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國電影《胖女孩》 結局實在讓我無語了,來人解析一下...
導演想表達的就是胖女孩的變化,她沉浸在對性的渴望與幻想中,最後她想要的不過就是被人接受,無論與她發生關系的人是誰。
❷ 最後的決斗誰說的是真的
最後的決斗結局是開放式的,三個人說的話都有可能是真的,讓觀眾自己判斷,就好像黑澤明導演的羅生門一樣。
雷導的《最後的決斗》算是年末的一份驚喜,三個視角的故事引向一場決斗,雖然多視角敘述很容易讓我們想到黑澤明著名的《羅生門》,然而本片拋棄了「不同視角的謊言」,而是以「不同視角的真相」作為敘事的主軸。
所有人都在講述自己所確信的真相,而真相與真相之間的細微差異反折了三人的內心,這是一個舊日時代的女性慘劇,並以三個視角反復講述,每一次,都像是片中那兩個只顧自己聲名的男性一樣,碾過女主那已傷痕累累的內心。
影片劇情:
電影名字叫《最後的決斗》,縱觀整部電影,決斗的意義實際上不大,我們其實只需要一個結果。需要一個「正義」的結果,可是這個結果電影里的所有人都不關心,除了瑪格麗特。
自稱為了瑪格麗特冒著生命危險發起決斗的讓,其實一點都不在乎瑪格麗特受到的傷害和屈辱。當瑪格麗特說雅克強暴了自己時,得到的不是丈夫的寬慰,而是丈夫的責問和獸欲的宣洩。他只在意自己的面子和榮譽。
他甚至利用這次妻子被強奸這個「機會」向多次羞辱他的雅克報復,他只想通過決斗來洗刷瑪格麗特作為自己的妻子被人染指所帶來的的屈辱。
❸ 只有不到14分鍾的法國短片《調音師》,具有很高評價的原因是什麼
《調音師》是一部短短不到14分鍾的法國短片,由導演奧利維耶•特雷內執導,電影內容短小精悍,十分抓人眼球,結尾有一種戛然而止的精彩。講述的是一個失意鋼琴家,為了生存裝成盲人為客戶調琴,並以此獲得了盲人才擁有的特權,而最終他也正因此而陷入死亡困境的故事。
正如盧卡契《敘述與描寫》文中所說:事物只有通過他們對於人的命運關系,才能獲得詩的生命。《調音師》中的每個畫面的生成有具有十分的藝術價值與美感,導演通過大量的畫面留白與劇情留白將審美意象的藝術載體特定化,產生的聯想使出現在畫面中的每一個具體物象都有了出現的不可缺的意義,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感受和審美領悟。看完這部影片,我內心震撼而忘懷其中,思考人物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