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紅旗電影院火災

紅旗電影院火災

發布時間:2022-08-26 12:44:56

⑴ 浙江一電影院一氧化碳濃度超標致多人不適,電影院為什麼發生這種事故

其實是因為電影院的安全措施沒有做好。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通過呼吸道吸入含碳物質不完全燃燒的產物而引起的中毒。中毒機制是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比氧氣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高200 ~ 300倍,因此一氧化碳容易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氧合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失去攜氧能力和功能,導致組織窒息。對全身的組織細胞,尤其是大腦皮層有毒性作用。

3.有的影院認為完全不能使用安全通道,不願意投資,或者配置不合理,維護不到位,導致安全通道和消防設施基本損壞無效,一旦發生火災無法有效控制和撲滅初期火災。


那作為電影院該如何做好火災預防工作呢?防止電影院發生電氣火災,對電氣設備的質量進行嚴格把關,並正確使用和操作設備,定期進行檢查等;2、電影院經營者謹慎選擇裝修材料,控制易燃材料的使用;3、確保安全通道暢通;3、防火設施設備是應對初期火災的有力武器,應及時檢查完好無缺及有效期。到電影院看電影消遣的同時,一定不要忽視了消防意識。身為觀眾,我們需要知道一些火災後逃生的方法。

⑵ 電影院里發生火災如果你是電影院工作人員必須指揮觀眾在五分鍾內有序退場請你把要和觀眾說的話寫下來

顧客朋友們,先攜帶好你的隨身物品從散場口有次序散場!請照顧一下身旁的老人,小孩,孕婦!

⑶ 70年代大慶某電影院火災死多少人

我聽我爸說過一次燦烈的火災,他是逃出來的生還者。我爸是50年生人,那個時候他20多歲。火災地點是大慶四廠到作業還遠點的屯子。時間好像是春節,爸說那個時候電視少。有放電影的都去看,很多人都放下工作去看,人擠的滿滿的。放映地點好像棉紗廠,有一些棉紗還堆放在附近的車里。恰巧有人吸煙丟到了棉紗,棉紗和車上機油迅速燃燒。所有人都湧向僅有的一個門口,人一多都有人倒下的亂成一團。我爸身邊剛好有個小窗戶他去拉窗戶身邊幾個也過來幫忙,拉開後他們幾個跑出來了。可身後火光煙霧嘶喊成為一片。那一次死亡有400-500人。口述和記憶問題多少有誤差。

⑷ 浙江台州一電影院熒幕起火的原因是什麼

浙江台州一電影院熒幕起火的原因是短路引起的明火

最近諾蘭新片《信條》正式上線,很多觀眾都慕名前往電影院觀看,不過9月4日,浙江台州一電影院熒幕起火讓觀眾驚險了一把,據了解屏幕起火時已經播放到了《信條》的結局部分,事後有觀眾表示《信條》確實太「火」了。

後來消防趕到前已及時控制,現場沒有人員傷亡。

友情提示:電影院屬於相對密閉人員聚集較多的場所,影院應做好消防安全工作,觀眾也應提前了解電影院的消防安全知識,避免釀成災禍。

(4)紅旗電影院火災擴展閱讀:

電影院火災起因

1、電氣設備故障或線路短路、電氣線路連接不好引發火災

電影院的演出在裝台的過程中,為了講求效益和效果,擅自加裝用電設備,有些線路連接松動,有的超負荷使用,這些都會出現問題。

2、電影院內用電設備多

電影院內多種燈光照明和各類音響設備、舞台機械設備、LED顯示屏,這些用電設備數量多、功率大。有的電影院在演出過程中為了演出效果,使用冷煙火、明火和熱源等,如使用不當也容易引發火災。

3、人員集中、疏散困難、易造成人員重大傷亡

電影院內一旦發生火災,由於人員眾多,疏散非常困難。

4、違禁使用可燃氣體、液體

如汽油、酒精、煤油等物質進入電影院,給電影院埋下了潛在的安全隱患。

⑸ 電影院火災應該怎麼逃生

影劇院著火時,人多,疏散通道少,這就給人員逃生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下面,就這種環境下,人群如何迅速疏散的方法作一些介紹。

影劇院里,都設有消防疏散通道,並裝有門燈、壁燈、腳燈等應急照明設備,用紅底白字標有「太平門」「出口處」或「非常出口」「緊急出口」等指示標志。發生火災後,觀眾應按照這些應急照明指示設施所指引的方向,迅速選擇人流量較小的疏散通道撤離。

當舞台發生火災時,火災蔓延的主要方向是觀眾廳。廳內不能及時疏散的人員,要盡量靠近放映廳的一端掌握時機逃生。

當觀眾廳發生火災時,火災蔓延的主要方向是舞台,其次是放映廳。逃生人員可利用舞台、放映廳和觀眾廳的各個出口迅速疏散。

當放映廳發生火災時,由於火勢對觀眾廳的威脅不大,逃生人員可以利用舞台和觀眾廳的各個出口進行疏散。

發生火災時,樓上的觀眾可從疏散門由樓梯向外疏散,樓梯如果被煙霧阻隔,在火勢不大時,可以從火中沖出去,雖然人可能會受點傷,但可避免生命危險。此外,還可就地取材,利用窗簾布等自製救生器材,開辟疏散通道。

疏散人員要聽從影劇院工作人員的指揮,切忌互相擁擠,亂跑亂竄,堵塞疏散通道,影響疏散速度。

疏散時,人員要盡量靠近承重牆或承重構件部位行走,以防墜物砸傷。特別是在觀眾廳發生火災時,人員不要在劇場中央停留。若煙氣較大時,宜彎腰行走或匍匐前進,因為靠近地面的空氣較為清潔。

⑹ 浙江台州一電影院熒幕起火,起火原因是什麼

據工作人員稱,該火災事故的發生是由於電路造成的,具體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⑺ 在電影院發生火災要如何自救

電影院他都是有那種逃生出口的,所以說你們要先保護好自己,然後去盡量低著頭去跑出去,這樣會比你們直接站起來去跑要好很多,所以說你只要個子太高的話,你還需要去趴著去走過去。因為確實煙霧太大的話,你可能太高,就很多煙,你都會自己吸進去。所以說保護好自己,你發現你身邊的一個可樂竟然可以救你的一條命,你會發現你可以去把可樂放到衣服裡面,然後去把它裹起來,然後她遇到一些熱氣之後它會蒸發成水,那個水就可以把自己的衣服給弄濕,你就可以去做很多事情。

⑻ 浙江台州一電影院熒幕起火是怎麼回事

9月4日,有網友爆料,浙江台州一電影院熒幕後突然起火,現場觀眾緊急撤離

由克里斯托弗·諾蘭( Christopher Nolan)執導,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麗莎白·德比茨基主演的《信條》已於9月4日開啟全國公映,影片確實太「火」了,有網友爆料,在浙江台州,《信條》首映當天,萬達電影院熒幕後突然起火,現場觀眾緊急撤離。

電影院工作人員稱,是短路引起的明火,消防趕到前已及時控制。從現場視頻中可以看出,屏幕起火時已經播放到了《信條》的結局部分。

(8)紅旗電影院火災擴展閱讀

發生火災自救方法

1、發生火災時,首先應沉著冷靜,及時正確地撲救初期貨源。

2、沒有能力滅火時,則應及時撥打119報警。

3、迅速撲滅身上的火焰,以減輕燒傷程度。用冷水沖洗、冷敷或浸泡肢體,以降低皮膚溫度,減輕燒傷程度。

4、呼吸道燒傷和煙氣中毒的傷員容易出現窒息和呼吸停止,可根據情況給予其吸氧或進行人工呼吸。

5、嚴重燒傷的傷員易發生燒傷休克,切忌給其喝白開水。

6、搬運傷員時動作要輕柔、平穩,盡量不要拖拉、滾動,以免加重皮膚損傷。

⑼ 中山紀念堂粵曲大匯演在何年

過去,我邑各墟鎮,尤其是農村演戲,多由群眾籌款(也有公嘗廟嘗出錢)搭戲棚、戲台,雇請戲班演出。種類有恭祝寶誕的神功戲,慶祝豐收的好年景戲。但每台戲的開演頭晚,總是先演六國大封相或八仙賀壽,然後演出那些揚忠抑奸、英雄救美或才子佳人為題材的戲,也有演出《三娘教子》和妯娌糾紛之類的倫理戲。公費演戲時,觀眾隨到隨坐,沒有座位時亦可加凳,也可站豐後頭觀看。群眾籌款演的戲,出錢較多或有職銜之縉紳,要預留前座四五行的堂中位。此輩入場時,鄉公所所丁熱情侍候,奉茶點煙。散場時,他們給戲班賞銀。筆者童年,就曾多次到南郊華佗廟、庫充和東鄉濠頭,西郊長洲觀看木偶戲或粵劇、有時夜場演出通宵達旦,累得我呼呼入睡。
隨著歷史的發展,我邑開始有戲劇、曲藝、電影、魔術、雜技的經營演出活動。但元明終世至晚清時期,營業性之露天戲台、草棚、院室、戲堂,皆屬臨時搭成或租借。上演的戲劇,基本上是由演員配唱的木偶戲,或到省城雇請落鄉戲班來邑登台演出粵劇;也有由走江湖的雜技人員表演武術,俗稱「賣武」;亦有請「講古佬」登台「講古」(說書),請「龍舟」藝人唱「龍舟」。自清宣統末年,邑人首建正規戲院以後,新的影劇院不斷出現,上演上映劇目電影逐漸豐富。春風秋雨幾十年,邑境影劇院的變遷很大,現據回憶,著重陳述民國時期的影劇院的經營情況,也略談解放後新建的影劇院。
(一)戲劇院
香山首建的正規戲院在清宣統末年,由邑人某氏(姓名未考證)在石岐大笪地籌建。辛亥革命後,該院以低票價試業後,於民國3年(1914年)正式開業,取名泰東戲院。其建築布局是:正門為樘籠門,內分大堂、二樓、三樓。大堂兩分對號位(前座在中間,兩側為東西廂,低價位在後座),二樓第一排伸至大堂的第七排上面,與地下座位一樣編號;三樓以級代座不編號,俗稱飛機位。全劇院共約二千個座位,該院開業後,基本上演粵劇,兼營其他。民國14年(1925年),美國波士頓大魔術社曾在此演出,還公演過「蘇俄怪獸陳列」及聘請藝人演唱粵曲。約於民國20年(1931年),在中山首創機器廠的何本,因見「天外天」、「中山」電影院生意好,便游說泰東戲院老闆兼營電影業。何本還以外股東名義投入發電機、放映機及增加電器設備作資金,並著在泰東戲院後側的「合安」機器店當技工的三弟何禧,晚是到泰東戲院發電和巡視電器設備。「合安」的徒工鄧蘇(現軸承總廠退休職工)亦有過去幫工。當時,該院夜頭場放映電影,二場演出粵劇。及後,日場亦有放映電影。戲班不繼時,全天三場均放電影。此期間,電影已逐漸從默片發展到有聲片,彩色影片亦開始面世。在滬港澳上映的影片,尤其是西片(附解說字幕),也擠入中山電影市場。整個30年代,因戰火尚未蔓延中山,且我邑毗鄰港澳,泰東戲院的影劇生意處於黃金時代。但後期,該院因上演上映名班名片不平衡,也因股東之間意見分歧,或入新股或退出原股,遂於民國24年(1935年)10月改為青海茶室。數月後,於民國25年(1936年)2月,再易名娛樂茶室,俱是上演粵劇。同時供應各式茶點到觀眾席前,形成「台上開戲,台下開墟」。時過半載,即民國25年(1936年)9月,又恢復泰東原名和昔日狀況。
1940年3月,邑境淪陷後,泰東仍繼續經營至1942年初,及後,該院被日軍毀壞,整座建築只剩下斷牆殘垣,用作軍馬場,也成了汪偽政府難於管理的流浪災荒飢民的集居點。
抗日勝利後,1945年冬,張溪鄉人林卓芝投資重建泰東戲院。竣工後,石岐人黃寶光(澳門平安戲院少東)租此院經營,易名「模範大戲院」。於1947年春,正式開業,主營電影兼粵劇、曲藝、話劇及雜技。
新中國成立後,林卓芝、黃寶光因故撒手不管模範戲院。1950年該院工人請示軍管會,5月5日市軍管會派員前往清點查封資產,決定將該院暫時交由23名工人經營,租金由軍管會轉給張溪農會。7月31日,市軍管會委派高其峰充任該院經理。1952年10月14日,石岐市政府文教科改派嚴蔚到該院任經理,蕭德倫任副經理。工商登記流動資金5000元,性質改為石岐市地方國營企業,主營放映電影,兼上演粵劇。60年代起易名紅旗電影院,隸屬石岐鎮影劇院,一直經營至90年代。
石岐第二間劇院是建國戲院。事緣1938年日機轟炸廣州後,人流南移。石岐灣底龍王塘(現商業系統職工宿舍)的大葵棚岐山音樂茶室開業,上演粵劇。未幾,易名建國大戲院,經理袁國安,撤掉茶座改搭竹木札固的排凳,座位一千多。後因廣州戰事吃緊,名伶馬師曾、紅線女、羅家權、梁醒波、白玉堂、羅品超、鄧碧雲、梁蔭棠、紫蘭女等,先後到該院演出。邑境陷敵後,百業蕭條,劇場冷淡,該院為求生存,降低票價,亦有觀眾。戰後復甦,生意又旺。建國經營十載,至1947年底,由縣警察局測定為「危棚」,下令拆卸。清理債權債務,結束營業。
三是勝利大戲院。1946年冬(另一說1947年元月)正式響鑼開業,址在現孫中山紀念堂停車場。由國民黨縣黨部和三青團中山分團合營,該院為竹杉棚架鋅鐵蓋頂。全院座位共一千,分別稱為中華位,民國位,民族位,民生位,勝利位。單一上演粵劇。名伶薛覺先、唐雪卿、馬師曾、紅線女也先後率團在該院演出《胡不歸》等有名劇目。經營半年,因規劃建設仁山廣場,各界輿論認為,該院不倫不類,且演戲嘈雜,有礙集會,國民黨政府被迫將院歇業拆掉。
四是新世界戲院:勝利戲院拆台,國民黨官方有關人士四齣覓址,最後確定以縣黨部禮堂加設有傾斜度的地板,將「勝利」拆下的材料,改制木長椅,開設新世界戲院(為1994年5月30日搬遷前的中共中山市委會址),1948年8月開業。座位約四百多,主營電影兼營曲藝演唱。四大平喉歌星之一的粵曲名藝人徐柳仙曾在該院演唱《再折長亭柳》。青年電影院歇業後,由該院接映彩色西片。同年年底,該院發生勞資糾紛,放映員臨場罷工,觀眾嘩然。數天後,勞資代表雙方簽約而後復業(有見報)。後因設備低檔且業務日漸衰微,半年後結束營業。
五是中華戲院,即現中山影劇院前身,址在孫文中路108——112號(舊門牌)。原址為「西盛」當鋪及後座(龍母廟街口西側)的古舊祠堂(淪陷時期曾用作偽刑偵刑審處)。戰後,南基路「南成」餅家老闆霍裕及其兄霍永光(港商),購買此舊房拆卸,興建該院。據霍裕說,興建該院時共用40萬港元,與當時煙墩山縣參議會會所同價。中華戲院於1948年落成開業,經理霍裕。主營粵劇,座位一千多,是木座椅,磚瓦結構,無樓座平房戲院。解放後,出租給孫姓並與之合作。1950年7月16日起易名聯營公司中華戲院,股東10名,孫鍔昭(沙邊泗門人)出任經理。流動資金12000元(折新幣),員工33人。至同年9月15日申請歇業。由工人生產自救,優惠稅收。聘請陳笑見領銜的廣州春風粵劇團等來院演出,中山民間粵劇藝人亦常在該院演出《唇亡齒寒》等時裝粵劇,並即席為抗美援朝募捐款項。後由縣委、縣總工會租借作會議之用,間中亦由工人俱樂部租出影機放映電影或上演粵劇;工人生活由工會安排。1959年擬建仁山會堂,上馬時,將該院拆改。仁山會堂奉令下馬停建後,中華戲院改建為中山戲院,容枝任經理。行政上與紅旗、人民、文娛同屬石岐影劇院管理,主任宋庭君。新「中山」座位1340個,放映電影、演出戲劇、雜技、演唱曲藝等。該院為活板座椅,但迴音較差。1967年易名工農兵劇場。1982年春,更名為「中山影劇院」至今。
六月新新——大華——文娛——華僑戲院,現石岐金都城商場址。原為孫文西路大中堂巷李氏大中堂的前花園地(有水塘)。戰前由孫文西路中西葯局全東程大元買下,戰後填平籌建戲院出租。於1949年初落成開業,取名新新戲院,初時主營電影。觀眾經大中堂巷出入,正規木椅橫排28個座位,有小二樓,座位共約一千。1950年2月10日始換老闆,易名和聲公司大華戲院,經理孫漢權,工商登記流動資金10511元,固定資產登記寫1948年大中堂人士所建(實際是大中堂李植枝等人入股於程大元),經營至1952年11月11日申請歇業。由工人借用生產自救,工會亦有借場演出招待劇目,宣傳國家過渡時期總路線。
1953年冬,僑屬黃茵、方麗群和歸僑陳茂垣的女婿洪燦謙等人集資似用該院經營,申請登記期間,另有人以新華戲院之名申請籌備開業。後經石岐工商聯提供咨詢意見,政府批准黃茵籌組正式營業,名曰文娛劇場,經理黃茵,主營粵劇,同年12月7日開業,工商登記流動資金11950元,員工23人。門面改在院址悅來路100號之一。次年(1954年)9月15日變更登記,經理方麗群;李佩珍入股擔任副經理。流動資金改為13900元,營業執照為岐商字第0594號。方、李是影劇業務新手,開展業務不理想,後由石岐市政府文教科入資2萬元,改牆擴闊座位,拆掉正門兩邊商店,進一步改裝門面。調派幹部麥仕釗管理業務。並從模範、人民電影院抽調職工,協助該院開展經營業務。市政府從未收息分紅,稍有利潤,用於添置設備。1956年1月24日,改為全行業公私合營文娛劇場後,仍經營粵劇,原公方代表麥仕釗調文化館。李國新出任公方經理。自從座位增至1340個後,利潤也多了。60年代初,國家開設華僑特種商品供應公司期間,石岐鎮人民委員會指示文娛劇場改名華僑大戲院,以配合華僑新村(已擇地,無上馬)、華僑紙廠(即中山造低廠)、華僑大廈等用名。該院易名後,經理黃嫻。60年代中期,因危房,曾一度向工人文化宮租場經營,後並入工農兵劇場。
七是石岐工人文化宮影劇院:1953年12月文娛劇開業後,石岐市工會聯合會(主席鄭吉,宣傳工作負責人翁桂揚)即籌建石岐工人文化宮,內設影劇場,1955年春節開幕。不久,解放軍的南方雜技團和赴港歸途的中國民間藝術團曾在該宮演出。幾個京劇團和廣東粵劇院一、二團,廣州市團,曲藝團也經常在此宮演出,還放映電影。60年代前期,曾在球場增設分場,每晚放映電影兩場。工人文化宮是事業單位,經常由工會文工團演出,工會會員憑招待票免費進場。影劇院經費由文化宮統籌。80年代中期起,採取承包責任制經營。1990年影劇場掉改建,成為有空調的新型影劇院。
八是孫中山紀念堂劇場。該堂整座雄偉建築物於1983年落成,由原中山商會會員、香港新鴻基地產集團財東郭得勝捐資一千萬港元建成。紀念堂內的劇場除用作會議會場之外,經常舉辦大型演唱會和有名的劇團演出。場內設座位1484個,有現代化設備,如活動板沙發椅,活動舞台、樂池,中央系統空調、高級音響等。1984年香港藝員葉振棠和1985年春節香港藝員顏國梁等人曾在此舉行演唱會,1990年秋粵劇老藝員羅家寶也在此演出,票價昂貴,亦受到廣大觀眾熱烈歡迎。
(二)電影院
我邑首間電影院——「天外天影畫部」,原址開辦在龍母廟街口民房前廳(現中山影劇院東側後座)。民國8年(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興起後,由濠頭鄉人鄭彥聞(廣東省參議員,《中山仁言報》總理及主編)斥資開設該部,內分樓上「雅座」和地下普通座,兩種座位共30多個。1927年,該部遷往孫文中路(今石化公司商場址),裝修成正規電影院,但座位也只有50位。先後放映過中外影片《兒女英雄》、《洪荒仙女》、《李飛飛》、米老鼠和唐老鴨卡通片、差利卓別林滑稽系列片等。經營達十三載,約於1931年歇業。原因:三十年代前期,聲片逐步代替默片,甚至有少量彩色西片出現,觀眾日多,中山境內電影院相繼開業,經營場所格調以及影片要求愈來愈高。放映默片且僅有半百座位的「天外天」已不適應時代要求。也因東主鄭彥聞致力辦報,故結束其營業。
大觀影畫戲院是縣城第二間電影院,1925年開業,址在照壁街祠堂內(今葯品公司職工宿舍)。場內設4人長木椅多張,約共100多個編號座位。單一放映默片。先後上映過《悔不當初》、《古井重波》、《孽海潮》和卡通片等。後因地處偏隅及經營不善,時僅一載,業務萎縮而歇業。
中山電影院是石岐第三間電影院(人民電影院的前身)。原址在西城門外的李氏族祠。民國7年(1918年)由祠堂值理先闢建游戲娛樂場,有時兼營演出粵劇。民國18年(1929年)秋,增設電影以同「天外天」影院爭生意。此時,該院邊營業邊改建,改建後院內分大堂、二樓、三樓。大堂和二樓設置正規木椅,二樓前欄伸至大堂第五六行之間,三樓是以級代座的扇形散位。全院座位約1200個。先後放映過《魯智深夜救林沖》、《上海花》、《奮斗婚姻》、《俠女奇緣》、《舊西遊記》、《風流督軍》等。1933年開始放映聲片。企業名稱由中山改為中山大戲院。1935年秋,在同「模範」兩棲式競爭中,中山大戲院改為合利公司娛樂茶室,上演粵劇兼售茶點,茶水免費,糕點計價,服務到觀眾席前,還有花生、瓜子、香煙、火柴叫賣。但時過三個月後,「合利」結束,恢復中山名稱,繼續放映電影。1936年起又兼演粵劇。至淪陷期間,處於半停業狀態。戰後1946年重新裝修。前時,先後十二次易名為中山新戲院、中山影畫院、娛樂茶室、中山有聲電影院、中山劇場、中山正風劇場等。
1946年秋,石岐馬龍舟巷鄭三各的富家子弟、具參議員鄭少新,向當時業主孫恩榮租賃該院並投資裝修。期間先在集賢坊祠堂內臨時放映電影,1947年春節正式開張。後易業主李錫。1948年資方更迭,由石岐昌興金鋪老闆余林、合元興金鋪少東李桂源、廣州片商劉渭如,總經理李桂源;余林、余倫、余錦兄弟主管業務。及後,余、李四人退出。曾在國民黨中宣部電影廠任職的周秀文(神涌人)與何玉麟、劉子超等接手經營。開業後,改名為石岐中山戲院,接受大陸影業公司管理排片。何玉麟原以永寧坊的房屋交出抵押,典入黃金及賣金入資,出任司理(年後由周秀文繼任),員工33人。解放前夕,放映過蘇聯體育紀錄片。中山解放初期,解放軍民工團曾在此演出歌劇《白毛女》。起初,上映《人民的勝利》等紀錄片,甚賣座;觀眾每見毛澤東主席影像時,均掌聲雷動。由於當時國產片極少,舊片待審,而上映蘇聯政治紀錄片又不甚賣座,不久停業。何玉麟與周秀文放棄經營,到工商聯參加工作。1951年春,石岐鎮人民政府籌備處主任盧克誠批准該院24名工人生產自救。總工會亦借給466元現金支持,成立了「中山縣石岐鎮中山戲院工人臨時管理委員人」,主任委員梁傑如。1953年轉為地方國營,易名人民電影院,伍振文、黎沾等人先後任經理。1990年下半年起停業改建。
青年電影院。抗日勝利後,國民黨縣黨部和政府,積極籌組影劇院同民營影劇院競爭,於是籌辦青年電影院(現中醫院門診部址,該址原是大書院,清末改為愛惠醫院,淪陷時改為難民救濟院),1946年元月開業,官方委派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山分團幹事林建成出任經理。全院長木椅可容納600人。該院銀幕在中間,前後可觀看,並經常放映港澳首輪上映過的彩色西片,每天3場,基本滿座。1946年2月上映美國彩色故事片《出水芙蓉》時,一連五天,場場超滿,警方不幹涉,售票近萬張。經營3年賺了不少錢,但不改善設備,而於1949年初歇業。50年代,該址曾用於土改教育展覽、職工輪訓班、中山縣工人俱樂部免費電影場等。1957年改為中醫院。
附帶說明,1962年以前,凡購買戲票、電影票,均奉送「戲橋」一張,內容有劇情和編導姓名及劇中人飾演者。
(三)各鎮區影劇院
歷史上,區鎮影劇院主要有:
小欖影劇院。址在小欖鎮蓮塘大街3號,原是一間歷史悠久的大茶樓,民國(1935年)發展成茶肆兼演粵劇,兩棲式娛樂場所,改稱同樂大舞台。戰後,毀於火災。1946年重建,改營粵劇兼電影,易名同樂戲院。1947年6月易手,改名「興發電影院」,亦兼營上演粵劇。以後多次轉手和易名為國泰、大光明、昇平、大昇平戲院。1951年10月改稱小欖大戲院。1956年轉為國營,稱小欖影劇院,座位有1319個,聲光座位較好,以後一直正常經營,以放映電影為主,兼演粵劇。
小欖嶺南戲院。原在小欖新市即今小欖工人文化宮址。1949年7月開業時,設備簡陋,僅是磚牆頂杉皮,座位約一千,兼映電影較少,粵劇名班在該院上演比較多。老闆原是姓何的大耕家。後因設備差,業務不振,1950年(一說1951年)農村八字運動期間歇業。拆卸三兩年,地皮用於興建小欖工人文化宮。
黃圃戲院。中山解放前,黃圃鎮(原稱九區)無影劇院。演戲時由各圍口農民籌款雇請「紅船」(載送粵劇演員及道具的船隻)。演戲後演員回船休息。這類紅船,多在穗解纜或回岸,組(散)班均需到八和會館登記、報到,劇團糾紛爭執,亦由八和會館出面調解。解放後,原黃圃商團團長的兒子梁茂鴻(麗華百貨店全東)集資興建黃圃戲院於昇平路。磚瓦平房,座位約一千。1950年7月開張,單一經營粵劇,梁茂鴻出任經理。1953年因該院上蓋有倒塌危險。梁等經股東會議自願捐送給區府。由區政府派幹部梁俊幫為經理,將該院修葺經營。其時,「蘇片」、「國片」源源分配到中山放映。土改結束後,農民生活改善,經常到墟鎮看電影。黃圃戲院無影機,便與大崗戲院(現劃番禺市)合買一對影機,兩院輪映影片,亦上演粵劇,業務收入各佔一半。但黃圃影劇院不合建築安全標准,1973年被上級發現,令其拆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影劇復甦,黃圃公社借出會堂臨時放映電影並著手籌建黃圃鎮影劇院,於1983年新院開業,至今已歷時11載。
大崗戲院,歷史悠久。規模較大,已劃歸番禺,屬廣州郊縣。從略。
三鄉鎮娛樂戲院(現三鄉影劇院址)30年代岐關公路通車後,由於三鄉鎮是中間站,行商多在此上落或駐足買賣,市道日旺。鄭某等人利用烏石敦睦善社樓下闢建市場,樓上開設娛樂場,經營轉盤、飛標、小魔幻、擲骰等文娛和賭博,晚上上演粵劇。1938年廣州戰事吃緊,三鄉過客更多,娛樂場老闆遂購入舊機,開始放映聲、默電影,但以默片為多。1940年淪陷後,該場又改營賭博及茶樓。所以民謂:烏石戲院烏煙瘴氣。戰後,娛樂場恢復大班頭粵劇演出兼放映黑白、彩色電影。1946年,該場被台風毀了一角。1947年,由三鄉商人郭捷良、容瓞祥等人合資修復,座位共有1012個,經營至1956年轉為國營。1959年易名三鄉影劇院,一直正常經營。近年間,入場觀眾零落,比不上鐳射投影場。
沙溪「國際戲院」,位於現沙溪鎮墟市沙溪影劇院址。抗日戰爭勝利後,由沙溪人鄭柏生等人集資興建,座位949個,1946年12月開業,初時單一經營粵劇。粵劇名伶呂玉郎等大班頭也曾在該院上演。1948年起兼電影,影片多是本縣二輪片,因沙溪村連村,僑屬居民多,觀看電影甚眾。惜者,該院建築格調沉沉,外牆灰黑,入場、售票、宣傳欄擠於鐵閘斗室之內,沒有裝飾美感,加上瓜菜熟食小販擠在門前,陪襯不上較好的市容。1956年轉為地方國營沙溪影劇院後,主營電影,正常營業至今。
(四)其他演劇曲藝場所
中山人喜愛曲藝戲劇,遠在清代,各鄉村凡賀神誕,起碼有木偶戲演出。辛亥革命後,縣城石岐商人千方百計經營戲劇。民初至20年代後期,匯豐公司(現孫西郵政營業所址)在天台演出露天粵劇,有時還兼營茶座。戰前,高升、敘賢(今鑽石商場址)茶座亦兼營上演粵劇多年。戰後,溫添記、張添記、大中堂花園茶室等等,均兼營演唱曲藝,粵曲名演員李少芳、辛賜卿、何麗芳、賴天涯都曾受聘到這些茶室演唱。中山籍的民族音樂家呂文成(1898——1981年)亦於抗戰時期到過高升演出。1947年及1951年先後與長女呂紅到石岐淇園、月園茶廳演奏《鳥投林》、《齊破陣》、《凱旋》等名曲,由邑城「白虹樂社」拍和。呂氏還先後在小欖、大涌、港口、三鄉等地影劇院或茶樓演奏自己創作的廣東音樂《平湖秋月》、《蕉石鳴琴》、《漁歌唱晚》、《銀河會》、《岐山鳳》、《步步高》等優秀名曲,流傳至今。呂文成曾先後為唱片公司演奏錄制270多張唱碟,但回到家鄉演奏,毫無半點名伶架子。
歷史上,石岐悅來北路的瓊芳餅家(現悅華百貨商場址)樓上是茶樓,也曾兼營粵劇至1955年12月。教師隊伍中的粵劇愛好者,亦於1949年聚集石岐民生北路58號(1982——1991年工商聯會址)和縣參議會會堂(煙墩山技校址,已拆)演出古裝粵劇《紅樓夢》等,他們的乙反調,無功底,售票平平。其時,民族西路盧隆記專業經營出租戲服道具,方便臨時埋班的粵劇團租用演出。
(五)中山市影劇業的變化和發展
近十多年來,在改革開放方針指引下,中山市影劇院有了更大發展。一是影劇院愈建愈多,解放前影劇院空白的鎮墟鄉村,50——60年代陸續建了一批會堂劇院,如沙田茅棚區的橫欄公社六沙大隊,也建起頗具規模的會堂(劇院)。近十多年來,各鎮區改建新建了許多格調較高的正規影劇院,如1989年港口、古鎮、坦洲、浪網、民眾等鎮均建起新的影劇院,1990年11月14日開幕的南頭影劇院,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室內有二樓,座位1300多個;外型雄偉,候場廳十分寬敞,並附設停車場。同時,邑內不少私人集資或獨資興建小型影劇院,如1988年建成開張營業的東升鎮歡樂城影劇院,座位900個,由該院經理黃樹照獨資興建。三角鎮的沙欄影劇院,座位800個,裝備先進的「松花江」牌放映機,也是由該院經理黃鐵獨資私營。二是各種新型電影在我邑面世,在50——60年代逐步發展投入營業的寬銀幕、立體電影、遮幅式立體聲電影的基礎上,近年來又發展有鐳射電影、小銀幕投射電影、錄像帶放映室等,星羅棋布地遍及城鎮和農村,如1989年開業的石岐湖濱路仙湖立體聲電影院,座位500個,環境舒適。市青少年宮的鐳射電影院,座位200個;華柏路奧斯卡娛樂城迷你型電影院,悅來路金都城影視中心等,均設備先進,並有空調冷氣裝置,吸引許多電影觀眾。至於城鄉各單位附設的錄像帶放映室,每間座位有40——100個的,更是數不勝數矣!
截至1990年末止,我市的正規影劇院已達40多間,座位達4萬個,為豐富群眾的文化娛樂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展望將來,中山影劇業必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
補筆:戲劇與電影是兩大類。昔時木偶戲,解放前已逐步不演了。80年代開始,粵劇觀眾日少。50年代,石岐上演粵劇,天天兩場,甚至兩院四場,甚賣座。時至今天,石岐偶爾上演粵劇三兩晚,除零零落落老年觀眾外,青年甚少。昔日哼哼粵曲,處處可聞;而今天,卻是新潮時代曲。因此,中山影劇院的經營方向應有所考慮。

⑽ 南寧一電影院進行消防火災演練,這種現實演練有什麼意義

在電影院裡面是很容易會發生火災的,而且電影院裡面有那麼多的人來觀看電影,一旦發生火災他們很難去看見,就可能會圍在其中。南寧有一家電影院,為了能夠讓大家實際地感受到發生火災的情況,於是就進行火災演練,能夠提高他人的處理能力,而且這種實戰的演練對於那些消防員來說也是有幫助的。

模擬訓練當時展現的是如果當時電影院發生火災的話,相關的人員該怎麼處理?所以設置的情景是電路短路發生火災,那些人員全部都被困,而消防人員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舉動,對其他的人員去進行救援。在裡面被困的人員也應該捂住口鼻去進行自救,消防人員在趕到現場之後立即對人員進行消散,而且拿出相應的一些設施來進行演練。

消防人員如果在當時的時候就產生了一些不好的想法,那麼是很容易會造成一個人的死亡的。有了這樣的演練之後,那些消防人員就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就能夠聽相關部門的指揮,而且有很大的滅火能力。這次演練的意義重大,對於那些參與的人員都有著重大的教育意義。在平時我們所看到的那些知識都基本上都是在書本上的,如今能夠實際的演練確實能夠幫助到他們。

與紅旗電影院火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姜子牙電影圖片蘇妲己 瀏覽:646
少兒英文原版電影排名 瀏覽:763
動畫電影大全觀看 瀏覽:145
講女兒去泰國玩被綁架的電影 瀏覽:312
二戰碟片大全電影 瀏覽:774
阿凡達英語版電影 瀏覽:431
電影里有深度的英文短句 瀏覽:824
朋友2電影結局什麼意思 瀏覽:119
水車大電影 瀏覽:539
凱莉布魯克在線電影大全 瀏覽:727
電影下線英文怎麼表達 瀏覽:862
小孩電影吻戲圖片 瀏覽:282
所有可以安裝電視的電影播放器名字6 瀏覽:948
全英語的電影名字大全 瀏覽:267
有什麼龍電影下載網站 瀏覽:977
擎天柱g1電影圖片 瀏覽:922
父親變喪屍是什麼電影 瀏覽:295
一部講大學愛情的電影 瀏覽:295
法國電影狗與小孩的故事 瀏覽:869
無錫薈聚電影院 瀏覽: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