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唐朝有哪些著名詩人他們的簡介是什麼
王勃、李白、杜甫、白居易、駱賓王。
一、王勃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斗雞檄》被趕出沛王府。
之後,王勃歷時三年游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
二、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三、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四、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五、駱賓王
駱賓王(約公元619年—約公元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唐代詩人。
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678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680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光宅元年(684年),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時,駱賓王為其代作《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檄文羅列了武後的罪狀,寫得極感人。當武後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何托)」兩句時,極為震動,責問宰相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業兵敗後,駱賓王下落不明,或說被亂軍所殺,或說遁入了空門。
⑵ 西湖邊上的有哪些的名人故居,
「劉庄」,位於杭州西湖西南西里湖畔,丁家山南簏,現辟為「西湖國賓館」。它包括「水竹居」、「康莊」、「蕉石鳴琴」和丁家山等。
「水竹居」,是劉庄最初的雅號。原為晚清廣東香山縣富豪劉學詢所建的別墅,故稱「劉庄」。
劉學詢是光緒年間(1874一1908)的二品花翎舉人。他在離京歸途中游覽了杭州西湖,感嘆「故鄉無此好湖山」,於是就在此購地構築「水竹居」。他還特地從廣東祖居搬來刻有篆隸文字、鍾鼎圖案的楠木門窗,紅木傢具等,裝飾西湖寓所。
「水竹居」背山瀕水,環境幽靜,建築豪華,陳設古樸典雅,內有迎賓館、夢香閣、望山樓、湖山春曉等樓台水謝。曲橋亭廊、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園內設置渾然天成,獨具東方園林特色,四季美景,生趣盎然,歷來就有「西湖第一名園」之譽稱。當年,毛 澤 東 來杭州,經常居住在這里。
「蕉石鳴琴」
丁家山東北麓,有一石壁,高約三米,壁前有一條石,狀若蕉葉屏風,故稱為「蕉屏」。屏後有石床、石幾,相傳清代雍正年間,時任浙江巡撫的李衛,經常在這里彈琴奏樂,據說,琴聲清越,音韻繞石,三日不去,故名「蕉石鳴琴」,字系後來的康有為所題。
劉庄作為國賓館,接待了眾多的友好使者、各國的元首總統。當年,周 恩 來 總理陪同美國總統尼克松來杭,就是在這里起草的「中美上海聯合公報」。
如今的劉庄,已經從達官貴人的私人領地走向市場化,還歸給了人民大眾,普通百姓,盡可以在這里賞玩休憩,畢竟,資源共享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
「郭庄」位於杭州西湖楊公堤西山路上,是西湖園林中最具江南古典特色的私家園林。郭庄為清代宋端甫修建,原名「端友別墅」,光緒年間產權轉到閔人郭士林名下,並新建了西洋式住宅和石舫,改名為「汾陽別墅」。唐朝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功勛卓著,封「汾陽王」,後世郭姓都以此為榮,建個別墅都名「汾陽」,「俗稱「郭庄」。
園內臨流建閣,《江南園林志》一書中稱,「雅潔有致似吳門之網師,為武林池館中最富古趣者」。此園不僅汲取了蘇州園林的建園手法,而且還有紹興特色。
步入郭庄,前為宅園部分,是當年主人居家會客之處,後為園林部分,是郭庄特色集中體現的部分。正廳上懸匾額「香雪分春」,後堂有的一幅楹聯,「紅杏領春風,願不速客來醉千日;綠楊足煙水,在小新堤上第三橋」,遊人至此,無不為這高雅意境而陶醉。
頗具民居特色的四合院,左右廂房和後堂構成一小院,院中有一方池,池中涓涓細流不斷,充滿恬靜氣氛。園中的曲廊、池閣、後山、石橋形成了一幅精緻的山水長卷。湖畔的「乘風邀月」軒,正對六橋煙柳,閱盡湖光山色,微風徐來、皓月當空,確有乘風邀月之妙趣。
假山上的「賞心悅目」亭,居高臨下,四周湖山秀色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中秋月夜,吟詩做賦,把酒酹月,其間之樂,縱南面王不易也。
杭州西湖孤山南麓「六一泉」旁,有一幢兩層三開間的中式樓房掩映於綠蔭叢中,它便是一代國學大師俞樾的舊居,人稱「俞樓」。院內疊石成峰,花木扶疏,小池湛波,亭廊毗接,書香濃郁,清幽雅潔。有人曾為俞樓題聯雲:「千古一詩人,文章有交神有道;五湖三畝宅,青山為屋水為鄰。」
俞樾(1821-1907),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他所撰各書,總稱《春在堂全書》,達二百五十卷。
俞樓」的前身是西湖詁經精舍,俞曲園在此主持達30年之久,《西湖新志》也稱俞樓是他「講學著書之地」。詁經精舍背依孤山,面臨西湖。俞樾在杭州時,便住詁經精舍第一樓。學生稱其為「俞樓」,並懸匾於樓前。太平天國時,「第一樓」遭兵燹焚毀。
俞樓是光緒五年(1879),由俞麴院的學生徐花農等籌資為其在原「第一樓」旁重新修建,並「集花卉竹石、書簡梅鶴」於樓內。以後俞樾友人彭玉麟(清同光中興名臣)又幫助增建,故有「徐辟彭更」之說。為感激眾人厚意,俞樾自書一聯,懸於樓前:「合名臣名士,為我築樓,不待五百年後,此樓成矣;傍山北山南,循地選勝,適在六一泉側,其勝如何。」
光緒三十三年(1907),俞曲園辭世。自此,他的家人很少再到西湖,人去樓空,木構建築漸漸破損,樓前假山疊石也時有崩塌,名噪一時的湖樓竟成危樓。1920年,俞曲園的親友決計重建俞樓,在原樓址建築起一座青磚實疊、本瓦坡頂、四面開窗的中西式三層樓房;同時重修了樓後曲廊、山上的小榭,四周圍牆也重新砌造,內外布置一新。
一個多世紀來,俞樓像一片文化的祥雲,漂浮於杭州西湖的上空,為世人所仰慕。
上世紀二十年代,俞樾曾孫,國學大師俞平伯先生寫下了《湖樓小擷》一文,詳細地描繪了「俞樓」黛山綠水、東牆西垣的景緻,抒發出了日月如梭、斗轉星移的感嘆。
徜徉俞樓,但見當時聞人曾國藩、彭玉麟等的墨痕依舊,曲園大師的精魂猶存,令人肅然起敬,又一次身歷其境,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沐浴熏陶。
「蔣經國舊居」,位於杭州西湖寶石山石涵路6號,緊挨北山路,與西湖斷橋「雲水光中」南北相對。院內,至今還保留有,當年蔣經國親自種植的桂花樹等花卉。
這是一幢兩層西式樓房,建成於1931年。抗戰勝利後,蔣經國攜帶妻兒來杭州,當時的杭州市長周象賢撥下這所房產,作為他的寓所。
「澄廬」,位於西湖湖濱南山路口,始建於民國初年,由清末郵傳部大臣盛宣懷之子盛恩頤,贈與蔣介石、宋美齡夫婦作為結婚禮物。1927年12月,蔣宋夫婦就是在這里度過新婚蜜月。
1937年3月,蔣介石還在這里召見 周 恩 來 、潘漢年,商談國共和作事宜。
杭州「澄廬」與廬山「美廬」、上海「愛廬」齊名,為蔣宋夫婦在中國大陸的三處行轅別墅。
「澄廬」夜色
「靜逸別墅」坐落在西湖北山路的葛嶺,是民國聞人張靜江(1844-1950)在杭州的寓所。辛亥革命時期,他毀家紓難,對孫中山頗多支持,為革命成功,卓有功勛。據說,蔣介石後來能成為國民政府的領袖,也離不開這位老兄的一手促成。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期,張靜江兩次出任浙江省主席,首屆的「西湖工業博覽會」,就是在他大力推行下完成的。
「靜逸別墅」里,可以憑眺西湖,想像著這位當年的辛亥革命元勛,在繁忙庶務以後,坐在院子里休憩,欣賞西湖山水的情景。老人後來與蔣氏意見相左,遭傾軋排擠,無奈,流亡海外,客死他鄉。
這是林風眠(1900—1991)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在杭州居住時的舊址,它位於杭州西湖玉泉。先生於上世紀60年代初離開杭州,房子就被挪作他用,並日益破敗。上世紀九十年代,林風眠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的時候,這才物歸原主。很多的名人故居都是這樣,要等上整整一百年,才能得以復出、重見天日。
1927年,林風眠受蔡元培委託,赴杭州創辦「國立藝術院」,即後來的「浙江美術學院」,今日的「中國美術學院」,並擔任校長職務。上世紀五十年代,改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七十年代移居香港,遂得以頤享天年,上世紀九十年代,他還在世。
「王文韶故居」建於清末,屬中式宅院,它位於西湖邊上,平海路的東端,如今的杭州上城區清吟巷內。王文韶世居清吟巷,後家道中落。王文韶當上大官後,聽長輩介紹,自己出生時,曾有五隻紅蝙蝠繞梁飛行,盤旋久之,認定此乃吉兆,遂斥巨資重建舊宅院。
王文韶(1830~1908年),仁和(杭州)人,清咸豐二年(1852年)進士。他是晚清重臣,歷任湖南巡撫、雲貴總督,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滿清政府為表彰其功勛,授文淵閣大學土、武英殿大學土。
宅院內原有「退圃園」、「紅蝠山房」、「藏書閣」等大小廳堂樓閣、花園天井數十處。現門廳、轎廳、中廳、戲廳、鴛鴦廳等古建築保存完好。尤其令人稱道的是,原汁原味的是位於清吟巷邊上的藏書閣(清吟閣),至今保持完整,就像一位閱盡人世滄桑、清醒睿智的老人。
與四周新型建築群明顯差異的舊居,突兀特立在一旁。樓下屋角古老的青黛瓦片,高高翹起的檐角,滿牆的爬山虎,都為這老房子頻添了幾分韻味。蒼老的枯藤象是在訴說歲月的故事,碧綠的葉子卻又展現出了古建築的勃勃生機。
「胡雪岩舊居」,在杭州鼓樓附近,望江路(舊稱「元寶街」)上。
胡雪岩(1823—1885),名光墉,祖籍安徽績溪,杭州胡慶余堂創始人,晚清著名的「紅頂商人」。
「胡雪岩舊居」始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為典型的清末古建築群,平面略呈長方形,佔地7230平方米。由東、中、西三組建築群落構成。全盛時期其舊居擁有廳堂十二間;閣樓一座;樓房三幢;亭子十三個;連廊十二條;庭園四處等建築物。經修復以後,現存原建築八座,其中:轎廳、照廳、老七間、新七間、花廳等不一而足。
舊居建築用材講究,主要有紅木、花梨、紫檀、南洋杉等高檔木料,並大量使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及彩繪等民間工藝。尤其是舊居西部的花園——「芝園」,歷來就有「擘飛來峰一支,似獅子林縮本」之譽,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是考證杭州及浙派園林建築藝術彌足珍貴的實物例證。
「春潤廬」是一座著名的別墅,位於杭州西湖北山路54號,杭州新新飯店附近。
春潤廬是宋春舫和其好友朱潤生共同建造的,廬內有兩座帶有壁爐的別墅。外面的那座是朱潤生的,稱之為「潤廬」;裡面的那座是宋春舫的,又叫「春廬」。「春潤廬」之名就是各取兩位業主姓名中的一個字合成。
宋春舫(1892-1938),民國初期的著名人物,浙江吳興人,早年留法,是我國早期著名戲劇家及法國文學專家,曾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任教,著有《宋春舫論戲劇》;家中富有,在上海及青島均有房地產。朱潤生則為宋氏親戚,銀行家。
當年,如果有北大的教職員工去杭州 , 一般都在這里居住,春潤廬儼然成了不掛牌的北京大學招待所。
⑶ 魯迅有一篇紀念一位留學時代的同學有後來同事的文章是
紀念一位留學時代的同學又是後來的同事的文章是《范愛農》
⑷ k27次列車怎麼沒有了什麼時候開
你好,16:00,互聯網提前20天。所以應該是11號16:00.
具體如下:
8:00 起售車站安陽、白城、北京西、成都東、大慶、大慶西、東莞、東莞東、惠州、金華南、縉雲、九江、蘭州、麗水、臨汾、南充、齊齊哈爾、青田、日照、山海關、汕頭、松原、溫州、烏蘭浩特、烏魯木齊、武昌、武義、西安、永康、運城。
9:00 起售車站阿克蘇、寶雞、北京北、茶陵、長興南、成都、大同、德清西、海寧、濟寧、加格達奇、嘉興、庫爾勒、奎屯、昆明、拉薩、漠河、那曲、訥河、寧波、萍鄉、上虞、紹興、沈陽北、宜昌、宜昌東、宜春、餘姚、湛江、鄭州。
9:30 起售車站深圳。
10:00 起售車站阿拉山口、北京、北屯市、貴陽、哈密、哈密南、和田、霍爾果斯、喀什、柳園、南昌、南昌西、青島、青島北、沈陽、伊寧。
10:30 起售車站深圳東、深圳西。
11:00/14:00起售車站(C、D字頭列車11:00,G字頭列車14:00)安亭北、安陽東、鞍山西、鰲江、鮁魚圈、蚌埠南、寶華山、寶雞南、保定東、北滘、北京南、碧江、濱海、濱海北、博鰲、滄州西、蒼南、昌圖西、長春西、長沙南、長興、常州北、潮汕、潮陽、郴州西、赤壁北、滁州、丹徒、丹陽北、德惠西、德清、德州東、定遠、定州東、東升、都江堰、防城港北、肥東、奉化、扶余北、福安、福鼎、福清、福州南、蓋州西、高碑店東、高邑西、公主嶺南、鞏義南、古鎮、光明城、廣州南、哈爾濱西、海城西、海口東、海寧西、邯鄲東、涵江、漢川、合肥北城、賀勝橋東、鶴壁東、橫溝橋東、衡山西、衡陽東、紅安西、紅光鎮、鮜門、湖州、虎門、花橋、華山北、淮南東、惠東、惠山、惠州南、濟南西、嘉善南、嘉興南、江門、江寧、角美、金山北、金寨、晉江、句容西、軍糧城北、開原西、葵潭、崑山南、廊坊、樂清、耒陽西、離堆公園、溧水、溧陽、連江、臨海、靈寶西、陵水、龍嘉、龍山鎮、陸豐、灤河、羅源、洛陽龍門、漯河西、美蘭、汨羅東、廟山、明港東、明珠、南湖東、南京南、南靖、南朗、南頭、南翔北、寧德、寧海、彭州、郫縣西、莆田、普安、普寧、普灣、戚墅堰、岐山、前山、青城山、清遠、慶盛、瓊海、曲阜東、泉州、饒平、容桂、瑞安、三門峽南、三門縣、山坡東、汕尾、上海虹橋、上海西、上虞北、韶關、紹興北、紳坊、深圳北、深圳坪山、澠池南、石龍、雙城北、順德、順德學院、四平東、松江南、蘇州北、蘇州新區、蘇州園區、宿州東、台州、太姥山、泰安、湯遜湖、唐家灣、滕州東、天津南、鐵嶺西、桐鄉、土地堂東、瓦房店西、瓦屋山、萬寧、渭南北、溫嶺、溫州南、文昌、烏龍泉南、無錫東、無錫新區、武清、西安北、犀浦、霞浦、廈門北、仙林、咸寧北、咸寧東、咸寧南、咸陽秦都、小欖、孝感北、新會、新鄉東、信陽東、邢台東、徐州東、許昌東、亞龍灣、雁盪山、陽澄湖、楊陵南、宜興、英德西、迎賓路、營口東、永嘉、餘杭、餘姚北、岳陽東、雲霄、棗庄、漳浦、樟木頭、詔安、鎮江南、正定機場、鄭州東、枝江北、紙坊東、中山、中山北、株洲西、珠海、珠海北、駐馬店西、庄橋、涿州東。
12:00 起售車站廣州。
12:30 起售車站阿克陶、阿圖什、巴楚、博樂、布列開、福海、格爾木、廣元、漢口、和靜、和什托洛蓋、精河、精河南、克拉瑪依、庫車、輪台、瑪納斯湖、綿陽、墨玉、尼勒克、皮山、沙灣縣、莎車、鄯善、石河子、疏勒、天津、吐魯番、烏西、五五、新和、焉耆、葉城、伊寧東、英吉沙、澤普。
13:00 起售車站安慶、安慶西、亳州、長春、長治北、巢湖、敦煌、阜南、阜陽、哈爾濱、漢中、合肥、淮南、黃梅、霍邱、濟南、濟南東、嘉峪關、六安、廬江、全椒、三堂集、石家莊、石家莊北、舒城、水家湖、宿松、太湖、太原、天柱山、桐城、烏海西、武漢、廈門、廈門高崎、葉集、重慶北。
13:30 起售車站坂田、常平、潮州、春灣、大埔、豐順、佛山、高州、廣州北、廣州東、和平、河源、華城、惠州西、揭陽、樂昌、雷州、龍川、茂名東、梅州、坪石、三水、韶關東、新興縣、信宜、興寧、徐聞、陽春、英德、源潭、湛江西、肇慶。
14:30 起售車站杭州、杭州東、江山、金華西、蘭溪、龍游、衢州、義烏、諸暨。
15:00 起售車站濱江、長沙、常德、達州、大理、德州、贛州、廣水、哈爾濱東、海灣、邯鄲、吉安、吉林、集寧南、嘉善、井岡山、崑山、麗江、蘆潮港、麻城、內江、南寧、商丘、上海、上海南、十堰、松江、蘇州、威海、無錫、西寧西、香坊、信陽、延安、昭通。
16:00起售車站安康、佳木斯、羅平、威舍、新鄉、銀川、赤峰、大連、碭山、德令哈、東海縣、福州、海石灣、衡陽、呼和浩特、呼和浩特東、黃口、湟源、潢川、樂都、連雲港、連雲港東、柳州、六盤水、洛陽、牡丹江、邳州、平安驛、平頂山、秦皇島、唐山、通遼、夏邑縣、新沂、徐州、煙台、榆林、虞城縣、張家界、重慶、周口、駐馬店、遵義。
17:00 起售車站鞍山、常州、丹東、丹陽、撫順北、阜新、菏澤、紅果、晉城、景德鎮、南京、盤錦、曲靖、上饒、神木、綏芬河、襄陽、襄陽東、宣威、鷹潭、鎮江、中華門、白山市、包頭、包頭東、承德、東台、恩施、阜寧、桂林、桂林北、海安縣、海拉爾、韓城、懷化、淮安、建湖、江都、姜堰、利川、臨沂、龍岩、漯河、滿洲里、南通、南陽、攀枝花、蘄春、如皋、邵陽、沭陽、泗洪、泗陽、泰州、通化、圖們、西昌、延吉、鹽城、揚州、洋河、永州、張家口、張家口南。
18:00 起售車站阿城、阿爾山、阿金、阿里河、阿龍山、阿木爾、安達、安廣、安化、安家、安口窯、安龍、安陸、安平、安順、安塘、安圖、安溪、昂昂溪、敖力布告、八達嶺、八角台、八面城、八面通、八仙筒、巴東、巴林、巴山、巴彥高勒、巴中、霸州、白壁關、白河、白河東、白河縣、白澗、白奎堡、白狼、白泉、白沙、白石山、白水江、白音察干、白音胡碩、白音他拉、白銀市、白銀西、白雲鄂博、百色、柏果、蚌埠、寶坻、寶拉格、寶林、寶龍山、寶泉嶺、保定、保康、北安、北戴河、北海、北京東、北流、北馬圈子、北票南、北台、背蔭河、賁紅、本溪、本溪湖、筆架山、泊頭、勃利、博克圖、博山、博興、布海、蔡家溝、蔡家坡、滄州、蒼石、曹縣、草海、草河口、草市、冊亨、岑溪、查布嘎、察素齊、岔江、柴崗、柴溝堡、柴河、昌樂、昌黎、昌平、昌平北、昌圖、長春南、長甸、長葛、長嶺子、長山屯、長壽、長壽北、長汀、長汀鎮、長陽、長垣、長征、長治、朝陽、朝陽川、朝陽地、朝陽鎮、郴州、辰清、辰溪、陳相屯、晨明、成都南、成高子、成吉思汗、承德東、城固、城陽、池州、赤壁、赤峰西、崇左、滁州北、楚山、楚雄、春陽、慈利、磁山、磁縣、磁窯、嵯崗、達家溝、達拉特旗、達拉特西、大安、大安北、大巴、大板、大堡、大成、大關、大官屯、大紅旗、大虎山、大連北、大林、大陸號、大平房、大青溝、大石橋、大石頭、大石寨、大屯、大武口、大興、大興溝、大雁、大楊樹、大英東、大營、大營鎮、大營子、大竹園、代縣、岱嶽、帶嶺、丹鳳、當陽、刀爾登、到保、道清、道州、得耳布爾、德安、德伯斯、德昌、德惠、德陽、燈塔、登沙河、鄧州、低窩鋪、低庄、滴道、甸心、定邊、定南、定陶、定西、定襄、定州、東安東、東邊井、東二道河、東方、東方紅、東豐、東光、東海、東津、東京城、東來、東明村、東明縣、東勝、東勝西、東通化、東鄉、東辛庄、東營、東淤地、東鎮、東至、東庄、都勻、豆羅、獨山、杜家、對青山、兌鎮、敦化、峨邊、峨眉、額濟納、鄂州、二道灣、二連、二龍、二龍山屯、二密河、發耳、繁峙、范家屯、費縣、分宜、汾陽、豐城、豐城南、豐都、豐樂鎮、豐鎮、風陵渡、馮屯、鳳凰城、鳳縣、鳳陽、鳳州、扶綏、扶余、涪陵、涪陵北、福利屯、福泉、撫寧、撫順、撫遠、撫州、富川、富海、富錦、富拉爾基、富縣、富縣東、富裕、富源、嘎什甸子、蓋州、干溝、甘谷、甘河、甘洛、甘旗卡、甘泉、甘泉北、趕水、皋蘭、高碑店、高村、高密、高平、高橋鎮、高山子、高台、高灘、高邑、藁城、革鎮堡、葛根廟、蛤蟆塘、根河、工農湖、公廟子、公營子、公主嶺、鞏義、共青城、溝幫子、孤家子、菇園、古城鎮、古東、古交、古浪、古蓮、古田、谷城、固安、固始、固原、固鎮、瓜州、關林、官廳、官廳西、官字井、冠豸山、灌水、光澤、廣安、廣德、廣漢、廣寧寺、廣通、歸流河、貴定、貴定南、貴港、貴溪、郭家店、郭磊庄、果松、哈拉海、哈拉蘇、海北、海城、海口、海林、海龍、海倫、海坨子、海陽、寒蔥溝、寒嶺、漢沽、漢壽、漢陰、漢源、浩良河、合川、合陽、和龍、河邊、河唇、河津、河口南、賀州、鶴北、鶴壁、鶴崗、鶴立、鶴慶、黑河、黑井、黑水、黑台、橫道河子、橫峰、衡山、衡水、紅安、紅花溝、紅山、紅寺堡、紅興隆、紅星、紅彥、宏慶、洪洞、洪河、侯馬、呼蘭、湖口、葫蘆島、葫蘆島北、虎林、虎什哈、虎石台、花園、華家、華容、華山、華鎣、化德、化州、樺林、樺南、懷仁、懷柔、懷柔北、淮北、淮濱、換新天、皇姑屯、黃柏、黃村、黃瓜園、黃花筒、黃陵、黃泥河、黃山、黃石、黃石東、黃松甸、黃州、徽縣、會同、惠農、渾河、火連寨、獲嘉、霍林郭勒、霍州、雞東、雞冠山、雞西、績溪縣、吉首、吉舒、吉文、集安、紀家溝、濟源、薊縣、稷山、夾心子、嘉峰、嘉祥、簡陽、建昌、建寧縣北、建甌、建三江、建設、建始、建水、建陽、江華、江津、江橋、江所田、江永、江油、江源、姜家、將樂、交城、膠州、膠州北、焦作、焦作東、蛟河、介休、金寶屯、金昌、金城江、金河、金坑、金山屯、金杖子、金州、錦河、錦州、錦州南、進賢、晉城北、晉州、京山、經棚、荊門、荊州、井店、井南、井陘、景泰、靖邊、靖遠、靖州、靜海、鏡鐵山、九三、九台、酒泉、莒南、莒縣、巨寶、巨野、鄄城、峻德、開安、開封、開江、開魯、開通、開原、凱里、康城、康金井、康莊、岢嵐、克東、克山、克一河、口前、庫都爾、庫倫、寬甸、奎山、拉古、拉哈、拉林、來賓、來舟、淶源、萊蕪東、萊陽、瀨湍、蘭崗、蘭考、蘭棱、蘭州西、藍村、廊坊北、朗鄉、老邊、老府、老萊、老羊壕、老營、樂平市、樂山、耒陽、冷水江東、梨樹鎮、黎城、黎塘、李家、李石寨、里木店、澧縣、醴陵、連山關、漣源、蓮江口、廉江、梁平、梁山、兩家、亮甲店、遼陽、遼源、遼中、聊城、林東、林海、林口、林西、林源、臨河、臨江、臨澧、臨清、臨湘、臨沂北、臨潁、臨澤、臨淄、靈寶、靈璧、靈丘、靈石、靈武、凌海、凌源、凌源東、零陵、劉家店、劉家河、柳河、柳林南、柳樹屯、六合鎮、六枝、龍華、龍江、龍井、龍里、龍南、龍鎮、龍爪溝、隆昌、隆化、隴西、隴縣、婁底、露水河、盧龍、廬山、蘆台、蘆溪、魯番、魯山、陸川、陸良、鹿道、鹿寨、祿豐、路口鋪、潞城、呂梁、旅順、綠化、灤平、灤縣、略陽、羅江、羅山、洛陽東、麻城北、麻山、麻尾、麻陽、馬鞍山、馬蓮河、馬林、馬橋河、馬三家、滿歸、毛壩、毛壩關、茅草坪、茂林、茂名、帽兒山、眉山、梅河口、美溪、猛洞河、蒙自北、孟家崗、米沙子、米易、米脂、汨羅、密山、密雲、免渡河、勉縣、冕寧、廟嶺、廟檯子、民權、閩清、明安、明城、明港、明光、明水河、磨刀石、莫爾道嘎、木里圖、穆棱、內鄉、乃林、奈曼、南岔、南城、南仇、南丹、南芬、南豐、南宮東、南關嶺、南口、南口前、南木、南平、南平南、南橋、南台、南峪、南雜木、南召、嫩江、能家、泥河子、碾子山、娘子關、寧安、寧國、寧家、寧陵縣、寧明、寧武、寧鄉、牛家、牛心台、農安、潘家店、盤關、盤錦北、磐石、泡子、裴德、彭山、彭水、彭澤、蓬安、皮口、偏嶺、瓢兒屯、平安、平安鎮、平頂山西、平房、平崗、平關、平果、平涼、平泉、平山、平社、平台、平田、平旺、平型關、平洋、平遙、平邑、平原、平庄、平庄南、憑祥、蒲城、蒲城東、普蘭店、普雄、七里河、七台河、祁東、祁東北、祁家堡、祁門、祁縣、祁陽、祁陽北、旗下營、綦江、千河、千陽、遷安、前鋒、前進鎮、前磨頭、前衛、乾安、潛江、黔江、橋頭、欽州、欽州東、秦家、秦家莊、秦嶺、勤豐營、沁縣、沁陽、青龍山、青山、青銅峽、青縣、青州市、清河、清河城、清河門、清華園、清澗縣、清水、清徐、清原、慶安、慶豐、曲阜、渠舊、渠黎、渠縣、全州南、泉陽、泉州東、確山、饒陽、繞陽河、熱水、任丘、榮昌、容縣、融安、融水、汝陽、汝州、乳山、瑞昌、瑞金、薩拉齊、賽汗塔拉、三河縣、三匯鎮、三家店、三家寨、三間房、三江口、三江縣、三門峽、三門峽西、三明、三明北、三十家、三十里堡、三亞、三義井、三原、三源浦、桑根達來、沙城、沙海、沙河、沙河口、沙河市、沙後所、沙嶺子、山城鎮、山丹、山河屯、山市、商城、商都、商洛、商南、商丘南、上板城、上板城南、上杭、上園、尚家、尚志、邵東、邵武、舍力虎、涉縣、深井子、深州、神池、神樹、神頭、沈家、沈陽東、澠池、師宗、施秉、十渡、石城、石景山南、石林、石磷、石嶺、石門縣北、石橋子、石泉縣、石人、石人城、石山、石頭、石峴、石柱縣、石嘴山、世博園、首山、壽陽、疏勒河、舒蘭、雙城堡、雙豐、雙河鎮、雙牌、雙鴨山、水洞、水富、水泉、順昌、順義、朔州、四道灣、四方台、四合永、四平、泗水、泗縣、松河、松江河、松江鎮、松樹、松樹鎮、松桃、松滋、宋、蘇家屯、肅寧、宿州、綏德、綏化、綏棱、綏陽、綏中、綏中北、隨州、遂寧、遂平、遂溪、孫家、孫吳、孫鎮、索倫、塔爾氣、塔哈、塔河、台安、台前、太谷、太平川、太平鎮、太陽山、太陽升、太原北、太原東、泰和、泰康、泰來、泰寧、泰山、郯城、譚家井、湯池、湯山城、湯旺河、湯陰、湯原、唐河、唐山北、塘沽、洮南、桃村、桃山、陶家屯、陶賴昭、滕州、天崗、天津北、天津西、天門、天門南、天橋嶺、天水、天義、天鎮、天祝、田東、田林、田師府、田陽、鐵廠、鐵力、鐵嶺、亭亮、通北、通道、通溝、通海、通化縣、通途、通遠堡、通州西、同心、桐柏、桐子林、桐梓、銅陵、銅仁、潼關、潼南、圖里河、圖強、土貴烏拉、土牧爾台、土溪、吐列毛杜、團結、駝腰嶺、瓦房店、歪頭山、灣溝、萬發屯、萬樂、萬年、萬源、萬州、汪清、王府、王崗、王瞳、王兆屯、旺蒼、望都、威箐、韋庄、濰坊、葦河、葦子溝、衛東、衛輝、衛星、渭津、渭南、渭南南、渭南鎮、魏杖子、溫春、文安、文登、文地、文水、聞喜、倭肯、渦陽、沃皮、卧里屯、烏爾旗汗、烏海、烏拉山、烏拉特前旗、烏蘭哈達、烏奴耳、烏伊嶺、吳堡、吳家屯、吳橋、蕪湖、梧州、五叉溝、五常、五大連池、五道溝、五家、五棵樹、五蓮、五龍背、五女山、五台山、五營、五原、五寨、武安、武當山、武功、武隆、武山、武威、武威南、武鄉、武穴、武夷山、汐子、西安南、西昌南、西斗鋪、西豐、西崗子、西林、西柳、西麻山、西平、西峽、西鄉、西小召、西哲里木、息烽、息縣、浠水、錫林浩特、歙縣、喜德、峽江、下板城、下城子、下花園、下馬塘、下社、下檯子、夏官營、夏石、仙人橋、仙桃西、咸寧、咸陽、香蘭、湘潭、湘鄉、襄汾、襄河、襄垣、祥雲、向塘、向陽、小河沿、小河鎮、小嶺、小市、小寺溝、小揚氣、小雨谷、孝感、孝南、孝西、謝家鎮、忻州、辛集、新安縣、新城子、新綽源、新干、新華、新華屯、新化、新晃、新絳、新樂、新立屯、新立鎮、新林、新民、新青、新邱、新松浦、新窩鋪、新縣、新陽鎮、新友誼、新余、新杖子、新肇、信豐、興安、興城、興國、興和西、興凱、興隆店、興隆縣、興隆鎮、興平、興業、興義、邢台、杏樹、杏樹屯、熊岳城、修武、秀山、徐家、徐水、許昌、許家屯、漵浦、軒崗、宣城、宣漢、宣化、旬陽、旬陽北、鴨園、牙克石、牙屯堡、亞布力、亞布力南、煙筒山、煙筒屯、延慶、岩會、鹽池、鹽津、閻良、兗州、偃師、硯川、晏城、燕崗、燕郊、燕山、燕子砭、羊草、羊場、陽岔、陽城、陽高、陽谷、陽明堡、陽平關、陽曲、陽泉、陽泉北、陽泉曲、陽新、陽邑、楊村、楊崗、楊陵鎮、楊柳青、楊樹嶺、楊杖子、姚家、姚千戶屯、野三坡、葉柏壽、一間堡、一面坡、一面山、一平浪、伊春、伊爾施、伊拉哈、伊林、伊圖里河、依安、沂南、沂水、宜賓、宜城、宜良北、宜州、彝良、義馬、義縣、弋陽東、益陽、銀浪、應城、鷹手營子、迎春、營城子、營口、營盤灣、營山、永安、永安鄉、永川、永登、永定、永福南、永濟、永郎、永樂店、永泰、永修、攸縣、尤溪、友好、酉陽、於都、余江、余糧堡、榆次、榆社、榆樹、榆樹台、榆樹屯、雨格、禹城、玉林、玉門、玉屏、玉泉、玉山、玉田縣、玉溪、元寶山、元謀、元氏、原平、月亮田、月山、岳陽、越西、雲夢、鄆城、棗林、棗強、棗陽、棗庄西、咋子、扎賚諾爾西、扎蘭屯、扎魯特、張蘭、張橋、張維屯、張掖、章黨、章古台、章丘、彰武、漳平、漳州、漳州東、樟樹、樟樹東、趙城、趙光、肇東、哲里木、鎮安、鎮城底、鎮賚、鎮平、鎮西、鎮遠、正鑲白旗、鄭家屯、枝城、織金、治安、中寧、中寧東、中衛、鍾家村、鍾祥、重慶南、周家、周家屯、周水子、朱家溝、朱日和、朱楊溪、株洲、諸城、竹園壩、卓資東、卓資山、涿州、資溪、資陽、資中、淄博、子長、子洲、紫陽、自貢、棕溪、鄒城、柞水。
⑸ 歷史上有沒有霍振山這個人,他的原型是誰
只知道霍振山是霍元甲的後人。
⑹ 家常菜館名字
1、金源家常菜飯店
2、海棠家常菜飯店
3、聚豐家常菜飯店
4、京侖家常菜飯店
5、食尚庄園家常菜飯店
6、棲湖家常菜飯店
7、聚賢家常菜飯店
8、泉澳家常菜飯店
9、財苑家常菜飯店
10、四海家常菜飯店
11、伊頓家常菜飯店
12、舞味軒家常菜飯店
13、藏盛軒家常菜飯店
14、泰和家常菜飯店
15、味道府家常菜飯店
16、筷樂食尚家常菜飯店
17、喜滋來家常菜飯店
18、岷山家常菜飯店
19、德清家常菜飯店
20、龍柏家常菜飯店
21、南寧家常菜飯店
22、徐二家常菜飯店
23、天安家常菜飯店
24、功夫烤魚家常菜飯店
25、采福齋家常菜飯店
26、鑫園家常菜飯店
27、衢州家常菜飯店
28、城外香家常菜飯店
29、王府家常菜飯店
30、湘西家常菜飯店
31、沉魚落宴家常菜飯店
32、樂怡匯家常菜飯店
33、溫馨家常菜飯店
34、兆龍家常菜飯店
35、蜀江漁夫家常菜飯店
36、宏福家常菜飯店
37、滿口福家常菜飯店
38、雙河家常菜飯店
39、汴京家常菜飯店
40、中都家常菜飯店
41、醉飄香家常菜飯店
42、家園家常菜飯店
43、秉德家家常菜飯店
44、博盛家常菜飯店
45、牧園食客家常菜飯店
46、玄武家常菜飯店
47、樂天家常菜飯店
48、鎳都家常菜飯店
49、歸園牧居家常菜飯店
50、清真家常菜飯店
⑺ 宿新市徐公店這首詩洋溢著濃郁的鄉村生活情趣其中表現兒童天真活潑的詩句是哪
這首詩中表現兒童天真活潑的詩句是: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分析:「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將彩筆轉入畫面的中心,描繪兒童捕蝶的歡樂場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這兩個動詞十分形象貼切,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和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而「飛入菜花無處尋」則將活動的鏡頭突然轉為靜止。「無處尋」三字給讀者留下想像回味的餘地,彷彿面前又浮現出一個面對一片金黃菜花搔首踟躕、不知所措的兒童。
⑻ 誰有宿新市徐公店 古詩急!!!
《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在稀稀落落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路旁樹上的花已經凋落了,而新葉卻剛剛長出,還沒有形成樹陰。兒童們奔跑著,追撲翩翩飛舞的黃色的蝴蝶,可是黃色的蝴蝶飛到黃色的菜花叢中,孩子們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們了。
⑼ 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這是一首描寫暮春農村景色的詩歌,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愛的兒童,頭兩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點出兒童捕蝶快樂,天真的背景。這兒有一道稀疏的籬笆和一條幽深的小路。籬笆旁還有幾棵樹,花瓣從枝頭紛紛飄落,嫩葉還未撲蝶圖。 成陰:籬笆和小路,點明這是農村;「花落未成陰」和結句中的「菜花」都說明這是暮春季節。 後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將彩筆轉入畫面的中心,描繪兒童捕蝶的歡樂場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這兩個動詞十分形象貼切,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和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而「飛入菜花無處尋」則將活動的鏡頭突然轉為靜止。「無處尋」三字給讀者留下想像回味的餘地,彷彿面前又浮現出一個面對一片金黃菜花搔首踟躕、不知所措的兒童。 這首詩運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鮮明。楊萬里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罷官後長期村居,對農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寫自然真切感人,別有風趣。 本詩作者一生寫詩兩萬多首,其中有大量的寫景詩。他的詩清新風趣,構思巧妙,語言通俗,自成一家,在當時與陸游等人齊名。本詩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光的七言絕句。詩題暗示了詩歌內容為詩人在徐公店住宿時所看到的景象。 詩人住宿在位於浙江省德清縣的新市鎮,一個姓徐的人家開設的客店的時候,看到一片盛開黃色鮮花的油菜田野。那裡跑著高興的兒童。他們在追撲黃色的蝴蝶。黃色蝴蝶飛進黃色的油菜花中,孩子們分不清哪是蝴蝶,哪是黃花,再也找不到蝴蝶了。詩人用簡捷的語言生動的描寫了美麗的田園風光,歌頌了大好的祖國山河。
⑽ 有沒有姓姚的歷史名人
有姚綬、姚范、姚平、姚察、姚思廉等。
1、姚綬
姚綬(1422—1495),字公綬,號谷庵、仙痴、雲東逸史,人稱丹丘先生,浙江嘉興府嘉善縣大雲寺人。明代官員、書畫家。
少有才名,專攻古文辭,詩賦茂暢。明天順年間進士,官監察御史,奉命巡鹽兩淮,鏟除積弊。因得罪權貴,謫永寧知府。以母老辭歸,居大雲,築室名丹丘。又作滄江虹月舟,泛遊吳越間。
姚綬工行草書,初學宋克,後法魏晉,風格近張雨。擅畫山水,宗吳鎮,也取法趙孟頫、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景色,墨色蒼潤;間寫竹石,瀟灑可愛,筆墨酷似吳鎮。
傳世名作有《秋江漁隱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山水圖》冊頁(上海博物館藏)、《竹石圖》軸(遼寧省博物館藏)。著有《谷庵集》、《雲東集》、《天人合旨》、《姚御史詩文》。
2、姚范
姚范(1702—1771),初名興涑,字巳銅,後字南青,號姜塢,晚號幾蓬老人。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學家。
姚范於乾隆年間科舉進士及第,任編修。姚范人緣甚佳,平生與江若度、王洛、葉酉、方澤、劉大魁、齊召南、杭世駿、胡天游、邵齊燾、周振采等友好交往,尤其是與劉大魁交往密切,以文學思想討論交流。
姚范承方苞的論文思想主張。持論對其侄兒姚鼐的思想影響較深。姚范著有《援鶉堂詩集》七卷,《援鶉堂文集》六卷,《援鶉堂筆記》五十卷,《曝書亭詩評點》及《望溪文集評點》等。
3、姚平
姚平,河東人,西漢著名學者、經學家,是中華始祖聖君天子舜帝第69世嫡長孫。官至冀州刺史、諫議上大夫。漢朝未年天子加封姚平之孫世受世襲罔替侯爵。
姚平曾向京房學習《易》,為郎博士,京氏《易》學由他發揚光大,受焦廷壽於京房,為鄭國博士。由是易有京氏之學。
4、姚察
姚察(533—606),字伯審,吳興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人,南朝歷史學家。
歷經梁、陳、隋三朝,父姚僧垣精醫術,為梁大醫正。姚察6歲誦書萬余言,12歲能文。侯景之亂時,隨父歸鄉里。
年十三為蕭綱所器重。蕭綱登基,授南海王國左常侍,兼司文侍郎。入陳朝,為秘書監,領著作郎、吏部尚書等職。陳亡入隋,於隋朝授秘書丞、晉王侍讀,襲封北絳郡公,授太子內舍人。
隋文帝開皇九年又奉詔撰《梁史》《陳史》,未竟而卒。臨終時遺命,囑其子姚思廉繼續完成撰史工作。
5、姚思廉
姚思廉(557年—637年),字簡之,一說名簡,字思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其父姚察於陳朝滅亡後到隋朝做官,遷至北方,故兩《唐書》中《姚思廉傳》稱其為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縣)人。唐朝初期史學家。
其父姚察,在陳時任吏部尚書,著陳梁二史,未成。他自幼習史,後曾任隋朝代王楊侑侍讀。唐李淵稱帝後,為李世民秦王府文學館學士。自玄武門之變,進任太子洗馬。
貞觀初年,又任著作郎,為唐初「十八學士」之一。官至散騎常侍,受命與魏徵同修梁陳二史。
貞觀十年(636年),成《梁書》(50卷)、《陳書》(30卷),為二十四史之一。又著有《文思博要》,已失傳。貞觀十一年(637年),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姚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姚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姚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姚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姚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