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電影院看阿凡達有什麼不同

電影院看阿凡達有什麼不同

發布時間:2022-09-04 16:02:48

❶ 電影《阿凡達》數字、膠片、3D都有什麼不同

其實很簡單:

膠片版,大家都很熟悉,不用多介紹了,目前中國很多電影院仍然在使用膠片版,就是那種傳統的用膠片來放映的電影。從電影誕生開始,這種膠片電影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至今還沒有退出歷史舞台。它的缺點現在很明顯,畫面不清晰,而且很難保存,保存年限也很短。優點是便宜,所以目前它還在使用之中。

數字版,原理和VCD及DVD差不多,它的電影播放機,裡面已經沒有那種膠片了,裝的是數字硬碟拷貝,類似於現在那種移動硬碟一樣的裝置。裡面就是影片。這種數字版的電影拷貝,畫面更清晰,更易於保存,且保存年限更久,而且由於都是數字版,這種電影以後轉換成DVD或藍光碟,非常容易,不像膠片版那樣,還需要進行數字轉換工作。
但它也不是沒有缺點,最大的缺點就是容易被盜版,一旦拷貝丟失,一般人都很容易拷貝出裡面的電影,從而轉換成其它格式的視頻,並在網上流傳開來。像今年《金剛狼》的未完成版,就是電影公司的一個數字拷貝被盜,從而產生的盜版,未好是未完成版,沒有造成嚴重損失。
中國目前數字電影,和膠片電影,各佔了一半,未來膠片版電影將逐步退出歷史舞台。

3D版,就是立體電影了,這恐怕不用介紹了吧?就是要戴那種立體眼鏡才能看出立體效果的電影。現在的3D立體電影,都是數字版,沒有膠片版,所以如果你選擇看它的3D立體版,那麼肯定是數字版了。

《阿凡達》這部電影,如果不看3D立體版,那麼可能只是一部普通的科幻電影,但如果看立體版,效果馬上就不同了。但立體版的票價要比平面版的貴30--40元左右,所以具體如何取捨,還是要你自己來決定

❷ 《阿凡達》,imax 3d和3D的區別

imax主要指的是銀幕大小(高16米,寬22米,達到這個參數才算imax),3D指的是立體成像技術,3D影片可以在普通銀幕上放映,也可以在imax銀幕上放映(由於imax在國內較少,比較新鮮,打出imax主要是個宣傳的噱頭,有很多影院的銀幕達不到標准也對外宣稱是imax)
其實3Dimax包含了3D,由於imax銀幕大,更有視覺沖擊力,所以看阿凡達選擇imax3D效果會更好

❸ 阿凡達的3D和IMAX有什麼區別啊

1、定義不同

3D是英文「3Dimensions」的簡稱,中文是指三維、三個維度、三個坐標,即有長、寬、高。換句話說,就是立體的,3D就是空間的概念也就是由X、Y、Z三個軸組成的空間,是相對於只有長和寬的平面(2D)而言。

巨幕電影(IMAX,即Image Maximum的縮寫)是一種能夠放映比傳統膠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電影放映系統。

整套系統包括以IMAX規格攝制的影片拷貝、放映機、音響系統、銀幕等。標準的IMAX銀幕為22米寬、16米高,但完全可以在更大的銀幕播放,而且迄今為止不斷有更大的IMAX銀幕出現。

2、原理不同

3D立體電影的製作主要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

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

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IMAX影片為了大幅增加影像的解析度,而採用了特殊的65毫米底片及其專用攝影機攝制,然後沖印成70毫米膠片,傳統70毫米膠片的影像尺寸為48.5毫米×22.1 毫米,而IMAX膠片的影像尺寸為69.6毫米×48.5毫米,即「15/70」格式——膠片每格上有15個齒孔。

因此,IMAX影片的每格畫面的感光面積是普通35毫米膠片每格畫面的10倍、傳統70毫米膠片的3倍。

3、維度不同

我們平常接觸最平常的就是2d、3d電影,但是2d、3d維度是不同的。而imax電影指的是超巨大屏幕,它包括imax-2d與imax-3d。不過現在普遍是imax-3d了,在3D基礎上加上IMAX,那麼就會有一個超大屏幕、超豪華的視覺享受。

(3)電影院看阿凡達有什麼不同擴展閱讀:

IMAX放映室

IMAX 放映室,主要由放映操作機房以及眼鏡清洗機房組成.。

在放映操作機房中除IMAX放映系統一套之外,尚有配置一套35mm放映機,因此在未來,IMAX影廳也可以用作一般35mm商業片播映用途。

放映室溫度:20-24度恆溫 (全年控溫)。放映室濕度:45-55度恆濕 (全年控濕) 。在放映室的環境要求中除恆溫恆濕外,對於灰塵的控管也是絕對的要求,特別於放映室的空氣循環系統中設立空氣濾凈機,使空氣濾凈率達95%以上.。

3D的技術應用

包括工業設計、工程設計、模具設計、數控編程、模擬分析、虛擬現實、展覽展示、影視動漫、地產宣傳片、3D立體畫、電子樓書、教育訓練等,是各國爭奪行業至高點的競爭焦點。

❹ 3D阿凡達在網上看和影院看有什麼區別

在家看沒有在電影院看效果好,電影院燈光和音響設備都是在家裡看沒法比的,而且阿凡達在電影院看是有3D效果的,在家看沒有3D效果。。。3D電影還是建議樓主去電影院看看吧,如果是普通電影在家看也不錯

❺ 電影《阿凡達》重映跟以前的有區別嗎

電影重映就是指電影下映之後為了經典再現或者為後面的續集做推廣將電影再次上映。

電影《阿凡達》重映跟以前的有區別嗎?

阿凡達重映之所以票房還能如此高,一方面得益於他的宣傳,另一方面就是口碑好,還有就是卡梅隆確實是有貨。可以說,他拍的電影很容易爆。

與國產電影不同的是,好萊塢更加註重細節,他們為了一個鏡頭,甚至可以花費10年時間去全世界取景,只為了捕捉一個瞬間。而反觀國產電影,大部分不是煽情就是低級搞笑,而且很多特效極其粗糙。比起拍攝取景和製造所使用的成本,導演更願意把錢投入到高薪聘請大牌明星上面。對他們來說明星的票房效應,遠遠大於劇本和製作本身。因此,我們之前看到明星拿天價片酬拍戲等娛樂圈的消息。

除了細節方面,一般國產電影拍攝的題材也十分有限。缺乏想像空間

所有的恐怖片看到最後都告訴你這只是一個陰謀,且演員的選角時也沒有進行精挑細選,因此大多數演技比較浮誇,什麼氣氛都沒有了,而且結局十分狗血。而推理類劇情的電影,劇本又缺乏新意,基本能一看完開頭就能猜中結局的那種。科幻片更不用說了,又缺乏想像力。最後剩下的就只能是煽情和各種低級搞笑了。

這些電影大多數都是些沒有營養的東西,真正能直面或者隱喻社會現象的好電影並不多。看完了,也沒有多大個領悟,就像參加了一次娛樂消遣活動。

關鍵還是劇本在思想的局限性上,編劇在編劇過程和導演在拍攝過程中十分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犯了禁忌。一怕觀眾不買賬,沒有票房而過分迎合觀眾。二怕拍攝話題敏感,過不了審。也因此現在拍出來的很多電影,總感覺少了些什麼,又說不出來個所以然來。

最後還有一個投資成本問題,以目前國產電影的製作水平,一般電影的票房都十分慘淡,導演通常為了節約成本在拍攝、剪輯包括選角方面就要粗糙很多。至於大製作電影,導演則更願意選用幾個知名演員來給電影做宣傳,至於其他方面能省一點是一點,誰也不能保證電影一定能火起來。

❻ 阿凡達作為反類型電影 其與以往電影的不同之處

《阿凡達》:戳穿3D立體電影騙局,破滅卡梅隆神話

就跟之前眾說紛紜的華語賀歲大片一樣,在不同的標准之下,《阿凡達》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樣貌。所以,在評說這部影片之前,我想先把我的評價標准作一番說明:如果你是一個幾乎不進影院或者只是逢年過節才進影院看幾次電影,主要觀影手段是通過網路下載和在線觀看的普通觀眾的話,那麼我可以說《阿凡達》想像力爆棚,視聽精彩,場面宏大,立體畫面逼真刺激,絕對值回你「一年等一回」的票價。如果你是一個引進大片影院必看、此外有著豐富DVD觀影經驗的影迷,那麼我告訴你《阿凡達》除了完全虛擬的納威族人的電腦特效出色之外,整部影片並無多少新奇之處,加之故事老套節奏稍緩,導致觀影過程中給人的感受波瀾不驚,並沒有什麼超強刺激和快感,立體畫面同之前公映過的其他立體大片相比並無明顯提高,有負於本片「年度最受期待大片」、「卡梅隆十二年磨一劍」的作品之名。在這兩種評價標准下,如果以前一種衡量的話,就沒什麼探討的必要,「好」就一個字,而且在這種評價標准之下,90%的好萊塢大片都堪稱水準之作;如果按照後一種標准衡量,才能在充分的觀影經驗基礎上,講本片同其他大片以及導演本人其他作品的橫向和縱向比較中,細致分析影片的各個層面,從而給本片一個准確的定位和評價,本人下面對《阿凡達》的評論即是基於後一種評價標准。

一、劇情:故事老套,索然無味

作為一個享譽國際、幾乎每片必是經典的大導演,且前一部故事片還是《泰坦尼克號》這樣的「神作」,詹姆斯·卡梅隆筆下《阿凡達》的故事模式,相對來說無疑是太過老套了,比之他一貫求新求變的創作風格來說就是失敗。擁有高科技的地球人殖民外星潘多拉,地球人戰士在同當地土著「落後文明」納威族人相處過程中,逐漸為他們自然和諧的生活所吸引,從而看清了地球人慾望驅使下的自私殘忍的陰暗面,於是徹底轉換身份認同,率領納威族人以弱勝強,大敗地球人軍隊故事,完全就是《與狼共舞》的翻版,此外諸如《風中奇緣》、《新世界》等影片也有類似的模式,片方在宣傳中也毫不諱言這就是一部外星版的《與狼共舞》。這樣一來,從籌備到製作期一直頂級神秘的影片,在故事上對觀眾來說算是沒有任何新鮮感可言了。這樣的結果我想也並非是卡梅隆創意衰竭,而是對創意的「堅持」所致,根據導演的自述,《阿凡達》的故事創意上世紀90年代就有,只是因為當時技術水準未達標只能束之高閣,現在技術攻關完成又把劇本從故紙堆里翻出來,所以這個故事放在上世紀90年代我們可以豎起拇指贊其創意,放在當下我們只能拇指朝下了。而且,從影片的實際呈現來看,跟《與狼共舞》各方面元素的相似度實在過高,人類戰士跟外星公主的相識相戀,逐漸學習適應納威族人生活的磨合過程、最後帶領納威族戰士大戰人類以及人類對潘多拉星球的殖民掠奪,除了添加了各種奇異的動植物和科幻元素之外,跟《與狼共舞》的故事主線完全吻合,甚至納威族人的服飾造型、表情舉止、生活習性,也只是讓人感覺是印第安人換了個藍身長尾、扁鼻大眼的馬甲。對於這樣一部年度頂級大片,故事從預告片發布到影片公映都無法給人驚喜,說輕點是平庸,說重點就是失敗。

再來仔細分析一下劇情細節和內涵,也會發現有欠嚴謹、精彩稍遜之處。影片中地球人同納威族人的實力差距實在太大,一個已經進化到星際旅行時代的科技和武器水準,一個仍然是印第安式的原始生活方式,如果說印第安人還能依靠著地利、戰術和人數優勢,對當年的美國軍隊造成一定程度的打擊,甚至能偶爾獲勝的話,那麼地球人和納威族人的戰爭數量級著實差得太遠,完全不能放在一起比較。如此過於強烈的反差,等於影片編導自己給自己出了一道難題,無法在「以弱勝強」的劇情編排上自圓其說。即便影片在最終決戰地「靈魂樹」的區域內玩了一個磁場干擾的概念,讓地球人的武器制導統統失靈,納威族人都不具備同人類一戰的能力,地面部隊騎馬沖鋒看起來氣勢挺猛,實際上等同於送死,空中部隊雖然情況好些,但在地球人的強大火力下也難以久撐。萬般無奈之下,導演也只好讓潘多拉星的「女神」愛娃顯靈,發動星球的生靈對人類展開「人海戰術」的攻擊,這才扭轉戰局。這樣不是靠「人力」而是靠「天意」的設計實在有些賴皮,看看影史上《勇敢的心》、《指環王》、《天國王朝》、《亞歷山大大帝》等戰爭片以弱勝強環節的設計,都是通過巧妙地鋪墊合理性和戰爭的層次感,令人信服地講清楚弱勢一方是如何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勇氣戰勝強者的,而《阿凡達》過於懸殊的實力差距讓自己在劇情上喪失了「以弱勝強」的轉圜空間,最後只能以玄之又玄的「女神」和「天意」來解決問題,這樣別說是片中的地球軍抵擋不了,就算地球人再強大十倍百倍,也只能是戰勝星球上的生物,也沒法與擬人化的整個「星球」為敵啊,又是一個無法轉圜的實力差距,編劇手法實在不高明。而且倘若星球如此「有靈」的話,早在巨樹被毀滅的時候就應該給地球人點顏色嘗嘗,讓他們知難而退,不至於人類都攻進星球聖地、距離毀滅千鈞一發了,才召喚百獸救駕,星球女神也愛搞這種「玩的就是心跳」的游戲嗎?

從整體的劇情安排和節奏看,雖然劇情組合沒有太大毛病,從頭至尾都通順流暢,但節奏感明顯稍緩,劇情在大部分時間里都顯得波瀾不驚,缺乏緊張刺激、一浪高過一浪的節奏感,只有在結尾大戰上,純商業的視聽刺激才充分發揮出來,而且除了外星球的奇異生物和自然景觀吸引眼球之外,劇情上明顯缺少同等程度的創意和亮點,對比一下導演經典前作《終結者》、《真實謊言》、《泰坦尼克號》等影片中閃耀全片的亮點和創意,本片無疑是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生涯中排名倒數的劇本。從影片整個宣傳上強調技術優勢,甚少談及劇情內涵的定位,也可以看出劇情在本片中的弱勢地位。

二、內涵:物慾悖論,諷刺之極

格外諷刺的是,雖然導演極力歌頌原始社會的質朴真純、和諧安詳,極力抨擊地球人科技進步、物質強大下的慾望膨脹、良心盡喪,但真正到了命運之戰的關鍵時刻,決定勝負手段缺還是少不了物質和科技。影片中,決定大戰勝負的不僅僅是女神愛娃召喚來的飛禽猛獸,主人公的兩顆手雷報廢了兩艘巨型飛船,才是轉危為安的關鍵所在。拯救納威族人的不是他們的常規武器弓箭匕首猛獸,而是純屬地球舶來品的手榴彈,看來無論導演怎麼在影片中否定物慾崇尚自然,關鍵時刻也不能無視科技和物質的決定力量,這也說明導演雖然在創作立場上站在納威族人一邊,但心底里對「原始」戰勝「科技」也沒什麼信念,因而片中對美好原始社會的營造以及渲染納威族人以弱勝強的勝利,不過為了逃避過於的物慾橫流的現實,而營造的虛幻夢境罷了。

戲里戲外導演對「物慾」的態度,如果細想一下的話,更感覺無比荒謬與諷刺。片中通過人類對潘多拉星球珍貴礦藏的開發掠奪,對人類因為自身物慾毀滅自然,泯滅人性進行了旗幟鮮明的批判,試圖讓觀眾明白,在現實中追求極致的物慾是不對的,自然和諧才是王道。但是,反觀《阿凡達》影片本身的出爐,不就是人類在電影方面追求極致物慾的一種體現嗎?從少則3億、多則5億的天文數字投資,就盡顯橫流的慾望,以此雄厚資金為基礎,詹姆斯·卡梅隆在拍攝手法、攝影技術、後期製作技術上不斷突破現有水準,把原本依靠劇情、內涵取勝的本片,在宣傳上生生給掰成了一部力壓《變形金剛》、《2012》的技術型大片,導演四處宣傳也總是強調非3D立體不能領略魅力的影片特性,給廣大觀眾腦海中營造出一幅只有戴著立體眼鏡、坐在IMAX巨幕下才能實現完美享受視覺的畫面,看看身邊人談論《阿凡達》的觀影計劃,不都是在討論哪個影院的3D效果最好,哪個影院有IMAX銀幕,平時不捨得花錢到影院看電影,如今上百元的票價也不當回事了,這一切不正好是人類物慾淋漓盡致的體現嗎?挑動人類物慾涌動的不正是影片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嗎?一方面在影片中說教遠離物慾回歸自然,一方面在現實中極力強化影片的物慾屬性,吸引觀眾觀看;同時,觀眾一方面帶著十足的物慾去觀賞影片,一方面還要認同影片否定物慾的觀點,簡直是天大的諷刺啊!這么說來,卡梅隆通過影片內涵實現了對自身拍攝影片行為的否定,觀眾通過觀看影片實現對自己觀影行為的否定,真是越想越有趣啊,還有比這更吊詭的事情嗎?我不知道本片的技術是不是像宣傳中的說的那樣「前無古人」,但影片內外這種物慾悖論所散發出的強烈的荒謬和諷刺感,我相信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前無古人」而且「後無來者」了。

三、戳穿3D立體電影騙局,破滅卡梅隆神話

最後,重點談談在宣傳中強力打造、無限誇大、成為影片最大看點的3D立體技術以及用此技術打造的視覺效果,我想說的是,不管有多少人的大贊影片的視覺效果有多麼多麼震撼,只要你是個這兩年看過大部分引進立體電影的觀眾,今年《變形金剛2》、《2012》等特效大片也基本沒落的話,我不信你仍然會對《阿凡達》的畫面和立體效果產生強烈的驚喜和震撼。因為《阿凡達》實際呈現的水準,離宣傳上吹噓的「獨一無二」的境界差得實在太遠了。宣傳上一直在強調卡梅隆的3D立體系統是如何如何非同凡響,讓人產生極大的立體技術提升的觀影期待,然而實際觀看效果讓人感覺跟之前看過的立體大片的視覺效果並無明顯差別,人物和景物的立體感並不強烈,畫面的立體層次感也並不分明,反倒是別的立體大片打「立體」牌總要玩些物體沖突銀幕飛向觀眾立體噱頭,而《阿凡達》連這些噱頭都沒有,就更讓人覺察不到明顯的立體感了。

說句大實話,根據筆者近兩年立體大片一場沒落的觀影經驗,所謂立體電影不過是好萊塢為了提升票價、更快圈錢玩的一種蒙人概念,堪稱最成功的一次集體炒作、精心策劃的驚天騙局,只要給觀眾帶上個立體眼鏡,就有充足的理由收取比普通影片高出一倍的票價,而且還不打折,反正觀眾已經被「3D立體影片」的概念忽悠得暈頭轉向,大部分人又沒有足夠的3D立體觀影經驗,這剩下跟著喊好的份兒了。其實,立體影片的成像效果跟現實生活中人眼對周遭景物的立體感知還有很大差距,只要看過立體電影的人,肯定會對這一點有鮮明感受。而且立體電影也存在審美疲勞問題,看多了立體電影,新鮮感一過,立體效果就沒法對眼球形成最初的那種強烈的刺激的和沖擊力了,久而久之讓人也不會覺得戴眼鏡看立體電影,跟觀影普通3D電影有多麼大的不同,不覺得立體電影在視覺效果上有多麼強的優勢,也許這也是現在的立體技術還不夠強大的緣故吧,什麼時候立體效果能完全突出銀幕時刻把觀眾包裹在立體畫面中,這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劃時代的突破。反正以目前的立體水準,筆者看過IMAX加3D立體的《阿凡達》之後,明顯感覺視覺沖擊力甚至不如在普通2D銀幕觀看過的《2012》和《變形金剛2》。

當前的3D立體影片優點並不明顯,缺點卻十分突出,必須戴個眼鏡看銀幕,本來就感覺有些不適,有的近視眼還要眼鏡套眼鏡,感覺就更不爽了,看畫面就像隔層紗看東西,總是覺得看不真切。最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亮度太低,3D立體的銀幕亮度只有普通是2D的1/4到1/5,畫面明顯偏暗,畫面一暗清晰度就受影響,景物的邊緣都略顯模糊,一模糊立體層級感的效果也差了起來。以筆者在北京觀看《阿凡達》效果最好的影院之一石景山萬達影院IMAX加3D立體的實際觀影感受來說,立體感表現平平,清晰度和色彩層次都較差,估計觀看普通2D銀幕,清晰度和色彩感要比3D立體要更好些。

3D立體影片還有個技術缺陷是在不穩定的鏡頭中,無法流暢表現劇中角色的快速運動,就拿《阿凡達》里,男主角在叢林里被野獸追逐那段,高速的奔跑、躲閃、跳躍,結合著立體畫面,產生出一種令人眼花繚亂的視覺效果,我身後坐著的一位女生就連呼「看得真暈」,而在普通2D銀幕中,類似的鏡頭則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至於宣傳中大肆渲染的詹姆斯·卡梅隆費盡心血打造潘多拉星球,號稱「為了讓銀幕展現最精細的生態,卡梅隆和他的團隊甚至研究到了細菌層面」,實際觀影的效果也沒那麼誇張、沒有多少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意,主要還是以噱頭感十足的奇異生物這種傳統套路來吸引眼球。潘多拉星球的大致樣貌基本就是以地球為藍本,展現的奇異動物也就是迅雷獸和長頸馬兩「主角」,加魅影、槌頭雷獸、閃雷獸、毒狼這幾個「配角」,沒費勁一數就數完了,植物最有共性,都跟撒了過度熒光粉似的,總體上講展現的物種並不豐富,因而影片構建的這個潘多拉星球也並不顯得多麼宏大。

其實,影片在技術上真正的強大之處,在於面部捕捉和動作捕捉技術的提升,宣告「技術狂人」羅伯特·贊米基斯徹底敗在了「技術大神」詹姆斯·卡梅隆手下,贊米基斯也是面部捕捉和動作捕捉技術的忠實愛好者,在《極地特快》、《貝奧武夫》、《聖誕頌歌》三部影片中進行著連續不斷的嘗試,也一直無法取得完善的效果,難逃「死魚眼」的惡名,角色動作也明顯欠缺流暢,而詹姆斯·卡梅隆只出手這一部《阿凡達》,就立馬讓面部捕捉和動作捕捉技術達到了比較完美的效果,動作流暢、表情生動、情感飽滿,讓觀眾完全認同納威族人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純在,而不是電腦動畫的虛擬人物。這是這才是本片在技術層面的最大突破之處,這才是本片的最大亮點。

上面說了這么多大家解開3D立體電影的騙局,下面乾脆連詹姆斯·卡梅隆的神話也一並戳穿得了。綜上所述,《阿凡達》故事算不上精彩,立體效果稱不上出眾,仍然能在全球引得萬眾追捧,票房突破10億,成功的因素中,影片質量最多佔到一半,卡梅隆確實拍了部好片,但還未到《終結者》、《真實謊言》、《泰坦尼克號》等前作的經典水準;另一半應該是導演自身名氣和超強宣傳的合力在起作用。本片的宣傳堪稱09年度最成功的電影營銷,極力強調影片在技術上的至尊地位,以及非立體電影不能表現其視覺效果的唯一性,雖然之前也不乏立體影片,但這些影片只是告訴你「立體效果好」,沒有告訴你「為什麼好,好在哪兒」,而《阿凡達》在宣傳中把這個「為什麼」解釋得十分清楚,這就超越了其他立體影片,讓所有人形成觀看本片必須看3D立體的信念,無數人為本片獻出觀看立體電影的「第一次」。你要問為什麼之前也有不少立體電影,那麼多觀眾非要把「第一次」獻給本片呢?除了剛才提到的強大、到位的宣傳非其他影片能比之外,詹姆斯·卡梅隆的超強人氣也非其他導演可比。此人之前但凡出手必是大片、必是經典,上部劇情片《泰坦尼克號》更是全球無差別大賣、影史票房第一、無人可比的「神作」,「卡梅隆作品」在觀眾心目中已經同「好片」、「經典」劃上等號,而且觀眾足足等了12年才等來一部《阿凡達》,期待心情積壓得越久,觀影熱情也就爆發得越強烈,《阿凡達》最終順利實現大賣也應該在出品方的意料之中了。這點跟張藝謀的《三槍》有些類似,都是導演透支個人信譽,幫助平庸的影片平步青雲,票房爆棚,影片質量真的沒人去較真了,這也怨不得人家卡梅隆,誰讓他有這個資本呢?人家已經是是個傳說,就讓觀眾去迷戀哥吧,哈哈!(文/列文)

❼ 阿凡達imax-3D與普通阿凡達有什麼區別

IMAX,它只是採用效果更好的膠片拍攝出來,放映到更大的屏幕上去.大概效果是使圖象更加清晰,觀眾觀看畫面更大.也就是所說的巨幕.一般有球幕,矩形幕等.
3D電影拍攝的時候是採用2台攝象機同時拍攝,2台機器的間距要和人眼間距一樣.然後放映的時候,由2台放映機同時放映.模擬人的2個眼睛.不帶眼睛是看不出立體的效果,而且屏幕看起來會很花.現在眼睛一般分2種,紅綠光的就不說了,根據人眼對光的分辨來分辨2個放映機的畫面,這一般都是比較低級用的.像看<阿凡達>用的就是偏振鏡.2個鏡片,一個鏡片是能透過橫光波,一個鏡片能透過豎光波.2台放映機雖然把相同的畫面放映到同一塊屏幕上,但是2台機器一個放橫一個放豎光波.這樣人2個眼睛接受到的是2個不同位置的畫面,這樣就產生了立體.而電腦有專門的立體眼睛.首先要先有一部專門的立體電影,然後把屏幕的刷新率調到120赫茲以上,然後要顯卡調成支持3D,這時候帶上電腦專門的眼睛.電腦專門的眼睛與偏光鏡不一樣,它有USB接到電腦上,會與顯示器同頻率(120赫茲),120赫茲,電腦放映的3D片子也是由2部攝象機同時拍攝的2段片子一起放,每1段閃60赫茲,眼鏡也會跟屏幕同頻率,左眼擋住60次,右眼擋住60次.
而imax 3d就是高清晰巨型屏幕放映的3D電影.

❽ 阿凡達DVD版跟電影院的效果一樣嗎

肯定不一樣噻,在電影院看更有氛圍。DVD是2D效果,沒有3D、IMAX刺激。

❾ 阿凡達加長版有什麼不同

1、片長不一

《阿凡達》加長版片長是178分鍾,而公映版片長是162分鍾。

2、劇情細節的不一

《阿凡達》加長版開篇加長了傑克在地球上的遭遇,說明了當時的地球依然是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一切金錢至上的劇情。

3、美景不一

《阿凡達》加長版加長了許多潘多拉星球的美景,和許多沒見過的動物。傑克第一次馴服胯下坐騎時,和納威人一起進行獵手比賽,射殺了牛。

(9)電影院看阿凡達有什麼不同擴展閱讀:

劇情介紹:

故事發生2154年,傑克·薩利是一個雙腿癱瘓的前海軍陸戰隊員,他覺得沒有任何東西值得他去戰斗,因此他對被派遣去潘多拉星球的采礦公司工作。幾年後,傑克·薩利到了潘多拉星球,他發現這里的美景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在結識了當地納美族人公主涅提妮之後,逐漸轉變了對人類來這里采礦的看法,他意識到已經找到值得為之戰斗的東西了。人類在利益的驅動下,派遣了戰機去摧毀Na'vi族人所生存的家園樹,盡管傑克等人一再爭取希望可以不要那麼做,但是采礦公司還是決意要去摧毀。

傑克等人的正義行為因為和采礦公司的利益相沖,被他們關了起來。後來,借機駕機逃跑了,傑克騎著魅影到達了Na'vi族人暫居的神樹下,呼籲Na'vi族人作出反抗,他終於又得到Na'vi族人的信任。於是,Na'vi族人的反抗聯盟和采礦公司的軍隊展開了血戰。

最終Na'vi族人反抗軍最終打敗了人類,將遣送采礦公司全部離開潘多拉星球。在Na'vi的精神領袖的帶領下,Na'vi族人用自己的感受器與神樹相連,藉助神樹的力量,將傑克·薩利的精神轉移到他的阿凡達身上,傑克最終成為了這個星上Na'vi人的領袖。

❿ 阿凡達與一般電影有什麼區別

《阿凡達》採用3D技術,將電影屏幕變成了一個通向潘多拉星球的大門。 在看3D電影時,我們不僅能看到上下、左右方向的運動,還能夠看到離我們而去或者向我們而來的動作。3D電影會有這種效果,是因為我們看到的世界,已經過大腦...

閱讀全文

與電影院看阿凡達有什麼不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語專業英文電影 瀏覽:389
冰雪奇緣電影插曲中文 瀏覽:975
男情難了電影中文版觀看 瀏覽:471
他是龍電影音樂 瀏覽:731
教室別戀完整視頻電影 瀏覽:7
周星馳電影粵語之大話西遊 瀏覽:987
牛氣沖天完整版電影 瀏覽:251
叫什麼天的喜劇電影 瀏覽:589
速8電影劇情圖片 瀏覽:9
私人電影圖片 瀏覽:801
十大惡龍電影 瀏覽:100
中國龍1完整版電影 瀏覽:408
電影配樂緊張背景音樂 瀏覽:423
古裝電影周星馳 瀏覽:127
怎麼製作那種電影台詞圖片 瀏覽:1000
2014年3月愛情電影 瀏覽:778
愛情公寓大電影中張起靈是誰演的 瀏覽:591
陽邏電影院今日播放列表 瀏覽:167
電影台灣往事mp4 瀏覽:789
生化壽屍完整版電影國語在線觀看 瀏覽: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