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李子經典巨制《盜夢空間》重映定檔!為何諾蘭的電影總讓你心甘情願掏錢
電影院逐步放開後,有許多經典電影重映,其中由小李子主演的《盜夢空間》已經重映定檔,很多人都准確去影院重溫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之所以讓人百看不厭,要歸功其導演諾蘭。諾蘭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大導演,他曾經導演過很多非常有名的電影,他的電影總是讓觀眾驚喜,人們每次在他新出電影之後都去電影院觀影。那麼諾蘭的電影究竟有什麼魔力,總是讓人心甘情願花錢呢?我個人認為諾蘭的電影非常燒腦,充滿了想像,他的電影堅持用實景拍攝,畫面非常震撼。
一、諾蘭電影非常燒腦,充滿了想像。
諾蘭的電影充滿了想像,他的電影會打亂順序拍攝,讓人對劇情看不透想不通,甚至到最後結局有些情節都想不明白。他的電影會有很多非現實主義的東西,這些概念在看他電影之前都無法想像,比如《盜夢空間》就讓觀眾大呼原來夢境可以這么演繹。人們驚嘆諾蘭的想像,對諾蘭的電影頂禮膜拜,看完直呼過癮。
㈡ 盜夢空間 結局
費舍爾放棄了繼承公司,而齋藤也因為計劃成功,解除了對於柯布等人的通緝令,柯布成功回到了美國,也見到了自己的兒子和女兒,但是影片最後桌子上的陀螺還未停止轉動,但這並不代表它不會停下,屬於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2018年在一場位於倫敦講座現場中,片中飾演小李子岳父的邁克爾·凱恩回答了大結局問題。「當我拿到《盜夢空間》的劇本時,我有點困惑,我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說我有點分不清這裡面說的現實和夢境。到底,哪些時候是夢境,哪些情形是現實?」
導演回答說:「嗯,當有你出現的情境,就是現實。(因為是他造出了夢境,而他只會出現在現實中)」邁克爾·凱恩說道,「所以,明白了吧——如果我在裡面,那就是現實。如果我不在裡面,那隻是個夢。」
所以在《盜夢空間》影片背後陀螺沒有停止,不代表它會一直轉動下去,畢竟這是諾蘭的電影。小李子最終還是回到了美好而真實的現實世界。
㈢ 麻煩到電影院看過《盜夢空間》的同志們,最後結局,陀螺停下來了嗎
1,導演諾蘭直接回答記者不會拍續集,他所有的電影也都沒喲續集,除了蝙蝠俠是特例
2,陀螺是不穩,不是轉,估計是倒了
http://tieba..com/f?kz=8997985363,你可以看看這個帖子,說的很有道理
㈣ 電影院 盜夢空間 IMAX 3D廳 是什麼
剛才看了一下對盜夢空間導演的采訪內容,可能裡面有些場景所採用的攝影技術在iMAX屏上看效果更好。下面是導演的闡述:這部電影我們混用了變形35毫米和5孔65毫米(I M A X是15孔65毫米)膠片來拍攝。變形35mm膠片成像質量優異而且輕便有效率,我們把它作為主要的膠片格式;某些大型場景和形式化較強的場景的攝制,我們採用了65毫米的大幅底片;另外還加入了VistaVision用於航拍(VistaVision是上世紀50年代派拉蒙公司發明的一種畫幅比為1.66:1的寬銀幕格式,底片在攝影機內橫走)。 我們沒想過全部用IMAX來拍攝,一是影片涉及到潛意識中的超現實空間,夢境的實質等等,我希望這些場景盡可能真實;二是IMAX的攝影器材比35毫米膠片所用的器材大得多,我們不想過多被器材制約。
㈤ 《盜夢空間》要表達什麼
1.盡管導演這個時候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不過個人感覺導演的意圖是他回來了。畢竟經歷那麼多如果回不來有點殘忍。
第一,前面說到,你在夢里永遠無法記得你是如何來的,但是他醒來就在飛機上,他很清楚的記得自己如何上的飛機。
第二,結尾的時候終於看清楚小孩的臉,這是在夢中無法做到的。
第三,他自己的夢里MOL總會出現的,而這個時候沒有。
第四,有人說他的小孩在結尾的時候要比夢境中大,也就是說他離開美國的這段時間孩子長高了,但是夢境中的孩子永遠是那麼大。在電影結束演員列表中,這兩個孩子是由4個人演的
2.我認為導演想講述的是如果你不能忘記過去,你永遠也不能向前
電影用大量篇章描繪主角跟他妻子,就是想說像主角一樣,他始終忘不了妻子的死,耿耿於懷,導致他始終見不到他的孩子。要不是因為最後這個事件,他解開了自己的心魔,他可能一輩子都會不了美國,見不到他的孩子。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不是嗎?
㈥ 《盜夢空間》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1.盡管導演這個時候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不過個人感覺導演的意圖是他回來了。畢竟經歷那麼多如果回不來有點殘忍。
第一,前面說到,你在夢里永遠無法記得你是如何來的,但是他醒來就在飛機上,他很清楚的記得自己如何上的飛機。
第二,結尾的時候終於看清楚小孩的臉,這是在夢中無法做到的。
第三,他自己的夢里MOL總會出現的,而這個時候沒有。
第四,有人說他的小孩在結尾的時候要比夢境中大,也就是說他離開美國的這段時間孩子長高了,但是夢境中的孩子永遠是那麼大。在電影結束演員列表中,這兩個孩子是由4個人演的
2.我認為導演想講述的是如果你不能忘記過去,你永遠也不能向前
電影用大量篇章描繪主角跟他妻子,就是想說像主角一樣,他始終忘不了妻子的死,耿耿於懷,導致他始終見不到他的孩子。要不是因為最後這個事件,他解開了自己的心魔,他可能一輩子都會不了美國,見不到他的孩子。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不是嗎?
最近由於工作繁忙,險些錯過了電影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盜夢空間》。因此對電影的結局解釋,自然來得遲一些,不過好的Idear,就象警察一樣,總是在最後時刻才出現。
就整個片子來說,其最大的特點不是在美國人那匪夷所思的特級效果又達到了一個什麼高度、萊昂那多精湛的演技又到了怎樣的化境,真正耐人尋味的是影片的結尾,開創了一種新的模式,不再是留個懸念給觀眾,讓觀眾去猜測和企盼續集的交代,而是讓您自己來解答所有的問題,看完這個片子,就好象是導演給我們出了一道邏輯思維題,每一種解釋都有可能,但是就如夢境的要求一樣,哪種結局的合理性強,哪個結局的可能性就越大。
目前對於結局的談論有很多種,但是筆者最傾向的一種結局是男主角在最後還是在夢中,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夢裡面,筆者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最合理的解釋片中發生的一切。主要論據如下:
1、 夢是無規則,在夢里什麼都可能發生。片中關於夢的規則都是男主角給我們下的定義來混淆我們的判斷。因此,要認清現實還是夢境,我們首先就要跳出影片給我們的一些夢的規則的束縛。這些規則,不過就是夢的一部分。
2、 在夢里,是沒有物理規則束縛的,陀螺在夢里也不按物理運動規則。其實在影片中,男主角在引導女學生造夢境的時候就已經闡明了這個觀點。因此,男主角關於夢境圖騰——陀螺來分辨現實還是夢境不過是影片的一個幌子,也是混淆視聽的工具,究竟是倒下還是旋轉,其實還是男主角自身意識決定的,因為他還在自己的夢里。
3、 影片交代在夢里,遇到的路人都是作夢人潛意識的反應,包括男主角的妻子、以及突然出現的火車,這些都說明真正做夢的是男主角本人。而影片一直在混淆觀眾,告訴我們不是在男主角的夢里,是在其他人的夢里,但是在其他人的夢里是不應該出現男主角的潛意識的,這和影片開始交代的規則是矛盾的。因此,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證明,其實我們一直都是在男主角的夢里。
4、 從男主角妻子梅爾的出現也可以解釋男主角才是真正的作夢人。為什麼梅爾總是會出現在男主角的夢里,我們可以這樣解釋,其實一直生活在夢里的人不是梅爾,而是男主角自己。真相是男主角一直沉迷在夢里不能自拔,而梅爾一直在嘗試進入到男主角的夢里,通過各種方法來破壞男主角的計劃,就是為了喚醒男主角。在第四層夢里,梅爾說的話就能說明這一點,她告訴男主角,回頭看看孩子,其實孩子的臉一直都是能看到的,而是男主角一直在暗示自己孩子的臉是看不到的,而這個時候,影片又將是否能看到孩子的臉作為現實和夢的依據之一植入觀眾的思維,以達到混淆視聽的目的。而其他解釋似乎都不能解釋清楚。如果你一直跟著影片給你的陀螺和孩子的臉作為辨別夢的依據,那麼你就上當了。
5、 再重申一次夢的無規則性,夢是無規則的,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而在影片中,在夢里有個關鍵規則就是只有穿越才能回到上一層夢境,如果人死了便只能在潛意識的邊緣,而無法醒來。其實,這是影片中對夢的規定。但是在第三層夢的時候,齊滕其實已經死了,按照這個邏輯,齊滕是不能再進入第四層夢的。影片卻在第四層的時候交代男主角遇到了已經蒼老的齊滕,而最後男主角和齊滕都回到了飛機上,這是和影片中關於夢的規則相矛盾的,唯一合理的解釋,其實就是男主角還是在夢里,一切皆有可能。
最後,筆者想說,這部影片是如此的美妙,其韻味繞梁三日而不絕。對於結局的解釋,筆者也如男主角入夢一般沉醉,希望更多的朋友提出新的論據,來駁倒筆者的觀點,以喚醒沉迷的筆者。
㈦ 《盜夢空間》講得是什麼
影片講述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扮演的造夢師,帶領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艾倫·佩吉扮演的特工團隊,進入他人夢境,從他人的潛意識中盜取機密,並重塑他人夢境的故事。該片於2020年8月12日起在全球重映。
《盜夢空間》是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瑪麗昂·歌迪亞等主演的電影。影片劇情遊走於夢境與現實之間,被定義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
《盜夢空間》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hDc54Jkfb8XwdlTJOWRPsg
㈧ 電影盜夢空間到底講些什麼
劇情簡介 多姆·科布(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是一個經驗老道的竊賊。在人們精神最為脆弱的時候,他潛入別人夢中,竊取潛意識中有價值的信息和秘密。在他看來,人類思維所能產生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人們靠思維就可以建造城市,可以穿越時空,回到過去重新制定社會的法則。人們甚至可 電影劇照 以通過思維來進行犯罪。只可惜,面對如此寶貴的財富,大多數人不知道如何獲取。而科布卻恰巧擁有這樣奇特的技能。他利用人們做夢的時候,從他們的潛意識里盜取秘密。因為往往人們在做夢的時候,精神防線是最脆弱的。科布把自己這種絕技稱作「攝夢術」。不過,雖然科布的特殊技能,令他在這個貪婪的世界中成為了一個成功的商業間諜,但他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科布成為企業間諜中令人垂涎的對象,也讓他失去了所愛的人,並成為一名國際逃犯。如今,科布有了一個贖罪的機會,一個最後的行動將給回他原本的生活,只要他能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奠基(Inception)。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多姆·科布和他的團隊的任務不是竊取思想,而是植入思想,要讓一個大企業的繼承人自願解散公司。如果他們成功,這就是一次完美犯罪。不過暗中的敵人對他們的行動了如指掌,而只有多姆·科布才能看到敵人的到來,因為犯罪現場存在於人的思想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夥伴,要製造出幾乎不可能製造出的3層夢境,在不斷躲避潛意識里的守護者的攻擊中,他們有一些人進入了潛意識最邊緣,看到了他潛意識里的妻子,和孩子,他將會怎麼選擇?會留在那裡和妻子在一起,還是會回到現實?請大家到電影院里欣賞! 《盜夢空間》以其極具想像力的空間,給觀眾打開了夢境之迷,但此片絕不是僅僅炫耀其特技的應用,而是深入每個觀影人的心,每個觀眾從影片中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脫離現實卻又浮塵於現實之上,在這真真假假,虛幻之中,我們被此片深深的吸引進去不能自拔。 通過夢境中的思想植入,改變他人原本根深蒂固的思想。以往在某些有超現實元素的懸疑作品裡經常看到催眠高手用一通電話甚至一個眼神就把人催眠,然後指使他做任何事。實際上在現實中這是不可能辦到的。
㈨ 求對《盜夢空間》這部電影的戲劇分析
前言
1
本文含有大量的極其多的無限量的超級無敵我愛你的劇透內容,沒有看過本片的看到上面這句話請馬上關掉頁面關掉瀏覽器關掉電腦拔掉電源,或者,閱讀本文作者無劇透的觀後感:http://i.mtime.com/ad1874/blog/4888532/
2
本文是作者在睡眠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於10個小時內連續看了兩遍《盜夢空間》(其中一次還是坐在第四排的IMAX)之後,抱著極其濃郁的困意寫出的影評,所以如果文章中出現主觀的、非主觀的,技術的,非技術的錯誤或者硬傷,敬請海涵。另外以我目前的精神狀態,我覺得我可能是在做夢的情況下寫完的本文;
3
本文參考了莊子、周公、弗洛依德、弗萊迪、尼奧、沈既濟、曹雪芹、邁克爾·庫尼、韋家輝等擅長以做夢來逃避現實的人間兵器們,所提供的一些理論元素,雖然沒有得到他們本人的同意,但他們都在冥冥中和我進行了神交,神經的交流。另外,著名影評淫「紅袖添飯」兄對本文亦有貢獻,當然,他本人是不知道的(真相只有一個:他「被」盜夢了)。
4
本文內涵若干不雅字眼,以及三俗內容,未成年人請在監護人的陪伴下進行閱讀。
----------正文開始的分割線----------
我堅信,諾蘭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神。
不要神化這個導演,否則就是捧殺他。
之所以開宗明義的說這一點,是因為作為一個喜愛諾蘭作品的人,對目前神化諾蘭的趨勢感到非常的憂慮。這樣下去,對諾蘭不一定是什麼好事。例如在這部《盜夢空間》里,我就看到了一些隱隱約約不好的徵兆。
我要先在影評前面,說這部電影的缺點。
第一個缺點,是故事的立意。這個故事其實講的,是一個很不道德的小偷搞垮一家跨國大企業的故事。雖然渡邊謙那老頭子口口聲聲的說他是為了拯救世界能源,但以我的角度來看,太欠說服力。
於是這樣一來,看電影的心態就有一定的問題了。因為主角乾的是壞事,對於我這種有道德潔癖的處女座來說,越看下去,心情越復雜。到後來,我只好自我催眠:你得相信主角乾的是好事,你看迪卡普里奧那張從禁閉島到現在就沒變過的臉。
對於這一點,我希望大家能夠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主角在這裡面乾的唯一一件好事,也許就是讓受害人和他的父親和好如初。
但你把人家幾千億的身家都搞沒了,這代價未免太大了吧。
真的像我已經這么細致的去分析一個電影里的一個角色的心路歷程和電影世界觀里為他營造的故事的時候,那就已經是沉迷的標志了。
所以,伴隨著我提到的這個缺點,一起進入諾蘭的《盜夢空間》吧。
----------這才是真·正文的分割線----------
講述夢境,諾蘭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但他一定是講得最盪氣回腸的一個。
《盜夢空間》的故事從迪卡普里奧在海邊痛苦的蘇醒過來而開始。熟悉諾蘭的人會知道,這就是他擅長的調調,你在電影院坐下,看完那些雜七雜八的預告片和廣告,看到廣電總局那萬年不變的淫龍LOGO,再看到電影公司的大牌子之後,故事就到你眼前了。沒有字幕表,沒有影片名,諾蘭不搞這些。
開篇的故事用雙重夢境,很快的讓觀眾了解了本片是什麼,沒有一句解釋世界觀的畫外音,但諾蘭又不會講得太晦澀,作為觀眾的你,只要稍微想那麼1分鍾,就大致能了解本片的世界觀是什麼。
很簡單。
當代,某年,美國軍方發明了一種夢境分享裝置。說白了,這玩意能讓別人進入某個人的夢,大家聚在一起做夢。夢里發生什麼都可以,GAY男可以變直,初戀可以再找回來,國民黨沒有被打敗,只要你想要什麼,就可以是什麼。
美軍之所以研製這種裝置,目的是為了訓練士兵,因為夢境里發生的一切極其真實,而且花費又低,不用整天把軍艦開到南海來演習,搞得我們的外交部老是嚴正嚴肅強烈的譴責;而且,它比WAR GAME什麼的要復雜得多,更訓練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
但是這個裝置有一個副作用,就是----潛意識的入侵。
就像身體里的白血球會殺死細菌(迪卡普里奧對此句有貢獻),身體有傷口大腦會發出疼的信號警告你一樣,人的潛意識,會對一些不屬於自身、不合理的事物排斥。所以,如果身處一個別人生造出來的夢境里,人的潛意識,會在這個夢境里造出許多危機,來讓自己過不了。比如,會有許多黑衣墨鏡蜀黍拿著槍端著炮來掃射你,會有路人一擁而上按住你捅死你,反正,你的潛意識為了保護你,就是要把你在夢境里弄死,從而讓你蘇醒,知道你是在做夢。
所以大概也正因為有這個極其麻煩的副作用,美軍沒有大批量的使用這個武器。
後來不知道怎麼的,就落到咱們迪卡普里奧同學的手上了。(諾蘭你說兩句解釋一下會死啊)
而我們迪卡普里奧同學可樂呵了,大概是10多年前在一艘大大大輪船上沒有過足戀愛癮,拿到這裝置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著太太瑪麗昂·歌迪亞一起做夢,在夢境里胡搞海搞去了。
因為這個夢境極其美麗夢幻,而且正好是這恩愛的小兩口所追求的終極和諧社會,所以裡面沒有出現一個潛意識製造的麻煩。
而且,因為人在做夢的時候時間過得特別慢,所以夢境里的時間,是現實生活的20倍,而夢里還可以繼續做夢,那就是400倍……如此往返,在夢境里生活,其實是另一個角度的長生不老。
迪卡普里奧和瑪麗昂·歌迪亞這小兩口大概就看上了這點,所以在夢里做了很久很久……五十年!當然,在現實生活里,也不過是幾個小時而已。
可是,他們沒有發現,造夢給人帶來的,還有另一個非常麻煩、非常危險的副作用。
那就是----植物人。
如果夢做得久了,你會想,這一切究竟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我國著名思想家,活動家,行為藝術家莊子庄老先生是怎麼看待人和宇宙的。他認為要天人合一,要物我兩忘,他曾經做過一個很出名很前衛的夢,誕生過一個很有趣的詞語叫「莊周夢蝶」,說的是他老人家覺得自己其實就是一隻蝴蝶(《守望者》影評對此句有貢獻),這就是莊子已經搞不清楚自己是蝴蝶的夢里的人,還是真實生活里的人了。嚴格的說,我們稱這種情況叫「神經」,當然,中文里還有一個更貼切的詞,那就是「二逼」。
迪卡普里奧就發現自己的老婆開始二逼了。做了50年的夢,醒來之後,瑪麗昂·歌迪亞的精神有些恍惚,她老是覺得這世界不是真的,所以一定要死一次,醒過來。
於是,她在結婚周年紀念日,以死明志。她死就死吧,還非得要叫上迪卡普里奧一起,迪卡普里奧不幹吧,她就搞了一堆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死是迪卡普里奧害的。
結果迪卡普里奧賠了夫人又折自己,不但老婆死了,自己還被美國通緝,有家不能回,被迫逃亡。
作為一個黑戶,估計打工掙錢養活自己是不行了,那迪卡普里奧只好就拿著這機器,開始靠它賺錢。
我們的故事,才算真正開始。
首先明確以下幾個身份:
一,盜夢人。這是團隊的靈魂人物,負責執行任務。男主角。
二,前哨客。負責觀察夢境里的周遭環境,替盜夢人做事打點一切,是盜夢人的左右手。
三,造夢師。他負責建築整個夢境,夢境要越復雜越好,這樣潛意識越難跟自己作對。所以造夢師一定是一個建築天才,另外是一個迷宮游戲達人。
四,葯劑師。他負責配製催眠葯水,讓人可以進入深層次睡眠,從而可以任人擺布,進行盜夢。
五,偽裝師。他可以在夢境里化妝成被盜夢者熟悉或者不熟悉的某個人,利用自己偽裝的身份來換取情報。
這個團隊的目的,就是要製造出一個夢,然後請君入瓮,讓你在做夢中,吐露出買家想要的秘密。
這個團隊在本片里進行了兩次任務。一次失敗,一次成功。
失敗的那次,是造夢師的問題。造夢師一定要把夢境做得非常逼真,讓受害者不知道自己在做夢。所以,一旦出現不合理的地方,如果讓受害者發現,那就完蛋了。
也正因為如此,迪卡普里奧的團隊對大財團的老闆渡邊謙進行的盜夢行動最終失敗。渡邊謙發現了夢境不合理的地方。
隨後,渡邊謙以讓迪卡普里奧重獲自由生,可以平安返回美國為要挾,讓迪卡普里奧為自己執行一次任務。
這次任務,就叫「Inception」。
「Inception」的目標,是某跨過能源企業大老闆的兒子。這企業據說掌握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能源。我估計那肯定得是世界五百強之首了。莫非……是中石油?
而這大老闆最近得了病,快掛了。他的繼承人是獨子,蝙蝠俠里的稻草人希里安·墨菲。
渡邊謙希望通過「Inception」,給希里安·墨菲植入一個理念,那就是解散父親一手創建的公司。
也就是說,迪卡普里奧需要在夢境里,為希里安·墨菲的潛意識做出一些修改,讓他覺得自己應該解散公司。
我聽起來覺得難度挺大的,如果是我,這活我肯定不接。
當然,要是迪卡普里奧跟我一樣的話,那影片到30分鍾的時候就該亮燈出字幕走人了。
為了正義為了愛,為了大家接下來可以在電影院爽2個小時,同時也是為了讓自己能夠和兒女團聚,迪卡普里奧義無反顧的接下了這個任務。
如何讓這個目標實現?如何改變主角的潛意識?迪卡普里奧高瞻遠矚的提出了「三層夢境」的概念。
也就是說,你做夢里,在做夢,然後做著夢。
夢中的夢中,夢中人的夢中,夢不到被吹散往事如風。在一環套一環的夢境里,一點一滴的灌輸著這個意識,最終讓你信以為真。
而要進入如此深層次的夢境,配出的葯劑對身體傷害非常大,稍有不慎,就會永遠醒不過來。
更重要的是,為了不讓自己的潛意識作怪,作為盜夢者的迪卡普里奧,是不能知道造夢師對夢境建築的具體細節。而且,造夢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能拿自己的回憶來建築城市,否則就會讓自己迷失在其中,自己會分不清什麼是真實什麼是夢境,也就是說容易變植物人。
但是迪卡普里奧這小傢伙是個別扭受,他對別人這么說,自己卻偷偷利用回憶建造了一個夢境,在這個夢境里,他和瑪麗昂·歌迪亞一直恩愛。
而事實上瑪麗昂·歌迪亞早就死了,所以他對瑪麗昂·歌迪亞的戀戀不舍,讓瑪麗昂·歌迪亞成為迪卡普里奧潛意識里最可怕的敵人。每當關鍵時刻出現,瑪麗昂·歌迪亞都會出來攪局,讓夢境失敗。
但是迪卡普里奧卻不想徹底解決掉他回憶里的瑪麗昂·歌迪亞。因為他有著負罪感,他覺得是自己的不作為害死了瑪麗昂·歌迪亞,也許,這個別扭受,希望瑪麗昂·歌迪亞留在自己的回憶里,折磨自己。
於是,在這么個帶著巨大危險的盜夢者登場的情況下,團隊開始了「Inception」。
接下來的故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為了向希里安·墨菲植入理念而進行的三層夢境。另外還有更加危險和復雜的第四層、第五層,是迪卡普里奧為了解決掉瑪麗昂·歌迪亞、拯救渡邊謙而進行的歷險。
這是影片的核心內容,長達100分鍾。這100分鍾不需要做太多的贅述,我相信看電影的觀眾,會在這100分鍾里感受到諾蘭的牛逼和影片的強悍之處。
非常過癮,非常霸道,非常爽。精緻而讓人思考、沉浸其中的故事情節,演員到位的演技,華麗大氣的攝影風格,排山倒海的壯麗音樂,以及那巧奪天工的電腦特效。《盜夢空間》的電腦特效不同於《變形金剛》,那是一種從頭轟炸到尾的標准美式快餐,而《盜夢空間》則會在很真實的場景里逐漸的做出一些讓你驚嘆的特效場面。再配合漢斯寂寞那排山倒海的音樂----絕就一個字!
我最欣賞本片的鏡頭,是下面這幾個:
這是迪卡普里奧去找葯劑師的時候,發現在地下室里,12個老人正在分享夢境。
迪卡普里奧看見這情形,說:「他們每天都來這樣做夢?」
這時候,管家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不,他們在夢境里,才是清醒的。」
是啊,對於這些風燭殘年的老人來說,或許在夢里,他們能做的事,比現實生活要好得多。
這也是我覺得本片稍微有那麼一點類似《黑客帝國》的地方。
我覺德拿《盜夢空間》和《黑客帝國》比,是沒有意義的,兩部電影的立意和出發點都不一樣,故事內容更是大相徑庭。你不能說有夢境就是一個題材吧?《黑客帝國》更多的是探討一個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這是莊周化蝶的哲學思考,《盜夢空間》幾乎沒對這個做什麼探討,它的重點是講述人的潛意識會對一個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約瑟夫·高登-萊維特在第二層夢境里,維護著沉睡的人。
其實這張照片沒能體現出我最感嘆的那個場景,就是他們漂浮在空中的鏡頭。絕了。我看兩次,兩次發自內心的感嘆。在那一刻,我覺得介你媽,就是電影藝術啊!
這是迪卡普里奧訓練新的造夢師艾倫·佩姬時候出現的鏡頭。
太有趣了。
我覺得這個鏡頭是一種導演在自己作品裡塑造世界觀時那種從容不迫和得意洋洋的最好例證。艾倫·佩姬在片中飾演造夢師,而真實世界裡的諾蘭,何嘗不是一個為大家能夠在電影院發夢而努力的造夢師呢?
當然,這個鏡頭我覺得老杜完全可以收版權費的。因為當電影里出現這一幕的時候,一下子讓我想起
這幾個人站的姿勢實在是太帥了,讓我忍不住就想一腳踹過去。
這幾個鏡頭給我很大的陶醉。以至於我再看到這些照片的時候也在回想那種美妙的滋味。
其實,《盜夢空間》的故事是比較簡單的,稍微想一想,就能理解了。這情形跟《記憶碎片》一樣,那不也是個簡單至極的故事么。只是,諾蘭用電影技巧玩弄了敘事一把,支離破碎之後,故事變得復雜有趣起來。
而《盜夢空間》,諾蘭只是稍微簡單的向《記憶碎片》致敬,玩了一小下敘事技巧,他對本片的最大貢獻,是沒有太多深沉的對白,留給觀眾思考,很多事情他不會直接給你念出來主角會怎麼做,主角為什麼會這樣,而是讓觀眾帶著疑問去思考,去認真的看電影,去自己尋找答案。而這個答案其實隱藏得不深,所以本片並不艱深難懂。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進入希里安·墨菲的第一層夢境之後,突然開始下雨,一干角色都在淋雨,顯然是沒有準備。原因呢?接下來,在對白里,給出了答案。原來,是這層夢境里的某人喝多了香檳,尿急導致的。
我們不都做過這樣的夢么,尿急了就會在夢里到處少廁所,做跟水有關的夢。
而諾蘭最喜歡這樣去設置細節,讓影片里觀眾有很多尋找問題答案的樂趣。這也是構成影片反復觀看的一大動力。
我很喜歡本片的結尾,溫情而留有韻味。我記憶里,這是諾蘭最溫情的一次,誰都沒被搞死搞殘,就連受害人希里安·墨菲,也至少在夢境里,和父親有了一次溫馨的離別。
特別是迪卡普里奧,終於可以和家人團聚。我當時真的害怕他在機場走著走著,突然被人捅一刀或者開一槍什麼的。這事在電影里,實在太常見了。
還好還好,諾蘭這次特別溫情。他給了大家一個頗具幸福感的結尾。而且,對於那些喜歡看完電影還沉浸在電影里的世界的觀眾,他也很照顧,最後那個鏡頭。陀螺到底停沒停下來呢?
這是一個其實答案很明顯,但卻肯定會一直被反復爭論的問題。
寫到這里,我覺得這篇文章可以結尾了。
《盜夢空間》沒有多麼偉大的內涵,他只是諾蘭奉獻觀眾的一個精彩的故事。真的,很精彩,我覺得滿足了。或者你要說意猶未盡也行,趕緊給我整個三部曲出來,我可以統統買票去電影院支持。
最後,請允許我,用前一篇觀影札記里的文字來結尾。
在看第一場IMAX之後,電影散場的時候,有一個哥們在過道上痛快淋漓的講述著他對片中出現的五層夢境的理解,旁邊站著也許是剛散場或者准備進場的人,圍著不少。看著這有些像電影沙龍的場景,我那時候突然有些感動,因為很久沒有一部電影能夠讓觀眾看完之後,產生那麼強烈的交流慾望。所謂「志同道合」,大概不外乎如此了。我想,因為這部《盜夢空間》,那哥們一定會交到一些此前素不相識的朋友。
接著我想,我寫影評不也是一樣的目的么?其實通過一部電影,通過一篇影評,能和對這部電影一樣看法的人探討、交流,最終成為影友、朋友、摯友,那無疑是一件極大的樂事!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ipod里循環播放《盜夢空間》的原聲。這部電影給我很多思考,可能好多都跟電影無關,但想起電影的一些場景,總讓我有一種陶醉的滿足感。
是的,我承認我已經被《盜夢空間》迷住了。
我知道這部電影無法滿足所有人。我知道有人會不喜歡它,甚至有人覺得這片子很爛。
但是,如果你在看完之後也和我一樣,因為這部電影,而覺得滿足和感動,我想,你一定明白我現在的心情。
是的,我現在,非常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