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推薦有什麼
電影推薦有《湮滅》、《罪惡之家》。
1、《湮滅》
是20184月13日剛上映的一部科幻題材的電影,由奧斯卡影後娜塔莉·波特曼領銜主演。五人組成的探索小組不斷深入X區域,他們遇到的危險便逐步升級,比如在其中遇到變異的鱷魚、熊、花草等,而其中的秘密也隨之浮現,原來與基因的折射有關系。
在我們的人之外,會存在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像影片中的X區域,當它出現在我們的世界裡,我們會感到驚慌失措,因為我們無法掌握未知的東西,它或許會帶來不可預測的微信,但是,這也是我們繼續探索的原因。
2、《罪惡之家》
亞瑟(肯·斯托特 Ken Stott 飾)是一位成功的資本家,在不久之後即將加官進爵。希拉(克洛伊·皮里 Chloe Pirrie飾)是亞瑟的女兒,這位單純善良的千金小姐在家宴中接受了男友傑拉德(凱爾·索列爾 Kyle Soller飾)的求婚,兩人喜結連理,亞瑟和妻子對這門親事顯然十分滿意。
㈡ 我要知道秦始皇的一生
一個時代的輝煌,秦始皇的一生!!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名政,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統帥。
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嬴政,13歲即王位,39歲稱帝。戰國末年,秦國實力最強,已具備統一東方六國的條件。秦王政初即位時,國政為相國呂不韋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親理國事,免除呂不韋的相職,並任用尉繚、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
秦王政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宣布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隨後,他在全國范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分裂復辟活動。又明令禁止民間收藏武器,銷毀沒收得來的武器,鑄造12個金人。
在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佔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農只要向政府申報土地數額,交納賦稅,其土地所有權就得到政府的承認和保護,並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准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制度。統一全國幣制。為發展全國水陸交通,又實行「車同軌」,修建由咸陽通向燕齊和吳楚地區的馳道,以及由咸陽經雲陽(今陝西淳化西北)直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區修築了「五尺道」,開鑿溝通湘江和灕江的靈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頒行全國。並利用戰國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終數六,因而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符傳、法冠、輿乘等制度都以六為數。水主陰,陰代表刑殺,於是以此為依據加重嚴刑酷法的實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銷毀民間所藏《詩》、《書》、百家語,禁止私學。隨後因求仙葯的侯生、盧生逃亡,牽連儒生、方士四百餘人,而將其全部坑殺於咸陽。
秦始皇即位後,派蒙恬率兵出擊匈奴,還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結起來,修築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在征服百越地區後,設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數由統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餘郡,其版圖「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遊,在名山勝地刻石紀功,炫耀聲威。為求長生不老之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至東海求神仙等等,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難。三十七年,秦始皇巡遊返至平原津得病。於是作書命長子扶蘇送葬,並繼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並賜扶蘇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後不久,即爆發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秦朝滅亡。
皇帝,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是政教合一的領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皇帝」兩字,取「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義, 最早由秦王嬴政在統一六國後確定之,也由他最先使用的,也就是所謂始皇帝也。
兒時歷難 少年成帝王。
勵精圖治 十年滅六國。
政治改革 建立大秦國。
焚書坑儒 苛政猛於虎。
向東求仙 壽終卻歸西。
秦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趙國邯鄲,是秦莊襄王與呂不韋的姬妾所生,所以有人說秦始皇為呂不韋之子。出生後,姓趙。公元前247年,庄襄王死,嬴政即秦王位,時年13歲。相國呂不韋掌握實權。
公元前238年,22歲的秦王政加冕親政。這年,宦官嫪毒發動宮廷政變,秦始皇派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圍剿長信侯嫪毒,並懸賞說:「有生得毐,賜錢百萬;殺之,五十萬。」(《史記·秦始皇本紀》)。將把叛亂者一網打盡。第二年,又借嫪毒事件,免去「仲父」呂不韋的相國職務,把朝政大權收回到自己手中。又聽從李斯之議,繼續重用客卿,定下金帛利誘與武力打擊相結合的方略,加快兼並六國的戰爭步伐。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乘趙攻燕之機,遣軍由南北兩路攻趙,奪占趙國大片地區。十三年,桓齮攻趙國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10萬。十四年,在攻平陽,取宜安,破趙軍,殺趙將。桓齮定平陽、武城。十七年,派內史騰滅韓,俘韓王安。將韓國設為三川郡。
十八年,用計離間趙國君臣,除去曾兩次大敗秦軍的趙國良將李牧。十九年三月,王翦軍乘勢猛攻,一舉擊敗趙軍,殺趙蔥,占東陽(太行山以東)。顏聚懼逃。十月,王翦、羌瘣軍攻破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公子嘉帶領宗族數百人逃代(今河北蔚縣四北),自立為王。但此時趙國已名存實亡,秦於趙地設邯鄲郡。代地趙軍與燕軍聯合駐上谷易水(今河北懷來西北),企圖阻止秦軍繼續北進。二十一年(前227年)又為秦軍擊敗。至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賁率軍在攻滅燕趙殘余勢力後,破代,俘代王嘉,趙徹底滅亡。
二十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被秦王發現,將荊軻體解。秦王派王翦、辛勝攻燕。燕、代出兵攻秦軍,秦軍在易水之西破燕軍。二十一年,王賁攻薊(今北京西南),破燕太子軍,奪取薊城。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衛軍逃遼東(今遼寧遼陽)。秦將李信帶兵乘勝追擊至衍水(今遼寧太子河),再敗太子丹軍,消滅了燕軍主力。燕王殺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國未允。但鑒於燕、趙的殘余勢力已不足為患,為集中兵力攻魏、楚,故暫停進攻。
二十二年,秦王遣王賁攻魏,魏軍依託城防工事,拚死防守。秦軍強攻無效,遂引黃河、鴻溝之水灌城。三個月後,大梁城壞,魏王假出降,魏亡。秦在魏東部地區設置碭郡。
同年,秦將李信和蒙武在楚地被楚將項燕打敗,遭到重創。二十三年,秦王親自登名將王翦之門謝過,請其出征。王翦和蒙武率領60萬大軍再攻楚國,在蘄(今安徽宿州東南)南大敗楚軍,殺死楚將項燕。秦軍乘勢攻取了楚國的許多城邑。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領秦軍繼續向楚國縱深進攻,一舉攻破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俘楚王負芻,楚亡。王翦繼續進軍江南,佔領楚國全部土地。秦在楚地設立楚郡,不久,又分為九江郡、長河郡和會稽郡。
同年,在滅楚、魏之後,秦王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俘燕王喜,燕亡。秦在燕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二十六年,秦王以齊國拒絕秦國使者訪齊為由,避開了齊國西部主力,命王賁率領秦軍由原燕國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進攻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北)。齊軍士氣本不旺盛,對秦軍突然從北攻來,更是措手不及。迅速土崩瓦解。秦軍一舉攻佔臨淄,俘齊王建,齊亡。秦王在齊設置齊郡和琅邪郡。
秦王政掃滅六國,統一天下,結束了西周末年以來諸侯長期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王自稱皇帝,追庄襄王為太上皇。
秦始皇稱帝後,頻繁用兵,開疆拓地。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調發數十萬人,三攻嶺南,佔領百越之地(今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又派大將蒙恬率領30萬軍隊北擊匈奴,收復被匈奴占據的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迫匈奴退往陰山以北。為了防止匈奴的侵擾,他把昔日秦、趙、燕所築的長城加以修繕,連接成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秦始皇又南征百越,設置了閩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的封建專制中央集權的大帝國,疆域「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傍)陰山至遼東」。對中國歷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加強手中的權力,秦始皇採取了中央集權的政體,否定了丞相王綰提出的恢復分封制的主張,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後又增至40多郡。郡置郡守,縣置縣令,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協助皇帝處理政治、軍事、經濟等事務。這一政治體制加強了皇帝對政權的控制,開創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為後來的歷代封建王朝所沿襲。
為鞏固中央統治,秦始皇下令收繳天下兵器,並將六國貴族和豪富12萬戶遷到咸陽附近和四川等地,以便控制。同時以咸陽為中心,修築了兩條馳道:一條東通海邊;一條南入吳楚,以便一旦發生叛亂,迅速調動軍隊鎮壓。秦始皇還多次到各地巡遊,以「威服海內」。
在經濟上,秦始皇於公元前216年發布命令,「使黔首自實田」,確認土地私有制度,又下令統一貨幣和度量衡,以加強各地區的經濟交流。
在思想領域,秦始皇為了打擊儒生淳於越等反對郡縣制的言論,穩定民心,維護皇帝的權威,他採納了李斯的主張,下令除了醫葯、卜筮、種植(指農業)之書、秦國史書和博士官收藏的《詩》、《書》、《百家語》等外,其它書籍一律燒毀。次年,又因為方士侯生、盧生違命叛逃,秦始皇下令追究方士、儒生的罪行。結果活埋400多名儒生,製造了歷史上第一個「焚書坑儒」事件。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和陵墓。僅阿房宮和驪山墓兩項工程,就動用了70餘萬人力,給勞動人民帶來繁賦重役和飢寒交迫,激起人民起來反抗,為秦朝的迅速滅亡種下禍根。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遊途中患病,七月死於沙丘平台(今河北平鄉東北)。死後不入,即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爭。
點評: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績在中國帝王中也只有數人能與之相比。雖然他在晚年大興土木,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但他對中國歷史所作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評論的:「及至秦王,續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墮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鑄鐻,以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後斬華為城,因河為津,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溪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史記·秦始皇本紀》)
但秦僅二世而亡,其中的歷史教訓足以警世後人,引以為鑒。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可謂空前絕後的一代天驕。掃六合破縱橫一統天下,征百越伏匈奴威鎮四海。然而,這位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在躲過了荊軻的匕首、張良的鐵錐、高漸離的擊築之後,在將知天命之時卻死於中暑!
史書記載秦始皇早年「肺弱多痰濕」,正當壯年就開始出現齒松發脫、目光渾濁、哈欠頻作、怠於朝政的衰疲之態。其時東南諸郡動盪,北方匈奴騷擾,內憂外患交織,他不顧病弱決定出巡。這一走就是大半年,由南到北幾遍全國。鑾駕來到琅琊時正值盛夏,當地有「五黃六月熱死狗」之說。恰在這里秦始皇病倒了,出現的是發熱、惡寒、口渴、頭痛等中暑先兆。此時如能及時休息並施予清熱祛暑劑調理,並非不治。但他執意前行,到沙丘(今河北廣宗)時,已出現神志不清、皮膚蒸熱、煩渴氣促、憔悴枯槁、不能進食等中暑高熱的症狀。中暑高熱是中暑重症中最嚴重的一種(其他三種中暑重症是日射病、中暑痙攣和中暑衰竭,相對預後較好。如治療不當最終都會演變為中暑高熱)。在當時條件下,即使及時採取了物理降溫、葯物降溫和支持療法,如果是老年人、慢性心肺疾患者昏迷時間超過3小時,因周圍血流量減少,散熱功能嚴重受到影響,其存活的幾率也是微乎其微的。如此看來,秦始皇死於中暑大概是在劫難逃的事情。
㈢ 湖南邵陽在古代稱什麼名
邵陽縣位於資水上游,東經110°59′~110°40′,北緯26°40′~27°6′。
邵陽縣境地處衡邵丘陵盆地西南邊緣向山地過渡地帶,南部河伯嶺山脈腕蜒與東部四明山脈相接,形成東南屏障,中北部黃荊嶺石灰岩低山突起,喀斯特地貌發育,背部地勢低緩,紅土崗地發育。芙夷水、赧水匯合於境內雙江口,成Y型展布北上,檀江縱貫境東,河網密布,溪河兩岸形成串聯式沖積平原。地貌類型以丘陵為主,山地、平原、崗地兼有。
南嶺山脈越城嶺余脈伸入縣境東南部,最高峰河伯嶺海拔1454.9米。
越城嶺
越城嶺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和湖南省邊境。南嶺之一。古稱始安嶺、臨源嶺、全義嶺。東北-西南走向。長200千米。為花崗岩斷塊山。
河伯嶺
河泊嶺為河伯嶺山脈主峰。河伯嶺山脈發源於新寧縣巡田鄉龍宮村與邵陽縣倒水為界的河泊嶺主峰。
河泊嶺山脈向南伸是黃臘沖頂(1311.5),長界嶺(1243.5),唐已界(1424)。
河伯嶺山脈向西延伸是雞公石山、鐵絲歧、白石山、茶沖坳、黃狗練窩。
河伯嶺山脈向北延伸是齊峰嶺、光棍山頂、庵堂山頂、虎形山、豬騎嶺、潘家嶺、栗山頂、徐貴山、胡家山、猴子嶺、歪毛嶺,向西延伸是大嶺上、金紫嶺岩口、毛古嶺、高石山、龍身上脊、獅形嶺、黃茅嶺、燕山麥粑嶺、金雞坳、尤佛嶺、祖公嶺、風神嶺、黃栗山、蒙古堆,文旗嶺接雪峰山脈。
縣境內大小河流61條,主要有資水、夫夷水、赧水、檀江等。芙夷水、赧水匯合於境內雙江口,成Y型展布北上,檀江縱貫境東。
資江
資江在邵陽縣霞塘雲鄉雙江口(又名羅家廟)以上分兩源:西源為赧水,舊志又稱資水、都梁水,1979年版《辭海》中稱赧水,源出城步苗族自治縣資源鄉青界山主峰黃馬界西麓,由西南向東北流經武岡、洞口、隆回縣境,至邵陽縣雙江口與資江南源夫夷水匯合,長188.7公里,流域面積6884平方公里,平均坡降為0.96‰。
夫夷水
資江南源為夫夷水(夫彝水),又稱羅江,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資源縣金紫山,於新寧縣窯市鎮六坪村塔子寨進入市境,經崀山、金石、白沙、回龍寺,邵陽縣塘田市、塘渡口,於雙江口與赧水匯合。
赧水
赧水在境內的主要支流有蓼水、平溪、辰水、小江、白竹河。夫夷水的主要支流有新寨河、雙江。資江幹流的主要支流有邵水、石馬江、大洋江。
檀江
檀江源出東安縣尖木嶺南麓,於邵陽縣五峰鋪鎮界牌橋進入市境,經五峰鋪、中和、下花橋、谷州鄉,市郊檀江鄉,於雙江口從左岸匯入邵水。
氣溫溫和,無霜期長
邵陽縣處於亞熱帶段,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6.9℃。一月是全年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9℃,二月氣溫逐漸回升,三有下旬中入春,霜雪終止,五月下旬入夏,七月是全年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8.3℃,八月次之,九月中旬末入秋,十一月中後期入冬,少數年份可見初霜初雪。一般夏季三個多月,冬季四個多月,春、秋兩季各兩個多月。
無霜期全年為286.4天,最長的1961年有30.8天,最短的1969年只有23.3天。在三個多月的霜期內,實際出現霜的天數較少,平均只有17.2天,1975年最多,有32天,2002 年度最少,僅4天。
冬季少嚴寒,夏季少酷暑
冬季,邵陽縣常受從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的南下的冷氣團控制,天氣濕冷。若以候平均氣溫≤0℃為嚴寒期標准,歷年平均有0.8候,1969年最多有6候,自1960年以來,有11年沒有出現。日平均氣溫≤0℃的天數平均為5.6天。從極端最低氣溫來看,≤-5℃的天數平均不到一天。但個別年份仍較寒冷,為1976年降霜18天,1977年1月30晚,出現極端最低氣溫-10.1℃。
夏季,由於受副熱帶高壓和低緯度海洋暖濕氣團所盤據,溫高濕重。若以候平均氣溫≥30℃作為酷熱標准,歷年平均為18候,1966年最有6候,也有少數年份未出現。從最高氣濕≥35℃的天數來看,歷年平均有18.6天。極端最高氣溫40.1℃出現在1963年9月1日,創歷史最高記錄。
春末夏初多雨,盛夏初秋多旱
春末,副熱帶高壓抵達華南,北來冷空氣受阻於長江以南,配合南支西風旋活動的影響,邵陽縣經常出現持續陰雨或大到暴雨天氣,稱為雨季。盛夏到初秋,隨著副熱帶高壓北挺西伸,雨帶北移,我縣轉受穩定副熱帶高壓控制,晴熱少雨,稱為旱季。
邵陽縣雨季出現在汛期4~6月,歷年平均降水為545.4mm,占年降水量46%,並強度大,平均每年3.5次暴雨,有2.6次出現在這一時段,如1988年6月16日,1994年7月18日,曾出現日降水量達163.3mm與180.5mm的特大暴雨。
7~9月,是邵陽縣乾旱的主要時段,降水過程少,特別是暴雨少,歷年平均降水273.1mm,佔全年降水的21%,加之沒溫炎熱,地面蒸騰都很大,以致辭不同程度的過乾旱,幾乎年年發生。據統計1960~2003年的44年資料,只有11年基本無旱。1998年6月29日~1999年4月24日,該縣遭受歷史上極為罕見的夏、秋、冬、春四季連旱,在長達301天的乾旱內,沒有出現過一次大雨降水過程,致使全縣所有水庫的水位都下降到死水位以下,出現了極為嚴重的水荒。
邵陽縣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境內山地、丘崗、平原各類地貌兼有,蘊藏著豐富的礦產、水能、動植物等各類自然資源。
水資源
河川水系發育。境內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的河溪62條,分湘、資兩大水系,主要河流有資江、夫夷水、郝水、檀江、大霸溪、石馬江等,水資源總量12.73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9.24千瓦,其中夫荑水佔31.6%,郝水佔23.6%,資江佔35.9%,邵水佔5.8%,湘江水系佔3.1%,可開發量4.6萬千瓦,現利用1.65萬千瓦,占總量的35%。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富足。迄今已基本探明的礦藏有煤、石膏石、大理石、重晶石、錳、鋅、鐵等20餘種。其中無煙煤儲量8768萬噸,含煤面積197.6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10%,為全國重點產煤縣。石膏石儲量為3.6億噸,居全市第一,主要分布於長樂、黃亭市,95%以上為硬石膏,平均晶位在92%以亡。大理石儲量3.3億立方米,有寶慶墨玉、桃花紅、漢白玉等10多種品種,主要頒布於黃荊、下花橋;谷洲、酈家坪、五豐鋪等地。
動植物資源
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全縣有野生植物約191科485屬1166種;其中木本植物95種268屬717種,草木植物96科217屬449種。現有林地面積131萬畝,活立木蓄量22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41.3%,現有野生動物計168種。其中系國家二級保護珍稀動物有10餘種。
邵陽縣旅遊資源
邵陽縣旅遊景區(點)主要分布莨山風景名勝區北麓,邵陽市南端,資江上游,總面積約90平方公里。景點主要座落在塘渡口鎮、霞塘雲鄉、小溪市和塘田市鎮、金稱市鎮、河伯鄉。
境內景點多而美,既有湖光山色、洞府仙境,又有文物名勝、奇風異俗,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古代楚文化景觀。現具開發價值的景點40多處,如西漢的夫夷侯國古城遺址、侯王寨、 羅公廟、天子山、天子洞、芙蓉峰、響水洞、濟公岩、桃花島、渣灘人工湖、塘田戰時講學院、歷史學家呂振羽故居等。
㈣ 邵陽的歷史..
邵陽市,史稱「寶慶」,資江與邵水交匯穿城而過,是一座具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古城。 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即有先民棲息屯居。春秋末期楚國大夫白善在此築城,稱白公城,屬楚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全國為三十六郡,邵陽屬長沙郡,東漢末屬零陵郡。三國初屬蜀,後入吳。三國吳寶鼎元年(公元226年),分零陵北部為昭陵郡,郡治設今邵陽市。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司馬炎平定東吳,為避其父司馬昭之諱,改昭陵為邵陵。,移郡治於資江北岸。唐代設邵州,與邵陽縣在今城區同城而治。宋崇寧五年 (1106) ,分邵州西部置武岡軍。南宋理宗趙均作太子時,曾被封為邵州防禦使。南宋寶慶元年 (1225 年 ) ,理宗登極,用年號命名曾領防禦使的封地,升邵州為寶慶府,寶慶之名始於此。元代設寶慶、武岡 2 府。明初設寶慶、武岡 2 府,後降武岡為州。中華民國 2 年 (1913 年 ) ,廢寶慶府,設寶慶縣,境內各縣隸湘江道;民國 11 年直隸於省。民國 17 年,寶慶縣復名邵陽縣。民國 26 年,在邵陽縣城設置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49 年 10 月設置湖南省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同時建立邵陽市,隸邵陽縣。 11 月,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更名為行政專員公署。翌年 7 月,邵陽市升格為縣級市。 1955 年 4 月,邵陽區行政專員公署更名為邵陽專員公署。 1968 年 2 月,邵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邵陽專區改稱邵陽地區。 1977 年 7 月,邵陽市升格為省轄市,仍由中共邵陽地委、地區革委會代管; 10 月,分邵陽地區東北部置漣源地區。 1980 年元月,邵陽市由省直隸。 1986 年元月,國務院批准撤銷邵陽地區建制,實行市領導縣體制。 1994 年 3 月,撤銷武岡縣建制,設置武岡市,武岡市由邵陽市代管。 1995 年,撤區並鄉建鎮,全市共轄 8 縣 1 市 3 區。全市有 199 個鄉鎮, 80 個鄉級鎮, 5819 個行政村。全市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325 人,較全省平均密度高出 38 人。中、東部人口稠密,西南部山區人口稀疏。邵陽又是湖南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省轄市,除漢族外,繁衍生息著苗、瑤、回、侗、土家、壯、仫佬、滿、布依、拉枯、黎、彝、白等 39 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 39. 38 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 5. 94 %。建有 1 個苗族自治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 , 25 個民族鄉。
㈤ 感人的電影
感人的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怦然心動》、《當幸福來敲門》、《忠犬八公的故事》、《星際穿越》
1、《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是由Aanna Films發行的劇情片,由卡比爾·汗執導,薩爾曼·汗、卡琳娜·卡普、哈爾莎莉·馬爾霍特拉主演。2015年7月17日該片在印度上映,講述了一個擁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單純印度男人承諾幫一個巴基斯坦啞女與父母重聚的故事。該片於2018年3月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4、《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編自1925年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由萊塞·霍爾斯道姆執導,理查·基爾、瓊·艾倫和薩拉·羅默爾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9年8月8日在故事的原型故鄉日本率先上映。
影片講述一位大學教授收養了一隻小秋田犬,取名「八公」。之後的每天,八公早上將教授送到車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不幸的是,教授因病辭世,再也沒有回到車站,然而八公在之後的9年時間里依然每天按時在車站等待,直到最後死去。
5、《星際穿越》(Interstellar)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一部原創科幻冒險電影,由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傑西卡·查斯坦及邁克爾·凱恩主演,基於知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經過合理演化之後,加入人物和相關情節改編而成。影片由派拉蒙、華納和傳奇影業聯合製作,派拉蒙負責北美發行,華納負責海外發行,定於2014年11月7日在北美公映。
㈥ 邵陽縣那裡最好玩
邵陽縣旅遊景區(點)主要分布崀山風景名勝區北麓,邵陽市南端,資江上游,總面積約90平方公里。景點主要坐落在塘渡口鎮、霞塘雲鄉、小溪市和塘田市鎮、白倉鎮、金稱市鎮、河伯鄉。
境內景點多而美,既有湖光山色、洞府仙境,又有文物名勝、奇風異俗,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古代楚文化景觀。現具開發價值的景點40多處,如西漢的夫夷侯國古城遺址、侯王寨、 羅公廟、天子山、天子洞、芙蓉峰、響水洞、濟公岩、桃花島、渣灘人工湖、觀音閣、塘田戰時講學院、歷史學家呂振羽故居等。
㈦ 邵陽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永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邵陽好玩的地方有:
崀山
南山牧場
八角寨
天一巷景區
黃桑自然保護區
灘頭
邵陽:史稱"寶慶"。位於湖南省西南部,南接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總面積20829平方公里,全市轄3個市轄區、7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大祥區。是一座擁有2500多年歷史的古城。
景點具體介紹如下:
(1)崀山:是中國丹霞景區中丹霞地貌發育豐富程度和品位最有代表性和最優美的景區。完整的紅盆丹霞地貌,全國第一。這是一座天然的丹霞地貌博物館,被地質專家們贊譽成為「丹霞瑰寶」。 崀山,位於湖南省南部跟廣西交界的新寧縣,南部靠近桂林風景區,北部跟張家界風景區呼應,「崀」,山之良也,可見崀山之美。崀山並不是個別的山體,而是當地山水的統稱。 相傳當年舜帝南巡路過新寧,見這方山水美麗,便脫口而出,「山之良者,崀山,崀山。」因此,舜老爺子就造了這個「崀」字。
(2)南山牧場:位於城步縣城西南80千米處,從縣城乘車可直達山頂。景區位於雪峰山脈南段,綿延80餘里, 人稱八十里大南山。她得天獨厚,平均海拔1760米,象一塊碧綠的翡翠,嵌鑲在湘桂邊陲的崇山峻嶺之上。上有48坪,48溪,坪坪芳草茵茵,溪溪清流涓涓。是一座四周峭壁險峻、中間開闊的高山台地,既有北國草原的蒼茫雄渾,又有江南山水的靈秀神奇。23萬畝集中連片的草山草坡,中國南方最大的現代化牧場,被稱為「南方的呼倫貝爾」。
(3)八角寨:八角寨景區位於崀山風景名勝區南部,因主峰斜伸八個翹角而得名。八角寨主峰鶴立雞群,屬典型的丹霞方山,海拔818米,景區面積7.17平方公里,為崀山風景名勝區最高點和最佳觀景台。西、南、北三面絕壁,僅東南面有曲徑可登。登臨山頂面西俯瞰,群峰聳立,溝谷縱橫,形態豐富,氣象萬千。晴時,藍天、白雲、綠樹、丹崖融為一體,構成一幅氣勢恢宏的天然畫卷;霧時,峰巒涌動,雲海飄渺,恰似千條鯨魚鬧海。山頂有始建於北宋的雲台寺,供奉有當地抗金名將楊再興等人的塑像,香火千年不斷。 八角寨景區以高大圓頂密集式丹霞峰叢峰林地貌景觀為特點,被國內外學者譽為「壯年期丹霞峰叢峰林地貌的傑出代表」和「中國丹霞地貌主要類型和基本特徵的模式地」。景區內有「鯨魚鬧海」、「群螺觀天」、「神斧降龍」、「龍頭神香」、「仙人下棋」、「天門中開」等勝景,丹霞地貌研究專家和命名人陳國達院士贊譽為「丹霞之魂,國之瑰寶」。
(4)天一巷景區:面積6.5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天一巷、遇仙巷、馬蹄巷、翠竹巷、義軍寨、七層樓、望江樓等。景區的最大特色是丹霞石巷排列密集、縱橫交錯、長短寬窄、景象各異,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發育有「天一巷、遇仙巷、馬蹄巷、攬月梯」等大小「一線天」九條。 地質學家、中科院資深院士、中南大學教授、地窪學說與丹霞地貌創始人陳國達教授命名的 「天下第一巷」,全長238.8米、壁高80~120米、最寬處0.8米、最窄處0.33米,堪稱世界地質奇觀。置身巷中,絕壁對峙,如刀削斧劈,抬頭唯見一線青天,恍若時間隧道里的過客,體驗著幽與險的魅力。
(5)黃桑自然保護區:地處湖南省綏寧縣南部,是綏寧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綏寧縣寨市鎮黃桑和長鋪二苗族鄉內。南北長25公里,東西最大寬度19.5公里,屬山嶽地形,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山峰有16座,最高峰牛坡頭1913公尺,溪流5公里以上的有14條,有森林面積25.5萬畝,其中原始次生村23.5萬畝,這里有堪稱稀世之寶的名貴樹木,花草、葯材、動物,木本植物101科740餘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樹種7種,三級保護樹種18種,陸棲脊椎哺乳類動物21科47種,主要鳥類1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金錢豹、黃腹角雉等,二級保護的有水獺、大小靈貓、娃娃魚等。
(6)灘頭:距縣城30公里,上瑞高速隆回出口4公里。全鎮轄87個村,3個居委會,671個村民小組,18974戶,74089人,總面積198.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2846畝,其中水田43689畝,旱土18906畝。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始建於隋朝,是全國七十二古鎮之一,也是國家現代「民間文化繪畫之鄉」,現被列為湖南「十五」小城鎮建設的重點鎮。灘頭年畫、香粉紙和色紙俗稱「灘頭三絕」,享譽中外。 灘頭特色資源十分豐富。天應石為世界獨一無二的礦產,儲量比較豐富,具有護膚美容保健多種功能,開發前景十分樂觀。以天應石為原料的香粉紙,飲譽中外。以楠竹為原料的紙藝加工源遠流長,起於明朝。灘頭色紙在乾隆年間為朝廷貢品,也正因此,灘頭鎮曾有「莫說灘頭口岸小,四十八個錢米流」的美稱。
㈧ 中國史上,有哪些姓白的名人
1、白起(?—公元前257年),《戰國策》作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出自羋姓。楚國白公勝後裔,唐代許多白氏墓誌銘詳言,其祖先是楚平王孫白公勝。《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白乙丙之說已考證為以誤而錯。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善於用兵,與來自楚國的秦宣太後異父同母的長弟-穰侯魏冉的關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勛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
2、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3、白英(1363—1419年),位元組之。明初著名農民水利家。山東汶上顏珠村人,後遷居汶上彩山。白英是運河上的一位「老人」(10餘名運河民夫的領班,不是指上年紀的人),治水、行船經驗相當豐富,十分熟悉山東境內大運河及其附近地勢、水情。因治河有功,於明正德七年(1512年)被追封為「功漕神」,建祠於南旺。清雍正、光緒皇帝追封他為「永濟神」和「大王」,受到人民敬仰。
4、白敏中(792年-861年),字用晦,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人,祖籍同州韓城(今陝西韓城),郡望太原陽谷(今山西太谷),唐朝宰相,刑部尚書白居易從弟。
白敏中進士及第,早年曾入李聽幕府,後歷任大理評事、殿中侍御史、戶部員外郎、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兵部侍郎。唐宣宗繼位後,白敏中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頭銜成為宰相,後改任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又升任右僕射、門下侍郎,封太原郡公。
大中五年(851年),白敏中以使相出鎮,授邠寧節度使,並討平黨項叛亂。後歷任西川節度使、荊南節度使,拜司徒,加太子太師。唐懿宗繼位後,白敏中回朝,授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又升侍中、中書令。
5、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長庚,字白叟、如晦、以閱、眾甫,號海瓊子、海蟾、雲外子、瓊山道人、海南翁、武夷翁,世稱紫清先生。北宋瓊管安撫司瓊山縣五原都顯屋上村(今海南省瓊山縣石山鎮典讀村)人。
7歲能賦詩,12歲應童子科落第,漸厭惡科舉仕途。南宋紹興十九年(1149年),16歲時離家雲游,養真於儋州松林嶺。23歲隻身渡海到大陸各地求師。最後入住武夷山止止庵,師從道教南宗四世祖陳楠,盡得其道術。並遵師命至黎母山遇真人授「上注法篆洞法玄累訣」,創立道教南宗宗派。
平生博覽群經,無書不讀。書法善篆、隸、草,其草書如龍蛇飛動;畫藝特長竹石、人物,所畫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於詩詞,文詞清亮高絕,其七絕詩《早春》被收入傳統蒙學經典《千家詩》。
所著《道德寶章》(又稱《老子注》),文簡辭古,玄奧絕倫,獨樹一幟,被收入《四庫全書》。其他著作有《海瓊集》、《金華沖碧丹經秘旨》、《海瓊白真人語錄》、《羅浮山志》、《海瓊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歷史上第一位在全國有影響的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