和文學作品都有著相通之處,雖然畫面中的主體各式各樣,千姿百態,相互之間既沒有時間上的順序,也沒有因與果的關系,但組接在一起就象一首吟唱的詩、一支流動的'歌,一幅動態的畫。在視覺和聽覺上形成節奏和韻律。
3、用主觀鏡頭剪輯
代表著劇中人物的視點和所思所想的鏡頭,被稱作主觀鏡頭。主觀鏡頭主要反映影片中的邏輯關系。
4、形狀的相似性剪輯
形狀帶給人們的視覺感受是十分敏感的,它引發的思維活動是異
常活躍的。形狀相似的內容連續組接,使人感到貼切、自然、生動。形狀相似的物件積累疊加,共同強化一種形狀,用形狀來表意,用形狀來抒情,用形狀傳達視覺的美感。
5、設法使一組鏡頭富於變化的剪輯
如果畫面內容都是相同的事物,而且朝著同一個方向。剪輯在選擇鏡頭時,必須突出畫面的個性特徵,盡量使畫面富於變化。通過選擇不同顏色形成色彩的跳躍,通過採用不同的景別而形成遠近的差異,增加畫面的變化,使這組鏡頭的組接顯得流暢而富於變化。
6、通過畫面組接形成快節奏剪輯
在觀看了快速剪切的鏡頭之後,大部分人的共識是:它使人們產生了快的感覺。怎樣的剪輯才能形成快節奏的效果呢?
(1)近景別。所選用的鏡頭盡量是近景、特寫等緊湊的景別,而少用全景、遠景等松馳的景別。
(2)短鏡頭。每個鏡頭的長度不宜過長,不要選用長達十幾秒的鏡頭,短鏡頭在短暫中蘊含著快節奏,長鏡頭則易顯拖沓和冗長。
(3)被攝對象具有明顯的動作性。畫面上的主體具有明顯的動作性,能加劇人們對運動和節奏的感受,如果畫面上的主體是靜態的,就很難使人感受到節奏和運動。
(4)推鏡頭。推鏡頭是由遠及近、由模糊至清晰、由宏觀至微觀,帶給人的感覺是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入、越來越急迫、越來越緊張。在節奏上的感覺就是越來越緊、越來越快。
(5)快節奏的音樂音響。音樂音響的節奏感是十分明確的,帶給人們的感受也是十分確切的,快節奏的音樂音響使人情緒激昂、熱血沸騰,有一種緊張和緊迫的感覺,使人直接地感受到快。
7、運動鏡頭與運動鏡頭連續組接剪輯
運動鏡頭與運動鏡頭連續組接,只需要保留第一個運動鏡頭的起幅和最後一個運動鏡頭的落幅。在選擇鏡頭時,盡量選擇運動速度比較接近的鏡頭相互銜接,保持運動節奏的和諧一致,使整段影片自然流暢。
8、畫面內主體運動的固定鏡頭連續組接
如果畫面內的主體是運動的,而鏡頭拍攝的是固定鏡頭。組接這類鏡頭時,應截取精彩的動作瞬間或選擇完整的動作過程剪輯組接。
9、通過畫面組接形成慢節奏剪輯效果
(1)被攝對象不明顯的動感。動作是有快慢的,快動作易使人產生快節奏,慢動作則使人產生慢節奏。緩慢的動作或不明顯的動感自然使人感到平靜和舒緩。
(2)長鏡頭。每個鏡頭的長度可適當地延長,長鏡頭使人感到徐緩、輕松、從容不迫。
(3)拉鏡頭。拉鏡頭有一種松馳感、遠離感,隨著鏡頭的拉出,人們往往會長長地呼出一口氣,精神和身體都會放鬆。
(4)遠景別。所選用的鏡頭盡量是全景、遠景,這類鏡頭顯得空曠、松馳。
(3)慢節奏的音樂和音響。慢節奏的音樂和音響使人感到悠揚、輕松、身心愉悅、神清氣爽,使人在徐緩中品味生活,在輕松中享受生活,在從容中思考生活。
節奏是影視劇脈律的跳動,也就是「魂」之所在。影視剪輯在影視藝術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創作者如果能恰到好處的把握剪輯節奏,那麼其作品勢必會成為令人賞心悅目百品不厭的經典。因此,在影視作品的第三度再創作中,剪輯技巧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