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安慶樅陽電影院

安慶樅陽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2-08-01 10:00:45

A. 安徽省安慶市樅陽中醫院是二甲醫院么誰能告訴我,謝謝!

樅陽縣中醫院是我縣唯一一所中醫醫院,屬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未來新醫院按二級中醫院全科設置,醫院現有正式職工106人,設病床100張,擔負全縣中醫醫療常見病診治及全縣基層中醫指導職能。

B. 安慶市樅陽縣婚檢有哪些項目

婚檢的項目包括全身檢查、生殖器檢查和輔助檢查。

一、全身檢查

這是一般性的全身檢查,了解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有無異常,了解發育情況,這些檢查對發現影響婚育的疾病是非常必要的。

二、生殖器檢查

這是很重要的檢查步驟,許多青年不願意接受這一項檢查,其實,你們面對的是醫生,你們的隱私在這里會得到尊重的。

女性檢查時應常規進行腹部、肛門雙合珍,如發現內生殖器存在可疑病變而必須做陰道檢查者,醫生務必先徵求你們雙方的同意後方可進行。你放心,處女膜除先天性發育異常會影響生育外,醫生一律對其完整性不做描述。男性檢查主要是檢查陰莖、睾丸等生殖器有無炎症,有無發育不良;如有特殊情況,醫生會向你們提出進一步檢查的建議。

三、輔助檢查

常規必檢項目有血常規、尿常規、乙肝表面抗原、快速轉氨酶和梅毒初篩的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這些必檢項目可以幫助醫生判斷你們是否有常見的傳染病或性傳播疾病。

其他特殊檢查包括詢問病史、物理檢查和實驗室等常規檢查,根據結果進一步選用其他各種輔助檢查,如染色體核型分析、激素測定、活組織病理檢查、B超等。根據需要,醫生會建議你們轉至有關專科進行檢查診斷,並提供轉診的服務。

只要到有條件的醫療機構,你們都可以得到滿意的婚檢,特別是婦幼保健機構,會免費為你們提供婚前咨詢和指導。在這些機構中,你們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自己希望檢查的項目。

C. 安慶好玩嗎

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喜歡旅遊的人群越來越多。作為我的家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安慶,當然也是出門旅遊的不錯選擇地。這是我在網上找到的經過編輯整理發上來的,送給還未了解這座旅遊城市的朋友,和即將打算旅遊的朋友。讓您來到安慶旅遊,不費精力,只需認真欣賞本帖,就可了解安慶市區以及安慶管轄縣市的主要旅遊景區、景點。
同樣本帖還將送給和我一樣成長在這座城市的你們!

(歡迎轉載,By-HYT·一瞬間的黑白)

---------------------------------------------------------------------------------------------------------

安慶簡介:
安慶市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是長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稱。安慶是長江下游的第一個城市,也是萬里長江安徽段的第一個城市,東與安徽省池州市、銅陵市隔江相望,南以長江與江西省九江市相連,西界湖北省黃梅、蘄春、英山三縣,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安慶是全國重要的糧、棉、油、水產品和畜禽生產基地,是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工、汽車零部件製造和紡織加工業基地。工業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輕紡、建材、機械四大支柱產業。安慶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東晉詩人郭璞曾稱「此地宜城」,故安慶又別名「宜城」。

游在安慶:
菱湖風景區(菱湖公園、蓮湖公園、皖江公園、文化廣場)
菱湖風景區位於安慶市城市中心,總佔地面積4.49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107平方公里、陸地2.389平方公里。
菱湖風景區范圍為龍眠山路以西、菱湖南路以北、湖心中路西側綠地以東、菱湖北路以南的區域,以及菱湖公園、西湖景區安慶城市景觀幹道湖心中路縱貫整個景區。
菱湖風景區目前包含菱湖公園,蓮湖公園,皖江公園和文化廣場四大景區,共由五個湖泊組成,分別是菱湖、蓮湖、小菱湖、東湖、西湖,其中東湖和西湖並稱為大湖。2007年,「安徽省安慶市菱湖風景區綜合整治工程」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圖為「菱湖牌坊」)

菱湖風景區、菱湖公園
菱湖公園位於安徽省安慶市菱湖南路,環菱湖而建,菱湖以多菱而得名,原是一片天然湖泊,與石塘湖、破罡湖相通。辛亥革命前後建園,面積38.64公頃,是安徽省建成最早的園林式公園,以菱荷景觀和」菱湖夜月」景點聞名。
世人只知道杭州有西湖,卻不知安慶有「小西湖」!朱榕基總理視察安慶時曾說:你們這里的菱湖可以稱的上小西湖!

菱湖風景區、菱湖公園、鄧石如碑館
鄧石如(1743~1805),中國清代書法金石學家和文壇泰斗、經學宿儒,鄧派的創始人。懷寧(今安徽安慶)人,原名琰,因避嘉慶諱,以字行,號頑伯、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
鄧石如碑館座落在安慶市菱湖公園內,始建於1983年。碑館內有鄧石如像和《自題詩》石刻以及他晚年書法的精英石刻。他的藝術,成為後人師承楷模,並推他為「清代第一、」「當朝精品」、「書壇巨匠」。他的藝術作品蜚聲中外,名震古今,尤其是在日本、東南亞一些國家視為珍寶。

菱湖風景區、蓮湖公園
安慶蓮湖公園位於菱湖風景區東南部,因蓮湖而得名,舊稱春光苑,始建於1985年。公園內有京劇程長庚塑像和「抗洪鋼鐵戰士」吳良珠塑像,東南角設有安慶市革命文物陳列館,內部陳列將軍外交家黃鎮生平事跡。

菱湖風景區、皖江公園
皖江公園位於蓮湖和東湖之間,總用地面積34.68公頃,原稱市民公園,於2007年5月1日建成,同年11月初,市ZF批准市民公園、市民廣場更名為皖江公園、皖江廣場。該公園在功能上劃分為娛樂觀景區、商業文化區、黃梅戲藝術園區和生態景觀區四個大區。商業文化區是皖江公園的核心區域、功能性較強的城市公共活動中心,也是建成後市民休閑、娛樂的主要去處,中心建有A、B兩號樓,總面積2.34萬平方米,作商業、展覽等用途。作為皖江公園園景的重要一環,皖江廣場平面為橢圓形,總面積2.61公頃,廣場建有大型噴泉,四周豎有12根浮雕立柱,柱上雕刻安慶新十二景。小菱湖景觀區佔地80畝,和貫穿公園的綠化帶一起構成了特有的生態景觀區,小菱湖沿岸有陽光沙灘、觀景平台、木棧橋等景點。

菱湖風景區、文化廣場
文化廣場位於菱湖風景區北岸,總建築面積102000平方米,沿湖岸的水面上建有木質親水平台,平台南側設有水景表演系統,噴泉水幕總長380米,寬約100米,最大噴高128米,噴頭近3000個,水下彩燈5000盞。

迎江寺
迎江寺位於安慶市東門,瀕臨長江,佔地3萬余平方米,建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明光宗曾親書匾額「護國永昌禪寺」,清順治七年(1650年)敕改「迎江禪寺」,乾隆帝賜「善獅子吼」額,光緒八年(1882年)題匾「迎江寺」,慈禧太後賜額「妙明圓鏡」。
迎江寺大門上方書有「迎江寺」三字匾額,門兩邊各置鐵錨一個,重約3噸,這是該寺有別於其他寺廟的獨特之處。據說,安慶地形如船,塔為桅桿,若不以錨鎮固,安慶城將隨江東去,故設之。

迎江寺、振風塔
振風塔是坐落於長江邊上的迎江寺內,有「萬里長江第一塔」和「過了安慶不看塔」美譽。當時是北京白雲觀老道人張文採的精心設計,相傳它是為了振興文風所建,建於明代,有400多年的歷史。

外灘公園
古城安慶是長江岸邊的一顆明珠,而安慶外灘公園則是這顆明珠中最絢麗的其中一顆。

安慶江堤文化牆

以浮雕語言反映人文歷史的江堤文化牆,位於沿江中路與宜城路交界處、城市防洪牆內側,自西向東由三大主題、四大板塊花崗岩浮雕和秀石碑文組成。內容有《宜城防洪工程大事記》、《黃干築城記》碑文及反映安慶近現代史的主要事件的畫面等。

皖江文化園

安慶市沿江東路的皖江文化園為國內首家集文化、藝術、歷史於一體的專業博覽園,同時也成為反映皖江人文歷史、風土人情、民間藝術、戲曲成就的大觀園。

佔地近10畝的皖江文化園由根雕藝術館、中華絕藝館、盆景館、安慶名人石雕館、安慶名家書畫館、手工藝術表演館、旅遊博覽館、茶藝館、地方土菜館、文化藝術交流館組成。另外文化園內還開辟了一條擁有118個鋪位的「皖風街」,專門為安徽的百年老字型大小、藝術家、收藏家、地方特色文化藝術品提供展示、交流、發展的平台,可與黃山屯溪老街相媲美。

安慶長江公路大橋

安慶長江公路大橋是萬里長江上第35座變天塹為通途的橋梁,上距九江大橋164公里,下距銅陵長江公路大橋96公里。大橋全線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准設計,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大橋全長5985.66米,主橋長1040米,為五跨連續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

安慶四方城古城牆

安慶市四方城古城牆擁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位於安慶西門四方城,它是清朝同治元年曾國藩駐安慶時修築的。解放後,這里成了遊人參觀的場所。由於年久失修,古城牆於2002年6月在一次暴雨中倒塌。2003年,安慶市在對四方城進行老城改造過程中,採取了政策扶持的辦法,使開發企業投入200多萬元重建了古城牆。

安徽大學紅樓

安徽大學紅樓,坐落在安慶市菱湖南路安慶師范學院校內。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7月)由民國安徽省ZF在省立安徽大學校址內投資興建,1935年8月竣工,建築面積3008平方米。樓高兩層,系磚木結構,紅陶瓦坡頂,由紅磚砌成,故名「紅樓」。西式門樓,以水磨石貼面並塑以精美的長青藤與葡萄花雕飾。門外有半圓形柱廊,由六根圓柱支撐,圓柱頂端亦有精美的雕飾。

抗戰期間,安徽大學停辦,1946年,改為國立安徽大學,時有「於京滬一帶,僅次於上海同濟大學」之譽,創造了近代安徽高等教育的輝煌。姚永朴、劉文典、王興拱、楊亮功、何魯、程演生、李順卿、朱光潛等曾先後任校長。著名學者陳望道、周建人、郁達夫、劉大傑、范壽康、梅光迪、汪靜工、趙景深、馮沅君、陸侃如、朱湘、周予國、許傑、蘇雪林、烏以鳳等都曾在此執教。解放後,安徽大學遷往合肥。1980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在原址成立安慶師范學院。

(現為安慶師范大學)

敬敷書院

安慶敬敷書院位於安慶師范學院大門內右側,是安徽僅存的古代學校,安慶市文物保護對象。是清代安徽省最大、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官辦書院,1652年在安慶城內建成,初名為培原書院,1733年奉旨改為官辦,1736年定名為敬敷書院,「敬敷」之詞,語出《尚書》意思是恭敬地布施教化。

1897年遷到現址(安慶師范學院內)。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清廷實行教育維新,下詔改全國書院為學堂。由此,興辦250年的敬敷書院停辦,與求是學堂合並產生了安徽省第一所近代大學---安徽大學堂,開安徽高等教育之先河。 也就是後來名震一時的「國立安徽大學」的前身。

譙樓

譙樓坐落在安慶市司下坡北端與龍門口街交界處。坐北朝南。為舊安慶府署門外的鼓樓,由安慶知府趙好德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清初知府王廷賓重修。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由南京移治安慶,又經修葺擴充。咸豐三年(1853年)遭兵燹,清同治六年(1867年),安徽布政使吳坤修重修譙樓時,題書樓額為「白日青天」,寓意為官當「明鏡高懸,清白廉潔」。故該樓又俗稱為「白日青天」。

該樓系磚木結構,分上下兩層。上層為重檐歇山頂,面闊5間,下層基座為長方形磚石夯土城門式結構,四周均由青磚砌成護體牆。正中為拱券門洞,內壁用青磚壘砌。基座左側後牆辟有磚券門洞,砌有花崗石踏跺22級,直通基座平台,結構奇特。因得地勢之利,踞高面江,具有「樓不倚江江倚樓」之氣概。

2006年安慶市第一中學出資修復,修復後的譙樓巍峨壯觀,宛如一道雄關,是安慶歷史文化名城的象徵性建築。

錢牌樓石牌坊

座落於安慶市錢牌樓街。東西面向,當街而立,為四柱三門牌樓式漢白玉石坊。中門僅存石術,南北兩門保存基本完好。額枋上的雕刻運用了高淺浮雕、透雕等多種技法。圖案布局虛實相間,繁簡對比,反映了明代精湛的石雕工藝水平。

牌坊舊名為「大司徒坊」,系桐城人錢如京所建。錢如京為明正德年間副御史,嘉靖時擢任刑部尚書。

黃梅戲藝術中心

黃梅戲藝術中心位於安慶市菱湖風景區、皖江公園內,東臨蓮湖,南與蓮湖公園西大門接壤,西接城市幹道湖心中路,是集黃梅戲藝術創作、排練、演出、文化旅遊、休閑為一體的多功能藝術中心。

黃梅戲博物館

黃梅戲博物館坐落在安慶市菱湖風景區、皖江公園內,與安慶黃梅戲藝術中心連為一體,是全國唯一的黃梅戲專題博物館。

黃梅戲博物館建築面積達4000平方米,陳展面積1800平方米,由陳列區、宣教區、互動區、戲劇資料信息研究中心、辦公區和設備區組成。博物館分為「戲曲之鄉,源遠流長」、「黃梅綻放,梨園奇葩」、「梅開數度,生機無限」、「凝心聚力,再創輝煌」四個篇章。館內珍藏著大批珍貴的實物、圖片資料。

館內既有用16毫米老式放映機放映原版《天仙配》等黃梅戲老電影的「懷舊放映區」,也有霧幕成像、幻影成像、大型觸摸屏等現代展示設備,許多珍貴的實物及歷史照片屬首次亮相,一定程度上再現了作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黃梅戲一個多世紀以來誕生發展的曲折歷程。

焚煙亭

位於安慶沿江西路的焚煙亭,紀念了安徽都督柏文蔚在安慶焚煙的歷史,現亭內碑刻上的《焚煙亭記》記述了當年焚煙的經過。

世太史第(趙朴初故居)

世太史第(趙朴初故居),位於安慶市迎江區天台里街。佔地4463平方米,建築面積2773平方米。主體建築為磚木結構,分為兩路,東路四進,西路三進。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故居始建於明代,初為明萬曆年間刑部給事中劉尚志的私宅,1861年,曾國藩攻下安慶後,曾在此設外江糧台,後經幾番輾轉,同治三年(1864),翰林院主修趙畇辭官返鄉主講安慶敬敷書院,購此宅並作修葺。因趙氏家族中,自趙文楷起,趙畇、趙繼元、趙曾重四代翰林,故稱「世太史第」。清光緒三十三年,趙畇玄孫趙朴初誕生於此。

世太史第(趙朴初故居)古建築群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獷及徽式建築的細膩於一體,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也是保存較好、面積較大的一組明清古建築群。同時還是趙氏家族文物資料的研究中心、保管中心和展示中心。

獨秀園

獨秀園位於安慶市大觀區十里鋪鄉,是一座集紀念、教育、旅遊為一體的園林式紀念地,佔地面積1.37平方公里,核心區佔地面積0.39平方公里,內有1947年陳獨秀靈柩從四川江津遷回安慶後與原配夫人高曉嵐的合冢。

陳獨秀紀念館

2009年10月30日,陳獨秀紀念館正式開館,紀念館佔地2.53畝,建築面積1030平方米,融現代藝術與徽派藝術為一體。紀念館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陳獨秀不平凡的一生。運用文字、圖片、雕塑、實物、繪畫等內容,配合燈光、場景復原、高仿文物、LED等表現形式,全面、生動、逼真地展現了陳獨秀從安慶出生到江津去世的人生歷程,重點突出了他在新文化運動和建黨時期的豐功偉績。展覽展線300米,共計使用圖片300幅,實物100多件,文字近10000字,燈光約100組,復原了7處場景。

大龍山

大龍山屹立於安慶城北(宜秀區),離市區十五公里,為城廓之天然畫屏。其山自西向東綿亘起伏,山勢雄偉,秀嶂疊峙,蜿蜒似龍,而得名龍山。

巨石山

安慶巨石山生態文化旅遊區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長江北岸的菜子湖畔(原小龍山風景區),總面積43平方公里,因地球億萬年來各種內、外營力作用形成特殊形態的巨石地質景觀而得名。北距文都桐城48公里、省會合肥158公里,南距安慶市區僅24公里。合肥機場、安慶機場及長江碼頭、京九鐵路、合安高速、滬蓉高速及206國道和318國道等交通要道均在咫尺。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拓展訓練基地,是集原生態休閑觀光、科學文化體驗、戶外拓展、特色餐飲於一體的綜合旅遊名勝區。

靈山石樹

位於安慶宜秀區楊橋鎮。

「靈山」,相傳曾有黃龍居住在此,因而山有靈氣,遊人到此,便會家出才子,大富大貴;「石樹」,是因為它酷似一株由巨石疊壘而成的參天大樹,從山麓直沖山頂,故稱「靈山石樹」。

石樹山上沿途景點的分布比較集中,有「海龜觀日」、「天狗望月」、「蓮花吐蕊」、「童女獻壽」等等。游覽石樹有兩條線路,一條是從洞中直上山頂;另一條則是沿石階而上。通幽洞全長有1500米,洞內堆砌錯綜復雜,由近百個洞室相連,且是洞中有洞。有的洞寬敞如廳堂,能容幾十人,有的狹窄如斗室,僅能供一人側身而過。有的洞內泉水長年不斷,每當盛夏,涼爽異常,溫度在26°C左右,是避暑的好地方。

鮑沖湖

鮑沖湖位於安慶宜秀區楊橋鎮,素有「天然氧吧」、「安慶小桂林」的美譽。景區山水相連,湖中島嶼密布、湖水清冽、灘平岸曲、蝦肥魚美;與湖相連的花山蒼翠蔥郁、峰巒峭撥、怪石林立、谷幽洞奇。尤為引人入勝的是湖中的卧牛島、草地山、貓耳山等島嶼點綴其間,猶如神來之筆。遊人可盪舟湖中,飽覽湖光山色,又可體驗高空滑索的驚險刺激。

---------------------------------------------------------------------------------------------------------

安慶的小吃:

玩要玩好,吃要吃好。去到一個地方旅遊,不能只玩不吃!

安慶的小吃雖多,但最有代表性的小吃當屬「老字型大小」的江毛水餃和韋家巷湯圓。

要是還不夠,推薦去人民路、人民劇院旁的一條巷子里,這里便是安慶的小吃街。當然除小吃街外,還有北正街也是美食多多。

如果是吃小龍蝦的旺季,推薦安慶宣家花園街的小龍蝦。每到夜幕降臨,這里的小龍蝦生意相當好。邀幾個朋友,喝啤酒、吃小龍蝦,真是一大享受。

---------------------------------------------------------------------------------------------------------

購在安慶:

人民路:人民路是安慶市最主要的商業中心,是外地遊客來到安慶購物的首選地。金華聯百貨廣場、新百百貨等大型購物場所都在這里。

除人民路,周邊還有吳越街、呂八街、女人街、清節堂、倒扒獅老街、時代廣場步行街。

其中的倒扒獅老街始建於明隆慶五年(1571),是安慶保存至今的一條古老的商業街

(當然,這里沒有大城市裡那樣的購物中心,沒有繁華的街道,沒有昂貴的商品。但是這里購物還是很方便的,有興趣可以去一些購物老街逛逛,也是另一種風情。By-HYT·一瞬間的黑白)

來到安慶,記得要聽黃梅戲:

作為黃梅戲鄉的安慶,您來到這里,聽黃梅戲就是不可缺少的一件事。而聽戲的好去處便是位於安慶市人民路上的黃梅戲會館。會館內部裝修以徽派建築為基調,飛檐雕欄,古色古香,質樸素雅,莊重中沁出一股濃郁的戲曲韻味。是外地遊客來到安慶聽戲的好去處,現已成為「黃梅戲鄉」安慶的一道獨特風景。

安慶的特產:

玩也玩了,吃也吃了,購也購了,戲也聽了,回去的時候一定要帶點當地的特產。

麥隴香的墨子酥,胡玉美的蠶豆醬是您值得帶回的安慶特產。

---------------------------------------------------------------------------------------------------------

安慶管轄縣市主要旅遊景區、景點:

桐城文廟(桐城市)

桐城最繁華的城市中心,有一座「飛檐流丹」的古建築格外醒目——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安徽桐城文廟。桐城文廟,既是桐城歷史文化標志性建築,又是桐城古文學派的重要象徵。它的建築外貌舊跡幽幽,古典的質感中透出一種滄桑風情,且不失「流韻遺風」的秀麗之美。

桐城文廟,始建於公元1314年,正值元延佑初年,後在元末兵火中銷毀。明洪武初年,桐城文廟從城東郊外,移建於今天的廟址。後來,文廟因為多次遭遇兵火塗炭,以及風災洪澇等自然災害的侵蝕,在明清兩代曾經修葺了19次之多。文廟建築群以大成殿為中心,以南北中心線為對稱軸。雖然迭經廢興,而今還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廟,仍然格局堂皇、古樸典雅。

六尺巷(桐城市)

桐城市市區是座古城,一直有著「文都」的美譽,大概是因為中國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桐城派」在這里發源的緣故,桐城市內人文景觀和歷史遺存隨處可見。城內有許多小街巷,如「一人巷」、「錢尚書巷」、「雙井巷」、「講學園巷」、「小河邊巷」等等,但最為聞名遐邇的街巷是「六尺巷」。

六尺巷」位於桐城市區西後街與五畝園之間。100多米長、寬2米,均由鵝卵石鋪就。雖然這里已成為一個獨立的旅遊景點,但不收門票。從「六尺巷」過往的遊人和行人絡繹不絕。

天柱山(潛山縣)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天柱山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境內,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天柱山又名皖山、皖公山,曾被漢武帝封為「南嶽」,被譽為「江淮第一山」。這里自然風光雄奇靈秀,兼容並蓄;人文景觀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堪稱一幅絕妙的山水畫卷!

小孤山(宿松縣)

小孤山又名小姑山,位於安徽省宿松縣城東南65公里的長江之中,南與江西彭澤縣僅一江之隔,西南與廬山隔江相望 ,是萬里長江的絕勝,江上第一奇景,被益為長江絕島與彭澤縣的龍宮洞、湖口的石鍾山、鄱陽湖的大孤山(鞋山)相距只幾十里。小孤山,原是長江中一座石嶼,開始形成於第四紀冰川時期。相傳大禹治水,至此刻石記功,秦始皇東巡,勒中流砥柱於石上。小孤山以其獨立無依而得名。山形似古代婦女上的發髻,山體奇特秀美,東看一支筆,西望太師椅,南觀如撞鍾,北觀嘯天龍。

花亭湖(太湖縣)

花亭湖風景名勝區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境內,地處大別山南麓、長江北岸。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與皖西南其他景區地域相連、資源相補、人文相緣。境內山清水秀,古跡濟盛,人文薈萃,物產富饒。景區面積254平方公里,包括花亭湖、西風洞、佛圖寺、龍山宮、獅子山五大景區和湯彎溫泉療養度假區。花亭湖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省農家樂旅遊示範點。

浮山(樅陽縣)

山水清秀的浮山,坐落於皖江北岸的樅陽縣,南臨白盪湖,西鄰菜子湖,南望九華,北靠長江,山水渾然一體,猶如一葉輕舟漂於水面,有「海上蓬萊」之美譽。浮山火山噴發形成大小洞穴500個之多,奇峰、怪石、巉岩、幽洞構成了浮山四大奇觀。山色蒼秀,岩嶂壁立,關口險隘,河湖環繞,景色絕佳。

妙道山(岳西縣)

妙道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安徽省岳西縣西南部,總面積3000公頃,共分為聚雲峰、祖師峰、紫柳園、南溪源、龍門峽谷五大景區,園內群山疊翠、林海茫茫,峽谷幽深,溪流潺潺。

天仙河(岳西縣)

被譽為「安徽第一漂」和「大別山中小灕江」的天仙河位於安徽岳西縣東南部,距縣城35公里。有石人灣、小三峽、菱角洲、袁家渡、小洞天等五大景區,社廟灘、釣魚台、娘娘廟、怒獅岩、龍頭石、鷺鷥石、萵苣潭等28處景點。

天空放晴,整個景區水清見底,砂如晴雪,石如鵝卵,移步一景;如遇陰雨,則是「煙波迷萬壑,霧海隱千峰」,處處都是神話般的境界。當您乘上古老的竹筏,漂行於奇峰碧野之間,沖激流、過險灘、聽黃梅小調 、粗獷山歌、食山野小菜、竹筒蒸飯、看魚蝦戲腳、如畫美景,體會淳樸的民風民俗,欣賞秀麗的山水風光,彷彿置身於無盡的詩情畫意之中,其樂無窮。

司空山(岳西縣)

司空山,又名司空原,在安徽岳西城西四十公里的店前冶溪兩鎮交界區,海拔1227米。世傳東周末期,官居大司空的淳於氏歸隱山中,遂名山為「司空山」。司空山是中國佛教禪宗文化發祥地。山勢奇特,移步景換。從東面看,一峰突起,似利劍穿空;從西面看,冬雪覆頂,似日本富士山;從南邊看,大小司空山,似仙女雙乳;從北邊看,雄奇險峻,似東方醒獅。司空山深藏奇松怪石、幽洞瀑布、雄關險寨、雲海佛光。

司空山著名的景點有:二祖禪堂、太白書堂、司空佛光、北嶺松風、南崖瀑布、傳衣石、講經台、應子石等。

明堂山(岳西縣)

明堂山位於皖西南大別山腹地安徽省岳西縣境內,距縣城42公里,與湖北英山縣相鄰,距英山縣城60公里;與潛山天柱山遙相呼應,距潛山縣城90公里。

感謝您的欣賞、代表安慶人民真誠的歡迎外地朋友的到來!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安慶歡迎您!

D. 安慶市樅陽縣湯溝鎮有快遞嗎

有的,有天天、申通快遞,不過要一元手續費。最好是韻達的,從樅陽直接送來的
現在還有中通快遞

E. 安慶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安慶市內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啊,迎江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風景美點的也有——菱湖公園、外灘公園、蓮湖公園、橋頭公園、水上公園,這些地方風景都挺不錯的。

F. 誰是桐城或者樅陽的人,來下

我是樅陽的,目前安慶有八縣市,桐城現在是安慶唯一的縣級市!和今天的樅陽沒有什麼特殊的關系,只有一個關系那就是兄弟縣市!都是安慶地區的,老人們說你是桐城人又說你是樅陽人,是因為以前兩縣市是一個縣!所以現在許多樅陽名人都說成是桐城的了,比如外交家黃鎮,章伯俊等等,所以出了一句話叫「樅陽出人,桐城出名」明白?下面介紹一下樅陽和桐城的概況
樅陽縣簡介

安慶市樅陽縣樅陽鎮地處長江下游北岸,是樅陽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為樅陽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東接本縣OU山鎮、西依安慶市郊、南鄰桐城鱘魚嘴、北與本縣官埠橋鎮毗連。面積90.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8713畝,轄14個村民委員會,12個居委委員會,人口9.394萬。

[歷史悠久]夏、商、周時樅陽屬揚州地域,西周為樅國,春秋為舒地,戰國時屬楚,秦屬九江郡.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樅陽縣,後時置時廢.東漢(公元25—220年)初,樅陽並入舒,隸屬廬江郡,後隸屬揚州刺史部.三國時名舒,屬吳。南朝宋(420—479年)初為舒縣,隸屬廬江郡,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廢舒縣,置呂亭左縣,隸屬晉熙郡.南朝齊(479—502年)復置舒縣,隸屬廬江郡。南朝梁(502—557年)設樅陽郡,廢舒縣,復置樅陽縣,隸屬樅陽郡.南朝陳(589年)廢樅陽郡,存樅陽縣,隸屬晉熙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樅陽縣為同安縣,隸屬熙州.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縣為桐城縣,此後相繼延續了1100多年.1949年2月,中共皖西二地委,將原桐城縣一分為二,設桐城、桐廬兩縣,今樅陽為桐廬縣域.1951年桐廬縣(因重名)改為湖東縣,1955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改湖東縣為樅陽縣至今.
[名勝古跡] 樅陽鎮(原名城關鎮)是古老的歷史古鎮,菜子湖之水流經城南出口達長江,古稱「舒口」,為舒、桐、廬、懷、潛等縣的漕米集散處,歷史上是重要的港口和商埠。漢為樅陽縣治,梁陳為樅陽郡治,南宋末一度為桐城縣治,為桐城四大名鎮(樅、湯、孔、練)之一。鎮文物古跡有漢武射蛟台、落箭墩;晉樅陽縣令陶侃洗墨池、惜陰亭(運甓亭),宋黃峪讀書處的達觀亭,明清桐城文派先導方以智的還庵和錢田間的北山樓,有三國呂蒙紮寨的幕旗山,元宋陳友諒的「樅陽水寨」等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太平軍樅陽會議舊址望龍庵和1949年人民解放軍中線渡江指揮部舊址。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射蛟台、惜陽亭、洗墨池、方學漸墓。舊時「桐城八景」之一的「樅川夜雨」亦在境內。

[交通便捷] 鎮內交通四通八達。陸運有桐樅、安樅公路通向各地,合九鐵路依境而掠;空運離安慶飛機場30公里;水運沿江有小輪客運碼頭4個,樅陽海螺建立了年吞吐量為300萬噸的貨運碼頭。樅陽河可往菜子湖沿岸各埠。

[經濟狀況] 2004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2億元,財政收入825.6萬元,擁有集體、個私企業1500多家。其中鎮辦企業17 個,村居企業30個,職工人數達2024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達4.4億元。初步形成了毛巾、鋼瓶、高壓瓷管等輕工業和建築、建材等主導產業。 綜合性商場、自選超市、專賣店等商業服務網點遍及城區,餐飲、娛樂休閑業等第三產業日趨活躍。農業結構調整不斷加快,農業特色明顯,是全縣花卉、優質糧經營生產基地。水產業成為支柱產業,食品、蔬菜加工業有所發展,初步形成了「公司+農戶」型經濟格局。

[設施齊全] 樅陽縣文化之鄉,興學之風經久不衰,舊有「桐城文化起於樅」、「文不過南鄉」、「窮不賣書」之說。鎮內有示範高中2所,中學3所,小學33 所,示範幼兒園1所,私立幼兒園3所。文化衛生機構完備,有黃梅戲劇團、電影院、新華書店、圖書館;有電視中轉台;有二級甲等醫院、血防站、防疫站、保健站,城鎮建設發展迅速,鎮區新建和擴建水泥路面達38公里,開通了與全國聯網的通訊網路,供水供電設施齊全,滿足城鄉人民生活生產需要。

優越的區位、秀麗的山川、豐富的資源、便捷的交通、配套的設施、燦爛的文化、優惠的政策和創新的服務,構成了優越的投資環境。開放的樅陽鎮竭誠歡迎國內外有識之士前來觀光旅遊投資置業,攜手並肩共創輝煌的明天。

桐城市簡介 桐城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長江北岸,大別山東麓,東鄰廬江、樅陽兩縣,西連潛山縣,北接舒城縣,南抵懷寧縣和安慶郊區。全市國土面積164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3萬畝,其中水田47萬畝,旱地5.3萬畝,湖泊水面16.7萬畝。

桐城地處亞熱帶季風型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境內礦藏豐富,初步探明的有石墨、礬、花崗石、大理石、銅、鐵等10餘種,受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金錢豹、穿山甲、水靈貓、水獺、江豚、白鶴、巨晰等,珍稀植物有銀杏、金錢松、鵝掌楸、杜仲等,葯用植物多達200餘種。

桐城市現轄17個鎮、7個鄉、4個街道。總人口77萬人,是個漢、回、壯、滿、藏等多民族和睦相處的美好家園,199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桐城撤縣設市,成為中國城市家族中一個年輕的成員。

桐城歷史悠久,文風昌盛,為江淮文化圈的發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時代,即稱桐國;公元757年正式建縣,歷時1200餘年。其間人文勃興,代有英才。特別是明末以來桐城文化更是異峰突起,聲譽高漲,域內產生了一大批影響卓著的大家名流,有被譽為「十七世紀罕無倫比的網路全書派」大學者方以智,有以方苞,劉大魁、姚鼐為代表,擁有600人之眾,稱霸文壇200多年的作家集團——桐城派;近代又誕生了京師大學堂總教習、清末大儒吳汝倫,中國美學的奠基人朱光潛,新儒家代表方東美,辛亥革命灤州起義軍總司令施從雲,前國家文化部長黃鎮,圍棋大師劉棣懷,黃梅戲藝術家嚴鳳英等傑出人物。桐城也因此而成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譽。

G. 安慶到樅陽縣城有沒有公交車

有,快6,全程5元。今年才開通的。採納加分哦
安慶至樅陽公交「快6線」4月10日開通
開通樅陽縣城與安慶市區公交是兩地廣大市民的熱切期盼,為響應人民群眾的呼聲,便於民眾的出行,探索和推進城鄉公交運營方式,促進我市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市交通局多次組織前期實地對接和考察調研,會同安慶中北巴士公司和樅陽縣有關部門進行多輪會商,並多方徵求意見,在得到樅陽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屬地管理、各自解決自身矛盾」的總體要求,確定由樅陽縣政府負責組建的公交公司與安慶中北巴士公司合作,初步建成快速公交BRT線路,開通樅陽縣城至安慶市區公交。對該段業已存在多年的班線客運經營車輛,樅陽縣政府採取「合作自願、協商、有序退出」的辦法,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參與、依法實施」的方法,建立「有序退出」機制,對合法經營的車輛實行補償安置,對經營企業給予扶持,對從業人員進行合理安置。
一、開通和經營方式
經市、縣兩地政府及交通運輸部門的許可和支持,利用雙方現有站場(站點)資源,各自負責,對樅陽縣城至安慶市區現有客運班線、公交線路進行集中改造,市場共享、線路共管;服務標准統一、經營管理分開。
(一)服務上:統一車型標識、統一行車計劃、統一票價、統一服務標准。
(二)經營上:自購車輛、自配人員、自建場站,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二、車輛投入
按照合作意願,各自投資6台空調車。因安慶中北巴士公司主營城市公交,無需備用運力;樅陽公交公司為新組建成立,多購置2台作為機動運力。所購車輛,須達到現行國標排放標準的公交空調車。
三、開通運營方案
(一)線路設置
1.線路名稱:「快6」線
2.起止點:安慶客運中心站(公交換乘站)一樅陽汽車南站
3.線路長度:35公里
4.途經道路:安慶客運中心站(公交換乘站)一迎賓路—文苑路—中山大道—潛江路—228省道—金山大道—湖濱路—樅陽汽車南站
5.站點設置:安慶客運中心站(公交換乘站)—智慧產業園—午公壩—大楓—芭茅—官兵—花山—鍾庄—小缸窯—迎賓廣場—玉龍花園—縣國稅局—縣法院—陸家灣路口—鹽業公司—樅陽汽車南站
(二)營運計劃
1.車輛配備:初期配備10米柴油空調大客12台(雙方各投入6台)
2.日運營車次:84車次
3.發車間隔:高峰(上午7:00—9:00,下午15:00—17:00)15分鍾,平峰20分鍾
4.服務時間:6:00~18:30
(三)票價
市物價部門核定臨時票價,實行一票制,上車5.00/人次,不分空調季節,無人售票,不設找零。(市交通局運管科張北忠)

H. 安慶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安慶市太湖縣內有個花亭湖,那裡風景獨特,環境優美
還有趙朴初先生的故居就在那,五千年文博園是一座嚴格按國家4A標准打造的人文景區,由安慶市五千年公司於2008年8月投資5.45個億開工建設,工程於2010上5月1日全面竣工開園。文博園定位於中國藝術界寫生、研究、創作、展覽和交流基地,以弘揚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為宗旨,將蘇州古典園林與徽派建築群相融合,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內涵,創造了一種嶄新的文化園林風格。 五千年文博園距太湖縣高速路口僅300米,是利用緊鄰太湖經濟開發區的荒山(採石廠)進行藝術、生態改造,注入文化、藝術、思想和創意等元素打造出來的一個文化景區,文博園由天人合一景區(根雕園、奇石園、盆景園、植物園和茶文化園等五園合一)、天上人間景區(槐蔭樹、王小六土菜館、問天閣、黃梅戲表演館、七仙女茶藝館、梅花苑、七月樓、七日亭、七七香樟林、許願台、好運石等景點組成)、文化安慶景區、太湖往事文化牆、五千年殘疾人藝術館、盤龍山、上善塔、摩崖石刻、尋根問祖文化牆、皖街等景點組成,文博園的建設創造了文化產業領域的諸多亮點

天橋漂流位於水陸交通十分方便的長河上游,漂流河段全長15公里, 河流寬平均120米左右,途徑50餘個跌水,60餘道彎, 無暗河、無漩渦, 局部落差不超過2米, 既刺激又安全,是漂流的理想河段。漂流的起點為葉沖河口, 終點為牛鎮大橋, 過大橋就直達煙波浩渺的花亭湖。 以竹筏漂流計時在2.5—3.5小時, 竹筏可大可小,大的可乘10人左右,小的可乘5—6人, 可同時放漂多個竹筏。古語雲: 智者樂水。該旅遊景點自開發以來,游者雲集。天橋漂流一年四季, 綠水長流, 其河水清澈、 明凈,漂流河段山回水轉, 水抱山流, 兩岸群峰聳立, 萬木疊翠,沿途怪石嶙岣, 飛瀑高掛。乘一葉竹筏,順流而下, 唱: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兩岸走」, 撐手中竹竿, 沐清新河風, 闖激流, 過平灘, 一張一弛,一緊一松,實在愜意,難怪被國際友人稱為逍遙游。

九龍澗瀑布:位於花亭湖景區的何領村,太北線穿境而過,水路離景區大壩碼頭僅1公里,乘坐快艇5分鍾就可以到達。 飛瀑三疊而成,全長約280米,落差70米,下有潭,屬季節性瀑布,每到雨水季節九龍澗瀑布穿雲破霧,飛奔直瀉,震撼山嶽,令人心悸,昔太湖知縣王庭有詩為證:「驚濤曉濺山花落,驟雨橫飛柳岸明,更為響從霄漢去,下方何處不甘霖。」清朝內閣中書魯之裕贊嘆道「夕陽楓引一川紅,曲徑偏於險處通」,「亂拋暑雪沾雙袖,忽聽晴雷起半空。」 瀑布四周林木蒼翠,藤蘿匝地,鳥語花香,十分幽靜,潭邊有一塊亂石平地,景區建設者們已籌資新建「觀瀑亭」於潭上,座於亭,仰望瀑布,確屬「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罕見奇觀。

I. 安慶的歷史遺跡的資料

1、迎江寺

安慶迎江寺位於安慶東門外,瀕臨長江,佔地3萬余平方米,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974年),歷代均有整修或修建。

據《安慶府志》和《懷寧縣志》記載,迎江寺於明萬曆已未(公元1619年)由懷寧縣士紳阮自華募捐重建、

明光宗曾親書匾額「護國永昌禪寺」,清順治七年(1650年)敕改「迎江禪寺」,乾隆帝賜「善獅子吼」額,光緒八年(1882年)題匾「迎江寺」,

整座寺院建築在長江岸邊的高地上,殿堂巍峨,從十里開外即能見其雄姿。

2、振風塔

振風塔,坐落於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寺內,原名萬佛塔,又名迎江寺塔,後取名「振風」,有「以振文風」之意。振風塔位於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沿江東路北側,瀕臨長江。

安慶振風塔從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開始興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年)建成,是長江沿岸古塔之一。該塔除具有佛塔的功能外,還具有導航引渡的功能。

3、薛家崗遺址

薛家崗遺址,面積6萬平方米,地處安徽省潛山縣(安慶市代管縣)王河鎮永崗村和利華村交界處。它是新石器時代遺留下的古文化遺址。

現出土了大約3000件文物,主要是石器,陶瓷和玉器,並發現了百餘座的墓穴。薛家崗遺址延續時間長,分布范圍廣,文化層堆積厚,遺跡遺物豐富和文化內涵深邃,成為長江中下游地區遠古文化——薛家崗文化的典型代表。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桐城文廟

桐城文廟為明清以來當地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群,雄居縣城中心,面臨廣場,正對繁華街區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環擁,如眾星拱月。

據《安慶府志》、《桐城縣志》,文廟原在縣城東郊外,始建於元延祐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毀於火。明洪武初移建於今址。

後因屢遭兵火與風雨侵蝕,明清兩代修葺19次。雖然迭經廢興,而今還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廟,仍然格局堂皇、古樸典雅。

5、六尺巷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安慶代管縣市級)的西南一隅,全長100米、寬2米,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存,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讓牆詩」就出自六尺巷一段歷史典故。

史料記載:張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與吳氏鄰,吳氏越用之。家人馳書於都,公批書於後寄歸。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六尺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慶桐城文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振風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迎江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薛家崗遺址

J. 樅陽有幾家寵物醫院 啊、哪家好點

之前有好幾家、月牙湖那邊有一個天天寵物店、最近好像沒開了、另外在喜上喜酒店對面有一個、雙龍寵物醫院、挺大的、

閱讀全文

與安慶樅陽電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弱點演員 瀏覽:924
什麼樣的電影對孩子成長有利 瀏覽:485
一部女人大盜的電影 瀏覽:95
晚上去看電影吧英文怎麼說 瀏覽:867
電影高能音樂 瀏覽:511
愛情電影女孩對白 瀏覽:270
電影完整版免費 瀏覽:128
小女孩上學電影名字 瀏覽:65
台灣電影院多嗎 瀏覽:654
鈴原愛大電影 瀏覽:993
偷窺無罪1電影完整版下載 瀏覽:666
張藝謀導演的講荊軻刺秦的電影 瀏覽:218
愛情電影親吻 瀏覽:884
適合剛戀愛情侶的電影 瀏覽:20
女老大看上手下的一部電影 瀏覽:655
國語配音電影迅雷網站 瀏覽:994
白溝附近電影院電影票購買 瀏覽:215
恐怖電影院啊 瀏覽:734
英文電影免費體育 瀏覽:913
回家救火爆炸從此獲得天眼電影名字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