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金陵十三釵欠你一張電影票

金陵十三釵欠你一張電影票

發布時間:2022-08-31 01:01:41

Ⅰ 《金陵十三釵》刪掉了什麼

《金陵十三釵》刪掉了十三位代替學生去日本聯歡會的妓女(其中一位是男孩),(聯歡會只是假名,真正的意思是想要學生在軍隊里做軍妓,犒勞日本兵))在那個地方被日本軍官分享的畫面,其中兩個女人企圖用牛排刀反抗未遂,當場被殺害,其餘11個女人在被發放到剛剛建立的慰安所,於兩三年內相繼死去的有10人。她們有的是試圖逃亡被擊斃的,有的是染病而死,個別是自殺的。只有趙玉墨因相貌和格調出眾,享受她的是中下級軍官,對她的把守漸漸放鬆,使她終於逃跑成功。

1937年,日軍入侵南京,戰火中,六朝古都化為廢墟,眾多中國軍民被困城中。一支十數人的國軍德械教導隊余部在長官李教官(佟大為 飾)指揮下,從日軍手中救出了一批教會學校女學生,而李教官等人,至此喪失了出城的機會。倖免於難的書娟(張歆怡 飾)等學生返迴文徹斯特教堂,隨她們一 起來到的,還有受雇遠道至此收斂神父遺體的美國人約翰·米勒(克里斯蒂安·貝爾 Christian Bale 飾)。此時的南京城中,逃難的人們蜂擁進安全區和教堂尋找庇護,十四名風塵女子強行進入教堂避難,其中精通英語的玉墨(倪妮 飾)希望藉助約翰的身份為一行人提供更多保護。教堂的牆壁,並不能阻擋日軍的鐵蹄,教堂內的人們,將面臨孰生孰死的選擇……

《金陵十三釵》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dCqiSeOzjaIfsmd7JGwYxw

?pwd=fthp 提取碼:fthp

Ⅱ 談談為什麼《金陵十三釵》票房不會很高

呵呵,從金陵上映到現在,我也一直都在關注這這部電影。說實話,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而且我也不得不承認,這部電影的全球總票房至少要拿些30個億以上,信不信由你。
首先,金陵的國內票房能不能搞定10億我不敢確定,但8億上下應該不是問題,對比國內電影票房的發展趨勢來看是可以的,而這只是國內的票房而已。其實這部影片的票房來源並不局限於國內,我敢說這部電影的內地票房只能佔到全球總票房的1/4不到。為什麼我這樣說,我來說明我的個人己見。
1、我們可以對比一下之前的華語電影票房情況,第一位是李安的2000年初的「卧虎藏龍」,它的內地票房低的可憐,2000萬RAM都不到,並不被內地人看好,其實我也不喜歡,但是由於這部電影的中國式武俠和藝術,加上李安導演在美國的號召力,加上之後的奧斯卡獎,外國人就是感興趣,全球票房居然拉到2.13億美元,所以說國外的票房缺口是相當的大的。還有張導的另一部影片「英雄」在全球票房可也是拿到了1.7億的票房,在當時可也是相當於12億個RAM啊,呵呵,金陵這部電影就目前的發展來看遠遠超過英雄是毫無疑問的。
2、延續上面的觀點,張導這次動用的是國際明星貝爾,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他可能在中國不為人熟知,但是他在國際上的號召力可想而知,現在他可是紅的一塌糊塗啊。還有,在國際上,張導還是很被看好的,雖然他最近的確拍過一些垃圾,罪過人最清楚,但外國人可不一定清楚。好名聲是傳出去了,但壞名聲卻只留在了國內,因為國外的那些人不知到啊,他們只知道他導過北京2008年奧運會,還有他的「英雄」還有他的早期幾部比較有名的電影,所以說,張的電影在世界上相對於中國的其他很多電影來說還是有點知名度的,況且也拿過不少國際上的獎項,拿過國際上獎項的華語片不多,他的就有好幾部了。
3、故事講的是二戰時期,大家都有所了解,這次的戰爭畫面拍的也是非常的好,逼真,而且要看對外是如何宣傳的,這部電影對外宣傳可是請了最好的**的來拍的戰爭特技畫面(具體不太記得,看了就知道,戰爭畫面那塊的特技的確拍的很好)。劇情設計的也幾乎perfert,符合一貫拿大獎的電影的那種文藝風格,呵呵,說實話不得不佩服。
以上純屬我個人觀點,碼字太累,其實超過30個億一點問題都沒有。不然雞雞隨便讓你典當。

Ⅲ 金陵十三釵 UME國際影城(華星店)的成人票價是多少

http://www.bjume.com/ 這是華星的網址,登錄這里可以查到每天放映的電影和票價。票價分不同情況有很多種,每周二晚上六點以前是五折左右的票價,六點以後是七折左右的票價,每周一、三、四、五,晚上六點以前是七折左右的票價。你還可以登錄網票網在線購買華星的電影票。

Ⅳ 《金陵十三釵》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讀完你之後有什麼感受呢

《金陵十三釵》以二戰的中國抗日戰爭南京大屠殺為背景。南京大屠殺指的是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佔領中國南京後,在南京及其郊區長達6周的大規模屠殺和掠奪中國平民和戰俘的行為。是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在書中,「南京」指的是南京,而「十三朵花」指的是來自社會底層生活的13位女性,她們犧牲了自己,拯救了學生。

它展現了中國人民的熱血,不屈不撓的精神。在國家和生存面前,人與人之間,做出了最感人的選擇。它還強調了平等和尊重婦女和國家的重要性。這部電影的結局雖然很悲傷,但是也讓我們謹記歷史,熱愛國家。

Ⅳ 《金陵十三釵》後續電影叫什麼

截止到2021年8月《金陵十三釵》只有一部,沒有後續電影。

《金陵十三釵》是2011年張藝謀執導的一部戰爭史詩電影,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克里斯蒂安·貝爾、倪妮、佟大為、張歆怡、黃天元和渡部篤郎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1年12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電影的故事以抗日戰爭時期的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了1937年被日軍侵佔的中國南京,在一個教堂里互不相識的人們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



主要角色

1、約翰·米勒

在片中的身份一開始並不是神父,而是一位入殮師,一個愛錢如命的酒鬼,只為負責給死去的英格曼神父化妝,才進入了教堂。但為了救助教堂里的學生,留了下來成為一名偽神父,他同時也收留了「金陵十三釵」(十三個青樓女子)。

2、玉墨

13個躲避戰火的秦淮河上的風塵女子之一。當女學生們不甘被日軍凌辱,准備集體自殺,被以玉墨為首的妓女們救下,成為了保護眾人的英雄。


Ⅵ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篇1

《金陵十三釵》講述了一個黑暗的年代,一座破碎的城市,一份被點燃又狠狠碾滅的希望。影片根據同名小說改編,以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為背景,真實的再現了南京城的淪陷,六朝古都覆滅,滿地橫屍。侵略者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該劇並沒有側重表達軍隊官兵如何不顧生死,保家衛國。在那個年代,女性註定是弱勢,註定要備受欺辱。在日軍屠光全城時,南京城中僅剩的一支殘存軍隊,拚死護住了教堂的女學生,破敗的教堂成了女學生唯一的庇護所。

那時兵荒馬亂,強行進入教堂尋求庇護那群風塵女子,和女學生之間的相處是怎麼都不會和諧的。在這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里。她們共同面對一場生死浩劫。產生了各種各樣奇妙的感情。女學生單純,善良,她們不諳世事,但卻不幸地見證了南京城的淪陷,在快樂安寧的日子裡經歷了不為人知的殘酷現實。風塵女子,成熟,妖艷。霸佔了女學生的地窖。人心惶惶,她們卻依舊在地窖中鶯歌燕舞。在世人眼中她們粗俗,低賤。與高貴矜持的女學生,簡直是雲泥之別。

暫時的寧靜被打破。誰都清楚,那場名為慶功會是一條通向陰沉黑暗的不歸路。當初教堂頂樓那句「姐姐們替你們說去」,只是挽留女學生不做傻事的借口。但回到地窖後氣氛卻並不輕松。「窯姐」玉墨的提議有人反駁,但最終這群女人的善良打敗了恐懼。「我媽就想讓我成個女學生嘞!」剪了學生頭,換上樸素的學生服。濃妝艷抹實在是無奈之舉。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讓自己的女兒成為高雅,有學問的女學生。那身學生服上身,女人們像個小女孩般雀躍不停,悲涼又苦澀…那首最後的《秦淮景》透著多少心酸與恐懼呢?

電影結尾只講述約翰含淚載著女學生逃離南京,並未交代女人們的下場。但誰都心知肚明,當她們代替女學生踏上日本軍車的那一剎那,前方等待它她們的是死亡都無法比擬的恐怖。

魯迅曾言,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污穢渾濁的外表下是一顆干凈純善的心。她們手無縛雞之力,卻真正可稱勇士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篇2

李安的《卧虎藏龍》給中國的導演們挖了個坑,都以為以西方的視角去展現中國故事更容易得到認同,更容易得獎,爭先恐後往裡跳,其結果是中國外國都不買賬,一個個死得好慘。

一部好的電影絕不只是讓人哭了笑了那麼簡單,還要有比情緒宣洩更深刻的內涵,能喚起觀眾的價值判斷,運用自己的經驗與電影中的人物進行反思和對比。廣義地講,觀眾們的每一次觀影體驗,所得到的結果其實與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人物無關,只是進行了一次形而上的價值判斷,任何人在觀後都會很直觀簡潔地說出自己的感受,或好或壞。

當然,不同的教育背景,生活經歷、民族信仰也許會影響某一個人對某一部電影的具體評判,但並不會影響到總體,因為全人類有著一個共同的標准,即普世價值的衡量。自推翻巴列維國王之後,伊朗變成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政教合一在文化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意識形態的嚴格控制,但即便是這樣,伊朗的導演們也還是能拍出一些得到全世界認同的電影來,比如說《白氣球》《小鞋子》之類,原因無它,就是展示了人性,用電影講述了普通人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

我曾說過,自《秋菊打官司》之後,張導演似乎越來越不會講故事了。當時有幾個張的同學在場,都說他要是不會講故事,中國誰還會講故事?張、陳是導演中的老大,而他們的同學在影視界也是個個如日中天,自然聽不進這樣的批評。

我所說的「講故事」,其實就是基本功,就是素材的取捨和切入的角度,在技術上與剪輯相關,在創作上與主觀意識相關。張導演在畫面營造上堪稱大師,但是「講故事」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弱項。在這方面,日本的黑澤明是個高手,他能把一個事件的台前幕後用鏡頭交待得條理分明。

觀看《金陵十三釵》,張氏風格一以貫之,營造畫面不惜工本,戰爭炮火渲染得像焰火晚會。尤其是十三釵們身上那曲線畢露精緻華美的旗袍,對男性觀眾是一種曖昧的暗示,跳脫於殘酷故事背景之外,不能不說是氣氛渲染的敗筆。再對比斯皮爾伯格對《辛德勒名單》的黑白處理,以及那個小女孩紅衣的出現對觀眾感官與心靈的沖擊,高下立判。

對於貝爾這個演員,說不上喜歡或不喜歡。他所飾演的那個人物,比起小說,因電影的形式所限被壓縮了不少,顯得不夠豐滿。他的表演,總體上中規中矩,但給我的感覺還有些游離於中國演員之外,或許這就是文化的差異。

相比於《三槍》那樣的庸俗電影,張導演的這部《金陵十三釵》有了明顯的變化,有評論稱是「回歸了水準」。但是在藝術上,至少在藝術觀念上,張導演還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突破。文藝作品,說到底都是製作者自身素養的客觀反映,大作品需要大胸懷和大人格,需要更高的人文視點和人文關照。題材可以討巧,技術也可以討巧,但也只限於一時一事,不可能獲得永恆。

寫到這里,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近三十年來,中國有幾部好電影?細想了一下,我認為有三部。一部是張導演的《紅高粱》,盡管不乏粗糙,但拍得盪氣回腸,充滿了象徵意義;再就是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細膩深刻地詮釋了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能引起觀眾對歷史的認知與反思;第三部是謝晉導演的《芙蓉鎮》,哀而不頹,歌頌人性,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傑作。

至於這部電影能不能獲得奧斯卡,實話實說,真有點玄。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篇3

妓女也不一定就是壞人,白種人也不一定就是壞人,最後正是他們救了十二位女學生。

戰爭年代是非常殘酷的,可能能活到戰爭結束就是最大的勝利了。活著就是勝利。要以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當我從平江醫院轉到附二醫院的時候,路上我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當時多麼地美好,感覺自己獲得了新生,一切那麼地美好,感覺是一個新的世界,實際上真的是的,這個世界沒有我世界是正常運轉的,所以我又能參與這個世界,應該心懷感激。世界沒有說離開了誰不能過,科比都走了。

倪妮是第一次拍電影,就拍個女主角,氣質很好,身材也很好,其實人喜歡身材好的人,可能更多的是喜歡他的自律,只有自律才能保持身材,我也要做到自律,我的下腹部需要減,我要研究研究下腹部減脂的.鍛煉,把下腹部的脂肪好好減一減,我的身材也就完美了。

人還是要多學一門語言,英語我沒事可以學學單詞,這個以後真的是可以用到的,而是學習並不影響我的業績,不學習可能也刷抖音了。

一個好的電影離不開一個好的故事,很多小說家提供了很多好的故事,導演的任務就是讓這些故事從書本上到熒幕上。導演也需要讀很多書,選出好的故事,然後找贊助找演員把電影拍好。導演需要非常大的想像力。想像力可以無限大,想像力不設限。我的想像力也是,不要束縛了自己的想像力。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篇4

戰爭是丑惡的,生活中原本色彩艷麗、光彩奪目的東西到了戰爭年代都會黯然失色。戰爭是殘酷的,人類最寶貴的生命到了戰場上也可能只是一顆子彈的價值。熱血、尊嚴、勇敢,當然還有恐懼、凄厲、膽怯,再復雜的情感在那樣極端的環境中都會被放大,哪怕是再矜持的人都藏不住對於殘酷的惶恐。

整部電影的基調是沉重的,觀影時的深呼吸成為我自己的主旋律。看到教導隊員用血肉之軀與坦克相抗衡,看到隊長用生命保護了女學生,讓我體會到了激情,這不是比賽勝利時的狂喜、更不是日進斗金時的快感,它可能是廢寢忘食完成工作時的推動力、也可能是跑馬拉松時自己的呼吸聲。總之它可能是一種很熟悉但很遙遠、想抓住卻又悄悄溜走的復雜情感。

交通部長的無奈被幾句簡單的台詞演繹的淋漓盡致:「在這樣的年代裡,保衛不了國家、保護不了南京、我為自己的女兒考慮有什麼錯?」,想當慈父,卻成為女兒痛恨的漢奸。想保護女學生,卻連自己的性命都沒有保住。他被日本人擊斃的瞬間,我感嘆這樣一個會三國語言的高官,在戰爭年代的性命猶如草芥,可悲、可嘆。

大鬍子美國人一直在做選擇。初到教堂時,他看似選擇了金錢,其實是為工作;在酒醉過後,他選擇了站出來保護女學生;在朋友出逃時,他選擇留下;正是這一次次選擇讓他成為了英雄,正像玉墨說的,他是一個鬍子邋遢、爛醉如泥的英雄。活得長久雖然是主流的想法,但是如何有意義才是難題。

誰說XX無情,電影中的這十三位紅塵女子各個有情有義,可以為了小戰士冒死取琴弦,只是為了能趕在他臨死前為他彈上一首秦淮曲。為了掩護姐妹逃走,已經中彈了還死抱住日本人的腿。最後說出了感天動地那句:要殺要剮有姐姐們擋著呢!這種愛早已超出普通的情懷,非但有情有義,而且至誠至真!

整部電影對於人物性格的刻畫非常生動傳神,就連日本長官的無奈也進行了深入剖析。結尾沒有描述十三釵勇斗日本魔鬼的情景,給我們留下的只是她們美麗的身影。影片對於細節也非常考究,戰場的紛亂感就像身臨其境般,觀影完畢後讓人感觸頗深,非常值得觀看!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篇5

說實話,如果不是組織的話我是不願看這部電影的。害怕會太悲壯而不住嚎啕大哭。果然不出我所料,電影開場才十分鍾我就已經眼眶濕潤了。其實我很害怕寫這次的觀後感,我怕我的文學功底無法將這部電影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更無法將電影中各種偉大的人物表現出來。

《金陵十三釵》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不得不說是張藝謀又一部恢弘又催人淚下的經典戰爭史詩電影。電影是以一位女學生的回憶為線索,講述了期間在一個發生的慘事。影片一開始是一段南京話的旁白,一時讓人重回了現場。接著是中隊和日本人的坦克大戰,坦白說,在「神」在大樓里和子同歸於盡的時候,我哭了。最後約翰和女學生的出現,然後逃進天主避難,接著是14個女子的進入,整部電影都充滿了壓抑的氣息。

在天主里,女學生單純、善良、,她們不諳,但卻不幸地了南京的淪陷,在本該快樂飛翔的日子裡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現實。在天主里,風塵女子、放盪、妖艷,她們出於無奈,卻不得不以的角度讓自己的這場災難中倖免於難,然而最後她們還是選擇了她們。在天主里,喬治善良、、責任,他甘於奉獻,時刻著和女學生們,這是他對老神父的承諾,最後獻出了自己。約翰,我更願意叫他神父,帥氣、友好、善良,他不畏,在異國他鄉他願意用性命來女學生。

電影的結局是悲哀的,盡管女學生們逃出了南京城,但是十三釵的命運卻映射了那個時期整個南京底層的女人的命運。她們遭受,被人唾棄,每天如行屍走肉般生活,在很多人看來,她們是不值得被同情的。但是在人情面前,她們一樣需要關切,她們同樣懂得珍惜。盡管她們曾和女學生鬥嘴、吵架,但在危頭她們卻願意代替女學生前往日軍的慶功宴,盡管她們知道前方等待她們的會是什麼,她們仍然義無反顧。是這群眼中的「窯姐」用生命告訴「商女亦知恨」,是她們用鮮血在姑蘇城畔譜寫了《秦淮景》這首壯麗樂章。

完整部電影,我為很多場景所。其實看到一半時我曾想放棄觀看,因為太,太。但是我想到當年期間人們就是經歷這些痛苦存活下來的,想到她們都如此堅強,我更加應該正視歷史,銘記歷史,不讓悲慘再次發生。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篇6

看了金陵十三釵的第一感受就是:悲壯、憤怒、特憋屈!看完後,我太氣憤了,真實的反應了戰爭背後的罪惡!

猶記那句:「小妹妹你把錢收好姐姐還要拿這錢贖身呢」我便淚流滿面,「好好替姐姐活下去」我永遠忘不了這14個女人拎著包風情萬種的走進教堂的場景有一句話真的好「現在的我們沒有資格替那些受害者原諒當時的侵略者」

銘記國恥,吾輩自強!我們很幸運沒有生長在那個年代,享受的都是先烈用血打下來的江山,哪有什麼資格抱怨這個那個,珍惜生活,珍惜當下。

這也讓我想起了以前。我是一個動漫愛好者,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動漫大國,小時候我就接觸到了日本動漫,並且深陷其中無法自拔,而我的爸爸,在看到我看日本動漫的時候總會說我幾句「這有什麼好看的嘛?」那會兒我只當他老了,不懂我們小孩子的樂趣,雖然之後我爸爸也會和我說南京大屠殺時日本有多麼討厭,但那會兒我還什麼都不懂,也沒了解過關於日本人的那些罪行,只知道是敵國。不過後來慢慢長大了,也慢慢的了解到了日本殘酷的作為,也十分痛恨日本,也理解了為什麼爸爸在我看動漫時會嘆氣,雖說有句話是「現在的日本和那時候不一樣了,日本後輩的人也是無辜的」但我們也確實沒資格代替死難的中國先輩原諒日本。

我感覺到戰爭的殘酷、無情、卑微、無奈、無助,戰爭中受到傷害最大的就女人和小孩。她們是最沒有能力反抗的群體,也是最無助的,特別是那個女主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特別震撼,為了孩子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希望永遠沒有戰爭。

一個民族,躺在地上,做著最卑微的抵抗,為的只是保護那一點點希望。這希望不僅是那些女學生,那些已經死去的士兵,即將死去的女人和即將死去的男人,他們本應都是我們民族的希望。

我們不配評價那些死去的人們,因為我們、父輩、或者祖父輩都只是他們眼中需要他們去死才能保護的孩子。電影里死去的人把希望留給了女學生,現實中三十萬白骨把希望留給了我們。

這電影不是為了讓我們延續仇恨,也不是讓我們去原諒,更不是讓我們去討論劇中人誰應死該活。仇恨的確不應當被延續,我們也沒資格說原諒,因為所有的人都應該幸福的生活。

過去不可改變,更不能被遺忘。銘記過去,珍惜現在,警示未來。我想就是這電影最大的意義。

Ⅶ 金陵十三釵最終的票房多少

金陵十三釵最終的票房6億元人民幣。

金陵十三釵上映的第二周累計票房達到2.04億,觀影人次達到475萬,截至2011年12月25日晚24時,總票房達到3.56億。第三周票房1.32億,第四周票房7200萬。

該片在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為連續四周周票房冠軍,同時也是2011年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影片最終的中國總票房為6億元人民幣。

《金陵十三釵》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h57uQ_Z-TUNpZEaiqhEh3w

?pwd=2blw 提取碼:2blw

Ⅷ 狙擊手導演張末是誰

狙擊手導演張末是張藝謀的女兒

張末是張藝謀和前妻肖華的女兒。張藝謀在農村插隊時與肖華相識相戀,兩人結婚的時候,張藝謀還是棉紡廠的工人,之後破格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學習,命運得以逆轉。張末在1983年出生,4歲那年看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

在張末的童年時代,父愛是缺失的,但她看過的電影90%都是老爸的作品。直到張末13歲那年,張藝謀帶她去澳大利亞度假,父女倆才親密起來。

張末長得像媽媽肖華,單親家庭長大的她很是要強,是一枚學霸,16歲就考上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系,張藝謀親自去紐約安頓女兒的學習生活。

後來,在老爸的鼓勵下,張末決定換專業,經過導演李安的推薦,她考取了紐約大學編劇導演專業。從那時起,張藝謀決定培養女兒成為自己的接班人。

在張藝謀導演電影《三槍拍案驚奇》、《歸來》、《山楂樹之戀》、《金陵十三釵》的時候,都有意栽培女兒,張末把剪輯師、字幕師、副導演的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

張末獨自導演的第一部電影叫《28歲未成年》,上映於2016年,收獲1.29億票房。直到今年春節檔,張末和老爸一起導演的《狙擊手》才上映,這是張末導演的第二部長片。

在《狙擊手》的拍攝中,張末負責拍的是聯合國軍的戲份,她在美國學習多年,英語非常好,電影里的美軍大都來自南方,口音和俚語都由張末把關。

上陣父女兵,張藝謀和張末的溝通成本非常低,效率很高,而且父女倆都是夜貓子,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點是家常便飯,這「短睡型」的「工作狂」遺傳基因也是厲害了。

更不容易的是,張藝謀一邊導演《狙擊手》,還要一邊籌備北京冬奧會的開閉幕式。今年年初,張藝謀一心撲在開幕式上,顧不上宣傳《狙擊手》,所以《狙擊手》的口碑雖然在春節檔的電影里是最好的,一開始排片卻很慘淡。對此,張末說老爸「永遠會把國家的事放在第一位」。

冬奧會開幕式令國人滿意,大家也紛紛表示「謝謝EMO」、「欠張藝謀一張電影票」,《狙擊手》的票房才迎來了逆襲,有望突破5.5億元。

Ⅸ 金陵十三釵電影票兩張

我在鄭州~

閱讀全文

與金陵十三釵欠你一張電影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諾曼底登陸電影演員 瀏覽:721
嬰兒在飛機上哭鬧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986
和異地戀男友電影院 瀏覽:311
法國電影jeuneand 瀏覽:913
演動物的動畫片電影大全 瀏覽:354
牛犇電影大全最新 瀏覽:450
一個叫海倫的大鐵人電影 瀏覽:226
亞人電影免費看中文版 瀏覽:726
電影小姐英文 瀏覽:184
無敵小子電影完整版免費觀看 瀏覽:58
法國經典動作電影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553
台灣一部借高利貸的電影 瀏覽:517
法國陽光原創電影網 瀏覽:860
抖音國際音樂電影 瀏覽:882
回轉壽司電影完整版 瀏覽:502
二戰喜劇諜戰電影大全 瀏覽:529
魔法大電影免費 瀏覽:900
蠟筆小新美人魚大電影 瀏覽:602
黑白中文在線電影 瀏覽:624
電影票房慘淡會有收入嗎 瀏覽: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