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這部電影的名字。如圖。
《羅曼史》是由凱瑟琳·布雷亞導演,Caroline Ducey 等主演的一部電影,於1999年上映。
影片用一種令人不寒而慄的極度冷靜的語調、精細的描繪令人瞠目結舌的性圖象,刻畫了一位年輕的法國女子瑪麗借性和身體獲得掌握生活權力的追尋旅程。
『貳』 洛可希佛5部必看經典劇內容
洛可·希佛帝5部必看經典劇內容包括:
《激情叢林》:這部電影是洛可·希佛帝的一部代表作,講述了泰山與珍妮在神秘叢林中的愛情故事。影片中,洛可展現了出色的演技和身體素質,將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給觀眾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視覺享受。
《羅曼史》:這是一部由凱瑟琳·布雷亞自編自導的法國愛情片,洛可·希佛帝在片中的表演極具感染力。影片通過性與權力的關系,深入探討了人類內心深處的慾望,展現了洛可對角色深刻理解和掌控力。
《超性》:這部劇不僅揭示了洛可·希佛帝的成長故事,還深入挖掘了愛、性、家庭和個人追求等主題。洛可在劇中的表現真實而動人,讓觀眾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內心的掙扎。這部劇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思考,是了解洛可不可錯過的作品。
《五星級聖誕》:在這部充滿溫馨與幽默的電影中,洛克希佛飾演了自己,展現了他真實的一面。影片通過有趣的聖誕故事,讓人感受到節日的快樂,非常適合與家人一起觀看。
《危險性約會》:這是一部精彩的劇情片,洛可·希佛帝在片中展現了精湛的演技。影片探討了性與情感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充滿了懸疑和情感的碰撞,讓觀眾在緊張刺激的劇情中感受到愛情的甜蜜與苦澀。
『叄』 國外的一部電影,有個情節女人的上半身由男朋友或者老公陪著,下半身在牆後,是另一個世界
有一個情節,女的和男朋友兩個人相互蹲在牆角,這是電視劇裡面的內容
『肆』 法國電影羅曼史劇情簡介
《羅曼史》是一部由凱瑟琳·布雷亞執導並編劇的法國愛情電影,於1999年4月14日在法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位年輕的法國女子瑪麗通過性和身體,逐漸掌握生活權力並開始一段性旅程的故事。瑪麗是一位小學教師,她與男友保羅相識並同居三個月,然而保羅雖然聲稱愛瑪麗,卻從不與她發生性關系,每天只是在家中看電視入睡,對瑪麗的挑逗無動於衷。這種柏拉圖式的交往讓瑪麗感到極度失落和挫折,她最終決定嘗試出軌,尋求肉體上的滿足。
在尋找滿足的過程中,瑪麗周轉於各色男人之間,盡情享受久違的肉體歡愉。她在酒吧結識了一個義大利男人並與其發生一夜情,還與學校校長羅伯特玩起被虐的性游戲,並沉迷其中。瑪麗的這些行為看似是對保羅冷漠的報復,實則也是她在嘗試尋找自我價值和掌控生活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瑪麗逐漸意識到,通過性和身體,她可以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力量。
隨著劇情的發展,保羅終於在肉體上接納了瑪麗,不久後瑪麗懷孕。然而,就在她即將臨盆之際,保羅卻終日酗酒,對瑪麗漠不關心。在臨產前夕,瑪麗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她在離開家去醫院前擰開了煤氣開關。在醫院里,在羅伯特的陪伴下,瑪麗順利地產下了一名男嬰。這個舉動不僅是對保羅冷漠的反抗,也是瑪麗對自我掌控力的一次終極展示。
《羅曼史》是一部大膽挑戰道德尺度的電影,它通過對男女慾望本質的探討,展現了女性如何通過身體和性來掌握生活的權力。影片以女主人公的內心獨白貫穿始終,直白而不加遮掩地展現了瑪麗內心的掙扎和變化。凱瑟琳·布雷亞作為女性導演,更敢於直面女性慾望的挑戰,突破傳統電影的尺度束縛,為觀眾呈現了一個成熟獨立的女性形象。這部電影在影史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其深刻的主題和大膽的表現手法也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
『伍』 凱瑟琳·布雷亞導演作品
凱瑟琳·布雷亞導演的眾多作品中,其中不乏深入探討人與慾望關系的佳作。以下為部分代表作品介紹。
《老情婦》(Une vieille maitresse, 2007)以其對性與年齡界限的探討,呈現出一種成熟而細膩的情感世界。這部作品被譯為《情慾二重奏》,通過復雜的感情關系,展現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復雜性。
《地獄解剖》(Anatomie de l』enfer, 2004)則以「地獄解析」和「Anatomy of Hell」為名,深入剖析了人性的黑暗面,探討了慾望、痛苦與救贖之間的關系,揭示了人性深處的復雜與矛盾。
《性喜劇》(Sex Is Comedy, 2002)以其獨特的視角,用幽默的方式探討了性在人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輕松的對話和情節,展現了人類在性關系中的歡樂與尷尬。
《穿越情慾海》(Brève traversée, 2001)以「Brief Crossing」為名,講述了關於慾望與情感的旅程,探索了人性中的激情與矛盾,呈現了情感深處的復雜性。
《姐妹情色》(A ma soeur!, 2001)以「Fat Girl」、「For My Sister」和「A mia sorella!」為名,探討了女性在情感和慾望中的角色和經歷,展現了女性之間的復雜關系,以及她們在面對慾望時的掙扎與選擇。
《羅曼史》(Romance, 1999)以其「浪漫情色」的別名,深入探討了愛情與慾望之間的微妙關系,呈現了人性中的溫柔與沖動,展示了愛情在慾望面前的復雜和矛盾。
《非對稱情愛》(Parfait amour!, 1996)以「不完美的愛情故事」為名,通過不完美的角色和情感關系,探討了愛情的本質和復雜性,展現了人性中的脆弱與堅強,以及在愛情中尋找完美的過程。
《含苞待放》(36 fillette, 1988)以其「Junior Size 36」和「Virgin」為名,以少女的視角探討了性與成長的關系,呈現了青春期少女在性慾望面前的困惑與探索。
《解放的潘多拉》(Une vraie jeune fille, 1976)以「A Real Young Girl」和「A Real Young Lady」為名,通過一個年輕女孩的視角,探討了性解放與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展現了女性在性與社會規范之間的掙扎與成長。
凱瑟琳·布雷亞,女,1949年出生,67年寫出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說《容易相處的人》,因為大膽挑戰道德尺度被列為限制級小說;23歲出演貝托魯奇的《巴黎最後的探戈》,而後不斷有小說、電影作品問世,主題毫無例外是關於性和慾望,也因此長年被當時的政府所封印。她的作品最為人熟悉的是《羅曼史》、2002年的《性喜劇》及2004的《地獄解剖》,2001年她憑《姊妹情色》一片在當年戛納獲得「法國文化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