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助一部電影名,二戰中納粹掠奪別國藝術品後用火車運走被該國游擊隊截獲
影片名:《戰斗列車》
發行地區:歐美
上映時間:1964年
導演:阿瑟 . 佩恩
主演:保羅. 斯科菲爾德 伯特. 蘭卡斯特
劇情: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軍眼看大勢已去,深黯藝術無價的德軍指揮官(保羅. 斯科菲爾德飾),下令將一批法國名畫從博物館搬走用火車運回德國。負責駕駛這列火車的司機(伯特. 蘭卡斯特飾),在德國人的嚴密監視下,仍然與法國鐵路工作人員和游擊隊配合行動,用魚目混珠和瞞騙的方式與德國人鬥智斗勇,力保國寶不流出國外。
『貳』 法國有哪些關於二戰題材的電影值得一看
關於一些二戰題材的法國電影,我給大家推薦以下幾部。
1.《隨心所欲的五月》是一部講述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入侵法國,加萊海峽小村莊的人們准備逃離故土,躲避戰亂,一個母親帶著兒子逃離的而展開的戰火間的故事。電影一面展現了法國鄉村美麗醉人的景色,另一面展現了與德國納粹的慘無人道。影片中,掉了隊的軍官,在自家酒窖睡過頭的農夫,帶領村民逃亡的村長,以及受盡戰亂之苦的百姓,導演利用不同角度來呈現這段令人心痛的歷史。影片雖然展現了納粹慘無人道的一面,但是影片中的一些小細節還是體現出了在那個戰火燃燒民不聊生的時代人性的光輝依然閃耀。
『叄』 有關鐵道的電影有哪些
1、《鐵道衛士》
是由方熒執導的戰爭片,印質明、宋雪娟等參加演出。主要講述了抗美援朝期間,我公安科長高健為粉碎敵人炸毀鐵路的陰謀,冒充成敵人特務,打入敵人內部,最後將特務抓獲並排除了列車炸彈。
2、《金山/鐵路》
電影《金山/鐵路》是由中國、加拿大雙方投資數千萬美元,好萊塢超強陣容製作,在中、加兩地取景,可以媲美《泰坦尼克號》的史詩巨制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二十世紀初葉,加拿大政府到中國招募勞工,修建一條貫穿加拿大南北的鐵路的故事。
3、《鐵道隊》
影片根據發生在抗戰時期,「魯南鐵道大隊」真實人物原型事跡改編,主要講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鐵道隊」和人民群眾與敵人鬥智斗勇,殊死捍衛家園的故事,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救亡斗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這支英勇的抗日隊伍以臨城(今山東棗庄薛城區)為中心,依靠群眾,開展游擊戰術,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浴血奮戰,有力配合了主力部隊的作戰,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4、《鐵道:家色》是由吉田康弘執導並擔任編劇的日本電影,有村架純主演,於2018年11月30日日本全國上映。
以鹿兒島縣到熊本縣的「薩摩橙鐵道線」為主題,講述失去愛人之後單親媽媽帶著孩子繼續努力生活的故事。
5、《鐵道飛虎》
《鐵道飛虎》由耀萊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丁晟執導,成龍、黃子韜、王凱、王大陸等人主演的動作喜劇電影。
該片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期間,由鐵路工人和平民百姓組成的鐵道飛虎隊巧妙擊敗日軍的傳奇故事。該片於2016年12月23日賀歲檔在中國上映],北美、英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同步上映。
『肆』 法國有部電影里的男主角就是老槍里的男主角,裡面有句台詞針對那個鐵路大亨說的:我很討厭手指甲黑乎乎的
電影名為《罪行始末》,但主演不是同一位。
『伍』 找一部電影,講二戰時期的的故事
法國電影《生死花園》。
兩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法國人,同時愛上了一個女人,在一次喝多了酒之後,為了在女人面前表露一下大男人的勇敢,共同策劃並實施了一次愛國行動,把德國人運送後勤物資的一個鐵路口給炸了,不巧還炸傷了看道口的法國老頭。
第二天,德國鬼子就開始了瘋狂搜捕。因為沒有任何的線索,他們就隨意抓了4個人,並宣布在48小時內,如果炸鐵路的人不出來認罪,這4個人就會被處決。但事情真的就有這么湊巧,被抓的4個人里就包括這兩個真的炸鐵路的人。這就是說,根本不會再有人出來認罪,他們兩個人是必死無疑了,而另2個無辜的人也得陪上2條性命。在一番思想斗爭後,兩個人決定認罪:既然反正都得死,何必拖上另外兩個無辜的人呢。但是德國鬼子根本不相信他們的話,以為他們只不過是想做替罪羔羊,讓另2個人自由罷了。這下就註定了他們4個人必死的命運。
4個人被扔進了一個深近10米的滑溜溜的大坑,在坑底沒有吃的,等死。一天過去了,面對無法逃脫的現狀和即將到來的處決,4個人的精神都快崩潰了,開始互相指責甚至毆斗。這時,一個胖胖的德國兵走了過來,掏出把手槍就對准了他們,4個人嚇得一動不敢動。
接下來的事情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德國兵裝模作樣開始射擊,可手槍是假的;然後他用泥巴塗了個大花臉,又從懷里掏出個小丑鼻子帶在臉上,開始耍了起來。一會兒裝猴子,一會兒裝老虎,又蹦又跳。他的樣子如此滑稽讓大家忍俊不禁。然後這個德國兵還從口袋裡拿了個蘋果,一隻麵包扔給他們吃。他是在幫他們呢。趁其他德國兵沒注意,幾個人開始用半生不熟的德文加法文聊起天來。原來這個德國兵在戰爭開始前一直在一個馬戲團里演小丑,戰爭開始了,被迫背井離鄉的他只有靠著一點點回憶來讓自己充滿希望;眼前到處都是鮮血和廢墟,但他走到哪裡都把小丑的圓鼻子帶在身上,一有機會就給人表演,讓大家和自己在最困難的時候都能夠開心一笑。
他們的說笑讓德國中士注意到了,把那個胖胖的小丑德國兵劈頭蓋臉罵了一頓,趕他回去值勤。他們的快樂時光也就次結束。但此刻,這4個人的心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不再互相攻擊,而是彼此鼓勵,就算最後死亡必須來臨,他們也不再懼怕。
48小時的時限很快到了,自然還沒有人站出來為這次破壞活動承擔責任,所以處決就要開始了。德國中士故意把槍交給胖德國兵,命令由他開槍射擊。胖子幾次抬起槍,都無法對這4個普通的法國公民開槍,他不忍心殺害無辜。終於他把槍狠狠地扔在地上,拒絕執行這個命令,雖然他知道拒絕接受命令意味著什麼:他被當場槍決了!胖子的身體重重地倒在地上,頭上冒出汩汩的鮮血順著大坑的坑壁流了下來,直淌到4個人的腳下,還有那個小丑鼻子也掉落在他身旁。小丑德國兵死了,可對4個人的處決還是要執行。正當德國人要開槍的那一剎那,他們接到了上面的通知,炸鐵路的人已經承認了。
真正的罪犯不是就在這4個人裡面么?那怎麼還會有人承認呢?不要命了么?
原來,是那個看守鐵路的老頭。其實那天在爆炸之前,他看見了這兩個鬼鬼祟祟的人;也知道就是他們炸的鐵路。他被炸成重傷,奄奄一息,卻沒有怪罪這兩個人。老人知道自己的傷勢太重,不久也得告別人世,決定自己承擔這個罪名來拯救四個人的生命。在他的一再勸說和堅持下,與他共度了半個世紀的白發妻子終於同意去告發他。老人被從病床上拖了出去,死在德國人的槍下;而這四個人重新獲得的自由和生命......
戰爭結束了,小鎮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和安寧,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過。而我們的主人公呢,他帶起了從胖子德國兵身邊撿起來的小丑鼻子,成為了一名出色的馬戲團小丑。他每天都笑著,給別人帶來歡樂。
『陸』 雪國列車講的什麼故事
問題一:雪國列車電影主要講的什麼?結局什麼意思? 《雪國列車》講的是在末日危機下人類建立了最後的希望,即那輛列車。但是這輛火車卻擁有人世間一切不平等和詬病,我看了一下裡面有《1984》的影子,本應是人類烏托邦的列車卻等級分明,宛若監獄。其實這列火車也是現實社會的縮影,象徵著階級性永遠不會消失,要顛覆權利的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武裝暴動。暴動的代價就是要犧牲一些東西,但是最後的結局卻是賴以生存的列車被摧毀了,具體代表什麼你懂的。結局是一個開放性的結局。最後火車停下來了(翻車了)。列車走出兩個人。這里有聖經的影子,火車就是諾亞方舟,走出來的是最後的希望,亞當和夏娃。他們要開辟一個新世界,原舊世界和烏托邦(火車)已經毀掉了。其實看到北極熊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北極熊都能在荒原能活下來,為什麼人生存不了?這是導演的一處伏筆,暗示著地球上一定會有其他的人活下來。總而言之像這樣的超現實魔幻主題電影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問題二:雪國列車到底講的什麼?結尾也沒看懂,求解釋 《雪國列車》的劇本改編自曾獲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大獎的作品,講述在今年7月(沒錯,2014年),全球79個國家為了逆轉溫室效應,往大氣層中散播了製冷劑CW-7。沒想到氣溫驟降,全球被冰雪覆蓋。倖存的居民登上了威爾福德公司製造的環球列車。這列由天才設計的列車由永動機牽引,按社會階層從前到後安排車廂,每年巡迴全球一次。故事以好萊塢常用的英雄敘事開場,講述尾廂人民在造反青年柯蒂斯領導下掀起了一場革命,隨著義軍節節突破車廂向車頭進軍,關於這個世界的真相也逐漸浮出水面。
「破雪者號」本身就是人類社會的一個縮影,影片一開始就利用各種強烈的對比,把窮人和富人,有權者和無權者階級沖突表現得淋漓盡致。然而階級並非社會的全部,隨著革命者從末尾向車頭挺近,影片表現的階層逐漸升高,個體自由與整體生存之間的矛盾也逐漸凸顯。起義領袖柯蒂斯從革命一開始就表明了自己「不自由,毋寧死」的決心,在車廂肉搏一段戲里,他為了生擒人質不惜犧牲自己的兄弟,達到了為大我而獻身的崇高境界。但在影片末尾,在經歷了「平衡論」的洗禮之後,他毅然做出了車毀人亡的「非理性」選擇,表明他在自由地死去和蛆蟲一般活著之間選擇了前者。全人類為此付出了慘烈的代價,但倖存者贏得了生而為人的尊嚴。
摘自豆瓣
問題三:雪國列車 講得什麼意思 結局是,列車傾覆,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小男孩活了下來,並走出車廂來到了外邊的世界,世界外面依舊是一片冰天雪地,但是卻有了生命--北極熊。
《雪國列車》改編自獲得1986年昂格萊姆國際漫畫節大獎的法國同名科幻漫畫(LeTransperceneige)。
一些電影和漫畫相關的信息可以看這里:
eeo/2014/0401/258489.shtml
「越過無垠的白色,從永恆冰封的冬天而
來,從地球此端到彼端,疾馳過從不停站的列車。」當奉俊昊導演的《雪國列車》中,火車在冰天雪地間一邊疾馳一邊於銀幕上電光火石般鋒利地投射政治和充滿符號化的隱喻時,在贊嘆電影之餘,或許你應該還想知道這個故事的前身。這部來自法國的同名原著漫畫《雪國列車》(LeTransperceneige),
曾讓奉俊昊在2005年初次邂逅漫畫時一見傾心,從那時他就渴望把這部漫畫拍成電影。最後,他的浪漫主義幻想和《雪國列車》漫畫中的氣質交融成功,我們由此看到了銀幕上的這部無論從任何層面上都堪稱史詩科幻傑作的電影。
與其說是奉俊昊把一個世界裝進了一列火車,不如說,是這部法國黑白科幻漫畫的兩位作者,在他們的漫畫世界中將宗教秩序感的疾馳列車容納了一個微縮社會。1977年,作家JacquesLob構想出故事,但他的合作者Alexis在動筆後不久去世。5年後漫畫家讓-馬克・羅切特加入,1982年《雪國列車》第一卷《逃出者》在漫畫雜志《待續》上連載出版,這部「後末日」式的法國科幻黑白漫畫第一卷即獲得1985年安古蘭國際漫畫節的昂古萊姆大獎,這是歐洲最大、資格最老的漫畫展。
Transperceneige是「穿透」和「雪」兩個法語單詞的合成詞。以一輛封閉的列車作為人類最後的諾亞方舟,來展現社會的階級分化、壓迫和集權統治的恐怖,讓它有了喬治・奧威爾式的寓言氣質。同時羅切特極簡主義的黑白畫風透出黑色的冷感。這是20世紀80年代法語漫畫潮流中一部意義重大的作
品。
但在90年代初,雪國列車劇本的最初創想者JacquesLob去世了,《雪國列車》像是陷入冰雪嚴寒中,按下了永動引擎的停止鍵沉睡了。風靡一時的《雪國列車》漸漸被人遺忘,但仍然是一部法語漫畫史上偉大的科幻傑作。一直到十年後,羅切特重新讓「冰雪中的列車」引擎開動,1999年他找來劇作家BenjaminLegrand加入《雪國列車》。Benjamin接手了JacquesLob的工作,完結了這部漫畫。第二年9月,比利時出版社
Casterman發行了這部作品,這個出版社中國的讀者並不會陌生,它就是長期出版《丁丁歷險記》的卡斯特曼出版商。
之所以說《雪國列車》散發著喬治・奧維爾的氣質,是因為這部嚴肅科幻漫畫是一部披著科幻外衣的政治隱喻寓言,它的末日設定由近乎納粹般被強調的秩序等關鍵詞構成,以及全球氣候災難:地球氣候突變(在電影中,這個年份被改為2014年),只有一輛列車能阻擋嚴寒;它被一台神奇的永動機驅動著,圍繞地球循環往復地運轉。一旦停下來,系統就會被打破,所有人都會被凍死。和現實生活中一樣,列車的居民如同一杯濁水澄凈下來那樣分成了上層的貴族和低層的賤民。
總是有來自上層車廂的執法者,告訴尾列車廂,你們的位置就在低層,就像這個社會的腳。
尾節車廂里的飢荒促使革命和暴亂,向前......>>
問題四:電影《雪國列車》講了些什麼? 《雪國列車》改編自獲得1986年昂格萊姆國際漫畫節大獎的法國同名科幻漫畫原著,由韓國著名導演奉俊昊執導故事講述一場突如其來的氣候異變讓地球上大部分人類滅亡,在一列沒有終點、沿著鐵軌一直行駛下去的列車上,載著地球上最後倖存的人們,「雪國列車」成為了他們最後的歸宿、最後的信仰也是最後的牢籠,在這里,受盡壓迫的末節車廂反抗者為了生存與尊嚴向列車上的權利階層展開斗爭。
2031年,人類試圖阻止全球變暖的實驗失敗,極寒造成地球上絕大部分生命死亡。在冰河災難中倖存下來的所有人登上了一輛如同諾亞方舟的列車,列車依靠永動機繞著地球不停行駛。在這列車廂有著等級之分的列車上,飽受飢餓之苦、生活在惡劣環境的末節車廂的人們在革命領袖柯蒂斯的帶領下,為了生存一節車廂一節車廂的向前突進,掀起了一場向車頭進軍的「革命」。
作為一部反烏托邦的商業大製作,早有《銀翼殺手》和《黑客帝國》等珠玉在前,《雪國列車》在科幻設定方面可以說並沒有太多亮點。且不說永動機的設定本身就違反物理定律,茫茫雪國中的鐵路為何不需要檢修,以及列車為何非要每年在鐵路上巡遊,這都是一些形式感大於現實感的設定。觀眾與其把它看作科幻電影,還不如把它當作一部類型化的寓言電影來欣賞更好。
最終2個孩子走出列車和北極熊的特寫意味著生命的存活和延續但是列車為卻要永不停歇的環球行駛。這可能意味著,歷史的車輪只能一直往前,不能停下也無法後退。車上發生的一切階級斗爭就像人類的歷史進程。
問題五:雪國列車結局什麼意思 在有限的空間里,資源的有限性使得某些選擇的必然性。然後車長說的是自己的行為是為了保存人類的必然選擇,然後讓男主來接手這個工作。然後男主很痛苦。而當男主看到小男孩的時候,男主覺得要是人不再是人了,那存在也就沒有意義了。其實就是每個人在每個位置對自己的需求的選擇,最高的位置則是為了人的存在與毀滅的選擇。好多好多,總之就是啥都沒有。
問題六:大家說雪國列車的結局到底表達的什麼含義?? 地球上還有生物存活,證明人也能在沒有列車也能生存的,列車已經損壞,有一男一女,他們可以繁衍下去,人類還有希望!
問題七:雪國列車真心沒看懂,誰看懂了,說下 故事講述的豬腳帶領著被剝削被壓迫的車尾人反叛的故事。
但叛變其實是車頭與車尾兩個領導人的計劃,為了是列車人內人數平衡,不至於整個列車平衡被打破。
最後豬腳得知真相後,果斷炸掉了列車,為了就是打破平衡,讓人們自己有的選擇生死。
其實整個片反應的是人類現狀,一些人站在高處,只有犧牲下面的人,才能保證人類的延續
問題八:雪國列車結局什麼意思 我的理解是,人們總是被已有經驗困住,即使外部環境已經改變,也不願意去做嘗試。當然,在電影中還有個影響因素就是,這輛列車給了一部分人特權和階級滿足感,但如果到了外面的世界,他們必然沒有辦法和在底層車廂的人相比,因為他們已經適應了安逸的環境,到了外部必然會滅亡。其實就是映射現在的社會現狀,懼怕改變,壓抑人性的同時又無限放大人性的弱點。
問題九:雪國列車的結局 有什麼寓意? 結局是,列車傾覆,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小男孩活了下來,並走出車廂來到了外邊的世界,
之前天地冰封的時候,外面的世界沒有任何生命,杜絕一切希望的存在,
而現在,雖然世界外面依舊是一片冰天雪地,但是卻有了生命--北極熊,也就有了希望的存在。
《雪國列車》改編自獲得1986年昂格萊姆國際漫畫節大獎的法國同名科幻漫畫(LeTransperceneige)。
一些電影和漫畫相關的信息可以看這里:
eeo/2014/0401/258489.shtml
「越過無垠的白色,從永恆冰封的冬天而
來,從地球此端到彼端,疾馳過從不停站的列車。」當奉俊昊導演的《雪國列車》中,火車在冰天雪地間一邊疾馳一邊於銀幕上電光火石般鋒利地投射政治和充滿符
號化的隱喻時,在贊嘆電影之餘,或許你應該還想知道這個故事的前身。這部來自法國的同名原著漫畫《雪國列車》(LeTransperceneige),
曾讓奉俊昊在2005年初次邂逅漫畫時一見傾心,從那時他就渴望把這部漫畫拍成電影。最後,他的浪漫主義幻想和《雪國列車》漫畫中的氣質交融成功,我們由
此看到了銀幕上的這部無論從任何層面上都堪稱史詩科幻傑作的電影。
與其說是奉俊昊把一個世界裝進了一列火車,不如說,是這部法國黑白科幻漫畫的兩位作者,在他們的漫畫世界中將宗教秩序感的疾馳列車容納了一個微縮社
會。1977年,作家JacquesLob構想出故事,但他的合作者Alexis在動筆後不久去世。5年後漫畫家讓-馬克・羅切特加入,1982年《雪
國列車》第一卷《逃出者》在漫畫雜志《待續》上連載出版,這部「後末日」式的法國科幻黑白漫畫第一卷即獲得1985年安古蘭國際漫畫節的昂古萊姆大獎,這
是歐洲最大、資格最老的漫畫展。
Transperceneige是「穿透」和「雪」兩個法語單詞的合成詞。以一輛封閉的列車作為人類最後的諾亞方舟,來展現社會的階級分化、壓迫和
集權統治的恐怖,讓它有了喬治・奧威爾式的寓言氣質。同時羅切特極簡主義的黑白畫風透出黑色的冷感。這是20世紀80年代法語漫畫潮流中一部意義重大的作
品。
但在90年代初,雪國列車劇本的最初創想者JacquesLob去世了,《雪國列車》像是陷入冰雪嚴寒中,按下了永動引擎的停止鍵沉睡了。風靡一
時的《雪國列車》漸漸被人遺忘,但仍然是一部法語漫畫史上偉大的科幻傑作。一直到十年後,羅切特重新讓「冰雪中的列車」引擎開動,1999年他找來劇作家
BenjaminLegrand加入《雪國列車》。Benjamin接手了JacquesLob的工作,完結了這部漫畫。第二年9月,比利時出版社
Casterman發行了這部作品,這個出版社中國的讀者並不會陌生,它就是長期出版《丁丁歷險記》的卡斯特曼出版商。
之所以說《雪國列車》散發著喬治・奧維爾的氣質,是因為這部嚴肅科幻漫畫是一部披著科幻外衣的政治隱喻寓言,它的末日設定由近乎納粹般被強調的秩序
等關鍵詞構成,以及全球氣候災難:地球氣候突變(在電影中,這個年份被改為2014年),只有一輛列車能阻擋嚴寒;它被一台神奇的永動機驅動著,圍繞地球
循環往復地運轉。一旦停下來,系統就會被打破,所有人都會被凍死。和現實生活中一樣,列車的居民如同一杯濁水澄凈下來那樣分成了上層的貴族和低層的賤民......>>
問題十:剛剛看了 雪國列車,這結局是什麼意思 忘了,給我說一下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