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農民頻道露天電影院
哪個城市的農民頻道?
你說的我們都看不到啊。
那麼請去 網路知道 > 地區 > 河北 提問。你們的電視台不上星,我們都看不到,在這提問只能靠運氣能夠碰到河北人。
不如去 網路知道 > 地區 > 河北 提問,經常看得人還能挺多的呢。
❷ 中學生抒情歌曲比賽 唱什麼好
同桌的你(國)老狼明天你是否會想起昨天你寫的日記明天你是否還惦記曾經最愛哭的你老師們都已想不起猜不出問題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誰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誰看了你的日記誰把你的長發盤起誰給你做的嫁衣你從前總是很小心問我借半塊橡皮你也曾無意中說起喜歡跟我在一起那時候天總是很藍日子總過得太慢你總說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就各奔東西誰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誰安慰愛哭的你誰看了我給你寫的信誰把它丟在風里從前的日子都遠去我也將有我的妻我也會給她看相片給她講同桌的你誰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誰安慰愛哭的你誰把你的長發盤起誰給你做的嫁衣啦LRC歌詞來自:
http://www.51lrc.com/asp/lrc.asp?id=20010826W7oe3o歌曲:露天電影院歌手:老狼
專輯:同桌的你
搜索"露天電影院"LRC歌詞
搜索"露天電影院"mp3
[ti:露天電影院][al:同桌的你]我家樓下的空地是一個電影院在夏天的夜晚它不再出現如今的孩子們已不懂得從前那時候的人們陶醉過的世界我長大時看著他們表演著愛情當他們接吻的時候我感到傷心在銀幕的下面孩子們做著游戲在電影的裡面有人為她哭泣城市裡再沒有露天的電影院我再也看不到銀幕的反面你是不是還在做那時的游戲看著電影的時候已看不見星星
❸ 老狼說過,他心中有兩個天才,一個是朴樹,一個就是他
郁冬。
這個名字,往往會和老狼、高曉松、金立、沈慶等人排列在一起。
因為他們都是中國校園民謠運動的發起者,而這些人也共同成就了1994年的「校園民謠風」。
相比其他人,只有郁冬算是輝煌而來,卻消失得乾乾凈凈。
老狼曾經說過,他心中有兩個天才,一個是朴樹,一個是郁冬。
如今的朴樹仍舊在音樂世界裡尋找他的平凡之路,而郁冬卻在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之後,不復歸來。
年輕時的郁冬一頭長發
01
「郁冬,人如其名」
他的性格就像他的名字一樣, 沉鬱而靦腆 ,很多圈內好友回憶他,說他會在人前臉紅,人多時候經常是安靜地待著,或者悶頭抽煙,不言不語。
因而想要了解郁冬,音樂是唯一的途徑。
但是郁冬的才華,只有北京讀懂了,於是《北京的冬天》讓我們無法拒絕。
「時間原來就是這么簡單,輕易改變我們的笑臉。」
提到郁冬寫歌的緣由,怕會有一個荒唐且逼真的解釋: 天賦孤獨。
十幾歲的年紀,郁冬就開始用零花錢瘋狂買各種音樂專輯,在不知所謂抱起吉他的時候,齊秦成了他惟一的偶像。
齊秦
郁冬曾羞澀地說:
「那時真的特喜歡齊秦,可能《狼》中的孤獨感覺在我當時青春期的成長過程中也有。
後來他不唱了我沒覺得什麼,但當他再次出擊歌壇的時候,我才明白了:
深邃內省的歌者,吟唱簡單樸素的歌曲,其實是最有沖擊力。 」
18歲,高考失敗的郁冬在北京農工大操場結識了沈慶和逯學軍,從草坪吉他、啤酒老歌開始,郁冬走上了音樂創作之路,且一發不可收拾。
左起郁冬、逯學軍、沈慶
雖然郁冬在那一代人里屬於年齡最小的,但是他的音樂才華卻是最咄咄逼人的。
因為孤獨,他天生敏感,他的旋律和歌詞充滿了平靜的鬱郁寡歡,充滿了對物慾世界的疏遠和恐懼。
聽他的歌,會讓人感到無法擺脫的傷心,尤其在反復的循環中更能聽出他隱藏在音符里深遠的感情表達。
21歲,郁冬參與創作了《校園民謠1》,他的《離開》也被收錄其中,每每聽到這首歌,就聯想到當年的郁冬,披著一頭不與世俗的長發,嘶啞倔強地唱著「告訴你我的心從未離開」。
年輕時的郁冬留著長發
22歲,郁冬進入正大唱片,為公司主推歌手潘勁東創作了專輯主打歌《相約》,而這也讓他獲得了當年幾乎所有的音樂獎項。
同年,郁冬正式簽約正大唱片,從幕後製作人轉型成歌手,一年後郁冬的第一張專輯 《露天電影院》 橫空出世;
專輯中的9首歌橫掃內地樂壇,同名主打歌《露天電影院》獲得「中國歌曲排行榜」年度金曲獎,而郁冬本人也獲得全國最佳創作歌手獎。
而這時候,郁冬才覺得自己是一個歌手了。
《露天電影院》的製作人黃小茂曾說:
「郁冬這張專輯製作的籌備期很短,而實際上這個夢郁冬已經做了很長了。
夢是主觀的,象是流淌在你心底的一條潛流,猶如現實與理想的交融,妙不可言。
所以,郁冬選擇了用音樂來表達他的夢。 」
郁冬在音樂圈裡是屬於十分「閑散」的群體,他時常會約上朋友去看無聊的街景、去任何角落體驗生活,或許你會說這也太不著調了,其實不然,這正是說明了郁冬內心的井然秩序和獨特的創作思維,因為日後他不斷將這些來自「底層」的內心觸動填充到他的音樂里。
聽他的歌,或許一開始我們是因為感動於歌中的故事,但是當你慢慢循環進入歌里, 你會發現,故事的內容已經不再重要,他的歌聲才是最動情的表達。
於是有人說,郁冬的歌適合在沉鬱的天氣里聽,他的歌詞和旋律扭結在心上的時候,讓人疲憊,也讓人憂傷,但偏偏能治癒任何心靈上的陰翳。
02
「郁冬,就是一部老電影」
每一個認識郁冬的人,回憶起他都會說,郁冬就是一部陳年老電影,其中的片段有他的才華橫溢,有他的憂郁羞澀,更有他對生活細膩的感知。
「他的音樂才華遠遠超過與他同時期的校園民謠諸將。」
當年鍾立風不顧一切北上漂泊,就是因為聽了很多令他感動到坐立不安的作品,而其中最接近他內心的歌手就屬郁冬了。
於是,他踏著郁冬的創作足跡來到了北京。
鍾立風
在北京這個夢想和現實相隔咫尺的地方,與郁冬的相識成了鍾立風珍藏一生的事情,二人相識於一個民謠由盛轉衰的時代。
純粹的民謠已成了「諱莫如深」的東西,沒有人懂,甚至也沒有人願意提及,而只有郁冬讀懂了鍾立風,並與他英雄相惜。
其實《露天電影院》大火之後,郁冬就曾隱憂自己能否在得到鮮花榮譽的同時不失掉內心最寶貴的音樂理想。
而事實也是,郁冬在第一張專輯之後,便沒有再出新專輯,原因不是讓人嘆惋的「江郎才盡」, 而是他恥於當時的中國內地只有 娛樂 業,沒有唱片業,出現的流行音樂作品也慢慢偏離了「感染大眾」的初衷,變成了「 娛樂 大眾」的工具。
郁冬說過,自己做不到每年寫100首歌,並不是寫不出來,而是不寫,因為他並不想將自己的音樂態度商業化。
他要表達的是生活感悟,並不想通過「包裝炒作」的音樂商品來摧毀自己的理想。
於是,無法在音樂圈表達理想的他退居幕後,開始為老狼、黃磊、零點樂隊、葉蓓、林依倫、筠子、黃綺珊、毛寧、孫笑一等人創作歌曲或擔任專輯製作人。
03
「那痴心不改的少年,我再沒遇見」
關於郁冬最近的報道恐怕得追溯到2002年,北京朝陽法院宣判著名音樂人郁冬因交通肇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
2001年11月1日凌晨5時50分左右,郁冬開車在工人 體育 館附近掉頭,不慎撞倒了一位過路老人,之後他迅速撥打急救電話和交通事故報警電話,但是當救護車趕到時,卻發現老人已經去世,因為違章,警方認定郁冬負事故全責。出於歉疚,郁冬積極配合警方調查取證,更是主動拿出15萬來安撫受害家人。
自此,郁冬敏銳的內心被愧疚填滿,他發現自己竭盡所有都無法償還那個因他而逝的生命,他再也說服不了自己應該這樣或那樣的順其自然。
於是,他選擇銷聲匿跡,用一種近乎自我了斷的方式來結束犯下的「罪孽」和「痛苦」,來讓自己獲得內心的安寧。
就這樣,郁冬徹底從繁華的音樂圈降落,回到生活的最初。
「說過不會掉下的淚水,現在沸騰著我的雙眼」。
老狼無數次把郁冬說成是自己最親密的人。
老狼
《情人劫》里「你的眼睛讓我終於知道,你的懷抱讓我在劫難逃」,或許郁冬的才情真的讓老狼如痴如醉、在劫難逃。
而每年到了郁冬生日這一天,老狼都會准時發去信息祝福。
或許只有簡單的四個字,但分明看得見老狼滾燙的淚水和惋惜,可終究郁冬還是將才華束之高閣,然後平靜、遺忘、心安。
老狼曾在鏡頭前數次表達想要辦郁冬音樂作品專場的願望,而關於郁冬會不會復出,他也說「郁冬還沒有走出來,請大家給他點時間,我們再等等他」。
在很多場合老狼只要上台,演唱的幾乎都是郁冬的作品,而每次老狼唱著唱著眼裡就含滿了熱淚,情到深處也會哽咽到唱不下去;
這場景宛如他在《虎口脫險》中唱到的「說過不會掉下的淚水,現在沸騰著我的雙眼」。
這一滴滴眼淚沸騰的過程中,回憶一定是最殘酷的一味。
04
「相信這世界沒有變壞,他還會回來。」
《我是歌手》上老狼一曲《虎口脫險》,引發了人們對於校園民謠的集體追憶,同時也讓詞曲作者郁冬重新回歸到人們的視野中。
畢竟在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郁冬的隻身打馬,曾惹得無數少男少女淚水嗚咽。
對於郁冬的離開,我們無法從只言片語中去意淫當事人的取捨,至於說當年那件事給郁冬造成了多大的影響,我們不得而知:
只知道一個裹挾著短暫輝煌而來的天才,在最不可一世的時間從音樂里「自我了斷」。
這也許就是一位音樂人對生命對音樂的「交代」吧,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
「相信這世界沒有變壞,他還會回來。 」
我想很多人都是這樣。
一個時代的經典民謠
也許我們現在還有機會重溫
5月18號,來南窗音樂節,
在現場,朴樹、尹吾唱給你聽。
∇
官方售票鏈接
❹ 醉翁亭和( )()()並稱四大名亭。各因誰的詩文而出名
四大名亭 :愛晚亭(湖南長沙)、醉翁亭(安徽滁縣)、陶然亭(北京)、湖心亭(杭州西湖)
安徽滁縣醉翁亭
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跡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心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獨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緊靠峻峭的山壁,飛檐凌空挑出。數百年來雖屢次遭劫,又屢次復建,終不為人所忘。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
(一)歐陽修與醉翁亭——琅邪山
我們的滁州之行,完全是為了憑吊歐陽修的醉翁亭。歐公在《醉翁亭記》中開門見山,直抒胸臆:「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把我們一個個弄得神魂顛倒;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高論,更使我們對醉翁亭的仰慕不斷升溫。
滁州位於安徽省東部,東距六朝古都南京48公里,西去省會合肥130公里,因其與城西南的琅琊山諸峰相連,城山一體,蔚然而深秀,是安徽省五大風景區之一。琅琊山古稱摩陀嶺,相傳西晉時琅琊王司馬佩率兵伐吳駐蹕於此,故後人改名為「琅琊山」。琅琊山山不甚高,但清幽秀美,四季皆景。山中溝壑幽深,林木蔥郁,花草遍野,鳥鳴不絕,琅琊榆亭亭如蓋,醉翁榆全國特有,琅琊溪、玻璃沼、曲水流觴溪流淙淙;讓泉、濯纓泉、紫薇泉等山泉泉泉甘冽,歸雲洞、雪鴻洞、重熙洞、桃源洞等岩洞洞洞神奇。更有唐建琅琊寺、宋建醉翁亭和豐樂亭等古建築群,以及唐、宋以來摩崖碑刻幾百處,其中唐代吳道子繪《觀自在(即觀音)菩薩》石雕像和宋代蘇東坡書《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碑刻,被人們視為稀世珍寶。古人稱之為兼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的「皖東八名勝境」,蔚然深秀的琅琊山歷來享有「蓬萊之後無別山」之美譽。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淵源久遠。據史書記載,琅琊名勝,自唐刺史李幼卿始開於大歷年間。他在南山「鑿石引泉,釃其流以為溪」,名為琅琊溪。在溪岸「建上下坊,作禪堂、琴台」。繼李幼卿之後,唐、宋著名文士如韋應物、獨孤及、李紳、李德裕、歐陽修、辛棄疾等,相繼出守滁州,修築城池樓館,開發山川名勝,傳下眾多名篇佳句。尤其是宋代歐陽修謫知滁州期間,修建了醉翁亭、豐樂亭,寫下了《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等膾炙人口的名篇,「滁之山水得歐公之文而愈光」。文以山麗,山以文傳,琅琊山聲名日隆,文人墨客、達官顯貴,紛紛前來探幽訪古,題詩刻石,王安石、曾鞏、宋濂、文徵明、李夢陽、王世貞等著名詩人、文學家也都在此留下了足跡,唐、宋以來的摩崖、碑刻約有數百處之多。歷代書法名家書寫的《醉翁亭記》「真、草、隸、篆」碑刻與山中古道、古亭、古建築相得益彰。琅琊山的美妙,在於她悠然於喧囂之外;琅琊山的雅緻,在於她融合自然山水與建築為一體的深幽意境,令人意趣盎然,流連忘返。(孫明皋)
(二)歐陽修與醉翁亭——醉翁亭
醉翁亭位於琅琊山半山腰的琅琊古道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經之地。據《琅琊山志》記載,北宋慶歷六年(1046年),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感懷時世,寄情山水。山中僧人智仙為他建亭飲酒賦詩,歐陽修自號「醉翁」,並以此名亭,寫下傳世之作《醉翁亭記》。醉翁亭因此而聞名遐邇,被譽為「天下第一亭」。歐陽修不僅在此飲酒,也常在此辦公。有詩贊曰:「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間也」,把歐陽修寄情山水,安民樂豐的內心世界揮發得淋漓盡致。亭內有聯對此亦作了點評:「飲既不多緣何能醉,年猶未邁奚自稱翁」。
醉翁亭初建時只有一座亭子,直到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觀察使薛時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復了原樣。醉翁亭因歐陽修及其《醉翁亭記》而聞名遐邇,數百年來雖然歷遭變劫,但終不為人所忘,正如醉翁亭中一副對聯所言:「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醉翁亭一帶的建築,布局緊湊別致,亭台小巧獨特,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現在的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單的涼亭。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四面環山的亭園卻內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寶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余台,風格各異,互不雷同,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依山傍水,幽雅而寧靜。這里古樹婆娑,亭台錯落,青山如畫,碧水潺流,環境十分優美。整個布局嚴謹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詩情畫意。亭中新塑的歐陽修立像,神態安詳。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圓底篆體「醉翁亭」三字。離亭不遠,有泉水從地下溢出,泉眼旁用石塊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後匯入山溪。水池三尺見方,池深二尺左右。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賜魁立的「讓泉」二字碑刻。讓泉水溫度終年變化不大,保持在十七八攝氏度。泉水「甘如醍醐,瑩如玻璃」,所以又被稱為「玻璃泉」。
醉翁亭北有二賢堂,初建於北宋紹聖二年(公元1095年),系當地人士為紀念滁州前後兩任太守王禹偁和歐陽修所建。原堂已毀,現堂為建國後重建。堂內有二聯,一曰:「謫往黃岡執周易焚香默坐豈消遣乎,貶來滁上辟豐山酌酒述文非獨樂也」,二曰:「醒來欲少胸無累,醉後心閑夢亦清」對兩任太守皆因關心國事而貶謫滁州憤憤不平,又為兩位太守詩文教化與民同樂深表欽敬。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廬陵(江西吉安市)人,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政治家。他出身貧寒,資性敏悟,勤奮苦學。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進士,曾任諫官,又任翰林學土、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要職,因參與范仲淹的「慶歷革新」而遭貶,當過滁州太守。在文學上歐陽修以韓愈為宗,力掃晚唐五代文學的奢靡之風,提掖了王安石、蘇軾等一大批精英。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北宋就佔了六家。且除歐陽修本人以外,其餘五家都出自歐門。歐陽修不僅成就非凡,而且人品高尚,早令我輩景仰不已。
醉翁亭西側有寶宋齋,建於明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是明人為保護蘇軾手書《醉翁亭記》而建。齋內有兩塊石碑,正反兩面鐫刻著蘇東坡所書《醉翁亭記》全文,《醉翁亭記》初刻於慶歷八年,因其字小刻淺難以久傳,又於元佑六年(1091年)由歐陽修門生、北宋大詩人蘇東坡改書大字重刻,文章與書法相當益彰,後人稱為「歐文蘇字,珠聯璧合」,視為宋代留下的稀世珍品,與琅琊寺中吳道子所畫的《觀自在(即觀音)菩薩》石雕像,同為難得的古代文化瑰寶。
寶宋齋南面是一個面積較大的庭院,院內有意在亭、古梅亭、影香亭、怡亭等亭台建築。泉水從牆外流入,曲折蜿蜒,如回腸九轉。傳說當年歐陽修常在這里與友人共飲,曾仿晉人作「曲水流觴」,為後世引為趣談。後人在「九曲流觴「處建意在亭,並仿歐陽修戲水飲酒作樂,亭似蘇州園林建築,十分古雅。古梅亭在醉翁亭院的北面,因亭前有一株古梅而得名,又稱賞梅亭。相傳此梅系歐陽修所手植,世稱「歐梅」。原梅早已枯死,此株為明人所補植。古梅高7米,離地面六七十厘米便開始分成四枝。四枝幹粗70多厘米,蒼顏多瘢。雖經幾百年風霜雨雪,仍然枝茁葉茂,清香不絕。這株古梅品種稀有,花期不搶臘梅之先,也不與春梅爭艷,獨伴杏花開放,故名曰「杏梅」。古梅北有古梅亭,南面有影香亭,建於一方池上,原名見梅亭,後來有人在壁上題了「寒流疏影」、「翠積清香」兩塊碑刻,遂改為今名。春天,「野芳發而幽香」;夏季,「佳木秀而繁蔭」;秋天,天高雲淡,「風霜高潔」;冬季賞溪中石景「水落石出」,四季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
(三)歐陽修與醉翁亭——豐樂亭
豐樂亭建於琅琊山風景名勝區豐山東北麓的幽谷中,是豐山風景最佳之處。距滁州城約1公里。這裡面對峰巒峽谷,傍倚澗水潺流,古木參天,山花遍地,風景十分佳麗。關於豐樂亭的興建,歐陽修在《與韓忠獻王書》中告訴友人:「偶得一泉於(滁)州城之西南豐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愛其山勢回換,構小亭於泉側。」而民間傳說卻略有不同:據說歐陽修在家中宴客,遣仆去醉翁亭前釀泉取水沏茶。不意仆在歸途中跌倒,水盡流失,遂就近在豐山取來泉水。可是歐陽修一嘗便知不是釀泉之水,仆從只好以實相告。歐陽修當即偕客去豐山,見這里不但泉好,風景也美,於是在此疏泉築池,闢地建亭。泉名「豐樂泉」,亭名「豐樂亭」,取「歲物豐成」、「與民同樂」之意,歐陽修為此還寫下了《醉翁亭記》的姐妹篇——《豐樂亭記》,還以《豐樂亭游春》一詩記載與民同樂之盛況:「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遊人不知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後來蘇東坡又把《豐樂亭記》全文書刻於亭中石碑上,供人閱讀和欣賞,一樣地留下了「歐文蘇字,珠聯璧合的稀世瑰寶。
豐樂亭亭前有山門,亭後有廳堂,還有九賢祠(又名危樓,內供與滁州有關的九位賢人畫像)、保豐堂等,四周築以圍牆。豐樂亭內有蘇東坡書刻的《豐樂亭記》石碑、吳道子畫的《觀自在(即觀音)菩薩》石雕像,保豐堂內有明滁州判官尹夢璧所作的《滁州十二景詩》碑刻,這些都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珍品。
豐樂亭以北原有一條「西澗」,與豐樂亭一山之隔。唐代詩人韋應物在任滁州刺史時,曾為這里優美的山水景色所吸引,吟詠了「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的膾炙人口的詩句。之後,人們依韋氏詩意在這里建起了野渡橋、野渡庵、飛泉覽勝亭等建築。建國以後,政府為治理水患,開發水利,在西澗上建造了攔河大壩,形成了一個山間水庫,稱為「城西湖」,使許多景點沉沒湖底,但出現了另一種自然景象,四周青山環抱,中間碧水漣漪,山明水秀,魚躍鳥飛,風光無限,生機盎然。
(四)醉翁系滄浪 歐蘇共風流
亭子本是一種有頂無牆的建築物,自古以來,凡有些名氣的亭子多與傳統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素有四大名亭之稱的醉翁亭、滄浪亭、陶然亭和愛晚亭,無一不具有其獨特的文化蘊涵。
亭以人名。陶然亭、愛晚亭建於清代,亭名分別出自白居易「與君一醉一陶然」和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詩句。愛晚亭還以毛澤東早年讀書處聞名當代。而最具歷史文化盛名的醉翁亭、滄浪亭則以宋代文學大家歐陽修、蘇舜欽之名傳譽千載。
醉翁亭、滄浪亭同建於慶歷六年,分別位於當時的淮南滁州和吳中蘇州。兩亭雖隔江相望,遙距數百里,卻緊密聯系著歐、蘇二位文學巨擘的不朽友誼,並進而成為後人景仰和神往的勝跡。人們都知道,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在他的身邊,蘇舜欽以卓越的文才、詩才成為這場運動的急先鋒和中堅。蘇舜欽還是歐陽修一生中最推崇的二位詩人之一(另一位是梅堯臣)。
范仲淹的「慶歷新政」失敗後,歐、蘇同受牽連。歐陽修被以莫須有的「張甥案」貶知滁州;蘇舜欽則被所謂「奏邸之獄」所陷,放廢為民,流寓蘇州。歐公居滁,是政治上的挫折,但他能坦然面對,怡然樂觀,為政之餘,陶醉於「環滁皆山」的秀美景色,常偕僚屬留連於琅琊山中,與州民同樂而成為歷史佳話。山僧智仙敬重仰慕歐公的學術文章和道德人品,特於山中建亭為他的游山助興。歐公以「醉翁」作為亭名,並由此創作出了千古名文《醉翁亭記》。當時他正值中年,「我時四十猶強力,自號醉翁聊戲客」,「四十猶未老,醉翁偶題篇」,從中可見他心境之一斑。而報國無門的蘇舜欽,索寞一人躑躅蘇州,他常出城閑游。一天,他在郡學東側看到一片三面環水的空闊廢地,此處草木蓊鬱,有雜花修竹環繞,尚存園囿遺意。經訪舊老,知是前人池館,便毅然購下,重置水石,理水疊石,建樓閣亭台,以咀嚼自己的寂寞。他以《楚辭》「漁父」篇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句命名為滄浪亭,寓意自己與世浮沉,幽閑獨放的懷抱。
歐、蘇兩人政治上的不幸卻帶來了文學上的收獲。《醉翁亭記》、《滄浪亭記》均成為文學史上璀璨的不朽篇章。《醉翁亭記》以情寫景,不僅精彩地描繪了琅琊山中四時不同、朝暮變幻的景色,還以「樂」為文眼,抒寫出作者與賓從僚屬的游賞、吟詠、宴飲、弈射之樂,生動形象地展現出歐公仁民寬政的風范和瀟灑風神。全篇共用二十一個「也」,風格獨特,一唱三嘆,韻味無窮,歷來有絕唱之稱。蘇舜欽《滄浪亭記》卻是另一種情形:作者「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蘇舜欽善處逆境,生活恬淡自適,在虛僻、瑩凈的滄浪亭畔,他感受到脫去仕籍,並非個人的不幸。他在記文中寫道:「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詩人長於議論,這里以激切的語言,直抒胸臆,體現出他對官場生活的鄙夷。
從歐、蘇兩人的文集中,還可獲知當時他們友好的交往。蘇詩記錄歐陽修在滁州建豐樂亭並與民眾往游其間的生動情形,「構亭於其間,四面開軒墉。名之豐樂者,此意實在農。」他還用「百人擁持大車載,城市觀走風濤翻」的詩句,描寫歐陽修用三頭牛拖著二輪大車運送菱溪大石穿城而過,萬人空巷爭相觀看的趣事。歐陽修也寫了題寄滄浪亭的詩:「子美(蘇舜欽字子美)寄我滄浪吟,邀我共作滄浪篇。滄浪有景不可到,使我東望心悠然。……雖然不許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間傳。」字里行間包含著對友人的無限關懷和不盡的思念,流露出摯友真情。
如今,滄浪亭有一幅楹聯:「清風明月本無價,遠水近山皆有情。」此聯為歐、蘇詩句的集句聯,詩意相諧,對仗工整,如出一人。這一組合正巧妙地把二位歷史名人的友誼永遠留在一個亭子中了,令人遐思,促人回味。(摘自《蘇州雜志》)
(五)醉翁亭名聯賞
並未成翁,到處也須杖履;
不能一醉,此來辜負山林。
人生百年,把幾多風光琴尊等閑拋卻;
是翁千古,問爾許英雄豪傑那個醒來。
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醉翁亭在滁縣琅琊山下,北宋琅琊寺僧智仙所建。醉翁,歐陽修自稱。修,字永叔,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為宋初文壇領袖。所謂「醉」,乃是「飲少輒醉」;所謂「翁」,即其《贈沈蓬》詩所謂「我時四十猶強力,自號醉翁聊戲爾」。其所作《醉翁亭記》,猶為有名。「翁去八百年」,歐陽修卒於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至清同治末年,約歷八百年。「醉鄉」,原指醉中境介,借指醉翁亭。「山行六七里」,系《醉翁亭記》原狀旬,指由釀泉至尊亭影不孤。從有形的方面說,建亭以來,遊人甚多。周圍還陸續增添了許多建築物,如二言堂、隱香亭、醒園等;從無形的方面說,他領導了北宋古文運動,散文、詩、詞皆所擅長,對後代文學影響很大。全聯18字,不但嵌入了「醉翁亭」三個字,而且把寫聯時間、亭的位置,歷史與現狀,以及亭主人生前活動及其身後對社會的影響概括無遺,「醉翁猶在」、「亭影不孤」,既寫景,又飽含對前哲不可磨滅的影響的追懷與感念,十分巧妙,且字字精煉,耐人回味。
北京陶然亭
陶然亭公園位於北京市南二環陶然橋西北側。全園總面積59公頃,其中水面17公頃。1952年建園。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首都北京最早興建的一座現代園林。其地為燕京名勝,素有「都門勝地」之譽,年代久遠,史跡斑駁。名聞遐邇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座落在這里。秀麗的園林風光,豐富的文化內涵,光輝的革命史跡,使她成為旅遊觀光勝地。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監理黑窯廠,他在慈悲庵西部構築了一座小亭,並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為亭命名。這座小亭頗受文人墨客的青睞,被譽為「周侯藉卉之所,右軍修禊之地」,更被全國各地來京的文人視為必游之地。清代200餘年間,此亭享譽經久,長盛不衰,成為都中一勝。
陶然亭周圍,有許多著名的歷史勝跡。西北有龍樹寺,寺內有蒹葭簃、天倪閣、看山樓、抱冰堂等建築,名流常於此遊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後,堪與陶然亭相匹。東南有黑龍潭、龍王亭、哪吒廟、刺梅園、祖園;西南有風氏園;正北有窯台;東北有香冢、鸚鵡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賽金花墓等。這些歷史勝跡產生年代多早於陶然亭,有的甚至早於慈悲庵。它們都有文人墨客觴詠的歷史,曾現過各領風騷的輝煌時期。
近代的陶然亭,有著光輝的歷史篇章。「五·四」運動前後,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領導人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曾先後來陶然亭進行革命活動。1920年1月18日,毛澤東與「輔社」在京成員,集會商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斗爭,會後在慈悲庵山門外大槐樹前合影留念。1920年8月16日,天津「覺悟社」、北京「少年中國學會」等進步團體,在北廳討論「五·四」以後革命斗爭的方向以及各團體聯合斗爭的問題。1921年7、8月間,李大釗通過《少年中國學會》會員陳愚生,以其夫人金綺新葬於陶然亭畔守夫人墓為名,租賃慈悲庵南房兩間,在此進行秘密活動,到1923年間,鄧中夏、惲代英、高君宇等常來參加會議。
園內林木蔥蘢,花草繁茂,樓閣參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島上,有錦秋墩、燕頭山,與陶然亭成鼎足之勢。錦秋墩頂有錦秋亭,其地為花仙祠遺址。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為原香冢、鸚鵡冢、賽金花墓遺址。亭北山麓靜謐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評梅墓。燕頭山頂有覽翠亭,與錦秋亭對景,亭西南山下建澄光亭,於此望湖觀山,最為相宜。亭北山下為常青軒。
1985年修建的華夏名亭園是陶然亭公園的「園中之園」。採用集中旅遊資源的方法,精選國內名亭仿建而成。有「醉翁亭」、「蘭亭」、「鵝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滄浪亭」、「獨醒亭」、「二泉亭」、「吹台」、「浸月亭」、「百坡亭」等十餘座。這些名亭都是以1:1的比例仿建而成,亭景結合,相得益彰。流連園內,有如歷巴山楚水之間,或游吳越錦綉之鄉的感覺,歷史文化內涵更加深邃。
今昔陶然亭
亭,是我國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建築樣式。北京的名亭不少,如頤和園的知春亭,北海公園的五龍亭,景山公園的萬春亭,香山公園的閬風亭等,都廣為人知。但以亭命名的公園卻不多,最為著名的要數位於城南的陶然亭公園。
最早的陶然亭,其實無亭,而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在古剎慈悲庵西面修建的三間敞廳,供臨時休息之用。因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佳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命名「陶然亭」。習慣上又依建亭人之姓,叫它江亭。這里的「亭」,用古代「道路設舍,所以停集行人」的原義,「亭」與「停」同,是供行人歇息的房舍,並非作為園林景觀的「亭」。故有「江亭無亭」之說。
江亭位於紫禁城外的遠郊區,地勢低窪,積水成湖,蘆葦叢生,草木豐茂,空曠清悠,富於田園風味和山村野趣。清代的文人雅士,常在此把酒吟詩、流連山水。近代史上不少仁人志士,如林則徐、龔自珍、秋瑾、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都曾登臨此處,或憂時傷世、慷慨悲歌,或秘密聚會、共謀變法。「五四」運動前後,革命先驅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鄧中夏等曾在此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北京地區早期的共產主義者高君宇烈士與他的女友、作家石評梅的墓地,至今仍坐落在湖心島上的蒼松翠柏之中,他倆的墓碑,如兩柄寶劍,指向蒼穹。早年,在這荒郊野地上,還有清末名妓賽金花的墓地,其旁不遠,又有醉郭之墓。醉郭名瑞,因不滿清朝和北洋軍閥時代的黑暗腐敗,佯狂裝瘋,謾罵當局,歌哭於市,在京城有一定影響。此外,還有鸚鵡冢、香冢……1924年,文學家俞平伯所寫的《陶然亭的雪》一文,詳細地追憶昔年跟朋友一道在雪天游覽陶然亭的所見所聞所感。他們在「白蓑衣廣覆著的田野之間,望望這里,望望那裡,」「竟不見有什麼亭子」,「只見拙鈍的幾間老屋」,不免「黯然寡色」。可見那時的陶然亭已是殘破不堪了。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人民政府在整頓社會秩序和恢復發展經濟的同時,不忘改善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52年即將陶然亭辟為公園,清除淤泥,遷除墳地,廣植花木,修建亭舍,使原來破舊的面貌煥然一新,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處休閑娛樂的場所。1954年周恩來總理和梁思成先生親臨選址,將原來中南海內乾隆時代的宮廷建築雲繪樓、清音閣遷來此處,與慈悲庵內的陶然亭比鄰而居、隔水相對,成為亮麗的風景。
上世紀五十年代,北京戲曲學校、北京舞蹈學校、中國戲曲學校,相繼在陶然亭公園附近建校。這幾所藝術學校的小夥子和姑娘們,一個個如龍似虎、如花似玉,經常在公園內喊嗓練功,優美的旋律和舞姿,回盪在湖光山色之間,為寂靜的園林平添幾多生機和活力。白淑湘、陳愛蓮、劉長瑜、李維康、張學津、李崇善……這些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藝術家,大概不會忘記在陶然亭畔走過的花季。六七十年代,在西湖邊的坡地上還有露天電影院,夏天的晚上,沐浴著習習涼風,花上幾分錢,就可以看到你中意的電影。《英雄兒女》、《青年魯班》、《錦上添花》、《甲午風雲》、《早春二月》……一部部題材各異、風格不同的影片,看得人心潮起伏,熱血沸騰,以致久久不願離開這塊空曠之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湖心亭上還不時舉辦水上音樂會,一些著名歌唱家和樂團輪流到此演出。如今,上述幾所藝校早已升格為學院,國家投資另選新址興建了漂亮的新校舍。原來放映露天電影的地方,也蓋起了壯觀的電影院,因觀眾稀少,又已改成了娛樂城。水上音樂會也如黃鶴,一去不復返了。
陶然亭公園為了突出亭文化的特色,於1985年開始,在公園西南一角,佔地十公頃,修建華夏名亭園。這座由北京市園林設計研究院設計的園中之園,本著「名亭求其真,環境寫其神,重在陶然之意,妙在薈萃人文」的宗旨,從全國各地選擇和仿建十餘座名亭,如位於湖南汨羅紀念詩人屈原的獨醒亭,浙江紹興紀念「書聖」王羲之的蘭亭碑亭和鵝池碑亭,四川成都紀念「詩聖」杜甫的少陵草堂碑亭,江蘇無錫紀念「茶神」陸羽的二泉亭,江西九江紀念詩人白居易的浸月亭,安徽滁州紀念文學家歐陽修的醉翁亭,四川眉山紀念文豪蘇軾的百坡亭,江蘇蘇州紀念詩人蘇舜欽的滄浪亭,以及由園林設計院設計的紀念「詩仙」李白的謫仙亭,等等,一座座造型各異的精美建築,或依山崖,或臨流水,或傍茂林,或倚修竹,峰迴路轉,錯落有致,各呈異彩,互為映帶,為整個園林,增添了無限風光。由古今書法名家題寫的匾額、楹聯以及《琵琶行》、《赤壁賦》、《醉翁亭記》等經典之作,鐫刻在相應的亭畔,向遊人訴說著一個個文物典故和佳話傳說,極大地提高了審美內涵和文化品位。加上原來遍布各個角落的瑞像亭、望瑞亭、錦秋亭、南屏晚眺亭、覽翠亭、風雨同舟亭等大小不同的、有名無名的亭子,約數十處之多,如朵朵奇葩,四處綻放,如顆顆珍珠,撒落滿園,這方寶地簡直稱得上展示亭文化的博物館和大觀園。漫步在華夏名亭園中,我忽發奇想:這些歷代先賢、詩聖詩仙,如今跨越時空、比鄰而居,在「菊黃佳釀熟」之際,聚會一堂,聯袂唱和,把酒吟詩,舉杯邀月,該是何等壯美的畫面,何等浪漫的情懷,何等令人心馳神往的境界啊!
這幾年來,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多,陶然亭公園更滾動著銀發浪潮。大批離退休老人盤旋於此,各找其樂,各得其所。你看,棋迷們圍在石桌旁,楚河漢界,殺得正猛;戲迷們聚集在柳蔭下,鑼鼓鏗鏘,絲竹悠揚,京戲、評戲,唱得正歡;湖心島上,爺爺奶奶們學著年輕的舞伴,翩翩起舞,彷彿減去了幾十歲;月季園邊,一群群、一隊隊歌唱愛好者,引吭高歌,隨著《敖包相會》、《紅莓花兒開》的旋律,重溫逝去的青春年華;而在幽靜的垂釣區,一個個垂釣者,氣定神閑,怡然自在,靜等魚兒上鉤;愛好武術的小夥子更在廣場上一展矯健的身手,……如今這座城市園林,真正成了老小咸宜的休閑場所,普通百姓的歡樂海洋。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我在陶然亭旁邊工作和生活了幾十年,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退休之後,同老伴一起,每天必來此溜達一圈,健身強體,放飛心情,更對它充滿眷念和感激之情。我收藏有關它的歷史記憶,享受它帶給我的幸福時光,我為它的發展變化感到欣慰,更為它的美好明天深深祝福。(陳培仲)
陶然亭名聯賞
窗前綠樹分禪榻;
城外青山到酒杯。
萬荷倒影月痕綠;
一雨洗秋山骨青。
雲里帝城雙鳳闕;
雨中春樹萬人家。
憑高喜見諸天日;
入座微聞百合香。
破除相思鵝兒酒;
妝點新聞燕子錢。
喜得故園桑落酒;
陶然共醉菊花杯。
載酒重來,問舊游幾輩青雲、幾輩黃土;
拈花一笑,看今日滿城風雨、滿城江湖。
十朝名士閑中老;
一角西山恨里青。(稚辛題)
四面時常對屏嶂;
眾仙同日詠霓裳。(趙曾望題)
珠簾暮卷西山雨;
閣道回看上苑花。(王以敏集句題)
穿狄小車疑泛艇;
山林高閣當登山。(曹學閔題)
慧眼光中,開半畝紅蓮碧沼;
煙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風。(沈朝初題)
客醉共陶然,四面涼風吹酒醒;
人生行樂耳,百年幾日得身閑。(蔡錦泉題)
爽氣抱城來,拄笏香山宜此地;
綠蔭生晝靜,憑欄覓句幾閑人。(盧禪普題)
爽氣挹山嵐,萬葦清風帶古寺;
高蹤懷水部,一輪明月照江亭。(張照珏題)
長戈滿地,一亭獨幽,客子河梁攜手去;
把酒問天,陶然共醉,西山秋
❺ 有沒有好聽的歌
1. 陳琳的《灰》,演繹迷離繾卷,慵懶曖昧,非常適合一個人獨自喝咖啡的時候靜聽。 2. 戴饒的《愛是一朵薔薇》慢慢的哼唱加上一點爵士的旋律,感覺女人的妖嬈多姿。 3. 鄧麗君和王菲的《翠湖寒》。一首意境相當優美的田園詩情歌。 4. 張學友的《我真的受傷了》歌詞寫得很富特色,了字收尾,朗朗上口。旋律也極富憂郁氣質。 5. 湖畔的《麥子》作品本身有很濃郁的海子風格。旋律有校園民謠的味道。 6. 彭佳慧的《甘願》旋律悠揚動聽,哀怨委婉,彭佳慧稍微嘶啞的嗓音把歌曲演繹得淋漓盡致。 7. 陳升的《風箏》歌手彷彿就在高高的雲端,陳升極富魅力的沙啞嗓音飄盪著一絲無奈和幾許滄桑。 8. 小柯的《誰》男聲版本更沉穩內斂含蓄。鋼琴的伴奏猶如淡淡的哀愁繚繞在你的周遭,久久不去。 9. 蕭瀟的《花》,是一首簡約的小品,淡淡的清新風格,像雨後的彩虹。 10.紀如璟的《空位》,巒樹監制,紀如璟的風格有些模仿王非,但比王菲多了一些單純。 11.鄧麗君的一首被忽略很久的歌曲《娘心》慢三的節奏輕輕搖擺,鄧的演繹如夢似幻, 12.毛寧的《歐洲特快車》,幽雅,充溢著異國風情,尤其吻合歌詞的意境。 13.劉沁《香檳》 14.許景淳和老狼的《戀戀風塵》。後者一派學生氣息,浪漫唯美,彷彿一幅雪中飄舞的黃昏美景。 15.陳珊妮《肥胖者的悲哀》 16.莫文蔚的《愛情》。深情款款的低吟,彷彿在你的耳邊輕聲呼喚。 17.張惠妹的《解脫》有美國藍調韻味,很有節奏感,演繹也很有神采,像一個夜歸的女子的孤獨呻吟。 18.韓寶儀的《留不住斜陽》意境有中國山水詩歌的韻味,旋律也取自於中國民間小調,悠揚入耳。 19.劉若英的《原來你也在這里》,一份篤定的鎮靜,一絲淡淡的遺憾。歌詞來源於才女張愛玲的散文 20.毛阿敏的《諾言》。演繹很像個大家閨秀,委婉溫柔又不失大氣磅礴。值得一聽 22.景崗山的《寂寞是因為思念誰》 當初校園的一幕幕彷彿隨著音樂又歷歷在目,可惜歲月已老…… 23.歐陽菲菲的《感恩的心》。作品有很強的人文關懷思想, 24.張雨生的《我是一棵秋天的樹》,歌詞里流露著孤傲和盼望,倔強和不屈 25.周彥宏的《美麗》,音樂風格很自然清新,純粹的吉他在她的本色嗓音後真的很好聽,有如泉水丁冬。 26.車繼鈴的《最遠的你是我最近的愛》。每個經過熱戀過的人聽它都有自己的獨特體驗。 27.伍佰的《白鴿》,伍佰的嗓音比較滄桑,歌曲所表達的意境:痛苦、無奈、怨恨。 28.沙寶亮的《多久多少》,歌詞真實地寫出了當今許多人的婚姻狀態:「我們有多久沒吻了?」 29.丁薇的《那一片花》。本歌更像小家碧玉,精緻無比,玲瓏剔透。作曲林海。 30.巫啟賢的《只愛一點點》。旋律和歌詞都很簡單,但是很哲理,這當然得歸功於詞人怪才李敖。 31.韋嘉的《重來》,粗獷厚實的嗓音讓人有些驚喜,旋律慢而憂傷 32.黃綺珊的《只有你》。最後的一段高音唱腔,將這段感情演繹得如痴如醉,似歇斯底里又極有節制與哀婉。 33.黃綺珊的《等待》。汪峰的作品,整首歌的配器只用了鋼琴,全面突出了人聲的情緒變化與情感穿透力度 34.王菲菲《水上花》。聲音真的可以用空靈來形容,嗓音里沒有一點雜質,飄渺虛幻,猶如不食人間煙火的天堂之音。 35.周彥宏的《當愛情經過的時候》。說句實在話她有時選擇製作人和選歌的眼光還真的是比有些歌手厲害。 36.韓磊的《愛與愁交給誰》。婉轉磅礴,考驗唱功,把男人的纏綿和對於愛情的執著表現的非常到位。 37.楊鈺瑩復的《寂寞的解葯》。風格是簡單跳躍的小品式歌曲,像山澗的清泉圍繞周遭,很愜意。 38.柯以敏的《美麗》。聲音圓潤,像黃鶯出谷,歌曲一開始就是一段很婉轉清幽的空曠之音,非常舒服。 39.劉家昌《我家在那裡》台灣民謠作品,具有濃厚的鄉村文藝氣息,和《在水一方》意境如出一轍。 40.張清芳的《花雨夜》。音樂電視是在竹林里拍的,非常唯美,綠色蔓延著整個畫面。 41.辛欣的《放120個心》歌曲風格是抒情婉轉類型,頗具傳唱性 42.范曉萱的《哭了》,范曉萱的版本在吐字上別具風味,蔫呼呼的慵懶倦怠,很吸引人。 43.陳淑樺的《一生守候》。適合一個人在寂靜的深夜獨自品位,不為別的,就為了歌曲中的那份哀怨那份孤獨,那份對情感的深深眷戀。 44.熊天平的〈聲聲慢〉。他真的把李清照的詞韻完全表達出來了:凄慘、傷心、尋覓、冷清、乍暖還寒都能在他的歌聲里感覺到, 45.黎明的《堆積情感》。 46.何璐的《讓她降落》。《金粉世家》片尾曲,她的藍調布路斯唱得相當好聽。 47.滿文軍和朱樺合唱的《只要你肯對我說》。旋律上悠然自得,婉轉纏綿,很具流傳性 48.鄭鈞的《溺愛》。歌曲旋律搖搖晃晃,像在搖籃里聽鄭鈞在呢喃。音樂里有的是青春和陽光,還有一點懶散。很適合傍晚夕陽下聽。 49.滿江的《我們之間》。滿江的歌有一份獨特的清醇和干凈。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春天午後明媚的陽光。旋律朗朗上口。 50.林良樂的《溫柔的慈悲》。阿桑的《葉子》 51.毛阿敏的《我不想再次被情傷》。歌曲前奏的一段女聲哼唱,非常有沖擊力,讓人有舞動之感。初聽不像是內地音樂人的作品, 52.陶喆的《望春風》。 53.齊秦 齊豫的《星願》。 54.伍思凱的《寂寞公路》。彷彿可以看見一個流浪異鄉的遊子在淺吟低唱,有些哀怨有些落寞, 55.沙寶亮的《青春日記》。音樂採用了三三拍子,校園氣息撲面而來,吉他在他的聲音背後淡淡起伏,可謂餘音繚繞,裊裊不去。 56.蔡國權的《不裝飾你的夢》。一個意境,月下,一個撫琴的女子,一個吟詩的男子。 57.彭佳慧的《聽到你一聲再會》。此歌的初衷,悲傷、哀怨,一個孤獨的女子在紅塵里無奈的流下傷心的淚水 58.孫浩的《巍巍大中華》。 59.鈕大可的《永遠的寶貝》。 60.溫兆倫的《隨緣》 61.張玉華的《原諒》。 62.周啟生的《天長地久》。調子很灰色,讓人有說不出的壓抑。他的聲音很渾厚,這才是真的有磁性。 63.林憶蓮的《玫瑰香》。 64.許景淳《天頂的月娘》。聲音空靈,意境柔和,她的嗓音猶如天籟。 65.劉文正的《不要告別》。這首歌屬於悲傷的情歌,旋律相當優美哀傷,委婉動人。 66.李麗芬的歌曲《愛不釋手》在台灣樂壇,李麗芬可謂是個異數,她的嗓音簡直比男聲還要渾厚,記得他的《愛江山更愛美人》 67.汪峰的《窗檯》汪峰的嗓音在此歌里顯得特別的溫暖和慵懶,一改以往的搖滾風格,溫情而憂傷,是他難得的一首慢歌作品。 68.齊豫的《一面湖水》。 69.楊林的《尼羅河女兒》。楊林的聲音很特別,她的純潔聲線還伴隨著一絲沙啞,是那種舔膩的沙啞。 70.田原的《A WISHFUL WAY》 71.江美琪的《想起》《想起》這個歌實在太棒了,旋律感很強,像在搖搖晃晃的水面,波光粼粼…… 72.張惠妹的《沒有煙抽的日子》 73.楊慶煌的《會有那麼一天》 他的《我要的不多》更是膾炙人口。它的明朗和著憂傷,溫暖、堅強、充滿青春的力量。 74.韓磊的《等待》旋律一如韓磊以往的歌曲大氣磅礴,氣吞山河。但是音樂里增添了許多流行音樂的元素,婉轉、跌宕,很有旋律感。 75.孫楠的《是否愛過我》。歌曲的前段低沉和委婉,流露出主人公的孤獨和無奈 76.蔡琴的《月滿西樓》。這是台灣音樂人劉家昌的音樂作品,整個音樂感覺有唐詩宋詞的古樸意境,蒼涼而悠遠,委婉而細膩 77.陳升的《風箏》歌手彷彿就在高高的雲端,陳升極富魅力的沙啞嗓音飄盪著一絲無奈和幾許滄桑。 78.小柯的《誰》男聲版本更沉穩內斂含蓄。鋼琴的伴奏猶如淡淡的哀愁繚繞在你的周遭,久久不去。 79.丁薇的《冬天來了》。丁薇是個才女,藍調女歌手,南京人。意境凄涼。動人。歌詞凄涼旋律凄涼整個一凄涼的歌曲。 80.龍飄飄的《盼你回航》。 81.姜育恆的《異鄉人阿里郎1999》。來自他的專集《女人的選擇》。歌曲旋律憂郁而傷感,比較符合姜育恆的聲音氣質。 82.劉歡的《愛之無奈》。來自於電視劇《東邊日出西邊雨》,秋天金黃的樹葉、郊外白色的別墅配合著濃郁歐洲氣息的音樂旋律. 83.徐小鳳《明月千里寄相思》 81.利綺的《天堂》。她的歌聲干凈透明,沒有一份雜質,音樂風格非常統一,嗓音沉穩,無欲無求,自如流暢。 82.蔡琴的《偶然》。 83.黃磊的《背影》。來自文學原聲大碟《等等等等》。 84.劉欣如的《煙雨斜陽》。劉的聲音像天鵝絲絨般柔軟。江美麗的版本是爵士,配器是鋼琴和saxphone,很適合在酒吧獨自飲酌時候聽 ,但嗓音過於風塵,太妖嬈。 85.王珏的《明天》。第一張唱片便是帶著濃郁的美國風格藍調布魯斯節奏,歌聲流露出的留戀孤獨和哀傷。 86.堂娜的〈別戀〉用的是探戈節奏,極富動感且頗為好聽她的代表作有:《心涼》《毒葯》 《接葯》 《怎麼可以不愛我》《退路》 87.葉蓓的《卡門》流露出了對愛的幻想和迷茫。小提琴和吉他在葉蓓干凈的嗓音背後彷彿是輕聲細語 88。金池的《淚的小花》。出自姜育恆的《女人的選擇》,鋼琴的隨意,厚實的磁性嗓音,把女人的婉轉和千嬌百媚展現得淋漓盡致。 89。李健的《今生今世遙不可及》。描繪的大千世界與涓涓溪流的情景一齊飛翔,忽而急弛過山岡田野,忽而穿越藍天碧海 90.張彌的《我是你的》。這是張彌回國後第一張唱片,音樂的節奏類似於我們唱片發燒友都知道的「英格瑪風格」,迷幻恍惚哀怨,那 91。呂方的《愛一回傷一回》旋律感很強,流暢大氣。 92。陳綺貞的《九份的咖啡店》。小小的個子,一把吉他,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了遙遠清醇的校園時代。 93。陶喆的《susan說》。風格類似陳升的《北京一夜》,濃濃的京腔京韻融合著現代的音樂。陶喆又加入了時尚的藍調節奏元素。 94。戴佩妮的《街角的祝福》取材相當漂亮,小而巧,含蓄而豐滿,旋律悠揚,輕柔的吉他在歌聲的背後如山泉淙淙,愜意萬分 95。李延亮的《梨花又開放》。他重新演繹了歌手周峰的作品《梨花又開放》,比周的版本多了一絲豪邁和滄桑,聽來別有感慨。 96。俞靜的《相逢是首歌》。三三拍子的調,很有校園氣息紀念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的青春歲月。 97。朱樺《我怎麼了》。在港台音樂人鮑比達的精心打造之下,朱樺成為了最早在原創歌壇嘗試R&B 風格的歌手。 98。蔡健雅的《I Do Believe 》。堅定而充滿希望,雖然會有哀愁,依然勇敢的迎向人生光明面的樂章。抒情曲風的「I Do Believe」適 合一個人靜靜地聽,將會帶給你溫暖的心情,就算在梅雨的四月,依然有陽光的照拂感,所以叫「暖洋洋版」。活潑funk曲風的「I Do Believe」則適合大家享,特別是朋友們一起飲酒聊天,或者晚上party帶氣氛的時候播放,非常輕松愉快感,名字叫「星光燦爛版」。 99。陳妃平的《永遠到底有多遠》。陳妃平聲音柔中帶著韌勁,很舒展。記得這個歌好象是同名電視劇主題歌,音樂人小柯製作的。 100。王菲的《只願為你守著約 》歌聲飄渺悠遠,彷彿仙境一般。 101。許哲佩的《想念》 聽許哲佩Peggy的歌總會讓你有種心有戚戚焉的感動, 102。楊乃文的《我給的愛》。電影《走到底》里的插曲,反復吟唱的「我給的愛」透出綿綿的無奈與心酸。 103。楊乃文的《祝我幸福》。電影《天長地久》的主題音樂,悠悠的調子,柔柔的唱腔,淡淡的吉他背景襯托著她聲音的恬淡。 104。齊豫的〈答案〉。 105。萬芳的〈再別康橋〉。整個曲子就只有鋼琴一樣樂器獨自在配合萬芳清醇的嗓音,琴聲清脆哀怨,抑揚頓挫,稍帶有一些爵士氛圍。 106。景楓的〈風景〉 107。錦綉二重唱的〈秋詩篇篇〉。 108。陳潔儀的〈走過〉。伴奏只有吉他聲聲,撩撥著你的靈魂,甚是愜意,和彭佳慧的〈甘願〉風格上很接近。 109。阿木的《冬天》。類似像水木年華的李健的溫婉飄渺,一直在中音區飄來盪去。 110。楊林的〈把心留住〉。描寫戀人分手的作品,旋律是卡位很準的四步舞曲類型,稍帶粘味的嗓音很符合音樂里彌漫著的憂傷氣息。 111。朴樹的《且聽風吟》 112。李健的《八月照相館》。最後哩啦哩啦的旋律中,感覺開始如在一個明媚的秋日午後隨片片落葉輕舞飛揚。 113。景崗山的《美麗的金邊衣裳》 開篇的童聲合唱和歌詞所要表達的主題謠相呼應:天然才是最美的。 114。丁薇的《斷翅的蝴蝶》 國內最早的藍調爵士音樂,根據河北民歌《小白菜》改編 115。梅艷芳的《我看著寂寞長大》。一首非常抒情的慢歌,前奏的純鋼琴帶出憂傷的主旋律,用綺麗的文字寫盡了人間的孤獨和寂寞 116。熊天平的《心有靈犀》。這首是一三拍子,寫出了戀人之間的微妙之感 。 117。陸萍的〈草原夜色美〉 描繪了廣闊的草原湛藍的天空成群的牛羊,彷彿一闋現代的〈敕勒川〉。 118。陳琳的《雨夜》 陳琳的打扮一直不敢恭維,很懷念她唱《你的柔情我不懂》時候的清純和飄逸。 119。林曉培的《心動》。金城武、梁永琪、莫文尉珠聯壁合的演出讓電影成為了經典,成為了當年美國《時代》的10部最佳電影。 120。阿木的《愛你》 憂傷婉轉,刻畫一個男人的內心失落:有時候風太急,春天也落葉如秋,一不小心我將你,傷的太苦太沉重。 121。侃侃的《小三和弦》。嗓音很接近田震,但又多了一份女人的柔情,多了一份不加修飾的天然。 123。黃小琥的《突然的自我》。粗獷的聲線,扎實的樂感,滿弓滿調地演繹。 124。蕭淑慎的《幸福的形狀》 她的聲線比較細膩委婉,和她現實所表現出來的無奈郁悶痛苦很吻合。 125。「有耳非文」的《秋燈夜話》。原名高郁斐,「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游絲」把相思之後的狀態寫絕了。 126。張信哲和伍思凱的《且行且珍惜》。這個歌有兩個版本,阿哲的版本比較清新自然,小伍的版本更趨向成熟一些,更理性和內斂。 126。林一峰的《重回布拉格》 他冷冷的聲音里很是蒼涼,淡淡的吉他聲像是一個幽怨的女人若即若離地陪伴在一個孤獨男人的身旁。 127。梅艷芳的《女兒紅》。 128。陶子和品冠的《離開我》。品冠的演繹平靜安穩,比較符合男人的冷靜內斂;而陶子的演繹更深情一些,帶著幾許哀怨, 129。林志炫的《說不出的告別》。清亮飄渺的歌聲來來回回的游盪在你的靈魂周圍,反反復復。憂郁之後雲淡風清。 130。姜育恆的《地圖》。三拍子旋律。歌詞闡述了人生道路和愛情道路的無奈和孤獨。 131。邱澤的《秋天的地圖》。單純的鋼琴做為主旋律輕輕和著他清澈的嗓音,給我們展現了一幅秋天的人生畫卷。 132。林一峰的《一支煙的時間》。這首歌的切入點非常獨特,通過一支煙把彼此想念的兩個人聯系了起來 133。蕭淑慎的《新鞋》。前奏的淅瀝淅瀝的雨聲甚為好聽,閉上眼睛你彷彿可以看到雨中的城市和分手的戀人, 134。丁菲飛的《誰》。來自於她的最新大碟《樂源》,整張碟全由丁菲飛及胞妹丁薇監制,曲風方面,這碟走New Age及較迷離的路線。 135。張震岳的《愛我別走》。把「寂寞、悲傷、挽留、無奈」這個主題宣洩到位了 136。黃征的《野菊花》。清新風格的音樂小品,跳躍明快,宛如丁冬山泉,讓人在黃昏或午後靜靜感受期間對於愛情的美好想像和期待。 137。莫文蔚的《左岸,右轉》。鋼琴在整個音樂里就像那條流動的河流,慢慢緩過你的心坎。 138。楊千樺的《風采依然》。一首爵士小品。吉他。大提琴。慵懶極了。真的非常適合與舊情人碰面。故事被一種爵士味道娓娓道來。 139。楊千樺的《花與愛麗斯》.靈感應該來自於日本的同名電影,電影風格是清新淡雅唯美雋永的,而此歌也是一脈相承。 140。葉蓓的《今夜無人入睡》。普契尼的名曲《Nessun Dorma》,化作了靜謐的bossanova.婉約的旋律沖散了郁悶,在無重狀態中,遺留 下無人入睡的夜,斷了線的愛情就不再有思緒。 141。郁冬的《時光流轉》《露天電影院》 把每個人心裡都曾有過的細微沖突和感受用最簡練含蓄並且直觀的語言到位地表達出來了。 142。品冠《起床》。整首歌的伴奏只有一把吉他,這種思念和憂傷像發酵粉一樣,在江南梅雨季節會泛濫至每個戀人的內心深處。 143。易齊的《戀戀不舍》。 來自馬來西亞的創作歌手 144。范曉萱的《出氣球》。這是一張陰郁、傷感的唱片,帶著迷茫的天真,還有脆弱的任性以及悲觀的堅持。 145。孟庭葦和陳秋霞的《第二道彩虹》。一曲標準的慢三步。孟庭葦在歌曲里帶著一絲哀怨,聲音比較飄逸。而陳秋霞的更理性一點。 146.徐若瑄的《他她》.一首很輕柔的歌,平淡而樸素的吉他伴奏,唱盡愛情中小女人患得患失的心態。 147。熊天平的《不換》。 148。蔡琴的《六月茉莉》。裡面的一段獨白,充分顯示了蔡琴嗓音的磁性,結尾一長段輕聲哼唱「嗯」妙如天籟,回味無窮。 150。曾淑勤的《茉莉花的日子》。一首三三拍子的歌,輕柔悠揚。簡潔的歌詞,含蓄幽雅,極富人文色彩。 151。雷光夏的《昨天晚上我夢見你》 雷光夏的淺吟低語,恍惚迷離。純鋼琴的伴奏如海浪一般輕輕奏鳴,營造出一片安靜祥和的氛圍。 152。萬芳《戀你》。 悲傷的歌 153。歐陽菲菲的《愛我在今宵》。旋律性很強,切分音運用是此歌最大的特點,增強了歌曲的流暢性和傳唱性。 154。李健的《中學時代》。 155。林志美的《情人路》。她的一首<雨夜鋼琴>,很好聽。在繁華與喧鬧中肆虐著天生的孤獨,在拒絕的同時卻還終未放棄期待,一個倔 強的過客,執著地找著自己的曙光晴空。日子在忙忙碌碌地過,思念在一個又一個間隙中跳躍,寂寞總在最擁擠的角落間起落。 156。蘇蔓的《曖昧》。原唱是侯湘婷,saxphone一直主宰整個曲子,氤氳著濃厚的曖昧情緒。 157。羅志祥的《灰色空間》。這首台視《斗魚Ⅱ》的主題曲延續了韓國電影的憂傷旋律,由李英愛主演的韓國電影《春逝》主題音樂也是 非常棒的旋律。 158。許景淳的《潮騷》。純鋼琴或者純吉他伴奏的歌曲情有獨鍾,一個沉浸在過去的愛中不能自拔的傷懷之人,或許是你, 或許是我。 159。袁唯仁的《既然愛過》他的旋律給人一種孤情決然。 160。齊豫的《欲水》。來自陳沖導演的電影《天欲》。憂傷的旋律哀怨動人,旋律的無奈的無歌詞哼唱貫穿整個影片,把「一個少女對命 運無奈的抗爭」這個主題感動得人慾哭無淚。 161。溫嵐的《祝我生日快樂》 162。萬芳的《FLY AWAY》《慢火車》 163。彭佳慧《一九九幾的他》 164。錦綉二重唱的《秋詩篇篇》《你還是一個人嗎》 165。許景淳的《戀戀風塵》 166。陳倩倩的《嬰兒》 167。陳潔儀的《羅拉》 168。許佩哲的《長頭發》 169。Helene Segara的《Encore une fois》 170。陳曉東的《我比誰都清楚》 171。跳房子的《DREAM IN A WISHFUL WAY》 172。辛曉其的《我也會愛上別人的》 173。王菲菲的《茶》,驚艷。mv很清新,綠色的格調,爽目得很。監制是陳梓秋 178。林慧萍的《當初我怎麼會不懂》,《結發一輩子》,《可以勇敢可以溫柔》
❻ 主播李靜的老公是誰啊
李靜的老公 黃小茂 音樂人, 黃小茂在音樂圈中資歷極深,自上世紀80年代起,他作為詞作者,為崔健、黑豹樂隊創作了多首歌曲,還擔綱製作了崔健的《浪子歸》、艾敬的《我的1997》等專輯;90年代初,黃小茂加盟大地唱片,連續推出了3張名為《校園民謠》的合輯,捧紅了《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並和老狼、高曉松一起在內地掀起了「民謠風」。1995年,他成立了風行音樂工作室,推出了老狼的首張個人專輯《戀戀風塵》,之後赴香港,被鳳凰衛視請去做「音樂無限」的監制。 而他最新的頭銜是唱片副總兼運營總監。 [編輯本段]歷程及重要作品 生於軍人家庭。熱愛音樂繪畫、電影和自由。 曾考入人大新聞系並退學。之後開始寫歌詞。 之後開始做唱片製作方面的工作並進入大地唱片公司做企劃工作。其間製作了著名的 《校園民謠》專輯。 1995年入《東方時空、95新歌榜》欄目任音樂總監,推出了一批膾炙人口的好歌。 1995年底自組風行唱片工作室,製作並推出了老狼首張專輯《戀戀風塵》。 1996年初任香港鳳凰衛視台《音樂無限》節目總監。 1990年加入香港大地唱片公司,任製作部主任兼製作人。製作的作品有: 艾敬《我的1997》—引發「城市民謠」浪潮 陳勁《紅頭繩》 合輯《校園民謠》 —引發「校園民謠」浪潮 1993年離開大地唱片,加入字母唱片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和製作人,期間製作了灰狼專輯《努葡拉》以及郁冬專輯《露天電影院》 曾獲94』風雲人物獎;最佳作詞獎; 1995年離開字母唱片,擔任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95新歌」音樂總監,一年製作並推出52首「95』新歌」,幾乎囊括95』流行樂壇所有熱點。 其中包括「大中國」(高楓)、「星光燦爛」(羅中旭)、「女孩四重奏」(馬格)、「同桌的你」(老狼)、「斷翅的蝴蝶」(丁薇)等。 同年成立北京風行音樂工作室,推出老狼個人首張專輯《戀戀風塵》,創95年專輯發行的最好成績。《戀戀風塵》在香港也創下了國內歌手唱片在港發行的最好成績。 曾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頒發的最佳製作人獎(95』)以及「健牌中國原創歌曲總評榜」頒發的最佳製作人獎——(校園民謠)以及最佳作詞獎96』(懂你——滿文軍) 1996年加入鳳凰衛視中文台,赴香港工作,任鳳凰衛視音樂總監,製作了國內享有盛譽的音樂節目「音樂無限」和「音樂發燒友」同年推出滿文軍《懂你》(作詞)並獲得多項作詞獎。 2000年從香港返回北京,任神州電視有限公司音樂總監統管鳳凰衛視京、港兩地的音樂事物以及日常音樂節目製作並繼續從事唱片製作和歌詞創作。 2004年加盟華納唱片,任華納唱片常務副總經理及製作總監的職務。目前正積極策劃,在全國范圍內發起中國原創直通車的活動,率領華納製作軍團創造中國樂壇新一輪的盛事。 2005年在許曉峰離開華納之後,接任華納總經理。 現任SONY BMG中國區總經理
❼ 河北 露天電影院周潤發系列說的那句經典的話是什麼
1.你不要怕,每天都來這里聽歌,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在編制一個海市蜃樓,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不一定都是壞人,讓我送你回家吧。
—— 小庄《喋血雙雄 》
2. 或許我們都太念舊了,我們不再適應這個江湖。
或許我們幸運,我不想再這個世界上連個朋友都沒有就離開這個世界,可是我欠你的太多。
朋友之間無所謂誰欠誰,不然要朋友做什麼,對嗎?
—— 小庄《喋血雙雄 》
3. 你一點也不象個殺手。
你也不象個警察。
我相信正義,但是沒有人理解我。
好人通常被人誤解
—— 小庄《喋血雙雄 》
4. 在這個世界上無論做夫妻也好,做朋友也好,做什麼都好,就是害怕我幫不了你,你要是不相信我,為什麼不自己幫自己呢,你要放棄我就跟你放棄,你要餓死,我就跟你餓死,行了吧
—— 阿健,《英雄本色2》
5. 我等了三年,我就要等一個機會,我不是證明我有多了不起,我是證明我失去的一定要親手拿回來, 我不想被人踩在腳下,你以為我是臭要飯的,你看看你向什麼,做壞人被人罵,做好人連走兩步,都被人跟蹤,我不想學你
—— 小馬,《英雄本色》
6. 阿力,靠人不要靠己 。
阿力,你知道在霞飛路你有看見一個乞丐,他也是大學生,我相信你努力一定行。
—— 許文強《上海灘》
7.周潤發說:「你一定也聽說過我當初跑龍套的故事吧?凡事都有一個過程。做人最重要的,第一是對自己有信心,第二是要努力。只要你努力了,總有一天,你也會有勞力士表,你也會有一切。」
❽ 求幾首帶京味兒的歌曲
1、《一個北京人在北京》老狼
010年,高曉松推出自己的全新作品集,由眾多明星大腕演唱自己的全新作品,這首老狼演唱的《一個北京人在北京》算是第一首主打歌。
我衣錦沒處還鄉,我失戀沒處療傷,我是個北京人就生在長在戰場上,過春節你們走了,說家鄉話快樂吧,可沒了你們這兒還是那個夢一樣的城市嗎,北京我的故鄉,風沙紅葉是我的成長,北京我的夢鄉,在夢里你蔚藍金黃。
2、《在北京》爽子
隱藏,一個中國人 + 一個加拿大華裔 + 兩個美國人,成立於2000年的老牌中國說唱組合,應該是中國大陸最早玩說唱的一批。2003年,出版第一張專輯《為人民服務》,其中包括《在北京》。
爽子,出生在北京胡同的85後,用滿嘴京腔說著喜怒哀樂。隱藏之後,更年輕的爽子,重新寫了<在北京>的歌詞,重新編排演唱了一版,就是今天聽到的。
3、《北京 北京》郝雲
作為一個出生在鄭州,80年代開始成長在北京的河南人,能寫出這么濃郁的北京味兒的歌,不容易。2006年,郝雲一人包攬全部詞曲,編曲,演唱,演奏,錄音,縮混等一系列工作,獨立製作個人的第一張專輯。2008年,環球唱片簽約並發行了這張 《郝雲 北京》。
4、《北京的冬天》老狼
由大陸最早的一批民謠歌手之一的郁冬創作,並收錄在郁冬的首張專輯《露天電影院》中。其實這首歌除了幾句歌詞跟北京關系並不大,但不知道為什麼,當老狼溫暖的聲音一出來,真的像站在北京雪後的屋外,迎面吹過一陣小北風,縮著脖子搓搓手,哈一口氣。
5、《北京一夜》陳升
《北京一夜》出自陳升1992年專輯 <別讓我哭>,網傳當年陳升在北京錄音,多日不順,借酒澆愁,誰知酒後靈感迸發,寫出此歌。詞、曲、配器、演唱,沒有那麼純粹的北京腔,但哪哪都帶著北京味兒,也是絕了,所以能成二十多年來的經典。
❾ 露天電影院的專輯鑒賞
郁冬專輯製作的籌備期很短,而實際上這個夢他已經做了很長了。夢是主觀的,象是流淌在你心底的一條潛流,猶如現實與理想的交融,妙不可言。所以,郁冬選擇了用音樂來表達他的夢。我們用音樂復制出來的夢不可能如電影般清晰可辨。它需要你凝神靜氣地沉浸其中,正如我們試圖復制這個夢的時候一樣。且願你能看到這個夢。相信你的夢一樣精彩。
——黃小茂95年春 記得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我們從錄音棚回到亞洲村我住的小屋,不知為什麼,我們開始圍坐在溫暖的房間里喝啤酒,然後郁冬拿著吉他唱起了他當時剛寫好的《露天電影院》,一首沒有高潮卻讓我的心變得濕潤而且躁動不安的歌。那一晚我想了許多,所經歷過的人和事,好的書和電影,但也隱藏了一些話,至今沒有對郁冬說。之後,我每次再聽到這首歌都感到一種無法擺脫的傷心。我感嘆原來男人也會有如此之細膩凄美的心靈體驗,甚至比女人所感受到的更深遠......
——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