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團頂電影票,每人限購兩張優惠票,我用優惠資格買了兩張,但我後悔了,想退了這兩個特惠票,退了以後,
沒有了,每個人只有一次機會,使用後就沒有了
⑵ 有什麼買電影票的軟體有優惠的嗎美團不要
美團現在出了一個專門買電影票優惠的APP啦,叫貓眼電影,還有其他的很多團購啊,網路糯米啊,窩窩團,淘寶也有本地生活團購的電影票,
⑶ 美團優惠買單是什麼意思啊
美團優惠買單是可以直接到店直接消費的。
1.優惠買單採用消費後實時支付的方式,有效減少了消費者提前買券、抄券、驗券、付零等一系列環節,消費者結賬時在美團APP中輸入消費金額,用線上支付即可完成消費。
2.支付過程中,消費者可自動享受團購價格,明顯提升用戶體驗,縮減環節,也不必再用現金支付差價。
3.更好地服務用戶,美團網除了嚴格的商家審核之外,還投入千萬元進行呼叫中心建設,同時率先推出「7天內未消費,無條件退款」、「消費不滿意,美團就免單」和「過期未消費」。
4.美團對消費者的保障計劃構成了完善的「團購無憂」消費者保障體系,為用戶提供最貼心的權益保障,免除消費者團購的後顧之憂,讓消費者輕松團購,放心消費。
(3)美團電影票優惠擴展閱讀:
1.美團網是國內第一家在消費者消費後,讓消費者對消費進行評價的團購網站,以便於我們能夠及時的發現消費中存在的問題。
2.美團網始終遵循消費者第一、商家第二、美團第三的原則,自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視誠信經營,迄今已有一整套體系為消費者提供好價格、好商品和好服務。
3.美團網是國內第一家在消費者美團券過期前會多次給消費者發簡訊提醒的團購網站。
4.美團網是國內第一家建大型客服中心的團購網站。銷售額快速增長,客服電話是否能接通成為消費體驗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
⑷ 我要在美團買一張電影票在那能搞到優惠券
很多平台都可以買電影票。
但是買電影票想要便宜的話,要多看幾個平台綜合對比一下,看看哪家最劃算,一般的話基本都是在淘票票或者美團上面買的,但是優惠不是很大,像這個米米電影票平台,比淘票票便宜8塊3,直接立減,不用買優惠券的,方便又實用。
⑸ 現在 美團新用戶 買電影票有 專享9.9 元一張電影票的 優惠嗎
當然優惠了 普通2D電影票都是30元左右的 去影院櫃台買的話是60元左右 美團9.9這個很優惠 只能使用一次的
⑹ 我買了一張美團網的電影票優惠碼,去電影院直接換票還是會優惠一定的金額
這要看你團購的電影院是怎麼寫的,美團網都應該寫了,你仔細看看,一般都是去電影院直接換票的,但遇到限價片還要加錢的哦。
⑺ 美團買電影票幾點到幾點最優惠
中午11點以後開始有優惠!
⑻ 美團購買電影票第一次有優惠嗎
下載個貓眼app,比淘票票和美團買電影票便宜。而且取票也方便。
⑼ 使用美團買電影票,折扣卡更便宜,折扣卡是什麼
折扣卡是什麼。是第一次用微信買電影票嗎
⑽ 這個優惠券怎麼使用啊,優惠卷是美團上的,但是說的是貓眼電影上訂電影票,這不是兩個軟體了嘛
可以正常使用
1、貓眼是美團的子品牌,是對美團自己電影這一塊的深化和鞏固
2、貓眼電影是美團網一款獨立的電影APP,同時在美團上買的電影票實際上就是貓眼電影上買的
美團購買電影票及取票、觀影流程如下:1、選擇影片和影院;2、選擇場次後進入座點陣圖;3、選擇座位,並提交訂單;4、填寫接收電子票手機號碼,並確認訂單信息無誤;5、選擇支付方式並成功付款;6、之後手機會收到電子票簡訊。簡訊中包含序號和驗票碼;7、用戶到影院自助出票機上使用序號和驗票碼列印出紙質電影票,憑票在開場前入場觀影。
延伸:
貓眼電影是怎麼從美團里長出來的
文/李志剛
「創新者的窘境」一直以來是公司管理的難題。很多據有統治地位的大公司,面對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帶來的沖擊時,自身的地位遭到挑戰,才意識到自己錯失了一個新市場的寶貴機會。
理想的狀態是,公司並未被欣欣向榮的主業給蒙蔽視野,以敏銳的嗅覺捕捉到轉瞬即逝的新機會,比其他公司——尤其是那些善於發現機會、沒有歷史包袱的創業公司——更快一步地製造出新產品。但是,這很難。否則,不會有蘇寧今日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左右互搏,轉向電商。
美團網和從美團網內部誕生的貓眼電影,就是一個內部創新的案例。為了寫《九敗一勝:美團創始人王興創業十年》這本書,我采訪了王興、王興父母、美團全部高管和部分中層,以及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四地一線團隊,因而了解到貓眼電影誕生的來龍去脈。
美團網是一家有4年歷史的團購網站,2014年8月交易額突破45億元。它旗下的貓眼電影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影票分銷商,最新數據是全國每5張電影票里有1張是美團貓眼銷售的。
美團網這家年輕的公司也面臨著來自未知的新產品誕生的風險,尤其是在02O這塊領域里。會不會有更輕便的模式來滿足需求?這是美團網需要思考的問題。如果要革命,最好是自己革自己的命。沒有人知道革命的第一槍在哪裡打響,這才是百億、千億規模的公司始終面臨的危機。美團網選擇了貓眼電影打響自我革命第一槍。
貓眼電影是美團網一款獨立的電影APP,用戶可以在貓眼電影上查詢電影資訊,預選座位下單支付,到電影院現場再使用自動出票機列印電影票,無需在電影院排隊購票。2012年初,美團網准備做獨立的貓眼電影時,內部的反對聲音很大:為什麼要做的是電影?為什麼要單獨做APP?為什麼不先在團購APP里做出來?
貓眼電影還需要做很臟很累很重的活:在線下安裝出票機,一台機器成本一萬多元,投資需要數百萬元。在美團內部,究竟為什麼要布置出票機,爭論聲音太大,誰也沒有說服誰,僵持在那裡。按照美團網的決策邏輯是,一定要想清楚了才能大規模地干。負責貓眼電影的徐梧說:「OK,等第一季度結束了再繼續討論怎麼辦,先擱置爭議。」他帶著團隊繼續跟售票系統談判。
過了兩個月,徐梧在會上說:團購的折扣是消費者的一種需求,選座是消費者的另一種需求,在選座這個市場需求也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後來貓眼電影的發展,也證明了在線選座的消費習慣,會給現有的電影體系造成顛覆性的變遷。
徐梧最難過的時候,跟團隊內部快鬧僵了(美團網管理層每晚都在開會),他直接在會上說:「到底搞不搞?什麼資源都沒有。」
不過,從公司運營的邏輯上來說,公司也不可能一下子給你很多資源,你得不斷去證明這件事的可行性,用很少的資源去證明,在證明過程中,你發現沒想清楚的地方,就要去不斷完善,讓大家信任你。要上下達成一致,非得反復磨合。
有段時間徐梧老去找王興,王興一見到他,第一句話就是,我比較忙;第二句話則是,這件事你負責,你不要問我為什麼,你自己想解決方案,你想不清楚的話,別問我為什麼。你要是找我求助呢,我也能幫你,但你得想清楚了再找我,我沒法去幫你想這件事怎麼搞。有一次開會開到一半,王興直接給徐梧說:有些事情你好好想清楚再找我,我真的管不了那麼細節的東西。
美團網的主業團購,還是一個在迅速增長的市場,生機勃勃,美團網還處於比較激烈競爭的狀態中,還沒有到放鬆的地位,王興的大多數精力放在了這家公司團購業務的增長,應對因為增長而帶來的各種瓶頸、問題,例如缺乏足夠的人才、管理體系不完善等等。他分割出貓眼這支獨立的小分隊,來尋找破壞性創新。
必須強調的是,美團網是一家在快速增長的公司,它始終處於缺乏資源的狀態:不是缺人,就是缺錢,缺物,甚至包括作為CEO的王興本人的時間也是稀缺資源。在主業快速增長的時候,公司的絕大部分資源是投入到主業上的。
那就意味著,這些獨立的小分隊,是在荒地上生長,一開始是爹不疼娘不愛的狀態。公司對這些小分隊的態度,大約就是你先做著,做得好我就投放更多資源在你身上。
拿組建貓眼電影獨立的銷售團隊來說。徐梧在跟美團網總部合作的時候,意識到現有的團購線下團隊,很難分配多少資源給貓眼電影使用。
一開始,貓眼團隊既有自己的銷售,又有團購那邊的銷售,並沒有扯清楚,究竟是該哪邊的銷售來談商務合作。在一家大公司里,要開辟一塊全新的領域,要讓公司給你新資源,實際是非常艱難的過程。而且絕對不是,你跟CEO說,我要這個要那個就可以了的。
你必須有一些東西做出來,拿數據和事實來證明自己的可行性。當時徐梧他們也是不斷妥協,他們也不能完全確定,到底是用總部的銷售,還是單獨招銷售。2012年11月到12月,連續拜訪萬達、金逸、嘉禾、博納等主流院線,徐梧意識到,這事情得趕快做、大規模投入資源做。而且現在團購架構里的銷售,是拿一個單子就掙一個單子的錢,只要賣出去就有提成,單子合同期限有長有短。但是貓眼的銷售,是要跟影院建立全年的合作,合同一簽就是一年,裡面涉及到技術對接、上上下下的關系梳理等等,需要維系好長期關系,對銷售的能力要求和團購那邊不一樣。當時列出了400多家影院,團購銷售大概談下來的也就4家。
做在線選座,也不是跟幾大院線談就可以了。別看前十大院線集中了中國百分之七八十的票房,事實上很多院線是加盟的,屬於直營院線的票房佔比可能就是百分之二三十。這意味著貓眼電影需要挨家挨戶地跟院線談,必須在當地城市安設人手,跟當地影院保持緊密接觸。徐梧從網拍網挖來銷售總監做貓眼的商務總監,組建獨立的銷售團隊。
2012年,貓眼電影跌跌撞撞地闖出了自己的路。
貓眼電影是這樣一個新項目:在市場的邊緣,不是用戶的主流選擇,未來的收益不明確,技術也可能不成熟。在2012年,在線選座一年能賣多少票不知道,技術上和售票系統對接總是不穩定,有風險,主流用戶的需求是便宜,而不是方便。當時美團網內部質疑徐梧的聲音是,為什麼要搞選座,團購搞得不是很好嗎?投放給貓眼電影的錢,用來給團購增加人手,讓團購拓展更多的影院,賣更多的票,這個方向不是更清楚嗎?那時候,他們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公司內部創業的項目,相對團購,貓眼電影是創新,現有的架構不支持你做,你該怎麼做?
貓眼電影和電影團購不是直接的同質化競爭,但是有一定程度的替代作用。王興的觀點是,與其別人來革自己的命,不如自己革自己的命。
這位年輕的CEO在大方向上做出預知,在原則性給予支持。落實到具體的路徑該怎麼走,架構該怎麼搭,則由單個項目的負責人徐梧引導CEO深入了解行業的責任,最終,貓眼做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