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周侗」的「侗」讀音是什麼
讀音:tóng。
B. 通道轉兵的介紹
電影《通道轉兵》是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在2011年繼電影《湘江北去》之後,挖掘湖南本土紅色資源,與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共同打造,向建黨90周年獻禮的又一部主流影片。影片再現的「通道會議」促成了紅軍戰略方針的轉變,初步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揭開了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偉大轉折的序幕。
C. 通道轉兵朱德扮演者
通道轉兵朱德扮演者是劉懷正。
電影《通道轉兵》是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在2011年繼電影《湘江北去》之後,挖掘湖南本土紅色資源,與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共同打造,向建黨90周年獻禮的又一部主流影片。影片再現的「通道會議」促成了紅軍戰略方針的轉變,初步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揭開了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偉大轉折的序幕。
D. 請告知什麼是「通道轉兵」有什麼歷史意義謝謝。
1934年12月,中央紅軍長征途經通道時,中共中央負責人在通道縣恭城書院召開了一次生死攸關的重要會議,史稱「通道會議」。這次會議促成了歷史上著名的「通道轉兵」,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
歷史意義:
1、在危急關頭,促成了通道轉兵,甩開了敵軍的圍堵,使中央紅軍免於滅頂之災,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並為後來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奠定了基礎。
2、通道會議研究了軍事問題,雖然沒有就戰略方針的轉變問題取得一致意見,但對爾後召開的黎平會議解決這個問題起了促進作用,創造了條件。
3、開始了毛澤東在軍事上的領導」,此次會議是紅軍長征中一次具有戰略意義的偉大轉折,是紅軍從失敗走向勝利的起點,在我黨我軍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4)通道侗族自治縣電影院電影擴展閱讀:
通道會議的會議過程:
12月11日,紅軍佔領湖南通道縣城。12日,中革軍委臨時決定在這里召開緊急會議,與會者有:博古、周恩來、張聞天、毛澤東、王稼祥和李德。會議著重討論紅軍戰略轉移的前進方向問題。李德、博古認為「我們依靠二軍團的根據地,再加上賀龍和蕭克的部隊,就可以在廣闊的區域向敵人進攻,並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帶創建一大片蘇區。」
毛澤東極力說服博古等主要領導人,建議放棄與二、六軍團會合的原定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他說:「應該放棄在長江以南同二軍團一起建立蘇區的意圖,向四川進軍,去和四軍團會師。」張聞天、王稼祥、周恩來等大多數人贊同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但李德、博古仍堅持與二、六軍團會合原定計劃。這次會議雖然通過了毛澤東的建議,但由於中央領導層中意見不統一,故未能對戰略轉移的大方向作出決定。
會後,中革軍委於當日19時半下達了「萬萬火急」的《我軍明十三號繼續西進的部署》,仍按李德、博古的意見行事,電令一軍團之第二師及九軍團應向黎平方向前進,「相機進占黎平」。同時尋機北上,與二、六軍團會合。
野戰軍司令部在13日《我軍進入貴州動作的部署指示》中指出:「我軍以迅速脫離桂敵,西入貴州,尋求機動,以便轉入北上。」14日,野戰軍司令部給二、六軍團的指示重申:「我西方野戰軍已西入黔境,在繼續西進中,尋求機動,以便北上。」要求活動於常德一帶的二、六軍團,策應中央紅軍北上。
通道會議研究了軍事問題,雖然沒有就戰略方針的轉變問題取得一致意見,但促進了這個問題的解決,從而為爾後黎平會議決策紅軍戰略計劃轉變,作了必要的准備。
E. 通道轉兵的電影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通道轉兵》
國家/地區:中國
類型:歷史 為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獻禮,6月30日晚,歷時半年拍攝製作完成的重大歷史題材紅色經典巨作——《通道轉兵》,在通道能容納800人的民族劇院舉行首映。該片在全國參加評選的400多部電影里脫穎而出,被評選為全國建黨90周年28部重點影片之一。
毛澤東扮演者王暉正在發言。
《通道轉兵》這部影片講述了紅軍轉戰湘南邊城「通道」,面對危機四伏、軍情緊迫的情況,及時改變策略,順利進行通道轉兵並擺脫困境的故事。它以電影特有的藝術表現手法再現「通道轉兵」那段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重大革命歷史。電影並沒有讓一些鮮活的小人物湮沒在宏大的敘事中,如紅軍連長、通信兵、侗家少女等;更重要的是,它形象直觀地展現一代偉人毛澤東在處於政治低潮、疾病纏身的處境時,依然嘔心瀝血,始終心繫我黨、心系紅軍、心繫中國革命前途的光輝形象。它所描述的「通道會議」促進了紅軍戰略方針的轉變,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揭開了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偉大轉折的序幕。「通道轉兵」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
通道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紅色文化底蘊,旅遊文化資源十分豐富。這部影片的拍攝絕大部分在通道境內取景,畫面充分展示了通道縣優美的原生態自然環境、獨特的地域民俗風情。
能容納800人的民族劇院很熱鬧。
片中,當看到毛澤東故作神秘拿出「侗王酒」跟自己的戰友們分享時,劇院內的通道觀眾門都會心地笑了。觀眾粟先生告訴記者,他覺得這部電影很好看,幾位主演的表演很精彩;因為很多場景都在通道境內取景,讓他感覺影片的紀實感很強。電影首映結束後,劇院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通道轉兵》講述了長征初期湘江戰役之後,殘存的三萬紅軍來到湘南通道界內,此時中國紅軍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折,而另一方面,紅軍又不得不遵從共產國際不容置疑的指示。此時,毛澤東以其睿智的軍事洞察力,敢於擔當的道德勇氣和天才浪漫的行事風格挑戰權威,在風雨飄搖中帶領中國紅軍走出了困境,找准了「通道」,揭開了我黨歷史上第一次偉大轉折------遵義會議的序幕,具有極其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國家話劇院演員王暉首次觸電出演領袖毛澤東,與以往銀幕上的毛澤東的形象有所不同的是,此次王暉成功塑造了一個處於政治低潮、疾病纏身,卻嘔心瀝血、始終心系黨和紅軍命運的毛澤東形象。片中另一主角周恩來則由著名特型演員劉勁飾演。
影片中除了刻畫了當時參加通道會議的各位紅軍將領外,還著力刻畫了紅軍長征中具有典型意義的小人物,如紅五團團長張吉安、侗家少女吳阿溪等。該部影片的拍攝,絕大部分在湖南懷化通道境內取景,充分展示了通道縣優美的原生態自然環境及獨特的地域民俗風情。
《通道轉兵》由華夏發行,該片也是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繼推出《湘江北去》、《吳大觀》兩部重點影片之後,另一部同時被列入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國產重點影片」。 電影《通道轉兵》於2010年12月26日在紅軍長征通道轉兵會議會址——通道侗族自治縣恭城書院開機。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譚仲池出席開機儀式。這是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在今年繼電影《湘江北去》之後,挖掘湖南本土紅色資源,與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共同打造,向建黨90周年獻禮的又一部主流影片。
該片由省政協副主席譚仲池等4人共同編劇。真實再現了通道會議和通道轉兵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塑造了一個當時處於政治低潮、疾病纏身,卻嘔心瀝血,始終心繫我黨和紅軍命運的毛澤東形象。還著力刻畫了紅軍長征中具有典型意義的小人物--紅軍連長、通信兵、侗家少女……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與「通道轉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緊密相連。
此外,芋頭侗寨、萬佛山、神仙洞等引人入勝的湘西美景,也將在影片中一一再現。電影將於2011年7月與觀眾見面。
F. 再生人陳明道騙局揭曉
再生人,首先指靈魂轉世現象。"再生人"現象有個例,也有群體現象,全球最大規模的再生人群體現象,出現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的坪陽鄉。
G. 再生人的再生人群體
懷化新聞網2009-01-22『記者探秘:尋訪懷化市通道縣神秘「再生人」』文章報道:
你聽說過「再生人」嗎?你相信「靈魂轉世」嗎?這一讓人匪夷所思的情境,通常只會出現在電影大片的故事情節里,但在通道侗族自治縣一個叫坪陽鄉的地方卻也出現了一群「再生人」,他們自稱是通過投胎轉世來到今世,並清楚地記得前世的經歷。在當地,關於這種「再生人」種種的說法詭異而神秘,那麼在這個偏僻的山村裡,是真有其事,真的潛藏著某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還是一個集體的謊言?本台記者對這一謎團進行了實地探秘。
坪陽鄉位於通道的最南端,處在湖南、廣西兩省的交界處,一片外人很少涉足的神秘區域。「再生人」這種奇怪的說法在這個地方古已有之,當地將這一現象作為田野文化並進行了調查,也想解開這一謎團。
坪陽鄉黨委書記陸志鑫(說):[再生人1:以前這種現象也是存在的,但是沒有做深層次的分析和研究。我們盡管不能從科學上去考究,是什麼原因形成的,但這種特異的文化現象非常普遍,我們坪陽鄉只有7800多人口,據我們把這種再生人現象做為文化調查來看,我們統計了一下,就有一百來個,就有一百來個再生人。]該文舉出幾個例子 。
『豬牛昆蟲投胎做人 湖南省驚人報導』 報道了一些例子。(該文標題有變,據說是原發於懷化新聞網2011年11月5日,待找到原始標題後,再補充)
H. 百里侗文化長廊的簡介
百里侗文化長廊又稱 「百里侗文化長廊風情線」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長50公里,在562平方公里的范圍內保存著524處地上不可移動文物,集中展現出侗族的傳統文化。
以皇都侗文化村為中心,沿黃土、芋頭、坪坦、隴城、坪陽一帶,構成了一條保存完好、多姿多彩的百里侗文化長廊,是我國侗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百里侗文化長廊位於通道侗族自治縣蜿蜒的坪坦河邊,三五里一個大寨,馬田的鼓樓、陽爛的銀飾、坪坦的蘆笙、黃都的侗歌,特別是坪坦河上的普修橋、普濟橋、回龍橋、回福橋,座座都是文物,整整一百里豐富鮮活的侗文化。
其中的雙江鎮芋頭村,距縣城9公里,其古建築群,保存了侗族古村寨的傳統風貌並表現了建設上精湛的技藝。寨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後遭大火,寨內現有建築大部分為清中期、末期的建築,佔有11.6萬平方米,計有鼓樓4個、風雨橋3座、門樓1個、古井2口,薩歲台2個、驛道1.6公里,吊腳木樓78幢。200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這是其它侗寨都沒有的殊榮。
芋頭依山傍水,三面環山,一條小溪蜿蜒,看似隨地形自由伸展,並無事先的總體布局與規劃,但細究,都大有深意。
溪邊的平地上,他們先建起鼓樓、戲台、學堂等公共活動場所,意謂坐在龍嘴上,以鼓樓為龍頭,以小溪為中軸線向兩側沖岔布置民居,就是龍身,風雨橋就是龍尾,一個寨子就是一條龍。風雨橋接地,鼓樓通天,天人合一。
近幾年,通道縣依託豐富的文化資源建設「百里侗文化長廊風情線」,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旅遊品牌,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通道縣委、縣政府出台了《百里侗文化長廊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方案》和《侗族原生態文化保護方法》,對全縣侗文化遺產進行了整合,並創造性地把獨具民族特色的風雨橋群、寨門群和鼓樓群進行「捆綁式申報」,為打造「侗族文化聖地」打下了堅實基礎,保護了大批具有旅遊價值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使通道縣躋身於「全國民族文化大縣」之列。目前,通道縣已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大戊梁歌會、侗族琵琶歌、侗族蘆笙、侗戲、侗錦被公布為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通道縣生態環境良好,百里侗鄉民族文化豐富燦爛,歷史悠久,民族風情濃郁,以馬田鼓樓、芋頭侗寨古建築群、回龍橋為主體,以百里侗鄉風雨橋、侗族風情為主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具備了足夠的條件。
——侗族建築,藝術瑰寶。以、鼓樓、寨門、涼亭、風雨橋為代表的民族建築工藝精湛,堪稱世界建築藝術的瑰寶。這些建築,全用杉木穿榫構築,不用一釘一鉚,充分反映了侗族人民擅長於木結構建築的特點和相當高的工藝水平,其中以馬田鼓樓和芋頭古侗寨最具特色。馬田鼓樓建於清代順治年間,是侗族現存最早的鼓樓,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鼓樓上部為裝飾性樓層,飛閣重檐、層層而上、高聳寨中,每層各有飛檐,從上往下層層疊壓,自下而上又層層收縮,整座建築顯的既穩又巧,有著鮮明的民族特徵,在韻律、節奏、對比、均衡、連續、穿插等方面,符合美學規律,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芋頭侗寨古建築群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洪武年間開始建寨,歷史悠久,保存完整,是我國民居古建築群的一處實物博物館,保留了原有格局和大量清代中期以前的建築物。其中有鼓樓4座,風雨橋3座,有門樓、古井、薩歲壇、古驛道等,全寨182戶侗族居民,有侗族吊腳樓居室78幢,大多因地形而建,充分體現了侗族天人合一的觀念,這些侗族村落不論是山下河岸型,還是平壩田園型,或是豐山溢口型,都能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侗族文化,民族精華。以侗族大歌、蘆笙舞、哆耶舞為代表的侗族民間音樂舞蹈,以侗錦、侗帕、銀器為代表的侗族服飾、刺綉,以腌肉、腌魚、苦酒、油茶為代表的侗族飲食文化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侗鄉一向被譽為「歌舞之鄉」,流傳著數十種民族歌舞,以琵琶歌,侗戲、侗歌、哆耶、蘆笙舞最受人喜愛,尤其是侗族大歌,它屬支聲復調音樂,採用多聲部的交替來實現音樂表達,填補了中國多聲部演唱音樂的空白,是侗族傳統文化精粹。歌詞多為抒情詩和敘事詩,包含了廣泛的社會內容,在文學和音樂上都有很珍貴的價值。1986年侗族大歌在法國巴黎參加金秋藝術節引起轟動並受到高度評價:「在東方,一個僅百萬人的少數民族,能夠創造和流傳這樣古老、純正、閃光的聲樂藝術,這在世界上實為少見」。侗族大歌,是世界音樂藝術的奇葩。
——民族生態,天人合一。百里侗文化長廊自然生態協調,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民風民俗濃郁,侗族人民和大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百里侗文化長廊全年平均氣溫16.3攝氏度,氣候溫和,是著名的民族風情旅遊線,沿途轄雙江、黃土、坪坦、隴城、甘溪等4鄉2鎮的三十餘個侗族大村寨,居住著近四萬勤勞勇敢、純朴善良的侗族人民。境內山連峰疊,溪清林翠,溝谷幽深,怪石嶙峋,碧綠的坪坦河把一座座侗家村寨的侗族聚居密集區串聯在一起,蜿蜒曲折的坪坦河在青翠的叢林中汩汩流淌,在河流的兩岸,綠水青山掩映著一座座侗家村寨,寨內鼓樓高聳,裝飾華麗的廊橋橫卧於村邊小河,村頭寨尾鬱郁蔥蔥的參天古樹下,建有供行人小憩的涼亭,村寨融入山水之中,宛如畫境。侗族人民聚族而居,從事農業,兼營林業,男耕女織,老有所養,幼有所育,團結互助,人際關系十分和諧,仍然保留著夜不蔽戶的傳統。
通道縣旅遊資源豐富,經普查,共有8個主類,27個亞類,86個基本類型,計236處景觀,種類齊,組合好,特別是原生態侗民族文化、自然生態風光、古樸人文景觀三大板塊交融相匯,獨具魅力,由此而形成的「濃郁異質文化差異感」對於尋找理想旅遊目的地的人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1、獨特的侗族文化。勤勞、智慧的侗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民族差異感強的文化。民族建築方面,以鼓樓、涼亭、風雨橋最為出色,不用釘鐵,工藝精湛,堪稱侗族建築的「三件寶」。民族服飾方面,以侗錦、侗帕、侗帶最負盛名,其工藝之精細,色彩之艷麗,圖案花紋之美觀,民族特色之濃郁,可謂巧奪天工。民族文藝方面,侗鄉一向被譽為「歌舞之鄉」,至今還傳承著「行歌坐夜」之古風,流傳著數十種民族歌舞,以琵琶歌、侗戲、侗歌、哆耶、蘆笙舞最受人喜愛。尤其是侗族大歌,以其神奇的多聲部合韻,名揚世界。民族體育方面,通道又被稱為「民族體育之鄉」,傳統的搶花炮、射弩、高腳馬、多毽、盪鞦韆妙趣橫生。民族飲食方面,甜醇的苦酒(侗王酒),香噴的油茶,陳年的腌肉腌魚風味別具。民俗方面,侗家的抬官人、薩歲、婚禮、喜慶、歲時等習俗古雅淳樸,奇異獨特。以皇都侗文化村為中心,沿黃土、芋頭、坪坦、隴城、坪陽一帶,構成了一條保存完好、多姿多彩的百里侗文化長廊,是我國侗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為保護好,發展好民族文化遺產,我縣正在積極採取措施保護,申請將百里侗文化長廊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神奇的自然風光。通道境內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年平均溫度16.3℃,無霜期為298天,冬無嚴寒(一月平均氣溫5.2 ℃),夏無酷暑(七月平均氣溫26.2℃),是理想的避暑度假聖地。境內山清水秀,森林覆蓋率77.7%,北部、東北部是莽莽森林,生長著1202種木本植物,有珙桐、銀杏等44種珍貴樹種,憩息著白鶴、麝、大鯢等珍稀動物40餘種,生態環境之好,物種之豐富,在全國首屈一指,不僅是「天然的生態氧吧」,而且是豐富的「動植物博物館」。境內處處有景,移步換景。最為典型的有被地理學家譽為「綠色萬里長城」,綿延168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萬佛山省級風景名勝區(於1997年獲得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地質公園稱號,現正申報國家級),區內分布著獨岩、鉤岩、鷂岩、七星山、神仙洞、將軍山、萬佛山、紫雲山等八個小景區,擁有 「獨岩挺秀」、「七星古庵」、「福地洞天」、「雄獅望月」、「擎天一柱」、「美女望夫」、「神州海螺」、「金龜覓食」、「天生鵲橋」、「三十六彎森林迷宮」等十大絕景。萬佛山秀麗旖旎的風光,令遊客流連忘返,可與桂林山水、張家界風光媲美,電影《羅榮桓元帥》的部分場景就是拍攝於此。原全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會長、中山大學地理系教授黃進先生,到通道多次考察,揮毫寫下了:「通道東北萬佛山,萬座丹峰擁翠環;神州丹霞五百處,此山可列十名前」的詩篇;原國家旅遊局副局長、現全國旅遊協會會長何若泉先生到通道考察也留下了:「北立張家界,南卧萬佛山;兩山皆俊秀、欲比高低難」的詩篇。除此外,萬佛山景區的外圍還有宏門沖原始森林公園、龍底生態漂流、恩戈熱帶溝穀雨林風景區、曬口「高峽平湖」、九龍潭國家水利名勝區、黎子界、白水界、麒麟洞、桃子沖瀑布等多個景點。其中的龍底河漂流源於城步南山,高山流水,清澈透底,漂程10公里,兩岸鬱郁蔥蔥,古樹纏藤,青山綠水相映成趣,人漂其上,可尋「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之古悠,偶落水中,喝口水也是天然的礦泉水,沁人心肺,其樂無窮,加之驚險刺激自助漂特色,堪稱「南國第一漂」。
3、豐富的人文景觀。通道是湖南的文物大縣,人文景觀十分豐富。目前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3處(馬田鼓樓、坪坦河風雨橋群、芋頭古侗寨群),省級6處(坪坦回龍橋、橫嶺古樓群、陽爛寨門、播陽白衣觀、鍋沖兵書閣、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通道轉兵會議會址­——縣溪恭城書院),市級2處,已列入縣級的7處,暫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各類文物達900多處,還有下鄉新石器時代大荒遺址、紅軍小水戰斗紀念碑、黎子界紅軍墓等等。特別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通道轉兵會議會址­——恭城書院,具有很高的革命歷史教育意義,現已修繕對外開放,是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被列入「黔北黔西紅色旅遊區」,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的貴陽——凱里——鎮遠——黎平——通道——桂林線途徑,並成為我省首批公布的30個紅色旅遊重點景區,被列入我省5條精品紅色旅遊線路。現在正在爭取進入國家紅色旅遊重點景區第二批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