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天地人三部曲是哪三部電影導演是誰
天地人三部曲(雅克貝漢作品)
『天·地·人』三部曲——《點蟲蟲》、《喜瑪拉雅》和《遷徙的鳥》由縱橫歐洲影壇數十年的法國著名實力派電影人雅克·貝漢監制出品,他本人還兼任《遷徙的鳥》的導演。
作品以詩意的鏡頭,出神入化的電影技藝和美妙樂韻,提煉出生物與大自然無與倫比的瑰麗美感,洋溢著濃郁的自然主義氣息和強烈的人文主義精 神,可謂人類的心靈凈化劑,堪稱不朽的自然史詩巨作,超凡入聖。三部曲飽含勵志溫情的正面意識,體現了歐洲和法蘭西民族的深厚文化底韻,亦 不失法國人天生的浪漫情懷和高雅氣質,製作上更盡顯出法國人對於藝術的完美追求和無以復加的精益求精。
另外,『天·地·人』三部曲能夠取得巨大成就,除了影片獨特的主題和優美壯麗的畫面、出神入化的攝影之外,音樂也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法國著 名的年輕音樂人布魯諾·古萊(Bruno Coulais)全程主理和創作了『天·地·人』三部曲的音樂,獲得了廣泛的贊譽。
★《微觀世界》/《點蟲蟲》Microcosmos, le peuple de l\"herbe (1996)
通過視角的轉換,本片給你展示了另一個世界。如果你知道一個美女的臉被擴大很多倍就會成為崎嶇的山嶺。
如果你知道一隻螞蟻的腿被放大很多倍就會成為擎天的立柱!難道你不想驚嘆這種神奇嗎?如果你還不知道,難道你不想知道嗎?到一個未知「星球"的一次探險旅 行。田野、池塘里的昆蟲、微生物不再平凡微小的不足掛齒,精妙的自然奇觀讓人瞠目結舌。濃密壯觀的叢林不過是一束草葉,小小露珠現在比籃球還要大。在一個 普通牧場度過的一天變得如此驚心動魄,在這里,輕柔的毛毛細雨象暴雨台風,嫩草葉也變得巨大無比…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您將為您所看到的驚嘆不已。
本片耗資巨大,歷時4年,完成了無數令人無法想像的拍攝,在業界絕無僅有!
1996年獲戛納專題片大獎,法國上映期間,1600萬人為一飽眼福而走進電影院,使該紀錄片創下票房奇跡。
所獲獎項:
1996年第四十九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高等技術委員會大獎。
1996年度法國音樂獎(VICTOIRE DE LA MUSIQUE)最佳電影音樂獎。
1996年比利時佛蘭德斯國際電影節Georges Delerue獎(最佳音樂獎)。
1997 年第二十二屆法國電影「愷撒獎"的5個項獎:最佳攝影(Thierry Machado、Hugues Ryffel及本片的兩位導演兼攝影師克勞德·努利德山和瑪麗亞·貝蘭奴)、最佳音響、最佳剪接、最佳電影配樂(布魯諾·古萊 Bruno Coulais)和最佳製片人(雅克·貝漢 Jacques Perrin)。
★《喜馬拉雅》Himalaya, l\"enfance d\"un chef(1999)
這是一個氣盪回腸的傳奇。
在新老領袖的交替中,在人與自然的斗爭中展現生命,價值和精神。喜馬拉雅的西北部有一個海拔五千多米的小山村。村裡的老首領丹雷(TINLE)的兒子剛剛在 和KARMA去取鹽路上因事故而死,丹雷認為是卡瑪(KARMA)想奪頭領之位而有意讓兒子死的。卡瑪是位年輕的頭人,他不顧及傳統,提前於老人們占卜的 日子領著年輕人上路了。丹雷招回了在寺院的二兒子諾爾布(NORBOU),帶領孫子和其他老隨從按占卜的日子上路,經過千辛萬苦,趕上了卡瑪的隊伍,又經過燒鹽占卜,預測到了風暴,領著隊伍上了路,他死在了路上,臨死前把領袖的位置讓給了卡瑪。這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拍攝的影片,丹雷是一個老牛仔,一個堅強的鬥士;卡瑪是個反傳統的新型領袖;諾爾布是個喇嘛,一個畫家,虔誠於宗教,醉心於藝術。他們就生活在世界的屋脊,最與世隔絕的地方,喜馬拉雅最深處。性格的差異,老人的神秘死亡,人類極限的考驗,影片用真實自然的筆觸,把一個神秘遙遠的世界展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不得不感動,感動這自然的凄美,感動這人格的偉大,感動這靈魂的震顫……
在本片中,所有的角色都是有淳樸的山民扮演,JACQUES PERRIN化腐朽為神奇,把普通的山民造就成具有絕佳演技的演員,或者說他們不是在演戲,他們就是在用生命和身心在真實地生活!
所獲獎項:
1999年比利時佛蘭德斯國際電影節:金靴刺大獎(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公眾獎(獲獎者為本片配樂師布魯諾·古萊)、特別關注獎(布魯諾·古萊因本片優秀卓越的電影音樂而獲頒此獎)。
2000年第二十五屆法國電影「愷撒獎"的最佳攝影和最佳電影配樂獎2項獎。
2000年堪培拉國際電影節大獎 - 觀眾獎。
2000年西班牙Huelva拉丁美洲電影節的Vision Europa獎
★《遷徙的鳥》Le Peuple Migrateur(《鳥與夢飛行》,2001)
《遷徙的鳥》是一部表現自然的電影。在95分鍾的時長里,影片描寫了各種候鳥為了生存而艱難遷徙的歷程.從寒冷的南極到炎熱的沙漠,從深邃的低谷到萬米的高 空,本片詳實地記錄了各種鳥兒在為夢想的天堂而遷徙的過程中,面對各種艱難環境,所表現出來的勇氣、智慧和情感。為我們呈現出一個神奇的世界——來自自然 界的聲音,來自自然的感覺。它美侖美奐的畫面、細膩生動的音樂和錯落有致的聲效,給觀眾以巨大的心靈震撼,遠遠超過了一般的想像。本片集中體現了世界頂級 紀錄片「獲取真實"的水準——該片共有600多人參與拍攝,歷時3年多,耗資4000多萬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記錄膠片長達460多公 里。動用了17個世界上最優秀的飛行員和兩個科學考察隊。這部電影甫一出世,短短三個星期就有250多萬法國人走進影院,隨後在歐洲、美國和日本風靡一時。
所獲獎項:
2002年第二十七屆法國電影「愷撒獎"最佳剪接獎。
2003年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最佳攝影獎。
2003年美國電影音響剪輯師協會金磁帶獎 – 最佳外國影片音響剪輯。
2003年第七十五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紀錄片長片類)提名。
雅克·貝漢JACQUES PERRIN簡介:
出生於1941年7月13日,於1957年從影,之後成為歐洲著名的男演員。1966年,他獲得威尼斯影展最佳演員。1968年製片著名的《Z》,此片在1969年榮獲OSCAR最佳外語片獎。1975年,他製作的《SECTION SPECIALE》(《特殊地帶》)榮獲法國影院大獎,同年他出品了《LA VICTOIRE EN CHANTANT》(《勝利歡歌》)並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從1988年開始,他的目光轉向了自然界,並出品了《LE PEUPLE SINGE》(《猴族》)。1990年,JACQUES PERRIN出品了《HORSLA VIE》(《生活之外》)這是一部根據一位記者人質的真實故事改編的作品,他以此獲得了1991年戛納評委獎。
在1994年到1995年 間,他開始了《微觀世界》的製作,1998年9月,他開始了《喜瑪拉雅》的製作,此片在1999年12月份出品,獲得兩項愷撒獎和眾多的國際獎項,並在2000年獲奧斯卡提名。從1998 年7月到2001年9月,JACQUES PERRIN開始導演和製作《遷徙的鳥》,該片公映後獲得巨大成功。
B. 2002年宗教禁忌電影《色戒》全解讀(上)
電影《Samsara》由印度裔法國導演賓納倫執導,於2002年上映,引起關注的原因在於其宗教與情色元素,以及多次裸露場景。該片在義大利、法國、印度、德國和瑞士等國家上映,卻未在中國上映,原因在於中國當時沒有分級制度,並且對中國有宗教避諱。因此,該片以盜版形式傳入內地時,被譯為《色戒》,名字中「色」指女性,「戒」指和尚,充滿禁忌感與聯想性。
《色戒》並非一部簡單的宗教電影,而是包含大量隱喻和伏筆,需要深入解析。影片以喜馬拉雅山邊上的藏傳僧人為主角,描繪了一群僧人騎馬穿越荒涼天地的景象,隱喻了輪回的第一次。天空中的老鷹捕獵羊群,看似有計劃,又可能是隨機的,構成了關於輪回的隱喻。僧人到達隱修之地,木門久未開啟,推不開,最後被僧人卸掉,進入一個如岩洞般的屋子,盤坐著一位須發錯結、枯瘦如柴的修行人達世,正在進行密宗的本尊閉關。達世出關後被授以「喇嘛」的稱呼,通常在閉關期間需要有侍從,准備食品和葯品,但影片中這些細節並未展示,暗示達世可能並未按照正確方式修行,存在逃避心理。
影片中出現的問題和隱喻逐漸展開,如一滴水如何不幹涸的隱喻,小黑狗加拿的回歸和達世的迷茫,以及桑能畫本尊像的細節,預示了達世與桑能的不同之處。達世在閉關後出現的反常行為,如春夢和遺精,反映了修行的正常現象,與心念的止息和妄念的斷除有關。與琶瑪的相遇,揭示了更多關於輪回和修行的深層含義。影片通過一系列的隱喻和伏筆,展示了達世從僧人到世俗人的轉變,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與困惑。
在《色戒》中,導演通過精妙的敘事和象徵手法,探討了宗教、慾望、輪回與成長等主題,展現了人性的復雜性和修行的奧秘。影片不僅是一部宗教電影,更是對人性、信仰與世俗關系的深刻反思,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思考空間。
C. 米拉日巴的電影名稱
電影《米拉日巴》資料
時間: 90 分鍾
國家: 印度/ 不丹
語言: 藏語
首映時間:2006年9月14日
導演:涅頓秋林仁波切(Neten Chokling Rinpoche)
演員:
Orgyen Tobgyal .... Yongten Trogyal
Jamyang Lodro .... Thopaga
Jamyang Nyima (as Jamyang Nyima Tashi)
rest of cast listed alphabetically:
Gimyan Lodro .... Milarepa
電影《米拉日巴》以西藏傳奇大師米拉日巴的故事為題材,耗資150萬美元,在印度拉達克拍攝而成。導演涅頓秋林仁波切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電影拍攝經費主要是來自美國、歐洲、以及中國台灣的捐款。電影製作團隊也又來自法國、美國,以及澳大利亞的專業人士參與製作和拍攝。
導演涅頓秋林仁波切出生在不丹。被第十六世噶嗎巴認證是一位重要西藏喇嘛的轉世。他是印度比爾藏傳佛教寺院的堪布。涅頓秋林仁波切對電影非常感興趣,他參與了宗薩仁波切《高山上的世界盃》的製作,並在《旅行者與魔法師》客串演出。
電影內容簡介
米拉日巴於水陽龍年(1052年)七月二十五日出生在西藏西部毗鄰尼泊爾邊界的貢塘。7歲時,其父故去,留下的家產全部落入了貪婪的親戚手中。他們對米拉日巴母子十分苛刻。因此,其母變得十分冷酷,米拉日巴長大後,她立即送他去學習黑巫術,希望他將來能夠報仇血恨。
這個年輕人很快就學會了如何運用具有摧毀力的咒語,這給家鄉村莊帶來了極為嚴重的破壞,使許多人喪生。他的導師為他的這些罪行懺悔,送他出去尋找能消除其「惡業」的師父。這樣,米拉日巴成了寧瑪派絨敦大師的弟子。絨敦大師不久又引薦他去拜見當時住在洛札的瑪爾巴譯師。
米拉日巴38歲時成了瑪爾巴大師的弟子。瑪爾巴曾見到過他即將到來的幻象。瑪爾巴允許他留在洛札,但拒絕接納他修習「秘法」傳承,也不給他講解任何教法。有幾年的時間,米拉日巴像僕人一樣生活,干各種異常繁重的體力活。幾經挫折之後,他終於修成了一座九層寶塔。
瑪爾巴之妻達梅瑪在米拉日巴絕望之際幫助了他。她懇求其夫允許米拉日巴修習他所尋求的傳承。艱苦的考驗終於過去了,「惡業」消除了。不久,瑪爾巴就給他傳授了全面的教法和傳承。瑪爾巴為其安排了一種閉關自修的生活,並把那若巴的密宗教法傳授給他,尤其是瑜伽派的拙火定教法。他僅穿布衣,多年生活在高山洞穴,與世隔絕。他潛心修習所授的全部教法。
幾年過去了,身著布衣的瑜伽行者完全變成了大成就者,人們漸漸地聽到他的消息。為了能傾聽他的道歌,人們開始四處尋找他。米拉日巴是通過道歌傳授教法。在結束整整九年與世隔絕的生活後,他開始收徒傳法,但他仍然過著簡朴的生活。他通過道歌傳播教法,其中許多內容一直存留至今。他在全藏聞名遐邇。
木陰兔年(1135年)米拉日巴於85歲圓寂,留下了八大弟子和十三個弟子。八大弟子中有五大弟子並沒有傳播任何教法而直接升入虛空。三個弟子留在塵世,其中有兩個弟子接受並傳播那若巴大師的密宗教法。
D. 鈃忔棌瀹嬪皬瀹濋潤闈欑殑鐢靛獎絎涓閮ㄥ彨浠涔
銆婇潤闈欑殑鍢涘憿鐭熾嬨傛牴鎹鏌ヨ㈢埍濂囪壓APP寰楃煡錛岀數褰便婇潤闈欑殑鍢涘憿鐭熾嬫槸涓鍥界數褰卞彶涓婄涓閮ㄧ敱鈃忔棌瀵兼紨鎵у礆紝鎷嶆憚鈃忓湴鐨勭函鈃忚鐢靛獎銆傝ョ數褰辮茶堪浜嗕竴涓韜澶勫嚲榪滃皬瀵洪櫌鐨勫枃鍢涘湪榪囧勾鏈熼棿鍥炲埌瀹朵腑鎵緇忓巻鐨勬晠浜嬶紝灞曠幇鍠囧槢鐨勭敓媧誨拰瀹跺涵鍏崇郴錛屽獎鐗囨帰璁ㄤ簡鏈鍦熸枃鏄庨潰瀵瑰栨潵鏂囨槑鐨勫啿鍑誨拰鍠囧槢鐨勫唴蹇冧笘鐣屻
E. 法國導演雅克貝漢的 微觀世界 ,遷徙的鳥 ,喜瑪拉雅,在哪裡有可以迅雷下載
《遷徙的鳥》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RJPgI-WgDdb9k8mHnlTtkQ
《遷徙的鳥》是由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瑞士聯合拍攝的紀錄片,由雅克·貝漢、雅克·克魯奧德聯合執導。該片於2001年12月12日在法國上映。該片圍繞候鳥南遷北移的旅程,講述了候鳥如何在大風沙中尋找出正確方向,在冰天雪地中保護自己,歷經了危機重重,只為了尋找一個溫暖的地方生存
F. 9部洗滌心靈的戶外電影!
徒步旅行,不應該成為夢想,應該是每個人都能做的事。
跟著電影,踏上未知的旅程,走過徒步者的路。
1.喜馬拉雅Himalaya - l'enfance d'un chef (1999)
在與天相連的莽莽群山之中有一座藏族村寨,由於生產的糧食不夠自給,世世代代靠運鹽為生。老首領天尼的兒子本應是下一任村裡的頭人,卻在運鹽的路上意外身亡,而眾望所歸的繼任者卡瑪在天尼的眼中則是為奪頭人之位而蓄意害死自己兒子的罪犯。在一次新的運鹽旅程開始前夕,村子裡以老天尼和卡瑪分別為首的兩派各持一辭,互不相讓。最終卡瑪帶領年輕人在提前於老人們占卜的日子出發,而天尼帶領著當喇嘛的兒子、孫子及一群老隨從按占卜的日子上路。 運鹽隊伍不僅一路風餐露宿,還要應對群山之中意想不到的危險。兩支運鹽的隊伍誰能克服艱難險阻,先到達旅途的終點?本片影像風格粗狂綺麗、盪氣回腸,宛如仙樂般的藏密梵音貫穿始終,令人心曠神怡。
該片由法國、尼泊尼、瑞士和英國四國合作,歷時9個月拍攝的劇情與紀錄大片,曾入圍第72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以及2000年歐洲電影最佳攝影獎提名,並於當年獲得了愷撒最佳攝影獎和音樂獎。
觀看:【劇情/冒險】喜馬拉雅(Himalaya)【1999年】【法國】【簡中字幕】
2.旅行者與魔法師 Travellers and Magicians (2003)
不丹村官敦杜很快厭倦了鄉村乏味的生活,懷念大城市的絢爛,並計劃借朋友的關系前往夢想之地——美國。敦杜在帕羅節(不丹最大的宗教節日)期間請假,不聲不響的包好行李,踏上了前往美國的旅程。在鄉村公路旁,敦杜邂逅一位僧人……
本片由多才多藝的活佛「宗薩欽哲仁波切」拍攝,而他在拍攝電影之前曾經擔任貝托魯奇《小活佛》一片的顧問。
3.荒野生存 Into the Wild (2007)
影片改編自真實的故事,展現了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傳奇,一個流浪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家境優渥,是亞特蘭大私立名校艾莫里的優等生,前程似錦。但是,他從學校畢業後,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放棄令人羨慕的工作,把存款捐給慈善機構,去阿拉斯加尋找自我。在家人的勸阻聲中,他踏上了回歸自然的慢慢長路,成為名副其實的流浪者。一路上,他遇到不少人,也數次遭受野外生存的挑戰,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他以堅韌的毅力,實踐著尋找自我的夢想……
4.喜馬拉雅:風駐足之地 히말라야 : 바람이 머무는 곳 (2008)
落魄的中年韓國男人跟著向導遊走於尼泊爾的雪域高原,嚴重的高原反應讓他昏迷過去,醒來後他發現自己已經被送到目的地。男人叫崔,目的地這家人在等待一個叫道基的男人,道基是這家的男主人,去韓國打工了。崔不忍心告訴他們道基意外身亡的消息,只是交給他們一些錢,謊稱是道基送來,而且告訴他們說道基很好,自己只是假期來旅行。在這里崔聽說風會把人此生的因果報應帶走,之後人們便會邂逅自己的魂靈。道基已經身亡的事情最終還是被這家人發現,他們在風中把道基的骨灰撒向大地。崔帶著對著遠在美國妻女的牽掛,離開那個一如既往的空靈與靜謐村落,向著更高處走去。
5.徒步旅行隊 Safari (2009)
理查德·達奇擁有一家小的旅遊公司,主要經營法國遊客到非洲大草原的旅遊服務。六個法國遊客決定參加理查德·達奇組織的到非洲的一次徒步旅行,理查德·達奇已經有30多年沒有到過非洲了,因為他非常害怕非洲大草原的野生動物,這一次,他決定冒險親自帶旅遊團出發去非洲,理查德·達奇冒險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6.127小時 127 Hours (2010)
英國導演丹尼·鮑耶將為福克斯探照燈公司拍攝《127小時》,該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美國登山青年阿倫·拉斯頓斷臂自救的故事。2003年5月美國登山愛好者阿倫·拉斯頓在猶他州一座峽谷攀岩時,因右臂被石頭壓住被困5天5夜,為了逃生,他強忍劇痛,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先後將橈骨和尺骨折斷,用自己的運動短褲當作臨時止血帶,然後用小刀從肘部將右前臂硬生生切斷。從岩石下脫身後,為了與失血搶時間,他以超人的毅力爬過狹窄和風力強勁的峽谷,緣繩下到60英尺深的谷底,再步行5英里後與營救人員相遇,終於成功生還。
7.朝聖之路 The Way (2010)
影片導演艾米利奧·艾斯特維茲是本片主演馬丁·辛的大兒子,這是這對父子在影視劇里的第七次合作。美國醫生湯姆在兒子丹尼爾不幸在法國遇難之後,動身前往法國取回兒子的遺體和遺物。丹尼爾死在了比利牛斯山,在去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的朝聖之路上,他遇到了暴風雨,然後就這么平靜地離開了人世。這條通往教堂的路,又被叫做「聖雅各之路」(Way of St. James)。最初,湯姆的目的只是取回丹尼爾的遺體,但是在到達了法國之後,湯姆卻決定要重新將丹尼爾已經走過的和沒有走完的路重新走一遍,以更好地體會兒子的生活、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在重走聖雅各之路的過程中,湯姆遇見了三個從不同國家來到這里的「徒步旅行者」,他們都在尋找著生命力更大的意義,並希望通過徒步重新在世俗的世界裡得到心靈的慰藉。
觀看:【劇情】朝聖之路 2005_歐美電影
8.回來的路 The Way Back (2010)
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後不久,波蘭青年維斯切克•喬努斯因其所謂的「反黨反斯大林」間諜行為,被送入了西伯利亞的勞動營。其時已是1940年,在嚴寒的西伯利亞,喬努斯結識了同為政治犯的演員安德烈,後者有一項醞釀多時的逃跑計劃,美國老人史密斯、罪犯沃爾卡等人陸續加入了他們的小圈子。在一個大雪之夜,喬努斯等七人成功逃出勞動營,他們唯一知道的,是向南前往貝加爾湖,同時躲避無處不在的舉報者。一路上有人難耐惡劣的氣候死去,在將要抵達貝加爾湖時,一個神秘少女伊蓮娜加入了他們,她的加入,令一行人預備穿過蒙古、西藏,翻越喜馬拉雅抵達英控印度尋找自由的路程又平添了幾許困難……
觀看:【劇情/冒險】回來的路.The Way Back 2010.720p雙語字幕
9.涉足荒野 Wild (2014)
影片改編自美國作家謝莉爾·斯瑞德2012年的同名自傳,講述婚姻觸礁,母親去世,自己在絕望中生活多年之後,雖然毫無徒步經驗,卻獨自一人踏上Pacific Crest Trail 遠足之路,通過長途步行找回自我的故事。
G. 一部藏族電影,一群藏民在崎嶇的山路上一帶領群馱著東西的氂牛。最後有頭氂牛還不慎滑入江中。
埃里克·瓦力導演,由法國、尼泊爾、瑞士和英國四國合拍的電影《喜馬拉雅》。
在與天相連的莽莽群山之中有一座藏族村寨,由於生產的糧食不夠自給,世世代代靠運鹽為生。老首領天尼的兒子本應是下一任村裡的頭人,卻在運鹽的路上意外身亡,而眾望所歸的繼任者卡瑪在天尼的眼中則是為奪頭人之位而蓄意害死自己兒子的罪犯。在一次新的運鹽旅程開始前夕,村子裡以老天尼和卡瑪分別為首的兩派各持一辭,互不相讓。最終卡瑪帶領年輕人在提前於老人們占卜的日子出發,而天尼而帶領自己當喇嘛的兒子和孫子以前一群老隨從按占卜的日子上路。運鹽隊伍不僅一路風餐露宿還要應對群山之中意想不到的危險,兩支運鹽的隊伍誰能克服艱難險阻先到達旅途的終點?
這是半道上路斷了,用木頭和石頭搭了個橋,但是老天尼隊伍里的一頭氂牛還是掉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