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誰說看電影就一定要去電影院在家看遍全球電影
㈡ 有沒有在電影院,工作過的,檢票員,應該就每天檢票,很輕松吧,
每天做同樣的工作,做同樣的事,一不小心手腳慢了,就要被檢票者罵!敢問誰人會不煩?!
㈢ 我真的要瘋了,我一個人在電影院居然呆了一天,看了兩場電影,我是不是神經有問題啦瘋了瘋了,我是出來
我也有如此症狀,不過現在不會了,以前太閑了
㈣ 他在電影院里呆了一整天的英文
他在電影院里呆了一整天
翻譯:
He spent the whole day in the cinema.
㈤ 電影放映員一天怎麼過
業內人士網上訴電影放映員的一天
早上9點半,孫師傅正在放映當天第一場電影《桃姐》
膠片放映漸漸淡出舞台,如今大部分操作在觸摸屏上完成
無論是小成本製作還是好萊塢大片,都存放在這小小的移動硬碟里
業內人士網上訴說電影放映員苦衷 京城影院展示放映員真實生活
小窗背後的世界沒有「浪漫滿屋」
主人公多多從小就憧憬著銀幕上唯美的故事,並立志為像艾費多一樣的電影放
映師———這是義大利導演多納托雷的電影《天堂電影院》中感人的情節。電影放映員似乎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和夢想,而現實生活中這個職業卻並沒有那麼浪漫。
近日,一名叫「放映袁」的網友發了一則咆哮帖,帖子里將作為放映員的苦處用咆哮體的形式撰寫出來,比如「一上班就見不到太陽」、「運送影片拷貝是體力活兒」「一部影片放映幾十遍自己都沒完整看過一遍」等,引發了網友們
的關注和回應,大家紛紛表示要拜師學藝。
藉此,記者電話采訪了這位在山東濟南某影城工作,月薪兩千左右的「放映袁」,並走訪了京城各大影院,向大家展示放映員的真實生活。從他們的講述里,我們也看到了電影從膠片時代步入數字時代的變化。
放映員的一天
朝九晚十二午飯基本靠「帶」
早晨9點半,記者來到位於北京小西天的中影電影院。做了十幾年放映員的孫師傅已經將衛生打掃好了。他告訴記者,放映室對環境的要求很高,必須保持放映機的清潔和地面干凈,所以他每天上班第一個任務就是將機身擦拭乾凈。
「早晨上班的時間不固定,要看具體的排片時間。一般是在8點半到9點到單位,而工作結束基本要到晚上十一二點了。」孫師傅邊打開機器邊對記者說,「影院三個廳,每人負責一個廳,上一天班可以歇一天,一共有6名放映員,分成兩撥輪流值班。」
只見孫師傅熟練地將機器里的氙燈點著,在觸摸屏上點進了伺服器,進入菜單。這時已是9點40分,還有二十分鍾,這一天的第一場電影就要開始放映了。
孫師傅將要放的影片從前到後快進式檢查了一遍,又回到開頭,屏幕上顯示出兩個大字——「桃姐」。為了查看聲音質量,孫師傅下樓推開與電影院連接的小窗,聽了聽音量,沒有任何問題,這才放心地回到了樓上的放映間。
孫師傅告訴記者,這是每日必做的功課,「檢查好影片和聲音才能夠放給觀眾。」
9點57分播放廣告,放映間的小玻璃窗上模糊的影像投射在大銀幕上變得無比清晰。
「我們一天幾乎都是在這個屋子裡度過的,片子一個接著一個放,每隔十幾二十分鍾就要去看一下機器是否正常,如此循環,中午吃飯基本要靠別的同事買回來插空吃。」
對觀眾來說,這個小窗似乎格外神秘,令人嚮往,但對於孫師傅這樣的放映員來說,這個透著微弱銀幕光亮、不見陽光的小窗幾乎是他們的整個世界。
技術變遷
膠片時代拷貝沉重 一部大片約60斤
談到膠片放映,孫師傅帶著記者查看了放映間里的兩台膠片機,稱膠片需要經過繁瑣的程序才能掛到機器上去,操作較為復雜。
一本拷貝能放映20分鍾,一部電影需要五六本拷貝。拷貝很重,據孫師傅介紹,一般拷貝盤是兩本纏著一大本,一部電影要換三次拷貝,「這是個不小的體力活兒。一個鐵盒子里放三卷膠片,大概有20斤重吧。如果是部大片,膠片至少有七卷,滿滿三盒,你想想有多重。」
在放映前,拷貝需要提前掛到機器上去,有時候需要兩台機器換著放,一台機器放完後,另一台機器接著放,間隔的時間要計算好。從片盒往外拿片子的時候,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將膠片散落。「放映袁」告訴記者,老放映員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時候膠片纏得非常亂,需要剪開再一點點接起來。
耗費人力 容易聲畫不同步
膠片的使用還需要特別注意聲畫不同步的現象。「放映袁」告訴記者,掛片的時候有一個緩沖彎,緩沖彎需要放映員手動調整,大概有一個大拇指的距離。緩沖彎大了的話,聲音就會晚一些;要是小了的話,聲音就會提前一些。對於新入行的人,特別需要積累這方面的經驗。
此外,膠片時代需要更多的放映員,一個廳至少要兩個人。「放映袁」介紹說,一般一部影片一個影院只有一份拷貝,所以要算好時間,比如一號廳先放,一號廳放完第一本之後,拿到二號廳放。一個人准備掛片子,另一個人就需要馬上從片尾倒回片頭。
膠片還存在劃傷的危險,「如果遇到膠片劃傷或者斷掉的情況,一般先報主管進行檢查,情況嚴重的話就只能剪掉了。」
數字時代存在移動硬碟 「密鑰」保證安全
放映數字化之後,影片一般是放在移動硬碟里的,「放映袁」告訴記者,這和我們平時使用的移動硬碟沒什麼區別,只要下載到數字放映機里就可以。
但輕易上傳和下載,使得影片的安全性無法保障,所以「密鑰」在其中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密鑰」一般在放映前三天之內會收到,生效期一般都在前一天晚上10點左右。
「一般我們都會提前看到片子,檢查一下質量,確保第二天放映沒有任何問題。」「放映袁」說。
一人負責多廳 死機成新問題
數字技術普及之後,放映這項工作需要的人力也少了。以前兩個人才能乾的活,現在不僅一個人能搞定,而且還能負責好幾個影廳。
首都電影院總經理於超告訴記者,在新建的金融街影城項目中,設置了集中控制系統,基本是一個放映員可以負責多個廳的放映,放映員們在監視器前就能看到各個廳的情況。「大概從2002年開始,影城的數字機逐漸多了起來,在使用上也方便了很多。」孫師傅告訴記者,數字化雖然方便了,但也會有死機的現象,雖然這種情況不經常出現,但一旦出現只能重啟機器。這時就需要跟觀眾說明一下,是設備問題,請大家諒解。
IMAX
放映定期檢查不易需要爬三層樓高
「放映袁」所在的影城有IMAX放映廳,由於IMAX的機器比較大,因此單獨使用一個比較大的操作間,「它的發熱瓦數比較大,熱度比較高,所以有單獨的空調和加濕器。其他的機器公用一台中央空調。」
除了定期維護設備,「放映袁」告訴記者,幕布也是需要定期檢查的,「大概一個季度或者半年需要檢查一次。主要是查拉幕機器,看是否靈活,不靈活就需要上機油了。IMAX的銀幕足有三層樓那麼高,因此每次檢查的時候,必須要爬到很高的地方。」
此外,還有一項工作是必須要注意的,幕布放映機里的氙燈使用800到1000小時要更換,不工作的時候,氙燈里有8到10個大氣壓,工作的時候大概要20到30個大氣壓,所以這個燈泡比較危險,不要碰到、磕到,要輕拿輕放,不然會炸掉。「放映袁」透露,換燈的時候要穿防護服戴防護面罩,以防止劃傷皮膚。
㈥ 以觀眾身份,你們能夠做到一天在影院看三部電影以上嗎
一般一天不會看三場以上電影的,看一場或者兩場吧。
不過一定要看的話,三場也是能消化的。
春節檔的影片質量都還可以。
上午蝸居,下午出動。
下午,先來一部笑蹦的《瘋狂外星人》,再接著韓寒的瘋狂賽車《飛馳人生》
回家吃晚飯,散步去影院,看火爆終極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啃啃啃,三部電影肯定能啃完ʅ(•̀ī•́)。
《流浪地球》
劉慈欣科幻同名小說改編,由郭凡導演,吳京飾演男3號,
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太陽在不久的將來即將毀滅,人類為了生存選擇自救,啟動龐大的計劃工程改造地球,為地球加上引擎,從而達到逃出毀滅的命運。
㈦ 關於電影院進場。
貌似你還停留在「大劇院」式影院認識上???
你去的影院是一個廳呢?還是好幾個廳的呢??
如果是多廳的,一般提前10分鍾進場,你自己把握到影院的時間就好了。至於電影院幾點鍾開放?這個就真的很像過去劇院式影院時代的事情了,多廳影城一般有一個開業時間——上午8點或9點不等,晚上最後一場電影開場後15分鍾結業。就像商場一樣,他們開業的時間段內,在不同的廳、每一個時間段安排不同的電影,就是說你只要在他們開業時間內去,就能任意挑自己喜歡、又有時間看的電影。
影票預售期每個影院可能都會有所不同,最長可能一周,最短也要一天......
唉,作為電影從業者,真的很希望所有人都了解多廳影城.....
㈧ 有沒有能在電影院看一天的方法,除了一場場的買票
看完電影後鑽到椅子底下去 就可以了
我小時候經常這么干
如果樓主嫌上面得方法很蠢還有個終極辦法 就是找份電影院的工作
不僅一天看電影是天天看電影
㈨ 理論上,一張電影票是不是可以在電影業待一天
這個問題,剛剛在我身邊真實上演,全家人一起看完一場電影出來,弟弟問:我是不是可以不出來,直接跑到另外一個影廳去看下一場電影哦?妹妹說:理論上是可以,但是你要一整天在電影院漆黑的環境中待著嗎?你的良心過得去嗎?
我想這就是對您這個問題的最好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