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經典影視作品
國內最經典十部電視劇排行,四大名著三部上榜,你看過幾部?
不老不散
07-28 07:42
訂閱
很多朋友都喜歡沒事在家追個劇,但是說起經典的電視劇很多朋友還是比較喜歡以前的老電視劇,那麼你知道中國經典的電視劇有哪些嗎?你有看過幾部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
1、 《西遊記》又稱央視版或86版《西遊記》,改編自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同名文學古典名著。是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品的一部41集古裝神話劇。由楊潔執導,戴英祿,楊潔,鄒憶青共同編劇,六小齡童、徐少華、遲重瑞、汪粵、馬德華、崔景富、閆懷禮、劉大剛等主演,李世宏、李揚、張雲明、里坡等擔任主要配音。1986年春節一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依然百看不厭,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2、《大明王朝1566》是由張黎執導,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本劇講述的是嘉靖與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奸臣嚴嵩黨羽密布、權傾朝野,清官海瑞不懼強權,敢於向腐朽封建的皇權發起挑戰。皇帝朱厚熜剛愎自用、練道修玄二十載,以一己之私始終把控著大明朝的軍政、經濟大權。該劇於2007年1月8日在湖南衛視首播,2017年2月13日於優酷視頻網路獨播。
3、《紅樓夢》 1987年首播的央視版《紅樓夢》是中央電視台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攝制的一部古裝連續劇。由王扶林先生導演,周汝昌、王蒙、周嶺、曹禺、沈從文等多位紅學家參與製作。該劇前29集基本忠實於曹雪芹原著前八十回,後7集主體劇情仍採用程高本後四十回,另外拋棄了寶玉中舉、蘭桂齊芳、家復中興的小團圓結局,並根據脂批和紅學探佚學研究成果對香菱之死等情節進行了修改,又重新創作出獄神廟探監等劇情。該劇播出後,得到了大眾的一致好評,重播千餘次,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經典」。
4、《走向共和》,是一部由中央電視台、北京同道影視節目製作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長沙電視台等聯合出品的中國近代史題材電視劇,該劇由張黎執導,盛和煜、張建偉編劇,王冰、呂中、孫淳、馬少驊、李光潔等主演。該劇以史詩般的藝術筆觸全景式地呈現了中華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這一波瀾壯闊的艱難歷程。該劇於2003年4月12日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首播。
5、《三國演義》 84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改編,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製作,王扶林擔任總導演,蔡曉晴、張紹林、孫光明、張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導演,孫彥軍、唐國強、鮑國安、吳曉東、陸樹銘、李靖飛、洪宇宙、魏宗萬、張光北主演,總投資1.7億元人民幣。該劇演述的是三國時代的故事,是魏、蜀、吳的興亡史。著重表現的是亂世中多個政治集團間錯綜復雜、緊張尖銳的斗爭;這種斗爭發展成為連接不斷的對政治權力的爭奪和軍事沖突,造就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將近一個世紀中的風雲變幻。
6、 《上海灘》是香港無線電視台出品的民國劇,由招振強、譚銳銘等執導,周潤發、趙雅芝、呂良偉等主演。該劇以民國年間的上海為背景,描述了上海幫會內的人物情仇以及許文強與馮程程之間的愛情故事。該劇於1980年在香港無線電視首播,1985年被引進中國內地播出。1990年,香港無線電視舉辦「八十年代十大電視劇集」評選,《上海灘》名列第一位。
7、《還珠格格》是一部改編自瓊瑤同名小說的古裝清宮喜劇,由孫樹培導演、瓊瑤親自擔任編劇,趙薇、林心如、蘇有朋、周傑、陳志朋、張鐵林、范冰冰等聯合主演。該劇講述了乾隆之女紫薇到北京城與失散多年的父親相認。在走投無路之際遇上女飛賊小燕子,並結為姐妹。小燕子為她想辦法混入宮,但在陰差陽錯中與紫薇互換了身份,成為清宮中的「還珠格格」並深受乾隆寵愛的故事。該劇於1998年4月28日在台灣中視首播;10月28日引進內地播出後最高收視突破62.8%,創造中國電視劇有數據統計後的收視紀錄。
8、《新白娘子傳奇》是由夏祖輝、何麒執導,趙雅芝、葉童、陳美琪等主演的古裝神話劇。該劇以玉山主人的《雷峰塔傳奇》和夢花館主的《白蛇全傳》為藍本改編,講述了白素貞與許仙之間的愛情故事。該劇於1992年11月15日在台灣台視首播。1993年引進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播映;同年該劇獲日本第二十屆國際電視美術展金牌獎。2004年,CCTV-1和CCTV8進行重播,奪得這兩個頻道的年度收視冠軍。
9、《包青天》是1993年台灣中華電視公司製作的一部長篇古裝偵探電視劇,由梁凱程,孫樹培執導,金超群、何家勁、范鴻軒、張倩等主演。該劇根據古典名著《三俠五義》里的包拯為原型結合民間傳說改編而成,講述了包青天斷案的41個單元故事,合計236集,成為20世紀90年代初的一部劃時代經典影視作品。
10、 《射鵰英雄傳》是香港無線電視台出品的武俠劇,改編自金庸同名小說,由王天林執導,黃日華、翁美玲、苗僑偉、楊盼盼、曾江、劉丹等主演。該劇以宋、金、蒙古三國對峙為背景,圍繞郭靖、黃蓉、楊康、穆念慈四人的故事展開,講述了郭靖在經歷各種磨難後成為一代大俠以及他與黃蓉之間的愛情故事。該劇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為《射鵰英雄傳之鐵血丹心》,共19集;第二部為《射鵰英雄傳之東邪西毒》,共20集;第三部為《射鵰英雄傳之華山論劍》,共20集。1983年2月28日該劇在無線電視劇台首播。1985年中國內地引進了這部電視劇。
部部都是經典,你看過幾部?
首贊
+1
平
㈡ 春節期間看電影成主要娛樂方式,如何在電影院選出黃金座位
在買票的時候呢,其實就可以看到整個電影院的一個座位的布置。甚至是有一些如果是票已經賣出去的話,其實就看到有些座位是根本就選不了的。在選位置的時候呢要避免三點,第1個點就是不要選擇第1排或者第2排,因為第1排和第2排的話,它整個是朝整個電影院位置的最底下,如果是選擇第1排第2排的話和屏幕貼的太近的話。會影響一個觀看的一個角度,而且會發現聲音和自己的耳朵特別的貼近,那這就是在觀看的過程當中就是特別的不舒服。
而且坐在最中間最正的位置的話,就可以讓自己的整個眼睛的視線和大屏幕的達到一個對稱的效果。那這樣子呢,既不需要轉身或者說在耳朵方面在看的過程當中的話,其實體驗感是最好的。特別是在看一些喜劇片或者是一些文藝片的時候,有些劇情的一些獨白或者是一些圖片啊之類的。
在正中間的這個位置往前看的話,會有一種特別身臨其境的感覺。
㈢ 電影《大紅包》有什麼優勢
包貝爾、克拉拉領銜主演,張一鳴、賈冰、許君聰、廖蔚蔚、王小利等主演的開年首部喜劇電影《大紅包》全國上映,同名宣傳曲也重磅發布,By2組合傾情獻唱好事成雙。辭舊迎新的春節氣氛,朗朗上口的歌曲旋律,都將好運承包獻給觀眾。MV中,豪華笑星陣容組成「特笑天團」,互動歡脫日常接地氣,嬉笑之餘把喜劇包袱抖盡。這場因回收巨額紅包而逆轉人生的故事,在看似荒誕的劇情之下,將真情環環相扣引無數共鳴,熱鬧紅火的氛圍更貼近千萬家。可見該片在添福添笑的同時,更是2021年向身邊人表達愛意的首選電影。
By2獻唱好事成雙 魔性上頭有望成轉運神曲
電影《大紅包》講述了陳重(包貝爾飾)被前女友甩之後在公司臉面盡失,只能向領導申請外調,情場職場雙失意,雙重打擊之下更是發現自己這些年因隨份子存款盡散,為「回本」而策劃了一場假婚禮的鬧劇。
首先,包貝爾、張一鳴、賈冰、許君聰、王小利組「特笑天團」,齊齊亮相堪稱是春節國民臉組合,《港囧》、《西虹市首富》、《東北往事》、《鄉村愛情》這些耳熟能詳的作品,不是長在你的笑點上,就是一看便「爺青回」。除此以外,更有《情聖》中紅裙飄揚令人過目不忘的性感女神克拉拉加盟,作為錦鯉女友神助攻,跟「特笑天團」一同大鬧假婚禮,頗有戲劇性;其二,用真假婚禮設定奇巧的喜劇故事結構,本身已夠擁有笑果,該片更把套娃效應發揮到極致。局中局、戲中戲,多次出現神轉折。看似荒誕的劇情,剝開一層又一層的矛盾,顯得合理而妥帖,結果又是什麼,讓人捉摸不透也倍感好奇;尤為重要的是,該片受眾下沉,主題觀眾場的火爆可見一斑,喜劇的內核歸根結底是真情和良知,在找到喜劇和現實的最佳平衡點後,把視角對准每個在社會中認真打拚的我們,展現夾縫生存的現狀。從假婚禮鬧劇的無奈,到自我反思真情的回歸,有共鳴有笑點,直擊觀眾內心。
㈣ 為什麼現在電影院消費那麼貴
場地成本上漲,人力成本上升,設備維修和置舊費用,物價上漲,加上平時的觀影淡季影院入不敷出,旺季的時候就會隨著電影的市場需求成倍上漲票價
打開購票APP,你或許會發現,一部電影的票價已經最低30元起步,而繁華地段影院的票價則一般高達60、70元,甚至百元以上。對於不少年輕人來說,約朋友看一次電影可能比聚一次餐還貴了。
而與我們相鄰的印度,電影票價格普遍約合人民幣5、6元。首都新德里最豪華的電影院看一次電影大概16元人民幣,加上印度高分電影頻出,難怪有網友驚呼:「印度是影迷的天堂」。
可能很多年輕人並不知道,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電影票價才2角左右,如此低廉的票價也曾經令外國影迷羨慕不已。而如今,四十年過去了,票價翻了不止百倍,占人們收入比重也越來越大(據統計,過去一張電影票價占人均收入0.67%,如今已經上升到2%)。
那麼電影票為什麼越來越貴?我們梳理了中國電影票價變化的歷史,期望能找出票價變貴的原因。
二十世紀50年代~80年代:低票價政策
在民國時期,電影並不是一個親民的娛樂活動。當時一流影院的票價大概分為4角、6角、1元等三個級別,普通影院的票價一般在2角左右。要知道,那時候一元錢就能買20斤麵粉,所以普通人一般看不起電影。在這個時期,電影票還是相對昂貴的。
新中國建立之後,我們各項管理政策都向隔壁蘇聯大哥學習,電影票價的制定機制當然也不例外。當時蘇聯為讓盡可能多的群眾走進影院,接受國家意識形態宣傳,採用低票價政策。所以,當時中國電影也是由政府統一定價,票價甚至低至幾分錢。在這個時期,電影迅速成為真正大眾的娛樂藝術品。
所以,想不降價又能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電影本身的質量是首當其沖的要素。在此基礎上,採取更加靈活的定價機制,制定多層次的票價體系,才能讓每個觀眾都能買得起電影票,才能讓電影真正成為他/她娛樂生活中的一項重要選擇。
公眾號:狸貓電影惠,一隻貓為你推薦最新電影資訊解讀和電影票優惠資訊
㈤ 你覺得最好看的賀歲片是哪一部
春節檔最好看的是它!
《狙擊手》
先說說「沒想到」。
這部電影,沒想到的不止是質量,有很多電影之外值得探討和惋惜的視點。
首先是排片檔期,《狙擊手》相比同類型的戰爭片《長津湖之水門橋》,影院排片量簡直相形見絀,寥寥無幾。
基本上都是「陰陽場」,早上7、8點鍾,或者凌晨1、2點鍾...
其次是票房,到今天《狙擊手》上映6天,累計票房只有2億多,排名最低,首日票房甚至還不及《熊出沒》的票房一半。
最後,就是這么慘的《狙擊手》還是封神數次的「國師」張藝謀拍的。
張藝謀的藝術造詣不用多說,戛納評委,10座金雞,雙奧總導演...早期的輝煌更是毋庸置疑。
沒看之前,我以為《狙擊手》如此慘烈的成績,是因為和《四海》一樣,拍的太差,太爛,畢竟老謀子之前也不是沒踩過雷:4.9分的《長城》
但直到看完後,才發現,沒人看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拍的太好看了!
因為相比《長津湖之水門橋》,《狙擊手》的故事線很簡單,也很小,講述了中國志願軍在敵我軍備力量懸殊的境地下,與美軍精英狙擊小隊展開殊死較量的故事。
前者展現更多的是一個連隊的群像,而《狙擊手》則將刻畫點,落在了每個鮮活的個體。
電影中的每個士兵,無論是神槍手主角,還是其他輔佐的配角,都充滿骨血,甚至連對陣的敵軍都羽翼豐滿。
有害怕戰爭怯懦的愛哭鬼,有無畏且心細的神槍手,也有自大且狡黠的美軍...
戰斗場景只有一個很小的陣地,小到只有兩個小隊,幾把槍,一個不能拋棄的隊友,以及一份不知道的情報...
最讓我喜歡的一點,是電影沒有過分誇大志願軍的英勇,也沒有過分貶低美軍的無能,呈現出的只有雪地上的瘮骨之冷,以及戰場下的真實和殘酷。
有智商對決,但沒有主角光環,會被子彈打中,也會流血會死...
用一個狙擊班,一個神槍手,一個個渺小普通的士兵的血與肉,譜寫出的是戰爭背後真正的大精神。
克制的情感
《狙擊手》原來的電影名叫《最冷的槍》,故事背景落在1952-53年抗美援朝戰爭的「冷槍冷炮」運動。
指的是志願軍對聯合國軍發起的高密度、低強度的小規模襲擊和狙擊戰斗。
值得一說的是,志願軍集中大量狙擊手和神炮手積極作戰,截至朝鮮戰爭結束冷槍冷炮運動共斃傷美韓等聯合國軍5.2萬人,其效果不亞於發動一場戰役。
正因為「冷槍冷炮」,電影衍生出了最克制的情感。
片中的關鍵戲是救隊友,開場10分鍾高潮就拋了下來,面對敵軍的優勢射殺,隊員盡管心急如焚,但始終沒有被感性所吞噬。
永遠是以任務為重,將情感藏在內心的最深處,內化在戰場之上。
是讓觀眾一點一點感知到的,而不是故意放大到熒幕上,被看到。
不是特地拉踩隔壁的《水門橋》,對比吳京作為主角死去時,360度的聚焦煽情,《狙擊手》里章宇扮演的班長死的十分平淡。
不可以,不浮誇,不做作...
仔細一點,你會發現,甚至都沒有泛濫的配樂,只在一聲聲「到」後,接上了一首片尾曲《回家》
最冷的槍,最熱的血,不是簡單的對比,兩者都藏著的都是最克制的熾熱情感。
當然,《狙擊手》也不是沒有缺點。
有網友差評:「這不是戰爭片,是煽情片,就不能煽的含蓄點嘛。
」
我理解也贊同,因為《狙擊手》和很多主旋律電影一樣,結尾最終還是走向了同質化的煽情升華。
但除卻影片,回溯導演張藝謀,今年已經72歲了,面對一份「命題」試卷,仍然不遺餘力,答出個第一名。
放眼如今中國電影界,何其難得!
至於,為什麼拍的好看,卻沒人看?
這個問題,正如當初《活著》上映後票房慘敗一個道理。
畢竟,如今一部浮誇做作,插科打諢的翻拍喜劇片,放到當下,都是票房亞軍。
㈥ 春節檔電影你最喜歡哪一部
《長津湖之水門橋》
去年國慶期間的《長津湖》大家看了嗎?
今年新年檔的《長津湖之水門橋》算是《長津湖》的後續。
仍舊是講述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但第二部詳細講述了其中的三炸水門橋的故事。
由《長津湖》原班人馬傾情演繹,吳京、段奕宏、易烊千璽、胡軍、朱亞文等,個個都是票房保障。
作為主演之一的四字弟弟還特別演唱了電影的主題曲《雪花》,他說這也是自己要唱給五萬里的歌,期待的姐妹可以先聽起來。
但是回憶《長津湖》,前期宣傳效果直接把觀眾的期待值拉滿,最後片子的剪輯、視覺特效等都不盡如人意,造成了高開低走的局勢。
但由於電影的主旋律擺在這了,自1月21日開啟預售至26號,短短6天《長津湖之水門橋》已經拿到了預售票房9000萬+的成績,可謂勢如破竹。
無論如何都希望電影不再單純賣情懷,而是真正能夠達到觀眾的預期。
㈦ 春節檔電影觀眾滿意度創7年新高,春節檔電影你對哪一部印象最深刻
每年的春節檔都會上映很多電影,這個時候是很多電影往往會票房大賣。過年期間就是休閑娛樂的時候,忙碌了一年了該歇歇了,而看電影成為了很多人的選擇。今年的春節檔電影優秀的不少,觀眾滿意度創7年新高,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你好,李煥英》。
這部電影除了情懷還有偉大的母親,賈曉玲的母親對她深深的母親感動了所有人。母親為了女兒的犧牲讓人感動,為了女兒的健康成長付出了很多,有苦自己吃,打碎了牙齒往肚裡咽,不會再女兒面前表現出一點軟弱。相信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之後,都有給母親打個電話的沖動,都會特別珍惜健在的母親。這也是一種好的引導,讓大家重視親情的可貴。
(以上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