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和電影製片方都有分賬協議的,
肯定是電影院給製片方了,因為你看電影總不能去找製片方買電影票吧。,電影院除了賣票,還有其他的商品類的,廣告類的。等等等的額外收入。
⑵ 電影院放影片是要給錢給相應發行方么
當然要啊。 票房自己留一部分,出品方分一點,發行方分一點,影院所屬的院線也拿,還有其他的吧
⑶ 拍電影時電影公司出錢嗎電影公司是個什麼角色在拍電影時
電影公司 一般就是出品人或者製片人,也就是出錢的人
也可以當監制,負責片場的後勤還有電影發行
⑷ 電影投資商、電影院、發行方和導演這四方是如何分錢的
電影投資的,負責出錢給導演拍電影。
導演拍完電影,電影上映了,賺到了錢,把成本還給投資商。
發行方就是影片上映以後,向投資商買了版權,發行電影的DVD什麼的,賺到的錢是自己的。
導演就負責發片酬,剩下的錢就是自己的。
⑸ 電影院每次播放同一部電影都要給製片方錢嗎
發行商從製作商手中取得電影發行權,然後以票房買斷或分賬或協議的方式與院線合作(一般為分賬),將電影在合作院線的電影院放映。在當前國內電影發行實務中,電影的製作和發行很多時候都是由同一家公司操作,且發行商往往需承擔影片宣傳的主要責任。
院線制是我國電影發行放映的主要機制。一條院線以資本或供片為紐帶結合起若干個影院,這些影院由院線統一管理,統一排片,以票房分賬的方式拿到影片拷貝。
⑹ 電影在電影院上映,誰給誰錢啊
電影院給電影商版權和提成
⑺ 電影方利用綜藝節目宣傳電影,誰向誰付費
雙方相互付費吧。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黃渤的處女作《一出好戲》,並定在8月10號上映。對於自己的電影,黃渤可是費盡了心思,上了多部綜藝節目就為宣傳。
還有讓人非常驚訝的是黃渤也參加了《創造101》這檔綜藝節目,該節目全部都是有顏值的小鮮肉,像黃渤一直都是走實力路線的,一向都是用自己的實力說話,完全不是走這種流量路線的。其實這也是為了宣傳電影《一出好戲》,可以說黃渤為了電影煞費苦心啊。不過黃渤上綜藝節目的目的性也太大了,一看就是為自己電影做宣傳的,平常的黃渤是不太會參加這么多綜藝節目的。
⑻ 電影在電影院上映給電影院多少錢
以100塊票房為例:
1、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
這部分8.3%,就剩下91塊半了。
如果你問我去年100億票房,其中3億多的電影專項基金花在哪了,抱歉,我不知道。
偶爾在電影報上看到過電影基金幹了啥事,都沒印象了。
另外,現在你知道每張電影票,你已經自動給國家交了稅,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
這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直接被劃走了。
2、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
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塊里,有個4塊多吧。
其實院線這錢也比較好賺,特別是簽約為主的院線,這塊是個穩定的收入。
像萬達、金逸這種垂直管理的院線,這兩塊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塊收入了。
3、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路、政府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
1)發行傭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你看,上面都減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凈發行收入(凈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其中,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這塊,學問大了,回頭另說吧。
一般來說,100塊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塊多點。
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其他渠道發行收入,最終能不能回收成本,就聽天由命+撞大運吧。
500萬製作費電影,如果也拿500萬做宣發的話,整體投入1000萬。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萬,才剛剛打平。
但很多電影,比如甄子丹動作片,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國內票房收支平衡點就不用成本乘以3.
大體這么算吧。
⑼ 拍攝一部電影是發行方出錢還是出品人投錢
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發行方是指負責影片出售、出租的一方。拍攝電影負責出錢的是製片人。製片人,指影片的投資人或能夠拉來贊助的人。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闆或資方代理人。
⑽ 片酬,票房,分成,電影院收益。
貌似票房大熱的影片,實際未必賺錢。中國電影業分配票房利潤的比例基本上是50%給影院,40%給製片方,10%給發行公司,而製作方面要再減去製作費用、宣傳費用、片酬人工,可能一部過億票房的電影也是賠錢的。
電影製作的利潤=總收入-總成本
總收入:以普遍美國電影而言,全球票房收入的三成是電影院的抽成,其餘七成才會歸入電影製作及發行公司。所以,電影公司的總收入=全球票房×70%
總成本:以普遍美國電影而言,電影製作的總成本分為兩個主要的部分,它分別是電影製作費和宣傳費。宣傳費用通常是電影製作費的一半。所以,電影製作的總成本則可以簡化為:電影製作費的150%。
經過推演後,最終得出計算電影製作利潤的公式:電影製作的利潤=全球票房×70%-電影製作費×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