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影票的價格是由電影發行商提出,通過物價局的批准才能走向市場的。
2、一般商品的價格都是由商品供應商提出來的,物價局只是負責監督,對於不合理的定價,物價局才會採取處罰。
Ⅱ 請問我們買電影票時的票價和票房有直接聯系么
有間接關系。因為影響電影票房有兩個點:1.口碑。2.觀影人次。不過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觀影人次越多,說明這部電影的票房會越來越高。
舉例:《攀登者》目前該部影片已經48.4萬人想看,那麼上映時這些去看電影,按照一人一元的票價來看就有48.4萬元;如果按照每人10元票價來看就是484萬;隨著電影口碑的直接發酵觀看的人會越來越多。
《犯罪現場》目前想看的只有2.5萬人,同樣每人一元的票價只有2.5元,每人10元的票價就是25萬。
因此電影票房和票價是有關系的。而和觀影人數和口碑是直接關系。
Ⅲ 電影票票價是由誰如何定的 由片方、影院還是廣電呢根據成本嗎
一般根據電影的播放計劃,比如取得了一年的播映權,當然在上市熱映為主,然後做出市場測算,估計每場多少觀眾,還有熱播之後下片,在許可權期內,過段時間復播的觀眾預計,預測可能的觀眾總數,折算各種成本,算出總的成本,然後預設自己的利潤,成本+利潤預算出總收入,除以預測觀眾數,得到初定的票價,但是會隨著電影受歡迎程度調整票價的。
Ⅳ 春節檔電影票被吐槽票價高,票價是由什麼決定的
我個人覺得票價當然是由於供需關系決定的,當然還會有各種不確定的因素決定,比如說,院線和製片方想在這部電影上面大撈一筆,而且這部電影具備可以大撈一筆的元素,那麼這部電影的票價將會變得很高,沒辦法,這是賀歲檔的電影,要不然這個時候你說看電影還能幹嘛?
所以票價幾乎不是由我們來決定的,而是由資本來決定的,我的很多朋友也在吐槽這件事情,平時看一部3D電影才需要七八十塊錢,而現在看一部普通的2D電影也要80塊錢的票價,陪女朋友看一場電影,兩個人的票價是160塊錢,然後再買兩杯可樂,再買一些小食品,兩個人看一場電影的成本,大概要在300塊錢左右,真的是談不起戀愛,看不起賀歲檔。
東西好賣了,賣的東西有人買了,賣的東西買的人越來越多了,當然要加錢,不趁這個時機賺錢,過個村可就真沒了這個店兒了,其實世界上的道理就是如此簡單,當人們都紛紛去為這部電影買單的時候,這部電影漲價我們也能夠接受。
不是因為這部電影好或者是怎麼樣,而是我們想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放個7天的假,到班上以後跟朋友聊天,你總不能因為心疼一點票價而沒有談資吧,現代人的無奈就是我們要用錢來買面子,我們要用錢來買,讓別人看得起,票價是由資本定的,票價也是由我們的虛榮心定的。
Ⅳ 在網上買影票價錢跟影院拿的票價錢不一樣,這樣票房是按哪個算
首先感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
你說的這種情況我也遇到過,網上買電影票的價格確實和電影院拿的票的價格不一樣。那麼計算票房是以哪個算的呢?
本人也是個電影迷,在這方面還算了解。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票房是以電影院拿到的票的標價進行計算的!
本人也是個電影迷,在這方面還算了解。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票房是以電影院拿到的票的標價進行計算的!
這里其實有個隱規則的,那就是:電影票價格不管採取多少種折扣方式去售賣,但有一點就是絕對不能以低於製片方所規定的最低票價來出票!若違反這個規定,那麼電影院將會受到非常嚴厲的處罰的!
那至於為什麼網上電影票價格相對來說較為便宜,那其實是相關的電商在進行貼錢做活動,目的是為了吸引消費者。所以補貼下來,其實真實的票價還是和電影院拿到票的價格差不多的。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話題的理解。再次謝謝悟空問答小秘書給我這次答題的機會!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話題的理解。再次謝謝悟空問答小秘書給我這次答題的機會!
Ⅵ 中國電影票是怎麼定價的
從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開始,中國電影邁入所謂的大片時代,明星片酬的飛漲、外國團隊的加盟、3D技術的普及,使得影片製作成本日新月異,這對全國平均票價的拉動不言而喻,但票價高更大程度上還是「國產影片盈利渠道單一」所致。據了解,目前中國國產影片綜合收益的90%以上來自國內票房收入,產業鏈很短,電影內容的壽命通常只有一個月,其回報是一次性的,所以製片方急於靠票房回本。
Ⅶ 春節檔電影票價高引發影院經理回應,電影票票價制定有什麼講究
春節檔電影票價高引發影院經理回應,電影票票價制定有什麼講究?
“電影票太貴了”“看不起電影了”成為今年很多觀眾發聲吐槽的一個普遍現象。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今年春節檔(數據統計為初一至初五)全國平均票價為49.1元,比2019年春節檔平均票價高出4.5元,增幅為10%。其中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漲幅明顯,較2019年春節檔一線城市平均票價高出10.5元。
不過,有一點觀眾可以確定的是,等到春節假期結束,電影票也會不再搶手,錯峰觀影能享受到價格優惠。“等大家初七上班後,電影票價肯定會降下來,北京影院的上座率也會恢復到跟全國一樣的75%。”蘇寧影城慈雲寺店店長喬建說。
Ⅷ 《刺殺小說家》因票價太高導致預售低,電影的票價是根據什麼設定的
經常看電影的都知道,不同城市、不同區域、不同電影、不同時間、不同渠道的電影票價都不一樣。電影票價可是整個電影行業主要的利潤來源之一,因此各大發行商、影院自然非常重視電影院票價的定價了。電影的票價定價是受多方面影響的。包括放映時段、目標觀眾群,版權費用,影院品牌設施等諸多因素。
下面就講講我個人認為電影的票價是根據什麼設定的:
一、首先片方先定一個基礎價格
製片方和發行方會定一個最低價,一般一線城市30元/張、二線城市25、其他線20,3d和imax片源會增加5-10元,海外大片和國內名演大導的電影票價也會高5-10元。當然為了防止影片票價過高,擾亂市場,一些特殊的影片的片方也會定最高限價。
以上就是我認為的電影票價秘密,相信大家看後也會知道如何購買便宜的電影票了。
Ⅸ 電影票價格不是固定的為何不同地區價格也會不一樣
不可否認,很多小城市特別是小縣城,基本上只有一家電影院,最多兩家電影院,處於名副其實的壟斷格局,消費者沒有太多的選擇權。這決定了電影院在票價上享有絕對的定價權。對觀眾而言,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花錢買票,要麼只能不進影院看電影。
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很多小城市、小縣城的人口規模有限,特別是願意購買電影票、進入影院看電影的觀眾群特別小,每場觀眾數量少——甚至在周末,觀眾也不時可以享受到「包場待遇」。像生活在小縣城的筆者,一年下來,很少遇到過一場觀眾超過10個人的情況,從來沒有遇到過一場觀眾超過20個人的情況,觀眾數量基本上只是個位數。這決定了電影院要維持經營,要生存下去,在觀眾規模較小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提高票價的辦法,別無選擇。
換句話說,人氣不足,票價來湊,小城市、小縣城的電影院沒有辦法走所謂的「薄利多銷」的營銷模式,只能走「暴利少銷」的辦法。而在春節期間,青年人普遍返鄉過年,直接增加了願意買票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觀眾群,這就讓電影院產生了靠短短的春節幾天「狠宰」心理,選擇「坐地起價」,達到靠春節幾天的暴利攤平平時的虧損或者低利潤的目的。
當然,電影院經營者、電影投資商必須認識到,電影票價、電影票銷量、電影院利潤三者之間的關系非常微妙,需要平衡。如果電影票價定得過高,人們買不起,或者令觀眾產生這是電影院「搶錢」的心理,將會導致電影票銷量大幅下滑,可能並不能給電影院帶來利潤,也不利於我國電影行業的發展。反之,給電影票定一個合理的價格,則有可能帶來銷量上升,增加電影院上座率,反過來能夠給電影院帶來利潤。
Ⅹ 電影票票價是由誰如何定的 由片方、影院還是廣電呢根據成本嗎
摘要 電影票價有兩種:一種叫「最低票價」也就是發行價,這個由發行方決定,以最低票價的價格與發行方結算。一種叫「影院售價」也就是通常電影院的影票賣家,這個是由影院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