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觸不可及》主要講了什麼
《觸不可及》講述了不幸遭遇事故而癱瘓的有錢人菲利普跟照顧其生活的貧窮青年戴爾之間發展出一段奇妙的友情的故事。
菲利普是一個成功的作家和商人,專門收購倒閉的公司並令其轉虧為盈,同時還幫助一些剛創建的企業。一次滑翔傘事故導致他脖子以下癱瘓。從那時起,菲利普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在他長期的合作夥伴伊馮的幫助下,菲利普計劃挑選一名生活助理來負責照顧自己的日常起居,幫助他進食、洗澡和為他開車。
有過小偷小摸的戴爾為了滿足假釋條件,急需一份工作。他無法向前妻支付未成年孩子的贍養費用,同時與孩子緊張的關系也令他焦頭爛額。在應聘生活助理的面試中,戴爾的傲慢無禮、出言不遜吸引了菲利普的注意,並令他意外的地獲得了這份每周有2000美元收入的工作。
影片《觸不茄知可及》是2011年法國電影《觸摸不到的人》的翻拍版,作為一部重拍電影,它不會和原著完全相同,會有一些變化、補充或刪衫陪減,但故事性幾乎保持不變。
在這部電影傳達的信息中,友誼顫塌消是一種最受重視的關系,並將永遠不可替代,如果我們都能和睦相處,我們將朝著偉大和更幸福的精神健康而努力。
電影中二人的世界也是正如片名那般「觸不可及」,在戴爾離開時,菲利普表現出了對他人那樣的沒有耐心與抗拒,他清楚,懂他和了解他的只有菲利普一人,所以就像兩塊拼圖那般完美的重合,二人生命力最缺少的部分也是他們渴望的部分。
在相識後打都要選擇分離時,他們也體會到了自己人生中缺失的另一部分的靈魂,菲利普渴望放盪不羈的靈魂,因為他是癱瘓的,本就一成不變的生活也讓他很難受,而只有戴爾可以做到。
戴爾的一生本就是很浪得開的性格,他不受束縛的禮教所支配,但是一些平和的力量也是他需要從菲利普身上學會的,它可能更需要知識的力量,這是一段讓人感動的故事。
② 觸不可及深度解讀
《觸不可及》所講述的是以為名叫菲利普的法國富翁,在享受一生的快意人生後,卻在老年的一次跳傘事故里受到致命的事故,不僅僅痛失愛人,還造成自己高位截癱,原本意氣風發的正常人變得不良於行,衣食起居都需要專人護理。
但是菲利普得意了一輩子,性情高傲,而且心裡有心結郁積,對前來應聘的貼身護理人員橫看鼻子豎挑眼,最後鬼使神差的相中了有前知陵科的黑人戴里克。究其原因,菲利普有些李安自己都說服不了——戴里克的心思在能夠得到充足的傭金,但是,根本沒有把菲利普當作一個病人。
③ 《觸不可及》:一份真摯的友情即是對彼此的救贖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那麼幾次人生的轉折點,對於菲利普·波佐·迪·博爾戈來說,1993年就是他命運的轉折點。在此之前,他是法國人人艷羨的富翁,在此之後,他卻因為一次滑翔傘事故成了一個四肢癱瘓的殘疾人。這意味著,他的後半生將在輪椅上度過。
逢此巨變,沒有人能夠輕而易舉重拾對生活的信心,菲利普也一樣。不過,不幸中也總會有那麼幾件幸運的事,比如,菲利普遇見了移民出身的阿伯代爾。這個被菲利普稱為「魔鬼看護人」的男人,守護了菲利普十年,也讓菲利普再一次看到了生之希望。
這是發生在菲利普身上的真實故事,2011年,這個故事被改編為電影並在法國上映,電影的名字叫《觸不可及》。為什麼今天要說起這部看起來有點老套的電影呢?一方面是因為它真實,一方面是因為這個故事此刻正在電影院的大熒幕上講述,只不過是美版《觸不可及》。
經典總是難以逾越,美版《觸不可及》目前在豆瓣只有7.7分,而2011年的法國版《觸不可及》評分高達9.2,即便是在IMDb上也有8.5的高分。我想,這足以說明這部電影的魅力。
一個是白人富翁,一個是剛從監獄中出來沒多久的黑人。如果不是那次跳傘事故,電影里菲利普和德里斯相遇並相識的概率,可能比彩票中獎高不了多少。但是現在,德里斯在菲利普招聘看護人的面試中脫穎而出。德里斯的脫穎而出並不是因為多麼出眾的口才或能力,他甚至調戲了菲利普的女助手,還評價菲利普對音樂和幽默感一竅不通。
顯然,德里斯並不是沖著自己能面試成功來的,他只是想要一個簽字,證明自己來面試過。因為面試被拒絕三次後,他就可以領取失業救助金了。即便如此,菲利普還是看中了德里斯。所有人都不理解,明明有更懂禮貌、更專業的護工人選,德里斯有什麼呢?他看起來就是一個不求上進、不正經的街頭混混,既糊塗又有暴力傾向。
「這種人根本沒有一點同情心的」,好友如此規勸菲利普。但其實,作為殘障人士的菲利普最不需要的恰恰就是別人的同情心。他不喜歡別人像看待特殊人群那樣小心翼翼地對待自己,他需要的是別人能夠忘記自己是殘障人士,把自己當成正常人。這一點,只有德里斯做到了,他會隨手想要把手機遞給菲利普,緊接著才意識到對方已經無法用手觸碰任何物體。
在德里斯眼裡,菲利普可以做正常人做的任何事情。於是,他帶菲利普去按摩、抽煙、飆車,而這一切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帶給菲利普的獨特體驗,他讓菲利普長久以來的乏味生活泛起了活力,也讓菲利普的臉上有了比以前更多的笑容。
這是《觸不可及》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第一個道理,比起同情,尊重顯然更重要,也更難得,尤其是當一個人遭逢苦難的時候。那麼多人同情菲利普,他們說「你不能這樣」,卻只有德里斯沒有戴上「有色眼鏡」,他告訴菲利普「你可以的」。
人這一生都難免經歷一種要做「自卑」的情緒,有的人是因為身體原因導致的自卑,而有的人是因為貧窮導致的自卑。菲利普的自卑源於身體的殘疾,所以他不敢把自己坐輪椅的照片寄給心儀的筆友。但是,德里斯成全了他,並最終讓菲利普第二次組建了家庭。如果沒有德里斯,菲利普大概終其一生都無法打碎心裡的自卑。
反觀德里斯,他雖然貧窮,但卻非常開朗,你在他身上幾乎看不到任何自卑的影子,因為沒有任何規則可以約束他。即便沒有菲利普,他也會過得很開心。但人生不是只要開心就可以了的,人活著要講道理,這是菲利普教給德里斯的。所以,以前那個只會拿拳頭說話的德里斯,再次看到違規停車的人後學會了耐心規勸,在弟弟吐槽自己多管閑事時,德里斯說了一句:「這是原則問題」。
在解決弟弟打架的問題上,德里斯採取了同樣的方法。原來以前用武力才能解決的事情,其實也是可以和平解決的。故事的最後,菲利普贏得了美人的芳心,而德里斯也找到了一份公司主管的工作。
兩個身份、地位相差十萬八千里的人也可以成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而一份真摯的友情即是對彼此的救贖。這是《觸不可及》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第二個道理。
坦白講,《觸不可及》的故事一點也不新鮮,甚至有點老掉牙。並且,整部電影的敘事非常平淡,沒有驚心動魄,也沒有跌宕起伏,但就是這樣的故事卻讓我沒有捨得從電影中移開一眼。除了弗朗索瓦·克魯塞和奧瑪·希兩位主演的演技無可挑剔之外,電影在溫情中也穿插了不少幽默元素,《觸不可及》的前半程幾乎是讓人在哈哈大笑中度過的。所以,《觸不可及》雖然平淡,可一點也不枯燥。
有位網友如此評價這部電影,我個人覺得非常貼切,他說:「開懷大笑一整場,最後卻驀然飆淚。」我雖然沒有哭,但最後仍在電影結束後回味了好久,這樣的友情真讓人羨慕。
④ 觸不可及法國電影影評
觸不可及法國電影影評如下:
《觸不可及》這部電影剛剛落幕,其中菲利普和德里斯互相救贖,治癒的感覺令我久久無法忘懷。電影以倒敘的手法描述,是跑車飛馳,是隨著音樂搖擺,甚至兩人要逃開警察的追捕,讓人一度誤解是一部懸疑類電影,誰知整部電影竟然如此的溫馨。
電影中兩位主人公是不同種族,不同階層,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可恰恰是這樣的人——黑人德里斯,卻是身患癱瘓的有錢人菲利普最需要的人。德里斯說話直來直往,對待菲利普從不抱以同情心,而像是一個朋友,一個平等的身份去保護菲利普的自尊心。
正如電影里菲利普所說的那樣:「這就是我想要的,沒有同情心,他總是忘記我癱瘓了,把手機遞給我讓我接。」
大概,德里斯對於菲利普的重要意義正是因為他的直接和平等對待而變得溫暖,為菲利普的生活帶來了色彩。德里斯帶著菲利普體驗人生,帶他體驗一個普通的身體健康的人的生活,兩人在一起的生活總是充滿了歡樂,德里斯總有辦法使得菲利普哈哈大笑。
也許,這就是靈魂摯友吧,在電影的最後,德里斯為菲利普找到了他的筆友,帶給菲利普勇氣去面對自己。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遇見那個救贖你生命的人。
電影介紹:
《觸不可及》是由尼爾·博格執導,布萊恩·克蘭斯頓、凱文·哈特主演的劇情片,於2017年9月8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2019年11月2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改編自法國電影《無法觸碰》,講述了不幸遭遇事故而癱瘓的有錢人菲利普跟照顧其生活的貧窮青年戴爾之間發展出一段奇妙的友情的故事。
⑤ 影評《觸不可及》法國 我想知道觸不可及的含義,及大家對友情的看法和追求
以上是一個年輕人對這部電影的個人觀點
對於友情,我所認為的就是能夠不拘世俗禮節的一種感情。我很慶幸我有這么一個朋友,吃飯從來不會搶買單。誰提出的飯局誰請,不會裝腔做勢的說讓我來,有時他沒錢,直接問我有無,讓我請,而我們如此從未有尷尬的感覺,很多事情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關繫到了那種地步,社交禮儀反而顯得別扭
⑥ 觸不可及(intouchables)電影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迷戀跳傘的富翁因事故造成脖子以下癱瘓,於是高薪聘請一位全職陪護,在諸多應聘者當中,他卻出人意料的選擇了一位毫無經驗並且剛從監獄釋放的混混。身邊人都不理解,他給出的回答是:他總是忘記我癱瘓的事實,我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沒有憐憫沒有特殊對待沒有歧視。
這樣兩個背景迥異的人,主僕之分,卻出人意料的相處融洽。午夜他病發,他推他出門,在街頭同享根煙。一起打賭,演戲騙警察為超速的他們帶路。躲著所有人去山裡跳傘,領略從高空俯視大地美景的征服感。他幫他打破癱瘓的自卑,成功抱得美人歸。
這個真實的故事後來被搬上熒幕,成為當年法國票房冠軍。這樣一個老套的故事,被拍的有趣、真實、自然、動人。我想,假使這個故事發生的背景是本國,情況或許就是這樣:衣不解帶的服侍、犧牲自我、容忍病人的一切壞毛病和壞脾氣。我們字典里的感動,常常就是這樣被定義的,變成一種超越人性、超脫世俗的大無畏。
然而在這部電影里,生與死都不再是拿來當噱頭的淚點。在生命有限的時光里,寧願心隨我動的放肆,也不願隨時像一個垂死者一樣向旁人乞求幫助,這是一種對生命的敬意與尊重。與感動無關,雖然無時無刻令觀看的人感受到溫情。
在電影後半段,富翁不想再讓他陪著一個病人度過餘生,於是他換了另一名看護。那位始終小心翼翼,稍有問題就以「他有病」來與旁人解釋的專業看護,令他的心一日日蒼老,越發懷念那個陪他玩、陪他瘋、甚至拿癱子這件事開玩笑的朋友。
在這個故事裡,人性的光輝閃耀,並不在於他們之間,誰為誰做出了更大的犧牲,僅僅只是在於:你給我所想要的安靜與尊嚴,我給你所願的認可與提攜。他們的學識、身份、地位迥異,卻在這一點上有著空前契合的態度:不要用你以為的善意,去讓對方感激。
每個成年人都有一個無法被陌生人輕易觸及的世界,不管是健康的人,亦或者身患重症的人。他們只有在遇到同類的那一刻,才會釋放出一種夾雜著欣喜的善意。這種善意,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善,而是相信並且看重彼此的能量、真誠的表達自己,以及不把自認為的善強加給對方。
不要以善之名行凶,這或許是太多人都未能領悟的事。你認為她需要安撫和勸慰,而她其實只想著能不能一個人獨自穿過黑夜。你以為他應該選擇更好的那一個,於是百般勸阻,卻不知道有些路只能自己走,有些選擇或許是錯的但卻是心中所向。
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朋友,毫無疑問都是真心關懷我們的人。可為什麼,真正到了艱難之處,卻對他們難以言苦,甚至想逃離他們。人與人之間,必須只能是因為在善惡觀上達成一致,才可心心相通。旁人認為的善,往往於自身更像負累。旁人認為的惡,卻是你認為的自由在高處。
他們為什麼能超越階層的成為心靈知己,並且即使後來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仍然常來常往。因為,他們讀懂了對方的善。更因為,他們首先把對方視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自由人,其次才是朋友。任何以情意為籌碼,就想左右控制對方人格自由的,最終的結局都必然是毀了那情意。
⑦ 電影《觸不可及》觀後感影評精選五篇
電影《觸不可及》是根據自傳小說《第二次呼吸》改編,它是一個真實的 故事 。下面是我整理的電影《觸不可及》 觀後感 影評精選五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觀後感相關內容推薦↓↓↓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5篇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觀後感5篇
電影《阿甘正傳》觀後感800字5篇
關於《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000字5篇
電影《觸不可及》觀後感1
年初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就是《綠皮書》。這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不僅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還摘走了最佳劇本和最佳男配角。白人與黑人,兩個人面對著各自的困境,滋生了深厚的友誼……這是近年來,美國電影的主流。於是我們便又看到了一部同類型的電影:《觸不可及》!
這部《觸不可及》與《綠皮書》一樣,都是在用一種美國式的幽默風格講述一個黑人與白人相處的故事,然後在相處的過程中,兩個人結下了深刻的友誼。故事本身輕松詼諧,但背後的主題卻非常沉重,因為不僅有種族的,還有生活上的。《綠皮書》里的白人待業在家,其實恰是美國製造業斷崖式滑坡,「紅脖子」白人代表特朗普上台的大背景的真實寫照。
而在《觸不可及》當中,僱用、護工的膚色進行了對調,重回原來白人為僱主,黑人為護工的套路。黑人面對無著的生活,地下的地位,卑賤的工作,還有隨時可能面臨的牢獄之災,但白人主顧並不是也沒有問題,他曾經是成功人士,富貴多金,然而由於意外身體殘疾,照顧他的人都對他畢恭畢敬,這種畢恭畢敬,恰是他最反感的,他不希望別人把他當病人,因為那就相當於不把他當人,於是,他不斷的更換侍從,而玩世不恭,毫無 經驗 ,對白人滿是蔑視的黑人雀屏入選!
他入選,因為他並不把自己的這位殘疾主顧白人另眼相看,反正在他看來,他所有的問題,都是白人造成的,而白人,都一樣。因此他不覺得自己的主顧特殊,但這正是白人主貴感覺最舒服的一點。於是,這兩個都面臨著崩潰邊緣的男人,相互扶助,互相取暖。
對於黑人來說,他在求職得到這份工作之前,已經崩潰了。給妻子找的公寓漏水,條件極差,兒子不理自己,還剛釋放出來,自己的父親以監獄為家,甚至兩人還曾在一個監獄,父親在獄中對兒子說「歡迎回家」。黑人朋友要他重操舊業,告訴他都是easy money,然而他回了一句「沒有錢是容易賺的」。因為崩潰,他只能去做自己最不願意的,伺候人的工作。
而對於白人來說,其實他的每一天都是崩潰的。一個健全的人因為喜歡玩極限運動失去了運動能力。他會不崩潰嗎?但他還要每天擺出一副幸福善良的臉孔,連他自己都厭煩這樣的自己,所以他只能靠任性來發泄,看慣了別人崇敬的嘴臉,需要被人不重視,其實黑人與他產生友情的那段時間真的有好好照顧他了么?並沒有!黑人只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但白人卻從來沒有被這般對待過,所以他覺得新鮮,並不是說那段時間他就不崩潰,只是因為別的事而忽略了自己崩潰的內心,這一點終於在筆友「奔現」之後爆發了。他自暴自棄的樣子,像極了黑人崩潰之後的樣子。
成年人的崩潰,並不是號啕大哭,跳樓卧軌,而是悄無聲息的,從自暴自棄開始,當別人問他的時候,他也只會微笑著說一句「我沒事」。而這句「沒事」,恰是崩潰的結局——就好像我們被客戶折磨的要死,卻依舊會發一個微笑的表情,道一聲「好的」。
當一個成年人給你發了一個毫無表情的笑臉,其實就說明他已經崩潰了!因為成熟,讓我們可以在沉默的微笑中慢慢崩潰。這也是為什麼黑人和白人結下了友誼,因為只有他知道他的崩潰,也是有他理解他的悲哀。最後的結局他們都解脫了么?當然沒有!電影之所以叫做《觸不可及》其實寓意就在這里。幸福遙不可及,不是你有錢或者有地位就可以得到。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找一個夥伴,陪我們一起走過這崩潰的邊緣!
電影《觸不可及》觀後感2
電影有很多種形式,有人喜歡緊張刺激,有人喜歡懸疑恐怖,也有人喜歡渴求心靈的撫慰,而這部《觸不可及》老少咸宜,因為電影講述了兩個男人相遇相知的故事,他們並不是基友情深,而是完全不匹配的身份和財富以及地位,讓兩個男人得到心靈的治癒,從而成為終身的摯友。
這部電影是雙男主,這樣的設定很少見,當然這不是典型的商業片包裝,但值得去細細品味,就像一瓶陳年的好酒,回味無窮。通過簡單的故事呈現,讓兩個陌生的男子,在彼此最需要被救贖的時候相遇,從而上演了一場令人被感動和深思的故事。
菲利普和戴爾的關系,是僱主和被僱傭者,這是一場打破常規的際遇,可能會有觀眾在質疑,為什麼菲利普這個富豪不按照常規聘用自己的護工,而要對魯莽被假釋的戴爾刮目相看。電影的設定和表述很明朗,竊以為常規的聘用流程讓菲利普死寂的生活毫無波瀾,其個性本身就喜歡挑戰,內心期待無限可能,當然他仁義的火花並沒有熄滅。
再說戴爾也是一個需要被拯救的人,被老婆嫌棄,和兒子關系一團糟,一事無成,居無定所,沒有工作,惡習滿滿,可能菲利普就是看中這一點,因為被生活所逼的人,才能努力去做好來之不易的工作,而且薪酬很可觀。被老婆趕出家門睡大街的戴爾迫於無奈答應了全方面照顧菲利普的工作。
兩個人相處也是很有意思,戴爾這種「人渣」可能不會有人對他另眼相看,但在菲利普眼裡卻是一個「寶」,與其說戴爾通過自己的言行影響和改變了菲利普,還不如說是菲利普將戴爾改造成一個有責任的父親和老公。而菲利普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戴爾帶給他很多想像不到的驚險和刺激,兩個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個性和習慣發生了激烈的碰撞,菲利普重燃生活信心,而戴爾變得越來越好。
他們之間有利益關系,但戴爾不按常規出牌的 言行舉止 ,讓菲利普從陳舊的生活模式中被解放,兩人之間沒有斤斤計較,更沒有設防和嫌棄,而是在慢慢相處過程達到精神境界的交流和溝通,戴爾讓菲利普再度充滿勇氣,與筆友的見面,盡管是一次致命打擊,但也是菲利普再一次向死而生,而菲利普在物質上充分幫助了戴爾,讓他信心十足,竭力為一家人改善糟糕的狀況,也改善了父子關系。當然這種幫助並不是直接的饋贈,而是通過戴爾的努力獲得。
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只有兩個男人相處的日常細節,一個照顧者和被照顧者,他們打開心靈的窗戶,讓陽光灑進心房,讓彼此得到撫慰和治癒。整個電影敘事採用倒敘和插敘,不算是很新穎的方式,但卻讓人看得舒服和流暢,原來富豪和窮漢也可以做朋友,也可以互相影響,也可以互相改變各自的現狀。
電影很注重一些小細節的表現,細膩而溫情,百看不厭,因為它給人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兩人的相處不是按部就班的服務與被服務,而是毫無保留的坦誠相待,當然也有各自的原則。它是很多渴求被救贖觀眾的精神食糧,盡管生活霧霾重重,但只要打開心扉與人相處,相信會得到幫助和治癒,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
《觸不可及》其實是一部典型的正能量電影,可能看的是兩個被生活重壓男人一起被治癒的過程,其實我們應該解讀到人與人的相處方式有無限種可能,打破常規方式靈魂的互訪給人更多鼓舞,不要用生活經驗去審視,更不應該輕易關上自己的心門。在利益至上的今天,人與人的相處尤為重要,也是不可缺少,真誠善良的交往,也是一劑精神良葯。
電影《觸不可及》觀後感3
《觸不可及》這部電影只有不到兩個小時,也沒有什麼激動人心的橋段,但在看完後我卻久久不能忘記它。這個標題的意義我想不僅僅指的是在外在上兩人階級上的觸不可及,我認為導演也想暗指了內在層面人與人之間心理的永恆的距離。
故事的開端緣起於那場看似鬧劇的招聘會。除了德瑞斯,剩下的應聘者無不是有著各種證書作為敲門磚的專業護工。說實話作為一個不殘疾的人,看這部電影的前半部分時我一直都想不明白為什麼菲利普會單單留下這個有犯罪前科的、一進門就把他亡妻禮物偷走的黑人遊民。從階級到性格,這兩個人一開始在方方面面都完全是水火不容的。對此,電影中用菲利普和他朋友的對話解釋了一切:他要的就是沒有同情心的德瑞斯。
導演找的這個理由看似荒誕,但站在一個殘疾人的角度講卻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他只想別人和他接觸時忽略他高位截癱的特殊性,單純把他當做一個普通的正常人朋友,不要以憐憫之心傷害他的心靈,或是自尊。雖然他可以大方的侃侃而談自己花錢買命的可悲命運,表面上好像完全不在乎這打擊,但實際內心裡還是無法接受自己殘疾身軀的心理,或者可以說是是某種程度的自卑:在面對自己心愛的筆友時他會違心的偷換照片,面對那些穿著白大褂的專業看護他會憤怒的絕食,因為在他們面前他找不到那種平等,他們的存在和行為時刻在提示他自己是個病人,和別人不一樣。而這也是德瑞克最特別的地方,他把病人抱上跑車兜風,哪怕那樣會使他的安全缺乏保障;他會問病人關於性慾的問題,哪怕他自己也知道菲利普的身體狀況如何。這一切源於德瑞克在與菲利普相處時是出於一種平等的人與人的狀態,像朋友一樣的相處,沒有過多的考慮他的身體狀況,給了他一個做正常人的機會,而這正是菲利普苛求的。
隨著劇情進展,我們也不難發現截然不同的兩人開始互相影響對方:生活在上流社會的菲利普開始吸煙、找小姐按摩、肆意大笑,德瑞克也由一開始那個沒有藝術欣賞能力的無業遊民變成了可以欣賞古典音樂、對繪畫詩歌有所涉獵的「 文化 人」,更重要的是,他開始主動找工作,成了一個上進的人。電影也最終在這種美好的大團圓氛圍里結束,讓人在感動之餘又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人的心很復雜,誰都不知道有多深,不知道結束。兩人想要殺了對方一樣吵架,就像沒發生過似的,愛著對方。特別男人的人,在異性面前,也會很小氣。是啊,真實讓人很不舒服,不過要是不知道那個不舒服,我們一輩子,都要把假的當真的過。不舒服的真實,我們也要知道,看到的並不是全部。」《請回答1997》里的這段話我覺得非常適合作為這部電影的 總結 。我們一直以自己的視角看待他人,自以為是的好心有時卻是對他人最大的傷害。人心間的距離永遠是最遙遠的距離,只有雙方最真誠的交流共鳴才能突破這層障礙。
電影《觸不可及》觀後感4
法國電影看過《放牛班的春天》以及蘇菲瑪索演的幾部電影,感覺都很文藝溫情的,這些可能和法國人浪漫情感細膩,追求生活品質有關,電影《觸不可及》一樣也是一部浪漫主義人文氣息的電影。
電影在真情流露下娓娓送來,優美的音樂,漂亮唯美的畫面攝影,輕松幽默的對白,歡笑不斷且暖暖感動。兩個演員表演很精彩。
這部電影來源於真實的故事,法國人菲利普所寫的'自傳小說《第二次呼吸》一位迷戀跳傘的白人貴族富翁菲利普在跳傘中意外受傷,造成四肢癱瘓,脖子一下毫無知覺,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他需要招聘一名護理工來照顧自己的飲食生活,生活在貧民窟黑人青年德希斯用其率真的言行和粗魯的舉止意外被菲利普選中,原來菲利普看中了德希斯的真性情,他給出的答案是他總是忘記我癱瘓的事實,我要的就是這種人,沒有憐憫,沒有特殊的對待,沒有歧視。
於是兩個背景迥異的人,有著主僕之分,卻出人意料的相處融合,午夜他們病發,他推他出門,在街上同享一根煙,躲著所有人去山裡跳傘,領略高空俯瞰大地美景的征服感,一起打賭,演戲騙警察為超速的他們帶路,在德希斯的幫助下,菲利普逐漸從自閉和自卑中走了出來,他變得開朗自信,學會了重新擁抱生活,獲得了自己人生第二次生命。而德希斯通過和菲利普的相處,自身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菲利普的幫助下,擺脫了以前食不果腹的混混生活,同時也受到了菲利普藝術 愛好 的熏陶,學會了處理和家人緊張的關系,成長為一個穩重有責任感的男人。這兩個可以說幾乎沒有共同之處的人,從沖突走向理解,在相處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同時兩個人也不約而同的發掘出另一個自己。
看過電影的一點感觸:我們大多人,每天都在忙碌著,並且或多或少都在抱怨生活,就如電影開始,他因為身體殘疾,無法獨立面對生活,不願同外人接觸,放著豪車不敢做,遠離自己喜愛的跳傘運動,而他剛剛出獄,寧願拿失業救濟金也不願去工作,可以說他們是茫然的,看不到生活的樂趣,但是在相處的時光里,他們互相影響著對方,他快樂隨性以普通人的視角,告訴這個坐在輪椅上的大叔如何放聲大笑,如何大膽去愛,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享受歡樂,僅此而已。
所以生活中的不順,很多無法消除,但是換種生活態度,改變就會發生,就會讓生活變得快樂起來。
電影《觸不可及》觀後感5
這一部電影很棒,是一部浪漫、搞笑又治癒的成功作品。
德瑞斯率直不羈的性格正好給保守嚴肅的菲利普帶去了很多生活中從未有過的新元素。德瑞斯的世界是簡單平等隨性的,他沒有任何的階級種族觀念,不會戴有色眼鏡看人,所以對他而言,高位截癱的菲利普不過是做在輪椅上罷了,其他的沒什麼,他為什麼不去抽煙呢,為什麼不去和筆友約會呢,其他人可以享受的菲利普一樣可以享受。他鼓勵菲利普寄一張真實的照片給筆友。只有坦誠地面對自己,才能讓對方坦然地接受自己,收獲真誠的愛情。
而他們之間的友情也是這么回事。是的,我就是這樣,我有著富麗堂皇的大房子,身家數億,但是脖子以下都沒有知覺。德瑞斯說,是的,我就是這樣,一個來自貧民窟的小混混,前途未卜,但我天性單純自由無拘束。德瑞斯的能量感染了菲利普,他幽默風趣,善良率直,給本來單調乏味的生活帶去了一絲沖擊。菲利普為自己的生理條件感到自卑,幾乎沒有什麼朋友,別人都把他當成殘疾人看,認為他需要照顧。菲利普缺的不是保姆,而是可以與他心靈碰撞,分享歡樂交換人生感悟的知己。是德瑞斯無意間闖進了他的世界,並留在了他的世界,一次次在黑白的畫卷刷上色彩,為單調的`旋律湊上調皮的音符。德瑞斯並不完美,做事情還有些粗心大條。朋友不是戀人,不需要在你面前表現地多麼出色,即使有缺點,也不會互相嫌棄,我也依然愛你。因為我們在一起是多麼的歡樂。你會時不時地損我,直言不諱地和我講出即使是殘酷的事實,不為別的,只希望我走對路。
同樣的一幅畫,菲利普看到的是藝術的光芒,換之德瑞斯則嘲笑它是一灘鼻血。兩個人品味相差很大,頗有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的感覺。一個喜歡古典音樂,一個酷愛動感舞曲。即使是古典音樂也能被德瑞斯說成是「貓和老鼠」。就算是這樣,菲利普依然欣賞德瑞斯,他能理解他的通俗想法,他的創意,他的赤子之心。事實證明,德瑞斯身上渾然天成的魅力吸引著周圍所有人的眼球,這一個小小的圈子正潛移默化地變得有生機。德瑞斯不像別的應聘者那樣拘束缺乏人情味,他有著渾身是膽的本色,甚至第一天在參加應聘的時候,就敢大膽調戲女顧問。也許菲利普最先相中的就是這一點——德瑞斯有一顆無所懼的赤子之心。也許只有這樣的人才會讓他打開那塵封的內心,不由自主地慢慢敞開心事。其實,朋友就是對方身上有你所追求的東西。
奇妙的緣分說不清道不明,讓愛與感動在時間中開花結果。電影開頭那段被劫持的經歷印證了他們之間無可替代的默契與羈絆。也許是時間的力量,也許只是那一個在黑暗中突然出現的鼓勵的眼神,重塑了他們倆彼此的生命。生命,因為有你,從此變得不一樣。在最後,德瑞斯為菲利普細心安排好那一次約會,他為他做了能做的,直到菲利普找到人生的歸宿,重獲了愛情。他才放心地離開。看著德瑞斯漸漸遠去的背影,所有的話語全部化成感動,流淌在心間,潺潺不息。真正的朋友是在你困難的時候能給你鼓勵,希望你好的。
電影《觸不可及》觀後感影評精選五篇相關 文章 :
★ 觸不可及電影觀後感精選5篇
★ 電影《觸不可及》觀後感2019最新5篇
★ 治癒喜劇片《觸不可及》觀後感最新精選5篇
★ 觸不可及精選影評5篇
★ 美版觸不可及電影觀後感影評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⑧ 美版的《觸不可及》沒能超越經典,卻為何值得再刷一遍
如果一部電影的滿分是100分,我想給這部電影打99分,在我人生中看過的眾多電影中,這部影片是唯一一部可以在我的電腦里一直占著內存而沒有被我看完立即刪掉的一部。
影片的劇情看起來簡簡單單,講述的是一個白人上流社會富翁在一次戶外運動中,發生意外,成了殘疾人,因此聘用了黑人幫佣德瑞斯,兩人在日常的種種相處中,彼此成為了知己的故事。
看到這個影片才知道,不是女人之間才有真正的閨密,男人之間也可以有這么純粹的友誼,無關地位,無關國界,無關貧富,無關疾病,真正的靈魂伴侶就是這樣簡簡單單,卻能真正走進你內心深處的那個人。
⑨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觸不可及》,有哪些情節戳中了你的淚點
《觸不可及》其實是一部殘疾人不甘於命運的電影,真情融入法式文藝,改編自一名法國富翁的自傳《第二次呼吸》。其實從字面上來說有一種第二次生命的寓意。筆者剛剛又重新看了一遍,感觸頗深。
《觸不可及》是近幾年最優秀的法國電影之一,文藝的同時又不太脫離現實,主僕真情融入其中,很多情節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