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l靈璧石是什麼
靈璧之壤,鍾靈毓秀,珠藏川媚,璧藏川輝,璧蘊山輝,稀世物華,璣珠琅仟。其中靈璧石璀璨瑰偉,奇絕天下,更堪為華夏瑰寶。
靈璧石出於靈璧縣城北磬石山北麓平疇間,必搜岩剔藪掘之始見,以北宋舊坑石最為名貴。石質堅貞,色如墨玉,體態玲瓏,殫奇盡怪,瘦、漏、透、皺、傴、頑、拙、丑、清、奇、黑、響諸美具備,為文窗清供和園林疊山之冠。大者高廣數丈,可置於園林延院,立石為山,峰巒洞壑,岩岫奇巧,如臨界華岱;小者尺許,或乃盈寸,肖形狀物,妙造天成,可供於齋窗幾案,或裝點山水盆景。閑暇小坐,一甌清敬,神趨其中,但覺山水煙雲,人物鳥獸,如卧如立,若舞若騫,可於意想之中得之,令人目悅意愜,心曠神怡,因而博得歷代高人韻士雅愛。
靈璧石舊純自然的造型藝術,質朴無華,具有返樸歸真的天然美,恰如蘇軾所雲:"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它美在自然,美在渾朴,美在含蓄,美在似與不似之間。靈璧石絕不容許半點的人為痕跡,藝術家僅是通過尋覓、選擇、審度、命名、定置,然後入藏一件靈璧石佳品,有時雖為一時偶得,但若要刻意搜求,卻又"踏破鐵鞋無覓處",往往爬遍千山萬嶺,費時積歲,也難以覓得佳品。這就是靈璧石收藏價值之所在。
「石堪玩者,惟靈璧石稱最。」歷代文人學者為靈璧石(扌離)藻大(氵風),風流雅士爭相搜求,一時錦囊玉案,橫陳齋館,懷錦握玉,知音競賞。靈璧石堅貞介。不亢不卑,以石喻人,堅操厲志,寄託人的情操和品德,這是人們供賞靈璧石的旨趣所在。多少文人立論辯識,刻譜系贊,因之靈璧石名價益高。所謂「盡天劃神鏤」珍品,多為少數高層人士所秘藏,很多文獻記載了歷代靈璧石名件和文人趣聞。南宋詩人范成大得一靈璧石,峰巒嵯峨,黛色熒熒,絕似峨嵋正峰,命我「小峨嵋」,並作《小峨嵋歌》,有句雲:「覽觀此石三嘆息,彷彿蜀鎮俱(山召)(山堯)。」趙孟(兆頁)曾珍藏「靈璧香山」一座,孔竅委婉,遞相貫通,燃香於內,煙雲迂繞,終日不散,松雪道人題刻「雲根」二字於座下。道人又有一石,大如拳,色如漆,峰五列,命名曰「五老峰」,扣之拂之,其聲冷然,道人均視作奇寶,終生相伴。
靈璧石在北宋已被列為貢品,政和七年,皇家建「壽山艮岳」於汴京東北隅,搜盡天下名花奇石,靈璧石為強征之首。
靈璧石為舉世之寶,然滄海桑田,歷遭百劫,歷史名石,存世寥寥。今靈璧西關電影院西側,為北宋蘭皋園遺址,有靈璧石一座,瑰偉異常,是故園遺物。蘇州網獅園「看松讀畫軒」和「冷泉亭」內各有靈璧石一座,特別是冷泉亭中一的座,玲瓏剔透,摩挲聲響,色極青潤,狀如蒼鷹展翅,是靈璧石中難得的珍品。現廣州市教育南路南方戲院內有一座靈璧石,高丈余,立於葯洲水上。「葯洲」因五代南漢主劉(龍天)在仙湖(又稱西湖)聚土煉葯而得名,北宋時此地為士大夫泛舟游覽勝地。這座靈璧古石,黛色熒熒,氣象岸然,當時命名「九曜石」,上有「熙寧諸公題銘」,其中以北宋大書法家米芾所書「葯洲」題刻最為著稱。今河南開封市相國寺內尚存靈璧石一座,座下鐫刻「艮岳遺石」四字,雖然不上佳品,但確系艮岳靈璧古石,亦彌足珍貴。現在北京多處公園亦存有靈璧古石。如瓊華島上普安殿、正覺殿、見春亭、巒影亭一帶的假山,其中有不少靈璧石,嵯峨峭峙。故宮御花園欽安殿左右的假山,亦有很多靈璧石散疊其中。靈璧石為華夏瑰寶,存世甚少,片羽碎鱗,不啻夏鼎商彝,應列為珍貴文物,善加保護。對靈璧石產區要加強管理,防止蠻橫採伐。對新採集的靈璧石,應擇其佳者,妥善供護,以饗世人。
中國靈璧石,因出產於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而得名,在晚元古代震旦紀(距今約8一4.4億年)經過呂梁構造運動,藻類植物大量生長,在海相沉積作用下,發育成為近各類靈璧石礦體,形成奧陶系的碳酸鹽岩石,在印支構造運動後,地產發生褶皺和斷裂,在燕山構造運動中伴有火山岩噴發運動,出現岩漿岩地質,形成最負盛名的靈璧石。
靈璧石觀賞文化約形成於公元前一千多年,《尚書.愚貢》有「泗濱浮磐」之說,應該是中國觀賞石文化的始作俑者,五十年代在安陽殷墟出土的華夏第一鎮物一虎紋磐,就是對靈璧石觀賞文化最為古老的詮釋。靈璧石為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所鍾愛,南唐後主李煜有一「靈璧研山」徑才逾尺,前聳三十六峰,高者為「華蓋峰」,稱參差錯落澤為方壇,為月岩,為玉筍……又下有洞三折而上洞,中有龍池,天雨而潤,滴水稍於池內,經旬不燥。此「靈璧研山」宋朝時為大文豪米芾所得,視為至寶,會書《研山銘》頌之,此《研山銘》近年有故宮博物院斥資上億人民幣,在國際文物拍賣市場「購得,為中華民族傳承文化之瑰寶。宋朝為中國古代靈璧石收藏最為鼎盛時期。宋杜綰修撰《雲林石譜》,將靈璧石位列中國古代四大明石之首。北宋皇帝宋徽宗有一「靈璧小峰」長僅六寸,高半尺,玲瓏秀潤,卧沙,水道裙褶胡桃紋皆具,山峰之巔有白石圓光,晶瑩如玉……徽宗帝御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墨庄語錄》載:靈璧張氏蘭園皋元園一石甚奇,所謂「小蓬萊」也,蘇子瞻愛之,題其上曰:「東坡居士醉中觀此而醒」,故曰:醉酒石。南宋詩人范成大得一靈璧古時,峰巒嵯峨,黛色瑩瑩,絕似峨嵋正峰,喻名「小峨嵋」,雲:覽觀此石嘆息,彷彿屬鎮皆。趙孟會珍藏「靈璧香山」一座,孔竅委婉,遞相貫通,燃香於內,煙雲繚繞,終日不散。道人題刻:「雲根」二字於座下。明、清時代是靈璧石文化又一繁榮時期,皇家宮殿園林大量引入靈璧石造景,「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之說盛於朝野。清乾隆帝六下江南,三次途經靈璧,會御題靈璧石為「天下第一石」。自此,奠定了靈璧石在中國觀光歷史中至高無上的崇高地位。
「山川精英每泄為至寶,乾坤瑞氣恆結為奇珍」。中國古人賞石的審美元素可總結為:瘦、鄒、漏、透、丑。其核心折射的古代文人雅士追求品行高雅、品質高潔品格高尚的道德訴求,同時又與古代哲人追求「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相一致。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賞石文化復興以來,當代人賞石美學集中體現在對形、質、色、紋、聲的探究和追求。形、質、色、紋、聲既是對瘦、鄒、漏、透、丑的古代賞石美學的傳承和發展,也體現了當代人回歸自然,人類與自然和諧生存,追求完美精神家園的時代風貌。
靈璧石在中國賞石界是一個無匹的最為龐大的家族,據1996年出版的《中國石玩石譜》和2003年出版的《中國靈璧石石譜》所列,可供收藏的靈璧石至少可分為磐石紋石皖螺石五彩靈璧石透花石白靈壁石等十多大類約三百餘品種,品種不可謂不豐,其儲量也極為可觀,有利於廣大民眾參與靈璧石的收藏與研究,於靈璧石文化的發展與普及有極大的空間優勢。由於2品種繁多,相對而言,一些形、質、色、紋、聲五美具備的如磐石類名貴品種,又極具資源的稀缺性和收藏價值,吸引了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和文化精英參與靈璧石的收藏與投資,因此,我們可以不誇張的說:二十世紀末風起雲涌的靈璧石投資收藏熱,不僅僅是中華民族在當代的一次偉大的文藝復興,而且,伴隨靈璧石投資、開發、收藏產業鏈的不斷完善,產業化規模的不斷擴大,必將成為造福鄉梓、及子孫、惠及石友、收藏領域最炙手可熱的投資品種。
㈡ 紫薇洞有哪些奇石圖片
靈璧石為舉世之寶,然滄海桑田,歷遭百劫,歷史名石,存世寥寥.今靈璧西關電影院西側,為北宋蘭皋園遺址,有靈璧石一
座,瑰偉異常,是故園遺物.蘇州網獅園「看松讀畫軒」和「冷泉亭」內各有靈璧石一座,特別是冷泉亭中一的座,玲瓏剔
透,摩挲聲響,色極青潤,狀如蒼鷹展翅,是靈璧石中難得的珍品.現廣州市教育南路南方戲院內有一座靈璧石,高丈余,立
於葯洲水上.「葯洲」因五代南漢主劉(龍天)在仙湖(又稱西湖)聚土煉葯而得名,北宋時此地為士大夫泛舟游覽勝
地.這座靈璧古石,黛色熒熒,氣象岸然,當時命名「九曜石」,上有「熙寧諸公題銘」,其中以北宋大書法家米芾所書「
葯洲」題刻最為著稱.今河南開封市相國寺內尚存靈璧石一座,座下鐫刻「艮岳遺石」四字,雖然不上佳品,但確系艮岳
靈璧古石,亦彌足珍貴.現在北京多處公園亦存有靈璧古石.如瓊華島上普安殿、正覺殿、見春亭、巒影亭一帶的假山,
其中有不少靈璧石,嵯峨峭峙.故宮御花園欽安殿左右的假山,亦有很多靈璧石散疊其中.靈璧石為華夏瑰寶,存世甚少,
片羽碎鱗,不啻夏鼎商彝,應列為珍貴文物,善加保護.對靈璧石產區要加強管理,防止蠻橫採伐.對新採集的靈璧石,應擇
其佳者,妥善供護,以饗世人.
中國靈璧石,因出產於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而得名,在晚元古代震旦紀(距今約8一4.4億年)經過呂梁構造運動,藻類植物
大量生長,在海相沉積作用下,發育成為近各類靈璧石礦體,形成奧陶系的碳酸鹽岩石,在印支構造運動後,地產發生褶皺
和斷裂,在燕山構造運動中伴有火山岩噴發運動,出現岩漿岩地質,形成最負盛名的靈璧石.
㈢ 徵集歌詞 中國宿州靈壁奇石節
靈璧石文化多元一體
我國古代對靈璧石的收藏與鑒賞是一種中國文人式的風雅文化,直接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意識的融入與滲透,它在衍化過程中,又兼受儒、釋、道諸多文化源流的影響,文化內涵不斷擴展,魅力不斷增強,益加為更多的文人士大夫所熱愛,所創導,所習尚,所傳播,以之作為一個文人的外在標志。同時也為一般平民所習染,所效仿,所愛好,所迷醉。逐漸賦予靈璧石更多的文化內涵,具有倫理、道德、宗教、哲理、美學上的諸多功能。在儒家思想上,靈璧石之堅貞是德操的規范,這是文人愛石、賞石的文化精髓和精神所在。對於石之堅貞。孔子用以「比德」,籍喻「仁者」。《易經》曰「介於石」,「以中正」。《呂氏春秋》「石可磨也而不可奪堅」。這些都是文人愛石、尊石、供石、敬石的經典定義。靈璧石硬度在莫氏4—60之間,高於其他傳統供石。靈璧石質地縝密,肌理堅貞,因之,自古以來為賞石界稱道和推尊。在道教思想上,道家耽樂山水,陶醉自然,崇尚靜觀哲學,認為人的良好德行、豐富知識的獲得都仰賴於「虛靜」,在靜幽清虛的環境中修身養性,排除萬界干攏,才能達天地之勝,使人變得聰穎睿智,秀毓人傑。道教心理以山形多洞之石象徵「洞天福地」,看作是理想世界中「仙境」的幻化。靈璧石素以山形多洞稱奇,蘇州靜思園中一座巨型靈璧石慶雲峰,孔洞邇密,通體計有洞穴一千六百三十六個,委婉貫通,洞洞相連,玲瓏剔透,莫窮其變,可謂園林石孔洞之最。以「江南園林三大名石」之一的上海豫園之「玉玲瓏」,曾因洞多名世,被清代文人王孟洮贊譽為「萬竅靈通,是石中異寶」。其實「玉玲瓏」孔洞只有七十二個,無可與靈璧石慶雲峰匹儔。佛家認為石性沉靜,清凈之極,讓賞石者深受「純一無雜」之心,以是直入心性。佛家認為賞石的內核是「禪」,它蘊含著朴初本善的禪宗心意。靈璧石來自悠遠的洪荒,引發人們的思古之幽情;靈璧石的野逸淡遠,觸發士人的歸隱之心;靈璧石體的永恆,是對長壽的象徵與寄寓;靈璧石的眾多有益元素,被視為造福濟世的遠古靈物;靈璧石的天籟妙音,為儒、釋、道各具妙論。「聲如青銅色碧玉」的靈璧石一直為賞石界嘆為仰止。
奇石史話
靈璧石歷史悠久,名冠古今中外,早在北宋時就被列為貢品,它英石、太湖石、昆石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石」,並居首位。其可貴這處在於瘦、皺、透、漏、奇、清、堅、響諸美俱備,璀璨瑰瑋,奇絕天下,堪稱華夏瑰寶。
靈璧石就產在安徽省靈璧縣。據說古人以「靈璧」二字名縣,是取其「山川靈秀,石皆如璧」之義,使得物與地同名,石與璧並駕,可以想見人們對靈璧石何等珍愛了。靈璧縣東北部綿延十幾座山脈中都產有靈璧石,其中又以磬雲山之靈璧石最為著名,遠在三千年前的殷代就被人們發掘並用於製作當時重要的樂器——特磬,因此又被稱為「磬石」和「八音石」。此石黑亮如漆,石質細膩潤滑,且叩之有聲,音韻悅耳動聽,為靈璧石中華之珍品。靈璧石不但聲美(玉振金聲,清越悠揚)、色美(五彩紛呈,光亮潤澤),其形更美,天上飛禽,地下走獸,人類精靈世上萬物,無不包羅。均是不假雕琢,渾然天成,令人嘆為觀止。而且石質堅貞,硬度在6-7度之間,是「石之堪作玩者」(明 王守謙《靈璧石考》)。宋代詩人方岩還專門寫了首長詩《靈璧磬石歌》,贊曰:「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如玉》…………」
靈璧石不僅開發早,而且盛名久享,在奇石家族中歷來占據著顯赫的地位。宋代杜綰所著的《雲林石譜》匯載石品116種,靈璧石被放在首位介紹,且評述文字最多;明人文震亨撰寫的《長物志 水石章》中稱:「石以靈璧為上,英石次之」;清代趙希鵠在其所著《洞天清祿集 怪石辨》中也把靈璧石排在第一位,並說辯靈璧石的特點和真偽:「色如漆,間有白紋如玉,叩之聲清越如金玉,以利刀刮之略不動。」「偽者多以太湖石染色為之,蓋太湖石亦微有聲,亦有白脈,然以利刀刮之則成屑。」另外,明代林有麟的《素園石譜》、張應文的《論異石》、清代謝的《金玉瑣碎》等專著中都對靈璧石進行了詳細的記載,並將其放在重要的地位。明代的王守謙還著有《靈璧石考》,專門研究和探考靈璧石。
歷代的一些文人雅士也與靈璧石結下了不解這緣。據《蘇子瞻集》載:宋元豐八年,東坡離黃州去金陵、揚州等地,道經靈璧,訪張氏蘭皋園,見一塊「作麋鹿宛頸狀」的靈璧石,甚愛,意欲得之,乃作《丑石風竹圖》於張氏臨華閣璧上,主人喜,以此石相贈。嗣後,東坡先生還專門作《靈璧張氏園亭記》一文以表紀念。「石痴」米芾更與靈璧石結下奇緣,以至每見靈璧石必拜,並口稱「石兄」。據《靈璧志略》載:「米上司楊傑曾攫得他一塊心愛的靈璧石,」米以楊奪其所最,罔然自失者累月,屢以書請之,競不復得。「留下了一段兩賢相爭的佳話。乾隆皇帝受靈璧石之美所染,御賜其「天下第一石」的美號。薄松齡也是靈璧石的藏家,至今在其紀念館仍陳列著他當年收藏的數件靈璧石珍品。
靈璧古石,尤其是其中的名石,稱利舉步之寶,然滄海桑田,歷遭百劫,現存世者寥寥。今靈璧縣城西關電影院西側,為北宋蘭皋遺址,有靈璧石一座,瑰偉異常,是故園遺址,北京的一些公園亦多處存有靈璧古石,如社稷壇西門外小土山之南的一座靈璧石,上面刻有乾隆御書「青蓮朵」三字,原是南宋杭州德壽宮的陳列物,乾隆南巡時運往北京的,瓊花鳥上普安殿、正覺殿、見春亭、巒影亭一帶的假山,其中有不少靈璧石,嵯峨峭峙。故宮御花園欽安殿左右的假山,亦有很多靈璧石散疊其中。另外,蘇州網獅園「看松讀畫軒」和「冷泉亭」內各有靈璧石一座,特別是冷泉亭中的一座,狀如蒼鷹殿翅,玲瓏剔透,色極清潤,摩挲聲響,是靈璧石中難得的珍品。廣洲南方戲院內有一座靈璧石,高丈余,立於葯洲水上,黛色熒熒。氣貌岸然,當時命名「九曜石」,上有熙寧諸公題銘,其中以北宋書法大家米芾所書「葯洲」題刻最為著稱。河南開封相國寺內尚存靈璧石一座,座下鐫刻「艮岳遺石」四字,據考為北宋遺石,彌足珍貴。
靈璧石歷史上曾有三次較大規模的開掘。一次是北宋中後期,先是當地人士採石築園,或為清供,經蘇軾、米芾等稱揚,名聲愈噪,直到徽宗修築艮岳石,達到高潮。此後即少有人問津,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明萬曆年間。王守謙稱:「國朝垂二百六十餘年,寥寥無聞,即問之士著者,亦竟不知靈璧石為何物。」萬曆己酉年(1609),有一個叫張鴻的御史決心來靈璧覓石,乘雨後在山澗溝壑中採得幾方,以此為端,又一輪發坑取石的勢潮開始了,販石者接踵而至,王守謙甚至擔心在過量的採掘中,當地的靈璧石將成「廣陵散」。第三次採掘熱近幾提的事,隨首奇石勢興起,海內外來靈璧求石者日人,於是當地農民視採石為致富途徑,日夕奔走於山間覓石。一些當地人驚呼:靈璧石資源已瀕臨枯竭!並建議政府部採取積極有效措施,禁止濫采亂挖和盲目流失,盡快建立一座「靈璧石藏館」,收集與保護靈璧石精品,以饗後人。
㈣ 安徽旅遊景點大全
1、山雄
踞於中國安徽省南部,是蜚聲中外的旅遊勝地,黃山與黃河、長江、長城齊名,成為中華民族的又一象徵。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令世人神往。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而聞名於世。
她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中唯一的山嶽風景區,作為中國山之代表,黃山集中國名山之大成,自古就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說法。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之稱。
2、天柱山
是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是中國「最具潛力的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景區面積102.72KM2,保護區面積304KM2,分大龍窩、佛光寺、龍潭河、西關寨等八大景區。公元前106年,漢武帝登禮天柱山,賜封「南嶽」稱號。
3、西遞
以其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朴實純美的民俗風情,以及高超精巧的徽派木雕、磚雕、石雕,聞名於全國。
最有特色的民宅有大夫第、膺福堂、惇仁堂、西園、瑞玉庭等。「胡文光牌坊」又稱「西遞牌樓」,是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是西遞的標志。西遞村人傑地靈,培養出了明代荊藩首相胡文光、清代二品官胡尚贈、巨富豪商胡貫三等一批國家棟梁之材和儒商。
4、宏村
位於黃山南麓黟縣東北部,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水系古村落,被譽為「中國畫里鄉村」。南宋紹興年間,宏村人獨具匠心開仿生學之先河,建造出堪稱「中國一絕」的人工水系村落,整個村落就像一頭悠閑的水牛靜卧在青山綠水之中。
5、九華山
位於安徽省池州市境內,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與人文勝景為特色的山嶽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國家首批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安徽省「兩山一湖」(九華山、太平湖、黃山)旅遊開發戰略的主景區。
㈤ 靈壁的三寶是
中國安徽省靈璧縣的"三寶"已走向世界.三寶者:一美,一奇,一丑也.美者虞姬虞美人;丑者鍾馗;奇者聞名遐邇的靈璧奇石。靈璧石是「中國四大名石」之首.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高山伴流水,琴簧合瑟鳴,聞聲解雅韻,自然是知音!「花如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靈璧石歷史悠久,名冠古今中外,早在北宋時就被列為貢品,它與英石、太湖石、昆石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石」,並居首位。其可貴之處在於具備傳統的賞石標准:"皺(石皮皴) 瘦(不臃舯) 、透(洞) 、漏(相通)、奇、清、堅、響諸美俱備,璀璨瑰瑋,奇絕天下,堪稱華夏瑰寶。 靈璧石就產在安徽省靈璧縣。據說古人以「靈璧」二字名縣,是取其「山川靈秀,石皆如璧」之義,使得物與地同名,石與璧並駕,可以想見人們對靈璧石何等珍愛了。靈璧縣東北部綿延十幾座山脈中都產有靈璧石,其中又以磬雲山之靈璧石最為著名,遠在三千年前的殷代就被人們發掘並用於製作當時重要的樂器——特磬,因此又被稱為「磬石」和「八音石」。此石黑亮如漆,石質細膩潤滑,且叩之有聲,音韻悅耳動聽,為靈璧石中華之珍品。靈璧石不但聲美(玉振金聲,清越悠揚)、色美(五彩紛呈,光亮潤澤),其形更美,天上飛禽,地下走獸,人類精靈世上萬物,無不包羅。均是不假雕琢,渾然天成,令人嘆為觀止。而且石質堅貞,硬度在6-7度之間,是「石之堪作玩者」(明 王守謙《靈璧石考》)。宋代詩人方岩還專門寫了首長詩《靈璧磬石歌》,贊曰:「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如玉……」 靈璧石不僅開發早,而且盛名久享,在奇石家族中歷來占據著顯赫的地位。宋代杜綰所著的《雲林石譜》匯載石品116種,靈璧石被放在首位介紹,且評述文字最多;明人文震亨撰寫的《長物志 水石章》中稱:「石以靈璧為上,英石次之」;清代趙希鵠在其所著《洞天清祿集 怪石辨》中也把靈璧石排在第一位,並說辯靈璧石的特點和真偽:「色如漆,間有白紋如玉,叩之聲清越如金玉,以利刀刮之略不動。」「偽者多以太湖石染色為之,蓋太湖石亦微有聲,亦有白脈,然以利刀刮之則成屑。」另外,明代林有麟的《素園石譜》、張應文的《論異石》、清代謝的《金玉瑣碎》等專著中都對靈璧石進行了詳細的記載,並將其放在重要的地位。明代的王守謙還著有《靈璧石考》,專門研究和探考靈璧石。 歷代的一些文人雅士也與靈璧石結下了不解這緣。據《蘇子瞻集》載:宋元豐八年,東坡離黃州去金陵、揚州等地,道經靈璧,訪張氏蘭皋園,見一塊「作麋鹿宛頸狀」的靈璧石,甚愛,意欲得之,乃作《丑石風竹圖》於張氏臨華閣璧上,主人喜,以此石相贈。嗣後,東坡先生還專門作《靈璧張氏園亭記》一文以表紀念。「石痴」米芾更與靈璧石結下奇緣,以至每見靈璧石必拜,並口稱「石兄」。據《靈璧志略》載:「米上司楊傑曾攫得他一塊心愛的靈璧石,」米以楊奪其所最,罔然自失者累月,屢以書請之,競不復得,留下了一段兩賢相爭的佳話。乾隆皇帝受靈璧石之美所染,御賜其「天下第一石」的美號。薄松齡也是靈璧石的藏家,至今在其紀念館仍陳列著他當年收藏的數件靈璧石珍品。 靈璧古石,尤其是其中的名石,稱利舉步之寶,然滄海桑田,歷遭百劫,現存世者寥寥。今靈璧縣城西關電影院西側,為北宋蘭皋遺址,有靈璧石一座,瑰偉異常,是故園遺址,北京的一些公園亦多處存有靈璧古石,如社稷壇西門外小土山之南的一座靈璧石,上面刻有乾隆御書「青蓮朵」三字,原是南宋杭州德壽宮的陳列物,乾隆南巡時運往北京的,瓊華島上普安殿、正覺殿、見春亭、巒影亭一帶的假山,其中有不少靈璧石,嵯峨峭峙。故宮御花園欽安殿左右的假山,亦有很多靈璧石散疊其中。另外,蘇州網獅園「看松讀畫軒」和「冷泉亭」內各有靈璧石一座,特別是冷泉亭中的一座,狀如蒼鷹展翅,玲瓏剔透,色極清潤,摩挲聲響,是靈璧石中難得的珍品。廣州南方戲院內有一座靈璧石,高丈余,立於葯洲水上,黛色熒熒,氣貌岸然,當時命名「九曜石」,上有熙寧諸公題銘,其中以北宋書法大家米芾所書「葯洲」題刻最為著稱。河南開封相國寺內尚存靈璧石一座,座下鐫刻「艮岳遺石」四字,據考為北宋遺石,彌足珍貴。 靈璧石歷史上曾有三次較大規模的開掘。一次是北宋中後期,先是當地人士採石築園,或為清供,經蘇軾、米芾等稱揚,名聲愈噪,直到徽宗修築艮岳石,達到高潮。此後即少有人問津,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明萬曆年間。王守謙稱:「國朝垂二百六十餘年,寥寥無聞,即問之士著者,亦竟不知靈璧石為何物。」萬曆己酉年(1609),有一個叫張鴻的御史決心來靈璧覓石,乘雨後在山澗溝壑中採得幾方,以此為端,又一輪發坑取石的勢潮開始了,販石者接踵而至,王守謙甚至擔心在過量的採掘中,當地的靈璧石將成「廣陵散」。第三次採掘熱近幾年的事,隨著奇石勢興起,海內外來靈璧求石者日眾,於是當地農民視採石為致富途徑,日夕奔走於山間覓石。一些當地人驚呼:靈璧石資源已瀕臨枯竭!並建議政府部採取積極有效措施,禁止濫采亂挖和盲目流失,盡快建立一座「靈璧石藏館」,收集與保護靈璧石精品,以饗後人。 在中國老百姓心中,鍾馗是納福除魔的鬼王。所以逢年過節、搬家開店時就去求購一幅鍾馗畫掛在室內,以除惡迎福。而靈璧鍾馗畫正是老百姓最喜愛之物了。 「楚漢之戰,韓信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項羽失意之至,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不忍成為項羽累贅,自刎身死。成就一段千古凄美的愛情故事。而靈璧正是垓下之戰霸王別姬的地方。 魯迅先生說:「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為世界的」。 靈璧鍾馗畫就是傳統的典型的世界的中國民間藝術。 明人汪雲程《逸史搜奇》、清人張大復《天下樂》、金埴《不下帶編》中都認為歷史上確有鍾馗其人。說鍾馗是「大儺之儀」 中的方相氏轉世生於唐代,「乃靈璧人」,「為人剛直忠勇」,才華出眾,晉京應試,名列榜首,後為權奸所嫉害,,,一怒觸階而死。後人仰其品德,痛恨權奸,遂將鍾馗寫成神話故事,籍以伸張正氣,鞭笞姦邪,將世間那些「王法不得而加」 的種種惡德敗行加以類型化,「取諸色人,比之群鬼,一一抉別,發其隱情」。 自古以來,靈璧就被稱為「鍾馗畫鄉」。而據靈璧縣志載:靈璧鍾馗畫藝人代代相傳說:鍾馗字正南,靈璧鍾山南坡人。身體膘悍,聰穎睿智,文章錦綉。大比之年赴京應試,考中頭名狀元,因為權奸所嫉,以致名落孫山。憤怒之下,觸階而死。陰魂到了閻羅寶殿,閻王見其剛烈,乃封為「嫉惡狀元」、「除魔將軍」,可任意出入人間地府,捉鬼降妖,從此天下太平。鍾馗的忠勇剛正為玉皇大帝所知,遂詔至天庭,加封為「翊正除邪雷霆驅魔帝君」。從此鍾馗任意出入天庭、地府和人間,成為驅魔大神。宋朝元祜年間,靈璧縣衙遭到惡鬼作崇,縣官不得安於政事,乃求助於鍾馗。鍾馗一到靈璧,惡鬼頓時消聲匿跡。次日,鍾馗辭行他去,縣官懇求久安之計,鍾馗授意說:「你可請一畫師為我畫像,懸於衙內,惡鬼必不敢來」。縣官遵意而行,畫訖,張於壁上,一連數日,確實靈應。以後百姓紛紛效仿,於是鍾馗畫家愈來愈多,分布城鄉各地,以摩寫鍾馗真像為能事,因此成為「鍾馗畫鄉」。 據查史料載:靈璧鍾馗畫鄉的形成,與吳道子畫派名家宋代楊斐有關。楊斐嘗作畫於泗濱各大廟宇,在靈璧作畫時間較長,曾傳道子法與靈璧門徒,此應是靈璧鍾馗畫鄉形成的主要背景。再者,由於鍾馗畫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有諸多因素而形成的。 首先是民間有著崇信鍾馗的習尚民俗,其次是由於鍾馗畫產生於靈璧,把靈璧鍾馗畫冠以「靈判」,傳每一年出一張「活鍾馗」等神奇傳說。然後是民間傳說加上部分書籍載鍾馗是靈璧人。其中清代學者金埴在《不下帶編》一書里載: 「周繇作《夢舞鍾馗賦》,其警句雲:『奮長髯於闊臆,斜領全開;搔短發於圓顱,危冠欲墜。』後世畫師寫其象,須摩唐賦中語乃肖。相傳,鍾(馗)乃靈璧人,至今後裔在焉,多以丹砂繪其祖像而貨以資食。上有縣篆者尤靈應雲」 。這就增加了靈璧鍾馗畫的眩目光彩和迷人的魅力,以致風靡全國;還有清代學者齊周華在《名山藏副本- 鍾馗像贊》中評靈璧鍾馗畫:「……唐玄宗夢鍾馗斬虛耗之鬼而病瘳, 因命吳道子繪其像, 遍行天下. 玄宗覽之閱:『卿如與朕同夢,蓋肖極矣』。由道子畫能通神也,無如天下傳寫,漸失其真。唯靈璧所畫,往不脫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這段贊語把鍾馗畫的藝術提到相當高的地位,為靈璧鍾馗畫增加了知名度;最主要的是公元 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靈壁翟光遠的鍾馗畫獲得金獎,使得靈璧鍾馗畫飲譽國際畫壇。上世紀 80年代,靈璧孫淮濱的鍾馗畫被邀請參加新加坡「中國藝術節」,作品被全部購藏。 90年代,靈璧陳光林的鍾馗畫在香港一次拍賣會上,其「判官爺」以14 萬港幣成交。21世紀初,靈璧馬林參加「國際徽商大會」 ,現場畫鍾馗,被眾多外國友人搶購,影響較深。也正是這些畫家,使得靈璧鍾馗畫多次蜚聲海內外,成就了靈璧鍾馗畫鄉。 2006年,靈璧被國家正式命名為「中國鍾馗畫鄉」。
㈥ 靈壁石是怎樣形成的
因為喜愛收藏奇石,靈璧自然是要常去的。由於我出生在安徽,所以我非常喜歡安徽的靈璧石,但如今已很難覓得精品了,而真正的靈璧石價格是很貴的。現在一些奇石市場上擺攤賣的所謂靈壁石,幾乎是清一色的山東臨朐石,經過一些技術性加工打磨後,塗上黑色鞋油,最後再打上蠟就成了靈璧石了,外行人一般是看不出來的。當然,這些都是商業機密,在此,我就不再多言了。
靈璧位於安徽省的東北部,地處黃河、淮河二水之間,沃野無垠,山勢蜿蜒。這里珠藏川媚,璧蘊山輝,鍾靈毓秀,有石皆珍,是馳名中外的奇石之鄉。
早在唐代就以「靈璧」命名縣,是取「山川靈秀之鍾,石皆璀燦如璧」之意,由此可見靈璧石之絢燦瑰麗了。靈璧石種類繁多,且各有特色,俱臻名貴,堪稱「天寶地靈」。
遠在3000年前的殷代就取靈璧石作磬,當時它與編鍾的前身——「鉦」同為古代主要樂器,在我國古代文化史中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所以《禹貢》里就有「泗濱浮磬」的記載。宋代詩人方岩作《靈壁磬石歌》詩贊:「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如玉」,給靈璧磬石以極高的評價。
靈璧磬石主要產於城北30多公里的磬雲山北平疇間,玲瓏奇巧,聲音清越,在不同的角度敲擊能發出不同的聲音,故又名八音石。我們熟悉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開播曲「東方紅」,就是用靈璧磬石製作的樂器演奏的。靈璧磬石的可貴之處主要是峰巒洞壑,狀物肖形,不假雕飾,渾然天成,骨秀色黝,扣之有聲,瘦、皺、漏、透諸美皆備。歷代品評石頭的專著中均被列為第一。宋人杜館著的《雲林石譜》,把靈璧石列為第一位。並以最多的文字評述靈璧石具有「峰巒岩竇,嵌空俱美」、「扣之鏗然有聲」的特點。明人文震享著的《長物志-水石章》里,也把靈壁石排在第一位。並在《品石》一章中寫道:「石以靈璧為上,英石次之。二者皆貴,購之頗艱,大者數丈,小者可置幾案間,色如漆,聲如玉者最佳。」謝坤著的《金玉鎖碎》載:「其實英石無聲,有聲者靈璧石也。」趙希鵠著的《洞天清祿集》、《怪石辨》一章里也把靈璧石排在第一位,並以最多的文字詳辯靈璧石的特點和真偽。
由於靈璧石嘉譽天下,古代一些文人雅士乃至皇家貴族莫不刻意搜求,以獲得靈壁石而為快。每有所獲,則視為至寶,置以佳座,朝夕耽玩,知音竟賞,甚至還有皇家貴族把靈璧石視作靈神異物,供入御苑。
宋人王明清《揮塵錄》載:「政和間建艮岳,奇花異石來自東南,不可名狀,靈璧貢一巨石,高20餘尺----。」可見宋代是把靈璧石視為至寶的。
《宣和別記》載:「大內有靈壁石一座,長2尺許,色清潤,聲亦冷然,背有黃金文,皆鐫刻填金。字雲:宣和元年三月朔日御制。御書其下押一字。」由此可見宋代皇帝對靈璧石殊愛之深了。
《西湖游覽志余》第23卷《委巷雜談》載:「杭省廣濟庫出售官物,有靈璧小峰,長僅六寸,玲瓏秀潤,卧沙、水道、裙折、胡桃文皆具。於山峰之頂,有白石筆山,圓瑩如玉。徽宗御題八小字於石背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略無雕琢之跡。」《志雅堂雜鈔》也記載了這件事,說明靈璧小峰受到徽宗御題,足見其寵愛之甚。
由於靈璧石在進入皇宮禁苑,受到皇帝特殊珍愛,因此靈璧石聲名益彰。一些酷愛自然,篤好藝術的文人墨客對靈璧石的嚮往魂縈夢牽,紛然而至,刻意搜求。石癲米芾得南唐後主「靈璧研山」,過鎮江時,因愛甘露寺旁臨江的一處晉唐古建築乃蘇仲恭之宅,石宅相交後米元章卻又嘆惋不已,抱憾終生。蘇東坡為得到靈璧石,曾親自到靈璧張氏園亭為主人題字、作畫、所撰《靈璧張氏園亭記》仍燦然人間。後代的蒲松齡、田中玉等都與靈璧石情有獨鍾。
靈璧石由於地殼的不斷運動變化,又經過億萬年的水土中弱酸性水質的溶蝕和內應力、外應力的自然雕鑿、去軟留精,形成了「瘦、皺、透、漏、圓、蘊、雄、穩「等形態美的特點。觀靈璧石之形態,有的剔透玲瓏,憚奇盡怪;有的肖形狀景,惟妙惟肖;有的神韻生動,震憾人心;有的輪廊抽象,寫意傳神;有的意境無窮,耐人尋味;有的氣勢雄渾,沉奇偉岸;有的色彩艷麗,風姿綽約;有的晶瑩溫潤,豐采迷人;有的紋理圖案天然成趣,妙不可言;靈璧石還有「頑、拙、丑、怪、靈、巧、秀、奇」之美,是天設地造、美妙絕倫的天然藝術。
靈璧石有的粗獷蒼老,有的礪膩相兼,有的細膩若膚、溫潤如玉。靈璧石,屬遠古代地層中碳酸鹽岩。靈璧磬石為隱晶質石灰岩,是由顆粒大小均勻的微粒方解石組成,結構緻密,其中含有多種金屬礦物質及有機物質,硬度在莫氏3——6度之間。石之硬度在賞石中極為重要,它決定石之自然壽命長短,可以說靈璧石是金石合一的長壽之軀,在實踐中已經得到證實。長期裸露於大自然之中的靈璧石,雖經久經暴曬和風、霜、雪、雨的摧殘,但絕無剝落、燥裂等現象,其筋骨不僅錘煉的更加精煉,而且更能顯示出其堅貞的特殊氣質。石品如人品,石之堅貞,是中華民族氣質的體現。清代學者趙爾豐說:「石體堅貞不以媚悅人,孤高介節,君子也,吾將以為師。石性沉靜,不隨波逐流,叩之溫潤純粹,良士也,吾將以為友」。他把石的品性當作自己的楷模,並願與其在感情和心靈上進行交流溝通。
靈璧境內有山七十多座,盛產美石。主要石種有:青黑磬石奇石、青黑奇石、皖螺石、紋石、五彩圖紋石、條紋石(玉帶石)、白靈璧石及眾多的單色石、雙色石和復色石等。其色彩可謂五彩繽紛,有的展示其渾穆高雅、有的體現出絢麗多姿。其誘人的色彩,不僅增強了奇石的自身藝術魅力,而且使觀賞者拓寬了眼界,平添了無限的審美情趣。
靈璧石在皮表多具有深淺不一的凸凹紋理。主要有線紋、胡桃紋、蜜棗紋、沙粒紋、樹皮紋、雞爪紋、螺旋紋、龜紋、山石皴紋、金絲脈紋、銀絲脈紋和赤絲脈紋等天工神鏤,各得其妙。
靈璧古石,尤其是其中的名石,堪稱舉世之寶,然滄海桑田,歷遭百劫,現存世者寥寥。今靈璧縣城西關電影院西側,為北宋蘭皋遺址,有靈璧石一座,瑰偉異常,是故園遺址,北京的一些公園亦多處存有靈璧古石,如社稷壇西門外小土山之南的一座靈璧石,上面刻有乾隆御書「青蓮朵」三字,原是南宋杭州德壽宮的陳列物,乾隆南巡時運往北京的。瓊花鳥上普安殿、正覺殿、見春亭、巒影亭一帶的假山,其中有不少靈璧石,嵯峨峭峙。故宮御花園欽安殿左右的假山,亦有很多靈璧石散疊其中。另外,蘇州網獅園「看松讀畫軒」和「冷泉亭」內各有靈璧石一座,特別是「冷泉亭」中的一座,狀如蒼鷹殿翅,玲瓏剔透,色極清潤,摩挲聲響,是靈璧石中難得的珍品。廣州南方戲院內有一座靈璧石,高丈余,立於葯洲水上,黛色熒熒。氣貌岸然,當時命名九曜石,上有熙寧諸公題銘,其中以北宋書法大家米芾所書葯洲題刻最為著稱。河南開封相國寺內尚存靈璧石一座,座下鐫刻艮岳遺石四字,據考為北宋遺石,彌足珍貴。
靈璧石歷史上曾有三次較大規模的開掘。一次是北宋中後期,先是當地人士採石築園,或為清供,經蘇軾、米芾等稱揚,名聲愈噪,直到徽宗修築艮岳石,達到高潮。此後即少有人問津,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明萬曆年間。王守謙稱:國朝垂二百六十餘年,寥寥無聞,即問之士著者,亦竟不知靈璧石為何物。萬曆己酉年(1609),有一個叫張鴻的御史決心來靈璧覓石,乘雨後在山澗溝壑中採得幾方,以此為端,又一輪發坑取石的勢潮開始了,販石者接踵而至,王守謙甚至擔心在過量的採掘中,當地的靈璧石將成廣陵散。第三次採掘熱是近二十年的事,隨著奇石收藏興起,海內外來靈璧求石者日眾。又由於當地縣、市政府多次組團到香港及國內外各地舉辦「靈璧奇石展」及三次舉辦的「中國靈璧奇石節」 和中央電視台四套「走遍中國——走進宿州」 欄目的宣傳,靈璧石也日漸價高,全線飄紅。從20年前一塊奇石幾元幾十元到如今的幾千元、上萬元、百萬元、千萬元、數千萬元一塊不等。正因此故,當地農民視採石為致富途徑,日夕奔走於山間瘋狂採石覓石。一些當地學者驚呼:靈璧石資源已瀕臨枯竭!為此,從2005年起,當地政府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明令禁止濫采亂挖和盲目流失,同時相應建立了靈璧石藏館,收集與保護靈璧石精品,以饗後人。
㈦ 靈璧縣靈城鎮各小學分布及概況 謝謝
靈城鎮有試驗小學在南關橋頭,西關小學在習慣電影院西邊,北關小學在北關橋頭和東關小學。就這幾個比較正規的小學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㈧ 信陽屬於河南嗎來個知道的。
樓主你好,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告訴你信陽是屬於河南的
第一,口音,信陽方言被劃歸為中原官話信陽、蚌埠片。 河南方言屬北方方言即官話方言,所以本身就是不一樣的,信陽方言接近湖北,不僅僅是信陽,所有的兩省地區交接的地方的方言,都會和和本省不太一樣。
第二,飲食,淮河以北是麵食為主,淮河以南是以米為主.所以信陽米面都多,但是以米為主。
第三,鐵路,信陽車站確實是湖北管,原因很多了,信陽距離武漢近是一個原因,還有就是現在武漢鐵路局的管轄范圍越來越大了,這不是我們能左右的。鐵路部長就是湖北人。
我是信陽人,我覺得信陽和河南很多地方不一樣,只要是地理位置的原因。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㈨ 靈璧卷饃,油炸食品的做法,急用
就是個煤氣灶放個鍋,自己串點蔬菜或者肉炸了。醬料就可以自己查查辣的,鹹的什麼的。然後那個餅就自己在網上買個就是咯~~我家就是靈璧的,我吃那麼多年自己都會。很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