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修改病句。 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種極壞的作風。
1、言行不一致是一種極壞的作風。
2、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種極壞的。
病句中主語是人,賓語是作風,「人是作風」屬於主賓不搭,去掉賓語「作風」或去掉主語「的人」。
(1)大家都在等電影票語義角色擴展閱讀
1、成分贅余
(1)主語多餘
例:老舍的寫作風格總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風雨同舟的。去掉「風格」 。
(2)謂語多餘
例:上次從你院借來的講義,正在進行列印,上課前可以發到學生手中。去掉「進行」 。
(3)賓語多餘
例:我國著名史學家司馬遷以畢生的精力完成了《史記》的編寫。去掉「的編寫」 。
例:今天,我到揚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覽了白塔、釣魚台和五亭橋等風景點。去掉「的地方」 。
(4)定語多餘
例: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是當前的教育的當務之急。去掉「當前」 。
例:父親逝世離現在已整整九年了。去掉「離現在」 。
(8)誤用「的」字
例: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價的下跌,後來慢慢地穩定了。去掉「的」,改為「物價下跌」 。
例:由於歷代動亂和氣候的潮濕,幾乎所有當時的繪畫遭到毀滅。加上「的」,改為「歷代的動亂」;去掉「的」,改為「氣候潮濕」。
2、語序不當
(1)定語位置不當
例:我國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把「棉花的生產」改為「生產的棉花」 。
例:這次展覽會展出了幾千年前剛出土的文物。將「幾千年前」調至「文物」前,並在「前」後加「的」 。
(2)狀語位置不當
例:老師在課堂上應該發揮學生的充分的作用。將「充分的」調至「發揮」前 。
例:我們順利地按照高老頭畫的那張簡圖找到了傳說中的那位神獵手。將「順利地」與「按照高老頭畫的那張簡圖」位置對調 。
例:李強把張卓不放在眼裡。把「不」調至「把張卓」前 。
(3)多項定語次序不當
例:第二天,世界各大報紙關於這起震驚國際體壇的事件都作了詳細報道。
關於這起震驚國際體壇的事件,世界各大報紙都作了詳細報道。
(4)虛詞位置不當
例:我們如果把自己國內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麼在國際上就很難有發言權了。「把」字句否定副詞應該放在「把」字前面 。把「不但」改為「不僅」 。
例:既然你來了,我也該走了。把「也」改為「就」。
例:多年來曾被計劃經濟思想束縛下的人們也覺悟起來。應該在「曾被……束縛的……」和「在……束縛下的……」兩種格式中選用一個。
例:我們向政府提意見是人民的責任。把「我們向政府提意見」和「向政府提意見是人民的責任」湊在一塊,應該刪去「我們」。
例:到帶嶺參觀火鋸廠和森林輕便鐵路是我這次旅行的歸途。「參觀」怎麼會是「歸途」?作者的意思是說「……是我預定在歸途中要做的事」。
例:校長、副校長和其他學校領導出席了這屆迎新會。是「其他學校」,還是「其他領導」,發生歧義。
5、不合邏輯
這里的「不合邏輯」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講不過去。
例:學習有態度和方法之分。「態度」和「方法」加起來不等於「學習」,所以這句話就是不合邏輯。
6、語意重復
在某個中心詞的前面或後面,添加一個與中心詞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語,常常會出現句中某個成分的多餘而導致語義的重復。
例:我們可不要白白虛度了此生。「虛度」即白白地度過。
7、前後矛盾
例: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倖免的一個。既然「倖免」,自然是沒有死,怎麼能說是「死難者中的一個」?應該為「多少人死難了,他是倖免的一個」。
9、否定不當
例:我想這應該是不必敘述的,沒有誰不會想像不出的。「沒有誰不會想像不出」等於說「誰都想像不出」,推測原意應是「誰也想像得出」。
⑵ 到底是"jue"角色,還是"jiao"角色
兩種讀法都可以。
一、(普通話):jué sè
詞義:
1、戲劇或電影、電視中,演員扮演的劇中人物。
2、比喻生活中某種類型的人物。
二、(國語,南方古語,台灣標准):jiǎo sè
詞義:
1、也稱「腳色」。戲劇、電影名詞,指劇中人物。
2、「社會角色」的簡稱。
科學的角色定義包含三種社會心理學要素:角色是一套社會行為模式;角色是由人的社會地位和身份所決定,而非自定的;角色是符合社會期望(社會規范、責任、義務等)的。因此,對於任何一種角色行為,只要符合上述三點特徵,都可以被認為是角色。角色即為"一定社會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為方式及其內在的態度和價值觀基礎"。
(2)大家都在等電影票語義角色擴展閱讀:
在20世紀30年代前,角色一直是戲劇舞台中的用語,是指演員在舞台上按照劇本的規定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但人們發現現實社會和戲劇舞台之間是有內在聯系的,即舞台上上演的戲劇是人類現實社會的縮影。
現在的角色,指的是是小說、戲劇、影視作品和ACGN作品中故事的第一主要角色以及相對於主角的配角(次要角色)、路人和反派等。在電影及相關獎項中,主人公則被分為男主角和女主角。
語義角色一般指謂詞所描述的事件或活動中的參與者角色,在句法與語義研究中,這種參與者角色被賦予了許多不同的名稱,如深層語義格、題元關系、參與者角色、語義角色、題元角色、論元角色等等。
⑶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靜》首預告,這部劇有何看點
喜劇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發布了預告片,從預告片就可以看得出來非常的爆笑,而我認為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就是馬麗和魏翔兩位演員,這兩位天才的喜劇演員能夠包攬所有觀眾的笑點。
三、而魏翔被大家稱作新一代的喜劇之星,更是塑造過許多經典的喜劇形象,這部電影圍繞著主人公魏翔進行敘述,他的夢想是當一回男主角,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被女主角馬麗說服之下,竟然無意之間闖進了一個騙局,但魏翔並不知道他已經被捲入到這個騙局當中,魏翔這個角色可以說是整部電影的靈魂所在,因為他在每個喜劇電影當中都有著極其出色的表現,這也是他第一次作為男主角和馬麗進行搭檔,用他的方法來詮釋一個不太冷靜的殺手,想必會給觀眾帶來許多的笑聲,希望這部電影能夠早點上映。
⑷ 請給出病句的六到七種類型,每個類型中舉出五個病句並進行修改
一、語序不當
1、定語位置不當。如:
(1)我國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
(定語與中心語位置顛倒,應該為:我國生產的棉花,長期不能自給。)
(2)廣大的農村青年表現出無比的走社會主義的熱情。
(定語「無比」錯放在狀語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應該將「無比」放至「熱情」之前。)
2、狀語位置不當。如:
(3)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應該發揮廣大知識充分的作用。
(狀語「充分」錯放在定語的位置,應該將之放在「發揮」之前。)
3、虛詞位置不當
<1>副詞「不」的位置不對。例如:
(4)我們如果把自己國內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麼在國際上就很難有發言權了。(「把」句字否定副詞應該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現在不趕快檢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鋤不好。(「不」應移至「趁」字前)
<2>關聯詞語位置不當
復句中兩個分句用同一主語時,關聯詞語應在主語後邊;主語不同時,關聯詞語應在主語前邊。如果顛倒,就屬位置不當。例如:
(6)不但他好好學習,而且帶幫助其他同學。(「他」應移至「不但」前)
二、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如:
(7)清晨,參加長跑的同學們在公路上飛快地馳騁著。(「同學們」不能用「馳騁」,可改為「跑」。)
(8)感情的洪流在翻滾,渾身的熱血在呼嘯。(「熱血」只能「沸騰」,不能「呼嘯」)
(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質,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品質」不能「浮現」,可改為「他那偉大的革命形象」。)
2、動賓搭配不當。如:
(10)這些文章到處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閃爍」的應該是「光芒」。)
(11)解放前,爸爸和哥哥兩人掙來的錢還不夠養活一家人的生活。(「養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2)上海科技開發中心聚集了一批熱心於科技開發服務、善於經營管理的專業化隊伍。(「聚集」的應該是「專業化人才」。)
3、主賓搭配不當。如:
(13)這最後一天的勞動是同學們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一天。(「勞動」是「一天」不當,刪去「勞動」即可。)
(14)政治穩定、團結的局面,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健全的先決條件。(「局面」是「條件」不妥,可刪去「的局面」。)
4、修飾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如:
(15)他在培育良種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應改為「很多」。)
(16)自己有雙聰明能乾的手,什麼都造出來。(「聰明能幹」應改為「靈巧」。)
(17)這次大會上,對工資問題交換了廣泛的意見。(應改為「廣泛地交換了」。)
5、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如:
(18)學習成績的提高,取決於學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績」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兩面性的。可改為:學習成績的提高,取決於學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學習成績能否提高,取決於學生自身是否努力。)
(19)藝人們過去一貫遭白眼,如今卻受到人們熱切的青睞,就在這白眼與青睞之間,他們體味著人間的溫暖。(「白眼」和「青睞」指兩面,但「溫暖」只對應一面。)
6、否定與肯定搭配不當。如:
(20)究竟要不要重視語文學習?是不是只學數理化就可以了呢?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問題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後面回答只照顧否定回答。)
(21)我想這應該是不必敘述的,沒有誰不會想像不出。(「沒有誰不會想像不出」意即「誰都想像不出」,與原句意思剛好相反。)
在檢查搭配是否得當時,特別要注意檢查並列短語,防止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例如:
(22)採取各種辦法培養和提高師資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師的水平。(「培養」與「水平」搭配不當)
三、成績殘缺或贅余
1、成分殘缺
<1>缺主語。如:
(23)從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卻說明了一個大問題。(「說明」的主語是什麼?介賓短語不能作主語,可刪去「從……中」。)
(24)關於電視片《北京人在紐約》的評論已很多了。(刪掉「關於」,使句子主語出現。)
<2>缺謂語。如:
(25)這些角色不同類型,距離相當大,如果沒有善於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這些角色不同類型」缺謂語,應該補上「屬於」就通順了。)
(26)最近又發動了全面的質量大檢查運動,要在這個運動中建立與加強技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個動詞的賓語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適的,應該在「建立」前補充上謂語「完成」才通順。)
<3>缺賓語。如:
(27)近兩年來,他們在全縣推廣了馬河大隊堅持科學種田。(「推廣」什麼?缺賓語「……的經驗」。)
(28)我們要盡一切力量使我們農業走上機械化、集體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適。)
2、贅余
成分贅余有主語、謂語、定語等,這里只各舉一例略作說明。
(29)我們二年級的同學,在上課的時候,一般地說,我們都能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主語多餘。)
(30)上次從你院借來的講義,正在進行列印,上課前可以發到學生手中。(謂語多餘)
(31)紀念「三•八」節的到來。(賓語後有多餘成分。)
(32)這句話的後面,包容了多麼豐富的「無聲」的潛台詞啊。(定語多餘)
(33)他同老農一起多次反復地進行小麥高產試驗。(狀語堆砌,任刪一個。)
(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認真得很。(補語多餘。)
四、結構混亂
1、句式雜糅。這是指有兩套或兩套以上的句子結構雜糅在一起,使語意不明確。例如:
(35)這辦法又衛生,又方便,深受群眾所喜愛。(或說「深受群眾喜愛」,或說「深為群眾所喜愛」)
(36)多年來曾被計劃經濟束縛下的人們也覺悟起來。(「曾被……束縛」與「在……束縛下」混用,任選一種即可。)
2、句中暗換主語。有時在復句中暗換分句的主語,使原有的主語不能和謂語搭配,也會造成結構的混亂。例如:
(37)老工人的一席話深深地觸動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前一分句的主語是「話」,後一分句的主語是「小邱的心」,屬暗中轉換,造成混亂。可改為「……觸動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層次不清。例如:
(38)新華社發現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勝利完成的消息後,廣大讀者非常重視,科學界人士也非常重視,強起了強烈的反應。(「引起強烈的反應」是一句抽象的話,應先說,然後再說具體的;對於科學成就,應先說「科學界人士」的反應,再說「廣大讀者」的反應)
4、標點不當造成混亂。例如:
(39)這部影片所以能夠成功都歸功於集體的力量,電影局藝術的領導,舞台劇原作者的協助,全體演員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從未經歷過的新經驗。(「集體的力量」後邊用逗號,讀者自然把後連接「領導」「協助」等等都當作「歸功於」的賓語,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後邊的用作「都是」的主語,「力量」之後必須用句號)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兩種情況:一是「費解」,一是「歧義」。「費解」就是一句話表達出來,但不能讓人讀明白其中講了什麼;「歧義」即一句話有兩種理解。不管「費解」還是「歧義」都是表達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現。下面舉例說明:
1、費解。例如:
(40)到帶嶺參觀火鋸廠和森林輕便鐵路是我這次旅行的歸途。(「參觀」怎麼會是「歸途」?作者意思是說「……是我預定在旅行歸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義。例如:
(41)廠長採納了兩個工人的合理化建議,這大大激發了全廠職工出謀獻策的積極性。(「兩個工人」還是「兩個建議」?理解產生歧義。)
(42)縣里通知說,讓趙鄉長本月15日前去匯報。(可以理解為「15日/前去匯報」)也可理解為「15日前/去匯報」)
(43)買蘋果的時候,小個兒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為「小個人的蘋果」和「小個兒的孩子」兩種意思。)
3、指代不明。例如:
(44)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後決定到離她家不遠的王二嬸家去,讓她陪她一同回家。(誰陪誰?大概是「二嬸陪她」。)
(45)宋老大跟齊三久別重逢,談得投機,他給他點上一支煙……(誰給誰點煙?無法猜出。)
六、不合邏輯
這里的「不合邏輯」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講不過去。常見的類型有:
1、自相矛盾。例如:
(46)他是眾多死難中的倖免的一個。(「死難者」與「倖免」矛盾。)
(47)凡是在科學和學問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觀物質條件十分艱難的情況下,經過頑強刻苦的努力下獲得成功的。(「凡是」與「不少」矛盾)
2、概念並列不當。互相並列的概念,應該是按同一標准劃分的。如果標准混亂,就會造成大小概念並列不同類別的概念並列的錯誤。例如:
(48)農場決心提高糧食、棉花和經濟作物的產量。(「棉花」屬「經濟作物」,二者不能並列。)
(49)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參觀券、月票、季票幾種。「參觀券」不屬「游戲券」,不能與「普通票」等並列。)
3、強拉因果。例如:
(50)因為他對學科有所偏重,所以對數理化他不感興趣。(後者是前者的具體表現,而不是結果。)
(51)因為他來自北方,思想根本上還是舊的一套。(前後沒有因果關系)
4、主客顛倒。例如:
(52)愛迪生這個名字,對我們青年學生是不陌生的。(應該是「學生對愛迪生這個名字」。)
(53)去年的學習情緒和今年比較起來大不相同。(比較一先一後兩件事,一般總是以後者為主體,所以應該說成:「我今年的學習情緒和去年……」)
5、否定不當。例如:
(54)誰也不能否認優異的學習成績不是靠勤奮學習得來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剛好相反。)
(55)當然,這出戲也宣揚了因果報應等封建思想,因此,誰能否認這出戲沒有消極影響呢?(反問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例如:
(56)下午,一陣雷雨過後,在西邊的天空中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彩虹出現的方向與太陽相對,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現在東邊。)
(57)只要好好學習,就能考上好大學。(「好好學習」不是「考上好大學」的充分條件。)
辨析病句能力的方法:
1、培養敏銳的語感
語感,即在長期閱讀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對語言的感知能力。辨別語病首先靠敏銳的語感,即通讀句子,感覺一下讀著是否拗口、別扭,是否合乎語言習慣,然後再從語法角度進行理性分析。這樣分析往往快捷准確。因此,平時要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多讀多背,多思考多寫作。
2、靈活運用語法知識分析語句
辨析語病要以語法知識的運用為基礎,而且這種運用目的在於解決問題,而不在於知識本身的是否系統,是否有深度。因此對語法知識的復習要學習其要點,掌握其實質,只根據高考的需要重點強化和深化,不必全面進行。復習的重點詳見前邊的「知能導引」。
3、運用具體解題技巧
(1)主幹枝葉梳理法
運用語法分析的手段,先將句子的附加成分即「枝葉」(定語、狀語、補語)去掉,抽出主幹,檢查主幹是否有毛病;若主幹沒問題,再檢查局部,看修飾語和中心詞之間、修飾語內部是否有毛病。
(2)造句類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時拿不準,這時可仿照原句結構再造一個日常常用的句子,經過比較後問題就清楚了。如:
這個經驗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視。
先壓縮化簡為「這值得他們的重視」。再仿照它的結構造句:「這值得他們的學習」。「這值得我們的模仿」。比較之下,很顯然多用了一個「的」字,刪去原句中「教師的重視」中的「的」字就通順無語病了。
(3)邏輯意義分析
有的語病從語法上不好找,就得從事理上進行分析,即運用邏輯意義分析法。
邏輯分析就要從概念、判斷、推理方面進行檢查,看語句表達是否得當,句間關系是否合適。如:
凡是有傑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艱苦環境中磨煉成才的。
這個句子用「凡是……都」言過其實,不符合生活事實,可改為「大多」,刪去「都」就可以了。
修改病句的原則是保持原意,多就少改。可根據病句類型進行增、刪、換、調,修改後的句子不僅要句子通順,而且力爭簡練。
4、注意多角度辨析
病句問題雖屬語法范疇,但又不局限於語法,還涉及詞彙、修辭、邏輯等知識,比如2000年第5題A項句式雜糅屬語法范疇,B項犯了種觀念和屬概念並列的毛病,屬邏輯范疇,D項犯了偷換主語的毛病
看完了 幫忙頂一下 謝謝啦
⑸ 《語義錯誤》製作方回應第二部,你看過第一部嗎
《語義錯誤》製作方回應第二部,小編看過第1部。因為這部劇非常的甜,吸引了無數粉絲關注。同時大家也被劇中的身高差所吸引,特別是兩個人之間的互動。在戲結束之後,他們也會在直播的時候cue到對方。
現在很多劇為了吸引更多觀眾的關注,會有售後,這樣就能夠讓觀眾一直追隨著主演的步伐,這兩位主演在現實生活中都是男團的成員。因為他們的年齡都比較小,所以未來發展一定會一片光明。這兩位主角非常的帥氣,大家希望他們在私下裡能夠成為非常好的朋友,這樣在拍攝的時候就不會尷尬。劇在播出期間上了幾次熱搜,如果沒有看過的話,相信也聽過這部劇的名字。
⑹ 求歷屆高考語文病句題
高中語文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提取碼:1234
簡介:高中語文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合集。
⑺ 修改病句練習題(要有答案)
(1)我國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
(定語與中心語位置顛倒,應該為:我國生產的棉花,長期不能自給。)
(2)廣大的農村青年表現出無比的走社會主義的熱情。
(定語「無比」錯放在狀語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應該將「無比」放至「熱情」之前。)
(3)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應該發揮廣大知識充分的作用。
(狀語「充分」錯放在定語的位置,應該將之放在「發揮」之前。)
(4)我們如果把自己國內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麼在國際上就很難有發言權了。(「把」句字否定副詞應該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現在不趕快檢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鋤不好。(「不」應移至「趁」字前)
(6)不但他好好學習,而且帶幫助其他同學。(「他」應移至「不但」前)
(7)清晨,參加長跑的同學們在公路上飛快地馳騁著。(「同學們」不能用「馳騁」,可改為「跑」。)
(8)感情的洪流在翻滾,渾身的熱血在呼嘯。(「熱血」只能「沸騰」,不能「呼嘯」)
(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質,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品質」不能「浮現」,可改為「他那偉大的革命形象」。)
(10)這些文章到處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閃爍」的應該是「光芒」。)
(11)解放前,爸爸和哥哥兩人掙來的錢還不夠養活一家人的生活。(「養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2)上海科技開發中心聚集了一批熱心於科技開發服務、善於經營管理的專業化隊伍。(「聚集」的應該是「專業化人才」。)
(13)這最後一天的勞動是同學們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一天。(「勞動」是「一天」不當,刪去「勞動」即可。)
(14)政治穩定、團結的局面,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健全的先決條件。(「局面」是「條件」不妥,可刪去「的局面」。)
(15)他在培育良種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應改為「很多」。)
(16)自己有雙聰明能乾的手,什麼都造出來。(「聰明能幹」應改為「靈巧」。)
(17)這次大會上,對工資問題交換了廣泛的意見。(應改為「廣泛地交換了」。)
(18)學習成績的提高,取決於學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績」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兩面性的。可改為:學習成績的提高,取決於學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學習成績能否提高,取決於學生自身是否努力。)
(19)藝人們過去一貫遭白眼,如今卻受到人們熱切的青睞,就在這白眼與青睞之間,他們體味著人間的溫暖。(「白眼」和「青睞」指兩面,但「溫暖」只對應一面。)
(20)究竟要不要重視語文學習?是不是只學數理化就可以了呢?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問題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後面回答只照顧否定回答。)
(21)我想這應該是不必敘述的,沒有誰不會想像不出。(「沒有誰不會想像不出」意即「誰都想像不出」,與原句意思剛好相反。)
(22)採取各種辦法培養和提高師資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師的水平。(「培養」與「水平」搭配不當)
(23)從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卻說明了一個大問題。(「說明」的主語是什麼?介賓短語不能作主語,可刪去「從……中」。)
(24)關於電視片《北京人在紐約》的評論已很多了。(刪掉「關於」,使句子主語出現。)
(25)這些角色不同類型,距離相當大,如果沒有善於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這些角色不同類型」缺謂語,應該補上「屬於」就通順了。)
(26)最近又發動了全面的質量大檢查運動,要在這個運動中建立與加強技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個動詞的賓語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適的,應該在「建立」前補充上謂語「完成」才通順。)
(27)近兩年來,他們在全縣推廣了馬河大隊堅持科學種田。(「推廣」什麼?缺賓語「……的經驗」。)
(28)我們要盡一切力量使我們農業走上機械化、集體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適。)
(29)我們二年級的同學,在上課的時候,一般地說,我們都能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主語多餘。)
(30)上次從你院借來的講義,正在進行列印,上課前可以發到學生手中。(謂語多餘)
(31)紀念「三•八」節的到來。(賓語後有多餘成分。)
(32)這句話的後面,包容了多麼豐富的「無聲」的潛台詞啊。(定語多餘)
(33)他同老農一起多次反復地進行小麥高產試驗。(狀語堆砌,任刪一個。)
(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認真得很。(補語多餘。)
(35)這辦法又衛生,又方便,深受群眾所喜愛。(或說「深受群眾喜愛」,或說「深為群眾所喜愛」)
(36)多年來曾被計劃經濟束縛下的人們也覺悟起來。(「曾被……束縛」與「在……束縛下」混用,任選一種即可。)
(37)老工人的一席話深深地觸動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前一分句的主語是「話」,後一分句的主語是「小邱的心」,屬暗中轉換,造成混亂。可改為「……觸動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8)新華社發現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勝利完成的消息後,廣大讀者非常重視,科學界人士也非常重視,強起了強烈的反應。(「引起強烈的反應」是一句抽象的話,應先說,然後再說具體的;對於科學成就,應先說「科學界人士」的反應,再說「廣大讀者」的反應)
(39)這部影片所以能夠成功都歸功於集體的力量,電影局藝術的領導,舞台劇原作者的協助,全體演員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從未經歷過的新經驗。(「集體的力量」後邊用逗號,讀者自然把後連接「領導」「協助」等等都當作「歸功於」的賓語,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後邊的用作「都是」的主語,「力量」之後必須用句號)
(40)到帶嶺參觀火鋸廠和森林輕便鐵路是我這次旅行的歸途。(「參觀」怎麼會是「歸途」?作者意思是說「……是我預定在旅行歸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41)廠長採納了兩個工人的合理化建議,這大大激發了全廠職工出謀獻策的積極性。(「兩個工人」還是「兩個建議」?理解產生歧義。)
(42)縣里通知說,讓趙鄉長本月15日前去匯報。(可以理解為「15日/前去匯報」)也可理解為「15日前/去匯報」)
(43)買蘋果的時候,小個兒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為「小個人的蘋果」和「小個兒的孩子」兩種意思。)
(44)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後決定到離她家不遠的王二嬸家去,讓她陪她一同回家。(誰陪誰?大概是「二嬸陪她」。)
(45)宋老大跟齊三久別重逢,談得投機,他給他點上一支煙……(誰給誰點煙?無法猜出。)
(46)他是眾多死難中的倖免的一個。(「死難者」與「倖免」矛盾。)
(47)凡是在科學和學問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觀物質條件十分艱難的情況下,經過頑強刻苦的努力下獲得成功的。(「凡是」與「不少」矛盾)
(48)農場決心提高糧食、棉花和經濟作物的產量。(「棉花」屬「經濟作物」,二者不能並列。)
(49)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參觀券、月票、季票幾種。「參觀券」不屬「游戲券」,不能與「普通票」等並列。)
(50)因為他對學科有所偏重,所以對數理化他不感興趣。(後者是前者的具體表現,而不是結果。)
(51)因為他來自北方,思想根本上還是舊的一套。(前後沒有因果關系)
(52)愛迪生這個名字,對我們青年學生是不陌生的。(應該是「學生對愛迪生這個名字」。)
(53)去年的學習情緒和今年比較起來大不相同。(比較一先一後兩件事,一般總是以後者為主體,所以應該說成:「我今年的學習情緒和去年……」)
(54)誰也不能否認優異的學習成績不是靠勤奮學習得來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剛好相反。)
(55)當然,這出戲也宣揚了因果報應等封建思想,因此,誰能否認這出戲沒有消極影響呢?(反問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56)下午,一陣雷雨過後,在西邊的天空中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彩虹出現的方向與太陽相對,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現在東邊。)
(57)只要好好學習,就能考上好大學。(「好好學習」不是「考上好大學」的充分條件。)
⑻ 朱自清作者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朱自華,後改為朱自清,號秋實,字佩弦。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海州(今連雲港市),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1898年11月生於江蘇東海。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5年應聘來清華執教。長期擔任清華中國文學系主任一職。1948年病逝於北京。
揚州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風物宜人,曾使多少詩人如李白、杜甫、蘇東坡、歐陽修等流連於此,尋幽探勝,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瑰麗詩章。揚州也是一個英雄的歷史城,在抵禦異族侵略的歷史上,曾譜寫下無數輝煌的篇章,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綺麗風光和濃郁的崇尚文化的風氣,於無形中陶冶著少年朱自清的性情,養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嚮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揚州美麗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潤他的心靈,哺育他的感情,豐富他的想像力,使他的情懷永遠充溢著詩情和畫意。揚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對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又是深遠的。
朱自清有著作27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冊《朱自清全集》。朱自清雖在「五四」運動後開始新詩創作,但是,1923年發表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卻顯示出他的散文創作方面的才能。從此以後他致力於散文創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為當時負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題材可分為三個系列: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一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政府大屠殺記》。二是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為代表的一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綠》《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後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生於光緒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於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紹興。因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於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揚州人」。他是現代著名的作家和學者。朱自清祖父朱則余,號菊坡,本姓余,因承繼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東海縣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朱鴻鈞由東海赴揚州府屬邵伯鎮上任。兩年後,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
朱自清在揚州生活了13年,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時期和少年時期。對古城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復雜的。大概是生活過於單調,所以他後來曾說,兒時的記憶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驚程度!」但是,在漫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兒時畢竟是首發的「驛站」。
1916年中學畢業後,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2月寫的《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毛澤東曾贊揚過朱自清的骨氣,說他「 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 」。
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
1923年發表的長詩《毀滅》,這時還寫過《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優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
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中《背影》被編入初一語文課本。1931年留學英國,漫遊歐洲,回國後寫成《歐游雜記》。
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
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簽名。抗議當局任意逮捕群眾。 朱自清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麵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當時,國民黨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美援麵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並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捨。」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 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麵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 朱自清病逝後,安葬在香山附近的萬安公墓,墓碑上鐫刻著「清華大學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1990年,其夫人陳竹隱去世,與先生合葬在一起。
朱自清走上文學道路,最初以詩出名,發表過長詩《毀滅》和一些短詩,收入《雪朝》和《蹤跡》。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起,致力於散文創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和雜文集《標准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他的散文,有寫景文、旅行記、抒情文和雜文隨筆諸類。先以縝密流麗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寫景美文,顯示了白話文學的實績;繼以《背影》、《兒女》、《給亡婦》等至情之作,樹立了文質並茂、自然親切的「談話風」散文的一種典範;最後以談言微中、理趣盎然的雜感文,實現了詩人、學者、鬥士的統一。他對建設平易、抒情、本色的現代語體散文作出了貢獻。 作為學者,朱自清在詩歌理論、古典文學、新文學史和語文教育諸方面研究上都有實績。論著有《新詩雜話》、《詩言志辨》、《經典常談》、《國文教學》(與葉聖陶合著)和講義《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蘇教育出版社)。朱自清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二百多萬言。遺著編入《朱自清選集》、《朱自清詩文選集》等。
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他的散文中藝術成就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溫州和蹤跡》之二的《綠》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僅以描寫見長,並且還在描寫中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他的寫景散文在現代文學的散文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他運用白話文描寫景緻最具魅力。如《綠》中,就用比喻、對比等手法,細膩深切地畫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質和色,文字刻意求工,顯示出駕御語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在描寫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時,作者將它比喻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時,又用了「彷彿遠處高樓上飄過來的渺茫的歌聲似的」一句,以歌聲比喻香氣,以渺茫比喻香氣的輕淡,這一通感手法的運用准確而奇妙。
與上述絢麗禾農艷的比喻相比,朱自清還有另一語言風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語言,在樸素的敘述中寄寓真摯深沉的情愫。這類作品常常能表現作者正直、熱情、進步的心懷,如《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等均為這一風格的代表作,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背影》。這篇散文描繪了一幅父子車站送別的圖畫。文中用平易的文字描寫了父親爬上站台的動作,於滑稽、笨拙的動作中,傳達出父子間的真情。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鉛華,透過父親的一舉一動,讀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慘淡的家境。
編輯本段著作概論
【著作概論】
朱自清一生勤勤懇懇,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二百多萬言。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冊《朱自清全集》。朱自清雖在「五四」運動後開始新詩創作,但是,1923年發表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卻顯示出他的散文創作方面的才能。從此以後他致力於散文創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為當時負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題材可分為三個系列: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一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政府大屠殺記》。二是以《背影》《兒女》《悼亡婦》《春》為代表的一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綠》《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後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他的寫景散文在現代文學的散文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他運用白話文描寫景緻最具魅力。如《綠》中,就用比喻、對比等手法,細膩深切地畫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質和色,文字刻意求工,顯示出駕御語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在描寫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時,作者將它比喻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時,又用了「彷彿遠處高樓上飄過來的渺茫的歌聲似的」一句,以歌聲比喻香氣,以渺茫比喻香氣的輕淡,這一通感手法的運用准確而奇妙。
朱自清還有另外一種語言風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語言,在樸素的敘述中寄寓真摯深沉的情愫。這類作品常常能表現作者正直、熱情、進步的心懷,如《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等均為這一風格的代表作,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背影》。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鉛華,透過父親的一舉一動,讀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慘淡的家境及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李廣田在《最完整的人格》一文中說:「《背影》一篇,論行數不滿五十行,論字數不過千五百言……由於這篇短文被選為中學國文教材,在中學生心目中,『朱自清』三個字已經和《背影》成為不可分的一體。」這里說的是解放前的情況。至於解放後,選《背影》的少了一些,而《荷塘月色》一文,則因其文筆的優美,一直被選作教材,為大中學生所吟誦。
為什麼朱自清的散文如此為人所推崇?主要因為他的散文具有真、善、美的品格。真,就是內容真實、感情真摯。善,是指作品表露出來的思想感情是進步的,作者是非愛憎和廣大人民群眾一致。美,當然包括很多方面,而特別為一般散文作品所不可企及的,是它的語言秀美而富有韻味,既如溪水般清澈流暢,又如橄欖般甘美耐嚼。 朱自清在散文創作中是怎樣追求真、善、美的呢?從內容看,朱自清寫的都是他親身經歷的事情。不僅大的事情有根有據,就是一個細節,也力求真實准確。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散文中出現絲毫不真實的地方。有這樣一件事:他的《荷塘月色》里有一句話:「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和水裡的蛙聲。」後來有一個讀者寫信告訴他,說蟬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覺得自己那晚確是聽到了蟬聲,但為了穩妥起見,他還是問了好幾個人,並寫信向某昆蟲學家請教。結果大家都認為蟬子夜晚是不叫的,只是偶爾才叫。朱自清因此懷疑自己是記錯了,准備在散文集《背影》再版時,刪掉蟬叫這個句子。可是後來,他又兩次親耳聽到月夜的蟬聲,他才相信自己沒有寫錯,而一般人對月夜蟬叫的認識不準確。他為此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說明觀察事物之不易。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朱自清在對待寫作內容的真實性方面,態度是多麼認真嚴肅。
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摯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給亡婦》等,被稱為「天地間第一等至情文學」。在淡淡的筆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沒有半點矯揉造作,而有動人心弦的力量。他在《論逼真和如畫》、《論標語口號》、《鍾明<嘔心苦唇錄>序》等文章里,強調「真」「就是自然」,強調「修辭立其誠」,強調「宣傳與寫作都不能缺少……至誠的態度」。正是這種「至誠的態度」,使他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都傾注在字里行間。而這種從心靈深處流露出來的喜怒哀樂之情,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編輯本段作品集
《雪朝》(詩集)1922年 商務
《蹤跡》(詩與散文集)1924年 亞東圖書館
《背影》(散文集)1928年 開明
《歐游雜記》(散文集)1934年 開明
《你我》(散文集)1936年,商務
《倫敦雜記》(散文集)1943年,開明
《國文教學》(論文集)1945年,開明
《經典常談》(論文集)1946年,文光
《詩言志辨》(詩論) 1947年,開明
《新詩雜話》(詩論)1947年,作家書屋
《標准與尺度》(雜文集)1948年,文光
《語文拾零》(論文集)1948年,名山書屋
《論雅俗共賞》(雜文集)1948年,觀察社
《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年,開明
《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上下冊)1981年,古籍
《朱自清序跋書評集》(論文集)1983年,三聯
《朱自清散文選集》1986年,百花
《朱自清全集》(1-3卷)1988年,江蘇教育(未出齊) --
朱自清散文集:
1 《匆匆》
2 《歌聲》
3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4 《溫州的蹤跡》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色》
8 《我愛的女人》
9 《<梅花>後記》
10《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11《懷魏握青君》
12《阿河》
13《兒女》
14《哀韋傑三君》
15《旅行雜記》
16《飄零》
17《說夢》
18《白采》
19《一封信》
20《序》
21《春》
22《綠》
《匆匆》(被選入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語文教科書)原文:
⑼ 在電影院里我是什麼人
電影院里你所看到的人不一定是人,也許是另外空間的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