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澄海澄城電影院排期表

澄海澄城電影院排期表

發布時間:2022-10-17 07:48:16

① 澄海有沒有電影院,近期播什麼電影

1. 澄海區澄城影院 - 0.0公里 - 汕頭市文祠東路文化大廈
2. 大眾影劇院 - 0.3公里 -
3. 林厝影劇院 - 2.9公里 - 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外砂鎮 2010年5月上映影片

影片名稱 國別 上映時間 影片類型 主演
杜拉拉升職記 【中國】 4.15-5.13 劇情 徐靜蕾 黃立行 莫文蔚
彈道 【中國】 4.16-5.3 動作、驚悚 任達華 張孝全 曾愷玹
諸神之戰 【美國】 4.16-5.31 動作、奇幻 薩姆·沃辛頓 連姆·尼森 拉爾夫·費因斯
歲月神偷 【中國 /香港】 4.16-5.6 劇情 吳君如 任達華
孤堡驚情 【墨西哥/西班牙】 4.16-5.6 驚悚、恐怖、懸疑 貝倫·魯艾達 費爾南多·卡約 傑拉丁·卓別林
東風雨 【中國】 4.21-5.20 諜戰 柳雲龍、范冰冰、李小冉、英達、王寶強
黑貓警長 【中國】 4.23-5.13 兒童動畫
葉問2 【中國】 4.29-6.3 動作歷史傳記 甄子丹 洪金寶 黃曉明
尋找劉三姐 【中國】 4.30-5.13 愛情 黃聖依 蘇有朋 車永莉
A面B面 【中國】 4.30-5.13 喜劇、劇情 張靜初 王洛勇 陳曉東
如夢 【中國】 4.30-5.13 愛情、劇情 吳彥祖 袁泉 A.Kyo Moon
生死逃亡 【法國】 5.1-5.19 動作 艾爾莎.怕塔奇 拉奇妲.布拉克尼
鮮花 【中國】 5.3-5.20 劇情 茹扎 佳妮婭 法蒂哈
聖地額濟納 【中國】 5.6-5.13 歷史 巴桑 陳建斌 哈斯高娃
三笑才子佳人 【中國】 5.7-6.3 古裝、喜劇 郭德綱 姚笛 劉蓓
鋼鐵俠2 【美國】 5.7-6.6 驚悚、科幻、動作 小羅伯特.唐尼 格溫妮絲.帕特
額吉 【中國】 5.9-5.17 劇情 娜仁花
馴龍高手 【美國】 5.14-6.13 奇幻、家庭、冒險 傑伊.巴魯切爾 傑拉德.巴特勒 亞美利卡.費雷拉
奪命手機 【美國】 5.14-6.7 動作、驚悚、懸疑 夏恩.韋斯特 愛德華.白恩斯 文.瑞姆斯
終極匹配 【中國】 5.14-6.7 愛情 陳曉東 吳佩慈 孟廣美
感情生活 【中國】 5.15-6.2 劇情 明道 夏雨 姚星彤
地牢圍攻 【美國/德國/加拿大】 5.18-6.14 動作、奇幻、冒險 傑森.斯坦森 莉莉.索伯斯基 克萊爾.弗蘭妮
馬文的戰爭 【中國】 5.21-6.10 劇情 成泰燊 姜宏波 李夢男
決戰豪門 【法國】 5.21-6.17 驚悚、冒險 克里斯汀.斯科特. 托馬斯 托莫.希思黎
舞出我人生:街舞 【美國】 5.21-6.17 愛情、劇情、音樂 查寧.塔圖姆 珍娜.迪萬 德魯.西德拉
波斯王子:時之刃 【美國】 5.28-7.1 愛情、奇幻、冒險、動作 傑克.吉倫哈爾 傑瑪.阿特登 本金斯利

排映時間如有變動 ,以影城上映為准。

② 9點20到咸陽機場,住在七賢青旅,玩4天,求路線攻略飲食

西安美食餐館推薦:

老孫家(羊肉泡饃):東關正街西段
春發生(葫蘆頭泡饃):南院門20號
同盛祥(羊肉泡饃):鍾鼓樓廣場
樊記臘汁肉:竹笆市45號
德發長(德發長餃子宴):鍾鼓樓廣場西大街街3號
解放路餃子館:解放路隴海酒店一層
賈三灌湯包子店:西羊市西段121號(在鼓樓後的小吃街上)
三原老黃家西安分店(三原小吃):文藝路建設西街副16號

最新評選亞洲十大美食城市,西安不僅榜上有名,並且還位居第二,作為一名地道的老陝,是時候將自己品嘗過的各種美味佳餚與大家一起分享啦!

泡饃:
老米家泡饃(東大街589號,案板街南口)
同盛祥(碑林區西大街5號近鍾樓)
老孫家羊肉泡饃(回民街)
老劉家(北廣濟街101號,近西大街百盛)
果淵齋(北廣濟街277號 近教場門)
建基泡饃館(碑林區南關正街41號)

小炒:
馬峰(大皮院丁字口向北20米)
劉峰(振興路北口,南門外西側)
湘子門牛羊肉小炒(湘子廟門口,近粉巷)
老蓋家(紡六路十字向南50米)
馬洪小炒泡饃(紅埠街62號東側)
馬繼小炒(蓮湖區北廣濟街麻家十字北)
老白家(四府街)
鐵老十(大學習巷中段 石家包子對面)
劉信小炒(灑金橋北口路東)

臘牛肉夾饃:
李老四夾饃(韓森路)
老鐵家臘牛羊肉(回民街麻家十字東北側)

肉丸糊辣湯:
老劉家伊味肉丸糊辣湯(大皮院89號北)
劉老虎糊辣湯(從新巷12號,近蓮湖路)
馬爾里胡辣湯(灑金橋113號)
刑老三胡辣湯(勞動西路16號)
李唯一肉丸胡辣湯(灑金橋北口路東)
劉峰(振興路北口,南門外西側)
馬繼明肉丸胡辣湯(灑金橋13號)
馬奎肉丸胡辣湯(康樂路中段路西)

雜羔湯:
老李家(回民街大皮院134號)
孫家(北廣濟街199號)

烤肉:
高家烤肉(大皮院東口)
里木烤肉(麻家十子西50米)
蘭家烤肉(朱雀大街)
小楊烤肉(豐鎬東路甲子88號)
阿Q蝦尾(東木頭市內)
老八烤肉(建西街157號)

水盆羊肉:
呂記澄城水盆羊肉(西安交大東校區)
老白家水盆羊肉(北廣濟街口)
崇斌澄城水盆羊肉(公園南路)
水盆大肉:
高記水盆大肉(高新一路17號111B)

葫蘆頭
陝西第一碗(勞動路163號)
朱記鐵蛋葫蘆頭(柏樹林十子西北角)
春發生(粉巷南院門25號路北側)
誠信和(報恩寺西街)
朱秀英梆梆肉葫蘆頭(下馬陵近文昌門)
薛家葫蘆頭(馬廠子近西四道巷路東 只賣中午)

蒸碗:
定家小蘇肉(大皮院)「當地很有名的老字型大小」 「肉質滑嫩」,「湯汁鮮美」

煎餅:
頂頂香煎餅屋(龍首村十子向南50米路西,東二環)
萬家燈火(西一路西段)

醬大骨頭:
骨頭庄(吉祥村十子向東100米路北)

火鍋:
竹園 (和平路)多家分店—辣,作料帶著「芝麻醬和蒜汁的香味」
海底撈(建國路多家分店 海底撈服務態度一流,不過人太多。
小肥羊(長樂西路)多加分店 羊肉鮮美
大自在(長安路金莎國際4樓)多家分店

京味火鍋:
京味軒(三學街府學巷11號)
下馬陵二號(和平門順城巷西側)
來去齋(文藝路陝西京劇院內)

肉夾饃:
秦豫肉夾饃(東木頭市)
樊記肉夾饃(竹笆市北段)
王舵肉夾饃(竹笆市北段)
子午路張記(子午路十字東南角)

涼皮:
麻將涼皮(盛家大皮院西口)
秦鎮大米(皮案板街小吃街最裡面)
尚好雲老四涼皮 (金康路紅花巷,輕工業品批發市場對面巷子向南50米)
龍記老潼關(文藝路小學對面)

面:
蒜蘸面(綠螞蟻對面 )
柳巷面(案板街 ,米旗蛋糕店後面)環境一般,但面味確實不錯 ,尤其是辣椒
四方牛肉麵(大唐西市)
馬虎面(西七路)多家分店
愣娃雞湯刀削麵(光華路)
一分利(鼓樓)
眼鏡張牛肉麵(靠近東門建國路路西)
鳳翔削筋面(鍾樓五環隔壁巷子進去鍾樓小區里 )
老安家牛肉麵(東舉院巷)
陝北老二面庄(建設西路西頭路南) 羊肉面
一諾面庄(高新路北段)秦香面
biangbiang面(建國路 )

甑糕:
東南亞甑糕(回民街)

麻辣燙:
佰人王(粉巷是總店)
麻師娘(長安南路)
砂鍋:
穆薩 (大皮院 )
楊家(橋子口)
金家 (鼓樓里)我最愛吃丸子沙鍋,他家的醪糟湯圓、烤羊排不錯
東利沙鍋(北郊 龍首南路里)

米線,麻辣粉:
牽人(粉巷)
原東三道巷紅油米線(建國路玄風橋)
程記米線(長安路南關正街88浩長安國際廣場)
紡建米線(紡建路112號)小時候的味道

包子:
小六湯包(西郊華潤萬家門口)
賈三灌湯包(西羊市北院門93號)
石家包子(大學習巷98號)
鄭家包子(東新街)

大盤雞:
郭老大大盤雞(小寨東路1號閱唐閣4樓)
莉莉大盤雞(北廣濟街219號)
老七板栗大盤雞(東縣門8號路南)
新疆飯店宴會廳(紅十字會巷3號,新疆辦事處院內)

鹵汁涼粉:
宏順祥鹵汁涼粉(大皮院丁字路口)
老何家鹵汁涼粉(小學習巷)
身為一名吃貨,在西安,撩咋咧!

西安出行全攻略
西安的市內交通還是比較便捷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地鐵已經開通,東西為1號線,南北為2號線,且公交系統較發達,但各位親在出門一定要看好自己的背包、錢包、手機之類的,計程車上車再說目的地,以防拒載,切記、切記。

一、鍾樓
簡介:鍾樓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樓上懸掛鐵鍾一口而得名。個人覺得鍾樓遠觀就行,如若要等上去看的話,在鍾樓的地下通道內買票。門票價格:35元 ,鼓樓門票:35元。
二.鼓樓
在鍾樓的旁邊,緊挨著回民街,吃貨必去的地方。
三.回民街
西安回民街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區,來西安必去的地方。西安回民街是回民街區多條街道的統稱,由北院門、化覺巷、北廣濟街、西羊市、大皮院等數條街道組成。
四.清真大寺西安清真大寺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西大街鼓樓西北隅的化覺巷內(上圖有標識)。由於它與大學習巷的清真寺東西遙遙相對,而且規模較大,故又被稱為東大寺或清真大寺。是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據寺內現存碑文記載,清真大寺創建於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元年(公元七四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五十餘年的歷史。 游覽門票25元。
五.弎人里
這是一家西安主題文化的創意紀念品店,裡面的小東西基本都是老闆原創設計,裡面有陝西方言的徽章,西安忒色的明信片,另外這家店最可愛的是老闆設計的羊肉跑泡饃、長安等印章,可以給明信片上蓋,推薦去逛下,向老闆學幾句方言也不錯。
六.鍾樓附近
西大街距離鍾樓不遠處就西安的都城隍廟和高家大院(北院門144號院子的主人是清朝的榜眼,就在回民街里),西安的都城隍廟是三大城隍廟之一,但裡面混亂程度也是前幾的- -.很多賣小商品。城隍廟的牌匾是很有意思的,大家如果自己去不懂的話可以網路一下~~ 城隍廟是免費的。
然後有個是書院門,書院門因為裡面有一座關中書院得名,書院門那一線算是西安文化氛圍最濃的一條街了,街上賣的是筆墨紙硯石碑拓片,還有民俗一點的皮影,剪紙之類的。夏天去的感覺特別好特別好。。書院門的盡頭就是碑林,喜歡書法雕刻的同學可以去看看。
第三個是德福巷,德福巷是城內的酒吧街,安安靜靜的酒吧,可以打發夜晚閑暇的時光,西安的酒吧文化在這里得以展現。
七、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Forest of Stone Steles Museum)是陝西創建最早的博物館,它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刻、墓誌及石刻為主,成為在中國獨樹一幟的藝術博物館。著名的「昭陵六駿」就有四駿藏於本館。西安碑林內容豐富,它既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又匯集了古代的文獻典籍和石刻圖案;記述了我國文化發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實,因而馳名中外。所以你要是個書法愛好者的話,那麼碑林那就是必去景點了。
方位:碑林區文昌門內三學街15號(離書院門比較近)
門票:75元,學生票 37元
開放時間:夏季:8:00~18:45,18:00停止售票;冬季:8:00~18:00,17:15停止售票。
交通方式:可以乘坐公交車14路、239路、402路等公交車在 文昌門 站下車。也可以從書院門走過去(10分鍾左右)
八.陝西省博博物館
省博的藏物量灰常之多(一般都會在裡面呆3.4個小時),時間跨度灰常之大(從半坡文明開始德)。還有就是陝西其他地方的珍寶之類會把一些送到省博來。。強烈推薦大家都去省博看看,另外大家去省博的時候一定要租個講解器或是和別人拼一個講解員,蹭講解很悲劇的會聽不清的。。省博周一閉館,建議周二到周五一大早就去。省博實行的是免費不免票,要拿著自己的身份證在門口排隊領票。(早上3000張下午1000張)喜歡博物館的同學可以去買一張20塊的珍寶館門票,也不用排隊去領票了,那個珍寶館是很不錯。
交通方式:
1.地鐵:可以乘坐2號線到小寨站下車,然後從東北角口出去,向東直行500米左右便可到到達。
2.公交:可以尋找到省博物館站的車次就行。
九、城牆
很多同學都准備去城牆上騎車- -. 感覺是挺好的,不過騎車的話就沒法看到城內外的景色了,騎一會走一會吧,城牆外的環城公園LZ是覺得很美的,大家有時間可以進去走走。
門票:54元 西安城牆設有多達19個登城點,可以就近選擇購票登城。
單人自行車40元,雙人自行車80元,押金300元。
十.小雁塔
推薦,小雁塔木有和大雁塔在一起的。小雁塔離南門比較近,裡面有西安博物院,除了登塔收費以外,其他的都是免費的親!!雁塔晨鍾,長安八景。小雁塔比起大雁塔的更顯古樸深厚,這里已經建成了一個像是小公園一樣的地方,很幽靜很舒服。
注意事項:小雁塔星期二關門。
交通方式:
地鐵:可以直接乘坐2號線,到永寧門站下車,從西南口出,直行約 300 米即可到達。
十一、大雁塔
推薦,也屬於必去的一個景點了,要給大家說的是,大雁塔的周圍不僅僅只有個大雁塔和噴泉。。景點是很多的,大雁塔分為北廣場和南廣場,噴泉在北廣場上,一定一定要站在正面看,人再多也要站在正面看,要不看不出什麼東西的。周一到周五 晚上8點半開始 周六和周日2點,4點,6點分別有一場。推薦去看白天的,晚上的木有意思。 大雁塔可以上去看看。。門票是30吧。旁邊那就是大慈恩寺,門票為50元,也就是玄奘翻譯經書的地方。然後大雁塔旁邊有個大唐不夜城,也可以去參觀下。
交通方式:
公交:有多路車次到達。
建議:直接坐地鐵到小寨,先去省博,然後出省博,向東直行約500米便可到達大雁塔,沿途可以經過西安財經學院,學校門口(東邊)有家老潼關肉夾饃很不錯,可以品嘗下。
十二、曲江遺址公園
曲江是中國唐代著名的風景區,在唐長安城東南隅,因水流曲折得名。
門票:免費開放
開放時間:冬季9:30~17:30;夏季9:00~18:00
地址: 西安市雁塔區曲江新區東南部
交通:市內乘坐22、224、212、504路到曲江池調度站(終點),下車步行2分鍾即到
十三、大唐芙蓉園(Tang Paradise)
位於古都西安大雁塔東側,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水火景觀表演,國內最長唐文化長廊,《夢回大唐》大型歌舞品鑒。中國第一個五感(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公園,世界最大的戶外香化工程。早在歷史上,芙蓉園就是久負盛名的皇家御苑。
景區門票:120元/人 學生票:60元(景區門票不含水幕電影、《夢回大唐》節目表演)
開放時間:9:00——22:00
十四、大明宮
大明宮位於西安城北的龍首塬上,是當時全世界范圍內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公元635年,大明宮開始建設,始稱永安宮,公元904年,唐末戰亂,大明宮毀於戰火,都城遷往洛陽。期間共有17位皇帝在這里處理朝政。大明宮佔地350公頃,是故宮的4.5倍,盧浮宮的8倍,擁有50多座殿堂和閣樓,被譽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在公園的電影院,IMAX3D電影《大明宮傳奇》的特效下,一座座宮殿拔地而起,氣勢恢弘盛大。亭台樓閣、一桌一椅都彷彿觸手可及。觀眾猶如穿越歷史大門,置身1300年前的盛唐王朝。
門票:成人票60元 大學生票50元。套票90(含門票+4D電影票
開放時間:9:30-18:00
交通 :
乘坐2、17、22路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下車。 801,913【大家潤購物廣場】
地鐵
乘坐地鐵2號線,【龍首原】下,然後向東走。
十五、大唐西市
在唐代時期,城內總共有」108坊「,但也有一些地方稱之為市,如:鼓樓對面的街叫」竹笆市「旁邊有」西木頭市「,東大街有」騾馬市「……
有西市,也必然有東市。在唐朝時期,東市主營國內貿易;西市主營國際貿易,也就是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起點「……
交通方式:
[43]路公交車 (鼓樓西邊廣濟街有站牌或者鍾樓郵局門口站牌)

③ 澄海中學的歷史沿革

澄海中學創辦於1915年9月,是粵東最早的縣立中學之一。 1914年4月,由於民國初澄海縣開始興辦近代化的小學,畢業生人數日增,而澄海沒有中學,大多學生不能繼續升學,興辦中學培育人才呼聲甚高,在時任澄海縣縣長魯國斌的支持下,由勸學所長李世鐸呈請省政府核准興辦中學,校址設在澄城舊參將署(現澄海區大眾影劇院),開始籌款建築校舍。 1915年9月學校落成,縣長魯國斌撰寫《澄海中學落成記》。首任校長為李景濂。此後十年間逐步添建教學樓、禮堂、圖書館、宿舍、操場。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學校於5月成立了學生會,領導學生抵制日貨,反對賣國條約,宣傳新文化。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師生們舉行報告會,組織宣傳隊下鄉發動農民成立農會,11月,杜國庠任校長,澄海中學定名為澄海縣立中學。學校聘任進步教師,並開始錄取女生入學,開創男女同校先例。 1926年春,王鼎新接任校長,銳意改革,增闢操場,募捐擴建校舍、圖書樓等。 1927年4月,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軍隊包圍澄海中學,逮捕共產黨員及傾向共產黨的師生,學校停課,師生星散。 1930年秋,澄海中學逐步復課,遂又增辦二年制師范,翌年改為三年制師范。 1935年,澄海中學改為四年制高師,同時設附屬小學。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9年,侵華日寇在潮汕地區登陸,6月澄海縣城淪陷,澄海中學校舍被夷為平地,教室、教具被毀,學校轉移到饒平浮山設處辦公,俟機復課。 1940年,澄海中學學校機關遷回澄海樟林,由朱名宗校長主持,選定廣智小學舊址風伯廟(現澄海區蘇北中學校址)辦學復課。 1942年,澄海中學創辦第一屆高中。 1943年11月,日寇侵佔樟林、東里,澄海中學暫停辦學。 1944年澄海中學再次遷往饒平浮山,於東官鄉借用祠宇十餘座及民房二座,暫辟為教室,繼續艱難辦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澄海光復。余模擬校長回澄城勘查學校舊址,發現已成廢墟,遂暫借便生醫院(現澄海中醫院)為臨時校址。但因場地狹小,不足容納全校師生,乃成立新校舍設計委員會,選定澄海學宮舊址(即現校址)為新校址,並委託營造公司派工程師謝西家先生進行校園建築勘察設計。 1946年6月6日澄海中學校園奠基,開始建設。但因資金短缺,至1949年才建成校門、12間平房教室及一座中斷建設的禮堂,學校勉強繼續辦學。 1951年縣人民政府撥款續建校舍,又將縣衙舊址及毗鄰十多座平房劃撥給澄海中學,將金城巷幾座僑房撥借給澄中做學生宿舍。此後數年,解放前始建的教室、禮堂和校務處先後落成,田徑場、科學館、圖書館、膳廳、醫療室和學生宿舍相繼配套建成。 1953年,澄海縣立中學改名為澄海縣第一中學。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澄海縣第一中學改名為澄海紅旗中學。隨後澄海中學被造反派砸爛,師生被趕出校門,澄中停課,此後校舍一度閑置。 1969年1月,紅旗中學被撤銷並入澄海延安中學,學生又重回澄中校舍上課。 1969年8月,澄海延安中學更名為澄海中學。 1978年,澄海中學被定為縣重點中學。 1979年,因當時澄海中學實驗室條件較差,設備殘缺,由政府撥款、泰國校友資助興建科學樓,但因資金不足,只建成三層後停建。 1984年,因80年代初,金城巷僑房陸續歸還華僑業主,學生宿舍無著落,學校增建五層學生宿舍樓一座。 1989年,政府投入資金續建科學樓,同年,澄中香港校友會捐建的離退休教工活動室「序樂園」也動工興建並交付使用。 1994年12月,澄海中學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1992年起,因澄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使用近50年的舊平房校舍已殘破,在政府支持下,澄中重新規劃校舍布局,邀請建築專家,原澄中校舍設計者謝西家先生、林聖建先生等人製作校舍改建總體規劃方案,並開始實施澄中校舍改建工程,由政府撥款作為啟動資金,泰國、香港、深圳、廣州、汕頭、澄海的澄中校友捐資,分期陸續拆除舊的平房教室、校務處。 至1997年,第一、二期工程完成,原校舍除學校大門保留外,舊建築多被拆除,並相繼建成英南圖書館、春暉樓、長海樓、澤芳樓、三樂樓、食堂餐廳綜合樓、第二、三幢學生宿舍、景行樓、鳳起樓,此後又啟動第三期擴建工程。 1998年9月,澄海中學初中部停止新生招生。 2000年7月,最後一屆澄海中學初中畢業生畢業。 2000年9月,澄海中學初中部停辦,過渡為高級中學。 2008年4月,澄海中學通過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和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確認驗收。

④ 章在百家姓中排第幾

排第40
章姓的由來
一個特殊的姓氏

章姓來源有二:(1)據《左傳》記載:「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章姓是任姓的分派,是個古老的姓氏,源出黃帝的後裔。(2)《辭源》載:章姓「系出姜姓,齊太公支孫封於鄣。左傳齊人降鄣,子孫去邑為章氏」。商朝時有章國(在今山東省東平縣,一說諸城縣),是黃帝裔孫的封地。至周初,姜太公(子牙)輔助周文王、周武王滅商得天下,立了大功,受封於齊國。並經周天子特許,享有代天子征伐諸侯的權力。姜太公滅章後,把它作為附庸國封給支系子孫,稱鄣國。公元前644年鄣侯被他的同宗齊國吞並之後,子孫「去邑留章」,以章為姓。姜太公是炎帝的裔孫,所以章氏又是炎帝的後裔。上述表明,章氏是個特殊的姓氏,把「炎黃」之源都佔有之。

入潮始祖章松山

章氏向南播遷始於周朝襄王八年(前644)後,那時鄣國鄣侯被他的同宗齊國吞並,子孫改為章姓,這一支是姜太公的後裔,他們便從山東向南遷徙,在豫章(今南昌)安居蕃衍,不久成為當地望族。至晉朝豫章的章氏有一支流入福建,宋代已成為泱泱大姓,在全國列第40位。現今已退居在全國100個大姓之後。

入潮始祖是南唐太傅章仔鈞第13代孫章松山。於元代為避戰亂入潮,選擇在水秀山環,沃野平衍,風俗淳厚的潮州府海陽縣西塘鄉(今潮州湘橋區)定居。裔孫再分創海陽縣埭頭鄉(今澄海溪南鎮)、南澳後宅鎮及揭陽、饒平等地。

澄海埭頭鄉之章姓人家,是明代中期從福建遷徙而來,後來又有早期遷徙入潮,定居海陽之章姓人遷此認宗,聚族而居。至今已傳二十多代。

潮陽章姓來自海陽縣岐山(今屬汕頭市金平區岐山街道)章族,岐山章氏先祖是於明初從福建遷來創基。開基祖第6代孫於清代初年移居潮陽縣峽山都芝埕(今沙隴鎮芝蘭)另創基業;後來芝蘭後厝有章氏裔孫遷居東寮(今沙隴鎮東華),稱後厝洲。另外,海陽岐山章氏第7代孫又移居東華,稱前厝洲,已傳12代以上。

潮汕人口近二萬

潮汕章氏人口,據不完全資料統計共約18000多人。其中汕頭市金平、龍湖、濠江區約2500人;潮陽區約850人,潮南區約1800多人,澄海區約3000人,大部分聚居於溪南埭頭鄉,其餘分布於東里、澄城等鎮;南澳縣約4000人,是南澳縣四大姓之一,主要集中聚居後宅鎮,並分布其他各鎮;揭陽榕城區約5000人;揭西縣約300多人,分布於金和、棉湖、大溪等鎮;揭東縣曲溪、地都鎮有幾戶章姓人家散居。此外,潮州湘橋區、饒平等地也有章氏聚居地。

女英烈章吟春

潮汕章姓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人物,她就是在大革命時期為革命英勇獻身的女英傑章吟春,南澳縣後宅鎮人,生於1911年。1927年秋參加地下黨創辦的隆江(諧音農工)女子學校,在全島第一個剪掉長辮,廢除纏足,為漁島婦女運動的先鋒。1928年夏被吸收為中共地下黨員,被派往潮安浮洋、鸛巢一帶,從事地下革命活動。她女扮男裝,理平頭穿對襟衫。1930年農歷9月9日上午,她一改平時女扮男裝,而身著時髦的旗袍,與一男青年扮成香港客,進了聯絡站。下午,幾十個國民黨兵突襲包圍聯絡站。激戰中,章吟春與同來的男青年不幸被捕。她受盡酷刑而堅貞不屈。4天後,在汕頭市被敵人殺害,犧牲時年僅19歲。 姓氏來源有四:
1、源於姜姓:上古周朝的開國功臣,姜子牙的後代齊大公支孫封國
於鄣(在今山東章丘縣)。到戰國時,鄣國被齊國所滅,其子孫以國
名去邑為姓,相傳姓章。
2、出自姬姓,是黃帝的的裔。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子,其中得姓者
十二個,十二姓中有任姓,後又從任姓中分化出十姓,其中有章姓。
參見《左傳》。
3、元代章卿孫,原姓劉,幼年為章氏撫養成,因姓章。他的後代子
孫,亦稱章氏。
4、滿族中的章佳氏,在清代改為章姓。見《中國姓氏大全》。

⑤ 南國連鎖酒店的官網地址

北京百寓網可以查詢!北京百寓網酒店預訂免費,只需一個手機號!

⑥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

地震是地球內部介質局部發生急劇的破裂,產生地震波,從而在一定范圍內引起地面振動的現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象刮風、下雨、閃電、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
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
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離震源最近的一點稱為震中。它是接受振動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對於同樣大小的地震,由於震源深度不一樣,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范圍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
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
某地與震中的距離叫震中距。震中距小於100公里的地震稱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間的地震稱為近震,大於1000公里的地震稱為遠震,其中,震中距越遠的地方受到的影響和破壞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動是一種復雜的運動,它是由縱波和橫波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震中區,縱波使地面上下顛動。橫波使地面水平晃動。由於縱波傳播速度較快,衰減也較快,橫波傳播速度較慢,衰減也較慢,因此離震中較遠的地方,往往感覺不到上下跳動,但能感到水平晃動。
當某地發生一個較大的地震時,在一段時間內,往往會發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個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發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後發生的地震叫餘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時空分布規律。
從時間上看,地震有活躍期和平靜期交替出現的周期性現象。
從空間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帶狀,稱地震帶,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兩大地震帶。太平洋地震帶幾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佔全部能量的80%。
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8.9級(又有報為9.5級)。發生在智利中部海域,並引發海嘯及火山爆發。此次地震共導致5000人死亡,200萬人無家可歸。此次地震為歷史上震級最高的一次地震。

⑦ 章姓排姓氏中第幾位

新順序是:李,王,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朱,馬,胡,郭,林,何,高,梁,鄭,羅,宋,謝,唐,韓,曹,許,鄧,蕭,馮,曾,程,蔡,彭,潘,袁,於,董,余,蘇,葉,呂,魏,蔣,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鍾,盧,汪,戴,崔,任,陸,廖,姚,方,金,邱,夏,譚,韋,賈,鄒,石,熊,孟,秦,閻,薛,侯,雷,白,龍,段,郝,孔,邵,史,毛,常,萬,顧,賴,武,康,賀,嚴,尹,錢,施,牛,洪,龔。

章姓來源有二:
(1)據《左傳》記載:「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章姓是任姓的分派,是個古老的姓氏,源出黃帝的後裔。(2)《辭源》載:章姓「系出姜姓,齊太公支孫封於鄣。左傳齊人降鄣,子孫去邑為章氏」。商朝時有章國(在今山東省東平縣,一說諸城縣),是黃帝裔孫的封地。至周初,姜太公(子牙)輔助周文王、周武王滅商得天下,立了大功,受封於齊國。並經周天子特許,享有代天子征伐諸侯的權力。姜太公滅章後,把它作為附庸國封給支系子孫,稱鄣國。公元前644年鄣侯被他的同宗齊國吞並之後,子孫「去邑留章」,以章為姓。姜太公是炎帝的裔孫,所以章氏又是炎帝的後裔。上述表明,章氏是個特殊的姓氏,把「炎黃」之源都佔有之。

入潮始祖章松山

章氏向南播遷始於周朝襄王八年(前644)後,那時鄣國鄣侯被他的同宗齊國吞並,子孫改為章姓,這一支是姜太公的後裔,他們便從山東向南遷徙,在豫章(今南昌)安居蕃衍,不久成為當地望族。至晉朝豫章的章氏有一支流入福建,宋代已成為泱泱大姓,在全國列第40位。現今已退居在全國100個大姓之後。

入潮始祖是南唐太傅章仔鈞第13代孫章松山。於元代為避戰亂入潮,選擇在水秀山環,沃野平衍,風俗淳厚的潮州府海陽縣西塘鄉(今潮州湘橋區)定居。裔孫再分創海陽縣埭頭鄉(今澄海溪南鎮)、南澳後宅鎮及揭陽、饒平等地。

澄海埭頭鄉之章姓人家,是明代中期從福建遷徙而來,後來又有早期遷徙入潮,定居海陽之章姓人遷此認宗,聚族而居。至今已傳二十多代。

潮陽章姓來自海陽縣岐山(今屬汕頭市金平區岐山街道)章族,岐山章氏先祖是於明初從福建遷來創基。開基祖第6代孫於清代初年移居潮陽縣峽山都芝埕(今沙隴鎮芝蘭)另創基業;後來芝蘭後厝有章氏裔孫遷居東寮(今沙隴鎮東華),稱後厝洲。另外,海陽岐山章氏第7代孫又移居東華,稱前厝洲,已傳12代以上。

潮汕人口近二萬

潮汕章氏人口,據不完全資料統計共約18000多人。其中汕頭市金平、龍湖、濠江區約2500人;潮陽區約850人,潮南區約1800多人,澄海區約3000人,大部分聚居於溪南埭頭鄉,其餘分布於東里、澄城等鎮;南澳縣約4000人,是南澳縣四大姓之一,主要集中聚居後宅鎮,並分布其他各鎮;揭陽榕城區約5000人;揭西縣約300多人,分布於金和、棉湖、大溪等鎮;揭東縣曲溪、地都鎮有幾戶章姓人家散居。此外,潮州湘橋區、饒平等地也有章氏聚居地。

女英烈章吟春

潮汕章姓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人物,她就是在大革命時期為革命英勇獻身的女英傑章吟春,南澳縣後宅鎮人,生於1911年。1927年秋參加地下黨創辦的隆江(諧音農工)女子學校,在全島第一個剪掉長辮,廢除纏足,為漁島婦女運動的先鋒。1928年夏被吸收為中共地下黨員,被派往潮安浮洋、鸛巢一帶,從事地下革命活動。她女扮男裝,理平頭穿對襟衫。1930年農歷9月9日上午,她一改平時女扮男裝,而身著時髦的旗袍,與一男青年扮成香港客,進了聯絡站。下午,幾十個國民黨兵突襲包圍聯絡站。激戰中,章吟春與同來的男青年不幸被捕。她受盡酷刑而堅貞不屈。4天後,在汕頭市被敵人殺害,犧牲時年僅19歲。 姓氏來源有四:
1、源於姜姓:上古周朝的開國功臣,姜子牙的後代齊大公支孫封國
於鄣(在今山東章丘縣)。到戰國時,鄣國被齊國所滅,其子孫以國
名去邑為姓,相傳姓章。
2、出自姬姓,是黃帝的的裔。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子,其中得姓者
十二個,十二姓中有任姓,後又從任姓中分化出十姓,其中有章姓。
參見《左傳》。
3、元代章卿孫,原姓劉,幼年為章氏撫養成,因姓章。他的後代子
孫,亦稱章氏。
4、滿族中的章佳氏,在清代改為章姓。見《中國姓氏大全》。

⑧ 我在網上看到紅棗熱量很高,最近吃了陝北人送的新鮮紅棗會發胖不

乾的棗子100克200多卡
新鮮紅棗100克122卡
棗子雖然熱量高,但是營養價值高,1個新鮮的棗子最小的8克,1個約9.8卡
其實吃棗子不會胖,只要注意每天吃的量要少,最多10幾個就可以了,多了熱量就高了,10小的都100卡了哦!

⑨ 澄城縣的經濟

澄城,屬渭北黃土台原區。境內山、川、溝、原、丘陵俱有,以黃土原為主。土地資源豐富,光能資源充足,熱量適中,宜於農林牧業生產。
遠古時代,澄城縣境內曾廣泛分布著森林植被。出土文物證明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農牧業生產。殷商至西周,澄城屬雍州畿輔之地,種植業發展。秦統一六國後,實行「實關中」政策,墾殖擴大,漢以後相繼推行同一政策。至唐、宋時,天然森林已盪然無存。惟墾殖間歇恢復,次生林有所發育。元、明、清代,糧食需求量增加,大量毀林開荒,次生林亦被砍伐殆盡。森林植被的破壞,使生態環境嚴重失調,導致氣候乾燥,雨量減少,水土流失,土地貧瘠。
過去,種植業靠廣種薄收,種地不養地,生產水平低下。民國年代,農民普遍重視飼養牛、羊、豬,積施有機肥,輔以輪耕倒茬,糧食產量較前略有提高。據民國《澄城附志》記載,小麥畝產量,豐年北鄉100至130斤,南鄉130至170斤,倒茬作物豌豆畝產為50斤。早秋作物100至130斤,北部春玉米可產180至200斤。經濟作物有棉花、油菜及少量蔬菜。農產品以糧食為主,多為自食自用,商品率很低。每年冬、春,雖有粟商、富戶運銷糧食於同朝(今大荔),主要是富戶佔有土地多,糧食有富裕,貧家多是自持儉約,吃蕎麥、糜谷和豆類雜糧,省麥以糶。直至民國末年,全縣尚有40%農民需向富戶揭借「斗帳」彌補口糧。天然森林徹底破壞後,人工林發展頗為緩慢。民國3年(1914)縣農會在縣城北、西溝地種植桑樹,因連年戰亂,未有成效。嗣後多次號召植樹造林,也多流於形式。沿山、溝坡依然是光禿禿的沒有林木。民用木材,仰黃龍山供給。農戶養牲畜全為役用。飼養豬、羊、雞,數量不多,所得收益僅能彌補家庭零用。肉食豬羊多從富(縣)洛(川)購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自1950年8月至1951年4月,發動農民進行土地改革,摧毀了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土地佔有制,使無地和少地的貧雇農分得了土地,擺脫了地主階級的地租、僱工和高利貸剝削,農民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土地改革以後,黨和人民政府組織農民互助生產。1952年互助組普遍興起,使勞力不足與缺少生產工具、牲口的農戶,克服了生產困難。1954年秋,中共中央提出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總路線,各級黨組織和人民政府全力以赴領導農業合作化運動。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時,全縣普遍建成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完成了農業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期間農業生產持續上升。農業總產值由1024萬元上升到1534萬元,增長49.8%。糧食總產由5007萬公斤上升到6347.5萬公斤,增長26.8%。大家畜由24700頭上升到29300頭,增長18.6%。豬由6500頭上升到22800頭,增長2.51倍。1958年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尚在鞏固完善階段,就急於搞所有制升級,宣布全縣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搞「一大二公」。建社過程中,出現了「共產風」、「浮誇風」和平均主義,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集體經濟受到損失。加之,連續3年自然災害,農業生產下降,糧食供應緊張。1961年糾正了「共產風」、「浮誇風」錯誤,並劃小基本核算單位,農業生產逐步得到恢復。到1965年,農業總產值達到4520.63萬元,比1957年增長了1.94倍,糧食總產上升到9592.46萬公斤,增長51.1%。大家畜存欄達到29932頭,增長2.1%。豬存欄45655頭,增長1倍多。70年代,加快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步伐。1970年,縣北11社和白水縣洛河北3社,共建石堡川友誼水庫;1975年,溝南4社與合陽、大荔合建關中東部抽黃灌溉工程。與此同時,社隊加速開發境內水資源,先後動工修建勝利、富塬、紅石崖、永內水庫、溫泉高揚程抽水站及一大批小型水利工程,連續施工10年之久,每年冬季集中上勞萬餘人,其他季節保持專業隊施工,爭取全縣每人達到一畝水澆地。社隊為此支付大量口糧補貼和菜金,造成集體經濟負擔過大,農業生產投資投工減少。從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經濟作物突出發展棉花,棉田面積擴大到10萬多畝。由於全縣大部分地區氣候不適宜種植棉花,經濟效益很低,有些年份收益彌補不了化肥、農葯、機耕費投資。10年間(1968年到1977年)糧食畝產徘徊在75公斤左右,分配口糧不足以溫飽,現金不足以度用。農民吃糧靠自留地和國家返銷,花錢靠節儉和救濟,生產隊購買化肥、支付機耕費靠貸款。
1981年秋播時,種植業開始推行生產責任制,98%的農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2年,全縣調整農戶承包土地中存在的「綹綹田」,進一步鞏固和完善種植業責任制。同年冬,林業、牧業、工副業、漁業以及農業機械、水利設施管理等方面,分別建立各種形式的承包責任制。1983年冬,全縣將102437畝荒山、荒坡、荒溝、荒灘、荒水,承包給農民開發經營,農民有了生產經營自主權。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80萬畝左右,棉田面積連續幾年大幅度調減,1986年縮小到1.2萬多畝。擴大了烤煙、油菜、花生和其他經濟作物,總面積達10萬畝以上。
1987年棉花面積略有增加,各類經濟作物總面積達到11萬余畝。加之國家改革農副產品統派購制度,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扭轉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大好勢頭。1982年,糧食總產量突破「億公斤」,達到10262.5萬公斤。1983年又上升到11525.5萬公斤,1984年創歷史最高水平,達到12234萬公斤。1985、1986兩年遭受乾旱,總產仍然保持在1億公斤以上。農村多種經營收入也持續上升,1985年創歷史最高水平,達到6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85年270元,1986年達到282元。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1982年以來,農村越來越多地出現了代表商品經濟發展的專業戶和新的經濟聯合體。1987年,各類專業戶有5295戶,占總農戶的8.14%;從事工業、運輸業、建築業、商業、飲食等服務業的經濟聯合體108個,農業生產開始由自給性生產向商品性生產轉化。1989年各類專業戶減少到4708戶,新的經濟聯合體上升到154個。
澄城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畜牧業發展較為迅猛,盛產國家優良牛種-秦川牛,是國家級渭南生態農業科技園區秦川肉牛育肥基地。秦川肉牛屬中國五大牛種之一,因其良好的生產性能而馳名中外。具有肉用性能良好、屠宰率高、出欄快、肉質鮮美等特點,是其他品種所無法比擬的,在長期生產實踐中表現良好。2002年,陝西省牛存欄250萬頭,其中秦川肉牛佔到80%以上,澄城縣及周邊縣市(大荔、蒲城、白水、合陽等)秦川肉牛存欄達30萬頭,年出欄7.5萬頭,完全可滿足建設500萬美元秦川肉牛屠宰加工場需要。澄城地處世界蘋果黃金生產帶,是中國優質蘋果生產基地。蘋果面積達30萬畝,是陝西唯一的國家標准化示範區,獲得中華名果之桂冠。
2013年,圍繞創建有機農業示範縣目標,澄城縣生豬存出欄達到75.3萬頭和106萬頭,百萬頭生豬大縣通過省政府驗收,被農業部評為中國生豬標准化示範縣;新建果園4萬畝,新增有機認證5000畝,蘋果面積擴大到42萬畝,果畜總產值達到24.3億元。全年糧食總產17.8萬噸,設施果蔬面積發展到1.8萬畝,萬畝櫻桃現代農業示範園通過省級認定。成功爭取到總投資3.3億元的中央小水重點縣和國家規模化節水灌溉增效示範、高效節水灌溉、縣西河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完成北酥酪、帽子溝、佃家莊、高垣等四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積極推進古徵大地園林化,完成造林綠化3.6萬畝。穩步實施城鄉電網升級改造,成功躋身省級新農村電氣化縣行列。整合水利、農綜、扶貧、移民等涉農項目資金,不斷改善基礎設施條件,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 澄城,礦藏資源豐富,品種較多。煤炭、硫黃和日用陶瓷工業生產歷史悠久。縣城和各鄉(鎮)有多種行業的個體手工業匠鋪和作坊,生產工農業生產工具和人民生活用品。解放前,全屬私人經營,規模小,工具落後,生產水平很低。
1948年3月,澄城解放後,縣民主政府扶持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私營煤礦、硫黃礦和個體手工業,恢復和發展生產。1953年,開始對個體手工業和私營礦井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堯頭礦區私營煤井、硫黃礦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成為公私合營新生煤礦和公私合營硫黃礦。城鄉個體手工業,通過組織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組,納入社會主義集體經濟軌道。1957年9月,省、縣兩級投資,建立本縣第一個國營工廠——地方國營澄城縣麵粉廠,供應機關、學校和工礦企業麵粉。1958年,又採取投資新建和升轉手工業、公私合營企業的辦法,建起縣辦農業機械廠、煉焦廠和煉鐵廠。同年,農村人民公社化,掀起大辦工業高潮,本著「先土後洋,土洋結合」與「邊計劃、邊建設、邊生產」的原則,辦起一批肥料、飼料、麵粉加工、農具修配、磚瓦、石灰、黑礬、耐火材料、造紙和食品加工廠。至此,地方工業形成全民、集體、個體三種所有制。工業總產值由1957年的538萬元(1952年不變價),上升到1960年的838.6萬元(1960年不變價),增長64%。工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4.4%上升到38.2%。
新建縣辦工業,機械設備極少。全縣僅農業機械廠有1台皮帶車床,基本上還是手工生產。技術工人嚴重不足,生產效率很低。手工業合作社、組,有19%的工人轉為全民工,其餘下放公社管理,轉為工廠化生產,取消計件工資制,實行月固定工資制,工人收入減少,生產積極性低落。社辦工業本是一哄而起,全用土法生產,產供銷不協調。1960年後又連續3年遭受自然災害,糧食減產,從工社員棄工還農,社辦廠相繼停產,所剩無幾,地方工業的發展受到挫折。1961年工業總產值大幅度下降到287.3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9.5%。1962年繼續下降到179.5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3.3%。為建國後最低水平。
1961年冬,貫徹執行中共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調整地方工業布局,停辦了產品滯銷、經營虧損的煉焦廠和土法生產、產品合格率低的煉鐵廠。縣辦農業機械廠,沒有正式產品,人員過多,精簡100餘人(占職工一半)回農業戰線。1962年,將並縣時武庄公社辦的二十畝埝煤礦,收歸縣辦,擴建為地方國營堯頭煤礦。以調整所有制為中心恢復整頓手工業。將下放到公社管理的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組,收歸縣管理,恢復社、組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和計件工資制,扭轉了生產下降局勢。1963年工業生產開始回升,至1965年工業總產值回升到316萬元。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廠礦企業捲入動亂漩渦,「造反派」奪權,沖擊工業主管部門,企業管理混亂,時有停產。1969年廠礦企業普遍實行一元化領導,黨的核心小組包攬生產和一切行政事務;強調「外行領導內行」,輕視知識分子,不重視科學技術力量,使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換代受到影響,企業經營虧損。1971年,縣屬集體工業再次下放公社管理,後又收回,來回折騰也造成一定損失。
1970年2月,澄合礦區煤炭建設指揮部(1974年撤銷,成立澄合礦務局)在本縣成立。開始建設堯頭礦區,開發澄城煤炭資源。是年新建礦區變電所,安裝10兆伏變壓器兩台,由蒲城堯山和合陽分別架設兩條單迴路高壓輸電線路,除供中央直屬礦井用電外,還對地方工業轉供電力。次年10月,渭南地區在韋庄建煤炭機械廠,生產煤電鑽和鑽桿,為省內的煤礦生產服務。中央和地區在澄城縣開礦設廠,為地方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要求地方提供土地、勞務和建築材料,縣上本著發揮地方礦藏資源優勢,為農業生產服務,為大工業服務和為人民生活服務的方針,在70年代新建了6個縣辦工廠。其中有為農村興修水利服務,生產氨瀝蠟炸葯的化工廠;有為開發地下水服務,生產電測儀的電子儀器廠;有為大工業和地方基本建設服務的水泥廠和機磚廠;新建堯頭斜井中型煤礦和曹村小型煤礦;新建以葡萄糖粉為主要產品的制葯廠。
縣屬集體工業,由縣手工業聯合社投資,以原有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為基礎,調整技術工人與管理幹部,新建塑料廠、雪茄煙廠、電石廠和木器廠。縣農具合作工廠擴建為水利機械廠(後改為輕工機械廠)。糧食系統,由地區糧食部門投資,改建縣麵粉廠。省糧食部門投資,新建韋庄麵粉廠。商業系統,擴建副食糕點加工廠(後更名為食品廠),擴建醬菜加工廠,新建以加工勞保工作服為主要產品的百貨公司服裝廠。農機系統,擴建農機修造廠。供銷社系統,新建與擴建城關、馮原、王莊與醍醐棉絨加工廠(70年代後期,棉田壓縮,城關、馮原、王莊3廠停產)。從1973年起,全縣17個公社先後恢復和新建了小煤礦17個。1975年,創辦農機具修理、五金、建材、化工、食品、針織縫紉、日用陶瓷工業。到1978年,工業總產值達到萬元(1970年不變價),其中縣社地方工業總產值達到2685萬元,較1969年增長3.97倍,占工農業總產值的44.11%。
1979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執行中央「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停辦了1971年二次上馬的連年虧損的縣辦煉鐵廠。產品滯銷,銷價一再下跌的縣辦集體電石廠,停產整修。其餘廠礦分期分批進行整頓,改革了「文化大革命」期間推行的企業管理體制,恢復了黨委集體領導下的廠(礦)長負責制。1980年縣級工業管理部門合並成立經濟委員會,加強了對縣屬工業廠(礦)的領導。1981年經濟委員會管理的工業企業試辦並普遍推行經濟責任制,主管部門與企業領導簽訂責、權、利相統一的責任合同,企業完成下達任務給企業領導獎勵,完不成任務則扣發企業領導工資。實行責任制的同時,工業主管部門逐步下放權力,廠(礦)長有權選拔任免中層幹部,招聘與辭退工人,有權開發新產品,企業增強了活力,推動了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換代。1984年,貫徹中央「關於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推行廠長負責制,選拔啟用一批懂工業生產,懂經營管理,富有開拓精神的年輕技術幹部,進入企業領導班子。企業內部引入競爭機制,廠(礦)長同科室職能部門、車間、班組生產部門,層層建立崗位責任制,落實生產任務,把職工個人的經濟利益與集體成果、個人勞動貢獻聯系起來。生產部門按完成的產品數量、質量、消耗、成本計算工資;職能部門按個人出勤,完成下達具體工作任務,保證月固定工資,超獎欠罰。1987年,深化企業改革,全面實行廠長任期目標責任制,在企業中突出廠長的中心地位,定時間、任務、要求和目標,落實經濟責任,實行目標管理。廠長作為企業的法人,在企業內部深化改革,精簡機構,壓縮非生產人員,整頓勞動紀律,強化企業管理,取得指揮生產與經營決策的主動權。同年7月,在縣辦水泥廠、農機修造廠、印刷廠和第一運輸公司進行一定3年承包經營試點,把競爭機制引入企業經營承包,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競爭承包」,通過競爭產生合格的經營者。至年終,工業經濟委員會所屬的廠礦企業,有9戶預算內企業通過競爭簽訂了3年承包經營合同,應標的均超過主管部門確定的標的。電子儀器廠、陶瓷廠實行租賃經營。電石廠、塑料廠、鞋廠等3戶縣屬集體企業,亦實行了招標招聘。
在全面貫徹改革、開放、搞活方針以來,地方工業,包括縣屬集體工業、鄉(鎮)工業,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建立協作關系,涉足省內外,建立橫向聯合,引進新產品、新技術,增強企業競爭能力。截至1986年,工業經濟委員會所屬10戶全民企業,13戶集體企業,自行研製和引進的新產品、新工藝和自動化生產線共30多項,其中低壓安全閥為中國首創新產品,二硫化碳,塑料管材,聚氨脂發泡、鑄鐵搪瓷浴盆、TWTD橡膠促進劑等新產品填補了省空白。粘土彩色外牆釉面磚、精製硫黃粉填補了本省與西北地區的空白,有的被評為省和中國優秀新產品。1987年新產品開發完成5項,總產值1199.13萬元。
建國41年來,全縣工業基本建設投資總計4485.62萬元,占國民經濟基本建設總投資6656.4萬元的67.39%。據1985年工業普查統計,縣內中央企業1戶,地屬企業1戶,縣屬企業30戶,街道工業4戶,鄉(鎮)工業75戶,其他1戶,共計112戶工業企業。形成的固定資產,1980年為14003萬元,1984年為22109萬元,比1980年增長68.02%;1985年為23529萬元,比1984年增長6.42%。1987年全部工業總產值達到16620萬元,其中地方工業總產值為8214萬元(1980年不變價),比1978年增長2.13倍,比1957年開始建立地方工業時的總產值增長14.26倍。截至1986年,縣屬全民工業和集體工業上繳國家利潤、稅金總計4832.12萬元。1989年,縣屬14家全民工業企業(含雪茄煙廠)上繳稅金3733萬元。
澄城縣工業園區,位於縣城南郊,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已被列為渭南市「兩區六園」的開發重點。園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完備,設有企業服務中心,可為入園企業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務。園區開發以科技為先導,以項目為載體,以鋁電工業、化工工業為主,既注重承接中東部產業轉移,發展「拾遺經濟」、「補缺經濟」,又注重與科研院所合作,引進高新技術項目,促進科技經濟一體化。入園企業11戶,累計投資超過5個億,在建項目8個,全部建成後園區經濟總量可達10億元以上。發展思路和目標是,園區建設與項目建設有機結合,以園區吸引項目,以項目支撐園區,打響園區品牌,逐步把其打造成澄城縣工業的「航空母艦」。
2013年工業園區昌榮路、農業園區物流基地、光伏信息服務平台、拓日太陽城集雨湖擴容工程建成投用。拓日新能100MW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封裝線、首條日產300噸光伏玻璃生產線、兩條在線玻璃鋼化鍍膜生產線建成投產。韓渭西煤層氣分輸站、光伏煤層氣綜合儲備站如期建成,富瑞特裝LNG項目土建完工。大唐煤電鋁一體化、啟源機電特純氣態電子材料、正大36萬噸專業化飼料廠及農業產業化項目順利推進。華鑫鋁型材、勤誠汽摩輪轂建成投產。園區入駐企業達到87戶,實現產值37.3億元。縣電廠、騰飛公司、運輸公司、燃料公司等4戶企業成功改制。投資9700餘萬元,完成董家河煤礦、董東煤業、海泰電子廢水處理設施改造等7個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項目,萬元GDP能耗下降4.3%。發展中小企業195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戶,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65.13億元,增長18.95%,榮獲「陝西省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先進單位」和「陝西省發展中小企業貢獻獎」稱號。 2012年澄城縣投資30億元啟動實施了32項城市基礎設施項目,萬泉街拓寬改造、惠民路建設、古徵街東六路開通等項目進展順利,暉福街排水、九路大修改造、金沙關污水提升、生活垃圾填埋場續建、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及和諧園區域改造、城南景觀生態公園等項目竣工投用。大市場及物資市場、金水苑、澄泉廣場等10個舊城區域改造項目加快推進。錦城華府、華和春城、萊茵名郡、新城國際半島等房地產項目及公安、司法業務用房開工建設。扎實推進「一城三創」,省級環保模範城市通過現場調研,省級園林縣城通過省住建廳考核驗收。寺前農民文化商住新區、馮原新興商業街、堯頭鎮區街道等47項城鎮建設項目加快推進,建成農民商住小區6萬平方米。10個新型農村社區(中心村)規劃編制完成,8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成投用。鑫和酒店、萬利酒店、盛豐建材家居物流中心加快建設,弘運汽貿、遠程汽貿、新城市場二期建成運營。

閱讀全文

與澄海澄城電影院排期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紅辣椒的圖片 瀏覽:72
張家輝圖片和古天樂電影里的 瀏覽:410
卡特琳娜莫里諾大尺度電影 瀏覽:332
泰國電影斬首 瀏覽:878
電影中英文名字大全 瀏覽:666
三岔口的電影結局 瀏覽:931
強哥結局是什麼電影 瀏覽:67
大的海怪電影 瀏覽:907
地什麼的電影 瀏覽:625
有趣的最新電影愛情 瀏覽:931
茂名電影院哪個好 瀏覽:998
破綻電影完整 瀏覽:800
一部關於房間的驚悚電影 瀏覽:566
65年台灣經典電影 瀏覽:1000
海王出生電影音樂 瀏覽:865
電影圖片羨慕別人的感情 瀏覽:7
電影座點陣圖片 瀏覽:483
菜頭電影完整版 瀏覽:479
撫順橫店電影城圖片 瀏覽:383
看三地電影網站 瀏覽: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