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內拍攝一部影片的總體費用,及費用的詳細使用情況.
我們老師講解這個問題用了一個星期,
總計10節課,還不包擴舉列說明,
要想知道清楚還得找個有經驗的製片商好好談談,
不過我知道的最近投資最少的用了100萬人民幣,
劉燁的成名作是《那山,那人,那狗》,一個感人、真實的故事。
劉燁扮演一個在湖南鄉村送信老共產黨的兒子,接過父親的郵包重走那條路,鄉間小路,也要涉水翻山。來回223里山路,對一個沒經歷過什麼的年輕人來說,並非易事,何況還要背個大郵包。但一份新的工作,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是非常有激情的,甚至有點迫不及待。第一次還是由父親陪著走,是父親的不放心,也是父親的不舍。從小跟父親一起的時間並不多,只是跟母親在村口等著父親回家,而如今可能是父親盼著兒子歸來了。路上兩人的交流並不多,但還是彼此照應與牽掛。當他把父親甩在身後好遠的時候,不由得有點害怕,以為父親出了什麼事,急忙跑回去找,而把郵包忘在一邊。父親嚴厲地批評了他,郵包彷彿是父親的命根。當他們來到第一站的時候,並未受到想像中「熱烈歡迎」。在父親跟秘書談話中,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刺激,也是為父親的打抱不平,從外面來到湘西的老師、醫生都評勞模、升了職,而父親卻不要求什麼,只在這崗位上默默地來回一生。但出村的鄉親送行隊,讓他高興了一把,他感覺到了這份工作的重要和神聖。
一份工作,就是一份責任。而走湘西的郵路,孤單乏味而辛苦勞累。父親不圖回報,盡心盡職地走鄉郵路,已經大半輩子了。這趟父子同行,慢慢地讓他領悟到,這份工作在父親心中的位置,也是父親為他做榜樣的一個過程,教他如何走下去。父親在兒子背上「享受」不用淌冰涼的河水的時候,高興得流淚,因為兒子已經長大了,能託付他的責任了。
兒子是父親年輕的縮影,他可能也應該娶個山裡的人、也可能得上個腿病。可以肯定的是他要為這條郵路付出青春。父親充滿欣慰!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寒來暑往,走的是父親的路,走的是一條責任道路。以前是兒子天天盼著父親回來,如今是父親目送兒子遠去。
『貳』 當初19歲就戀上50歲張藝謀,並生下三個孩子的陳婷,如今怎樣了
不想用「母憑子貴」這個詞來形容陳婷和她的大兒子張壹男,但是11月上旬,張藝謀罕見高調地帶著大兒子張壹男一起為某時尚雜志拍攝的一系列封面照片,確實讓人對比當年陳婷在張藝謀背後默默支持他,為他生兒育女的那些辛酸往事,就越發覺得「母憑子貴」這四個字,特別適合用來形容陳婷、張藝謀和他們的兩子一女。
沒有人有資格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陳婷不是鞏俐,她只是更適合張藝謀的那個女人而已。
『叄』 劉毅然的影視作品
編劇的電影
《搖滾青年》(田壯壯導演)
《虎兄豹弟》 (劉國權導演)
《都市奇緣》 (蔣衛和導演)
《女賊》(與梁曉聲合作、於小洋導演),
電視劇《天路》《潮》獲飛天獎和金鷹獎。
總撰稿的大型專題片
《共和國之戀》 獲國家級特等獎,作詞的主題歌《生死相依我苦戀著你》獲全國歌曲創作一等獎,並為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合唱團作為保留歌曲。謳歌中國知識分子的電視劇《我親愛的祖國》、反映農民運動的《星火》獲五個一工程獎、金鷹獎、飛天獎。八集傳記藝術片《冰心》獲五個一工程獎和CCTV優秀專題片獎。 茅盾先生的《霜葉紅似二月花》、
郁達夫先生的《春風沉醉的晚上》、
劉雲若先生的《紅杏出牆記》、
徐圩先生的《江湖行》、
林語堂先生的《風聲鶴唳》、
葉紫先生的《星火》、
台灣作家吳濁流先生的《望春風》中國現代文學名著系列電視劇。
力作《蒼天》《星火》《毛岸英》更是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評。
其中《霜葉紅似二月花》、《冰心》、《我親愛的祖國》、《星火》、《蒼天》、《毛岸英》在中央電視台、各地方電視台、以及亞洲、歐洲、澳洲、美國等地播出。香港《亞洲周刊》、台灣《民報》《聯合報》、美國《芝加哥箴言報》《世界日報》、《波士頓僑報》、義大利《團結報》、日本《朝日新聞》等都對其進行過專訪報道。
民主黨派國家領導人系列專題片《雷潔瓊》、《費孝通》、《錢偉長》、《榮毅仁》、《王光英》、《阿佩·阿旺晉美》、《程思遠》、《趙朴初》、《丁光訓》等。
先後赴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地拍攝大型電視藝術片《鑒真》和《玄奘》。 《星火》,農民萬歲
2007年一部電視劇《星火》在央視播出,居然創下了高達12.16%的收視率,超過了《亮劍》《喬家大院》。開播前幾乎沒怎麼宣傳,幾乎沒有大牌明星,講述的是農民鬥地主鬧革命的歷史,而「農民萬歲」的吶喊更引起了大家對農民問題的更大關注。《星火》不僅農民很愛看,而且在知識分子圈裡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很多文章都通過《星火》關注今天的農民問題。《讀書》雜志專門舉辦了一個關於《星火》的高端論壇。《星火》是根據中國現代作家葉紫的小說《星》《火》《豐收》改編而成,小說加起來不到三萬字,而電視劇的劇本有五十萬字,大多數是編導們重新創作的。劇以女主人公「梅春」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經歷為線索,通過她從一個童養媳成長為一個農民運動骨乾的故事,講述那個年代裡農民鬥地主鬧革命的歷史。
導演劉毅然說:「《星火》的改編非常尊重歷史,尊重作品,你不能因為今天改革開放,人們思想自由了,生活時尚了,就把歷史忽視了。我們曾經的歷史就是這樣,社會矛盾曾經就是這么深刻。現在很多影視劇對那些黑幫頭子、地主過於美化,即使做壞事也是迫不得已,可如果他們那麼善良,中國還會爆發革命?」 和其他電視劇相比,《星火》在演員陣容上不算強大,但是在文學創作上,卻不啻有一套「全明星陣容」,北京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溫儒敏、清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王中忱擔任該劇的文學顧問,北大中文系教授韓毓海和著名作家余華參與編劇,再加上一個作家出身的導演劉毅然,都可以組成一個中國現代文學博士論文答辯小組了,更何況這部劇集的底本就是名著!
《蒼天》,點亮在時間深處 「家住在陝北黃河邊,黃河邊走來了馬專員,問寒問暖拉家常,馬專員和咱們不分開。」盡管時間流逝了半個多世紀,電視劇《蒼天》原型馬錫武,學法律的人仍無人不曉。由中國作協會員、最高人民法院高嶺創作劉毅然聯袂編劇執導的29集電視連續劇《蒼天》,真實地再現了共和國第一代法官群體的形成與精神風貌。民主革命時期,馬錫武任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在長期的審判實踐中,他始終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在陸續審理了著名的劉巧兒、蘇發雲兄弟殺人嫌疑案等多起曲折離奇案件的同時,為方便百姓訴訟,經常攜案卷深入基層,就地辦案;將審判與調解相結合,所開創的巡迴審判方式延續至今惠及當今百姓。取材於抗戰期間的題材已不勝枚舉,但再現共和國第一代法官特有的成長與心靈軌跡的作品似乎《蒼天》還是第一部,頗有空谷足音之感。此劇取自真人真事,全部場景都是實景,是對那個年代的真實再現。此劇題材講述的是法律工作者,其關懷卻是社會的。觀眾在網上發貼贊譽馬錫武「紅塵之中質高潔」,希望「有更多的馬錫武」。「到什麼時候,社會都需要實實在在為百姓辦事的官員」,「看了《蒼天》正在思索。一部片子能於看後令你思令你想,也算一種成功。」
大眾的欣賞趣味千差萬別,大量商業化很濃的節目以外,也需要一些內容比較嚴肅的作品。在這充塞著各種慾望的世界上,人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精神與道德的營養。《蒼天》作為一部指代特定文化意蘊的作品,因此獨具價值。一個民族的崇高性精神也不應專屬於某一時代,而應與民族同行。據報道,在基層法院,每年有三成以上的案件實行巡迴審判,這些基層法官活躍在田間地頭、學校、社區,為了方便群眾訴訟,他們甚至不顧嚴寒酷暑、頂風冒雪、翻山越嶺去處理雞毛蒜皮的小事,這讓我們欣慰地看到馬錫武點燃的這盞燈始終亮在時間的河流里。當流行趣味吞噬著靈魂,當精神的空氣越來越稀薄,所幸這一盞燈至今未孤。作家導演劉毅然的寫作水平和藝術修養也給了作品一定的深度、廣度和意義空間,雖為抗戰時期之題材,表達的仍是現代百姓之期望,是與百姓利益息息相關的話題,一部很值得期待的作品,值得法律界一看,也是值得別的什麼界一看的電視劇。
《毛岸英》,生命的禮贊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60周年,為紀念毛岸英犧牲60周年而拍攝製作的34集電視連續劇《毛岸英》,2010年10月在央視播出,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毛岸英》一劇全面真實展現了毛岸英從出生到犧牲,英勇奮斗、壯烈殉國的生命歷程,細膩地展示了毛澤東和毛岸英之間的父子深情,毛岸英和母親楊開慧,與妻子劉思齊,與兄弟毛岸青及親人間的美好親情,深沉贊美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人情美和人倫美。毛岸英對祖國、對百姓的拳拳之心,對工作的謙虛好學、對同志的平易近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對不良風氣嫉惡如仇的品質深深感動了億萬觀眾 。 《毛岸英》不只是一個人物的普通傳記,更是一部英雄主義的頌歌。毛岸英是毛澤東的長子,他自幼受到毛澤東優良家風家教的熏陶,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斷磨煉,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革命戰士。他8時,母親楊開慧被敵人殺害,從此他流浪街頭歷經磨難,後被黨組織營救,送到蘇聯國際兒童院生活學習。蘇聯衛國戰爭期間,他加入蘇聯紅軍與德寇英勇作戰。二戰勝利後回國,在延安參加勞動、土改。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到北京機器總廠工作,與工農群眾親密無間。抗美援朝,他第一個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戰場,因搶救作戰資料不幸在敵機轟炸中光榮犧牲,年僅28歲。
電視劇《毛岸英》讓廣大觀眾看到了一位真正的領袖的兒子。他本身就是一位非常傑出的人物他沒有半點特權,反而吃苦在先,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有很多年輕人被毛岸英的事跡感動,甚至把這個60年前的楷模當成如今的偶像。這說明崇高美好、大義大勇大愛的理想主義情操,仍然是富有生命力的精神財富。 許多觀眾看過電視劇《毛岸英》以後紛紛發表觀感,認為「讓我們的心靈再一次震撼!讓真實的毛岸英回到我們中間,讓我們中華兒女從對他深深懷念與追思中尋求心靈的純凈,獲取人的心靈真善美的回歸。該劇場景涉及韶山毛主席故居,板倉楊開慧故居,延安寶塔山、棗園、王家坪,河北西柏坡,中南海豐澤園和菊香書屋等,以至俄羅斯莫斯科紅場、克里姆林宮、莫斯科東方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聖彼得堡市和阿夫樂爾號巡洋艦,朝鮮志願軍陵園、毛岸英墓地等,都是實景拍攝,藝術地再現了時代和人物的特色。全劇製作精美大氣磅礴。創作人員這部劇傾注了深沉的感情,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演繹了偉人的博大情懷,創作了感人的藝術形象。電視劇《毛岸英》無疑是一部非常優秀電視劇,觀眾也期待著有更多的弘揚愛國主義理想和民族精神、謳歌時代風採的優秀電視劇不斷涌現。
一位文學家曾說過:「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隸之邦,一個有英雄而不知尊重英雄的民族是不可救葯的生物之群」。電視劇《毛岸英》播出的目的就是要歌頌英雄主義,弘揚民族精神,讓英雄史詩永遠激勵後人奮發圖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我親愛的祖國》,中國科學家的共和國之戀
本片通過三代知識分子的經歷,以史詩的手法,描述了20世紀中國當代科學和教育家波瀾壯闊的奮斗史,塑造了以錢學森、華羅庚、鄧稼先、錢三強、朱自清、周培源、吳有訓等為創作原型的卓然不凡的藝術群象,生動再現了從抗戰爆發的清華北大到烽火硝煙的西南聯大,再到新中國誕生之初,一代學子在烽火硝煙中發奮學習長大成人,赴美留學,並取得令世界矚目的科學成就,最終沖破重重阻撓,毅然返回祖國貢獻青春和才華,以滿腔熱血和拳拳的赤子之心奠基共和國科教大廈的史實。震撼人心的科學生涯,一波三折的人物命運,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色彩絢麗的時代背景,構成了本劇悲壯感人的愛國主義之魂。
本劇在美拍攝期間,受到了海外同胞、著名學者教授們的大力支持,旅美著名科學家顧毓秀先生接受了劇組的采訪,給本片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一部弘揚科教興國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好作品,並為本片題詞。美國各大報紙、新聞媒體都作了詳細報道。
話劇《毛澤東和他的長子》
2013年11月19日晚,一部話劇正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劇場里座無虛席、掌聲雷動,許多觀眾被劇情和演員真誠的表演深深地感動和震撼。
2010年,中央電視台播出電視劇《毛岸英》,它以清新、剛健、大義凜然的風格為熒屏吹來一股新風正氣。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劉毅然導演執導,並沿用了電視劇《毛岸英》的原班主創人員,創作了這部凝聚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和他的長子毛岸英之間濃濃父愛的話劇 ----《毛澤東和他的長子》。話劇在國家大劇院舉行首演, 獲得了觀眾熱烈反響和各界人士的好評,隨後又在解放軍歌劇院和杭州大劇院成功連演數場,許多觀眾是不遠千里從全國各地來到北京觀看這部話劇,每場演出結束後觀眾都報以熱烈的掌聲久久不願離去,不少觀眾湧向台前獻上鮮花與演職人員握手擁抱,場面溫暖感人。
話劇以毛澤東主席為視角,穿插了劉思齊的回憶,講述了1946年毛岸英回國後,上「 勞動大學」、參加土改、愛情婚姻、深入工廠、投身抗美援朝壯烈犧牲的人生經歷,表現了毛澤東父子之間的濃濃深情。讓觀眾印象最深的是劇中的毛主席不再是一位叱吒風雲、高不可攀的領袖,而是一位朴實、充滿溫情的父親。一些生活片段展現了毛澤東主席的教子方法:為洗掉毛岸英身上的洋作風,他讓兒子住在農家,學干各種農活;在工廠上班,毛岸英與工人們一樣同吃同住同勞動;毛岸英想要違規提前結婚時,被父親毫不留情勸阻;而上朝鮮戰場時,毛主席第一站出來支持兒子......;展現了一對父子為理想為國家所經歷的生離死別。
《風聲鶴唳》,不屈的中華民族魂
電視劇《風聲鶴唳》改編於林語堂先生的同名小說,林語堂先生是中國現代文學巨匠,他的作品歷來以意蘊幽深、驚心動魄而著稱。小說《朱門》、《京華煙雲》和《風聲鶴唳》合稱為「林語堂三部曲」。《風聲鶴唳》也是《京華煙雲》的姊妹篇。它和《亂世佳人》一樣,都描寫了一個行為不羈的女子,精心刻畫了她們在戰爭磨難中的苦鬥與掙扎。只不過《亂世佳人》說的是美國的南北戰爭,而《風聲鶴唳》記錄的則是中國民族斗爭的歷史畫卷。
這是林語堂先生的作品首次在大陸被搬上屏幕,它用鏡頭感人肺腑地揭示出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國人怎樣完成了民族精神的痛苦而偉大的升華,作品中慷慨悲壯的人物命運,感人的愛情故事,以及波瀾壯闊的時代場景,對當代觀眾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和曾經遭受的苦難與蹂躪,在新的世紀繼承,塑造民族精神,必將具有深遠的思想教育意義。這部劇以獨特的文學和影視語言、力圖將現代文學名篇創造性轉換為一部雅俗共賞的電視作品。
『肆』 香港「邵氏電影」指的是什麼
【邵氏電影·昨日】
1958年,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在香港成立,此後30年間,邵氏電影漸漸長成華語影壇的一支奇葩,無論什麼時候,提起華語電影,絕對繞不過去的話題就是邵氏電影。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邵氏電影的黃金期,它在香港影壇處於霸主地位,無人能出其右。要緊的是,它的影響力絕不僅僅局限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邵氏電影的影迷群遍及東南亞一帶的華人社區。
[b]昔日輝煌{/b]
邵氏的歷史,其實是脈絡清晰的: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是邵氏的創業期,代表人物是李翰祥,他的黃梅派影片成為邵氏的主打類型;60年代中期往後,在張徹的極力倡導下,邵氏把武俠片帶入了輝煌期,其中,又分成兩個支派,一個是張徹力主的新武俠電影;另一個則是楚原,他擅長和古龍合作拍攝那些超現實主義的武俠作品。可惜的是,李翰祥、張徹已經分別於1996年和2002年離我們而去了。
不過,上面說的還只是狹義中的邵氏電影,要說邵氏最早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邵家兄弟1925年在上海成立天一製片廠拍片的時候。
邵氏在80年代中期停止影片的製作,邵氏的光環開始層層隱去,當然,誰也不會否認,邵氏電影是影迷心底一塊永遠割捨不掉的珍藏,我們期待著它再回來,或者僅僅是老片的修復重新上映,或者是邵氏風格在新時代的發展創新,總之是在等待它再次散射耀眼的光芒。———編者按
李翰祥
黃梅派電影
在邵氏電影中,中國古裝片一直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李翰祥則是拍攝古裝風月片的高手。李翰祥在邵氏的創業階段進入公司,當時他力主拍攝黃梅調電影,選用林黛擔任主演拍攝出影片《貂蟬》,影片於1958年上映,隨即打破了國語片在香港的票房紀錄。這一成功,讓邵氏的老闆堅定了對李翰祥的信心,在公司的鼓勵下,李翰祥隨後拍出了《江山美人》,此片在第六屆亞洲影展上拿到最佳影片的大獎,李翰祥的黃梅派電影漸漸成為邵氏出品的影片中的一大支。
60年代中之前,黃梅派都是邵氏電影的主流,李翰祥更是當時邵氏的皇牌導演。黃梅派影片的故事大多取材於民間故事,深受東南亞那些身在異鄉的華人喜愛。
張徹 胡金銓
新派武俠電影
與李翰祥的風格不同,胡金銓和張徹則以拍攝武俠片聞名,他們的風格被人定義為新派武俠電影,確定這一派的開山之作是胡金銓1966年所拍的《大醉俠》,次年,張徹的《獨臂刀》上映,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的影片,張徹「百萬導演」的名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在張徹的電影中,男性演員才真正贏得了主角的地位。之前的黃梅派作品,男性演員在其中更多地只是起到一個陪襯的作用,張徹則不同,在他的影片中,男主角大多是性格剛烈的俠客,他們個性獨立,有自己的一套為人處事的標准,他們最看重的是男人間的情義,兒女情長卻往往退居二線,成為影片主線的一個陪襯。
胡金銓與張徹同屬於一個時期的導演,同樣是新派武俠片的開山鼻祖級別的人物,不過,他和張徹還是有些不同,胡金銓更強調動作在畫面上的美感,不像張徹那樣追求殘酷美和動作的利索和真實,而且,胡金銓塑造的人物不像張徹的人物那麼強硬,性格大多比較含蓄。
超現實詭異武俠片
同樣是武俠影片,楚原的風格與胡金銓和張徹的都不同,相比之下,胡金銓和張徹更現實一些,楚原則屬於超現實主義,這和他拍攝的影片多以古龍的小說為藍本有關,他的《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都是這類超現實武俠片的代表作。這類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大多風流倜儻、放盪不羈、他們浪跡天涯,時不時還會出現一些不大合乎情理的情節,這也正是古龍小說的特點了。
經常在楚原的影片中出現的演員是狄龍,當年,人們習慣地把楚原、古龍和狄龍三人稱為鐵三角。
【邵氏文武女頭牌】
文:林黛
這個四屆亞洲影後,在30歲的年紀上自行結束了生命,留住了輝煌也帶給了影迷無限的唏噓感慨。她出生於1934年,廣西人,15歲的時候到香港定居,16歲開始進入演藝圈。她在邵氏期間拍攝的《貂禪》《千嬌百媚》《不了情》都為她帶來的影後的殊榮(她另外一次當影後是因為在電懋拍的《金蓮花》)。1964年,她為情自殺身亡,留下《藍與黑》和《寶蓮燈》兩部未完的作品。她的古裝扮相特別嫵媚,是邵氏風月片盛行時期的頭牌女星。
武:鄭佩佩
與林黛不同的是,鄭佩佩是邵氏的武俠女星,她在邵氏一共拍了23部電影,不算太多,但因為幾乎部部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讓人感覺她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奉獻給了邵氏。她剛剛出道的時候,接拍了胡金銓導演的《大醉俠》,由此而以「俠女」之稱聞名。1970年,她息影和丈夫一起到美國生活。當李安拍攝《卧虎藏龍》的時候,身手依舊了得的鄭佩佩就成了其中的「碧眼狐狸」。現在,她正在籌拍《大醉俠》的續集。她現在有3個女兒1個兒子,大女兒原麗淇目前正在娛樂圈發展,她希望在《大醉俠》的續集中,原麗淇和她的三女兒原子鏸能和她一起合作。
【他們來自邵氏】
吳思遠
吳思遠當年是從邵氏南國編導組培訓出來的,在他的身上難免帶上邵氏的影子。
吳思遠素有「香港影壇教父」的稱號,他1944年出生於上海,1966年加入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南國實驗劇團編導科學習,畢業後留在邵氏公司工作,在場記、副導演這些崗位上都工作過。在離開邵氏之後,他並沒有忘記邵氏功夫片的精髓,他後來創辦自己的思遠影片公司,繼續導演《羅馬大綁票》、《香港小教父》等功夫片。現在,吳思遠除了自己做導演,還發揮自己的社會威望,為整個香港電影的工作大環境而奔走。
吳宇森
像吳思遠一樣,吳宇森也是從南國實驗劇團編導科畢業的,他是張徹的得意門生,張徹在臨死前非常希望能見吳宇森一面,只可惜吳宇森最終都沒能趕得上。
1946年,吳宇森出生於廣東省,4歲時遷往香港居住。他25歲起在邵氏兄弟電影公司以助理導演的身份開始拍片。不過,他在邵氏的時間並不長,後來陸續加入了嘉禾和新藝城公司。《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喋血街頭》、《英雄本色Ⅱ》、《辣手神探》等影片都是他的代表作。
吳宇森向好萊塢進軍之後,執導了《終極標靶》、《斷箭》、《變臉》、《風語者》,把東方的動作片風格帶到好萊塢。
重放異彩
邵氏電影於80年代停止製作影片,其電影城也轉到電視台下用作拍攝電視劇集之用,邵氏漸漸在華人的電影圈中隱去了昔日的鋒芒,但無論如何,沒有人懷疑邵氏電影是華人影壇的一塊瑰寶。
1999年,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馬來西亞的Usaha Tegas Sdn Bhd財團購買了邵氏760多套電影的版權,隨後在藉助邵氏資源豐富的片庫在香港設立了天映娛樂公司。天映娛樂成立3年來,一直致力於恢復邵氏電影昔日的光彩,先是花巨資通過數碼技術修復了電影的舊底片;接著是把這些修復過的作品推向市場,讓人們再次看到邵氏的光輝歲月;明年,邵氏與中國星合資近10億港元的將軍澳影城將會竣工,到了那個時候,邵氏會重新簽藝員投拍新片。
天映娛樂大打邵氏牌
根據記者的調查了解,天映娛樂分為四大部分:邵氏片庫、天映頻道、天映製作和天映娛樂音像。在這四大板塊中,有三大板塊和邵氏電影有著密切聯系。
首先自然是邵氏片庫這個部分。這個片庫的資源就來自1999年被馬來西亞財團收購的760套邵氏電影的版權。這些影片被收購之後,天映娛樂投入了大量資金來恢復這些影片的影像。此片庫為天映娛樂提供了強大的內容支持。天映娛樂的中國首席代表汪之雄先生向記者介紹說:「我們現在所擁有的這些電影,有很大一部分是沒有公映過的,有些雖然公映過,但卻沒有電視台取得它們在電視網路上的播放權,對邵氏這些經典的作品,我們一定會很好地加以利用,對於其中的一部分,我們可能會以35毫米膠片讓它們重現銀幕,其他的我們也會通過家庭影視產品、收費電視等平台推出,以饗邵氏影迷。」
此外,天映頻道和天映娛樂音像也和邵氏電影有著很深的淵源。天映頻道是一個收費電影頻道,現在,在這個頻道中播放的影片絕大部分都直接來源於邵氏片庫。天映娛樂音像現在主攻的方向同樣也是邵氏電影,汪之雄先生說:「我們將通過VCD、DVD和錄像帶的形式在市場上發行邵氏電影,我們現在一共有760套邵氏的作品,計劃中是每月推出10到20套,預計到2007年,我們手上所有的影片就全部發完了。」
經修復 影片煥然一新
經過歲月的洗禮,邵氏電影在底片上已經漸漸模糊,對天映娛樂來說,他們在成立之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修復這些褪色的底片。據說,天映娛樂用了最先進的數碼器材和技術來修復這些邵氏老片,具體的工作包括色彩調校、清除污跡、修補破損和刮痕等等。
那麼,經過修復的邵氏電影的效果怎麼樣呢,鄭佩佩對修復之後的影片效果的評價非常高,她說過去想看自己的電影,只能買到那些槍碟版的錄像帶,畫面極其模糊,有很多畫面還不完整,但現在好了,她在看到經過修復的《大醉俠》之後興奮地說:「修復過的版本,就跟新的一樣,連衣服上的顏色都看得很真切,說真的,如果不是看到這個修復過的版本,我已經不記得自己當年穿得是什麼顏色的衣服了。」原來,邵氏那時拍的已經是彩色電影了,而不像我們想像中都是黑白的作品。
東南亞觀眾先有眼福
這樣一來,電影迷們就有兩個渠道可以欣賞到邵氏的經典影片,一個是收看天映頻道,一個是看音像製品。
天映頻道從今年3月開始已經在東南亞地區啟播,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印尼國家的觀眾都能收看到這個頻道。據說,邵氏老牌演員鄭佩佩還會在這個頻道主持一個《邵氏大牌檔》的訪談節目,她的工作就是訪問一些曾經在邵氏工作的人,包括導演、演員和幕後工作人員,她已經訪問過的人有凌波、金漢、蔡瀾等,因為鄭佩佩本人曾經是邵氏的紅人,所以她做起這樣的采訪會相對就比較容易,盡管如此,她也透露出一點做這檔節目的難處,「因為過去了太長時間,有一些人已經不大願意再出來了露面了。」不過,鄭佩佩說她不會太勉強老同事,她也只是盡量去多訪問一些人物,節目本身並沒有硬性規定一定要訪問多少人,能做多少期「一切都看緣分了」,鄭佩佩說。
據汪之雄先生透露,他們已經向中國廣電總局申請天映頻道在內地落地,但結果還沒有出來,「截至9月份,今年內在內地落戶的頻道申請已經停止,我們已經遞交了申請,但我們現在正在等廣電總局的批復,還不知道結果怎麼樣。」
內地觀眾看碟解饞
雖然內地觀眾暫時還沒有機會在電視上看到邵氏電影,但是卻能通過音像製品來彌補這個缺憾。記者從廣州鴻翔音像製作有限公司處獲悉,天映娛樂已經與該公司達成了協議,鴻翔公司負責以DVD和VCD的形式在中國內地獨家發行邵氏影片。
因為邵氏片庫的儲量極為豐富,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影片同時推出,到底先出什麼,後出什麼,這其中又有什麼樣的選擇標准呢?對此,汪之雄先生表示:「內地地區的第一批音像製品已經在7月份投放市場,第二批的正在申請當中,基本上我們選片的標准就是每次選一些武打片再選一些言情片,邵氏的電影很多,有好有壞,我們會先發行好的影片。」
我們知道,邵氏電影出有很多傑出的導演,他們的影片都自成一個風格,而且在邵氏發展的不同時期里,邵氏也形成了自己主打的幾個風格,比如說黃梅派、新武俠派等等。不知道天映娛樂會不會按照這些導演和派別進行歸類而推出音像製品呢,汪之雄回答:「我們暫時還沒有這個想法,到目前為止,我們只推出了100部左右,等到超過150部之後,我們可能會考慮用這種方式。」
值得收藏的邵氏電影
《江山美人》
《何日君再來》
《紅菱淚》
《愛情的代價》
《哪吒》
《少林寺》
《鐵扇公主》
《傾城之戀》
《花團錦簇》
《妲己》
《西遊記》
《花街時代》
《梁山伯與祝英台》
《七十二家房客》
《人皮燈籠》
《愛奴》
《大刀王五》
《流星蝴蝶劍》
《風流韻事》
《城市之光》
《金菩薩》
《萬古流芳》
《保鏢》
《方世玉與洪熙宮》
《十三太保》
《香江花月夜》
《盤絲洞》
《楚留香》
《大醉俠》
《書劍恩仇錄》
《無名英雄》
《緣分》
《小雜種》
《刺馬》
《藍與黑續集》
《花田錯》
《如來神掌》
『伍』 急需!從美學角度賞析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
猶太青年圭多和好友駕車來到阿雷佐小鎮准備開一家書店,途中邂逅美麗的女教師多拉。兩人好事多磨,終成眷屬。好景不長,圭多和兒子因猶太血統被強行送往集中營。多拉雖沒有猶太血統,為了能和兒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同行,在集中營里毅然前同行被分開關押。圭多不願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他騙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他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自己卻慘死在納粹的槍口下。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去籠罩著整個義大利。
圭多是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他和好友菲魯喬駕著一輛破車從鄉間來到阿雷佐小鎮,他的願望是在小鎮開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過上與世無爭的安逸生活。途經一座谷倉塔樓時,年輕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從塔樓上跌落到他的懷中,原來塔樓上有個黃蜂窩,黃蜂經常騷擾當地居民。多拉想為民除害,燒掉黃蜂窩,反被黃蜂蜇傷。圭多立刻對她產生了好感,熱情地為她處理傷口,為表示謝意,多拉送了一些雞蛋給圭多,意味深長地目送他遠去。
陰雲密布的義大利,納粹的反動勢力日益強大,墨索里尼推行強硬的種族歧視政策,圭多因有猶太血統,他開書店的申請屢遭阻撓,得不到批准。好友菲魯喬的工作也久無著落。由於生活所迫,圭多隻好在一家飯店當服務員,他以真誠、純朴、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贏得了顧客們的喜愛。
一次圭多騎車上班無意中撞倒了多拉,兩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愛情的火焰。他不失時機地向多拉表白愛慕之情。
多拉是某學校的教師,有一天從羅馬來的督學要到學校視察,圭多得知後,竟冒充督學來到多拉所在學校視察。校長熱情地接待他,為取悅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講台施展起喜劇演員的才華,惹得學生開懷大筆,令校長和教師瞠目結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魯道夫要去劇院看歌劇,他也買票前往,坐在樓下的圭多始終目轉睛地盯著樓上包廂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對圭多的苦苦追求並不在意,但是由於多拉討厭魯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魯道夫一廂情願地舉協和多拉的訂婚晚會。晚會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飯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解脫了魯道夫的糾纏,因此贏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鬧翻,離家出走,嫁給了圭多。
婚後,好事接踵而來,圭多夢寐以求的書店開業了,他們有了個乖巧可愛的兒子喬舒亞。圭多閑來無事時常和兒子玩游戲,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滿。可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在喬舒亞五歲生日這天,納粹分子抓走了圭多和喬舒亞父子,強行把他們送往猶太人集中營。當多拉和喬舒亞的外祖母興沖沖地回到家裡,只見人去樓空,家裡被翻得亂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她雖沒有猶太血統,但她堅持要求和、兒子一同前往集中營,多拉被關在女牢里,圭多不願意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計找機會和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系,向多拉報平安,一面要保護和照顧幼小的喬舒亞,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一場游戲,遵守游戲規則的人最終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兒子對圭多的話信以為真,他多麼想要一輛坦克車呀!喬舒亞強忍了飢餓、恐懼、寂寞和一切惡劣的環境。圭多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當解放來臨之際,一天深夜納粹准備逃走,圭多將兒子藏在一個鐵櫃里,千叮囑萬叮嚀讓喬舒亞不要出來,他打算趁亂到女牢去打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納粹發現,當納粹押著圭多經過喬舒亞的鐵櫃時,他還樂觀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兒子不要出來,但不久,就聽見一聲槍響,歷經磨難的圭多慘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
天亮了,喬舒亞從鐵櫃里爬出來,站在院子里,這時一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上面下來一個美軍軍,將他抱上坦克。
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集中營中悲慘生活的電影很多,最著名的莫過於《辛德勒名單》。然而天性樂觀幽默的義大利電影藝術家出人意料地從陳舊的創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鮮的東西,最近在本市放映的《美麗人生》,即在充滿鮮血和死亡的集中營里找到了一種美麗。
故事很簡單:活潑樂觀的義大利青年圭多是個猶太人,他來到小鎮阿雷佐遇見了心儀的姑娘多拉,經過幾番巧遇和努力,他終於與多拉結婚,並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約書亞。可是,好景不長,納粹在約書亞五歲的生日上抓走了圭多一家。為了不讓孩子的心靈蒙上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試圖讓約書亞以為這只是一場游戲。「游戲」結束時,圭多慘死在納粹的槍下,而約書亞得到了「游戲」的最高獎賞。筆者在最近「奧斯卡獲獎電影展」觀看這部電影時發現在座的許多觀眾都哭了,深深被感動了,就像當年《媽媽再愛我一次》一樣,這次是偉大的父愛榜樣。作為導演和男主角的貝尼尼知道的話,恐怕不見得會欣慰,一定一臉的苦笑,作為一個出色的喜劇演員,他要的不是這個效果。
這絕對不是一場悲劇,從一開始圭多搞笑的出場就可以看出導演想營造一種喜劇的氛圍;而圭多在追求多拉時候種種離譜的舉動,特別是冒充從羅馬來的督學在課桌上跳起脫衣舞的情節將喜劇的因素加強到了鬧劇的程度,有趣的場面甚至不斷貫穿在集中營里,就是圭多最後被押走處死時,出現在躲在鐵箱里的約書亞面前的也是一個扮著小丑誇張模樣的爸爸。編導以喜劇的手法表現一個如此感人的故事目的何在?難道是為了媚俗大眾不惜而故意削弱電影的思想性。其實恰恰相反,悲劇才是媚俗。貝尼尼這么處理就是為了不媚俗,為了表現更深層的思想,不讓觀眾再沉溺在淺層的感動上。試想,圭多在獄中僅僅是為了約書亞心靈不受到傷害才故意「欺騙」他的嗎?難道圭多自己不是這么認為的嗎:所有的一切只是暫時的一場瘋狂游戲,最後的勝利還是屬於他們:熱愛生活的人們。就算在集中營里,圭多臉上始終帶著笑容,只是在給兒子演戲,沒有發自內心對生活熱愛的人,是不會有這種燦爛的、讓人喜悅而充滿力量的笑容!圭多知道噩夢是暫時的,相信美麗的人生才是永遠的,所以才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兒子純潔幼小的心靈。
轉自:新民晚報 周銘