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香港60、70年代,多少錢一張電影票
60年代的我記不了多少,只記得1971年的票價:
樓座(俗稱[超等])$3.50
特等$3.00(只有少部份電影院設有)
後座$2.40
中座$1.80
前座$1.50(亦有$1.20,視不同區份、時間而定)。
㈡ 82版《少林寺》票房1.6億與《戰狼2》票房56億,哪個更牛一些
不同的年齡,時代不同了,人員素質也不一樣,只能說沒有辦法比較。我的觀點是每個都有自己的優點!少林寺第82版也是當時最熱門的電影!《狼俠2》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熱門的電影!
再看看《戰狼2》,票房56億,因為如今各地電影價都不一樣,按照平均一人35元計算,就有1.6億人次觀看,平均下來,就是0.115個人看過《戰狼2》,如此下來,《少林寺》比《戰狼2》厲害的不止是一點點,而且,我覺得,《戰狼2》有點投機取巧的感覺,如果沒有當時中印關系緊張大背景,票房絕對不會那麼高,播放的時機非常好,激發了大家的愛國熱情,所以才有那麼多人去看。
㈢ 八九十年代的電影票一般都多少錢一張,幾毛錢嗎還是幾元的,哪位知道的介紹下,都忘記過去的事了
80年代最便宜5分錢,後來1毛;90年代就一路上漲了,泰坦尼克、拯救大兵的時候最高也到了80塊了。
㈣ 求80,90年代的一些物價
1、80,90年代城市職工的平均收入約是40元人民幣一個月
2、80,90年代它分配住房給職工,房租在一個月10元以下,
3、80,90年代小學學費是一年10元以下,
4、80,90年代醫院的掛號費是0.3元左右,
5、1980年代電影票是約0.2元,
6、80,90年代水費是約2分錢一噸,
7、80,90年代大米0.18元一斤,
8、80,90年代大豆0.17元,
9、80,90年代玉米0.09元,
10、80,90年代西紅柿0.05元,
80,90年代物價:土豆0.05元、豬肉0.93元、豆油0.8元、自行車150元、手錶100元、收音機100元、棉布0.35元、膠鞋3元、電費0.07元、水費0.10元、郵票0.08元、理發0.20元、散裝白酒1元、彩電1800元(80年代)、手機10000元(90年代初)。
80,90年代,人們的收入差別不大。
㈤ 92年丹東電影票多少錢
摘要 根據查詢,現在一些老的電影票不值錢大概五六十塊錢好多張
㈥ 為什麼現在電影院消費那麼貴
場地成本上漲,人力成本上升,設備維修和置舊費用,物價上漲,加上平時的觀影淡季影院入不敷出,旺季的時候就會隨著電影的市場需求成倍上漲票價
打開購票APP,你或許會發現,一部電影的票價已經最低30元起步,而繁華地段影院的票價則一般高達60、70元,甚至百元以上。對於不少年輕人來說,約朋友看一次電影可能比聚一次餐還貴了。
而與我們相鄰的印度,電影票價格普遍約合人民幣5、6元。首都新德里最豪華的電影院看一次電影大概16元人民幣,加上印度高分電影頻出,難怪有網友驚呼:「印度是影迷的天堂」。
可能很多年輕人並不知道,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電影票價才2角左右,如此低廉的票價也曾經令外國影迷羨慕不已。而如今,四十年過去了,票價翻了不止百倍,占人們收入比重也越來越大(據統計,過去一張電影票價占人均收入0.67%,如今已經上升到2%)。
那麼電影票為什麼越來越貴?我們梳理了中國電影票價變化的歷史,期望能找出票價變貴的原因。
二十世紀50年代~80年代:低票價政策
在民國時期,電影並不是一個親民的娛樂活動。當時一流影院的票價大概分為4角、6角、1元等三個級別,普通影院的票價一般在2角左右。要知道,那時候一元錢就能買20斤麵粉,所以普通人一般看不起電影。在這個時期,電影票還是相對昂貴的。
新中國建立之後,我們各項管理政策都向隔壁蘇聯大哥學習,電影票價的制定機制當然也不例外。當時蘇聯為讓盡可能多的群眾走進影院,接受國家意識形態宣傳,採用低票價政策。所以,當時中國電影也是由政府統一定價,票價甚至低至幾分錢。在這個時期,電影迅速成為真正大眾的娛樂藝術品。
所以,想不降價又能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電影本身的質量是首當其沖的要素。在此基礎上,採取更加靈活的定價機制,制定多層次的票價體系,才能讓每個觀眾都能買得起電影票,才能讓電影真正成為他/她娛樂生活中的一項重要選擇。
公眾號:狸貓電影惠,一隻貓為你推薦最新電影資訊解讀和電影票優惠資訊
㈦ 80年代90年代和現在的物價對比
現在1萬5 食:一桌菜2元 同樣現在80 中華2元 現在40 五糧液5元 現在500的辦法,每個職工每月發補貼10元。 1990年,每500克豬肉零售價為2.60元、
㈧ 60年代的電影票是5分錢一張,2017年20元一張
設原來整體收入為1,則現在收入為 1+1/5=6/5,由於觀眾增加了一倍,
故電影票降價後票價為 6/5/2=3/5,所以現在票價為20*(3/5)= 12元
故電影票降價了20-1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