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師范大學影視傳媒系學什麼跪求答案——我要高考了!
影視傳媒系是全國綜合性重點大學中最早設立於藝術學科的影視專業,被批准為"北京市重點學科",是北師大重點發展的新興學科。設有全國高校第一個電影學博士點、和影視專業學科目錄中所有電影學、廣播電視藝術學2個碩士學位點。招收影視學、影視理論與影視批評、影視文化傳播等方向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本系借鑒世界各國影視藝術教育的先進經驗,以高質量的教學水平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培養高層次的從事影視藝術教學、創作、研究、管理、策劃等專門人才。畢業生在影視部門和藝術文化與教育部門受到好評。本系創辦並連續舉行的"大學生電影節"在全國有廣泛影響;指導享譽劇壇的北國劇社演出備受歡迎;組織拍攝的電視劇多次獲得全國大學生"理想杯"電視劇大獎;參與創作的影視作品獲得諸多獎項;開辦的影視研究生課程班培養了大量影視劇界成績斐然的從業者。
影視戲劇研究中心是集合全國優秀的影視、戲劇研究者從事科研的高級研究機構。包括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單位的著名影視戲劇研究專家、院系主任在內的強大研究隊伍,構成研究中心強大實力。以研究中國民族化影視藝術與傳統文化為中心,關注中國藝術現實發展方向,研究者承擔近10項國家與省部級研究課題。
『貳』 北師大的電影學具體如何
第一,北師大的電影學在國內高校絕對是第一層面的,具體從學科建設和導師層面都可以佐證。
1,從學科建設層面看,國內第一個獲得電影學博士點的高校就是北師大,而從重點學科上看,目前國內的電影學還沒有一個是國家重點學科,最好的也就是國家重點學科(培育),而這個殊榮也是北師大的。
2,導師的方面,北師大同樣非常強大,周星、黃會林、王宜文等老師都是國內電影學領域的著名學者。但是今年北師大的王一川和王宜文老師都離開了,這對北師大的電影學來講是個不小的損失。
第二,北師大的電影學的考取難度還是不小的,報錄比一般在十七八比一左右,今年的復試線是380分。
你所問的情況,我上面已經做了簡略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叄』 北京師范大學的影視學具體學習的內容是什麼出來後的職業是不是演員導演之類的
北師大早就不是完全的師范大學了 現在在建設一流綜合大學 學校里畢業做老師的只是一部分 到各行各業的人都有 北師大的經管 刑法 心理等完全非師范類的專業發展很快,就算是數學 英語這種師范類專業出來也未必做老師。
北師大藝術傳媒還是很強的 主要是一些影視傳媒研究分析之類的 比較學術的那種 導演也許可能吧 演員一般不會的 沒有表演專業 於丹老師就算藝傳的 我倒是有北師大藝術學院的課表 你要是感興趣再聯系吧 我就是北師大的 不過不是藝術傳媒學院的
『肆』 怎麼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由於計算工具的逐步普及,社會生活對計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小學教材對計算能力要求也有所調低了。但計算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計算能力的提高,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那麼我們應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一、加強學生對演算法和算理的理解
要使學生會算就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也就是加強法則和算理的掌握。《課標》指:「教學時應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增進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因此,在教學時,應結合實際問題理解算理,指導學生掌握計算方法。演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是實踐的一個難點。演算法多樣化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思維多樣化,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決問題,追求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是以學生的發展和提高為基本目標的。只有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探索演算法,逐步優化演算法。如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電影院》時讓學生分析題目列出式子26×21。兩位數的乘法已經學過,本題只是多了進位,為此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並在小組中交流計算方法。
二、加強學生口算訓練
在四則運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筆算。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準確和熟練程度的制約。因此,要加強口算的教學和訓練,切實打牢計算基礎。要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關鍵是要持之以恆,堅持訓練。為此,我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加強學生的口算訓練。
1、利用課前兩分鍾進行口算訓練。我在教學時讓學生課前輪流出12題口算題,出得好的評為「口算明星」。由於學生的程度不一樣,出題的類型也各式各樣,又因為題目是學生自己出的,學生做題的積極性較高,課堂氣氛活躍。最後用開火車進行反饋。
2、利用「口算游戲」加強口算訓練。三個學生一組,一個學生出題、一個學生說出得數、還有一個學生當裁判並用自己喜歡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比賽的勝負情況。這樣的游戲不僅使學生樂學、愛學,還把游戲帶到課外與同學一起做,帶到家裡與爸爸、媽媽一起做。
三、重視培養學生估算能力
估算是保證計算準確的重要環節,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手段。系統計算前進行估算,可估計出的數的大致取值范圍,為計算的准確性創造條件。如:教學《整理書包》先出示主題圖一個書架有12層,每層14本,150本書放得下嗎?先讓學生獨立估算,集體反饋。①、14×10=140(本)②、15×10=150(本)當然估算只能發現計算中的明顯錯誤,並不能代替計算和驗算,只有把估算、計算、檢驗相結合,才能保證計算的正確、迅速、全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和能力。所以接著讓學生求出這個書架能放多少本書?並與估算結果進行對比、驗證。
又如:教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體育場》時,出示教學掛圖讓學生估計一下有多少觀眾?多數學生看到題目覺得十分困難,「老師,密密麻麻的人我們怎麼估計呀?」學生顯得無從下手。為此,我在教學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充分發揮有升的帶動作用,讓他們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的結果數據,再由小組派代表反饋交流結果。
生1:從圖中看出每小塊看台大約有50個座位,這個體育場可能有30個看台,大約有1500個座位。
生2:體育場的每一排座位數大約是200人,估計這個體育場有20排,大約共4000個座位。
生3:把體育場分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每個方位大約坐1000人,4個方為大約坐4000人。……
這些估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所在教學適應予以肯定和表揚,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在這樣估算方法的學習探究眾位學生檢驗三位數乘兩位數及進一步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提供基礎,同時促進學生判斷、推理等多向性思維的發展。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看清運算符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防止計算錯誤、提高計算水平的主要途徑和措施。
1、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看清運算符號,看清數字,弄清運算順序。如:12看成21、2看成5、3看成8等。
2、培養認真演算的習慣。在四則運算中,要訓練學生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碰到數字大、步驟多的計算試題時,要做到不急躁、冷靜思考、細心計算。即便是簡單的計算題也要細心。不能草率行事。演算時,要求書寫整潔,格式規范,方法合理。
3、培養學生耐心檢驗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計算時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確是不太可能的。為此,在教學時還應教育學生養成計算後認真檢查演算的好習慣,把檢驗當做計算題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檢驗時要做到耐心細致,逐步檢查:一查數字及預算符號是否抄錯。二查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是否有誤。同時要結合教學內容教給學生合適的驗算方法,如重演算法、逆演算法、交換加數乘數等驗算方法。
『伍』 《認識時間》說課稿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認識時間》說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P81認識時間。
認識時間這一教材內容的編排,是用5分5分的讀取時間,並通過實際操作知道1小時=60分。與一年級上冊的內容聯系起來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是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來編排的。這樣的編排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符合人們認識時間的經驗和習慣。
二、學生分析
「認識時間」是在一年級認識鍾表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學生已經知道了鍾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12個大格、60個小格;能夠讀、寫整時和半時,知道認識整時和半時的方法。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主要讓學生正確讀寫幾時幾分(整5整10),知道1時=60分。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以及一定的生活經驗,部分學生已經能正確認讀其他的鍾面,但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很難理解,尤其是認識幾時55分更是困難。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基於對以上幾點分析,我將教學目標和策略確定如下: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讀、寫鍾面時刻(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2、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實際操作的能力。
3、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二)策略選擇
選取符合學生生活實際實用的素材,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動手操作,同桌合作交流、奪聰明星游戲、讀讀、寫寫、畫畫等多種形式探究新知,幫助學生建立時間觀念。
教學層次的安排上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從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第一個層次,學習8時5分,知道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同時將鍾面的認識整合在一起教學教學。第二個層次,學習8時25分,學會5分5分地數知道是幾分。第三個層次,學習3時55分。解決本課難點,時針走過3,不到4,在3和4之間,所以是3時多。另外引導學生多種方法認幾分。
通過自己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同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每個人自己去發現、經歷和體會讀幾時幾分這一時間的方法,並且把生活與時間結合起來,培養時間觀念。
解決時針和分針的關系是先讓學生動手撥一撥,玩一玩。然後通過動態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自主觀察發現1時=60分,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在這個動態演示的過程中,考慮到上學期學生對幾時半不太理解。所以在這個環節里,當分針走了半圈的時候解決「為什麼是幾時半或幾時30分。」這個問題。在這個環節里注意讓學生注意對時針和分針進行雙向觀察,一是讓學生直觀理解時針和分針的關系。二是為學生學會自己畫時刻做鋪墊。
體驗一分鍾,讓學生進行體驗性學習,感受一分種有多久,可以做哪些事情,從而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
幫小紅安排她的一天,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同時引導學生要合理安排時間。
四、教後反思
本節課學生對知識理解的解決上自我感覺還可以。課的層次比較清晰。上好課經過自我反思和老師們的指點幫助後,我又一次學到很多。體會最深的是:一節課是由一個個細節組合而成的,細節的把握十分重要。當在一些理念的指導下精心設計好整個課的流程框架之後,對課的重點難點的解決上要考慮得非常全面、細到。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譜,怎麼引導,做到收放自如。作為新教師的我,這些工作要做在課前。這次,我自我感覺准備的還算充分。但在上課的時候還不是很沉著冷靜。解決如何讀取幾分,應該學生掌握的還可以,但在如何讀取幾時上,教學得不夠到位。特別是難點部分,分針走過3,不到4,所以是3時多。教師的作用體現的不夠好,當學生把意思說清楚了之後,我以為學生都能理解了,其實不然,學生比較煩瑣的語言對其他中下學生的理解是有困難的。我沒有及時進行語言上的提升,用簡潔的語言進行小結。另外在這個環節里,我沒有想到題問導向的重要性。我問的問題是:「現在大約幾時了?」這對學生的理解沒有直接的導向。原本想問的是:「現在快到幾時了?」
我問得太隨便了。看來細節真的很重要。最後還有一點體會,上課的准備工作雖然很辛苦,但在老師們的熱心幫助和自己的潛心推敲下,我學到了很多。更有收獲的是,在這次的准備過程中,我越來越覺得做一個老師就要做一個會思考的老師。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北師大版)第一冊第六單元《認識鍾表》中的《小芳的上午》一課。結合新課程標准中對本單元提出的相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能認識鍾表,了解24時記時法;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我就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知識與技能:鞏固認讀鍾表,體會整時過一點或者整時差一點的情況,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
數學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結合學生日常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幾時剛過和快幾時了。
教學難點:用語言准確描述幾時剛過和快幾時了。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認識鍾表的經驗,積累了一定的'認識時間、看鍾表的方法,而且這節課又是建立在他們學生會准確認讀整時與半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並且掌握了認識時間最關鍵的是要觀察時針與分針的位置才能准確認識時間的方法。所以這節課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生活經驗的總結和升華。那麼如何輕松的突破學習難點又能讓學生主動、自主的獲取知識是我備課的重點,於是我嘗試了兩種做法:
三、教學過程:
做法一:
1、教師先出示一幅主題圖(上面是小華睡覺時鬧鍾響了的情景,鍾表顯示時間是6時整)。
師:誰願意講一講這幅圖的意思呢?
生:早上6時整小華的鬧鍾響了在叫她起床呢?
師:說的真好,那麼你是怎麼認識6時整的呢?
生: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6,就是6時整。
2、師借機出示其他兩幅圖(一幅圖上是小華熟睡的樣子,鍾表顯示時間是快6時的,放在6時整的圖的前面,另一幅圖上是小華起床刷牙的情景,鍾表顯示時間是6時剛過)。
師:這兩幅圖上小華又在干什麼呢?(指名回答)請你們細心觀察這3個鍾面上時針與分針的位置你發現了什麼?
生1:第一個鍾面時針指向6,分針沒到12。
生2:第二個鍾面時針指向6,分針指向12。
生3:第三個鍾面時針指向6,分針在12過去一點。
3、觀察比較:
師:這三個鍾面的時針與分針位置有什麼不同?(同桌討論在集體交流)
生:時針都指向6,一個分針指12,一個還沒有到12,一個是12過了一點點。
4、小結:
師:象這樣的情況,(指圖)分針沒到12的,我們就說是快6時了,過12的則是6時剛過。
5、鞏固練習:觀察書中主題圖,結合圖來認識鞏固時間。
這節課上下來,整體感覺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能夠比較准確的說出幾時剛過或快幾時了,主要是因為我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法讓學生觀察比較三個鍾面時針與分針位置的異同再去表述時間,在完全感知的基礎上總結、概括,便於他們理解與掌握。但是整節課都是在教師的設問與追問下進行的,學生的學習情緒比較被動,並沒有完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深思可能是因為我忽略了去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體驗,去建構新知,情境創設缺少生活味的緣故。於是我又做了一些改動進行了第二次嘗試。
做法二:
復習鞏固6時整,
用課件出示畫面1:電影院門口《哈利波特》的海報場景。
師:星期天的晚上6點整,電影院播放《哈利波特》。淘氣可高興了。因為今天晚上他要和媽媽一起去看電影。
出示畫面2:淘氣在家,客廳牆上的時間指向了5時56分。
師:同學們猜一猜,淘氣看到時間會對媽媽說什麼?
(學生狀態高昂。)
生1:媽媽快點吧,要開始了。
生2:媽媽快到6點了,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出示畫面3:到了電影院門口,電影院的鍾面顯示6時過4分。
師:淘氣又會對媽媽說什麼呢?
生3:媽媽,電影已經開始了。
生4:都怪您做事慢,已經6點多了
(教師適機對學生進行要遵守時間的教育。)
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鍾面時針和分針的位置,讓學生體會到:快到6時和剛過6時。
就這樣,在這樣輕松、愉悅而又和諧的氛圍中結束了這節課的教學。在這次嘗試中,我沒有讓孩子直接觀察鍾面指針的變化,也沒有數學問題的引導,只用一句淘氣會對媽媽說什麼?這個很生活化的情境問題引起了學生的共鳴,沒有告訴沒有引導,學生一定會自學地去觀察時針與分針的位置,知識也不知不覺地在學生的體驗學習中生成。學生都處在了我要學的積極狀態,所以這節課整體感覺比第一次嘗試更具特性和魅力。學生的學習更具有活力。教學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那麼通過這次的對比教學與嘗試,我受益非淺,也為我以為的教學給了一些啟示。
四、教學反思
1、讓自己的課堂更真實。
所謂的真實,應該是面對學生的真實的認知起點,展現真實的學習過程。也就是我們不能無視於學生的學習基礎,不能把學生當成白紙和容器。隨意刻畫和灌輸。更不能死抱教案一問一答。牽著學生鼻子走,這樣我們會把人教死了,這也是為什麼對我們備課提出備學生的要求,第二次嘗試雖然沒明顯的復習痕跡,但其實也都是建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與知識基礎上的,承認他們的知識功底,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2、要讓自己的課堂動起來。
這里是指互動。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好的`數學老師應該營造一種生動的數學情境,一種平等的對話情境。在這種討論或交流中,我們進行平等的心靈溝通與知識互換,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在第二節課中我就採用的是生活的,對話的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生活中來,課堂更體現了活力。
3、讓自己的課堂充滿耐心與智慧。
其實課堂是充滿生命活力的。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預設與復制的生命歷程。我們應該讓孩子對你的課堂印象深刻。所以課前教學設計成為重要。備課要全、深、細。沒有備課時的全面與周密設計,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和動態生成。沒有上課前的胸有成竹,就沒有課堂上的游刃有餘。我們只能運用教師的智慧與耐心引導學生,使之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得健康的人格和優秀的品質。
4、也是最深的體會。情境的選擇與應用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
它是促使和引導學生積極置身於自主探究學習的有效途徑和手段。有些情境的創設可能只不過是一幅供學生欣賞的美麗圖畫而已,無法點燃學生心中探究慾望之火。比如說做法一中的情境圖。只是單純的呈現工具而已,作用不大,教學效果不是很明顯。而且可能很被動。新課標指出提供給學生的學習內容必須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而對於處於不同年齡層次的小學生來說,現實的含義又是不同的。對低年級而言,它就更多意味著與他們直接相關的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或物,顏色,聲音。動畫是他們喜聞樂見的內容,所以我選擇了幻燈片的教學手段,並且以現代感極強、時下最轟動的動畫片為餌,以激起他們內心主動探究的願望。
所以說教師要善於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產生的情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可以體驗的數學事實。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放飛學生想像的翅膀。給予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還學生一個新奇、美麗、富有童真和靈性的數學課堂。
『陸』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的研究方案
由於計算工具的逐步普及,社會生活對計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小學教材對計算能力要求也有所調低了。但計算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計算能力的提高,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那麼我們應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一、加強學生對演算法和算理的理解
要使學生會算就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也就是加強法則和算理的掌握。《課標》指:「教學時應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增進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因此,在教學時,應結合實際問題理解算理,指導學生掌握計算方法。演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是實踐的一個難點。演算法多樣化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思維多樣化,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決問題,追求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是以學生的發展和提高為基本目標的。只有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探索演算法,逐步優化演算法。如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電影院》時讓學生分析題目列出式子26×21。兩位數的乘法已經學過,本題只是多了進位,為此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並在小組中交流計算方法。學生匯報情況:
①26×21=26×7×3=182×3=546
②26×20=520 26×1=26 520+26=546
③20×21=460 6×21=126 420+126=546
④豎式計算
26
×21
————
26
52
————
546
接著對比演算法、優化演算法,這些演算法之間有什麼聯系?你有什麼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讓學生獨立思考這些問題後進行小組交流,最後歸納總結。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經歷比較、分析和選擇的過程,讓學生在與同伴交流演算法的過程中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優化的主體是學生,優化的結果不是一種答案。
二、加強學生口算訓練
在四則運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筆算。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準確和熟練程度的制約。因此,要加強口算的教學和訓練,切實打牢計算基礎。要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關鍵是要持之以恆,堅持訓練。為此,我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加強學生的口算訓練。
1、利用課前兩分鍾進行口算訓練。我在教學時讓學生課前輪流出12題口算題,出得好的評為「口算明星」。由於學生的程度不一樣,出題的類型也各式各樣,又因為題目是學生自己出的,學生做題的積極性較高,課堂氣氛活躍。最後用開火車進行反饋。
2、利用「口算游戲」加強口算訓練。三個學生一組,一個學生出題、一個學生說出得數、還有一個學生當裁判並用自己喜歡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比賽的勝負情況。這樣的游戲不僅使學生樂學、愛學,還把游戲帶到課外與同學一起做,帶到家裡與爸爸、媽媽一起做。
三、重視培養學生估算能力
估算是保證計算準確的重要環節,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手段。系統計算前進行估算,可估計出的數的大致取值范圍,為計算的准確性創造條件。如:教學《整理書包》先出示主題圖一個書架有12層,每層14本,150本書放得下嗎?先讓學生獨立估算,集體反饋。①、14×10=140(本)②、15×10=150(本)當然估算只能發現計算中的明顯錯誤,並不能代替計算和驗算,只有把估算、計算、檢驗相結合,才能保證計算的正確、迅速、全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和能力。所以接著讓學生求出這個書架能放多少本書?並與估算結果進行對比、驗證。
又如:教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體育場》時,出示教學掛圖讓學生估計一下有多少觀眾?多數學生看到題目覺得十分困難,「老師,密密麻麻的人我們怎麼估計呀?」學生顯得無從下手。為此,我在教學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充分發揮有升的帶動作用,讓他們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的結果數據,再由小組派代表反饋交流結果。
生1:從圖中看出每小塊看台大約有50個座位,這個體育場可能有30個看台,大約有1500個座位。
生2:體育場的每一排座位數大約是200人,估計這個體育場有20排,大約共4000個座位。
生3:把體育場分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每個方位大約坐1000人,4個方為大約坐4000人。……
這些估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所在教學適應予以肯定和表揚,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在這樣估算方法的學習探究眾位學生檢驗三位數乘兩位數及進一步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提供基礎,同時促進學生判斷、推理等多向性思維的發展。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看清運算符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防止計算錯誤、提高計算水平的主要途徑和措施。
1、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看清運算符號,看清數字,弄清運算順序。如:12看成21、2看成5、3看成8等。
2、培養認真演算的習慣。在四則運算中,要訓練學生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碰到數字大、步驟多的計算試題時,要做到不急躁、冷靜思考、細心計算。即便是簡單的計算題也要細心。不能草率行事。演算時,要求書寫整潔,格式規范,方法合理。
3、培養學生耐心檢驗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計算時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確是不太可能的。為此,在教學時還應教育學生養成計算後認真檢查演算的好習慣,把檢驗當做計算題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檢驗時要做到耐心細致,逐步檢查:一查數字及預算符號是否抄錯。二查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是否有誤。同時要結合教學內容教給學生合適的驗算方法,如重演算法、逆演算法、交換加數乘數等驗算方法。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需要平時持之以恆不懈地努力。
『柒』 北師大影視與傳媒專業介紹
1994 年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和中國電影基金會共同建立了影視藝術專業,採用歐美影視學院的綜合教學法,課程注重學生 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 ,取得巨大成功。
影視藝術專業 師資力量雄厚, 教師全部聘請於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戲劇學院的優秀教師和北京電影製片廠、北京各大製作公司一線製作師任教,教學大綱由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的教師團編寫,並且每年進行更新。 12 年來,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畢業生, 據統計歷屆畢業生 80% 以上受聘於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及省、市地方台各頻道,以及影視製作公司、動畫公司等,學生就業基本上達到了學用一致的目的,工作中得到各單位認可和好評,多數成為業務骨幹。
學校擁有相應的教學設備、影片資料和實慣用的器材,向學生提供影片、戲劇觀摩和實踐所需的攝、錄、編輯設備等條件,保證學生既有課堂學習又能親自動手拍攝、練機。
影視藝術專業培訓中心坐落在北京師范大學成教學院內,位於市中心原輔仁大學、濤貝勒府舊址,校園古樸典雅,綠樹成蔭,花園長廊,曲徑通幽。周邊有諸多景觀遺跡,如北海、後海、什剎海、恭王府、梅蘭芳紀念館、郭沫若故居等,文化氛圍濃郁。
『捌』 如何寫電影院教學反思
導語:《電影院》一課為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乘法中第三節課。本節課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課堂教學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切入點,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學習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體驗到應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成功和快樂。
《電影院》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乘法》的最後一課時,是在前面已經學習了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以及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是學生學會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計算方法,主要是筆算方法。我主要從一下幾方面來進行教學的:
1、重視利用學生的知識遷移,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在教學的過程中,不管是估算還是計算,都是充分利用學生前面已經學過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方法,通過比較,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想一想”“算一算”等系列活動來促進知識的遷移,形成基本的計算能力。在學生進行交流演算法的活動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而且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不怕浪費時間,特別在兩學生交流演算法時,胡代國因為害羞不敢開口說話,而計算是正確的,我鼓勵該生不用怕,自己怎麼想的就怎麼說,錯了也沒關系,並讓全班學生給與掌聲鼓勵他,雖然在說的時候吞吞吐吐的,還使勁看我,但是我還是沒有著急,而是再次鼓勵他說完,沒關系,最後他說完了,而且說得也很棒,我也不忘了再次鼓勵他,下一次一定可以做的更好的;而在李志明進行交流時,他三次走下去又走上來,把自己的說完,他全算對了,在說的過程中,可能因為緊張而忘記了,還沒等大家來得及反應的時候他沖下去了,又還沒等我再找學生幫忙時,他又沖上來了,三上三下,呵呵,不過,我並沒有怕浪費時間,而是給了他展示的機會。我想在這堂課中這兩個地方更多的是體現了把主動權還給了學生。
2、加強學生估算的意識,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
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鼓勵學生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和演算法,讓每個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進行估算和計算。
3、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從情景的引入就重視數學與生活的實際聯系。從電影院中的座位來引入今天的新課,而且在進行到解決問題的練習中,也不忘了將枯燥、單一的應用題轉化為學生身邊熟知的、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引導學生搜集圖中有價值的信息,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上完本節課後,我還有許多地方還需改進:
1、在學生獨立計算並小組交流後,我可以讓同桌的兩個同學一起上台來匯報,一個學生匯報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書寫,也就避免了我來寫學生匯報的,而另一個合作者就沒有展示的機會,也可以把主動權徹底的還給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在從估算過渡到計算時,過度還要再自然些。
3、涉及到的一些口頭語和毫無思考價值的問題不用再提,比如“對不對?”“夠不夠?”等等的'問題,還要加強語言的精煉和准確。
4、一些細節的問題還要注意,比如,板書在“進位”兩字打上重點符號,板書的算式答案未寫完,出示豎式計算方法時讓學生來講,用投影和幻燈片再熟練些等等。
5、抓住學生問題的機制不夠,不能對學生出現的突發問題有效的處理,應多追問學生“為什麼”。而且在對今天的知識與昨天的知識進行比較後應進行一個小結,特別時學生在回答“今天你學到了什麼”,何佳毅說“學到了進位的乘法豎式”,應接下來再追問“應注意什麼?”
6、對學生的表揚和激勵性的語言還不夠,非常的缺乏,也導致一部分學生積極性不夠高。
本節課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目標:
1.結合“電影院”的具體情境,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2.對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能進行估算和計算,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及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關於知識目標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上節課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演算法,以及對乘法的進位也有一定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演算法。
因此,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已有知識的遷移作用,放手讓學生嘗試,在交流中,通過比較,溝通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強化進位,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演算法。關於能力目標一是關注學生提煉數學信息和提出數學信息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出示情境後,我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尋找數學信息,在此基礎上提出數學問題並列式,引導學生探究演算法。二是培養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在列式後,引導學生估一估,在交流中指導估算方法,培養學生估算能力;在練習中,要求學生先估再算,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
但在第一環節的練習中要求學生先估一估再計算。班級絕大部分學生沒有做到先估再計算,而是直接進行豎式計算。因此將班級學生的估算成為習慣還需進一步培養。三是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在掌握演算法後,我安排了學生進行練習。班級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在90%左右。通過練習反饋出學生錯題主要是因為抄錯數、計算馬虎、計算速度較慢等。主要原因是計算習慣和能力兩方面。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進行這兩方面能力的培養。關於情感目標在教學中,我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平等的交流空間,在交流各自估算策略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體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學生自覺學習、學得好。就要盡可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盡量展示生活中的情景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求知慾。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先出示電影院售票處的情景圖,然後讓他們幫忙解決問題。很自然地學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了新知識上了。
二、抓住進位這個重點
這一課是在前面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因此,這一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認識、理解當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時候該怎麼辦這個知識點。教學的時候,我採用讓學生獨立思考、四人小組討論匯報並板演演算法等手段來理解、深化這個知識點。從學生的反饋情況來看,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玖』 北師大的電影學研究生下面的幾個方向的側重點有什麼不同
可以上北師大的論壇問問看。我是經管院的,不是藝術傳媒學院的,不太懂。
北師大的學生論壇是www.oie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