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尉氏縣丁氏精神安康醫院 是尉氏縣唯一一家治療精神病,抑鬱症,焦慮症,神經官能症,失眠多
你好,丁醫生我是你的一個治療或者,我胡明莉,我是胡生才的女兒,你的電話號碼是多少,我的葯快沒有了
2. 開封尉氏縣銀星口腔醫院實習生有沒有房子住
有。楚星口腔醫院連鎖齒科集團是江漢平原最大的專業齒科連鎖機構,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自1992年在公安開設第一間專業口腔門診部以來,服務超過300萬的湘鄂市民,其醫院實習生是有房子住的,因醫院包吃包住。
3. 尉氏縣景點
洧川城隍廟、阮籍嘯台、興國寺塔、劉青霞故居、洧川南門等。
1、洧川城隍廟:位於洧川鎮城中心路北,在明嘉靖和清順治年間又曾多次重修。廟內原有大殿五間,拜殿五間,東西廊房各二十五間,戲樓一座,寢殿六間,大門三間,大門外有明弘治年間石獅一對,整個城隍廟佔地約15畝,解放前為洧川縣舊0所在地,已將原東西廊房改建為東西排房。
2、阮籍嘯台:遺址現在尉氏縣小東門南城牆上,東鄰城壕,西瀕湖水,南北皆為幹部家屬住宅。相傳,阮籍常在此段城牆上吟詩謳歌,後人為了仰慕先賢,在此築台(據考證此台應築於春秋戰國時期)以表愛慕。阮籍是三國時魏著名詩人,阮瑀子,曾為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生於魏晉之時,感時傷亂,又懼被禍,遂縱酒談玄,與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交遊甚密,被稱為「竹林七賢」。
3、興國寺塔:歷史年代久遠。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1963年,古塔被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劉青霞故居:是為紀念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劉青霞女士而保留。故居原為尉氏縣大地主「劉半縣」庄園的一部分,位於尉氏縣城正中央,跨東西兩條大街是有名的「師古堂」大院。
5、洧川南門:尉氏縣西南五十里之洧川鎮,金稱宋樓鎮,興定二年(公元1218年)置縣,建國後(1965年)並入尉氏。洧川鎮歷史悠久,古風猶存,古跡可尋。
4. 扶溝那裡有電影院
縣高中那有一個,
5. 河南的尉氏縣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漸漸淡出大眾的視野
在河南開封有一個小縣城,它是以一個姓氏命名的縣城,交通不是很便利,經濟也不是很發達。總面積有1307平方公里,人口將近100萬,是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這就是一個不為太多人所熟知的尉氏縣。
尉氏縣,一個漸漸淡出人民視野的古縣城,有很多很多的人文故事和歷史古跡值得我們去探尋,相信未來的尉氏縣會越來越好,再次回到大眾的目光之中。
6. 尉氏有什麼特產
尉氏青豆面:尉氏青豆,又稱尉青豆,簡稱尉青。種植歷史悠久,弛名中外,是久負盛名的農民族特產、土特產品。尉氏青豆特點是:質堅籽重,大小均勻,色澤青綠,碧如翡翠,胚部外圍有黑圈,中間有雪白一點。尉氏青豆面有光澤,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營養萬分,蛋白質高達43%以上,屬各種豆類之首。它的用途廣,可作烹飪配料,並可用於製作豆腐、豆醬、豆芽、腐竹。
尉氏雙黃咸鴨蛋:蛋白細嫩柔軟,蛋黃紅黃松沙,油露滴滴,風味別致。雙黃咸鴨蛋,松花蛋為尉氏著名的傳統特產,物美價廉,在當地頗受推崇,是走親訪友饋贈佳品。
賈魯河松花蛋、席蘇辣子雞、洧川牛肉、尉氏燴面、大李庄辣子兔、洧川羊肉燴豆腐、尉氏小魚湯、辣子雞、辣子鴨、辣子兔、辣子魚、辣子鴿、辣子牛、紅油雞頭、涼皮、酒糟湯園、面窩窩、老涼皮等
7. 洧川鎮的洧川鎮
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洧川鎮位於尉氏縣的西南邊陲,東連朱曲,西接崗李,北鄰大馬,南與長葛市隔雙洎河相望,鎮政府駐地洧川距縣城25公里。鎮境南北長6.7公里,東西寬12公里,總面積55.3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4.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39人,耕地面積62948畝,人均耕地1.36畝。
洧川鎮是千年歷史文化名鎮、省級城鎮建設重點鎮、河南中州名鎮,河南省小城鎮建設先進集體,河南省鄉鎮發展百強鎮,開封市十八強鄉鎮(排名第三),河南省科技示範鄉鎮,河南十一五建設成就十佳名鎮等榮譽。 洧川,因處於洧水下游一片平川地帶而得名。
戰國時分屬鄭、韓、魏三國。
隋唐置洧州,唐貞觀元年州廢,宋因唐舊制。
金置宋樓鎮,設惠民倉於此。興定二年(公元1218年)以宋樓鎮置洧川縣。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因河患北遷十里於今址。景太二年(公元1451年)修土城,周長九里四十步。
清沿明制。康熙十年洧川轄區由原來的四坊二十四保均並為八保,以後額定為編沿襲之,故過去洧川有八保小洧川之稱。
民國時期洧川縣轄六區,洧川稱城廂鎮。
建國初期洧川仍設縣。1954年6月21日政務院批准,撤銷洧川縣,並入長葛縣,洧川稱區屬長葛縣。1965年原洧川縣部分地區又劃歸尉氏縣,洧川公社劃歸尉氏,1983年改人民公社稱鄉,1988年改鄉稱洧川鎮。 首先是按照「龍頭帶動、集團推進、股份突破、規模發展」的指導思想,重點抓骨幹,立好台柱子,培育好「龍頭」。圍繞五大區域八大行業,相繼建成了「四開兩個集團」,組建了以開封拖拉機製造廠、開封宇通機械公司為軸心的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以「四開兩個集團」為紐帶,以骨幹企業為龍頭,集團帶企業、企業帶農戶、公司加農戶的新格局,推進了鄉鎮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今年1—7月,全鎮鄉鎮企業完成產值3.97億元,利稅達3332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6%、22%。
其次是加強對個體私營經濟的領導。鎮里成立了私營經濟工作領導組,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經濟工作的副職具體抓,10多名幹部專門負責解決個體私營企業發展中的問題和困難。鎮黨委、政府每月召開一次工作例會,聽取個體私營企業主的匯報,千方百計為他們排憂解難。同時,他們還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簡化手續,提高全方位服務能力。南街村村民何建民從鎮黨委、政府提供的信息中,選辦了開封市中天預應力設備廠,鎮黨政主要領導同他一起多次前往立項,辦理生產許可證,使該廠順利投入了批量生產。
其三是按照中央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指示精神,以「三個有利於」為准繩,強化明星企業,帶動八大行業快速發展。通過一抓幹部群眾思想解放;二抓發展鄉鎮企業環境優化;三抓龍頭企業的整體提高;四抓招商引資為企業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從而使鄉鎮企業發展位居開封市之榜首。被列為「全國鄉鎮企業200強」、「全國鄉鎮企業100強」的開封拖拉機製造廠,去年產值達3.5億元,創利稅2500萬元, 上交稅金超200萬元。今年上半年,該廠生產四輪拖拉機4.1萬台,實現產值2.9億元,利稅超600萬元,在全國84家中小型拖拉機廠排序中由第七位上升到第五位;南街翻砂鑄造、丁庄、紙坊有色冶煉、灣李工業區的金屬加工等都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開封宇通機械公司自投產以來所生產的三輪、兩輪摩托車很快佔領國內市場,產品銷售情況良好,為該鎮鄉鎮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去年以來,全鎮共引進東西合作項目3個,新上項目12個,其中新上投資在1000萬元的企業4個,新上投資在50萬元以上的企業8個,引進縣外資金2200多萬元。
工業強鎮戰略成效顯著鎮黨委、政府認真落實上級支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積極引導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和管理模式,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全鎮形成了以有色金屬加工冶煉、農機配件加工生產、翻砂鑄造為主的三大支柱產業集群,走出了一條依託非公有制經濟強鎮富民的路子。全鎮民營企業數量發展到1654家,從業人員9480多人,16家企業成為全縣規模以上企業,上繳稅金超100萬元以上的企業8家,金屬冶煉加工行業成為中原地區有名的加工銷售集散地,主要產品有粗銅、銅帶、銅錠、鋁板、鋁箔、氧化鋅、鉬酸氨、鎳、鹼式碳酸鋅、鉬鐵合金、硅鐵合金等,產品廣泛用於化工生產、金屬材料、鋼鐵冶煉、電氣設備、食品醫葯等行業。機械配件產品有電氣開關、提升器、變速箱、剎車轂、預應力錨具、機殼等,其中提升器獲國家專利,預應力錨具獲ISO9000質量認證,產品暢銷全國機械製造廠家。 地處平原地帶,土地肥沃,是全縣糧食主產區。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等。鎮黨委、政府按照「發揮區域優勢,面向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發展高效農業」的思路,採取政策激勵、資金扶持、典型引路、科技指導等措施,積極推廣適宜農村發展模式的種、養、加項目。全鎮形成了灣里河、灣李兩個高效農業示範園區,種子基地1.3萬畝,訂單農業面積1.7萬畝,糧經比例達51:49。各種養殖專業村10個,英內養殖小區通過省「綠色無公害基地」認證,牛、羊肉類屠宰加工發展迅速, 農業結構穩步調整速,真空包裝五香牛肉市場供不應求。
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群眾,圍繞農副產品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發展勞務經濟,開展全民創業活動,以非農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麵粉加工、豆製品加工成為農村群眾的致富產業,老漿豆腐、鍋盔饃已打出洧川運往大都市,走進小超市。全鎮每年都有計劃地輸出近萬人外出務工,農村富餘勞動力得到合理轉移,農民群眾基本上達到了有活干、有錢掙的標准。 1978年政府投資28萬元建成能容納1700人的影劇院一座,購置了兩台大型放映機和大型投影設備。原鄉電影隊已改為電影管理站,下屬16個放映隊,年放映電影2500場次。縣文化局在洧川設置文化分館一個,設有圖書室、閱覽室、滑冰場等文體活動場所,藏書3000多冊。嗩吶、龍燈、高蹺、獅子等民間傳統節目在洧川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每逢節日匯集演出,文化生活非常活躍。
現今一年一度的南城門煙花會,加上了東街的盤鼓隊,西街的龍燈會,以及南街的舞獅會,吸引不少人前來觀看,城內城外人山人海,異常熱鬧。 3月18日,洧川書畫院掛牌儀式暨書畫展在河南博物院舉行。
洧川書畫院經省文化廳、民政廳正式批准成立,旨在挖掘、保護、研究、宣傳中原文化,弘揚民族書畫藝術。該書畫院以中州古文化名鎮尉氏縣洧川鎮而冠名,該鎮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曾經有一大批藝術家誕生於此。洧川書畫院以董豪為院長,特聘請王成喜、張海、陳天然、方照華、馬國強、宋華平、唐玉潤等書畫名家為本院的名譽院長、藝術顧問。
洧川鎮位於開封尉氏縣,歷史悠久,文化古跡眾多。為挖掘、保護、研究中原文化,弘揚民族書畫藝術,在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洧川書畫院正式成立。我國著名書畫家王成喜、張海、陳天然、龔柯等為書畫院名譽院長。在當天的展覽上,260餘幅書畫作品不但展示了書畫院書畫家們的精心之作,而且也展出了王成喜、張海、陳天然、方照華、宋華平等一批名家大作。現在洧川書畫院有60多位書畫家。劉煥章任院長兼秘書長。
8. 尉氏縣有幾個鄉鎮,鄉鎮的名字分別叫什麼謝謝!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尉氏縣有17個鄉鎮。其中8個鎮,9個鄉。他們的名字分別是:
8個鎮分別為:城關鎮、洧川鎮、朱曲鎮、蔡庄鎮、永興鎮、張市鎮、十八里鎮、水坡鎮;
9個鄉分別為:邢庄鄉、庄頭鄉、大營鄉、大馬鄉、崗李鄉、門樓任鄉、大橋鄉、南曹鄉、小陳鄉。
(8)尉氏都有什麼電影院擴展閱讀:
尉氏縣位於豫東平原,屬河南省開封市。東鄰通許、扶溝縣,南與鄢陵、長葛縣接壤,西與新鄭縣交界,北與開封縣、中牟縣相連。南北長40.77公里,東西寬43.76公里,總面積約1307.7平方公里,總人口81萬人(2000年),中共尉氏縣委、尉氏縣人民政府駐地:城關鎮。
尉氏縣地形呈西北高而東南低趨勢,西部7條崗系交錯,14條主脈南北起伏,最高點海拔133米(崗李鄉冉家村北);西南部為海拔70米左右的高台平地;東部為黃河淤積平原,平均海拔65米左右,最低點海拔59米(永興鄉李崗村北)。
尉氏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1℃。年平均無霜期215天,年平均降水量692.3毫米。年平均日照2481.9小時。該縣七十年代中期前水澇普遍,之後,漸呈乾旱趨勢。
9. 尉氏怎麼樣,尉氏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尉氏縣旅遊景點有:青雲禪寺、 阮籍嘯台、太平興國寺塔(又名東關塔)、紫銅鍾、劉青霞故居、洧川城隍廟等。
太平興國寺塔,又名東關塔,位於縣城東關太平興國寺內,建於宋初,歷代累遭兵燹寺廢而塔存。塔體為八層六棱重檐樓閣式磚塔,塔階作盤旋式,現地表以上通高三十米,直徑七米零六,塔內外均嵌有佛龕和圖案、假門、假窗等造型,腰檐互飾斗拱均仿木結構,外觀庄嚴淳厚,為尉氏縣重要古建築。
興國寺塔於二零零六年六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紫銅鍾,又名宋銅鍾,原掛縣城東關太平興國寺內,與太平興國寺塔同為該寺重要設施和組成部分。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歲次已亥十一月二十八日鑄,咸平三年四月十七日懸掛。銅鍾身高五尺五寸,圍一丈一尺,厚二寸五分,八齒。形式渾厚,工藝精良。
「劉青霞故居」是為紀念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劉青霞而保留。故居原為尉氏縣大地主「劉半縣」庄園的一部分,位於尉氏縣城正中央,跨東西兩條大街是有名的「師古堂」大院。劉青霞故居於二OO六年六月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