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電影票房是如何統計的
電影票房,原指電影院售票處,後引申為影院的放映收益或一部電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況。後來逐漸有公司專門統計電影的票房,給出更為明確和直觀的數據。
Ⅱ 電影票房一億他就賺了多少這個怎麼算的
一部電影的票房=各大影院的票房+海外票房-稅(不包括成本)
一部電影放映期間累計之總收入,亦稱「gross」。
先談一下電影產業的產業鏈。(由於世界電影以獨立製片影片較多,所以以其為例)
製片人有其想法————製作投資備忘錄融資————建組————拍攝————完成首部校正拷貝————與發行商交易(其中也有很多種情況)————發行商在全國做廣告————影片在院線得到上映————觀眾買票。
電影在影院上映時賣出票的總額,稱之為票房。也是一部影片的主要收入。
但其的收入分配很有意思。
電影院老闆拿其一部份交給發行商————發行商拿其一部份交給製片人————製片人拿其一部分交給投資方。
呵呵!投資方占的風險最長久,但分其利益時卻排到了最後一個,這種方式是不公平的,別說呀!否則沒人投錢拍電影了!(這種是典型的美國例子)
國內要好些!近年來國家鼓勵單片拍攝!也就是說百姓私人也可以投資拍片!但很多條例還不健全,所以現在投資電影還屬於風險性很大的投資!
國內電影院多數都是國營的,因此在利潤分配是可能要好些!
Ⅲ 惠州萬達國際影城的周二周四是怎麼收費的啊
場所簡介:惠州萬達國際電影城是由大連萬達集團投資建造的五星級標准高檔多廳影院,影城擁有6個影廳,可以同時容納1200位觀眾進場觀影。電影廳空間宏大,廳內高度均超過9米,所有影廳的銀幕採用牆對牆整面牆式,所有影廳銀幕的寬度均在12米以上,其階梯式座椅排距達1.2米,影廳內座位錯層斜度達30度,觀眾觀影無遮擋,相當舒適。萬達集團目前是全國最大的電影投資運營商之一,共擁有28個直屬電影院,具備年票房5-6億的生產能力,有能力供應各個院線片源。因此,萬達影城能保證惠州的電影與全國其它電影院同步,時時為惠州市民帶來精彩紛呈的電影片。 萬達影城遵循「頂級影院,萬達票價」的原則確定自己的票價策略。其核心是不同的影片不同的票價、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票價、不同的觀眾不同的票價。每天18:00以前實行優惠票價,周二則全天實行半價優惠;對於學生、軍人、老人等實行半價,1.2米以下兒童免票觀影。另外還將陸續推出相應的貴賓卡,讓那些有長期觀影需求的觀眾得到更多的實惠。
Ⅳ 電影票房是怎樣統計出來的
電影票房是用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的。
電影業中,票房已經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可以用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一般直接用來衡量一部電影的熱播程度。
2016年1月,電影市場管理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電影局出重拳整頓市場秩序,如果影院偷漏瞞報票房,院線要承擔連帶責任,影院放映質量差等問題也會被集中治理。
(4)惠州電影票房擴展閱讀:
2018年一季度分賬票房189.49億元,同比增加39.96%。截至2018年6月30日,2018年上半年票房取得320.21億元,較2017年上半年票房271.51億元同比增加17.94%,不含服務費票房為299.64億元,同比增加18%。
2018上半年 s』b觀影人次9.01,同比增加15%。其中,國產影片票房為 189.65億元,同比增長 80.1%,占總票房份額的 59.21%,占據市場主體地位。
前6個月中國影市多個數據紀錄均被打破,在檔期方面,元旦、春節、清明、端午四個檔期票房均創造市場新紀錄。
Ⅳ 電影票房是如何算的
如果另外簽訂了分紅合同,導演、編劇、演員可以分配到相應的利潤。製片人一般就是投資商的代表。具體的利潤分配按照事先簽訂的合同劃分,沒有一定之規。另外,電影行業是風險大、利潤也大的行業,所以,雖然大部分電影是賠錢的(即使票房達到四億也不代表一定有利潤),還是有不少投資者。更不用說,很多投資者也未必出於純粹贏利的動機。
Ⅵ 惠州電影院哪間有【蝙蝠】看的啊
你說的應該是朴贊郁導演的韓國電影《蝙蝠》吧.
電影《蝙蝠》在韓國國內上映一周,吸引了96萬人次觀看。雖然起步不錯,但很多觀眾在觀影後卻沒有給出多少好評,「電影節專用電影」、「內容令人費解」等質疑紛紛涌現。只有少數喜歡朴贊郁導演作品的影迷稱贊影片帶有強烈的朴贊旭色彩.上映僅僅一周,便顯出後勁不足的《蝙蝠》雖然期待自己載譽戛納的光環能夠再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影院,但各大影院售票窗口中的數據顯示,《蝙蝠》的觀眾數仍停留在200多萬,不再突飛猛進.
從這小段新聞可以看出《蝙蝠》的票房並不理想,所以惠州的電影院短期應該不會有《蝙蝠》的上映
Ⅶ 關於電影票房的問題
最終統計過後一般是不會再漲了,因為全國幾大主要的院線都下檔了,中國電影現在主要是靠院線放映。現在很多縣鎮的電影院都荒廢掉了,如果院線下當了,縣鎮電影院即使再放也影響不了大票房的
票房主要是靠幾大院線的票房統計,一般開始給出的票房都是估算的,所以集結號一開始是2.6億號稱,後來實際是2.31億好像
Ⅷ 關於電影票房的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以為畢竟是人家的商業機密。不可能公開告訴你。當然了,我們還是可以根據一些習慣大抵知道一部電影各方可以賺多少的。
拿美國來說,拍攝一部電影,尤其是一些大製作。基本上實行的是分散投資--也就是由數個投資商共同投資,他們可能是電影公司,企業,甚至是政府或者保險公司。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分散風險責任的承擔,因為沒有誰敢保證哪一部電影是穩賺的。
之所以說上面這段,是因為我們應該先了解到。從電影籌備拍攝帶剪輯完成再到公映之前的造勢宣傳,都是花的投資商的錢。譬如一部電影投資1億,事實上花的錢不止這些,其實後期的宣傳也很燒錢。基本上,一部電影如果大賣。利潤分配有2方:第一就是投資商,第二是電影運營機構(及其下屬的院線)。打個比方說吧,在這個過程中,運營方只承擔一個代理或者中介的位置。至於代理商一般賺的錢我們從房產中介等行業是可以了解到的。坦白講,投資商賺的是大多數,應該至少有5成這樣。
至於您所說的雙贏,這個有點難辦。一部電影大賣,院線以及投資商的分成經過這么多年也早就已經有了一個約定俗成的比例(當然我們不可能知道具體的分成)。只要大賣,肯定是皆大歡喜。這是一種情況。
還有一種情況是,本來拍攝好的一部電影,忽然沒經過審查,禁止公映,那掛了。投資商投多少就賠多少。最多他只能在一些小規模的院線偷偷放。而運營商以及院線損失則很少,如果之前沒簽和約的,一分也不用賠。
第三種情況:一部電影沒收回成本。這個時候院線方面肯定不會虧,只是賺的少而已。對於投資商來說,有一些補救的辦法:比如發行電影中的道具,玩偶;發行CD啦,將放映權賣給電台啦等等手段,左籌點右籌點。總歸是要把虧損弄到最低。
第四:電影拍攝完畢。主流院線不鳥你,我就不放你的電影。那投資商也慘了,當然這樣的情況很少。只有觸及一些敏感問題的電影才這樣。比如美國的《總統之死》就沒公映,只能在小規模的電影院放著。還有就是《耶穌受難記》也有過這樣的情況。
所以說雙贏還真不是容易做到的,電影公司投資商宣傳做到位了,院線宣傳優惠等也做到家了。影片票房如果還是不理想那真沒轍了。
Ⅸ 關於電影票房問題
票房不一定代表電影好。但是一般如果是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確實都很好看。票房只能代表電影有賣點。或者演員有號召力,或是製作宣傳好。
Ⅹ 最高電影票房收入列表的內地正式統計年度冠軍
年份 片名 票房(人民幣) 導演 2016美人魚35億周星馳2015捉妖記24.38億許誠毅錢文錡2014變形金剛419.81億邁克爾·貝2013西遊·降魔篇12.46億周星馳2012人再囧途之泰囧12.60億徐錚2011變形金剛310.81億邁克爾·貝2010 阿凡達 13.82億 金卡梅隆 2009 2012 4.73億 羅蘭·艾默里奇 2008非誠勿擾3.25億馮小剛2007 變形金剛 2.83億 邁克爾·貝 2006 滿城盡帶黃金甲 2.91億 張藝謀 2005無極1.81億陳凱歌2004功夫1.73億周星馳2003哈利波特與密室5200萬克里斯·哥倫布2002英雄2.54億張藝謀2001珍珠港1.05億邁克爾·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