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這部1967年電影名字
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讓-呂克·戈達爾的作品
《周末》Weekend (1967)
這是劇中配角Gros Poucet所背誦的一段引文,原文出自德國戲劇家與詩人布萊希特(Brecht),英譯如下:"They don't want to be oppressed, they want to oppress. They don't want progress, they want to be first. "
❷ 輕蔑法國電影《輕蔑》
法國電影《輕蔑》由導演讓-呂克·戈達爾(Jean Luc Godard)執導,影片中傑克·帕蘭斯(Jack Palance)、米歇爾·皮寇利(Michel Piccoli)和碧姬·芭鐸(Brigitte Bardot)擔綱主演,中文片名又稱為《蔑視》。影片類型為劇情,片長103分鍾,部分地區如芬蘭和美國的片長略有不同。這部影片跨越了法國和義大利的國界,對白語言包含了英語、法語、德語和義大利語。
影片故事圍繞編劇波爾和米尤這對看似幸福的夫妻展開。在被電影製片家布羅可修邀請的一次聚會中,波爾的話語讓米尤對他產生了輕蔑感。回到家中,波爾對電影拍攝的態度進一步加深了米尤的不滿。在拍攝過程中,米尤始終未能釋懷,最終在目睹波爾與布羅可修的親密瞬間後,憤怒地決定放棄。然而,這段感情已經無法挽回,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米尤與布羅可修在前往羅馬的路上遭遇車禍,兩人的生命就此終結,他們的屍體靜靜地躺在那兒,象徵著無生命的冷漠。
本片的拍攝本身就是一次藝術的碰撞,戈達爾巧妙地將電影界的內部沖突與現實世界中人物的情感糾葛交織在一起,以古希臘史詩的電影改編作為背景,映射出現代愛情的虛偽和西方現代社會金錢至上的價值觀。《輕蔑》以強烈的思辨風格,對現實進行了尖銳的批判,深刻揭示了戈達爾一貫探討的主題,展現出電影的深度和對人性的剖析。
❸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藝術主張、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藝術主張、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
一、藝術主張: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藝術主張追求真實、自然和反叛的精神。它強調電影應當反映現實生活,表現真實的人性,反對傳統電影中的刻板表現和虛假情節。新浪潮電影追求創新性,鼓勵導演對電影進行個性化表達,並強調演員的表演真實性和自然。
二、代表人物:
1. 戈達爾:新浪潮電影的領軍人物之一,以其對電影的創新和獨特的藝術視角著稱。
2. 特呂弗:另一位新浪潮電影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以真實、自然和深刻的情感描寫著稱。
三、主要作品:
戈達爾的代表作品包括《筋疲力盡》、《筋疲力盡城市》等,這些作品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對現實生活的深刻反映贏得了贊譽。特呂弗則以《四百擊》、《最後的逃亡》等作品展現了真實的人性和對社會的深刻洞察。這些作品都體現了新浪潮電影的真實性和反叛精神。
新浪潮電影的出現對法國電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打破了傳統電影的框架和限制,推動了電影藝術的創新和發展。戈達爾和特呂弗等導演以其獨特的藝術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創作了眾多經典作品,為法國電影史書寫了新的一頁。他們的作品至今仍然受到廣泛的贊譽和研究,成為了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❹ 《法外之徒》你是否體會到戈達爾的用意
記得從一次昆汀的訪談中聽到這樣一句話:「梅爾維爾和萊昂內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重構大師。」說這句話的時候,昆汀應該不會忘掉戈達爾1964年的作品《法外之徒》,也是他從中受益匪淺的電影。戈達爾對電影的了解自然毋庸置疑,只是如他一般學識淵博、博覽眾片的人要麼成了有名的影評家,要麼成了自成一派的導演,而戈達爾似乎一直以打破常規為榮,而甚少創立一種更易於大眾接受的風格。《法外之徒》應該算是個例外,戈達爾借黑幫片的外衣,好不容易講了一個簡單而精彩的故事。說它簡單,是因為影片只有3個主要人物,Odile,Franz和Arthur,故事發生的主要場所只有3個:教師、咖啡館、Odile居住的別墅,而故事的情節發展,也是傳統的3段式:起意——策劃——搶劫。一切都是這樣簡潔明了,然而在三人之間卻出現了許多妙趣橫生的景象,加上戈達爾如華爾茲一般的場面調度,簡約中自有種輕松的美感。說它精彩,是因為即便在劇情暫緩之時,戈達爾也不忘用文字游戲、電影指涉和各種試驗拍攝手法來插科打諢,在考驗觀眾知識面的同時也幽了自己一默。就這樣,90分鍾絕無冷場,成為戈達爾最易理解的作品,同時又不失自己的獨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