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老諸城電影院西面有一條河

老諸城電影院西面有一條河

發布時間:2022-09-24 02:16:30

A. 諸城市裡南北走向的河是啥河

濰河
諸城市有河流50餘條,分為濰河水系、吉利河水系、膠萊河水系。濰河水系為境內最大水系,主、支流呈葉脈狀分布。境內含水層均屬淺層地下水。

B. 諸城古代的護城河是不是現在的扶淇河

不是,扶淇河是發源於諸城南部的自然河。現在的扶淇河名,是以上游的淇河和扶河會流後穿城而過的這一段的稱呼。《諸城市志》載:「扶淇河,源出有二,東源為扶河,原名注輔河;西源為淇河,二源於城南三里庄匯合,稱扶淇河。」

C. 請問諸城的問題!!!有知道者請進~~~

據我所知,諸城本地可以去的地方有恐龍館,舜廟,常山等。
這四個地方來說,
日照最近。但日照只有海和森林公園,別的好像沒大有好玩的。不過推薦五蓮的五蓮山和九仙山還算不錯,而且離諸城比較近。諸城到日照是70公里。
濰坊地里來說,還可以考慮去安丘的青雲山,離諸城也就一小時車程,60公里吧。其它地方就要遠一些了。
青島是玩的地方比較多,這就不必一一說了。自己開車直接從諸城上高速的話也就一個小時多就到了。但相對來說經濟上負擔重些,且一兩天玩不出什麼來。
濟南要遠一些,玩的地方也不用說。自己開車從諸城直接上高速大概要兩個半小時

D. 諸城什麼地方好玩

諸城旅遊 障日山,位於山東膠東半島,隸屬於山東省諸城市。是青島、濰坊、日照三地級市中心接壤之地,相距均在百公里內,距離黃海岸48公里。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東赴青島、南下日照、北去濰坊、西走臨沂,交通十分便利,當日均可從容往返。障日山景區,總面積1.3萬余畝,與青島市著名的嶗山遙相呼應,並以姐東妹西之稱而毗鄰。是道教、佛教鼎盛薈萃之地,孕育了障日山獨特、濃郁的宗教文化內涵。障日山自然景觀則以「峰險、石奇、洞幽、霧幻、名勝」五絕被世人所稱道。由於地殼運動,塑造了肖人肖物、形象逼真的360個奇景,孕育了100多處大型走廊式裂隙岩崖、岩洞、遊人為之叫絕;由此衍生的各類美妙、動人的傳說引人入勝;更有金龜探海、天柱山嶽、九鯉溪瀑、福遙列島、茶園翠湖、石門鎖鑰、東坡古井、神鞭裂岩等八大景區和「太平天國」所留下的紅崖古戰場;據載:障日山香火最鼎盛時期是明未清初,共建有五寺、二十八庵、一百二十八茅庵,當時僧尼、道士達二千多人,真是「山當曲處皆藏寺,路欲窮時又遇僧」。現名勝古跡大多存在,每逢「清明」和節假日,到山下祭祀掃墓遊玩的人絡繹不絕。 常山,位於諸城市城南10公里處,原名「卧虎山」。過去人們在此山祈山祈雨常常靈驗,幫更名為「常山」。 雩泉亭,坐落於常山之北的一條山澗中,澗中有一古泉,泉水很旺,「汪洋折旋如車輪,清涼滑甘,冬夏如一。余流溢去,達於山下.......」是扶淇河的一條支流。雩泉亭歷經滄桑,今已無存,但雩泉尚在,今被姑子庵村群眾用作水井。井底呈方形,鑿痕宛在,即為原雩泉。 滄灣,又名滄浪灣,位於市中心。滄灣其來歷已不可考,但很早就成為群眾之游樂場所。隨著舊城改造和新型建築的不斷興起,先後在灣北建起了禮堂,灣西蓋起了文化館、圖書館,灣東北修建了電影院,滄灣就自然而然地處在了縣城文化娛樂的中心地帶。1983年7月滄灣得以重修建,東西長63米,南北寬68米,灣邊為石砌,四周置欄桿,水邊壘假山,中央建「漾月亭」,有九曲橋通往北岸。亭下瓷蛙噴霧,水中紅鯉嬉戲,水面芙蕖爭妍,岸邊柳翠欲滴。每逢朝陽初露,霞光萬道,流金溢彩,別有情趣。月夜遊觀,周圍萬盞燈火倒映水中,猶如繁星綴天,更加引人入勝,實為城內一游覽勝地。更為有趣的是,「金蟾在水不暄噪」。 盧山,原名故山,位於縣城東南13公里,海拔382.9米。山勢陡峭,怪石嶙峋。山前有盧山洞,洞口上方刻有宋宣和三年趙周賓題寫的「盧山洞」三個大字。洞中有許多宋人刻詞,中央置有盧敖像。洞西南有「聖燈岩」,山巔有「飲酒台」,山後有磨菇石等古跡。山之陽還有興國寺、盧山寺等寺院,寺內石塔林立於群山環抱之中,景色秀麗,環境幽雅,為諸城重要名勝。盧山洞,又名休糧洞,傳說即盧敖藏匿之所。石洞南向,洞高約2米,似一間房屋大小。摩崖刻有題名,洞中頂部刻有「陳行之攜稚子知自、知晦、知×、知素、知恪、知恭到此洞。」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九月初六日」。東壁刻有「趙周賓、高在用、趙守中同游,宣和三年(公元1113年)」。洞外上端刻有 「守中、周賓、大用同游」。洞口上橫題「盧山洞」三個大字。縣志記載為邑人張侗所題。飲酒台,台位於盧山西峰之巔,台呈方形,台北即為10餘米的峭壁,台中部有一大裂縫,但尚完好。傳說為盧敖飲酒處。聖燈岩,在飲酒台西南盧山半坳中,一排拔地而起的怪石,高約20餘米,遠望似燈台排列,故名「聖燈岩」。尚完好。盧山不公景色秀麗,古跡聞名,而且最引人神往的是它的「山市」。清同治甲子(1864)春,四川丹陵人彭促尹來諸城登戶山,寫下《游東武盧山記》,其中雲:晨起,效東坡禱海神。巳刻,登山。山極峭,屐幾損。至巔,忽見東南有青黑氣屏擋如障,俄,五嶂結為浮屠,有僧來往。又頃刻,傑閣摩天,飛檐廠楔,氣象直欲吞日,緊與浮屠對。其下,沃野中開,阡陌橫袤,垂柳夾道,茅屋土垣隱露人家半面。......未幾,景物消散,目前唯煙霧掠耳也。僕夫為余言:「此山市也。本地官民數年不見,公似有緣焉。」 九仙山,在諸城市南八十七里。《山東通志》:「漢明帝時,有九老日飲酒萬壽峰下。一日,同化去。人稱仙人。」故名。蘇軾有詩贊曰:「九仙今已壓京東。」自註:「九仙在東武,奇秀不減雁盪者也。」明代文學家張世則《九仙石閣賦》雲:「三齊頌靈景,九仙稱名山。」請代文學家、史學家李澄中《九仙山賦》亦雲:「齊魯名山,實甲九仙,蓋《易》所謂地中山也。」勘考此山,主峰海拔697米,比馬耳山稍矮,總面積27平方公里,群峰競峭,高入雲表,奇石突兀,各具形態,確令人流連忘返。熙寧九年九月,密州太守蘇軾再次游覽九仙山,在流杯亭之西的懸崖峭壁上題刻了「第一山」三個遒勁大字,跋題:「熙寧九年九月蘇軾」。且在其下的一巨石上刻有「白鶴樓」三字,跋題:「宋熙寧九年蘇軾書於石東」。今題刻猶存,豎排陰刻,「第一山」每字3米見方,「白鶴樓」三字0.5米見方,赫然醒目,令人驚嘆不已。 馬耳山,佔地約4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06米,為魯東南最高的一座山。主峰二巨石並舉,遠望狀如馬耳,故名。山勢為東西走向,由片麻岩、花崗岩構成。五老峰、松朵峰、鴿崖峰等奇峰高峙競秀,山間嵐氣靄靄,泉水淙淙。山坡林木覆蓋,荊榛遍生。山石嶙峋,山勢陡峭,但有曲徑通幽。這兒有仙人洞、龍王泉、隱龍寺、石龍寺、齊長城和橋上庄等勝跡。據唐代文學蕭穎士《馬耳山記》記載,仙人洞為東晉人葛洪曾隱居煉丹之地。隱龍寺、石龍寺為北魏正光時所建,至清末仍完好,今已廢圯,公存遺址。山脊處有橫亘綿延的齊長城。據酈道元《水經注》記載:「山上有長城,西接岱山,東連琅琊巨海,千里余里,蓋田氏所造也。」《竹書紀年》記載:「齊長城」為周顯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築建,至今已有2349年的歷史。今有些地段,殘址凸出地面1米左右,寬10米左右,基礎多以塊石壘砌。其上以沙土夯築。每遇溝壑以巨石填築。曲折蜿蜒,高低綿亘,十分壯觀。「齊長城」經歷的諸城段,西自郝戈庄的馬耳山,東延至皇華鎮的龍灣頭,再延至石門鄉的馬山後,桃園鄉的台家溝南嶺,然後入膠南市境,全長30多公里。打開乾隆《諸城縣志·總圖》可見,馬耳山與喜鵲嶺之間為「黃草關」。這是「齊長城」一道險峻的關隘。馬耳山自古有名。唐開元年間,官秘書正字、史館待制的「蕭夫子」——蕭穎士,「慕名託疾」不遠萬里,來諸城馬耳山游覽,寫下了《游馬耳山》著名長詩。詩雲: 茲山表東服,遠近瞻其名。合冥盡溟漲,渾渾連太清。我來疑初伏,幽路無炎精。流水出溪盡,覆蘿搖風輕。高深度氣候, 俯仰暮天晴。入谷煙雨澗,登崖雲口明。乾坤正含養,種植總滋榮。 白龍山會,山在縣東北四十里(今百尺河鎮駐地北2公里處——筆者注),其巔有古塔。東西麓有黑,白二龍池。 此志《疆域考》還載:百尺河之北為白龍山,每歲二月朔日、十月望日,百貸畢集,即地列肆,五日而罷。土人雲「山會」也。......相州春、秋亦有山會,與枳溝、勝水相若,皆不及白龍之盛。四鄉集場,蓋幾倍於前矣。據當地老人言,此塔為磚石結構的五層六角高塔,通高近20米,峙立於白龍山之巔,歷時930年余年,到1959年被毀。塔周圍建有許多廟宇,北有「老母殿」,南有羅漢廟,東有自來佛廟、西有如來佛廟,形成了一個以高塔為中心的建築群。廟宇建築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十分壯觀。每年農歷二月一日、四月八日、六月八日和十月十五日,這兒舉辦「山會」,情景正如乾隆縣志所載的「百貨畢集,即地列肆,五日而罷」相同。尤令人注目的是二月一日和十月十五日的山會,專門是葯材交易。此時,來自全國的商賈雲集,市面上有來自四川的貝母、黃連,東北的鹿茸、人參,隴洮的枸杞、甘草,兩粵的木香、硃砂,滇貴的三七,穿山甲,西藏的紅花,靈石,齊魯的阿膠、海狗......至於羚角、牛黃、狗寶等名貴葯材,也真委其市,蔚為大觀。於是,在此設葯房者有之,設購銷店者有之,設邸棧者有之,凡數百家。因此,「白龍山會」成為名播海內的葯材集散地。 今天,白龍山的古塔、山寺和廟宇已盪然無存,「山會」亦隨之銷聲匿跡。但當地的鎮辦工業卻悄然崛起,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社團紛紛來此合資興辦企業,其三維管件、美陽太陽能熱水器和保安器材等產品又蜚聲海內外。 「龍池」小景,諸城東北25公里處有一「龍池子」材(今屬百尺河鎮)。材東北角有一個小池塘,面積約400平方米,水極清澈,水中游魚歷歷可數。其側有一小泉,泉眼碗口大小,常年涌水。水入池塘,池滿復入北邊的水潭,潭深數米。1954年,當地人民政府對其進行整修,以石圍徹,並立一石碑,上刻「龍池」二字。池邊綠草如茵,樹木環繞,水天相映,景色如畫。 都吉台原名「斗雞台」,為春秋時魯國季氏與後氏的斗雞之處。《史記·魯周公世家》載: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魯大夫季平子(季孫意如)與魯大夫後昭伯(後惡)以雞角高下,季氏敗北,羞怒辱後氏。後氏聯合臧氏去魯昭公處告訐,昭公偏袒後氏,遂討伐季氏。季氏聯合叔孫,孟孫,三家共伐魯昭公。昭公敗而失國出亡,後氏亦為孟孫所殺。碑文,吾邑石橋鎮北舊有三官神祠,面荊山環荊水,福庇一方...... 超然台:坐落在原北城牆偏西處,今台下巷北端與北關路交匯處。台高10米左右,北面緊靠城牆,檯面略成梯形,前沿東西長約28米,南北寬25米。台上分前後兩院,前院中間有3間廳堂,明柱出廈,門懸橫匾"慕賢亭";後院有東西兩廡,各3間,較前矮小,內置刻石。後堂3間,內有蘇軾泥塑坐像,一手捧書,一手扶膝,神態文雅莊重,風度超然脫俗。 齊國長城:齊威王六年(公元前351年),齊國為防楚國入侵,在國境南部邊陲群山之巔築造,後稱"齊國長城"。齊長城蜿蜒於市境南部群山之巔,西南自馬耳山入境,沿馬耳山、石人山、七泉山、茁山、拔地盤、黑溜頂、摘星樓、馬山、磊石山至台家溝南嶺入膠南縣境,經郝戈庄、皇華等6個鄉鎮,境內全長60餘里。遠看如帶,近看似嶺,頗為壯觀。齊長城古跡,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1979年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樹立標志予以保護。 諸城龍文化特色突出,恐龍化石蘊藏豐富,長16.6米、高9.1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龍化石就出土並陳列於諸城恐龍博物館,被譽為中國北方的「恐龍之鄉」,有「南自貢、北諸城」之說。

採納哦

E. 諸城市龍城邊上的河叫什麼河

諸城龍城市場西面的河流名字叫扶淇河

F. 散文: 龍城故鄉-----諸城

 

   

        四季中我最喜歡春天,城市中我最喜歡諸城。喜歡春天是因為它有勃勃的生機,喜歡諸城是因為它是我的故鄉。我的故鄉不僅是華夏五帝虞舜的故里;更是世界最大規模恐龍化石埋藏地。我的故鄉真的很美,有如人間秘境,世外桃源,這里的山、這里的水,這里的人,讓每個來的人在很長時間里不能忘懷,故鄉諸城是值得留戀的地方。

         

 

      來諸城,首先映入眼簾是寬敞平穩的公路,新廈林立的新興城市。

        諸城古稱密州,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東鄰美麗的青島,南毗港口日照,在青島和日照之間有一個「恐龍之鄉」,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龍化石就出土在這里,這就是我可愛的故鄉;家鄉的總面積共有2193平方公里,50多條河流自西東流,濰河是諸城的第一大河流,全長78公里,彎彎曲曲的把我的故鄉一分為二,好像一條巨龍卧在其間,373公頃水域形成了中心景區即濰河公園,不僅如此,故鄉景點如畫,名人輩出,名勝古跡更是數不勝數……

        走在寬敞的大道兩邊是盛開的白玉蘭,潔白的玉蘭花把兩旁裝點的一片雪亮,淡淡的清香引人駐足到樹下觀賞,談著笑著,多熱鬧;記的我見過第一次玉蘭花開是在我當兵時的駐地----北京的天壇公園,如今在故鄉隨處就能欣賞到玉蘭花的魅力;我曾考慮第二故鄉的月亮比故鄉月亮是圓還是亮,總感覺還是故鄉的蘭花分外香,故鄉的月亮圓又亮。

       

        「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憑弔祭祖的聖地----舜帝廟。就坐落在故鄉諸城這塊熱土上,在濰河岸邊,四周林木茂盛,清靜悠然。作為上古「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出生在這塊熱土上,不僅是故鄉人民的驕傲和自豪,更是諸城地方文化寶庫中的巨大資源和寶貴財富。

        在舜廟你可以祭拜,可以悠然遐想;整個廟宇飄著一縷縷幽幽的香煙味,廟不大,確有一股咸陽的黃帝陵「祭祖」味。舜帝廟與黃帝陵都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又是中華民族尋根祭祖的聖地。

        從舜廟出發,走斜拉橋,繞濰河邊的大道直插萬畝板栗園,古樹成蔭,枝繁葉茂,隨處可見板栗花競相開放,好一派壯美景象。隨處可見如棉絮般毛茸茸的米黃色板栗花,一簇簇開滿了枝頭、擠滿了樹梢,微風吹來,花絮搖曳。

        園里僅明清古樹就有3000餘棵,50年以上的古樹8000餘棵。故鄉的板栗栽培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是清朝乾隆年間,宰相劉老鍋為政清正廉潔,深得皇帝器重。晚年他告老還鄉的時候,皇上本打算送他金銀財寶,考慮他的一貫作風,最後皇上改送他一批板栗樹苗。劉老鍋回到家鄉諸城後,領導兒孫和鄉親大種板栗樹,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人們勤勞智慧的勞作,使得板栗大獲成功。宰相劉老鍋——劉墉,居然為家鄉立了大功,成為千古佳話。

        板栗園素有「天然氧吧,古樹王國」的美譽,和諧的生態使這一古樹群成了遠近聞名的「世外桃源」,慕名前來的遊客絡繹不絕。若是初冬來板栗園,景色更是美,那是一種赤裸裸的美。樹葉全部落光。走進那片老林,清一色的「爺爺樹」,光禿禿的枝杈彎彎曲曲向周圍延伸,有點兒老樹枯藤的感覺。仔細看這些枝杈,疏密有致,布局合理,千奇百態,極具觀賞性,有的像一條條騰飛的巨龍;有的像展翅飛翔的鳳凰;有的像一隻雄雞站在枝頭……,彷彿走進一個巨大的根雕博覽園,每棵老樹都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而且各具特色,韻味十足,像詩像畫,令人耳目一新,目不暇接。給人以美好的藝術享受。最老的一棵板栗樹已經300多歲了,3個人合抱才能圍過它的腰,當地人叫它「鳳凰樹」,帶給人們吉祥如意。很多遊客在這里拍照留念。我覺得這棵老樹更像古畫中拄著拐杖的老壽星,和藹,可親,可敬。飄逸的衣帶,長長的胡須,明凈的額頭。把我們帶進一個超凡脫俗的寧靜世界。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在這里沉澱,給人以無限的美好的遐想。那一片幼林,是清一色的「孫子樹」,大小高矮一樣,枝杈齊刷刷向天舉起。像一個模子里磕出來的。行對行,列隊列,整整齊齊,像整裝待發的士兵,充滿青春的活力。盡管沒有鳥語花香,沒有碩果累累.剎那間,看到了,感到了,那種厲經滄桑的成熟和灑脫之美,這是骨子裡的一種美,這是另一種風景。

       

          從劉墉板栗園沿著濰河兩邊的觀光大道,一路上,萬紫千紅的花朵像星星之火燎原在濰河兩岸青山綠水之間,藍天白雲,綠樹高樓相互輝映,一時目不暇接。一進城,看見河,就有煙水蒼茫之意;這里哪像河呀,簡直就是海邊嗎?水中岸上都是光光的;沿著演藝廣場、音樂廣場、鳳凰廣場、金谷平原一路走下去。虧得公園里雕塑著兩條110噸重騰飛的巨龍,不然便一覽無余了。44萬平方公里的鳳凰廣場好似一隻飛翔的鳳凰,二者渾然一體,飛架水面上棧橋,聳入雲端的陽光燈塔,氣勢磅礴的音樂噴泉,煙波浩淼的蜿蜒水線,路上面積800畝,水上面積1230畝水上公園徒步何時走完啊,你聽說過在縣級市有這么大的水上公園嗎?登上致遠的觀光平台,那景象我敢說上海外灘算什麼!上海外灘哪有故鄉的水上公園這般寬廣,這般壯麗!

   

  沿著筆直的和平大道,經博物館和名人館來到了市裡的超然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首詞的作者蘇軾,幾乎家喻戶曉。但它的誕生地超然台,未必人人皆知。

        超然台是故鄉諸城的一處重要名勝,1075年八月蘇軾任密州知州時,將其重新修葺,使它成為一處登臨游覽之所。和春天約好,登臨超然台,憑欄眺望,也頗有遠情。故鄉諸城的風景會一覽無余,在賞春景的同時體會了當年蘇軾在此談詩論文,對酒放歌的豪情壯志!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這是1076年暮春,蘇軾在蒙蒙細雨中登上超然台,只見風吹柳斜,春水繁花,千家煙雨,秀色醉人。這時他忽然想起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親人,不禁唏噓長嘆。可是思念只能增加痛苦,怎能鬱郁沉湎其中?還不如趁著春光未老,借詩酒賞春自得其樂呢……於是,一首《望江南超然台作》便油然而生,可見故鄉諸城自古以來就是一處風景勝地!

          登臨超然台,聽著市區喧鬧的聲響與不知何方來的簫聲,真會教你忘卻身在哪裡。濰河公園似乎局促無可看,但故鄉的街街相通,卻值得走走。和平街上的商場最多;東關街上吃的最多,密州路上的風景最美。據說在故鄉開飯店,開一家,火爆一家。

   

    常山在遠離市區的一個角落裡,一出城,就遠遠的看見山的輪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常山山勢平夷無險,山頂寬闊平坦,數峰相連,海拔297米。南坡多為懸崖陡壁,東、西兩面坡勢略平,有山路可供上下,北坡最為平緩易登,故名勝古跡多分布在北坡。山周圍地勢起伏,緩崗連綿,獨常山突兀而起,加之山頂碧霞宮襯托,格外雄偉壯觀。常山原名卧虎山,因形如卧虎而得名。攀爬在常山景區。小道內外風景迷人,青山綠水之間掩映著亭台樓榭和小橋及斷了的流水溝壑。景區內有著名的常山神祠、遠覽亭、雩泉亭、廣麗亭以及諸多碑碣與摩崖題記等。安華塔與廣麗亭是景區的一大特點。常山神祠最為著名,位於常山北麓雩泉東北側10餘米處,是人們祈雨祭神的場所。據說是蘇東坡六上常山留下的惟一遺跡,堪稱蘇軾知密州時勤政愛民的歷史見證。其中最引人眼球的要數綠樹相映之間的碧霞宮了。壁立山尖之上,形成廟山融為一體,煞是壯觀。時下雖為春季,可滿山遍野的綠色已讓人聯想到平原上忽然有座山拔地而起,又高又陡,儼然泰山華山的氣勢,與黃山的翠綠不同。最宜於俯視看見故鄉的風貌。靜靜地佇立在山頂,遙望著山下的村莊和田地,漸漸地遺忘了城市的煩囂,逐漸心曠神怡起來。

        登到高處事,從山頂往下看到了一幅幅鄉村潑墨畫盡展在眼前,攀爬到東峰上的碧霞宮,碧霞宮是常山之巔最主要的寺廟建築。碧霞宮供奉的主神是常山老母,其來歷無考,傳與泰山老母、九仙老母為三姊妹,封號也同為碧霞元君,作為最具東方特色的地方神只,各自分工保佑一方百姓的安寧與幸福。常山之巔三峰之間有山脊相連,山頂視界開闊,地形平緩。從西峰廣麗亭沿山脊東行,不遠處便是建於中峰上的安華塔,雖來歷無考,倒也頗具視覺效果。

   

    來過故鄉的人都眾口說諸城的美麗和神秘首先在庫溝,諸城新名勝當然也數庫溝。

        逛各地的旅遊名勝,除歷史遺址外,其餘不過就是山水而已,這些山水亦如人,三分長相,七分裝扮。生活在這些地方的人們或許不會想到。這些也許只是一個莫子,不經過自家一番體驗,便不同。所以來諸城我勸你上庫溝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去,最好帶上孩子選一個微雨天或下雪的季節。在朦朧里,在飄雪裡,才醞釀著那遠古時代一縷幽幽的古味。你走在500米長的溝豁原貌化石群埋藏地的溝底,映入眼簾的是成片的化石群,密密麻麻全是巨大的恐龍骨骼化石。你駐足用眼睛看到暴露出的恐龍化石有13000多塊,多麼驚人的數字!這只是冰山一角。500米長的地方,你說會有多少?能不令人震撼嗎?這就是故鄉的恐龍澗。

        要看整體的恐龍化石,得破費點工夫。最大的不在庫溝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要看,得去市裡的恐龍博物館看。

        從恐龍澗,揀著台階走上來,踏在茸茸的草上,說不出的靜。走進一個巨大的房子里,組裝好的恐龍化石陳列在其中。一尊尊活生生的恐龍化:有的正在仰頭嘶鳴,有的正在疾步行走,有的正在低頭吃草,有的正在進行生死搏鬥。置身於如此眾多的恐龍之間,你會感到極大的震撼,與這些恐龍相比,你會覺得人類是多麼渺小。在展館中有一個鴨嘴龍頭骨化石,是允許遊客觸摸拍照的。把手臂伸進它的巨大嘴巴,指尖竟然不及它的喉嚨。上百根約有一人高的巨大骨頭豎立著排成一排,像是接受檢閱的士兵,威武雄壯。展台上一大片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骨骼化石,只有專家能分辨出來它屬於什麼龍、屬於恐龍身體的哪一部分。

        故鄉諸城的恐龍種類很多,粗的分類有:鴨嘴龍、暴龍、甲龍、角龍、虛骨龍(骨頭內中空,較輕,可能是鳥類的祖先)等。但在這些大類中,諸城都發現了新的屬種。比方說鴨嘴龍新屬種、角龍新屬種、甲龍新屬種等。隨著考古研究的深入,不知道故鄉諸城的恐龍還會有什麼驚人的發現。

        故鄉諸城恐龍的震撼,文字描述很難傳達,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感受。當我站在一個恐龍的腿骨前,看著這節腿骨與我身高差不多,我實在無法描繪穿越7000萬年的感受。摸摸「龍骨」會有福氣,摸了,才知道,那種感受,絕不是「福氣」之類。

        故鄉諸城的庫溝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和臧家莊霸王龍遺址及附近的另外幾個恐龍化石遺址,是世界最大規模恐龍化石埋藏地、世界曝露面積最大的恐龍化石群、世界規模最大的恐龍足跡群、世界最大的鴨嘴龍化石骨架群、世界最豐富的恐龍屬種產地。如此之多的恐龍世界之最,盡在諸城,故鄉諸城稱為龍城並不為過。

        如果說,故鄉諸城,因發現億萬年埋藏地下的恐龍化石而名揚四海是一種偶然;不如說,正是因為她那種原生態的地域環境和她那五彩斑斕背後的歷史文化,才讓她的魅力走進大眾視野,被世界所關注。這個地方是地球上最值得去的地點之一!

        這就是我的家鄉。

G. 諸城市哪裡比較好玩

障日山,位於山東膠東半島,隸屬於山東省諸城市。是青島、濰坊、日照三地級市中心接壤之地,相距均在百公里內,距離黃海岸48公里。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東赴青島、南下日照、北去濰坊、西走臨沂,交通十分便利,當日均可從容往返。障日山景區,總面積1.3萬余畝,與青島市著名的嶗山遙相呼應,並以姐東妹西之稱而毗鄰。是道教、佛教鼎盛薈萃之地,孕育了障日山獨特、濃郁的宗教文化內涵。障日山自然景觀則以「峰險、石奇、洞幽、霧幻、名勝」五絕被世人所稱道。由於地殼運動,塑造了肖人肖物、形象逼真的360個奇景,孕育了100多處大型走廊式裂隙岩崖、岩洞、遊人為之叫絕;由此衍生的各類美妙、動人的傳說引人入勝;更有金龜探海、天柱山嶽、九鯉溪瀑、福遙列島、茶園翠湖、石門鎖鑰、東坡古井、神鞭裂岩等八大景區和「太平天國」所留下的紅崖古戰場;據載:障日山香火最鼎盛時期是明末清初,共建有五寺、二十八庵、一百二十八茅庵,當時僧尼、道士達二千多人,真是「山當曲處皆藏寺,路欲窮時又遇僧」。現名勝古跡大多存在,每逢「清明」和節假日,到山下祭祀掃墓遊玩的人絡繹不絕。 常山,位於諸城市城南10公里處,原名「卧虎山」。過去人們在此山祈山祈雨常常靈驗,幫更名為「常山」。 雩泉亭,坐落於常山之北的一條山澗中,澗中有一古泉,泉水很旺,「汪洋折旋如車輪,清涼滑甘,冬夏如一。余流溢去,達於山下.......」是扶淇河的一條支流。雩泉亭歷經滄桑,今已無存,但雩泉尚在,今被姑子庵村群眾用作水井。井底呈方形,鑿痕宛在,即為原雩泉。 滄灣,又名滄浪灣,位於市中心。滄灣其來歷已不可考,但很早就成為群眾之游樂場所。隨著舊城改造和新型建築的不斷興起,先後在灣北建起了禮堂,灣西蓋起了文化館、圖書館,灣東北修建了電影院,滄灣就自然而然地處在了縣城文化娛樂的中心地帶。1983年7月滄灣得以重修建,東西長63米,南北寬68米,灣邊為石砌,四周置欄桿,水邊壘假山,中央建「漾月亭」,有九曲橋通往北岸。亭下瓷蛙噴霧,水中紅鯉嬉戲,水面芙蕖爭妍,岸邊柳翠欲滴。每逢朝陽初露,霞光萬道,流金溢彩,別有情趣。月夜遊觀,周圍萬盞燈火倒映水中,猶如繁星綴天,更加引人入勝,實為城內一游覽勝地。更為有趣的是,「金蟾在水不暄噪」。 盧山,原名故山,位於縣城東南13公里,海拔382.9米。山勢陡峭,怪石嶙峋。山前有盧山洞,洞口上方刻有宋宣和三年趙周賓題寫的「盧山洞」三個大字。洞中有許多宋人刻詞,中央置有盧敖像。洞西南有「聖燈岩」,山巔有「飲酒台」,山後有磨菇石等古跡。山之陽還有興國寺、盧山寺等寺院,寺內石塔林立於群山環抱之中,景色秀麗,環境幽雅,為諸城重要名勝。盧山洞,又名休糧洞,傳說即盧敖藏匿之所。石洞南向,洞高約2米,似一間房屋大小。摩崖刻有題名,洞中頂部刻有「陳行之攜稚子知自、知晦、知×、知素、知恪、知恭到此洞。」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九月初六日」。東壁刻有「趙周賓、高在用、趙守中同游,宣和三年(公元1113年)」。洞外上端刻有 「守中、周賓、大用同游」。洞口上橫題「盧山洞」三個大字。縣志記載為邑人張侗所題。飲酒台,台位於盧山西峰之巔,台呈方形,台北即為10餘米的峭壁,台中部有一大裂縫,但尚完好。傳說為盧敖飲酒處。聖燈岩,在飲酒台西南盧山半坳中,一排拔地而起的怪石,高約20餘米,遠望似燈台排列,故名「聖燈岩」。尚完好。盧山不公景色秀麗,古跡聞名,而且最引人神往的是它的「山市」。清同治甲子(1864)春,四川丹陵人彭促尹來諸城登戶山,寫下《游東武盧山記》,其中雲:晨起,效東坡禱海神。巳刻,登山。山極峭,屐幾損。至巔,忽見東南有青黑氣屏擋如障,俄,五嶂結為浮屠,有僧來往。又頃刻,傑閣摩天,飛檐廠楔,氣象直欲吞日,緊與浮屠對。其下,沃野中開,阡陌橫袤,垂柳夾道,茅屋土垣隱露人家半面。......未幾,景物消散,目前唯煙霧掠耳也。僕夫為余言:「此山市也。本地官民數年不見,公似有緣焉。」 九仙山,在諸城市南八十七里。《山東通志》:「漢明帝時,有九老日飲酒萬壽峰下。一日,同化去。人稱仙人。」故名。蘇軾有詩贊曰:「九仙今已壓京東。」自註:「九仙在東武,奇秀不減雁盪者也。」明代文學家張世則《九仙石閣賦》雲:「三齊頌靈景,九仙稱名山。」請代文學家、史學家李澄中《九仙山賦》亦雲:「齊魯名山,實甲九仙,蓋《易》所謂地中山也。」勘考此山,主峰海拔697米,比馬耳山稍矮,總面積27平方公里,群峰競峭,高入雲表,奇石突兀,各具形態,確令人流連忘返。熙寧九年九月,密州太守蘇軾再次游覽九仙山,在流杯亭之西的懸崖峭壁上題刻了「第一山」三個遒勁大字,跋題:「熙寧九年九月蘇軾」。且在其下的一巨石上刻有「白鶴樓」三字,跋題:「宋熙寧九年蘇軾書於石東」。今題刻猶存,豎排陰刻,「第一山」每字3米見方,「白鶴樓」三字0.5米見方,赫然醒目,令人驚嘆不已。 馬耳山,佔地約4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06米,為魯東南最高的一座山。主峰二巨石並舉,遠望狀如馬耳,故名。山勢為東西走向,由片麻岩、花崗岩構成。五老峰、松朵峰、鴿崖峰等奇峰高峙競秀,山間嵐氣靄靄,泉水淙淙。山坡林木覆蓋,荊榛遍生。山石嶙峋,山勢陡峭,但有曲徑通幽。這兒有仙人洞、龍王泉、隱龍寺、石龍寺、齊長城和橋上庄等勝跡。據唐代文學蕭穎士《馬耳山記》記載,仙人洞為東晉人葛洪曾隱居煉丹之地。隱龍寺、石龍寺為北魏正光時所建,至清末仍完好,今已廢圯,公存遺址。山脊處有橫亘綿延的齊長城。據酈道元《水經注》記載:「山上有長城,西接岱山,東連琅琊巨海,千里余里,蓋田氏所造也。」《竹書紀年》記載:「齊長城」為周顯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築建,至今已有2349年的歷史。今有些地段,殘址凸出地面1米左右,寬10米左右,基礎多以塊石壘砌。其上以沙土夯築。每遇溝壑以巨石填築。曲折蜿蜒,高低綿亘,十分壯觀。「齊長城」經歷的諸城段,西自郝戈庄的馬耳山,東延至皇華鎮的龍灣頭,再延至石門鄉的馬山後,桃園鄉的台家溝南嶺,然後入膠南市境,全長30多公里。打開乾隆《諸城縣志·總圖》可見,馬耳山與喜鵲嶺之間為「黃草關」。這是「齊長城」一道險峻的關隘。馬耳山自古有名。唐開元年間,官秘書正字、史館待制的「蕭夫子」——蕭穎士,「慕名託疾」不遠萬里,來諸城馬耳山游覽,寫下了《游馬耳山》著名長詩。詩雲: 茲山表東服,遠近瞻其名。合冥盡溟漲,渾渾連太清。我來疑初伏,幽路無炎精。流水出溪盡,覆蘿搖風輕。高深度氣候, 俯仰暮天晴。入谷煙雨澗,登崖雲口明。乾坤正含養,種植總滋榮。 白龍山會,山在縣東北四十里(今百尺河鎮駐地北2公里處——筆者注),其巔有古塔。東西麓有黑,白二龍池。 此志《疆域考》還載:百尺河之北為白龍山,每歲二月朔日、十月望日,百貸畢集,即地列肆,五日而罷。土人雲「山會」也。......相州春、秋亦有山會,與枳溝、勝水相若,皆不及白龍之盛。四鄉集場,蓋幾倍於前矣。據當地老人言,此塔為磚石結構的五層六角高塔,通高近20米,峙立於白龍山之巔,歷時930年余年,到1959年被毀。塔周圍建有許多廟宇,北有「老母殿」,南有羅漢廟,東有自來佛廟、西有如來佛廟,形成了一個以高塔為中心的建築群。廟宇建築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十分壯觀。每年農歷二月一日、四月八日、六月八日和十月十五日,這兒舉辦「山會」,情景正如乾隆縣志所載的「百貨畢集,即地列肆,五日而罷」相同。尤令人注目的是二月一日和十月十五日的山會,專門是葯材交易。此時,來自全國的商賈雲集,市面上有來自四川的貝母、黃連,東北的鹿茸、人參,隴洮的枸杞、甘草,兩粵的木香、硃砂,滇貴的三七,穿山甲,西藏的紅花,靈石,齊魯的阿膠、海狗......至於羚角、牛黃、狗寶等名貴葯材,也真委其市,蔚為大觀。於是,在此設葯房者有之,設購銷店者有之,設邸棧者有之,凡數百家。因此,「白龍山會」成為名播海內的葯材集散地。 今天,白龍山的古塔、山寺和廟宇已盪然無存,「山會」亦隨之銷聲匿跡。但當地的鎮辦工業卻悄然崛起,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社團紛紛來此合資興辦企業,其三維管件、美陽太陽能熱水器和保安器材等產品又蜚聲海內外。 「龍池」小景,諸城東北25公里處有一「龍池子」材(今屬百尺河鎮)。材東北角有一個小池塘,面積約400平方米,水極清澈,水中游魚歷歷可數。其側有一小泉,泉眼碗口大小,常年涌水。水入池塘,池滿復入北邊的水潭,潭深數米。1954年,當地人民政府對其進行整修,以石圍徹,並立一石碑,上刻「龍池」二字。池邊綠草如茵,樹木環繞,水天相映,景色如畫。 都吉台原名「斗雞台」,為春秋時魯國季氏與後氏的斗雞之處。《史記·魯周公世家》載: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魯大夫季平子(季孫意如)與魯大夫後昭伯(後惡)以雞角高下,季氏敗北,羞怒辱後氏。後氏聯合臧氏去魯昭公處告訐,昭公偏袒後氏,遂討伐季氏。季氏聯合叔孫,孟孫,三家共伐魯昭公。昭公敗而失國出亡,後氏亦為孟孫所殺。碑文,吾邑石橋鎮北舊有三官神祠,面荊山環荊水,福庇一方...... 超然台:坐落在原北城牆偏西處,今台下巷北端與北關路交匯處。台高10米左右,北面緊靠城牆,檯面略成梯形,前沿東西長約28米,南北寬25米。台上分前後兩院,前院中間有3間廳堂,明柱出廈,門懸橫匾"慕賢亭";後院有東西兩廡,各3間,較前矮小,內置刻石。後堂3間,內有蘇軾泥塑坐像,一手捧書,一手扶膝,神態文雅莊重,風度超然脫俗。 齊國長城:齊威王六年(公元前351年),齊國為防楚國入侵,在國境南部邊陲群山之巔築造,後稱"齊國長城"。齊長城蜿蜒於市境南部群山之巔,西南自馬耳山入境,沿馬耳山、石人山、七泉山、茁山、拔地盤、黑溜頂、摘星樓、馬山、磊石山至台家溝南嶺入膠南縣境,經郝戈庄、皇華等6個鄉鎮,境內全長60餘里。遠看如帶,近看似嶺,頗為壯觀。齊長城古跡,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1979年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樹立標志予以保護。 諸城龍文化特色突出,恐龍化石蘊藏豐富,長16.6米、高9.1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龍化石就出土並陳列於諸城恐龍博物館,被譽為中國北方的「恐龍之鄉」,有「南自貢、北諸城」之說。
編輯本段地方特產
諸城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土壤質地較好,氣候條件適宜,生物資源豐富。經過長期的人工選擇與自然選擇,形成了大量的土特名產而享譽國內外。其代表為諸城辣絲 得利斯系列產品 百帶麗 獼猴桃 花崗岩 岔道口牌醬菜 密州玉液 密州春系列 桃林茶。

H. 諸城哪兒還有小河流水

桃林西邊,林場,環境剛好

I. 宋代密水河是諸城哪條河

    密水河與密分水是蓬萊城裡畫河的兩股支流,分別發源於密神山與樂河村北。  
    蓬萊城南的英雄山,舊時稱為廟山和密神山,發源於山北側的一股泉水所形成的小河流稱為密水河。密水河流至蓬萊城南與發源於黑石山的黑水河匯合經上水門流入城內,也就是今天的畫河。畫河的原名便叫黑水河,明永樂年間,有一位叫王宏的登州衛指揮,在黑水河上建起一座橋梁,稱之為畫橋,這條黑水河也便因這座橋的名字而改稱為畫河了。  
    城南的樂河村因為坐落於密神山北麓,是密神山的余脈,所以,發源於這里的一條小河便被稱為密分水,也有稱為密分河的。這條河流從古城南門東側的小水門流入城內,從今天的長裕社區經鳳凰社區再經石島社區,至今天的畫河商場北側匯入畫河。這條密分水在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就隨著舊城的改造全部被覆蓋在了地下,地上已毫無蹤跡了。  
    舊時密水河與密分水上的主要橋梁有弘濟橋、龜背橋、密分橋、登瀛橋、草橋、畫橋、來賓橋、迎仙橋等。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畫河古橋是振揚門東側的迎仙橋。

J. 房子西面有一條河,北面有海,河從南向北流,這房子風水好嗎

沒有經過實地勘察,沒有架羅盤立向分金就斷定你的肯定是騙你
風水講究:風水分金差一線,富貴不可見,這是說立向的問題,風水的5大要素,龍穴砂水向,立向尤為重要,楊公風水所謂的一勺之水可以救貧,就是說的立向,羅盤的分金通俗的將就是方位的刻度,差一線就錯了一個分金位置,差一格分金,往往就把旺丁旺財的墓局或者住宅變成損財傷丁了
身為一位風水師,給人看風水格局從來不用羅盤分金,老是一位注重光亮度的分配,這樣連宅地的真實山向都不知是辨不出結果的
沒有工具看風水怎麼可能分金?除非他頭上長有指南針
聯系 [email protected]

閱讀全文

與老諸城電影院西面有一條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電影獵鷹突起完整版 瀏覽:242
電影巨齒鯊英文為什麼用meg 瀏覽:265
致命的狙擊電影完整版 瀏覽:507
電影薰衣草結局 瀏覽:619
大同成龍國際電影節開幕門票 瀏覽:574
日本放盪電影大全 瀏覽:804
法國電影的經典之作 瀏覽:693
關系少女的大尺度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317
長安伏妖免費完整電影 瀏覽:281
國內警察偵破電影大全 瀏覽:552
bl男男電影視頻網站 瀏覽:778
電影代號47演員表 瀏覽:431
賞金獵人電影高清圖片 瀏覽:741
殺戮指令電影中文免費 瀏覽:714
經典愛情電影解說片段 瀏覽:583
韓國電影女主角會武功 瀏覽:234
殺戮戰場電影完整 瀏覽:35
西遊記2電影孫悟空圖片 瀏覽:485
什麼人生電影 瀏覽:253
沙僧杖電影視頻大全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