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電影票房如何統計的

電影票房如何統計的

發布時間:2021-07-01 18:44:57

電影票房是怎樣統計出來的

電影票房是用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的。

電影業中,票房已經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可以用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一般直接用來衡量一部電影的熱播程度。

2016年1月,電影市場管理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電影局出重拳整頓市場秩序,如果影院偷漏瞞報票房,院線要承擔連帶責任,影院放映質量差等問題也會被集中治理。

(1)電影票房如何統計的擴展閱讀:

2018年一季度分賬票房189.49億元,同比增加39.96%。截至2018年6月30日,2018年上半年票房取得320.21億元,較2017年上半年票房271.51億元同比增加17.94%,不含服務費票房為299.64億元,同比增加18%。

2018上半年 s』b觀影人次9.01,同比增加15%。其中,國產影片票房為 189.65億元,同比增長 80.1%,占總票房份額的 59.21%,占據市場主體地位。

前6個月中國影市多個數據紀錄均被打破,在檔期方面,元旦、春節、清明、端午四個檔期票房均創造市場新紀錄。

Ⅱ 電影票房怎麼計算的

票房=票價X購買人數。(票價無論購買者是否有折金券或打折,一律按原價計算),引用下別人對這兩者比較的回答吧: 12年以前,《泰坦尼克號》在中國上映的時候,票價是20元一張,有的地方10元一張,而《阿凡達》以濟南新世紀電影城的票價為例:普通票價:50元。普通3D:80元。IMAX:150元(北京價格還在不停的漲),再說《阿凡達》作為電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看的就是3D效果,自然高價票賣得多。於是可見,《阿凡達》的平均票價比當年泰坦尼克號高了一倍還多。這還是在經濟狀況較為穩定的濟南,如果是上海,北京,廣州,這種差距會更大。 12年以前,統計制度也是不完善的,或者上報數量存在很大誤差。統計的大多是「公辦」影院,而現在的統計制度比較完善了。在很多非發達國家,以前看一場電影是非常奢侈的消費,而現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看電影只是普通的一種消費手段。但就是在12年前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仍然有數量極其巨大的國人觀看了泰坦尼克號(包括當年只有6歲的我),所以說硬用票房來比較《阿凡達》和《泰坦尼克號》的高低,對後者不夠公平。 這樣計算下來,即使不計經濟發展,統計水平等各方面原因,只看票價。《泰坦尼克號》當年的全球票房是18億美元。今天的《阿凡達》要想超越泰坦尼克號,則必須拿出30億以上的票房才可以。 (所有電影的好壞都不應以票房作為衡量標准,而只在電影本身的內涵中作出評判。)

Ⅲ 票房如何統計的

你好!票房怎麼統計的很復雜,簡單說下吧
在各大影院,他們所放映的影片,都是由製片方和發行方提供的影片拷貝,也就是說影片版權所有者和各大影院都是有合作關系的。每周各影院會把該影片的銷售收入(也就是賣電影票的錢)通過信息系統匯總傳給影片的統計方,計算出本周全國各地合作影院銷售該影片的票房收入,從而統計出該周票房,影片從上映到下線一般一個月左右,下線之後最終統計出來的銷售收入總計,就是該影片的票房總收入。有的影片還會發行DVD、HDVD、Bluray-Disc也就是零售光碟,他們會把這些銷售收入計算在內(批發光碟的代理商會有銷售數據,發行光碟一方也有,統計很容易)。

目前國內統計票房的機構主要有兩家,一個是廣電總局電影專項資金辦公室,另一個是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前者是通過影院的計算機售票系統統計,後者是通過各個放映單位逐層聯網上報完成。 但是由於目前通過安裝計算機售票系統完成數據報送的影院只存在於大城市的部分主流院線(業內稱為一級市場),像縣級市這樣的二級市場和農村市場,以及主流院線內沒有安裝計算機售票系統的影院,仍然是以手工統計上報為主。
大概就這些了 望採納

Ⅳ 每日票房是如何統計的

行業常用的票房收入計算公式為「票房=總座位數×場次×上座率×平均票價×天數」。

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李茶的姑媽》,有學生票:40元,共10人,標准票:80元,共10人,團體票:30元,共10人,會員票價:20元,一共10人,那麼,這一天該影院的總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現在各大電影院都實行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因此,相對來說,電影票房對判斷某部電影的觀影人數,影片受歡迎程度還是有很大參考意義的。

影響電影票房的因素

1、影片題材及劇本。題材和劇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題材如《變3》、《哈7》及此前的《阿凡達》等影片,一向是票房大熱,除題材具有想像空間而吸引觀眾外,這類影片本身就需要大成本支撐,因此獲得票房佳績也不足為奇。

另外,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題材影片,如《非誠勿擾》、《失戀33天》等,也成為「應景」主題,為影迷所期待。

2、主創團隊,如導演、主演、製片人、製作團隊等,無一不是吸引觀眾的重量級籌碼。

例如國民大導張藝謀、馮小剛的力量甚至大過於影片題材,成為觀眾期待的焦點;演員的力量同樣如此——有些人光名字就是號召力,如楊冪的《孤島驚魂》一舉開創「粉絲電影」的先河,演員對票房的貢獻不容小視。製片人、製作團隊的名氣,同樣能為一部影片帶來「萬眾期待」的效果。

3、影片定位,影片定位是指片方對自己影片的市場預估。首先應該是目標人群定位,從影片的劇本設置、演員選擇、拍攝手法到後期製作風格、傳播途徑、傳播手段等等,都要迎合大部分的目標人群喜好,奠定穩定的票房基礎。

其次要正確預估票房,有時片方過於自信,會影響影片上映後的側重點。尤其在做傳播工作之前,應該根據檔期、題材、排片等因素做好影片的定位和票房預估的溝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票房

Ⅳ 電影票房是如何統計

目前國內統計票房的機構主要有兩家,一個是廣電總局電影專項資金辦公室,另一個是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
前者是通過影院的計算機售票系統統計,後者是通過各個放映單位逐層聯網上報完成。 但是由於目前通過安裝計算機售票系統完成數據報送的影院只存在於大城市的部分主流院線(業內稱為一級市場),像縣級市這樣的二級市場和農村市場,以及主流院線內沒有安裝計算機售票系統的影院,仍然是以手工統計上報為主

Ⅵ 電影票房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是按實際的售票價統計。

在好萊塢,有三種分賬模式可以選擇。第一種是和中國一樣的固定比例分賬。第二種是影院會支付一筆費用給製片方買斷影片,然後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歸影院所有。第三種,是好萊塢最流行的分賬模式,也就是階梯式分賬:在好萊塢製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製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這樣製片方就能盡快趁著影片的熱度收回成本。但隨著影片上映時間變長,製片商分到的票房會越來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國內電影公司採取階梯式分賬模式的出發點和好萊塢並不一樣,其實是為了「以收入換市場」,通過給影院更高比例的分成來換取排片,爭取更高的票房。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2016年1月1日通報,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440億元,比上年增長近一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國產電影保持主導地位。

票房(網路)



Ⅶ 電影的票房是如何計算的

行業常用的票房收入計算公式為「票房=總座位數×場次×上座率×平均票價×天數」。

但此公式只是一個演變轉化後的公式,而還是不完整的表達公式。

在數學公式上要得到同樣運算結果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是計算方式,如「9÷3-1」和「1+1」的結果都是等於2。但「9÷3-1」和「1+1」的表達方式就完全不一樣,「1+1」更為簡單易明。同理,常規票房預測公式也應該有更為簡單的表達式。要找到更簡單表達形式,首先要理解收入是怎樣構成的。

銷售收入(票房收入屬於銷售收入)通常的表達方式為「銷售收入=A產品數量×A產品單價+B產品數量×B產品單價+C產品數量×C產品單價…………」。為了方便統計和預測,一般轉化為「銷售收入=銷售數量×銷售產品的平均價格」。

參照以上方式,票房收入的表達為「票房收入=觀影人次×票價A+觀影人次×票價B+觀影人次×票價C…………」。若進行簡單的轉化,可得到「票房收入=總觀影人次×平均票價」。而展示公式也是在這基礎的表達式中衍生的,其中展示公式中「總座位數×放映場次×上座率」這三者乘積的實質就是「觀影人次」。因為在實際情況中更有條件找到「總座位數、放映場次、上座率」這個三個預測數據,因此才有了常用公式。

拓展資料:

票房(Box Office)原意是指公開出售電影或劇院門票的地方,現特指電影或戲劇的商業銷售情況。票房可以用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在現今的電影業中,票房已經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

票房在英文里的意思為「盒子辦公室」。這個詞來自於早期的戲院,要進入便宜的座位區需花費一個銅板,這個入場費是要放在位於入口閘門上一個鎖住的小箱子。當箱子裝滿的時候,會有工作人員將箱子拿進一個小房間進行清點並收藏。因此這個財務部門相關的小房間就被稱為「盒子辦公室」(Box Office)。

Ⅷ 電影票房是如何統計的

行業常用的票房收入計算公式為「票房=總座位數×場次×上座率×平均票價×天數」。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李茶的姑媽》,有學生票:40元,共10人,標准票:80元,共10人,團體票:30元,共10人,會員票價:20元,一共10人,那麼,這一天該影院的總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現在各大電影院都實行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因此,相對來說,電影票房對判斷某部電影的觀影人數,影片受歡迎程度還是有很大參考意義的。

電影票房的影響因素

1、影片題材及劇本。題材和劇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題材如《變3》、《哈7》及此前的《阿凡達》等影片,一向是票房大熱,除題材具有想像空間而吸引觀眾外,這類影片本身就需要大成本支撐,因此獲得票房佳績也不足為奇。另外,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題材影片,如《非誠勿擾》、《失戀33天》等,也成為「應景」主題,為影迷所期待。

2、主創團對主創團隊,隊如導演、主演、製片人、製作團隊等,無一不是吸引觀眾的重量級籌碼。例如國民大導張藝謀、馮小剛的力量甚至大過於影片題材,成為觀眾期待的焦點;演員的力量同樣如此——有些人光名字就是號召力,如楊冪的《孤島驚魂》一舉開創「粉絲電影」的先河,演員對票房的貢獻不容小視。製片人、製作團隊的名氣,同樣能為一部影片帶來「萬眾期待」的效果。

3、影片定位,影片定位是指片方對自己影片的市場預估。首先應該是目標人群定位,從影片的劇本設置、演員選擇、拍攝手法到後期製作風格、傳播途徑、傳播手段等等,都要迎合大部分的目標人群喜好,奠定穩定的票房基礎。其次要正確預估票房,有時片方過於自信,會影響影片上映後的側重點。尤其在做傳播工作之前,應該根據檔期、題材、排片等因素做好影片的定位和票房預估的溝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_票房

Ⅸ 關於電影票房是如何統計的

電影票房,原指電影院售票處,後引申為影院的放映收益或一部電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況。後來逐漸有公司專門統計電影的票房,給出更為明確和直觀的數據。

Ⅹ 票房是如何統計的

票房主要就是指電影在影院上映時賣出票的總額.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否,主要就是看他的票房銷售情況.如我們常聽到有些電影或演員被稱做票房毒葯,就是指這部影片或這個演員出演的影片上座率很差,沒有什麼票房收入.同理,如果說是票房冠軍等,我想你也該明白什麼意思.
不知這個答案滿意否

也就是說各大影院的票房+海外票房-稅(不包括成本)=票房

與電影票房如何統計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主角會語言控制電影 瀏覽:339
沙溢當兵電影完整版 瀏覽:894
國泰電影院半價票還能學生票 瀏覽:582
韓國電影讀心術大結局 瀏覽:705
一部說真話的電影 瀏覽:370
97雲播電影網站 瀏覽:173
電影解說完整版玫瑰 瀏覽:88
洪金寶2015年電影大全 瀏覽:631
泰國一部拳王電影 瀏覽:127
電影特效片段圖片 瀏覽:988
電影的英文發音 瀏覽:808
大豐有幾個電影院 瀏覽:256
帶豆字的電影網站 瀏覽:116
最新印度電影大全 瀏覽:713
我是大哥大電影版迅雷 瀏覽:740
電影院掃盲 瀏覽:230
印度女鬼恐怖電影結局 瀏覽:756
追龍電影主演員 瀏覽:349
泰國恐怖電影3d屍油 瀏覽:519
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香港導演 瀏覽: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