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9電影票房的排行榜是怎樣的
根據貓眼數據統計顯示,截止到2019年5月2日全年度票房(含服務費)總計243.20億元。
尤其是熊出沒毫無意外地擠進票房前十的行列,是典型的春節檔合家歡影片,孩子攜全家去電影院為動畫片貢獻票房力量,是熊出沒之類的影片獲得票房成功的主要因素。在沒有新的社交模式或者在現有春節過節模式沒有改變之前,這種票房現象還會持續很多年。
『貳』 春節檔票房80億創紀錄,各部劇的票房分別如何
根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2月18日0時,2021年春節檔電影實時總票房已突破80億元,遠超往年同檔期票房,總觀人數超1.6億,較2019年多了3000萬。累計場次超285.8萬,大批觀眾在春節期間回歸電影院,刷新了中國影史春節檔累計票房、人次新紀錄。
從目前豆瓣評分來看,《唐人街探案3》已經跌到了5.7分,是今年春節檔7部新片中排名墊底,其意外落後的主要原因還是口碑不盡人意。而《你好,李煥英》一路上漲,現已來到8.3分。
值得一提的是,《唐人街探案3》已經創下了中國影史懸疑片累計票房紀錄、單市場單片首日與單日全球最高票房紀錄、而隨著《你好,李煥英》的大熱,賈玲成為了中國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導演,也讓沈騰已成為中國影史票房第一的演員。
『叄』 電影票房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是按實際的售票價統計。
在好萊塢,有三種分賬模式可以選擇。第一種是和中國一樣的固定比例分賬。第二種是影院會支付一筆費用給製片方買斷影片,然後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歸影院所有。第三種,是好萊塢最流行的分賬模式,也就是階梯式分賬:在好萊塢製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製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這樣製片方就能盡快趁著影片的熱度收回成本。但隨著影片上映時間變長,製片商分到的票房會越來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國內電影公司採取階梯式分賬模式的出發點和好萊塢並不一樣,其實是為了「以收入換市場」,通過給影院更高比例的分成來換取排片,爭取更高的票房。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2016年1月1日通報,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440億元,比上年增長近一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國產電影保持主導地位。
票房(網路)
『肆』 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是怎樣的哪部電影最受歡迎
截止2021年2月26日,根據貓眼專業實時票房數據:
排名第一的是《你好,李煥英》,上映15天,票房累計44.97億元。
排名第二的是《唐人街探案3》,上映15天,票房累計41.98億元。
排名第三的是《刺殺小說家》,上映15天,累計票房8.18億元。
其後的是《熊出沒狂野大陸》、《人潮洶涌》、《新神榜:哪吒重生》
根據票房顯示,最受歡迎的電影應該是賈玲導演的《你好,李煥英》。
比如她搭建了一個編劇班子,編劇團隊對於小品的電影化改造,去除了小品的篇幅局限,
同時,增加的人物,以及角色之間交叉產生的故事,對過去時代與社會風貌的精準還原。
以父愛母愛為題材的電影,縱觀中外電影史也多是文藝佳作居多,票房大賺的商業大片幾乎沒有。
話又說回來,從賈玲的角度來講,能拍攝這樣一部作品去紀念自己的母親,已經算是莫大的成功了,這是普天下多少子女都想做的事情啊!
『伍』 2020電影總票房是多少
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突破200億元。
根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截至2020年12月31日10時,中國電影市場2020年度票房突破200億元。其中,票房成績排名前十的影片均為國產影片,總票房超過120億元,佔全年總票房的六成。在經過多年的成長和博弈之後,國產電影成為中國電影票房市場的絕對主力。
(5)電影院票房數據擴展閱讀:
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電影市場『風景獨好』,這說明我國政府堅持疫情防控、支持電影復甦的宏觀調控政策成效顯著,也證明人民群眾對院線電影的熱情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日益增強,更標志著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勢不可擋。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楊洪濤分析道。他同時補充說,疫情給電影行業帶來了「危」,但也從某種程度上提供了「機」。疫情之前,中國電影業正處於擠掉泡沫、熱錢退去後結構調整、產業重組的過渡期。而疫情期間,電影工作者利用生產「空窗期」潛心創作,探索媒體融合的新賽道,加速了這個過渡過程。
『陸』 2015.3全國電影院票房排行榜揭曉
你好
你要的文件如下
3月份中國電影票房數據新鮮出爐
根據1905電影票房大數據顯示:2015年3月,全國電影總票房斬獲28.71億,整體比上個月的41.03億下降了30%,其中國產影片票房報收11.72億。而2015年第一季度總票房為95.81億,比去年第一季度的67.42億同期環比上漲42.11%。
今年三月多部國內外大片扎堆上映,且都表現不俗。劉德華主演的影片《失孤》收獲了2.08億票房,《超能陸戰隊》領銜的多部外片票房也都過億。此外,春節檔影片《澳門風雲2》《天將雄師》和《狼圖騰》依然後勁十足,當月分別斬獲1.41億、3.14億和2.37億的高票房。
院線方面貢獻最大的當屬萬達院線,中影星美和中影南方院線緊隨其後。3月份省市觀影前三名也新鮮出爐,廣東以1131萬的觀影人次位居第一,觀影人次為481萬的北京獲得第二名,第三名則是觀影人次為466萬的上海。
請及時查收
如有疑問 請追問
滿意的話 望採納
謝謝
『柒』 影片票房是怎麼計算的
票房可以用觀影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而通常所講的票房,就是用門票收入來計算的。即,票房=票價X購買人數。
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有學生票:40元,共10人,標准票:80元,共10人,團體票:30元,共10人,會員票價:20元,一共10人,那麼,這一天該影院的總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7)電影院票房數據擴展閱讀
發展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2016年1月1日通報,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440億元,比上年增長近一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國產電影保持主導地位。
2021年2月17日,國家電影局最新統計顯示,春節期間,中國電影票房已突破75億元。2021年2月12日正月初一,全國電影票房超17億元,打破2019年同日創造的14.43億元的單日票房紀錄。
而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2月16日,春節假期五天總票房(含預售)突破70億元,遠超2019年春節檔七天總票房59億元的紀錄。
另一方面,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2021年2月12日正月初一,七部春節檔電影共吸引全國3400多萬人次走進電影院觀影,刷新了中國影史的單日觀影總人次紀錄。2021年2月份中國電影票房122.65億元,創造了全球單月市場票房紀錄。
『捌』 2021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總票房收入是多少
近日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電影市場洞察》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總票房收入達275.7億元,與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上半年比,票房成績已恢復88%。
而電影行業對「假期效應」的依賴正愈演愈烈。除了春節檔和五一檔創新高之外,其餘時間都顯得格外慘淡,1月、3月、4月分別創造了近7年以來的最低票房成績,6月票房更是只有2019年同期的一半。
廣義上的暑期檔指6-8月跨度長達三個月,而狹義的暑期檔則是7-8月兩個月。
根據統計,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群體,目前占據了觀影人群的1/3以上,可謂是目前中國院線電影受眾的中堅力量。也正因如此,從7月開始伴隨著學生群體的放假、更大規模的觀影人群的加入,市場才迎來真正的高潮,這也意味著暑期檔大幕的正式拉開。
暑期檔電影精彩紛呈:
根據貓眼數據統計,暑期檔電影中,期待值較高、「想看」數達到5萬以上的電影有11部,而具有爆款潛力,即「想看」數達到30萬以上的電影則已有有《中國醫生》、《盛夏未來》兩部。
根據疫情防控真實事件改編、由《中國機長》原班人馬出演的《中國醫生》被寄予厚望。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同為原班人馬打造,但《中國醫生》的豆瓣6.9分超過了《中國機長》的6.7分。
西南證券表示,電影行業正式邁入「內容為王」時代。總體來看,自2016年起,票房前5的作品貓眼與豆瓣評分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目前雖略低於2019年,但考慮到暑期檔、國慶檔作品上映,口碑整體上仍有上升的空間。
『玖』 電影票房是如何統計的
行業常用的票房收入計算公式為「票房=總座位數×場次×上座率×平均票價×天數」。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李茶的姑媽》,有學生票:40元,共10人,標准票:80元,共10人,團體票:30元,共10人,會員票價:20元,一共10人,那麼,這一天該影院的總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現在各大電影院都實行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因此,相對來說,電影票房對判斷某部電影的觀影人數,影片受歡迎程度還是有很大參考意義的。
電影票房的影響因素
1、影片題材及劇本。題材和劇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題材如《變3》、《哈7》及此前的《阿凡達》等影片,一向是票房大熱,除題材具有想像空間而吸引觀眾外,這類影片本身就需要大成本支撐,因此獲得票房佳績也不足為奇。另外,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題材影片,如《非誠勿擾》、《失戀33天》等,也成為「應景」主題,為影迷所期待。
2、主創團對主創團隊,隊如導演、主演、製片人、製作團隊等,無一不是吸引觀眾的重量級籌碼。例如國民大導張藝謀、馮小剛的力量甚至大過於影片題材,成為觀眾期待的焦點;演員的力量同樣如此——有些人光名字就是號召力,如楊冪的《孤島驚魂》一舉開創「粉絲電影」的先河,演員對票房的貢獻不容小視。製片人、製作團隊的名氣,同樣能為一部影片帶來「萬眾期待」的效果。
3、影片定位,影片定位是指片方對自己影片的市場預估。首先應該是目標人群定位,從影片的劇本設置、演員選擇、拍攝手法到後期製作風格、傳播途徑、傳播手段等等,都要迎合大部分的目標人群喜好,奠定穩定的票房基礎。其次要正確預估票房,有時片方過於自信,會影響影片上映後的側重點。尤其在做傳播工作之前,應該根據檔期、題材、排片等因素做好影片的定位和票房預估的溝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_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