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全國農村數字電影院線

全國農村數字電影院線

發布時間:2022-07-21 06:21:13

A. 急求中國建國六十年來的輝煌成就

新中國60年取得的成就,可以放在兩個坐標中來認識,一是「世界」的橫坐標,一是「歷史」的縱坐標。

今年上半年,國際金融危機的一片肅殺中,中國經濟保持了7.1%的增速。「中國令人震驚的經濟增長史無前例,」一位美國學者說,「中國以獨特的方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改變了世界。」的確,從「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到規模空前的上海世博會,從二十國集團的主要成員到遍布全球的孔子學院,中國已經成為國際舞台上一支越來越重要的力量。

誰能想到,60年前,這還是一個一窮二白、千瘡百孔的國度。新中國的60年,「天翻地覆慨而慷」,從貧窮落後到繁榮昌盛,從山河破碎到強大統一,從受人欺凌到備受尊重,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譜寫了中華民族文明史上最為光彩奪目的篇章。

不限於一時、一事、一地,把這60年放入國際的視野、歷史的景深中,任何尊重事實的人都會承認,「輝煌」一詞,名副其實,當之無愧。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新中國60年的輝煌成就,來自堅持不懈的艱辛探索。數千年封建專制的枷鎖,一百年帝國主義欺凌的恥辱,幾億人口的農業大國,經濟民生的落後凋敝……面對這樣的國情,開啟現代化航程,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困難世所罕見。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有西方記者武斷地這樣下結論:「這個國家太大了,又窮又亂,不會被一個集團統治太久,不管他是天使、猴子,還是共產黨人。」

如何由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如何在一窮二白的「白紙」上繪就現代化的宏圖?如何推進「前無古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無論是革命、建設還是改革,都沒有成功先例,沒有固定模式,沒有標准答案,也沒有捷徑可走。因此我們常用「摸著石頭過河」,比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什麼要「摸著石頭過河」?正是因為河上沒有橋,只能一步一步趟過去。

既然是摸索,就會有成功和成就,也難免失敗和失誤。60年中,我們走過彎路、繞過遠路,有過「大躍進」的急於求成,有過「十年內亂」的慘痛教訓,但最終我們黨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勇敢地糾正錯誤,鄭重地總結教訓,在實踐中摸索出正確的航線。60年的艱辛奮斗,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索、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展現了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過程。

從這個意義上看,新中國60年風雨兼程所鑄就的輝煌,不僅反映在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成就」,更體現為凝聚著億萬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精神結晶」——我們用幾代人的艱辛探索,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一條通往民族復興的偉大道路,它將中華民族自近代以來強國富民的現代化夢想,演化為現實的進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也讓一個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古老國度,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這是新中國60年最偉大的成就。如果看不到這一點,只以一個時段的失誤,去否定60年的發展,或渲染探索中的錯誤,無疑是割裂歷史、片面孤立的形而上學,沒有看到我們黨和國家發展的主流。這樣的觀點,既無助於我們全面客觀地把握已經過去的60年,從而汲取歷史的智慧和力量;也無益於我們在新的時代機遇中凝聚共識,從而更好地走向未來。

新中國60年的輝煌歷程,是一段上下探索、自我革新的歷史。既看到成就的輝煌,也看到探索的艱辛,才能真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來之不易,才能更加激發13億中國人民的信心和決心,在這條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開拓新的未來,創造新的輝煌。
阿富汗、美國、英國、法國、馬來西亞、象牙海岸等國的一些報紙近日刊登文章,稱贊新中國成立6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

阿富汗最大英文報紙《瞭望》3日發表題為「以巨大成就歡慶新中國60華誕」的專欄,文章說,新中國60周年慶典展現了60年來的發展進步和強大的綜合國力。文章說,自1949年成立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60年時間實現了經濟的高速穩定增長,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經濟體之一,這樣的成就是其他國家用一個世紀的時間都未必能取得的。

美國洛杉磯出版的《中華商報》2日發表題為「波瀾壯闊一甲子 壯懷激烈新征程」的社論。文章說,60年來,中國經歷了太多坎坷與磨難,但英雄的中國人民不畏艱險,在探索與變革中跋涉,走過了許多發達國家用幾百年走過的路程。今後,加速發展模式轉型,突破發展瓶頸,中華民族壯懷激烈,將邁向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文章說,過去60年,「中國步伐」舉世矚目;再過60年,「中國道路」將改變世界。

英國《金融時報》2日在題為「中國的勝利」的社論中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位正日益上升,新中國60周年的慶典不能不讓人對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感到敬慕,中國恢復了在殖民屈辱中喪失的自信。60年前,幾乎沒有人相信中國共產黨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改革開放使中國巨大的潛力得以釋放。

馬來西亞最大的中文日報《星洲日報》2日刊登題為「中國國慶大典全球矚目」的文章說,新中國60年國慶大典,短短兩個小時的閱兵和遊行,令世人感受到中國已成為一個繁榮富強的大國,中國模式的成功,特別是中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展現的經濟能力,獲得各國盛贊。文章說,這次國慶慶典再次向世人證明,中國軍隊已是一支現代化的強大軍隊,而且它始終是中國人民的標桿和時代的楷模。

法國《歐洲時報》2日刊登題為「回眸60載:僑胞自豪感在此刻升華」的評論文章。文章盛贊新中國6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指出海外華僑華人在新中國60歲生日時唯一的情感就是「自豪」。文章說,「中國道路」玉成了「中國奇跡」,在中國道路的背後,是某種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新文化。這為處於危機中的世界,從和平與發展、多極與共贏、公平與效率、道德與理想、自由與義務、民主與決策等視角,提供了一個新的價值參照系。這個文化不以「強大」為最後目標,卻以「偉大」為終極訴求。

象牙海岸《博愛晨報》2日用整版報道了中國國慶閱兵式以及胡錦濤主席的講話。報道說,閱兵式不僅表現出中國的軍事實力,而且還向全世界展示了其科研成果、豐富的文化、人民的智慧,以及人民的工作熱情。

1.新中國成立和發展,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2.外交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績,打破西方國家孤立我國的局面

3.香港,澳門的回歸

新中國60年文化發展成就輝煌

新華網北京9月25日電 (記者璩靜)為幫助廣大網友充分了解新中國成立60年來文化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由中宣部宣教局主辦,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光明網、中青網共同承辦的「輝煌60年」文化發展成就網上談活動25日在央視網舉行。

活動受到廣大網民的極大關注,在1個多小時的視頻和圖文直播過程中,最高同時在線人數達130多萬人,網民留言1000多條。

和諧之花,文明之果——「我國文化建設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之一」

文化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洪永平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文化事業取得長足發展,文藝創作日益繁榮、精品佳作不斷呈現,文化市場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文化領域改革深入推進,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道路,文化建設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之一。

——文藝創作日益繁榮,精品佳作不斷涌現。60年來涌現了一大批不同體裁、題材的優秀文藝作品,文藝創作的繁榮也帶動並豐富了城鄉群眾的文化生活。2002年至2008年,全國國有院團在農村演出達202萬場次、觀眾人數超過32.5億人次。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強。目前,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2819個,文化館3217個,文化站近4萬個,文化室近25萬個,公共博物館1893座;已有1007個博物館、紀念館陸續向社會免費開放,觀眾人數突破1.54億人次。

——文化市場繁榮有序,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由娛樂、演出、音像、電影、書報刊、網路文化、藝術品等市場組成的文化市場體系初步建立,演藝、娛樂、文物和藝術品經營等傳統文化產業煥發生機,音像、動漫、游戲、數字和網路文化等新興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逐漸形成。

——文化遺產保護成效顯著。國務院先後公布6批235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批102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109座歷史名城和251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目前,我國有長城等世界文化遺產38處,崑曲等4個項目被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第三次文物普查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40多萬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也基本完成。

——對外及對港澳台文化交流不斷擴大。我國同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著文化交流關系,建成海外中國文化中心7個、孔子學院140多所,與145個國家簽訂政府間文化合作協定和近800個年度文化交流執行計劃,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多渠道的對外文化交流新格局逐漸形成。

基層文化,全民共享——「聽廣播、看電視、看電影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辦公廳副主任袁同楠介紹,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廣播影視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科技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得到長足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廣播電視新聞宣傳始終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遵循新聞宣傳規律,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改進宣傳的內容、形式、手段和方式方法,切實增強宣傳的時效性、針對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涌現出一大批深受廣大聽眾觀眾喜愛的節目欄目。

數據顯示,全國現有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機構3343家、持有電視劇長期製作許可證的機構132家、電影製作機構200多家。2008年,全國共製作廣播節目649萬小時、電視節目264萬小時;電影406部,居世界第三位;電視劇1.4萬集,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影視動畫13萬分鍾,連續多年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了95.96%和96.95%,其中有線電視用戶達1.63億,居世界首位。同時,全國有城市電影院線34條含影院1500多座,農村數字電影院線188條、農村電影放映隊2萬多支。

「堅持把農村作為重中之重,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等,著力解決了近億農村群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一些地方率先實現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袁同楠說。

絢麗多彩,成就輝煌——「近30年的出版總量是過去三千年出版總量的3倍多」

「我國的圖書、報紙、電子出版物品種、總量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一位。出書品種多年保持在20萬種以上,近30年的出版總量是過去三千年出版總量的3倍多。2009年,新聞出版產業總產值逼近萬億元大關。」新聞出版總署圖書出版管理司司長吳尚之介紹。

建國之初的17年,社會主義新聞出版業體系初步建立,一大批優秀出版物得以創作和面市,成為億萬中國人啟迪智慧、滋養心靈的優秀精神食糧,「如《紅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岩》《紅旗譜》《新華月報》《中國青年》等優秀書期刊就是這一時期出版或創刊的。」他說。

吳尚之介紹,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新聞出版事業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迸發出了巨大的生機與活力,建立了結構完整、體系健全的新聞出版體系,包括編輯出版、印刷復制、發行流通三大行業和圖書、報紙、期刊、音像、電子、網路六大出版,新聞出版業整體實力顯著增強,大大增進了輿論傳播力和國際競爭力。2008年,我國出版圖書27萬多種,報紙1900餘種,期刊9000餘種,各類出版物總量和發行量均居世界首位。新聞出版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新聞出版單位事業企業定位逐步明確,一批富有活力的新型市場主體正在成長壯大,企業集團化建設成果顯現,股份制改造穩步推進,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媒體經營勢頭良好。

「我國電子書規模已經躍居世界第一。」吳尚之對高新技術與出版業的有機融合信心滿滿。

4.近幾年來航天事業的發展,神州飛船的陸續升空,載人航
天技術的日趨成熟.

5.經濟,軍事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等

7.還有就是加入世貿組織,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以及在2000悉尼奧運會,2004年雅典奧運會取得的優異成績.

B. 中國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的原因

現在電影市場,常常能聽到某某電影的票房過億,好像如今過億並不是個很難的事情。億元俱樂部的導演和電影也在增加。從張藝謀的大片開始,彷彿才開始華語電影的過億票房,到現在的《集結號》、《畫皮》等電影快速過億。電影票房過億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這個現象背後到底隱藏了哪些原因呢?

根據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電影工作的有關情況:《赤壁》《非誠勿擾》《梅蘭芳》《畫皮》《長江七號》《功夫之王》《大灌籃》《投名狀》8部影片票房過億元,全年國產影片的市場佔有率超過總票房的60%,連續6年超過進口影片。除此之外,《功夫熊貓》《007:大破量子危機》《全民超人》 三部引進片票房過億,去年全年共有11部影片票房過億,成為史上票房過億電影最多的一年。

一部分:內部原因

原因一 電影越拍越好
我們不得不承認,隨著電影行業的運轉越來越成熟,技術越來越先進,導演拍攝的電影也越來越用心,這一切一切的結果就是現在的電影越拍越好。也越來越好看,無論是場面還是故事情節方面,相對於前幾年來說都是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所以說,電影越拍越好,也是讓更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觀影消費的原因。
前幾年,張藝謀的大片《英雄》、《十面埋伏》等放映的時候,很多觀眾都是沖著「中國的大片」這個標簽去看的,盡管其情節方面被觀眾所詬病,但是2002年《英雄》創下了2.5億元的票房紀錄。而現在的電影,不僅僅場面方面做的非常漂亮,也很會講故事。擯棄了華語大片不會講故事,單純講場面和氣勢的問題。

另外,電影題材更加的商業化,也就是貼近市場,迎合觀眾的口味。像去年的《畫皮》上映6天的內地總票房超過了1億元,電影上映十天的內地總票房突破1.43億,創造了國慶檔上映影片票房的紀錄,取得總票房超過兩個億的好成績。如此快速過億,並且加入兩億元俱樂部,可以說是跟電影本身的質量有關系。《畫皮》原本這個題材就具有一定的商業性,讓觀眾從題材就開始感興趣,可以說是這個電影成功的一半。

原因二 行業越來越成熟
說到行業越來越成熟,我們先來看看今年的電影成績,截止到2月份的數據,已經可以看出電影產品成熟的一些苗頭。
2009年1-2月全國城市電影市場繼續保持了2008年底的市場繁榮局面,不僅票房、場次、人次指標同比有較大增幅,而且國產影片的社會影響力和市場主導地位也進一步鞏固。據初步統計,2009年1-2月份全國主流電影院線市場票房為9.96億元、場次為89.61萬場、觀眾為3259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63.5%、11.6%、43.8%。在電影市場總體強勁上揚的同時,國產影片的市場表現更為突出,2009年1-2月份全國主流電影院線市場國產影片票房為7.91億元、場次為65.33萬場、觀眾為2604萬人次,與2008年同比分別增長57.4%、5%、41%,三項指標的市場份額分別為79.4%、72.9%、79.9%,遠遠超過進口電影,成為我國電影市場的主力軍。春節期間,票房居前五位的電影全部被國產片囊括。

2009的賀歲檔方面,不僅08年12月份上市的《梅蘭芳》、《非誠勿擾》、《葉問》以及09年1月初上市的《赤壁(下)》等國產商業大片繼續保持了火爆勢頭,更為可貴的是一批中低成本的國產影片在與商業大片同檔競爭中創出了佳績,《游龍戲鳳》、《瘋狂的賽車》及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分別取得了億元或接近億元的票房成績,特別是投資僅為600萬元《喜羊羊與灰太狼》,創造了國產動畫片的票房新高。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電影業顯示出了繁榮。而根本的原因是這個行業越來越成熟。我們都知道電影業是一個產業,他需要成熟的運作和市場。經過這些年的電影發展之路,到現在的電影業已經開始呈現出趨向成熟的市場和電影製作。

電影行業的成熟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電影類型類別增多,滿足了市場多樣化需求。今春賀歲檔電影市場可供選擇的影片遠遠超過往年。據統計,今年春節期間新上映的影片共10部,加上之前上映的片子,總量達到15部,是去年同期上映數量的兩倍。二是電影製作精良,滿足了觀眾審美需求。三是院線制改革不斷深入,銀幕數增加帶動消費潛力。隨著院線制改革深入,行業內外資本紛紛投資城市影院建設,形成了電影人夢寐以求的影院建設的熱鬧局面。四是營銷創意不斷出新,中國電影的產業化運作逐漸成熟。近年來,電影產業化程度提高,在製作、發行、宣傳、營銷等方面運作科學、規范,使電影的影響力逐步擴大,越來越多的觀眾願意走進電影院看電影。

原因三 電影市場化,營銷,宣傳做的好
從提出電影產業化開始,電影作為一個產業,發展到今天的電影市場,營銷於市場運作顯得尤其重要。拋開電影本身的拍攝質量而言,一個電影的成功,關鍵還是要看其市場運作。我們看到現在的電影在宣傳和營銷方面都非常重視,很多電影在拍攝階段就開始宣傳,營銷手段豐富多樣。

原因四 明星效應
從《畫皮》的全明星到《梅蘭芳》的黎明,章子怡,可以看出,現在電影在打造「名牌效應」。馮小剛的電影每年票房都飈新高,很大原因是因為形成了馮小剛的馮氏電影的標簽,這個標簽本身象徵著億元的票房。同理,張藝謀的商業電影也從來沒在票房上輸過。名演員和名導演效應形成了電影的「品牌效應」,這是電影運作成熟的表現,也是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的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外部原因

原因五 銀幕數增加 影城增加
影院、銀幕數量的增長是電影票房增長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們從2007年和2008年和2009年的一些數據來看看相關情況:截止到2007年底,全國的新增影院數達到102家,新增銀幕493塊,平均每天誕生1.35塊銀幕,發展速度位於世界前列。
隨著影院、銀幕數的不斷增長,多廳影院的頻頻出現,各大院線加盟影院的不斷增多,2007年全國有五大院線票房總收入超過3億元,其中新影聯院線票房總收入達3.86億元,為各大院線之首;上海聯和院線票房總收入達3.82億元,緊隨其後;其餘3家院線為中影星美院線票房總收入3.64億元、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和萬達院線均為3.25億元。與2006年只有上海聯和一家院線超過3億元票房相比,2007年中國電影院線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票房的增長。從市場上來看,影院及銀幕數量的增加,是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的根本原因。

我們來看廣電總局提供的2008年的數據:2008年全國院線公司范圍內新增影院118家,總數達到1545家,同比增長8.27%;新增銀幕數570塊,平均每天新誕生1.56塊銀幕,全國銀幕總數達到4097塊,同比增長16.16%。這個銀幕數達到了日均新增一塊半的速度。到2008年底,全國城市數字電影院線19家,農村數字電影院線158家,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國主流市場、二級市場和農村市場的梯次發行放映網路,構成了適合不同階層觀眾欣賞的、比較合理的電影市場結構。
2009年1-2月份城市主流院線新增影院18家,新增銀幕97塊,新增銀幕數與2008年同比增長20%。這些數字不僅僅說明了近階段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的原因,也從一個側面預示了將來電影市場的繁榮和票房將會達到的一個新台階。

現在的影院建設的硬體條件越來越好,讓看電影變成一個方便,簡單的事情。不會因為想看電影,而因為距離遠,停車不方便,買不到票等情況而讓看電影變成不容易的事情,這就是一個行業發展需要硬體條件。

電影放映市場需要更多的影城和銀幕來滿足這個行業的發展需要。影院的位置也非常的重要,讓看電影變成一種休閑和娛樂。目前大部分的影城都位於購物商場,這讓很多人在累的時候可以選擇看電影作為一種休閑方式,影城的環境的舒適讓更多的人願意選擇這種休閑和娛樂的方式。

原因六 政策的支持
中國電影發展到今天,政策方面是越來越利於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業從2003年起全面推進產業化進程,推出了一系列促進電影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解放電影生產力,降低電影准入門檻等,讓電影業的發展有了提高的政策環境。

因為正常的扶持,讓電影產量逐年攀升,從2002年的100部左右,上升到2008年的406部。經過持續6年的創作數量攀升,中國電影已經步入世界電影生產大國行列。在投資方面,電影生產呈現出多主體投資的新局面,從2002年的只有幾十家投資主體,發展為2008年的超過300家,其中多種經濟成分並存,投資結構趨於多元。電影市場年票房總額從2002年的不足10億元,擴大到2008年的突破43億元,平均每年以超過25%的幅度高速增長,2008年的增幅更是超過了30%。可以看出電影綜合效益顯著增強,從2002年的不足20億元,提升到2008年的突破80億元。影城和銀幕數的增加也是源於政策的支持,全國城市影院銀幕數從2002年1400多塊,猛增到2008年的4000多塊。不能不說是因為政策的春風。

原因七 人們更有錢,休閑方式之一
我國的經濟發展一年一個新台階,人們更有錢了,消費能力更強了,更注重生活品質和休閑了。於是電影這種既能滿足人們精神需求,又能滿足人們休閑和娛樂需求的方式自然成了人們的傾向選擇。

綜上所述,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絕對不是簡單的幾個方面的原因,他是電影本身的運作和市場大環境相互作用而推進的結果。

C. 中影新農村數字電影放映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影新農村數字電影放映有限責任公司於2008年8月經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批准成立,並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注冊登記,是隸屬於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的國有全資子公司。我公司承擔國家項目,面向全國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市場,具體業務為:

全國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的規劃、開發、投資、建設、經營和管理;

全國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技術服務、咨詢;數字電影器材的營銷;

全國農村數字電影專業技術人才的教育培訓;

全國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廣告的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和經營。
法定代表人:樂可錫
成立日期:2008-08-25
注冊資本:200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北京市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11000071093561XF
經營狀態:開業
所屬行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人員規模: 50-99人
企業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中路77號3號樓3層
經營范圍: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的規劃、投資和管理;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的技術咨詢和服務;數字電影器材的銷售;廣告的設計、製作、代理、發布。(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D. 到農村免費播放電影要辦證嗎

肯定要辦證,授權啊,如果政府不管,你播放不合法電影咋辦.
農村電影放映工程介紹
按照「企業經營、市場運作、政府購買、農民受惠」的農村電影發展思路,逐步建立公共服務和市場運作相協調、固定放映和流動放映相結合的農村電影服務體系。加強指導培訓,對全省農村數字電影院線負責人、技術骨幹進行了培訓,強化監督管理,對部分市、縣農村電影放映場次和場次補貼情況進行了檢查,發放了農村數字電影放映設備。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場次補貼資金預算,加強農村電影放映場次和場次補貼發放的監管。
電影片源
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的片源,都是各地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公司在國家廣電總局電影數位元組目管理中心采購的。「數位元組目管理中心有什麼片子,就能放什麼片子。」根據2007年國家廣電總局出台的《農村數字電影發行放映實施細則》,國家廣電總局每年選定不低於60部專供農村放映的故事片和不低於30部的科教片,由政府出資,委託中影新農村數字電影發行有限公司購買農村公益版權後,向全國各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公司發行。中影新農村數字電影發行有限公司、總局電影數位元組目管理中心,在運營過程中經批准可以按照東部3元/場、中部2元/場、西部1元/場的標准收取技術服務費和成本費。

E. 農村數字電影流動放映一場多少錢

現在我國正在實施的農村電影普及2131工程就是一個村莊每年至少要看到兩場以上的公益性的電影,是完全免費的數字電影,目前為止全國已經有三分之一的地區開始運轉,其他地區也在積極籌備之中,至於在農村包場放映,即專門邀請專場放映,一般價格在每場一百元左右

F. 廣電總局關於推動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的介紹

近日,廣電總局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廣播影視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廣播電視局發出《廣電總局關於推動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通知說,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精神,落實國家「十一五」規劃中對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的要求,「十一五」期間,國家已向中、西部地區資助近6億元的電影放映設備,共計1.7萬多套;下發場次補貼資金近10億元。目前全國已組建農村電影數字院線218條,有數字放映隊28730支,加上目前正在下發的設備,今年將基本完成16毫米膠片放映向數字放映的過渡。為確保國家下發的數字電影放映設備保值增值,確保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場次補貼能夠足額下發到放映員,確保在「十一五」末期全面實現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公益文化服務目標,使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持續健康發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G. 國家廣電總局網站

http://www.sarft.gov.cn/

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的片源,都是各地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公司在國家廣電總局電影數位元組目管理中心采購的。「數位元組目管理中心有什麼片子,就能放什麼片子。」根據2007年國家廣電總局出台的《農村數字電影發行放映實施細則》,國家廣電總局每年選定不低於60部專供農村放映的故事片和不低於30部的科教片,由政府出資,委託中影新農村數字電影發行有限公司購買農村公益版權後,向全國各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公司發行。中影新農村數字電影發行有限公司、總局電影數位元組目管理中心,在運營過程中經批准可以按照東部3元/場、中部2元/場、西部1元/場的標准收取技術服務費和成本費。

H. 中國農民電影節的相關介紹

2011年7月16日晚,寧波大劇院內紅歌嘹亮,現場變成了歡樂的海洋,第四屆中國(寧波)農民電影節閉幕式暨「電影金曲獻給黨」文藝晚會在此隆重舉行。 一首首耳熟能詳的紅歌及電影金曲讓觀眾們重溫了記憶。
晚會上,本屆中國(寧波)農民電影節「農民最喜歡的影片」和「農民最喜歡的男演員」、「農民最喜歡的女演員」評選結果揭曉。「農民最喜歡的影片」為影片《讓子彈飛》,唐國強獲「農民最喜歡的男演員」、趙薇獲「農民最喜歡的女演員」殊榮。
閉幕式晚會由上影演員劇團團長崔傑主持,秦怡、仲星火等100多位著名表演藝術家組成的紅歌演藝團體,在晚會上演唱了30餘首優美動聽的經典歌曲,從不同角度唱響時代主旋律,歌頌黨、歌頌祖國。
《唱支山歌給黨聽》、《旗幟頌》、《開路先鋒》、《天涯歌女》、《漁光曲》……
寧波大劇院歌聲回盪,一首首經典紅色電影歌曲彷彿把現場的農民觀眾帶回了一段又一段的電影時光。第四屆中國(寧波)農民電影節閉幕式暨「電影金曲獻給黨」文藝晚會在此舉行。 閉幕式上,八一電影製片廠建黨90周年的優秀獻禮影片《飛天》劇組亮相現場與農民觀眾進行了互動。當年在《閃閃的紅星》中扮演「潘冬子」的演員祝新運作為劇組一員,剛一露面,台下不少農民觀眾就認出了他。祝新運也熱情地向台下的農民朋友問好,並祝願農民電影節越辦越好。
由全國農民兄弟姐妹共同評選出的「農民最喜歡的影片」、「農民最喜歡的男、女演員」也在昨晚的閉幕式上揭曉。主辦方一改以往評選由大腕明星擔綱頒獎嘉賓的慣例,鄞州區石碶街道放映員俞浩輝宣布了評選結果。經過近半個月的網路投票,《讓子彈飛》成為農民兄弟姐妹最喜歡的電影,農民最喜歡的男女演員則被《建國大業》的主演唐國強,以及《錦衣衛》中的主演趙薇獲得。
此外,為了表彰奮斗在農村電影放映第一線的優秀放映員,閉幕式上,著名表演藝術家秦怡、仲星火、電影《咱們的牛百歲》主演梁慶剛,以及電影《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還一起為堅持農村電影放映17年的寧波鄞州農村電影放映員傅劍光頒發「農民兄弟的放映員」獎杯。 紅毯熱鬧非凡,劉燁、秦嵐攜手公益
2011年7月15日晚第四屆中國(寧波)農民電影節開幕式暨《建黨偉業》全國農村首映禮在寧波象山縣舉行。之所以選擇象山縣,是因為《建黨偉業》有一部分的拍攝工作是在象山影視城完成的。從寧波開始,這部影片將正式進入全國農村院線開始放映。開幕式現場很多當地的百姓都簇擁在廣場上,一部分人載歌載舞,舞龍敲鼓,熱鬧非凡。廣場上鋪設了紅毯,紅毯兩邊擠滿了前來觀影的村民。很多媒體朋友都表示:「以前都是自己拍明星走紅毯,現在自己成了被拍者,感覺很不一樣。」
在開幕式上很多寧波當地的企業為革命老區以及西部地區困難民眾贈送了上千場甚至上萬場的電影。同時象山縣政府也為外來務工人員捐贈了一千張象山影視城門票。
船鼓漁燈,長龍起舞。昨晚,在寧波象山丹城文化廣場,一場富有農村農民特色的文藝表演拉開了中國(寧波)第四屆農民電影節的帷幕。開幕式現場,《建黨偉業》全國農村首映式也同步舉行。
昨天的開幕式上,當《建黨偉業》中「青年毛澤東」的扮演者劉燁、出演「愛國女學生」的影星秦嵐,以及著名青年導演陸川三位明星一上台,立刻引起了農民朋友的熱烈歡迎,大家紛紛舉起手中的相機拍照,並與明星進行了互動。 「突出公益性」是本屆農民電影節的又一大亮點。組委會與中國電影集團農村發行放映公司共同發起了向革命老區和西部地區捐贈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場次的公益活動,讓農民看到免費電影。開幕式上,部分企業代表將在現場向西部貧困地區贈送《建黨偉業》等影片的放映場次。
開幕式上,寧波14家單位還向革命老區、西部農村地區捐贈了3萬多場電影,讓全國更多的農村群眾免費看電影。電影節期間還將舉辦農村電影發展戰略高峰論壇、評選農民「最喜歡的影片和男、女演員」、建黨90周年新片展映、紅歌演唱會等系列活動。
開幕式上《建黨偉業》五四運動部分的執行導演陸川,攜主演劉燁、秦嵐低調亮相。最近的三個月陸川、劉曄、秦嵐一直都在象山拍攝《王的盛宴》。當晚劉燁戴著帽子及黑超墨鏡,秦嵐則以一襲白裙清新出場。觀眾紛紛要求要看看劉燁的廬山真面目。劉燁馬上解釋稱因拍攝《王的盛宴》這部古裝片需要戴發套,所以頭發剪得特別短,才會戴上帽子。接著劉燁摘掉帽子墨鏡,以全新寸頭發型向象山的觀眾打招呼。頭發再短也難掩劉燁的人氣,現場觀眾不時發出尖叫聲。劉燁、秦嵐都表示參加這樣的一個開幕式特別的有意義。 秦怡、仲星火等觀影
第四屆中國農民電影節活動之一的電影金曲獻給黨晚會由演員崔傑主持,晚會上上影演員劇團,影人合唱團給觀眾帶來了一首首精彩的電影金曲。《漁光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啊,朋友再見》等經典的革命老歌在寧波劇院響起。現場的觀眾大部分都是當地的農民,這些金曲的重演讓觀眾們的記憶重回那個時代,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很多觀眾都聚精會神的望著演員認真聆聽,每一首歌曲結束之後總能響起十分熱烈的掌聲。
作為獻禮片《飛天》主創劉之冰、徐箭等以一身庄嚴的軍裝在晚會上亮相。除此之外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著名導演兼演員,《閃閃紅星》潘冬子的扮演者祝新運也來到了紅歌會,祝新運的出場掀起了一陣小高潮,很多觀眾都因為能夠再見到「潘冬子」十分興奮。秦怡、仲星火、吳貽弓、梁慶剛也上台為農民電影節助陣。秦怡老藝術家現年九十歲,來到寧波之後就腹瀉不止,但依然站在台上為公益事業鼓勁,精神令人感動。 中國寧波網7月16日訊 作為第四屆中國(寧波)農民電影節重要活動之一,全國農村電影成就展今天上午在寧波博物館開幕。
「展覽蠻好,尤其是展覽中的老電影海報讓我印象很深!」今天一大早,家住寧波鄞州的張阿姨便和老伴來到寧波博物館參觀展覽。她告訴記者,此次展覽內容很豐富,尤其是展示的老電影海報彷彿把帶她回到過去的青春歲月。
據介紹,此次全國農村電影成就展有三部分內容:一是「農村電影放映工程」10年成果展,通過圖片、文字等翔實的資料,充分展示全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所取得的成就,其中還包括寧波農村電影發展情況以及前幾屆農民電影節回顧;二是農村數字電影節目交易會,期間,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農村分會的58家理事單位將現場完成近10萬場農村放映場次的訂購、傳輸和授權,上海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等也攜10餘部新片在交易會現場推介、展示;三是數字電影放映設備展覽,來自全國各地的17家電影放映設備生產廠商,在現場展示自己的1.3k數字機、2k數字機等設備。 農村放啥電影要讓農民說了算
高峰論壇為農村電影發展獻計獻策
中國寧波網訊 昨天下午,第四屆中國(寧波)農民電影節重點活動之一,「新起點·新態勢·新發展——全國農村電影發展戰略高峰論壇」在南苑環球酒店舉行。
論壇上,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毛羽、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副會長耿西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鄒大鳴等陸續上台作了主題演講。農民要看什麼電影成為與會嘉賓關注的問題。
農民電影,農民來選
「說實話,現在我們農民觀眾看電影是被動的,他們看到的電影是農村數字院線為農民挑選的,但農民朋友們真的愛看這些電影嗎?這恐怕是我們下一步要思考的問題。」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副會長耿西林告訴記者,「城市裡,觀眾不喜歡看的電影可以不買票,農民卻不行。」在她看來,新形勢下,要讓農民觀眾滿意,就必須強調農民參與選片的重要性。另外,耿西林還建議,要讓農民朋友喜歡看電影,還得用多種方式加強映前宣傳。「現在許多商業大片上映前都要做宣傳,農村放映的電影片方不妨在上映前給農村數字院線一些宣傳場次,請農民代表來看,問問他們到底喜不喜歡,提些寶貴意見。」
農民電影,貼近農民
河南省周口市農村電影院線代表巴莉芬在演講中表示,當地群眾經常反映「想看農村的事」和「沒有戲不好看」。
「如何拍攝農民真正愛看的電影」也是與會嘉賓關注的重點。
據巴莉芬介紹,2010年初,周口市農村電影院線自拍自製了農村題材、地方戲形式的《農家媳婦》和《農家嫂子》,受到當地農民的喜愛。其中《農家媳婦》已於4月15日公開發行,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放映了5萬多場,在節目中心的商業交易平台上,持續排名第一,按照每場10元測算,出品方票房收入有50餘萬元。
秦怡仲星火吳貽弓等支招農民電影
中國寧波網訊 昨天,受第四屆農民電影節組委會的邀請,著名電影藝術家秦怡、吳貽弓、仲星火、梁慶剛來甬參加電影節閉幕式。這4位電影名家曾為觀眾奉獻了一部部優秀的電影作品,他們塑造的經典角色更是令一代人難以忘懷。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他們下榻的賓館進行采訪。
秦怡:曾為體驗生活,走四里地挑水
說起農民電影,秦怡一下就想起了當年農村放電影的「盛況」:「以前,農村裡一放電影,老百姓就呼啦啦搬著椅子來看。那時候,我在農村體驗生活,也擠在農民當中一起看。」
解放後,秦怡就拍了《二家春》、《農家樂》等多部農村電影,所以這次來參加農民電影節倍感親切。在秦怡看來,要拍出受歡迎的農民電影,必須要深入體驗農村生活,否則無法真實地將農民生活反映在電影上。想當年,秦怡為拍《北國江南》,提前半年到農村體驗生活,吃住在農家。「每天早上四點,天還未亮,我就跟著老鄉走四里地去挑水,來回好幾趟才能把水缸都倒滿。有了這樣的生活,表演起來才會真實。」
仲星火:了解農民才能拍好農民電影
說起老藝術家仲星火,也許觀眾還反應不過來,但一說電影《今天我休息》里的「民警馬天民」、電影《李雙雙》里的「農民孫喜旺」,相信很多人會恍然大悟。
如今87歲高齡的仲老已是一頭銀發,但他那不變的笑容還是讓記者一下就回想起了仲老電影中的模樣。「農村電影我很早就演過啊,《李雙雙》不就是嗎。我很熟悉農村生活,平常也接觸了不少農民朋友。我覺得,寧波舉辦農民電影節非常好,很有意義。」仲星火告訴記者。
說起農民電影,仲老也為電影人支招:「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要拍出農民喜歡的電影,電影人必須充分了解他們的需求,希望文藝界多為農民做些貢獻。」
吳貽弓:新農民電影需要新時期素材
「現在的農民如何發家致富、新農村建設等素材都可以為電影人所用。」曾執導《巴山夜雨》、《城南舊事》等影片的著名導演吳貽弓認為進入新時期的農民電影應該緊扣時代脈搏。
吳導表示,電影要吸引農民觀眾,就必須深入農村。「回想1962年拍攝《李雙雙》時,導演和我就在河南農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研究劇本整整一年。兩位主演也提早到農村深入生活,這樣的電影拍出來才經得起時間推敲。」

I. 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的電影片源

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的片源,都是各地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公司在國家廣電總局電影數位元組目管理中心采購的。「數位元組目管理中心有什麼片子,就能放什麼片子。」根據2007年國家廣電總局出台的《農村數字電影發行放映實施細則》,國家廣電總局每年選定不低於60部專供農村放映的故事片和不低於30部的科教片,由政府出資,委託中影新農村數字電影發行有限公司購買農村公益版權後,向全國各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公司發行。中影新農村數字電影發行有限公司、總局電影數位元組目管理中心,在運營過程中經批准可以按照東部3元/場、中部2元/場、西部1元/場的標准收取技術服務費和成本費。

閱讀全文

與全國農村數字電影院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鄭芬芬導演電影作品 瀏覽:510
看電影可以學英語嗎 瀏覽:35
火星上的大蟑螂是什麼電影 瀏覽:445
無間道粵語版電影迅雷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30
哈利波特二電影英文介紹 瀏覽:984
所有香港老電影完整版 瀏覽:657
1983年歌劇電影茶花女圖片 瀏覽:368
韓國成人大全電影2018 瀏覽:326
愛之亡靈電影中文字幕 瀏覽:423
打蟲子的一部電影 瀏覽:245
周星馳電影發紅包 瀏覽:757
經典電影中英文影評 瀏覽:267
汽車電影院車震刺激嗎 瀏覽:393
化學反應韓國電影中文字幕 瀏覽:285
電影風流三壯士粵語 瀏覽:810
辛蒂主角叫什麼電影 瀏覽:957
唐人街電影完整免費觀看 瀏覽:461
春節期間為啥不讓換電影票 瀏覽:586
邵陽大祥區電影院 瀏覽:912
有一個小孩丟失的電影名字 瀏覽: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